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学研究-SDMES数据库分析

上海市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学研究-SDMES数据库分析

上海市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学研究——SDMES数据库分析

Pharmacoepidemiology

Evaluation: Double challenge 9Sensitivity

analyses

9Modeling

Bayesian

9

approach

Guidelines are written for an idealized clinical environment

Community-based practice encounters “real life”situations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真实世界研究(RWS)

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

随机化

纳入/ 排除标准

患病人群治疗

对照

研究方案的治疗和随访结果?

---RCT 设计---患病人群治疗的适应症进行治疗

暴露

对照

专门的治疗和随访

结果?

---RWS 设计---

关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结论应该用于评价功效(efficacy

用于决定有效性(effectiveness

Using Pharmacoepidemiology Study, Improve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Shanghai Dru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ve System(SDMES)

Using

Content

300,000 people community database

Hospitals

inpatients

database

Spontaneous

adverse

events

database Phmacoepidemiology Study

(Record linkage)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须随机化分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必须有干预措施 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A2型题: (2)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 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该药有效 B?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组别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0.9 B.1 C. 10 D. 5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罹患率、患病率 B.病死率、死亡率 C.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有效 率、治愈率 E.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 B.社区试验 C.现场试验 D.临床试验 E.干预试验

(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B.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A. 安全性 B. 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E. 抗体水平 (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探讨病因的线索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 (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 A.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B.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C.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E.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 (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 B.盲法不易实施 C.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 D.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药物流行病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1_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_ 有益作用(beneficial )和不良作用(adverse) 药源性危害(_drug misadventure_) 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 时滞:_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被发现后采取措施之间存在滞后期(己烯雌酚-阴道腺癌) 2 (掌)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_ 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的应用科学。 3_ 药源性疾病_(Drug」nduced_disease ,DID) 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达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后果 4 (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_ 描述、解释、验证和控制一定时间、空间与人群中,某一种药物的使用情况与效应分布。 5 (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 快速并准确地发现用药人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在众多药品中挑选和推荐经过科学评价的药品,保证合理用药; 通过计算机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使药品上市后的监测方法规范化与实用化; 开发研制实用的ADR!果关系判断程序图或逻辑推理流程图; 研究处方者的决策因素,改善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通过广大用药人群,重点研究常用药物,推动合理用药; 推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控制病原体耐药性的研究; 6 药物的非预期作用 药物使用过程中伴随发生的非期望的有益或有害的效应。 咪唑类驱虫药:脑炎综合征 硝苯地平:治疗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7 基本药物 医疗、预防、康复、保健、计划生育中必需的,为满足公众医疗卫生需求优先选用的药物 选择依据: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疗效好、安全性高、成本-效果比相对良好的药物。 在运转良好的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基本药物要随时都能以足够的数量、适当的剂型、有保证的质量、充分的信息、个人与社会可承受的价格满足供应。 8_ 处方事件监测(_prescribe_event_monitoringPEM ) 为黄卡制度的补充,对新上市药品ADR S行重点监测,以弥补自愿报告制度的不足 开始重视药物有益作用研究,包括对药物长期效应的有益作用研究。 很多药物的“处方事件监测”研究也包括该药物在较大人群范围中,对某些适应证的有益作用验证。 第二章药物流行病学的资料来源及收藏 1 (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类

流行病学试卷1

温州医学院_ 2005-2006 学年第 一 学期 2001年级 预防医学专业《 流行病学 》A 试卷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 90 %) 考试日期:2005 年12 月 8 日 考试时间:18:30 —20:00 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 10分。)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 2. 人类的健康或疾病主要是环境因素和机体内在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3. 必要病因是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子。有了必要病因,必然会出现特定的疾病。( ) 4. 患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 5. 在流行病学上常用的RR 和OR 是表示两个事物发生频率的联系强度。( ) 6. 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 7. 现况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 8. 个体匹配指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 9. 双盲: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

部试验。() 10.主动监测在疾病监测中,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查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 定收集资料。() 答案 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 1.队列研究观察对象分组方法是() A 按是否发病分组 B 随机分组 C 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D 按均衡原则分实验和对照 2.在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中,配比设计适用于() A 队列研究 B 现况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个案调查 3.前瞻性调查的缺点,哪项不对() A 观察期长 B 只能调查一个或一组因素 C 耗费人力和物力 D 对发病率高的病不太适用 4.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确诊的新发病例,其优点是() A 一般说来,需要的样本较小 B 保密性问题较小 C 回忆偏倚小 D 上述讲法都不对 5.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的病例与非肺癌对照按年龄、性别、居住地及社会等级配比, 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吸烟情况进行比较。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 A 前瞻性定群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药物流行病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1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有益作用(beneficial)和不良作用(adverse) 药源性危害(drug misadventure) 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 时滞: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被发现后采取措施之间存在滞后期(己烯雌酚-阴道腺癌) 2(掌)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 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的应用科学。 3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DID) 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达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后果. 4(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 描述、解释、验证和控制一定时间、空间与人群中,某一种药物的使用情况与效应分布。 5(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 ●快速并准确地发现用药人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在众多药品中挑选和推荐经过科学评价的药品,保证合理用药; ●通过计算机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使药品上市后的监测方法规范化与实用化; ●开发研制实用的ADR因果关系判断程序图或逻辑推理流程图; ●研究处方者的决策因素,改善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通过广大用药人群,重点研究常用药物,推动合理用药; ●推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控制病原体耐药性的研究; 6 药物的非预期作用: 药物使用过程中伴随发生的非期望的有益或有害的效应。 咪唑类驱虫药:脑炎综合征 硝苯地平:治疗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7 基本药物 ●医疗、预防、康复、保健、计划生育中必需的,为满足公众医疗卫生需求优先选用的药物 ●选择依据: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疗效好、安全性高、成本-效果比相对良好的药物。 ●在运转良好的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基本药物要随时都能以足够的数量、适当的剂型、有保证 的质量、充分的信息、个人与社会可承受的价格满足供应。 8 处方事件监测(prescribe event monitoringPEM) ●为黄卡制度的补充,对新上市药品ADR进行重点监测,以弥补自愿报告制度的不足. ●开始重视药物有益作用研究,包括对药物长期效应的有益作用研究。 ●很多药物的“处方事件监测”研究也包括该药物在较大人群范围中,对某些适应证的有益作用验证。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

药物流行病学思考题 - 补充

药物流行病学思考题 1.什么叫药物效应(就是药理效应)。预期的与非预期的治疗作用各指什么?(药物流行病学297)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的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的称为抑制。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均属兴奋:阿司匹林退热和吗啡镇痛均属抑制。 约等于药物效应吧 2.什么叫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治疗中有何理论指导价值?(分别在临床药理学63页,69页中的最后一段中) 3.药物不良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如何界定 答: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2、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还包括误用、超剂量使用、药品质量问题等。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以及药品滥用。 4.严重的ADRS的判定标准有几条?上报ADR中心有何法规要求?(药物流行病学87页,91页) 5.列出新药临床试验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区别? 1.药物临床试验:包含4个期:1234 2.上市后再评价:指药品经正式批准进入市场后,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继续进行更为全面、完整的科学评价。 3.上市后再评价与IV期临床试验是包含的关系。 4.IV期临床试验目的及试验的要求更多的强调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6.什么叫RCT与RWS?列出各自的优缺点? RCT:是一种对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特别常用于医学、药学、护理学研究中,在司法、教育、社会科学等其他领域也有所应用。RCT的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以对照效果的不同。在研究对象数量足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确保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对各组的影响相同。RCT的特征为:1、随机分组2、设置对照3、施加干预4、具有前瞻性5、论证强度为最强RCT的优点 1、选择特定的低风险研究对象 有明确、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2、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强;研究者、受试者双盲,不知晓所用药物—排除评价偏倚; 3、疗效评价采用国内外通用的国际标准,同类研究的结果可比性强;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200424204027)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 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 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 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 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 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 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 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

验室检验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 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 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 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 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 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 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 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 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

药物流行病学 王束玫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 一、药物流行病学定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药源性危害日益严重,于是借助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于80年代初被提出。?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PE)]: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群中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任务 通过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监测,向医药界及医药管理部门提供人群药物利用、药品安全性、药品有效性信息,进行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任务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众多药品中挑选和推荐经过科学评价的药品,保障合理用药 ?使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规范化和实用化 ?研制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程序图或逻辑流程图 ?研究处方者决策因素改善其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通过广大用药人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进行重点研究,推动合理用药 ?以社会人群为基础推广抗菌药合理应用与控制病原体耐药性的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来源于希腊语 ?Epi:在……之中、之上 ?Demo:人群 ?直译即为?°研究在人群中发生(事情)的学科?±,在医学范畴中是指人群的疾病问题 ?该词显示了流行病学从群体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特征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的定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定义的内涵: ?研究对象:人群 ?任务: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 疾病:传染疾(含寄生虫病)、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状况:生理的、心理的 ?研究内容: 一、什么是流行病学 举例:欲控制某药品不良反应(ADR)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任务:预防和控制ADR ?研究内容: 揭示现象:疑似ADR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 找出原因:什么药物导致了该事件在人群中呈现如此分布 提供措施:用什么策略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分布 评价效果: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二、流行病学与其他 医学学科的关系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面临着疾病为何发生、如何预防等因果判断问题。 ?在没有任何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年代,通过对多个对象的观察获得简单的经验性的结论成为当时解答上述问题唯一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 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 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 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 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 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

药物流行病学

第十九章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有时也会产生药害(drug misadventures)。上世纪国外曾发生16起重大药害事件,累计死亡2万余人,伤残万余人(表19-1)。伴随着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药害日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Lazarou等对美国1966-1996年的39项前瞻性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表明,住院患者中6.7%发生严重ADR,0.32%为致死性ADR,由此推算全美国每年有220万住院病人发生严重ADR,10.6万人因此死亡,居住院病人死因的4-6位,而实际上其中20%-70%的ADR是可以预防的。据统计,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残疾,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关。因此预防和控制药害刻不容缓。药物流行病学正是在与药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今后还将在与药物有关的更多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和定义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些年来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两个学科相互渗透、延伸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 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主要任务是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有效性。为了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临床药理学的一个中心原则就是治疗的个体化,即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危险/效益比值,以及病人自身的临床和其他特征对治疗带来的影响,仔细权衡用药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效益和危险后再开处方。这些信息需要通过大数量的人群调查来获得。 药物的危害主要涉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和不合理用药所致的药物毒副反应等。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按是否与剂量有关分为A类反应和B类反应。A类反应与剂量有关,因而是可预期的,包括过度作用(over effect)、副作用(side effect)、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首剂反应(first-dose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丽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大家知道,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观察性研究,第二类是实验性研究。 这两种方法它的本质区别在于实验性研究它可以人为的确定暴露因素。比如我们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那么一组进入实验组,一组进入对照组。然后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它的疾病的发生或在研究的结局上是有显著的差异,那么这种研究从而来推断了这个干预因素它跟研究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法它有什么问题?当干预因素是有害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研究铅中毒对于胎儿发育的影响,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就不能采用实验性研究了,因为它不符合伦理学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实验性要求,我们对一个实验性研究来说,我们必须要求暴露因素是无害的,必须要符合伦理要求。 那么因此也就是说,当暴露因素有害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取观察性研究。也就是说,观察自然发生的一个结局,以及影响这个自然发生结局的一个影响因素。那么这样的一个研究设计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设计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队列研究(Cohortstudy),第二种是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第三种是横断的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那么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队列研究?也就是cohortStudy。 说起队列研究,那么首先大家要了解什么是队列?也就是cohort。队列它是指的是一 组有共同经历并且随访一定时间的这样一组人群。比如说我们通常会谈到一个出生队列。那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研究1959年到1961年那么在三年自然灾害出生的这三年他们的这个人群。那么这个人群,这个出生队列他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呀?在他们的生长发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中学一起疑似流感的流行病学 调查报告 ××年6月12日17点20分,我中心疫情室接到××镇中心卫生院××同志电话报告:××中学八(5)班有疑似流感病例15例。接到电话后,疫情室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疾控中心主任××、卫计局副局长××、分管副主任××、急控科科长××。疾控中心决定由急控科科长××带队及相关流调人员前往调查处置。流调组于17点30分出发,21时到达现场,22时处置完毕,现将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38公里,东抵××镇,南与××镇接壤,西与××镇相邻,北与××镇相连,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26354人,现有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 ××中学位于××镇××村××街上,共有学生××人,教师××人,共有三个年级××个班。其中:七(1)班有学生××人,七(2)班有学生××人,七(3)班有学生××人,七(4)班有学生××人,七(5)班有学生××人,七(6)班有学生××人,八(1)班有学生××人,八(2)班有学生××人,八(3)班有学生××人,八(4)班有学生××人,八(5)班有学生××人,九年级共××人。经现场调查,现有症状学生10名,均为八(5)班学生。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15岁组为高发,均以咳嗽、流涕、头痛、咽痛、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轻中度发热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恶心,乏力等症状。

二、调查结果: 首发患者××、男、14岁、××中学八年级(5)班。家住××镇二××村××街上新区,于××年6月8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咽干、流涕,最高体温39.1℃,发病前未外出。截止6月12日类似病例增至10例。三间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时间6月8日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6月12日合计 发病数 1 1 2 2 4 10 构成比% 10 10 20 20 40 100 表2、发病年龄分布表 发病年龄14岁15岁16岁合计 发病数 2 7 1 42 构成比% 20 70 10 100 表3、发病人群分布表 年级八(5)班其余15个班合计 学生数46 ×××× 发病数10 0 10 发病率% 21.74 0 ×× 三、流行病学特征 10例病例全部集中在八(5)班,其余班级均无发病情况,发病的10例学生中男生 6名,女生4名,男女构成比为1.5:1。 四、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XX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XX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

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