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塞翁失马》中的“父”的音义辨析

《塞翁失马》中的“父”的音义辨析

《塞翁失马》中的“父”的音义辨析
《塞翁失马》中的“父”的音义辨析

是“父亲”,还是“老头”?

——《塞翁失马》中的“父”的音义辨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中有两篇古代寓言《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两文都是篇幅简短而极富思辨性的故事,并且两文中都多次出现了一个多音多义词——“父”。对于这个词,众多的参考资料上有不同的解释,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读fù,释为父亲;二是读fǔ,指对老年人的尊称或通称,即老者、老翁、老头之意。乍一看两者似乎都有道理,也许基于这一点,教科书对这个词未作注释。那么本课中的“父”作何解释更恰当呢?这还需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诠释。

先说《智子疑邻》中的“父”。文中出现了两次:“其邻人之父亦云”和“而疑邻人之父”。如果把“父”释为父亲,那么“邻人之父”便成了“邻居的父亲”,好像邻居的父亲不是“宋富人”的邻居,这于情理上讲不通,因为两家是近邻,所以才有这个以对话为主的故事。邻居家到底有几个人呢?这毋庸多议,因为同“宋富人”打交道的只有这位“邻人之父”,“邻人之父”释为邻居家的老者、邻家老头更为简洁妥当。所谓“智子疑邻”的“邻”即指邻家老头。

再谈《塞翁失马》中的“父”,这个字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前三次为“其父曰”,末次为“父子相保”。“父子相保”中的“父”读作fù,释为父亲,没有歧义;而“其父曰”中的“其父”是指“他的父亲”还是指“那个老翁”呢?如果将“父”释为父亲,那么“其父”“其子”中的“其”又该指代谁呢?从全文来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一家有父子二人,“善术者”与“人皆吊之”中的“之”以及“其父”均指一人,即所谓“塞翁”。再根据“塞翁失马”故事的不同版本印证,“翁”即“父”也。后文中“其子好骑”中的“其”即指那位老者。“父”解释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就很恰当了。那位“老翁”不正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智者的化身吗?

综上所谈,两篇寓言中的“父”,除去“父子相保”中的“父”读作fù,释为父亲外,其余读作fǔ,释为“老翁、老头”才是恰当的。文章开头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下文出现“其父曰”,这里的“其”一定是指“善术者”,“其父”就是“善术者”的父亲;接下来又有“其子好骑”,这里的“其子”一定指“善术者”的儿子。这样“善术者”一家确定有三口人:善术者——善术者的父亲——善术者的儿子。在确定了这样一种家庭关系后,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明显的矛盾之处。其一,谁是“善术者”?从全文内容来看,文中的“其父”料事如神,几次“贺”“吊”均在其意料之中,据此他应该是“善术者”;如果“其父”是“善术者”的话,开头提到的“善术者”又指谁?开头已提到“善术者”,后文为何又用“其父”称之?其二,结尾的“父子相保”指的是哪一对父子?是指“善术者”和“善术者”的父亲,还是指“善术者”和“善术者”的儿子?显然,把“其父”理解为“他的父亲”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我还是坚持“父”读fǔ,是对老年男人的尊称。文中“其父”就是那个“善术者”,“善术者”只有父子二人,“父子相保”就是善术者和他的儿子都保全了性命。

由于教材对关键文言词语不加注释,而教参在翻译中又狡猾躲避,因此而造成教师们的望文生义,作出错误的理解,这也是在事理之中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客观对待教参是多么重要。

“其父”该怎么译?“父”该怎么读?

《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一文中三次用到“其父”这一词语,如:“人皆吊之,其父曰”、“人皆贺之,其父曰”、“人皆吊之,其父曰”。对“其父”,课文并没有作出注释,《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作“他”。《教师教学用书》在课文的译文后特意说明:“译文基本上是直译,也有个别语句是意译。”看来《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是将“其父”看成是个别语句了。把“其父”意译作“他”,那“父”又是什么意思呢?不论是对教师还学生,都没有一个清楚的交待。其实“其父”是应该可以直译的要准确地翻译“其父”,首先要弄清“父”字的读音。“父”在文中应读“fǔ”,表达的意思是对老年男人的尊称。这意思同上一篇寓言《智子疑邻》中的“邻人之父”的“父”是相同的。这样“其父”的意思就有了着落,“其”是代词,即那;“父”指老年男人,“其父”就是那老人或那老头的意思。

教材对“其父”这一词语不加注释,往往会引起歧义,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就有人译作“他的父亲”,如果那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塞翁”一词也成了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的代名词。然而本人在备课中,却发现该文存在严重的疏漏:

一、质疑:

(一)、文中的“善术者”是指谁?是塞翁还是塞翁之子?

从开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一句看,意思是“善术者”的马被丢了,联系标题“塞翁失马”,那“善术者”就是“塞翁”。

但“塞翁”之所以被世人当作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是从他“马无故而亡”而不忧,“其马将胡骏马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时反复说的两句话,即“此何遽不为福乎?”和“此何遽不能为祸乎?”正是这几句话,表现了他的过人之处。而在文中,这两句话都是“其父日”。按照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译文理解,也就是“善术者”的父亲说的,如此一来,“善术者”则成了“塞翁之子”了。

(二)、“相保”是“父子”两人,还是三人

文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中的“其”、“之”是指“善术者”,可见“善术者”是文中一人。接着“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福(祸)乎?”与“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中的“其父”为“善术者的父亲”,“其子”则为“善术者的儿子”。如果正像上一点所说,“善术者”指的是“塞翁”,则“其”、“其父”与“其子”就不是“父子相保”,相保的应是“爷子孙”三个人了;同样,如果说“善术者”是指“塞翁之子”,则“其父”就是“塞翁”(其实这才符合他所说的话),但“其子”也还有一人,依然与文后“父子相保”不符。

(三)、“其父日”可否读“fǔ”,理解成“这个老头说”。

“父”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读音:一读“fu(第四声)”,通常意义为“父亲”(前面提到的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是这种理解);另一读“fǔ”,意思为“老年人”。也有些辅助读本是否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矛盾而将“其父日”译成“这个老头说”。但读“fǔ”时一般是同“甫”,在古代常用在男子名字的后面的美称,如“孔后尼字仲尼”,也称“尼甫”。但本文中“其父日”中的“父”字前不是人名,而是一个代词,我认为还是不能读“fǔ”。

即使就是读“fǔ”,对这样一种特殊的读音和意义,在初中课本中应给作特别的注释,防止与习惯读解混淆。

二、问题关键

谁是“善术者”?这决定了“善术”一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指代不同,作用也就迥然不同。如果“善术者”就是“塞翁”,意思为“塞翁善术”,是赞扬塞翁的聪明智慧——明白祸与福是相互依存,懂得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道理;如果“善术者”是指“塞翁之子”,则“善术”就是起了讽刺作用——讽刺了他的“善术”还不如“其父”,告诫人们妄信迷信、巫术,就懂事理。

三、改正意见

综上所述,为了使文章的文与意相通,最简单的改法就是只需将“其父日”一句中的“父”子删去,变成“其日”则可。

或者“其父日”中的“父”就读“fǔ”,改正《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为“这个老人说”,并在课文中作特别的注释。

6.8塞翁失马教学试题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学案之《塞翁失马》比较阅读日期:主备人:殷二丽审核人: 一、复习目标 1. 结合课本,识记课下注中的重点词汇的解释及文学常识,并能完成相关检测题。 2. 通过做典型题例,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并能做相关比较阅读。 二、知识点归纳 结合课本识记《塞翁失马》课下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5分钟后完成下面检测题。 (要求:5分钟独立完成。同桌对改、订正、识记错题6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等编著。2.解释下列词语 塞()善术者()亡()吊.()何遽()居()将()髀() 引弦而战()十九()此()跛()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典型题例及解题思路 典型题例:(要求:独立完成此题,并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注意事项!) 《塞翁失马》原文略(2012年期末试题) 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②人皆吊.之吊:() ③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 4.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5.你从“塞翁之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总结的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四、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篇文言文阅读,十分钟后,组长领着讲评答案及解题思路) 《塞翁失马》原文略 1.解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居.数月() ③人皆吊.之()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⑤坠而折其髀.()⑥父子相.保() 2.用原文填空: ①失马之福是: ②得马之祸是: ③跛腿之福是: 3.翻译句子。 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③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5.这则寓言所写的人和物都与边塞有关,主要体现在等词语上;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成成语,。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014年选调生行测言语逻辑填空近义词语辨析(一)

2014年选调生行测言语逻辑填空近义词语辨析(一) 词语辨析是选调生行测言语中逻辑填空题型的考查核心,而且有很多意思相近的词语,区别度较小,考生不容易区分,今天我们就来对一些考试考查的高频相近词语进行一下辨析,从而明确这些词语的区别。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殚精竭力:犹殚精毕力。尽心竭力。形容用尽心思和力量两方面。 我们从两者的语义就可以看出,殚精竭力比殚精竭虑的语意范围更广,不仅涉及心思还包含有力量方面的内容。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多用于贬义。 我们从其语义可以看出,挖空心思体现的情感倾向多为消极倾向,有用尽心思去乱想之意。虽然都有用尽心思之意,但殚精竭虑、殚精竭力体现的情感倾向多为积极倾向。 下面,我们通过选调生例题来具体分清这些相近成语的运用区别: 【例】百余年中,不同时期的宪法学人呕心沥血、,为宪法学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的宪政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他们的学术观点和理论,经过历史的过滤和文化的,逐渐发展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时代特征的宪法学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殚精竭虑积累 B.挖空心思积淀 C.殚精竭虑积淀 D.挖空心思积累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的意思是,宪法学人为宪法学的发展用尽心思,体现的情感倾向为积极倾向,第一空应该填入一个表达积极倾向的成语,排除B、D项。 本题中出现了两个近义词:积累、积淀,我们也来辨析一下。积累,指为了将来发展,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搭配对象多为知识、经验、资本。积淀意为积累沉淀,包含语义不仅有积累,还有沉淀,语义范围更广。 文中有提示性词语“过滤”,与“过滤”相近的词语为积淀,而且文段中有经过长时间沉淀之意积淀更符合文意。 由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出,相近成语侧重考查考生的积累功底,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熟记、多运用。而相近两字词语,我们可以从词语的组成区别来入手,即可以通过对词语中不同的字组词来体会两个词语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 词库o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臵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同源词及其意义

同源词及其意义 李进立(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同源词音义之间有密切联系,这是汉语词汇的显著特征,也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同源词研 究揭示了词汇发展的规律,纠正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偏颇之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弥补了形训的不足。本文运用同源词,对具体词义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声训;同源词;形训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13(2003)03-0049- 0249 第17卷 第3期2003年5月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 L OF XIN XIAN G T EACHERS CO LL EGE Vol .17,No .3M AY .2003 收稿日期:2003-04-18 作者简介:李进立(1965-),男,河南汝阳人,新乡师专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Paronym and Their Meanings LI Jin -li (Chinese Dept .Xinx iang T eachers College ,Xinxiang 453000,China ) A bstract :Paronym are close to one ano ther both in sound and in meaning ,which is a notable feature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and it is also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ement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The study of it reveals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and it corrects the deviation of the w estern linustic theory .I t is of g reat theo retic impportance ,in the meanw hile ,as an impo rtant w ay of interpretation ,it m akes up the inadequacy of form interpretation .Some specific meaning s are analyzed and expounded by way of parony ms in this article . Key words :sound interpretation ;parony m ;fo rm -interpretation 50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7卷

福州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逻辑填空中如何更好辨析词语

2019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 ——逻辑填空中如何更好辨析词语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之逻辑填空中如何更好辨析词语。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在公考备考过程中,各个模块的备考都要均衡考虑到,这样得分才均匀,最终分数才会有保障。但是不少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头疼的不仅仅只有数量关系这个模块,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逻辑填空,也让大家头疼不已。最关键的就是在于对于词语的辨析不够清晰,含义的理解不清楚。所以,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跟大家分享两个词语辨析的方法。 一、语速联想法 所谓的语素联想法,就是说通过分析词语中不同语素的差异,从而找到词语间的区别。这里的语素,就是我们语言学中最小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单位。我们在遇到相似实词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确定词义侧重点。 例如:积聚—积”聚少成多。“积聚”侧重于一点一点的积累。 汇聚—“汇”河流会合在一起。“汇聚”侧重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成。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各持己见—“持”指抓住不放。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二、遣词造句法 遣词造句法是指把近义词放入日常表述中去,通过揣摩用法的不同,找出二者的差异。 例如:殚精竭虑: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

处心积虑:没想到你们这么不长进,老是处心积虑地想要分家产。 千方百计:她将千方百计地得到那份工作。 了解了这两种常用的辨析方法,我们给大家几道题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词语的运用。 例1: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如负重登山________。 A:举步维艰 B:一蹴而就 解析:在这个文段中,提到了人生路途就如负重登山,难以行进的意思,备选两个词组都是高频词语。举步维艰表示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一蹴而就表示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两个词组的含义明确之后,答案也就清晰了,选择A。 例2:相对于前几代人对于信息“细嚼慢咽”,90后“鲸吞”似得捕食信息,他们是公认的视野宽广的佼佼者。对于环境保护、贫富差距这些中国社会当前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非______。 A:人云亦云 B:亦步亦趋 解析:文段强调90后具有自己的想法,并非是盲足附和,毫无主见。所以人云亦云更加恰当,表示没有主见,附和他人言论观点。亦步亦趋更多是指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效仿。比较之后,A选项更加合适。

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逻辑填空·词汇整理 1 风采(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 风姿(姿态)风度仪态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 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 2 凸显(显露)清楚的显露 凸现(出现)突出的显现 显侧重于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 现侧重于由无到有 3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说话 4 不容置疑真实可信,表示论证严谨,无可怀疑 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5 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表示虽有缺点错误但可以宽容和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过错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6 争端由多人引起的争论,具体指对某件事或物有着不同的见解,意见不一致导致的 争议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而引起的业务纠纷 9 推托借故拒绝或推辞 推脱推卸、推辞、开脱责任 10 营利谋求私利谋求利润 盈利收支相减之后的利润

萌动(萌生)最初指草木发芽一般用于事情刚起头 涌动(涌起)一般用来形容心情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12 调整调弄整治重新调配或安排使合于新的情况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节是程度的深入,调整是轻微的变化 13 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长久 山长水远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强调的是距离上的远 14 装载用运输的工具装(人或物),是主体自己发出动作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不是主体自己发出的动作 15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16 识别指区分真假 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两者均不需要认真思考 鉴别指审查辨别 甄别强调认真、慎重的鉴别,两者需要认真思考 17 着实实在、确实之意 委实确实、实在之意 一般委实侧重于此事属于客观事实,而着实具有肯定意味,程度和语气更重18 考据指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考证指用实物或资料论证说明 19 尝试可以表示第一次做 试图往往指尝试后并没有真正实行 20 遏止与遏制仅一字之差 区别在于遏制强调动作 遏止强调状态

同源词

一、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在语言产生的初始阶段,音和义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用什么样的语音来记录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所以,同一个语音可以表达多种无关的意义,语言中因此产生了大量意义无关的同音词;同样,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来记录,语言中因此又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语言中的同音词和同义词都反映了词的音义联系的偶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语言中的词汇不断丰富。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新词时,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原词的意义引申到距本义较远以后,远引申义脱离原词而独立成为新词,这就是词的派生。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新词,音和义都来源于它的根词,所以彼此之间产生了音近义通的关系,这种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而音近义通的一组词叫同源词。例如:“缺”指器皿有缺口;“决”指水有了缺口;“ ”是有缺口的圆形佩玉;“阙”是宫殿,祠庙等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这四个词都指“有缺口”。 “崖”指山边;“涯”是水边。 “枯”是草木缺水;“涸”是江河缺水;“渴”是人缺水。 “张”是张开弓;“涨”是水涨;“胀”是腹胀。 “浓”是水厚;“ ”是酒厚;“脓”是汁厚;“ ”是衣厚;“ ”是花木厚。 “耳”是听觉器官;“ ”是一种耳饰;“ ”是割耳的一种刑罚。 “颈”是脖子:“刭”是割脖子。 “舞”是舞蹈、跳舞;“巫”是以舞降神的人。 以上各组词,都具有一个相同的意义中心,声音也相近(或相同),它们之间具有音近义通的同源关系,是同源词。 确定同源词,必须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1一组词必须语音相同或相近。判定语音相同或相近的传统方法是利用古音学的研究成果,从上古音表中确定一组词声母相同或相类。声母相类指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稍有不同,例如d和l,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前,而发音方法稍异,d是塞音,l是边音,d和l可以称作声母相类。由于上古韵还不能十分准确地归纳出韵母,只能划分出韵部,一般认为同韵部就算同音,韵部相近就算音近。所谓韵部,是指在韵文中可以押韵的韵母合在一起,就算一个韵部,例如ai和uai 是两个不同的韵母,但在韵文中可以押韵,可以视为同一个韵部。某个词属于哪个声母,哪个韵部,哪些韵部算相近的韵部,音韵学家已经作出了可靠的结论,我们一般只需按他们所作出的韵表来查寻就可以了。 2一组词必须意义相通。所谓意义相通是一组词具有共同的内部特点。例如: 半:《说文解字?半部》:“物中分也”。 班:《说文解字? 部》:“分瑞玉也”。 判:《说文解字?刀部》:“分也”。 别:《说文解字? 部》:“分解也”。 辨:《说文解字?刀部》:“判也”。 片:《说文解字?片部》:“判木也”。 以上“半”、“班”、“判”、“别”、“辨”、“片”六个词,都具有“分开”这个意义特点,读音相近,意义相通,因此是同源词。这里一定要注意,同源词的意义相通与同义词的意义相同本质是不一样的。同源词的意义相通是一组词的内部特点相同,在使用时不可置换,而同义词是使用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畏”和“惧”是同义词,

2019国考逻辑填空之词语辨析讲解

2019国考逻辑填空之词语辨析讲解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转眼间18年的国考又来到了,新一年里相信很多考生 已经准备备考了。国考中了解过行测的考生应该会发现一部分很熟悉的内容——言语理解。哇塞,这不是我学了十几年的语文题吗?这不是选词填空吗?太棒了,高中语文考那么棒, 这些就是毛毛雨啦。可是世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作为自小学开始就就开始练习的题目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但就之前对同学们做题的调查 情况来看,咱们大多数同学习惯于使用语感解题,就是凭感觉选择答案。但是,我们知道 语感来源于生活的积累,生活中经验总有些一些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地方,况且不同人的语 感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作为一个客观选择题,它是有唯一答案。这样的话,只是用语感 就会有很大问题。故而,为了使同学们能把这种题型做好, 开发了两种解题方法:一种称之为语境分析,另一种称之为词语辨析。今天咱们就语境辨 析中的同话题词语辨析谈一谈。 同话题词语指的是描述同一话题的词语。当然,在我们的考试中,主要指的是近义词。而 作为一个词语,除了自身意思外,还存在其他一些的客观关系,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搭配对象、语意轻重、含义侧重和感情色彩。其中搭配对象主要指的是有些词语本身在生 活中有一些固定搭配,还有些是生活中我们习惯使用的搭配。语意轻重指的是即便是一组 近义词,很多时候词语含义的轻重也是有别的。而含义侧重指的是,近义词里可能有些词 的侧重点不一样。我们可以结合语境分析,辨析一下那个侧重点更加符合题干的要求。最 后感情色彩主要指的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有中性词的用法规则。接下来,结合例子一一讲 解一下。 比如说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这几个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多。但是,汗牛充栋只能指书多,而其他几个词语既可以指书多,也可以指其他的事物多。这 就是一种固定搭配,再比如是修理和修葺。两个词都可以指修,但是修葺只能是修葺建筑物,而修理的搭配却比较广泛,这也是固定搭配。当然也有些习惯搭配,比如价格均衡, 比如连锁反应。 这里指的是近义词也可能会有语义上的轻重之分,语义轻的和中的分别适用不同的语境。 比如说批评和批判。在这里批评语义轻,批判语义种,比如举个简单例子。三岁的小明又 调皮捣蛋了,他又把同桌小红的辫子系到椅子上去了,他父亲正在对他进行______教育。在这里,显然只需要一个批评就够了,毕竟小明还小,犯的错也不到,若是批判就过于重了。 在这里指的是近义词中也有些侧重点有不同的。比如说灯具和灯饰。灯具的意思只要是灯 就可以是灯具,而灯饰就必须有装饰效果。比如说屋里挂了一25瓦的白炽灯,这就只能 说是灯具,若说灯饰,岂不过于寒掺。同理,若家里大厅挂了一5平米的水晶大吊灯,这 时候就应该说的灯饰,若说是灯具那不就是太?N瑟了。同样的,再比如体会、体味、体验、体察,这四个也是有各自的侧重的。体会,侧重在会,这里是领会理解。体味,重在味,这里是味道,比如酸甜苦辣。这时候体会和体味就比较好区分了。体会重在领会理解,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词汇汇总

公务员行测:常考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浩如烟海,难以计数,但据统计,常用词语也只有56008个。掌握好了这56008个词语,日常的阅读理解与表达完全没有问题。同理,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所考查的词语看似数不胜数,难以预测,其实也有它的“常用词语”。为了使大家更方便、更有针对性地掌握逻辑填空的“常用词语”,中公教育专家将历年真题中的常考词语列出一些,讲解常见易混淆词义的词语,总结各领域常见的词语搭配。 1.表范围的词语 (1)领域:国家主权所及的整个区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适用对象多为学术研究、思想意识或社会活动范围。 例:老舍能写反映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的《骆驼祥子》,恐怕写不了表现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大师熟悉的领域也会是有限的,谁也不是全能的。 (2)范围:周围的界限。适用对象可具体,可抽象。 例: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其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 (3)范畴: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类型。仅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 例:只要属于国家财富管理范畴,都应纳入财税改革框架。 2.表态度的词语 (1)客观:不带个人偏见的;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实际上。 例: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做的工作报告既客观总结政府工作成绩,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既在“求真”上下功夫,更在“务实”上做文章,做到了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主观:不依赖客观实际情况,而单凭自己的愿望出发的;属于人的意识、精神方面的东西。 例:脱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单纯或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通过计划规划,只凭主观愿望加速城市化进程或提高城市化率,都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 (3)主动:自发的或自觉的;形容局面对己方有利、可以实现自己意愿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意义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意义 摘要:历史比较语言学所研究的“同源词”和汉语“同源词”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就语音关系而言,两者没有实质的差别。前者遵循“语音对应原则”,后者遵循“因声求义”的原则。本文主要通过“因声求义”理论在汉语同源词研究中的日益完善,分析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同源词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中的“语音对应”原则 “语音对应”原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确定亲属语言同源成份时的主要原则之一。“语音对应”原则的客观依据是:“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规律性的对立统一。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各个语言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不可能从中找出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如果以任意性为基础的语言符号之间表现出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在任意性中表现出对应的规律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这决非偶然,而是来源相同。”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系联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同源词时,强调完整的、成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可以将偶然“同音的词”及“借词”从同源词中区分开来。因为,“语音对应和语音相似是两回事。借词的语音很相似,但不存在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而有时候语音上看起来完全不相同的词却可能具有对应关系,因而可以确定他们为同源词。” 在同源词的研究中,历史比较语言学注重寻找完整的、成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而避免了只看重语音表面相似可能造成的错误。汉语同源词研究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同源词研究虽然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甚至同源词的概念内涵都不同,但是在语音关系上没有本质区别。汉语同源词研究借鉴历史比较语言学“语音对应”原则的研究思路,有助于解决汉语同源词研究中很多相关问题。 二、汉语同源词研究中“因声求义”理论 语音对应是从历时的角度着眼,强调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语音关系。相比之下,语音相似的比较则缺乏历时的关照。 从汉代刘熙《释名》利用声训探求词源,到“右文说’,从汉字形体出发利用谐声偏旁系联同源词、到清代学者利用“音近义通”理论以语音为线索系统的系联同源词。汉语同源词的研究,一直:遵循着“因声求义”原则。由于对概念的界定不清,长期以来,人们把“音近义通”等同于“因声求义”。于是对于汉语同源词语音关系的理解局限在语音相近和语音相似上面。 章太炎作为我国历史语言学的先驱,在同源词的研究中,以历史主义为基本

英语同源词

英语同源词.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在英语中某些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容词形式,它们词形相近,但词义不同,容易用错。看看你都能区分他们吗? 1)historic: famous in history, 历史上著名的 associated with past times 与过去时代有关的 a ~ event/speech/spot historical: belong to history 历史上的 a ~ people/novel/play/film/painting ~ trend 2) electric: worked by, changed with, producing electricity 用电的,带电的, 有电的 ~ current/cable electrical: relating to electricity, an idea of a less close connection with electricity ~ engineering/apparatus 3) economic: of economics ~ policy/geography/crisis/crops economical: careful in the spending of money and time, not waste 经济的,节俭的 an ~ housewife/store 4) industrial: of industries 工业的 the ~ revolution/products/system industrious: hard-working, diligent ~ people 5) considerable: great much 相当多(大)的 a ~ income/distance considerate: thoughtful 体谅的,体贴的周到的 She is ~ to others. 6) sensible: reasonable, having good sense 实用的,明知的 a ~ woman/idea/ 豁达的妇女/明知的观点 ~ clothes 实用的衣服 sensitive: quick to receive impression 敏感的 a ~ skin ~ paper 感光纸 7) continual: going on all the time without stopping or with only short breaks, stop and go repeatedly, 连续的,断断续续的 ~ rain/noise continuous: going on without a break, an uninterrupted flow 连续不断的 ~ fight/work 8) intense: high in degree 强烈的,剧烈的,高度的 ~ heat炽热/pain an ~ lady 热情的女子 intensive: deep and thorough 精深的,集中的 ~ reading/study彻底研究/agriculture密集农业 9) respectable: deserving respect, 值得尊敬的,有名望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专项练习试卷

得分: 一、选择题(5×15=75分) 1、下面寓言标题中哪一个不是成语( ) A、《郑人学艺》 B、《邯郸学步》 C、《惊弓之鸟》 D、《五十步笑百步》 2、关于《朝三暮四》的内容,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狙公是因为家境很富有,所以才养猴子。. B、猴子们很聪明,能够识破狙公的诡计。 C、狙公因为不喜欢猴子,所以才想减少猴子们的食物。 D、最后,狙公每天早.上给猴子们四颗橡实,晚上给三颗。 3、《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以下哪个道理? ( ) A、我们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 B、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以后的危险。 C、做事情不能不懂得变通。 D、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4、《南辕北辙》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A、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B、我们做事情要懂得变通,但也不能像那个魏国人-样自作聪明不懂装懂。 C、我们做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 条件只会起反作用。 D、我们要认清事实,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5、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猴子捞月》中,月亮并没有掉进井里,猴子们看到的其实是月亮的影子。 B、故事《乐羊子求学》中,乐羊子一开始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出门学艺七年,终 于学成归来。 C、故事《千金市骨》讲的是一个国君花了一千两黄金买了马的骨头的故事。 D、故事《周处自新》中,周处与山上的老虎,还有森林里的狼,被义兴的百姓们合称为 “三害”。 6、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故事《刻舟求剑》中,楚国人的剑掉入水里,最后并没能找回来。 B、故事《叶公好龙》中,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C、故事《按图索骥》中,伯乐的儿子根据父亲的《相马经》找回来了一匹好马。 D、故事《画鬼最易》中,为齐王画画像的画家认为画鬼最容易。

逻辑填空中的词语辨析

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逻辑填空中的词语辨析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题常考点。省考言语理解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华图教育就针对备战2018国考行测的同学们来跟大家就一起来看看逻辑填空中的词语辨析,下面通过真题进行讲解。 先看这样一组词语:耳闻目睹耳濡目染。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耳濡目染:形容时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区别:①“耳闻目睹”只指听到看到,至于是不是经常,不管,有没有受到影响,也不管;“耳濡目染”则表示听惯看惯,受到影响,有所转变。②“耳闻目睹”可以直接带宾语;“耳濡目染”则不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得以________、潜移默化,收到用之不觉、去之不能之效。耳濡目染。解析:由顿号可知,空格处所填词语与“潜移默化”构成联合关系,表达人民群众在时间中慢慢地发生变化,所以用“耳濡目染”。 他的父亲是一名指挥家,或许因为________,孩提时的小刘便对乐器演奏显现出很高的天赋。 A.耳闻目睹 B.耳提面命 C.耳熟能详 D.耳濡目染 答案选择D。“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耳提面命”形容教诲殷勤恳切。“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根据题意,选D。

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防微杜渐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防患未然: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区别:①“防微杜渐”偏重在事物刚露出苗头就给予制止的行为;“防患未然”偏重在事物还没有露头以前就给予制止。②“防微杜渐”既可以用于坏事情坏现象,也可以用于一般事物和现象,适用范围较大;“防患未然”只用于有严重恶果的事情,适用范围较小。 虽然目前这些不良倾向还不至于影响曲艺发展的主流,但也不可忽视,应该 ________、积极引导,以正确的文艺价值观引领生存在不同体制内的曲艺工作者。 解析:文中“不良倾向”虽已出现,但是尚未发展壮大,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侧重不好的事情刚刚出现苗头就制止;“防患未然”侧重不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所以用“防微杜渐”。 提醒大家,这两组词语只类两个典型,想学好词语填空大家一定要注意积累。 更多考试资讯请登录乌海华图官网查看https://www.doczj.com/doc/fc3041941.html,/

以“青”为声符的一组同源词之间的类义关系

以“青”为声符的一组同源词之间的类义关系 在汉字中,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构成,形符主义,声符主音。但声符也有表义的情况存在,而且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我国语言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现象,关于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许慎的《说文解字》(后简称《说文》)。宋代王圣美为此还提出了“右文说”,他之后的张世南、王观国也有类似观点。宋末元初的戴侗著有《六书故》,以各字原义为纲,释同声符形声字之义。 从同源词研究的角度来看,系联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找出它们所记录的词之间的类义关系,以及这几组类义之间的关系是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又一种可行的方法。同声符形声字音相同或相差不大,就可以主要考察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系联出一些同源词。而文中所说的“类义”是指能体现同一语族词语某一共性的隐含义。同时一个大的语族内部的词义分化、语词孳乳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同一语族的“类义”虽或不同,但是部分仍然是可以相通的。 一、本文就《说文》中,从“青”得声的14个字,根据其含有的共同成分,即“类义”关系,将其分为如下几个系统: (一)细小(蜻、精、靖) “蜻”,《广韵·青韵》:“蜻,蜻蜓。”《吕氏春秋·精谕》:“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有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高诱注:“蜻,蜻蜓。小虫,细腰四翅。” “精”,《广雅·释诂二》:“精,小也。”《庄子·秋水》:“夫精,小之微也。”成玄英疏:“精,微小也。”又《庄子·则阳》:“精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围。”此精与大相对为文,是微小之义。 “靖”,《说文·立部》:“靖,细貌。”《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郭璞注:“《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为此小人也。”郝懿行笺疏:“《说文》云:‘靖,细貌。’盖细小之义。故小人名靖人也。” (二)善(好),美好(精、靖、倩) “精”,《说文》:“精,择也。”《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刘宝楠正义:“精者,善米也。”《广韵·清韵》:“精,善也,好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米部》(后简称《段注》):“精,引申为凡最好之偁。” “靖”,《书·盘庚上》:“则惟汝众,自作弗靖。”王引之述闻:“家大人曰:‘靖,善也。’言是自作不善所致也。” “倩”,《类篇·人部》:“倩,美也。”唐代吴融《还俗尼》:“柳眉梅额倩粧新,笑脱袈裟得旧身。”

寓言四则练习题及答案

《寓言四则》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寓言 寓言是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可以是。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性和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时代流传下来的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 韩非及《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国人,著名。他著有《》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4.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又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概括寓意 1.试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复述四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你认为四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有怎样的寓意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4)《塞翁失马》: 三、问题探究 1. 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中的异同点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解题技巧:实词辨析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解题技巧:实词辨析 考试 题,很大程度上考查词语辨析,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辨析呢,本文将结合实例展开讲解。 实词的词性不同,意义可能相同,但在承担句子成分时的功能却有所不同,这其中的语法 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只有准确把握词性,才能做到正确使用。例如: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 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的。 (2)加强立法工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法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辨析:(1)句中,“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是动词,可以用“高”来形容的只能是名词。所以,该句应选用“品位”。 (2)句中,“法制”指法令制度,是名词;“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不能充当“健全”的宾语。所以,该句应选用“法制”。 尽管有些实词意义接近,但概念却不同,比如:有些实词是个体概念,有些实词是集体概念;有些实词是抽象概念,有些实词是具体概念。只有弄清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 准确使用。例如: (1)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狮子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 个(春秋岁月)。 (2)只有(树立竖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辨析:(1)句中,“岁月”的意思是“年月、时代”,它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在具 体数字后,它只能用宽泛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所以(1)句应选用“春秋”。 (2)句中,“竖立”适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等抽象事物,应选“树立”,它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 有些实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词义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如“轻视”、“蔑视”和“藐视”,它们的词义是由轻到重的,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 大用。例如: 新能源补贴是全球通行做法,中国对新能源的财政补贴并不(违反违犯)WTO规则。 辨析:“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规则等,词义较轻;“违犯”的 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该选用“违反”。

《寓言四则》(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同步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⑶人皆吊之(吊:) ⑷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⑸居数月(居:) 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⑺死者十九(十九:)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塞翁失马》这篇寓言用来说明“”(《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与的对立统一关系。 4.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5.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 6.从下面提示的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作话题,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寓言。 ⑴嘴和眼的对话;⑵树和斧子。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重视的人。 〖注〗赫耳墨斯: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宙斯是希腊神话里最高的神。赫拉:宙斯的妻子。添头:商人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顾客所买的货物以外,加送一点不值钱的东西,这种加送的东西叫做“添头”。 7.第一段采用的是与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的表达方式,点明了。 8.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 9.在赫耳墨斯的想象中,雕像者会如何回答他的雕像价值?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态? 10.文中划横线部分是对赫耳墨斯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心理状态。 11.赫耳墨斯在问赫拉像的价值时,为什么笑?这反映了他

言语理解之逻辑填空词义辨析

逻辑填空词义辨析的8种角度 常用的辨析词语差异的角度主要有,词义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词义的侧重、语义轻重、语体色彩、固定搭配、分析句子语境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部分内容拿下。 1、词义范围 两个近义词如果难以辨析的话可以从词义范围入手,也就是词语的涵盖范围。 比如事情和事件。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有一定社会意义或影响的事情,范围较小。 【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不是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多年的探索。 A.自然而然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一挥而就 【解析】C。“不是···而是···”说明前后是反义词的关系,后面强调时间长,所以前面应该是时间短,排除A、B。“一挥而就”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而“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所涵盖的范围比一挥而就大。而且题干说的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和写字写文章没有关系,所以选择C。 2、使用对象 有些词语或成语有使用对象,只能用于特定的人或物。 比如爱护用于对人或物的保护,是上对下。爱戴只能用于人,且限于下对上。 再如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不能用于形容商品。 做此类题目可以利用使用对象来排除或者是选出正确答案。

【例】(2019国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是一个褒义的字眼。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会被说老练、老成。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短短数十年________。年龄大、资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有时反而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土崩瓦解羁绊 B.灰飞烟灭累赘 C.化为乌有阻力 D.分崩离析弊端 【解析】A。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灰飞烟灭:像灰、烟一样很快消失。形容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化为乌有:表示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题目说的是关于“老”的观念,这里就可以排除D选项。 灰飞烟灭和化为乌有程度过重,题目并没有体现“老是褒义的字眼”这一观念已完全消失,与文意不符,排除。所以就可以得出A选项。 3、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结合语境来判断要选择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如成果、后果、结果。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 【例】在当下中国,一些不端地方官员与不法开发商________、唯利是图,他们往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借口,变着法子________文物保护法。在他们的眼里,什么文化名人故居,什么国宝文物,只要是能开发获得利益,就是正道,就是政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沆瀣一气践踏 B.同仇敌忾破坏 C.狼狈为奸毁坏 D.肝胆相照违反 【解析】A。唯利是图是贬义词,它前面是个顿号,所以所选的词也是贬义词。“同仇敌忾”“肝胆相照”均为褒义词,排除B、D项。“毁坏”程度较轻,通常与具体事物搭配。“践踏”通常搭配法律、精神等,程度较重,符合文意。所以选择A选项。 4、词义的侧重 词义的侧重,指两个词是近义词,词语的含义是相近的,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如沉思和深思,沉思重在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深入。 在做逻辑填空这类题目时,如果遇到意思特别相近、难以辨析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词义本身的侧重点进行区分。 【例】(2015国考)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却迫在眉睫,不容_____。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_____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_____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脱承受抑制 B.推脱承载制约 C.推托承受抑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