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川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修订

银川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修订

银川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修订
银川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修订

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修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结合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现拟定《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供各教研室、学校及教师选择和参考。

【说明】

1.本课题指南是银川市“十二五”教育科学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的具体化。它只是提示选题的研究方向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课题名称,申请人可在指南的启发下选择确定具体的课题名称,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设计课题。

2.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设立重点课题、青年课题和一般课题。重点课题占所有立项课题的15%,青年课题占所有立项课题的15%,课题负责人应该根据各自课题的价值和难易度来把握选择申请课题类别。

3.“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立项一次,元月下发立项申请通知,三月评审立项。

【选题范围细目】

一、教育发展战略

1.银川市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

2.银川市区域间教育协作发展研究

3.银川市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4.跨越式发展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与推广研究

5.农村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研究

6.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研究

7.银川市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研究

8.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9.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10.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1.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二、教育管理研究

13.校长专业发展、自主发展研究

14.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自主发展研究

15.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6.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17.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管理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18.城乡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和补充机制研究

19.校本教研有效性研究

20.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21.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22.构建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23.校园网的教育功能、应用模式、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24.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现状与问题研究

三、基础教育研究

25.网络环境下学生在线学习研究

26.学生有效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形成研究

27.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28.学习策略的优化与指导研究

29.提高学生质疑水平的实践研究

30.学习困难学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31.低龄儿童厌学研究

32.中小学生考试改革的实践研究

33.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

34.中小学学科作业设计多样化、科学化的实践研究

35.新课程理念下学科习题设计与选择研究

36.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37.学科教学实效性的行动研究

38.有效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39.促进学科课堂教学情境开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

40.“大班额”前提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41.课堂教学中突(偶)发事件处理的策略与个案研究

42.课堂中促进课程生成的实践研究

43.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44.综合实践课程价值的实践研究

45.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46.各学科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47.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及其教学研究

48.学前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49.各阶段的衔接研究

50.“家园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1.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2.兼职教师提高任教学科素养的研究

四、职业教育研究

53.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证研究

54.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研究

55.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56.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考评认证模式的研究

57.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58.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等研究

59.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功能与效益的研究

60.职业教育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研究

61.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

62.学生职业规划研究五、特殊教育研究

63.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64.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65.智障儿童特长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66.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

67.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8.智障儿童个别化教学研究

69.特殊儿童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70.特殊学生德育专题研究(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等)

六、德育研究

71.班主任校本研训实效性研究

72.学校班主任队伍管理或培训实效性研究

73.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74.中小学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研究

75.中小学班干部、少先队干部、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研究

76.中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77.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78.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79.“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80.家长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81.提高家长学校办学实效的研究;

82.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成功案例研究;

83.家长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

8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85.教师(或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2年12月31日

十二五课题研究

附件1: 湛江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以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为主,以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理论创新,为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注重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注重教育发展薄弱地区、课程教学薄弱环节、教学改革发展难点、社会关注教学热点等问题研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促进我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建设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发展目标。 以基础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省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园院、教研室的教师、教研员在本工作领域的教学研究课题。 二、课题分类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 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2.课程改革认真总结、完善机制、全面推进新阶段工作研究。 3.深化课程改革在解决好制度层面、保障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4.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研究。 5.国家课程实施研究。

6.地方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 7.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8.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研究。9.教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开发、编制、使用研究。10.特殊教育课程与实践研究。 11.学前教育保教内容开发与实施研究。 12.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实施课程研究。 13.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研究。14.综合课程设置与推广研究。 15.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16.教学用书评价研究。 17.课程资源开发与创建办学特色研究。 18.学校课程发展研究。 19.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研究。 20.专题教育实施研究。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21.教育教学规律理论与应用研究。 22.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论与应用研究。 23.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24.先进教学方法推广实验研究。 25.班级授课制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26.小班化教学、选课制等教学模式研究。 27.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研究。 28.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研究。 29.减少学生作业量研究。 30.缩小校际差异教学研究。

学校十二五规划方案

篇一:《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沟小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前,随着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是我们这一农业大国发展的根本,而发展农村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的根本在教育。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平沟小学的办学水平。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持续稳步健康有效发展和教育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以“办行知学园、创平安校园、建和谐乐园”为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坚持以教师队伍的发展为重点,坚持以全面进行教育改革、构建新的育人模式为途径;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平沟小学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保质保量完成“普九”任务,优化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师生评价体系;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师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管理规范化,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农村学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积极筹措资金,配置电脑10台,硬化操场。争取多媒体进课堂,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2、努力创办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品牌。 3、全面实施课堂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园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2. 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6.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7.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9.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0. 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学前教育成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学校(班 级)适度规模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城乡教 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 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 究;学校正当竞争机制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 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等。 (四)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等。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等。 (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技能比赛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等。 (七)德育研究 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2011-03-11 15:42:59) 标签: 分类:专注力——专家大讲堂 专注力 科研课题 十一五 十二五 学习力 教育 研究 训练 注意力 儿童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简介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儿童专注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专注力缺失儿童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到小学,专注力缺失的儿童都普遍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专注力缺失儿童大多有以下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神游或做小动作; 观察力弱,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甚至跳行; 视动统合能力差,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拉;

听说结合能力差,口语表达不流畅; 理解能力差,思维能力滞后,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 脾气执拗,自控能力差,经常冲父母发火; 手眼协调能力差,不喜欢动手操作; 交往困难,不会和同学正常交往; …… 一、专注力缺失及危害 专注力缺失是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正常智商水平。专注力缺失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以与发育年龄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冲动及多动为核心症状。研究证实,专注力缺失常常不是单独出现,多数是同时有其他心理疾病,机率为30~90%。和专注力缺失症状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有学习障碍、社会行为障碍、对立性行为、焦虑、恐惧,其中,专注力缺失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学习障碍。 专注力缺失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依《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的报告,约有3~5%的儿童患有专注力缺失。但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3~5%的数字可能要往上修正,目前以5~7%来估算。目前的研究证实,儿童专注力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还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的老师们认为有10~40%的小、中学生有专注力缺失的问题。 儿童专注力缺失,主要原因并不在孩子自身,而在于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包括孩子缺少爬行锻炼、家长的过度呵护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

高校学院学生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资料总结

***学院 学生工作处“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学生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处)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工作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日常工作有效率,重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成效,不断拓宽学生工作新思路,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新机制,为学校和谐发展和学生全面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思政管理水平 1、落实“四导制”模式,构建特色学管队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院从育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整合、优化人力资源,建立了由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学业导师、职业导师构成的科学合理的“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动态平衡”的“四导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大格局。 在“四导制”中,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是学生思想的指路人;辅导员助理协助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休闲文化教育,是学生生活的贴心人;学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和学业定位,是学生学业的解惑者;职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技能培养、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领路者。“四导制”在工作上有分工有合作,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通过相互协调、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四导制”的成功推行,改变了我院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打独斗的格局,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覆盖。目前,我校有31名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23人,兼职辅导员43人。69名辅导员助理。 学院在辅导员配备上,首先按照学生党团建设、心理辅导、职业发展指导、资助等工作需求,选配专职辅导员,其次依据专业、年级、班级的特点选配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和辅导员助理,形成“矩阵式”配置,便于工作协调、取长补短和优化组合;在队伍结构上,既有党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第二章基础教育 (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五)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三章职业教育 (九)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章高等教育 (十三)建设高水平大学 (十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十六)提升社会贡献力

第五章学习型城市建设 (十七)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八)大力开展继续教育 (十九)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教育体制改革 (二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二十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十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二十三)办学体制改革 (二十四)管理体制改革 第七章教育开放与合作 (二十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十六)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十七)进一步扩大首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第八章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八)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十九)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三十)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三十一)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 第九章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经费保障 (三十二)加强对空间布局调整的规划与实施(三十三)统筹配置各级各类教育资源

(三十四)依法增加政府投入 (三十五)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三十六)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三十七)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第十章教育信息化 (三十八)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 (三十九)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四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依法治教 (四十一)完善地方立法 (四十二)严格依法行政 (四十三)推进依法治校 (四十四)加大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四十五)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四十六)加快“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第十三章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 (四十七)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十八)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四十九)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五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 序言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八仙筒学区中心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地区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

2_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

附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课题指南 选题说明: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2.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6.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7.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9.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0.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等。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教育思想演进研究;教育制度变迁研究;地方教育史志研究;院校设置历史变迁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强国崛起中的教育元素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应对经济衰退的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和安全研究等。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结

.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结 神山乡初级中学 赵家营学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县委政府、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了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来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践行依法治教,弘扬依法治教精神,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现就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神山乡中、赵家营学校是一所集乡初中和村小为一体的农村学校,位于神山乡赵家营村。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共有中小学生214人。其中,初中3个班,中学生85余人;小学6个班,小学生129人。在职在岗教师22人,其中大学学历17人,大专学历5人;中级职称10人,45岁及以下教师18人。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校园环境明显改善,教育设备设施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狠抓队伍建设:

1、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防腐倡廉,防微杜渐;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提高学校领导班子防腐倡廉能力,进一步使班子有凝集力、团结力和战斗力。 2、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度,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继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学校以“校本”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为目的,坚持“学习、工作、反思一体,强化反思;教师、专家互动,突出主体;课题为载体的演绎型科研、‘小现象真问题’为特征的归纳型教研互促,注重实效”的策略,整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即将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禁烟、劝烟活动。坚决杜绝乱收费,乱补课,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酒后上班,上课使用手机等现象。 (二)、夯实师训工作: 1、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先后有15人次参加市以上各类培训,参加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先后三次共66人次。 2、在“十二五”期间学校每年均组织对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有:师德师风学习、教师信息教育技术学习、分学科的教材教法学习、安全知识学习。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硬化学校操场地面,面积40平方米,投入资金0.68万。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一)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让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让我们明确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本动力,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要素,对和谐社会发展起到动力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由创新力、均衡协调力和整合力构成的,教育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创新动力、可持续发展动力、整合力的基础。 二、教育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对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具有起始调节、持续调节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能像以前那样,单从学习出发去评价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关爱备至,对学习差的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冷嘲热讽,谩骂打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具体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指导思想、保护内容、保护工作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予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怀,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学校十二五规划

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东港市东尖山学校 2011年3月

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根据《东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以抓质量、树特色为核心,以人性化思想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文化强校为宗旨,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整合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加强学校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用人性的光辉发展生命化教育”的发展特色,办好人民满意、适应地区发展的教育,力争实现“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异,教学质量优秀,学生习惯良好”的办

学目标。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增加设施、设备,创新学校文化建设,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创建“园林化校园”,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 (2)品德教育:把“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方向,道德教育以重视观念的传递、行为的限制转为情感启迪,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一定探求价值的德育教育系列模式。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德育资源,强化养成教育、品质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创新“有效课堂”研究,探索“有效课堂”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中上等水平的教学质量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使全体学生的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抓手,整体推进各年级各学科的校本研修进程。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建

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喀拉布勒根乡寄宿学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双语教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教师发展、质量管理的办学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与特长,用文化的方式探索有效的生命化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常规管理、特色兴校的品牌,实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发展为主旋律,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推动力,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优化办学条件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学校特色,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育条件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办学理念、素质教育的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进入农村名牌学校的行列,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几年来的发展趋势,实现留住本地生源,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义务教育合格的农村名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树立现代办学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 2、以人为本,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教师配齐电脑;优化电脑升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绿化建设;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4、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课堂改革。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中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富蕴县前列;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校特色文化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XX年度“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具备这样特点: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统整性;生存性。明确了概念,我们才抓住了“纲”。它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等各方面语文素养的

全面提升。 目前现状是: 1、实施过程简单化。 2、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够,过分依赖老师,学习上没有主动性。 3、资源不丰富。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4、指导不得法。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有的老师包办代替,有的老师放任自流不加引导。 5、评价单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对其应有不同于常规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不是单一的量化评价能实现的,它应采取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手段。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还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的现状,提出此课题,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