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基于保定市六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基于保定市六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基于保定市六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基于保定市六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文主要对多途径收集到的目前国内外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在阅读大量与该课题相关的专著、报纸、文章、电子文献、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辅导员倦怠问题的研究现状,详细地分析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倦怠的成因。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解决对策展开具体分析,为高校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提供有效路径和依据。

目前,虽然国内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并没有引起社会和学校的足够重视,仍处于起步阶段。进行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研究,促使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对提高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全文分为5部分,从职业倦怠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进行该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若干建议和实施措旋。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现状;职业倦怠;对策

目录

3.2研究方法…………………………………………………………………..183.2.1问卷调查法…………………………………………………………18

3.2.2个人访谈……………………………………………………………193.3研究结果…………………………………………………………………..193.3.1基本信息统计及分析………………………………………………19

3.3.2辅导员工作状况描述统计及分析…………………………………223.4小结………………………………………………………………………………………………..28第4章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294.1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一294.2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一314.3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一324.3.1角色问冲突…………………………………………………………33

4.3.2角色内冲突…………………………………………………………344.4小结………………………………………………………………………………………………..35第5章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365.1社会重视……………………………………………………………………365.2学校支持……………………………………………………………………375.3自身调适……………………………………………………………………395.4小结…………………………………………………………………………………………………4l第6章结论和展望…………………………………………………………………42参考文献…………………………………………………………………………….4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45致{射………………………………………………………………………………………………………….46作者简介…………………………………………………………………………….47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党委工作要点和学院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工作计划以及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所承接的任务,按照《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启动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陕高教生【2017】9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增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目前制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求各系(中心)在10月底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研究室,即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初步的框架,并在今年内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室标准正式启动建设计划。 一、建设依据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陕高教生【2017】9号附件1)、《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等。 二、建设目标 学院每个系(中心)一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按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符合标准者,命名为院级

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在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申报。 三、建设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以上。主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原则上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 2.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等。 辅导员工作室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要把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作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工作难题经常开展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培养团队、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和职业能力大赛研究等。特别是能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以学生为“实验田”,积极破解各种难题,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产生良好的育人实效。 四、建设保障 1.经费保障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或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倦怠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高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的国内外的研究从定义、模式、成因、后果几方面做了综述,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进行教师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o a great extent,determined by the teachers. teachers’ job burnou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made on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efinition, mode, causes, and so on, which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教学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job burnout;quality of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39-02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2017

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2017 **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根据《**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鲁高工委通字[2013]4号)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管理的通知》(鲁高工委通字[2016]92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特色鲜明、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管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效果好的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聚焦学生工作某个具体领域深入研究,努力成为“一专多长”型辅导员。在全校建设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培养专家型骨干辅导员,实现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考核挂牌。 (二)具体目标学院提供优质培训和服务,帮助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

力得到加强。 1.知识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在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确定某一专业方向,结合工作将其深化,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相当的水平,成为该领域的名师。 2.能力结构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控,积极相处于各种环境,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高效管理学生日常事务。 3.从业资格方面。鼓励工作室成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考取其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 4.工作研究方面。工作室成员要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主持人具备独立主持省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5.作用发挥方面。工作室成员能够带动学院辅导员(班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7.2 培训师资

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3147447.html, 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作者:陆明朗 来源:《硅谷》2009年第08期 [摘要]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教师一代要具有高素质才能迎接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要求。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41-01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影响大学生政治方向的作用。对维护学院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这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 形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所谓辅导员的形象是指辅导员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个性特点、身体机能与形态、给学生的直接反映。辅导员形象如何,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树立良好的辅导员形象,是辅导员进行育人、提高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辅导员形象能够产生榜样效应。辅导员是大学生直接接触和模仿的对象。辅导员的神态举止、行为习惯、个人爱好、仪表与体魄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学生具有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模范人物去学习和效仿的心理,以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其次,辅导员的良好形象是高素质的具体表现。他们能以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对学生加以影响。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行为,都能直接地、潜移默化地产生强有力的教育效应。这些因素在学生中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使教师成为广大学生效仿的榜样。 (二)良好的辅导员形象能够产生威信效应。威信效应是指辅导员由于享有较高的声望、掌握较熟练的职业技能,使自己的教育在学生心理和行为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心理学认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附件: “SFBT”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SFBT”工作室理念 “SFBT”采自心理学术语“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英文缩写:Solution-Focus-Brief-Therapy,是一种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起源、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的心理治疗模式,即“当事人和咨询师一起建构当事人所欲的目标,咨询师则积极协助当事人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身处情境、行为与人际模式,而能充分运用既存优势与胜任能力来发展有效的解决之道”。在台湾,SFBT的发展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业界深获好评,特别是对青少年、社工界和学校辅导的适应性尤为凸显。因此,把SFBT的基本精神和工作理念引入到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并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去具有极为深刻和深远的意义。总的来说,“SFBT”辅导员工作室以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理论背景“后现代主义和积极心理学”为深厚土壤,以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工作方法拓展和学生心灵成长为主要目标,以体验式、团体式、服务式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构建“心灵巴士”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新平台。 二、“SFBT”工作室主要内容 (一)理论课堂-重视辅导员理论提升 1,开设“SFBT”辅导员课程 前期,开展“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课堂,邀请心理治疗专家给工作室辅导员开设相关课程,深入学习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理论,为后期活动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备注“SFBT”心理治疗课程主讲人待定正式成立后预约课程开设时间2016年4月-5月 课程开设地点待定 课程参与人员“SFBT”工作室全体辅导员 2,成立“SFBT”学习交流小组 课程设置是“SFBT”(短期焦点解决模式)的集中授课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入体悟短期焦点的基本精神和基础理念,学习掌握短期焦点的咨询技巧和沟通方式,从而激发辅导员对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2013年10月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 职业能力特征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研判驾驭能力。 1.5 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毕业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

1.7.2 培训师资 培训高校辅导员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副处以上职级,并具有较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术造诣、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多媒体教室、报告厅和实践研讨场所。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相结合,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3)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优良学风,培养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5)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个性差异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得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2—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可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身思想理论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辅导员要特别重视,更要特别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在当前,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要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精髓。 学习体会其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认真研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以致用,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方法,做到四多,即:多看,多研究,多记,多思考。 2.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打铁还要自身硬”,要培养思想过硬,有着无产阶级意志和品质的青年学生,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对所从事事业的坚定信心,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从党的政策、从全局利益出发,以服从大局、服从整体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青年学生服务。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身体力行,密切联系青年学生,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3.紧跟形势,锻炼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 当代的大学生都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勇于开拓创新,富有朝气,是我国未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后备军。但他们也最容易受到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势力错误思潮的侵袭。学生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很难担当起历史的重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所以,高校辅导员要紧跟形势,打好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把握其思想脉搏,及时引导疏通,将不良和错误的思想消灭于萌芽。近几年, “法轮功”这一邪教组织在我国兴风作浪,企图颠覆政权,并将魔爪伸向高校,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有敏锐的政治反察力、鉴别力,在做好宣传中央指示精神和认真排查外,还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讲究思想工作方法,努力学习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4.勤政廉洁,忠于职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高校是我国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片净土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个别干部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发展中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所以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认识,严把思想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规范自己,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政廉政,言行一致,为青年学生做出表率。 二、注重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科学高度进步,工业高度发展,人类高度文明的新时代。在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人类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这势必加快了知识的更替周期。因此说,人类已进入一个由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过渡的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现阶段高校的发展。其中包括拥有渊博的专业技术知识,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丰富的应用知识及经验等。如果没有这些知识量的积累,就会增加理论学习、研究和理解上的难度,影响工作效率。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所以,要通过继续深造、进修学习、自学等多种渠道来提高适应能力。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多种能力。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大学生就业受挫及调适 案例概述: 陈娟(化名)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其父亲为农民,母亲为农民。父母从小对其严加管教,使其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其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半年前参加毕业实习,应聘到某会计事务所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工作热情较高,积极表现。一个月前因工作失误受到部门领导严厉批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感觉领导歧视自己。老师傅们都不够热情、负责,向他们请教总是不爱搭理,一点不像原先学校里的老师们。师傅和一些领导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任人唯亲,不唯贤,自己作为大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又认为这家公司没有当初宣传的那样好,企业管理水平也不高,感觉前途一片黑暗,个人发展无望。同时在参加初级会计师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因学习课程安排密集,学习强度大,课程跟不上,觉得愧对父母,同时还会遭到身边同学的耻笑,这种心理负担加剧了焦虑症状。如今,小陈情绪很低落,有时思维难以集中,并且感觉胸闷、身体疲惫,食欲不振,工作能力减退,不爱接触同事,对未来没有信心,感觉空虚、无助。 案例思考: 大学生毕业后,在实现从大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诸多大学生在入职初期都会遭遇到角色转换的困境,严重影响到他们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必须考虑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业务能力、自身认知能力、人格心理发展、意志品质以及情绪情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角色转换”的认知困境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大学毕业生能否成功地扮演“职业人”角色,取决于他对“职业人”角色的认知程度。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认知困境主要表现为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发展意识缺乏、职业思想不稳定、遵守职业规章制度意识不强、企业文化认同感缺失等方面。“大学生”与“职业人”二者的角色定位存在巨大反差,这种反差令大学毕业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2009年9月 第11卷第3期 云南电大学报 Journal of Y unnan RT V University Sept.2009 V ol.11,N o.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Ξ 孙 萍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摘 要: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对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成因、干预措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814(2009)03-0031-03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使高校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如职称晋升的压力、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以及因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量化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高校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有研究表明,过高的应激水平容易产生疲倦,压力导致倦怠,所以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并应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笔者对收集到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分析后进行了分类。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1.临床观点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并且忽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侧重对职业倦怠症状、起因等的描述和解释。 2.社会心理学观点研究者认为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注重探究职业倦怠的具体特征,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科学性。 3.组织观点研究者认为,许多人对工作持有很多不现实的期望,因此就容易体验到幻想破灭和倦怠,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失衡,侧重探讨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 4.社会历史观点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不仅受到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社会历史观点的研究者注重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二)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人口学变量、人格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张丽华、王丹等对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新进展所做的研究表明:社会比较方式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教师将自己从比自己表现得更差的同事中辨别出来或把比自己更优秀的同事作为竞争对手来比较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教师将自己从比自己境况更好的同事中辨别出来则不易产生职业倦怠。集体自尊关注个体所在的社会群体特征和个体如何在群体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教师集体自尊越高,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创造性是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有效因素。 二、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在我国,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脑力工作者,他们面临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扩招带来的强大压力,需要高度的投入和奉献。这种职业特点极有可能使教师的心理能量在长期的奉献中消耗过多,出现情绪耗竭,继而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在生理、心理、行为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的消极职业倦怠现象,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学校的教育工作,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 1 3 — Ξ收稿时间:2009-05-25 作者简介:孙 萍,(1968-),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计算机教学及管理研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

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印发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属各部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6年3月28日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06〕35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

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所在学院(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 1. 职业概况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职业能力特征 @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培训要求 培训期限

辅导员的原则与职业道德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王贤卿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肩负着特殊使命与职责,需要有专门的规范促进他们的职业活动。我们应当就当代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等进行研讨,以求展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具体职业素质要求。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原则规范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人员(即职工)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在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是其在从事辅导员工作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我们必须对这些原则和规范加以明确界定,才能有效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提出和渊源 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应是品德的高地。“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因此,对于教师,需要有专门的规范促进他们的职业活动。而研究和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就是重要的一维。 第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中国传统师德的内在要义。 在人类文明史上,教师职业道德思想的积淀非常丰富,我国古代传统的“师德”至今仍是我们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它也必然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渊源和内在要义。 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一生身体力行的重要品质。另外,除了言传身教方面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孔子最为重视的就是教育者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师表的关键。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职责、作用和修养,特别是“师与道”的关系作了精到的论述,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这正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韩愈的这一观点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立确立了依据,对以后教师道德修养的培育影响深远,至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教师德教为重、德教为先的传统也开始形成。宋代朱熹继韩愈的“师道合一”的说法后,进一步把道德与“天理”结合起来,为教师职业道德建立了根本依据。在加强师德修养方面,他提出了格物、穷理、诚意、正心、立志、主敬等一系列的方法和要求,强调道德修养要端正态度、坚定信心,以抵制各种物欲的干扰。这些对于加强和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职业道德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是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及职业素养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及职业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德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只有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责;职业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近年来,部分高校辅导员由于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常常表现出对待工作消极被动,持一种应付态度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只重视队伍的数量而忽视了队伍的质量,也导致了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严重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主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辅导员要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此确保大学生思想的纯洁性,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学风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前提。设想如果学校学风不好,学生上课随意迟到、早退,甚至经常逃课,久而久之将会导致学生思想松懈,养成自由散漫,不思进去的不良习惯。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是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辅导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学风,要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理想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同时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三)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林杰副教授 2011.03.10. ? 2004年《中国教育报》:教师是接近“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四面出击,八面受敌。“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 ? 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大型调查:8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000名教师) ? 2006-2007北师大民主促进会对北师大(大中小幼)抽样调查结果:78%的教师反映压力过大,50%的教师缺乏工作成就感。 ?学校频发的教师安全事故(案件):心理疾病已成为教师的职业病,教师的心理健康缺少关注。 一、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概念: ? 1961年,美国作家Greene写了一本小说:《一个倦怠的案例》(A Burnout Case) (通俗心理学) ? 1974 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上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心理学领 域,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多为第三产业)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 1978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将职业倦怠作为教育年会的中心议题。(教师为JB多发人群) ? 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在美国费城召开,职业倦怠随后成为一个流行不衰的专 业名词。 ? 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北京),有好几个学术论坛都与职业倦怠有关。 二、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 ?临床心理学观点:弗莱登伯格为代表,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 堪的状态 ?社会心理学观点:马勒诗为代表三个维度 ?组织观点: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 ?社会历史观点: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社会服务行业期待高自主性低 三、职业倦怠的基本特征(马勒诗): ?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涉及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端疲 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非 人格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去人格化、去人性化、玩世不恭) ?缺乏个人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 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