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心性哮喘:是指在心衰患者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哮鸣音的状态。
2.心身疾病:由思想、情感、理念的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3.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寄居于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的正常微生物,对人体无害。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致病,成为条件致病菌。
4.酶原激活:酶的无活性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在一定条件下,打断一个或多个肽链,形成或暴露活性中心,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酶原激活。
5.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同时能悬着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有利于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6.牵涉痛:指内脏疾病往往引起体表某一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
7.菌群失调: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机体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正常比例关系发生变化,称之菌群失调。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指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类似I型呼衰竭。
9.赫氏反应: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时,可出现症状加剧现象,一般发生于治疗开始后6~8小时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及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可能与螺旋体抗原与相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或螺旋体倍杀灭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有关。
10.终池:--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周围,隙内充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11.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硬膜外腔。
12.中心静脉压:是胸腔答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值为4-12cm水柱。
1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存在于人有核细胞、血小板表面的一类糖蛋白分子,因其首先在人白细胞中发现故名。
14.应激性溃疡:是患者在遭受到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可较深或穿孔。
1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如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增加,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过程。
16.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通过某些排泄器官向

体外排除的过程。
17.基因病:是主要有基因本身突变、确实、或其表达调控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18.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病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缠身新的化脓性病灶而引起中毒症状称为脓毒血症。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中某个环节后才具有感染性,并通过各种方式、途径传播给人。
20.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是指某些口服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21.基础代谢率:在排除了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的基础状态下,机体每小时没平方体表面积的产热量叫基础代谢率。
22.休克:休克是机体在收到各种有害因子侵袭时所发生的,以组织有效流量急剧降低为特征,并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和细胞结构与功能发生严重损害的复杂的全省性的病理过程。
2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征。
24.肺性脑病: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等。
25.压力: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
26.压力源:凡是能够对人体是假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
27.评判性思维:个体在负载的情景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
28.心理治疗:是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等心里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与此向光的痛苦和症状。
29.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研究心理与健康疾病的关系、研究解决护理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30.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
31.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对象实施全面、整体、优质护理的护理思想与护理实践活动。
32.临床路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它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

护理。
33.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4.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版主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35.护理措施:是护士为帮助护理对象达到预定的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
36.循证护理:是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
37.心理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
38.应激:是个体“觉察”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使适应或适应不良,它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刺激物iyingji反应及刺激与隔日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
39.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三维健康观。
40.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
41.通情:又称同感,是护士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文化观念、行为标准,也包括个人偏见暂时忘掉,以中性的态度,开放的思想进入患者的感觉世界中,与患者一道感受他的经历,同时又能意识自己不再患者经历的事件中,以保持专业人员的理智。
42.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43.心身障碍:又称心身疾病或生理心理疾病,是一种综合征或躯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其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4.职业道德:就是专门充实一定直接活动的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45.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将抗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46.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
47.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
48.蛋白质的生物价:是指蛋白质吸收后被集体储留的程度。生物价越高该蛋白质的利用率越高。
49.排便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50.素质:是

个体完场工作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潜在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实力。
51.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我为的能力,因为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我为。
52.潮式呼吸:又叫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在经过一段呼吸暂停后,有开始重复以上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53.治疗饮食: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调整热能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辅助治疗或治疗目的的一种饮食。
54.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留在膀胱内不能自主排出。
55.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等级。
56.医源性损害:是指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举止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
57.ROM:全范围关节运动史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活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58.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系统患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患者主管感到空气不足,客观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59.试验饮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疾病的诊断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60.护士素质:是护士在完成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61.主动卧位:是指患者自己采取的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常见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62.基本饮食:是指适合于一般患者的饮食需要,是对营养素的种类、摄入量做限定性调整的一种饮食。
63.脉搏短促: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64.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的流出。
65.保护具: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66.稽留热:体温储蓄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搏动范围不超过1℃。
67.间歇脉:在一系列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又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
68.氨平衡:主要反映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
69.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可达50~300um。
70.间歇热:体温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h或更长。
71.体温不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

过低。当体温低于35℃时,称体温不升。
72.平衡膳食:是通过膳食能提供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食物需要保持平衡。
73.便秘:是指正常的牌匾形态改变,牌匾次数减少,排除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74.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变现为精神状态的不同程度异常改变。
75.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严重,持续24h以上任未控制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76.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患者能通过有处方的运动锻炼、医疗教育、心理、营养、职业、和社会咨询,指导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状态的综合方案,其中以运动锻炼为中心。
77.尿毒症: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出现代谢产物在、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78.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79.癫痫持续状态:频繁而持续的癫痫发作,形成一种固定而持久地状态,以致发作间歇期意识不完全恢复,或不伴意识障碍而一次连续发作超过30min者。
80.呼吸衰竭:86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唤起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81.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82.肾病综合症:是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变小的一组综合症:1.大量蛋白尿脑蛋白定量>3.5g/d;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3.水肿;4.高血脂症.
83.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各种来源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疗和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患者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正常的造血与免疫功能得以重建.
84.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85.干燥综合症: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体尤其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泪腺和大小唾液腺引起这些腺体的分泌减少为其特点,形成干燥性角膜炎和口腔干燥症,也可同时累及其他器官造成多种临床表现。
86.呼吸麻痹:是指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肌(膈肌、肋间肌)运动严重障碍导致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而导致的呼吸衰竭。
87.甲状腺危象:是在甲亢为控制的情况下,由于外界的各种

应急因素致甲亢病情突然加剧,出现危及生命的状态。
88.癌前病变:易恶变的全身性或局部疾病或状态称为癌前病变。
89.肾病综合症:是由于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临床变小的一组综合症:1.大量蛋白尿脑蛋白定量>3.5g/d;2.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3.水肿;4.高血脂症.
90.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功能衰竭所致的贫血,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
91.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一侧眼球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
92.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如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93.心绞痛:是一种忧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94.低氧综合症:各种原因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小于90mmhg 老年人小于80mmhg。
95.浅昏迷:意识活动与精神活动消失,但对强的痛觉刺激或较响的语言刺激方可唤醒,能简单、模糊且不能完整的回答问题,但刺激停止后又入睡。
96.代谢性酸中毒:是最为常见的酸碱失衡,由体内的HCO3-减少所引起。
97.TPN:全胃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达到营养治疗的一种方法。
98.疝: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空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99.胰腺假性囊肿:是由于胰管破裂,胰液流出聚集在网膜囊内,刺激周围组织、器官的腹膜,形成纤维包膜,包膜没有上皮细胞,故而称为假性囊肿。
100.MSOF:多系统器官衰竭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并发一个以上系统和或器官的机型功能衰竭,例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肾小管坏死,应激性溃疡,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101.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可在很多情况下发生。
102.外科感染: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和手术后的感染。
103.脓毒败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同时存在称为脓毒败血症。
10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在这种情况下体内水和钠成比列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05.破伤风:破伤风是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106.急腹症:是指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
107.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疾

病,大部分发生于2岁一下儿童。其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腹痛。
108.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部插至胆管或胰管内,进行逆行直接造影,可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情况,清晰显示胆胰管系统,鉴别肝内外胆梗阻的部位和病变范围,但他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和胆总管炎等并发症。
109.毒血症:感染的局部,致病菌产生大量毒素及组织破坏的分解物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全身中毒反应,而病原菌并没有进入血液循环。
110.cushing综合征:即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火不规则等
111.脑膜刺激征: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而引起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12.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是指应用人工管道将人体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113.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指取一段位于自体腿部的大隐静脉或其他部位的血管,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堵塞的远端之间做一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的大桥,从而使主动脉的也学通过移植血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的远端,以恢复相应的心急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解除心绞痛等症状。
114.骨筋膜室综合症;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115.反常呼吸: 反常呼吸运动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发肋骨骨折,胸部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起。
116.中间清醒期:当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最初的昏迷时间很短,而血肿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时,则在最初的昏迷与脑疝的昏迷之间有一段意识清楚的时间。
117.脊髓压迫综合症:是几岁手亚欧说之的脊髓损伤症状。
118.TUR综合症:经尿管切除术综合症,手术中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可在几小时接出现烦躁、恶心、抽搐、昏迷,严重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119.脑膜刺激征: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而引起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20.颅内压增高症三主症: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21.低心排综合症:是指体外循环术后,由于心排血量显著减少以至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引

起的休克症候群。
122.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的进行一些列适应性的转动,以最小的经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123.胎盘早剥: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124.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
125.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月期有部分妇女出现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来月经后消失
126.胎方位:是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之间的关系。
127.胎先露:是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128.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后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
129.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130.羊水栓塞: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弥漫性血管内您学、肾功能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
131.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们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
132.分娩:妊娠,俺们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133.不孕症:凡婚后又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两年为受孕者。
134.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135.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
136.产褥感染: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遭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变化。
137.过期产儿:胎龄大于42周的新生儿。
138: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进入临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139.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个百分位者之间。
140.哮喘持续状态:是哮喘急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h内缓解者。
141.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142.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个百分位以上者。
143.先天性巨结肠: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由于远端结肠和职场缺乏神经节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常肠梗阻。
144.无尿:每日尿量少于30~50ml。
145.超低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g者
146.川畸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147.足月小样儿: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十个百分位数以下的婴儿,胎龄足月体重小于2500g。
148.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早期,由胆红素

代谢的特点所致,除皮肤和巩膜黄染外,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染。
149.传染病的潜伏期:是从病原体侵入人提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50.隔离:将传染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患者分开,便于集中治疗和护理,防止传染和扩散。
151.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所引起,以全身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所导致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15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53.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程1个月左右。
154.传染源: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
155.标准预防:是假设所有的体液或血液都是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每当接触血液、深层体液及任何含血液的体液应视其具有传染性,而应采取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156.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完全代替严重病变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直至自体肝脏功能恢复或进行肝脏移植。
157.非典型肺炎:是通过细菌意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158.HIV职业暴露: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
159.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160.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明显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161.精神状态:精神障碍患者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症状。
16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
16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等疾病以及躯体感染引起脑功能紊乱时出现的精神障碍。
164.躯体依赖:是反复使用某物质后使躯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升华变化,以至需要药物持续的存在体内,以免发生特殊的被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现象。
165.精神依赖:是指反复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强烈欣快感、松弛宁静感及停药后产生难以忍受的难受和痛苦而表现出的药物的强烈心理渴求状态。
166.神经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的精神病,大多数在青年时期发病,表现有特

征性的认知、和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智能和意识障碍,病程多为慢性迁延。
167.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地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的异常,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168.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在严重和持久地精神床上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的体验密切相关。
169.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第一个结果,如斑疹、丘疹、风团、结节、水泡、囊肿。
170.继发性损害:是原发性损害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中进一步产生的后果,如表皮剥脱或抓痕、糜烂、皲裂、苔藓化、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皮肤异色。
171.药物性皮炎: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的反应.
172.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17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因为它的皮疹表现为红色斑疹、丘疹或斑块,上面覆有多层银白色的鳞屑,这种特征性的表现是银屑病病名的来源。
174.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175.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关心、治疗和照顾活动,以及给家属精神心理上的支持等。
176.痴呆:是指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表现为智力以及任职功能减退和行为及人格的改变。
177.老龄化社会:对于发达国家≥65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百分之七以上就称为老龄化社会,对于发展中国家大于等于60岁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百分之十以上就称为老龄化社会。
178.远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179.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18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指成人7消失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展厅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
181.传导性聋:经空气路径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
182.龋齿:是指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及牙本质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183.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184.

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厅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讯息的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
185.电子耳蜗:又称人工耳蜗,是一个电子装置,是一个换能器能吧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电极输送至耳内,刺激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产生听觉。
186.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本质暴露区受到机械、温度、或天算食物刺激后,引起牙齿敏感症状。
187.氟牙症:是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
188.血氧饱和度:是动脉血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之比,可反映肺功能的情况。
189.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下腔静脉靠近右心房处的压力。
190.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指将医疗措施送到急、危、重、伤患者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治疗,少数为重患者需要立即手术、送人监护病房或专科患者救治的过程。
191.阿托品化:阿托品化的指标为:瞳孔较前散大;口 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 。
192.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一种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93.癌前病变:是指一切觉有癌变可能的潜在良性病变,若长期不治愈既有可能转变为癌。
194.诊断休克:癌症患者心理变化分期表现为方寸大乱、麻木不仁,甚至昏迷,这种震惊称诊断休克,此时患者物理主动表达内心的痛苦,对提供保住这表示拒绝。
195.细胞分化周期:在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中,不断增殖的细胞都按照一个循环周期进行增殖。细胞增殖复制过程所需的时间是从细胞周期某一点到子细胞周期的同一点的时间陈伟细胞周期时。
196.肉瘤:间叶组织包括接地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以及淋巴、造血组织等发生的恶性肿瘤。
197.医院感染:祝愿患者在医院内活的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已存在或入院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98.医院感染爆发:是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或3例以上的同源感染并列的现象。
199.高度危险物品:是指穿过皮肤粘膜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或血液流经其中的器材和用品。
200.空气隔离:是针对已诊断或疑有经空气传播或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的疾病预防。
201.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

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
202.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祝愿患者中,短时间内,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率突然明显增加的现象,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暴发流行,手术切口感染暴发流行。
203.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204.隔离预防:是泛指感染因子从患者或带菌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205.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繁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06.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格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
207.外源性医院感染:是患者遭受到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208.医院感染的监测: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医院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发生和分布的因素,病将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人员和单位。
209.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石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210.保护隔离:是指避免医院内高度易感患者收到来组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环境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211.艾滋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爱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