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氯甲烷论文

二氯甲烷论文

二氯甲烷论文
二氯甲烷论文

题目二氯甲烷的氯化吸收工艺设计

第一章总论

1概述

1.1.1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产品的物理性质

二,三氯甲烷都是无色透明不分层液体,在氧气中易爆炸,其具体物理性质如下表:

表1—1

名称单位产品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分子量84.94 119.39

外观无色透明不分层液体无色透明不分层液体分子式CH2Cl2 CHCl3

沸点℃40.4 61.3

液体比重D420 1.326 1.489

蒸汽比重 2.93 4.13

蒸汽密度g/l 3.30 4.36

汽化潜热Cal/g 78.7 59.3

液体比热Cal/g.℃0.288 0.234

蒸汽比热Cal/g.℃0.155 0.142

在水中溶解度g/100g水 1.32 0.79

临界压力Kg/cm260.9 53.8

临界温度℃237 263.4

临界密度0.427 0.500

冰点℃-96.7 -61.3

在空气中爆炸范围V% 13.0~18.0

在氧气中爆炸范围V% 13.0~18.0

二.产品的化学性质

1.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在四种甲烷氯化物中对热分解和水解的稳定性仅次于一氯甲烷。在干燥空气中最低的热解温度是120O C,热解温度随水含量增加而降低,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和微量光气。在300—450o C,有铁和金属氯化物存在时,在气相中二氯甲烷有焦化倾向,会生成黑色的固体聚合物。二氯甲烷进一步氯化得到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外,还具有下面一些化学性质。

(1)氧化铜触媒存在下,与空气作用生成光气

触媒

CH2Cl2+O2COCl2+H2O

450O C

(2)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作用生成甲醇、甲酸和氯化氢

2CH2Cl2+3H2O(汽) CH3OH+HCOOH+4HCl

(3)在触媒存在的条件下,450O C时与水蒸气作用生成甲醛

硫酸锌

CH2Cl2+H2O(汽) HCHO+2HCl

450O C

(4)在碱的水溶液中加压可皂化成甲醛

CH2+2N a OH HCHO+H2O+2N a Cl

(5)铝的存在下,与溴反应生成氯溴甲烷和二溴甲烷

4CH2Cl2+3B r22CH2B r2+2Cl2

(6)100~125O C下,与乙醇溶液中的氨反应生成六甲撑四胺(即乌洛托品)

乙酸溶液

6CH2Cl2+16NH3(CH2)6N4+12NH4Cl

100~125O C

2.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在四种氯化物中最容易水解,水解产物是甲酸和氯化氢。升高温度会大大加快水解反应,有氯化铁等金属氯化物存在回催化水解反应。三氯甲烷在290O C以下不会热分解,但在四种甲烷氯化物中对热的稳定性比二氯甲烷差。在室温下若受长时间光照会慢慢分解,有空气存在时即使在暗处也回引起分解,生成光气、氯化氢、氯气等。

2COCl

2+2HCl

2CHCl3+O2

4CHCl

3+5O

2

4CO

2

+6Cl

2

+2H

2

O

氯仿除可氯化生成四氯化碳外,还具有下面一些化学性质。

(1)与稀碱溶液加热,生成甲酸盐和氯化钠

CHCl3+4N a OH HCOON a+3N a Cl+2H2O

(2)浓碱溶液加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氯化钠

CHCl2+3N a OH CO+3N a Cl+2H2O

(3)与赤热的铜或钠汞接触生成乙炔

2CHCl2+3C u C2H2+3C u Cl2

(4)有催化剂存在,与氟化氢反应生成氟里昂

CHCl3+HF HCl+CHCl2F(F_11)

CHCl3+2HF3HCl+CHClF2(F_12)

CHCl3+3HF3HCl+CHF3(F_13)

(5)三氯甲烷加热到450O C以上产生热解,生成四氯乙烯,六氯乙烷,氯化氢和少量其他氯代烃

2CHCl2 C2Cl6+2HCl

3CHCl

3 C

2

Cl

6

+3HCl

1.1.2质量标准

1.工业二氯甲烷产品的技术指标(GB4117-92)

表1—2 指标名称指标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纯度(P

t-C

O

) %≥99.5 99.0 98.0

酸度(以HCl计)%≤0.0004 0.0008 0.0010 水份 %≤0.040 0.050 0.060 色度≤10 10 10

蒸发残渣 %≤0.0005 0.0010 0.0030 2.工业三氯甲烷产品标准的技术指标(GB4118-92)

表1—3

指标名称指标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纯度 %≥99.5 99.0 98.0

色度(P

t -C

O

) ≤10 15 25

四氯化碳 %≤0.05 0.2

1.1一二氯乙烷 %≤0.04 0.1

酸度 %≤0.001 0.001 0.003

水份(以HCl计)%≤0.03 0.03 0.05

1.1.3产品的主要用途

一. 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沸点低,不燃和毒性很低等特点。广泛用作溶剂,大量二氯甲烷在安全胶片制造中用作醋酸纤维素的溶剂;

三醋酸纤维素抽丝的溶剂和双酚A制造聚碳酸中用作溶剂。二氯甲烷亦用于天然存在的热敏物质的萃取,如除去咖啡、啤酒蛇麻子中的咖啡因;二氯甲烷还用于制药工业,在淄族化合物、抗菌素和维生素制造中的溶剂。

二氯甲烷广泛用作油漆和凡立水的脱膜剂。以二氯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典型油漆脱膜剂可含有石蜡、有机胺、低级脂肪酸和醇、丙酮和磺化洗涤剂等。它亦可用于配制快干油漆。对金属表面漆层的除去,二氯甲烷蒸汽喷雾是有效的方法。

二氯甲烷与F—12一起,可作为低压推进剂烟雾剂。二氯甲烷亦大量用作聚醚型尿烷泡沫辅助发泡剂,在尿烷泡沫塑料工业中,二氯甲烷还用于生产过程结束后

浇口和管道的立即清洗。

二氯甲烷可作为气溶胶溶剂包装。二氯甲烷在工业清洗操作的应用也是很多的。

如金属和塑料加工工业中用作气相脱脂剂,尤其适合不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其它高温脱脂溶剂的产品清洗。亦可与石油和其它氯代烃混合在金属制造工业中清净剂。等重量的二氯甲烷、甲苯混合物已推荐用于清洗印刷铅字。

二.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主要用于制造氟里昂(F—22)的原料。三氯甲烷是优良的有机氯溶剂,能迅速溶解脂肪、油脂和蜡,常用于干洗和工业品的脱脂溶剂的配制。在粘结剂、食品包装塑料和树脂的调和中用作溶剂。

三氯甲烷在染料、杀蠕虫药、杀真菌剂和烟草苗防霉剂生产中用作中间体。

三氯甲烷作为麻醉剂的应用已停止,但在一些兽药品中仍用作麻醉剂。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有:青霉素,生物碱,淄族化合物,维生素,调味品及葡萄糖等的萃取和提纯中用作溶剂。它亦可用于痛软膏、祛痰剂、牙膏和排除肠胃剂的配制。还可用于配制熏蒸清毒剂。

1.1.4产品的市场需求

一.二氯甲烷的市场需求

二氯甲烷又称甲叉二氯、氯化次甲基。二氯甲烷主要用作不燃性溶剂,如三乙酸纤维脂电影胶片的溶剂、金属表面油漆层的清洗脱膜剂、气溶胶的推动剂、石油脱蜡溶剂、热不稳定性物质的萃取剂。从羊皮提取羊肢和从椰中提取食用油的萃取剂、也用作低温载体、矿物油的闪点升高剂、灭火剂、烟雾剂的推进剂、脲泡沫的发泡剂

目前,我国二氯甲烷生产厂家主要为巨化集团,北京农药二厂,天津大沽化工厂,河南男阳化工厂,四川自贡鸿鹤化工厂等。1998年我国二氯甲烷生产能力约为

1.8万t。而国内表现消费量为5万t。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二氯甲烷有很大的缺口。

从二氯甲烷的国内应用前景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国产胶卷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胶片行业的发展。1993年我国进口二氯甲烷22431t,出口131t;

1994年进口17946t,出口206t;1995年进口20718t,出口67t;1996年进口25119t,出口294t;1997年进口32565t,出口1425t;预计2005年消费二氯甲烷10万t。

自1995年以来,国内市场二氯甲烷价格比较稳定,不象其它化工产品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1995年1月,国内市场二氯甲烷价格为8500---9800元/t;1995年7月,价格为9500元/t;1996年3月,为8600---9800元/t,与1995年初基本一致。

1997年12月为8600元/t;1998年3月为8100---8700元/t,价格有所下滑,主要是受整个化工市场行情回落的影响。估计近期国内市场二氯甲烷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将以平稳为主。

目前,世界二氯甲烷供需基本平衡,但由于产品和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其未来产量的增减也因地区而异。由于美国、西欧、日本相继出口一些环保法规,严格控制排放,尽可能回收,预计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将逐年递减,而世界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如东欧、中东、亚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对二氯甲烷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世界范围内2000---2005年对二氯甲烷的需求量将以2%—3%左右的速度增加。

二.三氯甲烷的需求状况

三氯甲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致冷剂、染料和药品等。

目前在中国三氯甲烷主要用于生产HCFC__22(二氟一氯甲烷)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75%以上。另外,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作萃取剂等。预计2005年致冷剂的三氯甲烷消费将超过10万t。

国外三氯甲烷也主要用于制备HCFC—22。几十年来,HCFC——22被人们广泛用作致冷剂及用于制备有机氟高分子材料。由于世界至今尚未开发和生产出完全令人满意的CFC—11,CFC—12的替代物。所以HCFC—22被为空调和超级市场致冷剂的替代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HCFC—22生产发展迅猛,但是,HCFC——22毕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只是作为家用空调和商业制冷剂CFC—11和CFC—12的过渡产品。目前发达国家消费量已逐年3减少,全球将于2040年停止HCFC—22作为制冷剂和发泡剂使用。但其作为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有机氟材料则不受限制。

由于世界范围内高分子有机含氟材料的需求增长非常快,因此基本抵消了制冷剂需求下降造成的影响,预计2000~2005年,世界对三氯甲烷的需求量将保持小幅增长,增长率不超过0.5%。

三氯甲烷在2040年以前将以价格低廉而保持其应有的市场占有率。在2010年只、之前其在制冷剂方面的消费允许继续增长。即使2040年停止作为制冷剂和发泡

剂使用,但其作为含氟合成材料的用量将大幅增长,抵消了禁用的影响,未来十年,三氯甲烷仍处于有利的发展期,国内企业应抓住机遇,规模化生产。

1.1.5其它

由于本过程产生大量的盐酸,可出售。另外,中和塔排出的废碱需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以免污染环境。

1.2原材料的规格、来源及净化

一.原料规格:

1.氯气

纯度Cl2≥95.0%(V) 水份H

2

O≤0.05%(wt)

2.天然气

纯度 CH

4

≥96.0%(V)

C 2和C

2

以上组分C

2

+≤0.6%(V)(净化天然气)

C

2

+≤0.01%(V)(净化天然气)

二.原料来源

1.氯气:来自烧碱车间电解产生的氯气

2. 天然气:因为自贡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因此就地取材

三.天燃气净化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Pressure Swlng Adsorptlon.简称PSA)脱出天然气中C2+以上自分,主要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自分的吸附容量随压力变化而呈现差异的特性,在吸附剂选择吸附条件下,加压吸附原料起中C2+以上烃类组分难吸附的CH4作为产品起由吸附塔出口排出,减压时吸附的C2+组分脱附,同时吸附剂获得再生,整个过程是在环境温度下进行的。

1.3生产方案的确定

由于自贡地区盐化工发达,氯化钠电解法制烧碱规模较大,为合理利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氯气,再结合自贡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选用甲烷热氯化法生产二、三氯甲烷。

第二章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2.1二、三氯甲烷的生产原理及生产方法

2.1.1生产原理

甲烷热氯化机理和其它烷烃氯化机理相似,都是自由基连锁反应。氯分子的活化是通过高温来实现的,其自由基连锁反应历程,可分三步表示:

1.链引发

Cl2 Cl.+Cl-57.8千卡/克分子

2.增链

CH4+Cl. CH3.+HCl+1.0千卡/克分子

CH3.+Cl2 CH3Cl+Cl.+25.7千卡/克分子

CH3Cl+Cl.CH2Cl.+HCl+4.6千卡/克分子

CH2Cl.+Cl2 CH2Cl2+Cl.+20.7千卡/克分子

CH2Cl2+Cl. CHCl.2+HCl+8.8千卡/克分子

CHCl.2+Cl2 CHCl3+Cl.+15.7千卡/克分子

CHCl3+Cl. CCl3.+HCl+13.0千卡/克分子

CCl3.+Cl2 CCl4+Cl.+10.6千卡/克分子

3.链终止

下列情况存在都可能产生链终止

(1)活化分子与器壁碰撞

Cl.+Cl.+M Cl2+M

(2)活化分子之间碰撞

R.+Cl. 不活泼产物

R.+R。不活泼产物

(3)原料气中氧的存在能阻碍反应。R.N.Pease等人曾研究了甲烷氯化反应中

对链终止的影响。

在甲烷热氯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不高时,反应按自由基连锁反应进行。

当反应温度升高到370。C时,连锁反应机理的相对作用随之减低,反应温度超过430。C,甲烷氯化反应实际上是一逐级取代不可逆的双分子均相反应。反应过程

中四种氯化物同时生成,所以甲烷直接氯化不可能得到单一的产品,其反应方

程式如下:

CH4+Cl2 CH3Cl+HCl+24.019千卡/克分子

CH3Cl+Cl2CH2Cl2+HCl+23.660千卡/克分子

CH2Cl2+Cl2CHCl3+HCl+24.696千卡/克分子

CHCl3+Cl2 CCl4+HCl+23.930千卡/克分子

甲烷氯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在反应开始前供给热量,当反应开始后所需能量可由反应热供给。由于放热量大,如不采取措施控制反应热并及时带走温度会急剧升高,这样会产生剧烈的燃烧反应或氯化物产生裂解反应。

CH4+2Cl2 C+4HCl+70千卡/克分子

2CHCl3 C2Cl4+2HCl

3CHCl3 C2Cl6+CH2Cl2+HCl

2CCl4 C2Cl4+Cl2

2CCl4 C2Cl6+Cl2

同样局部氯气浓度过浓时,也会使反应进行极为猛烈,甚至产生爆炸。因此,要保证甲烷热氯化反应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是:

a.保证原料气的正确配比;

b. 保证甲烷和氯气充分均匀混合;

c.有效和及时引出反应热。

2.1 .2二、三氯甲烷的生产方法及特点

二、三氯甲烷的主要生产路线是甲烷和氯甲烷的氯化。其生产方法最早采用甲烷和氯甲烷的高温气相热氯化法,后来发展了光氯化法。1972年美国C-E lummus 公司和Arm-strong公司共同开发了甲烷氧氯化法,1979年日本德山曹达化学公司开发

了氯甲烷低温液相自由基引发氯化法制取氯甲烷的技术。目前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是热氯化法。最初的甲烷热氯化以德国Hoechst公司为代表。反应器形式有内循环式、蓄热式、列管式和沸腾床等多种形式。我国多采用内循环式反应器。

1.(甲烷)天燃气热氯化法

天燃气与氯气反应,经水吸收氯化氢副产盐酸后,用碱液除去残余微量的氯化氢,再经干燥、压缩、冷凝、蒸馏得到产品。

甲烷氯化机理是游离基连锁反应,通过升高温度或用3000—5000A的光源辐射来实现氯分子的活化。在工业操作中,为保持一个稳定的自由基连锁反应,需要将温度维持在380—450℃。

甲烷氯化是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和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工业上已成功地采用了下列反应装置设计:1、大量循环甲烷或产生的氯代甲烷使用的多级反应器,以保证足够的进料比;2、采用雾化四氯化碳或较低的氯甲烷为热载体;3、采用流化床反应器。

2.氯甲烷氯化法

将氯甲烷与氯气氯化反应,光氯化法在4000Kw光照下进行,或采用热氯化法工艺,热氯化生产控制氯甲烷与氯气之比为(2—2.5):1,反应温度为420。C,反应压力19Kpa,反应冷却吸收、碱液除去氯化氢、蒸馏、压缩精馏,分别除去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在塔顶得到产品。

氯甲烷生产二氯甲烷时,反应成1mol氯化氢,此时氯化氢可返回甲醇氢化装置作为制取氯甲烷原料,可以制造一个氯的闭路循环系统。这种氯化氢装置与热氯化系统结合生产甲烷氯代物的过程是一高效的过程。生产二氯甲烷时,通常产生出80%的二氯甲烷、15%的三氯甲烷、5%四氯化碳。

2.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2.2.1甲烷氯化物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分别来自烧碱车间、配气站和反应装置的氯气、天然气和循环气,按一定配比经计量进入混合器,混合均匀后进入反应器,进行甲烷热氯化反应,反应组成为:甲烷氯化物、氯化氢、过量的甲烷、惰性气体和微量的游离氯。反应气经空气冷却

器冷却后进入碳黑分离器,除去反应中产生的少量碳黑,进入水洗系统除去氯化氢。

从碳黑分离器出来的反应气(70—90。C),与稀酸分离器来的酸,进入第一膜式吸收器顶部,顺流而下,进行降膜吸收氯化氢后,反应气与稀盐酸入盐酸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大于16%浓度的副产盐酸送至沉钙车间。反应气与计量后的吸收水,入第二膜式吸收器顶部进行第二次吸收,反应气与稀酸入稀酸分离器,稀酸入第一膜式吸收器,反应气则进酸雾分离器除去酸雾,进入中和塔。第一、第二膜式吸收器管间冷却水逆流串联使用。

反应气经两次水洗,除去酸雾(氯化氢含量低于1%),再进行中和,中和塔用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反应中残余的氯化氢、游离氯、二氧化碳等。烧碱车间送来的碱液,由贮槽放至碱液配制槽加入水配成规定的浓度,用泵送至碱液冷却器冷却,进中和塔,当碱液浓度降到规定值(3%—5%)后,送至废碱处理装置。从中和塔塔顶出来的反应气,进入干燥系统;碱液分离器底部的液体定时排放。

中和后的反应气进入硫酸干燥塔,从硫酸干燥塔底部进入进行脱水干燥;98%的浓硫酸由浓硫酸大贮槽压入浓硫酸中间槽,用泵送至浓硫酸高位槽,计量后进入干燥塔顶部,由塔中段流出的硫酸入塔下段,稀硫酸(80%—90%)从塔釜排至稀硫酸中间槽,定时用稀硫酸泵送至稀硫酸大贮槽,以备出售。干燥后的反应气,从干燥塔顶部出来进入固碱中和器,除去硫酸干燥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酸雾,再经压缩机压缩至0.4—0.6Mpa(表压)。

压缩后的反应气经缓冲罐和机后冷却器冷却至40.C以下,进入热交换器,与冷凝器来的循环气进行换热,使反应气温度降至25.C左右,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少量甲烷氯化物进粗氯化液贮槽。冷凝器管间所需的-25。C—-30。C的冷冻盐水由冷冻岗位送给。冷凝器中未冷凝的气体称为循环气(其中大部分为甲烷、少量的甲烷氯化物和惰性气体)。循环气经热交换器后,汇同二氯甲烷蒸馏一塔顶部来的一氯甲烷(该一氯甲烷经过了气液分离器,液体流回粗氯化液贮槽)气体,一部分作为生产四氯化碳原料气,另一部分经减压至0.2—0.3Mpa(表压)返回氯化反应器和调节硫酸干燥塔气量。粗氯化液作精馏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成品用。

2.2.2二、三氯甲烷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第三章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3.1 计算基准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按年工作330天,每天24小时,二氯甲烷小时生产量

05.50524

*33010*40003

Kg/h

3.2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3.2.1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本反应过程是强放热反应,由于放热量大,如不采取措施控制反应热并及时移走,温度会急剧升高,这样会产生强烈的燃烧反应,使反应或使氯化物产生裂解反应。因此利用加入过量甲烷得到的循环气为稀释剂而移走反应热量。 1.计算依据

(1) 二氯甲烷产量505.05Kg/h. 即5.94Kmol/h. (2) 原料组成 含Cl 2 96%, CH 495%. (3) 进反应器的原料配比(摩尔比) Cl 2:CH 4:循环气=1:0.68:3.0 (4) 出反应器的比例

CH 2Cl 2:CHCl 3=1:0.5(质量比) (CHCl 3+CCl 4)/CH 2Cl 3=0.38(摩尔比) (5) 操作压力 0.08MP a (表压)

(6) 反应器进口气体温度 25o C,出口温度420o C

2.物料衡算

CH3Cl

CH2Cl2

CHCl3

4

HCl

假设循环气不参与反应,只起带走热量的作用。设进口甲烷X kmol/h,出反应器一氯甲烷Ykmol/h,氯化氢Zkmol/h

由CH2Cl2:CH Cl3=1:0.5(质量比)

CHCl3时产量:505.05×0.5=252.5Kg/h=2.11kmol/h

(CHCl3+CCl4)/CH2Cl2=0.38(质量比)

CCl4的量:0.147kmol/h

由于反应复杂,用元素守衡法:

则Cl元素守衡 2.96X=Y+5.94×2+2.11×3+0.147×4 (1)

H元素守衡4X=3Y+Z+5.94×2+2.11 (2)

C 元素守衡X=Y+5.94+2.11+0.147 (3)

解方程(1)(2)(3)得X=22.09 kmol/h

Y=13.89 kmol/h

Z=32.68kmol/h

(1)所以反应器进口原料中各组分的流量

Cl2: 22.09×1.48=32.69kmol/h=732.26Nm3/h(纯)

32.69/0.96=34.06kmol/h= 762.94Nm3/h(含杂)

CH4:22.09kmol/h(纯), 22.09/0.95=23.25 kmol/h =520.8 Nm3/h(含杂)循环气流量:3.0×34.06=102.19kmol/h=2289.06Nm3/h

其中CH3Cl:13.89

N2:34.06×4%+23.25×3%=2.058kmol/h

CO2:23.25×2%=0.465kmol/h

CH4:102.19-13.89-2.058-0.465=85.76kmol/h

进口气体总量:32.68+24.25+(102.19-13.89)=143.07kmol/h (2)反应器出口中各组分流量

CH3Cl: 13.89kmol/h

CH2Cl2: 5.94 kmol/h

CHCl3: 2.11 kmol/h

CCl4: 0.147 kmol/h

循环气:102.19 kmol/h

出口气体总量:102.19+32.68+5.94+2.11+0.147=143.07 kmol/h

(3)出口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CHCl3:13.89/143.07×100%=9.71%

CH2Cl2:5.94/143.07×100%=4.15%

CHCl3:2.11/143.07×100%=1.47%

CCl4:0.147/143.07×100%=0.10%

HCl:32.68/143.07×100%=33.84%

N2:2.058/143.07×100%=1.46%

CO2:0.465/143.07×100%=0.33%

CH4:85.76/143.07×100%=59.94%

(4)反应器物料平衡表

表2—1

组分反应器进口反应器出口Kmol/h 组成%(mol) Kg/h Kmol/h 组成%(mol) Kg/h CH4107.85 75.3 1725.6 85.76 59.94 1372.16 Cl2 32.69 22.85 2320.99

CH3Cl 13.89 9.71 701.415 CH2Cl2 5.94 4.15 504.9 CHCl3 2.11 1.47 252.145 CCl40.147 0.10 22.638 CO20.465 0.33 20.46 0.465 0.33 20.46

N2 2.058 1.46 57.624 2.058 1.46 57.642 HCl 32.68 22.84 1192.85 总计143.07 100 4124.674 143.07 100 4124.674

2.热量衡算(以1h,25o C为基准)

参加反应的各物料的ΔHf?(KJ/kmol)

输入CH4Cl2 CO2输出CH3Cl CH2Cl2CHCl3 CCl4 HCl

量(kmol)22.09 32.69 0.465 13.89 5.94 2.11 0.147 32.68

ΔHf?-74.85 0 -393.51 -81.92 -87.86 -100 -106.76 –92.3

ΔHr o=Σ生成物U lΔHf?-Σ反应物U lΔHf?(3—1)=13.89×(-81.92)-5.94×87.86-2.11×100-0.147×106.76-32.68×92.3+22.09×74.85+0.465×393.51

=-3.07×106KJ

420℃各物质的

-

p

C(J/mol.k)

物质 CH

3Cl CH

2

Cl

2

CHCl

3

CCl

4

HCl CO

2

N

2

-

p

C(J/mol.k)66.07 45.975 88.287 98.887 29.96 52.27 30.65

输出焓:∑

输出H=∑n

-

p

CΔt (3—2)=(13.89×66.07+5.94×45.975+2.11×88.287+0.147×98.887+32.68×29.96 +2.058×30.65+52.27×0.465)×(420-25)

=9.8×105KJ

输入焓:∑

输入

H=0

Q放出=ΔH (3—3)=ΔHr o+∑输出H+∑输入H

=-3.07×106+9.8×105

=-2.09×106KJ

222.50℃各物质的

-

p

C(J/mol.k)

物质 CH

3Cl N

2

CH

4

CO

2

-

p

C(J/mol.k) 54.83 30.81 49.62 53.43 循环气带出的热量为:

Q带走=

-

p

C mΔt

=13.89×54.83+2.058×30.81+85.76×49.62+0.465×53.43)×420-25)

=1.98×106KJ

考虑5%热损失,则2.09×106×(1-5%)=1.98×106KJ

即Q

放出=

Q带走

循环气能带走的热量恰好为反应气放出的热量,使反应温度保持在420℃左右,维持反应顺利进行。

3.2.2空冷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由于气体温度太高,直接进入吸收器不利于氯化氢气体吸收。因此,先用空冷

器冷却降温,保证吸收的顺利进行。

1.计算依据

进口气体420℃,组成和流量与反应器出口相同;出口气体80℃,操作压力

0.06MP a(表压)

2.热量衡算

定性温度t=(420+80)/2=250℃

250℃各物质的

-

p

C(J/mol.k)

物质 CH

3Cl CH

2

Cl

2

CHCl

3

CCl

4

CO

2

N

2

HCl CH

4

-

p

C(J/mol.k)56.361 69.639 81.920 96.558 45.06 29.611 29.293 47.752

热负荷Q=W

-

p

C(T2-T1) (3—4)

=(13.89×56.361+5.94×69.639+2.11×81.920+0.147×96.558

+0.465×45.06+2.058×29.611+32.68×29.293+65.76×47.752)×(420-80)

=2.37×106KJ/h

3.2.3膜式吸收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Lx 2 Vy 2 Vy 2 Lx 2 本设计用两个石墨降膜吸收器串联吸收,气体经一 膜吸收后再经二膜吸收,吸收剂水先经二膜吸收成稀酸

再去一膜吸收成高浓度酸。两膜吸收剂用量相同,惰气 流量也相同,因此液气比l/V 也相同。

Lx 1 Vy 1 Lx 1 Vy 1 第一膜式吸收器 1.计算依据

(1).一膜进口气体中氯化氢含量22.84%(摩尔),出口气体氯化氢含量8%,二膜出口气体氯化氢含量0.6%

(2)一膜进口气体温度80℃, 出口气体温度70℃, 二膜出口气体温度60℃ (3).吸收水温42℃

(4).进口气体组成同反应器出口 (5).操作压力0.6MP a (表压)

(6).出口酸浓度28%(质量),即16%(摩尔) (7).冷却水进口温度25℃ 2.物料衡算

对并流高浓度气体吸收,操作线方程为: L(

221111x x x x ---)=V(221y y --1

11y y

-) (3—5) 22

111

1

221111x x x x y y

y y V

L ------=

解得:x 2=0.051

即一膜进口酸,二膜出口酸浓度为0.051

需要的吸收剂用量:2

2

111

12211)11(x x x x y y y y V L --

----=

=

051.01051

.016.0116.0)

08.0108

.02284.012284.0)(68.3207.143(--

----- =167.2Kmol/h 副产盐酸的量:l 0=V 0(y 2-y 1)/(x 1-x 2 ) =143.07(0.2284-0.06)/0.16 =198.9Kmol/h

吸收剂的单位耗用量(气体入口处) l=L/V=167.1/(143.07-32.68)=1.51 被吸收的氯化氢气体的量:w A =143.07(0.2284-0.08)=21.23Kmol/h 剩余气体总量:143.07-21.23=121.84Kmol/h

各气体的含量:CH 3Cl 13.89/121.84×100%=11.4%

CH 2Cl 2 5.94/121.84×100%=4.9% CHCl 2 2.11/121.84×100%=1.7% CCl 4 0.147/121.84×100%=0.12% HCl (32.68-21.23)/121.84×100%=9.4% N 2 2.058/121.84×100%=1.69% CH 4 85.76/121/84×100%=70.39% CO 2 0.465/121.84×100%=0.38%

3.热量衡算

42℃氯化氢溶解成16%的盐酸的溶解热Φ=9172.65KJ/Kmol

Q 溶解=9172.65×194.8=1.7×106KJ/h

在定性温度t=(80+70)/2=75℃下的等压热容C P (KJ/Kmol.℃)

CH 3Cl CH 2Cl 2 CHCl 3 CCl 4 HCl CH 4 N 2 CO 2

44.55 56.11 71.25 88.93 28.86 37.21 28.77 38.32

Q =C P .m.Δt

=(44.5513.89+56.11×5.94+71.25×2.11+88.93×0.147+28.86×32.68

+37.12×85.76+28.77×2.058+38.32×0.465)×(80-7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文件【新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 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 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水质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T 1721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CJ/T 206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SL 308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卫生计生委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活饮用水drinking water 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 3.2 供水方式type of water supply 3.2.1 集中式供水central water supply

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 式,包括自建设施供水。为用户提供日常饮用水的供水站和为公共场所、居 民社区提供的分质供水也属于集中式供水。 3.2.2 二次供水secondary water supply 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3.2.3 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for rural areas 日供水在1000m3 以下(或供水人口在 1 万人以下)的农村集中式供水。 3.2.4 分散式供水non-central water supply 用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 3.3 常规指标regular indices 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水质指标。 3.4 非常规指标non-regular indices 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 4.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4.1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保证用户饮用安全。 4.1.1 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2 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4.1.3 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4.1.4 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1.5 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4.1.6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表 1 和表3 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出厂水 中消毒剂限值、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消毒剂余量均应符合表 2 要求。 4.1.7 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因条件限制,部分指标可暂按照表 4 执行,其余指标仍按表1、表2 和表3 执行。 4.1.8 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 准,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可适当放宽。 4.1.9 当饮用水中含有附录 A 表 A.1 所列指标时,可参考此表限值评价。

盐酸法舒地尔标准

盐酸法舒地尔Yansuan Fashudi’er Fasudil Hydrochloride N S N O O N H .HC l C14H17N3O2S·HCl327.83本品为六氢-1-(5-磺酰基异喹啉)-1(H)-1,4-二氮杂卓盐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14H17N3O2S·HCl应为99.0%~102.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鉴别】(1)取本品约5mg,置小试管中,试管口用氢氧化镍试纸盖住,加热,绿色的氢氧化镍试纸即显黑色或灰色的斑点。 (2)取本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中约含3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75nm、312nm与32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0m和29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3)取干燥失重项下的供试品测定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 C)。 (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Ⅲ)。 【检查】酸度取本品0.30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ⅥH),pH值应为4.5~6.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0.15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B)在1小时内比较,不得更浑;如显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约含0.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10%~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中如显杂质峰,单个杂质峰的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3倍(0.3%),各杂质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残留溶剂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DMF) 甲醇、乙醇、二氯甲烷 内标溶液制备称取乙酸乙酯50mg置10ml量瓶中,用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取本品1.0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甲醇30mg 和乙醇50mg,置同一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储备溶液1;精密称取二氯甲烷60mg,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储备溶液2;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储备溶液1ml,置同一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用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ⅤE)测定,AOV-1301毛细管色谱柱;柱温:程序升温,初温40℃,保持3分钟,以20℃/分钟升至160℃,保持2分钟;载气N2:0.1MPa;流速:H2,30ml/min及空气300ml/min。检测器温度:220℃;注样器温度:220℃。精密量取各溶液1μl,快速注入气相色谱仪,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出峰。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甲醇、乙

常用试验方法标准名称

常用标准名称一览表 序号检测标准编号(含年号) 1 GB/T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 2 GB/T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 3 GB/T2910.3-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3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 维的混合物(丙酮法)》 4 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 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5 GB/T 2910.5-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5部分: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与棉的的混合物(锌酸钠法)》 6 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7 GB/T 2910.7-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 他纤维混合物(甲酸法)》 8 GB/T 2910.8-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8部分:醋酯纤维与三醋酯纤维 混合物(丙酮法)》 9 GB/T 2910.9-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9部分:醋酯纤维于三醋酯纤维 混合物(苯甲醇法)》 10 GB/T 2910.10-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0部分: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 11 GB/T 2910.1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 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12 GB/T 2910.1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 13 GB/T 2910.13-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3部分:某些含氯纤维与其他纤 维的混合物(二硫化碳_/丙酮法)》 14 GB/T 2910.1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4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含氯 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 15 GB/T 2910.15-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5部分:黄麻与某些动物纤维 的混合物(含氮量法)》 16 GB/T 2910.1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 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17 GB/T 2910.17-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工业二氯甲烷标准

工业二氯甲烷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二氯甲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气热氯化法和光氯化法生产的二氯甲烷。该产品主要用作溶剂和提取剂。 分子式:CHCL 相对分子质量:84.93(按198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2 l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14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钴色号) 4120.3 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中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4120.5 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中微量水分的测定浊点法 4120.6 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的包装、标志、贮存、运输和检验规则 6283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 6324.2 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外观清晰,无悬浮物,无机械杂质的液体。 工业二氯甲烷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色度(Pt-Co),号 ? 10 10 10 酸度(以HCl计),% ? 0.0004 0.0008 0.0010 水分,% ? 0.040 0.050 0.060 纯度,% ? 99.5 99.0 98.0

蒸发残渣,% ? 0.0005 0.0010 0.0030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实验室用蒸馏水或同等纯 度的水。 按 3143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按 4120.3所规定的方法进行。 按 4120.5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如供需双方有争议时,以 6283所规定的方法为仲裁方法。 本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聚乙二醇2 000(2 000)混合固定液分离二氯甲烷中各组分,用热导检测器检测,以归一法计算二氯甲烷的含量。 材料和试剂 载气:氢气,纯度优于99.5%。 载体:6201载体,粒度0.20~0.28mm。 固定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聚乙二醇2 000。 溶剂:丙酮。 仪器 气相色谱仪:配有热导检测器(以氢气作载气,对苯的灵敏度优于 800mV?mL/mg)。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 色谱柱:柱长3m,内径3~4 mm不锈钢柱。 分析步骤 固定相:称取1.0g聚乙二醇2 000于250mL烧杯中,用丙酮作溶剂,在水浴上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再称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0g。将两者混匀。然后将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塑料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1.GB1033-70 塑料比重试验方法 2.GB1034-70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3.GB1035-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4.GB1036-70 塑料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5.GB1037-70 塑料透湿性试验方法 6.GB1038-70 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 7.GB1408-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工频击穿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8.GB1409-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下相对介电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方法 9.GB1410-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统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10.GB1411-7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高压小电流间歇耐电弧试验方法 11.GB1039-79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2.GB1040-79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13.GB1041-79 塑料压缩试验方法 14.GB1042-79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15.GB1043-79 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6.GB1633-79 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 17.GB1634-79 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18.GB1635-79 塑料树脂灰分测定方法 19.GB1636-79 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0.GB1841-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1.GB 1842-80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22.GB1843-80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3.GB1846-80 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4.GB1847-80 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试验方法 25.GB2406-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26.GB2407-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27.GB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28.GB2409-80 塑料黄色指数试验方法 29.GB2410-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30.GB2411-8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31.GB2412-80 聚丙烯等规指数测试方法 32.GB1657-81 增塑剂折光率的测定 33.GB1662-81 增塑剂结晶点的测定 34.GB1664-81 增塑剂外观色泽的测定(铂-钴比色法) 35.GB1665-81 增塑剂皂化值及酯含量的测定 36.GB1666-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韦氏天平法) 37.GB1667-81 增塑剂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 38.GB1668-81 增塑剂酸值的测定(一) 39.GB1669-81 增塑剂加热减量的测定 40.GB1670-81 增塑剂热稳定性试验 41.GB1671-81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42.GB1672-81 增塑剂体积电阻系数的测定

地表水水质标准

您的位置:首页>>法律法规>>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GB 3838-2002 代替GB 3838-88 GHZB 1-1999 批准日期2002-04-26 实施日期2002-06-01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4 标准值 5 水质评价 6 水质监测 7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制 表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 表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制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表5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分析方法 表6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分析方法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良好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与GHZB 1—1999相比,本标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了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及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修订了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等七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 《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和《地表水环境标准》(GHZB—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美国药典(USP)有机溶剂标准购买

search 制药参考标准品 中文版 | English 公司简介 新闻动态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Restek GC Restek LC Varian GC 资料产品类别 现货速递(不断更新中)

三氯乙烯DMSO0.4mg/mL MNK137016 m-二甲苯DMSO 6.51mg/mL MNK137018 o-二甲苯DMSO0.97mg/mL MNK137019 p-二甲苯DMSO 1.52mg/mL MNK137020 DMSO = 二甲亚砜 这些混合物反映了2008年7月1日生效的USP30/NF25中做出的改变。 残留溶剂 - 等级 1 (5种成分) 苯 10mg/mL1,1-二氯乙烯 40 四氯化碳 201,1,1-三氯乙烷 50 1,2-二氯乙烷 25 溶剂为二甲亚砜, 1mL/安瓿 货号 36279 (单件) 残留溶剂等级 2 - 混合物 A (15种成分) 乙腈 2.05mg/mL甲基环己烷 5.90氯苯 1.80二氯甲烷 3.00环己烷 19.40四氢呋喃 3.45顺-1,2-二氯乙烯 4.70甲苯 4.45反-1,2-二氯乙烯 4.70m-二甲苯 6.51 1,4-二氧己环 1.90o-二甲苯0.98乙基苯 1.84p-二甲苯 1.52甲醇 15.00 溶剂为二甲亚砜, 1mL/安瓿 货号 36271 (单件)

残留溶剂等级 2 - 混合物 B (8种成分) 氯仿60μg/mL硝基甲烷 50 1,2-二甲氧基乙烷 100嘧啶200 n-己烷 (C6) 290萘满100 2-己酮 50三氯乙烯 80 溶剂为二甲亚砜, 1mL/安瓿 货号 36280 (单件) 残留溶剂等级 2 - 混合物 C (8种成分) 2-乙二醇单乙醚800μg/mL2-甲氧基乙醇 (甲基溶纤剂) 乙烯乙二醇 3,100250 甲酰胺 1,100N-甲基吡咯烷酮2,650 N,N-二甲基乙酰胺 5,450环丁砜800 N,N-二甲基甲酰胺 4,400 溶剂为二甲亚砜, 1mL/安瓿 货号 36273 (单件) 第1级混合物反映了2000年1月1日生效的USP24/NF19与199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之间有效的 USP23/NF18之间的变化。尽管这些化合物已经不符合现行的USP指南,很多实验室依旧在直接注射方法、方法I及方法V中使用这些化合物以获得可侦测的苯峰。 USP <467> 校准混合物 #7 (4种成分) 氯仿60μg/mL1,4-二氧己环380 二氯甲烷600三氯乙烯80 溶剂为二甲亚砜, 1mL/安瓿 货号 36009 (单件) USP <467> 校准混合物 #6 (4种成分)

附录Ⅵ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

附录Ⅵ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和摩尔热容(100kPa)> (1)单质和无机物 物质Δf H m (298.15 K) Δf G m (298.15 K) S m (298.1 5K) C p,m (298.15K ) kJ·mol-1kJ·mol-1J·K-1mol-1J·K-1·mol-1 Ag(s)0042.71225.48 Ag2CO3(s)-506.14-437.09167.36 Ag2O(s)-30.56-10.82121.7165.57 Al(s)0028.31524.35 Al(g)313.80273.2164.553 Al2O3-α-1669.8-2213.160.98679.0 Al2(SO4)3(s)-3434.98-3728.53239.3259.4 Br2(g)111.88482.396175.021 Br2(g)30.71 3.109245.45535.99 Br2(l)00152.335.6 C(g)718.384672.942158.101 C(金刚石) 1.896 2.866 2.439 6.07 C(石墨)00 5.6948.66 CO(g)-110.525-137.285198.01629.142 CO2(g)-393.511-394.38213.7637.120 Ca(s)0041.6326.27 CaC2(s)-62.8-67.870.262.34 CaCO3(方解 石) -1206.87-1128.7092.881.83 CaCl2(s)-795.0-750.2113.872.63 CaO(s)-635.6-604.239.748.53 Ca(OH)2(s)-986.5-896.8976.184.5 CaSO4(硬石 膏) -1432.68-1320.24106.797.65 Cl-(aq)-167.456-131.16855.10 Cl2(g)00222.94833.9 Cu(s)0033.3224.47 CuO(s)-155.2-127.143.5144.4 Cu2O-α-166.69-146.33100.869.8 F2(g)00203.531.46 Fe-α0027.1525.23

尿中二氯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编制说明

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编号:20192003 尿中二氯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Determination of dichloromethane in Urine Gas chromatography) 编制说明 (初稿)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年6月30日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承担的工作、起草过程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 根据《关于》(国卫办法规综标便函〔2019〕67号),本项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列入2019年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尿中二氯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项目编号20192003。 (二)各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承担的工作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并负责本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参加起草单位有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分工如下:

(三)起草过程 1.前期基础 2013至2018年,项目组前期通过查阅国内外二氯甲烷相关文献资料,获取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毒理学、代谢动力学、职业卫生学资料,以及国外对二氯甲烷规定的生物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讨论、修改。选择华南某制胶化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作业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浓度和工人班末尿中二氯甲烷进行检测;并选择健康人群进行非职业接触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人群健康状况,并对外环境空气中二氯甲烷浓度和健康人群尿中二氯甲烷进行检测,采样和检测方法同上,提出我国二氯甲烷生物接触限值0.3mg/L,并经GBZ2.1-2019颁布。但目前与之相配套的尿中二氯甲烷测定方法相关标准尚未提出。 2.项目启动 为建立二氯甲烷相应的生物监测方法标准,更客观地监测劳动者接触二氯甲烷的水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项目组启动了尿中二氯甲烷测定方法的制定工作。项目组成员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项目主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明主任医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方法验证单位。2019年10月底启动标准编制起草工作,确定《尿中二氯甲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编制起草框架,起草小组对标准相关技术材料进行整理,并确定编制起草方案。 3. 工作进程 (1)标准方法的建立 2019年9月~2019年10月主承担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GBZ/T210.5-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技术要求,在前期研究工作,通过对样品采集与处理、色谱条件、检测

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氯甲烷化学品俗名:二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Dichloromethane英文名称:Dichlorometh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CAS No.:75-09-2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二氯甲烷75-09-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氯甲烷是麻醉剂,可引起呼吸和循环中枢麻痹,可引起肺水肿。急性中毒:病人可 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出现神志昏迷等麻醉症状。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消失、 动作迟钝、嗜眠等。可致皮肤损害,出现皮肤脱脂、干燥、脱屑和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放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 和爆炸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null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 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或其它不 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 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曝晒。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 化剂、酸类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 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50mg/m3 美国TWA:OSHA 500ppm;ACGIH 50ppm, 175mg/m3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pH: 熔点(℃):-96.7相对密度(水=1):1.33 沸点(℃):39.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3 分子式:CH2Cl2分子量:84.94 主要成分: 饱和蒸气压(kPa):30.55/10℃燃烧热(kJ/mol):604.9 临界温度(℃):237临界压力(MPa):6.0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标题Title 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s 章节Section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文件编号Document NO. SC-EM-SOP-001-01 颁发部门 Issued Dept. 安环社责部Health,Safety,Environment 生效日期Date Effective 年月日 版本Version 01 复印件号Copy NO. 复评日期DateRe-evaluation 年月日 页码Page Page 1 of 7 注:除非以上空白处以受控文件章注明,否则此件为非控制件。 Note: Not a controlled copy unless the above space is filled with seal of controlled document. 文件审批 职责Responsibility 部门 Dept. 姓名 Name 签名: Signature: 日期: Date: 起草人: Prepared by 安环社责部邵磊 审阅: Reviewed by 安环社责部陈枫 安环社责部审阅: Reviewed by HSE 安环社责部总监姚敏 批准: Approved by 顾爱宏 文件分发 部门份数部门份数部门份数企管部 1 安环部 1 / /商务部 1 财务部 1 / / 生产部 1 质量部 1 / / 工程部 1 研发部 1 / / 物管部 1 XXX车间 1 / /

01 文件类别Document Type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页码Page Page 2 of 7 1.目的Purpose 本程序确定了本公司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做到废气能实现达标排放,废水满足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固废可做到安全处置,噪声不扰民。 2.范围Scope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管理。 3.职责 Responsibilities 部门/人员职责 安环社责部负责三废日常运行监督、主要污染物的监测以及超标处理。 4.定义Definition NA. 5.参考文件 Reference 5.1 《江苏恒润制药有限公司高端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5.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5.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5.5 《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CH245-71) 5.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二氯甲烷实验室常用化学品MSDS

二氯甲烷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氯甲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dichlorometha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753 CAS No.:75-09-2 分子式:CH2Cl2 分子量:84.9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二氯甲烷≥99.0%75-09-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

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0 前苏联MAC(mg/m3):50 TLVTN:OSHA 500ppm; ACGIH 50ppm,175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化学试剂管理作业规范标准

化学试剂管理作业规 非受控:(盖章) 受控:(盖章) 编制:2017年03月07日审核:2017年03月07日批准:2017年03月07日

1目的

加强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化学试剂、实验用消耗品的管理。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编写和修改化学试剂管理规定。 3.2 实验人员应按照本规定进行操作。 3.3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本规定的执行。 4 管理要求 4.1试剂采购: 4.1.1物理形式:依分析项目所需采购适宜的试剂。 4.1.2试剂等级:化学试剂分为分析纯(A.R.)、优级纯(G.R.)、色谱纯(HPLC)、美国化学学会标准(ACS)、质谱级(MS)五个等级,采购时应考虑检测项目需求,选取实验所需的试剂级别。 4.1.3试剂采购量的选择:根据需求而定,采购量为满足一个采购周期使用量为宜。 4.2 试剂验收: 4.2.1由于化学试剂质量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为确保分析用试剂对分析质量的影响最小,实验室对购买的试剂、耗材均要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入库使用。 4.2.2试剂、消耗品验收可分为技术性验收和符合性验收两种。 4.2.3所有购买的试剂均要进行符合性验收,验收容主要包括: a)供应商/生产商资质是否齐全有效、产品质量是否可靠; b)包装密封性、是否破损、泄漏,标签、标识是否清楚; c)是否有贮存条件;

d)标注生产日期的是否在有效期; e)标示纯度、级别是否符合采购要求。 4.2.4对于一些物品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检测结果、使用频率高、用量多的试剂应列为关键试剂,其验收应在符合性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验收。技术性验收本实验室主要采用仪器测试的方法进行。技术验收的仪器测试方法参考表1执行。 表1常用关键试剂的仪器测试方法 4.2.5试剂经符合性验收后填写《供应品验收记录表》,关键性试剂验收还应应填写《技术性验收记录表》。验收后的,准予入库并登记《化学试剂入库登记表》,如验收有一项不合格的,应拒绝入库,做退货处理。 4.2.6如物品验收数量较多时,可采用抽样验收,抽检数量参考表2进行: 表2 实验室供应品验收抽检数量规定

二氯甲烷工艺流程

氯甲烷工艺流程 二、 物理性质 沸点:39.8 C 蒸汽压 30.55kPa(10 C ) 熔点-95.1 C 相对密度 1.3266(20/4 C ) 水溶性 20 G/L (20 oC) 自燃点640 C 。 粘度(20 C) 0.43mPa- s 。 折射率 n D(20 C )1.4244。 临界温度237 C, 临界压力6.0795MPa 。 溶解性 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 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 N , 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热解后产生HCI 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 HCI 。进一步氯化,可得 CHCI3和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难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6.2 %?15.0 % (体积)。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醛。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 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 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 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包装储运用镀锌铁桶密闭包装,每桶 250kg ,火车槽车、汽车均可运输。应贮存在冷暗干 燥、通风良好的地方,注意防潮。 危险标记15(有害品)主要用途 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 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三、 主要用途 二氯甲烷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味甜并具有香甜气味和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有类似醚 的刺激性气味,溶于约 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 酯、环己胺。二氯甲烷具有溶解能力强和毒性低的优点,大量用于制造安全电影胶片、聚碳 酸酯,其余用作涂料溶剂、金属脱脂剂,气烟雾喷射剂、聚氨酯发泡剂、脱模剂、脱漆剂 。二氯甲烷为无色液体,在制药工业中做反应介质,用于制备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和 先锋霉素等;还用作胶片生产中的溶剂、石油脱蜡溶剂、有机合成萃取剂、聚氨酯等泡沫 塑料生产用发泡剂和金属清洗剂等。二氯甲烷在中国主要用于胶片生产和医药领域。 一、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 二氯甲烷 (1) 英文名称: Dichloromethane (1) 中文名称: 二叉二氯 (2) 分子式: CH2Cl2 ; H2CCl2外观与性状 味 分子量: 84.94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9981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007-07-01实施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574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水质指标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其中: ——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 ——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并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 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膦;修订了四氯化碳;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 ——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α放射性。 ——删除了水源选择和水源卫生防护两部分内容。 ——简化了供水部门的水质检测规定,部分内容列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增加了附录A。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为准备水质净化和水质检验条件,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三卤甲烷、微囊藻毒素-LR等4项指标延至2008年7月1日起执行。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浙江省卫生监督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银龙、鄂学礼、陈昌杰、陈西平、张岚、陈亚妍、蔡祖根、甘日华、 申屠杭、郭常义、魏建荣、宁瑞珠、刘文朝、胡林林。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蔡诗文、林少彬、刘凡、姚孝元、陆坤明、陈国光、周怀东、李延平。本标准于1985年8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