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血竭的三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

龙血竭的三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

龙血竭的三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
龙血竭的三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龙血竭的三种镇痛活性成分的全合成研究

姓名:温秋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药物化学

指导教师:戴康;万定荣

2011-05-30

摘要

血竭是传统的名贵药材,在全球各地因其药用价值而享有美名。龙血竭在我国作为名贵中药使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功效很多,在历代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很好的镇痛功效而被中医用作临床镇痛剂。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龙血竭的镇痛药效成分确定为龙血竭中的黄酮成分。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B是从龙血竭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镇痛功效的黄酮成分,这三种药效成分的联合使用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解决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B的来源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工作的继续。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首先对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概况进行归纳结从而设计剑叶龙血素B的合成路线。该全合成历经七步反应,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酚羟基的甲基化合成丹皮酚后经过Elbs氧化反应和Claisen-Schimidt反应制备查尔酮,然后以甲酸铵作为氢化剂在钯碳催化下加氢还原得到相应的二氢查尔酮,再在三氟化硼乙醚的催化下与N,N-二甲基-氯亚甲基氯化铵反应增碳扩环得到不饱和高异黄酮,再经Clemmensen还原法将不饱和高异黄酮还原,以总收率为1.6%获得剑叶龙血素B。在本文中,首次通过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天然产物4,2',5'-三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同时首次通过合成方法获得的4,2',5'-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尔酮和6-羟基-7-甲氧

I

基-4'-羟基高异黄酮,后面这两个化合物为合成所得的新结构的化合物。第二部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合成方法的改进。已有的龙血素A 和龙血素B的合成方法是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首先进行酚羟基的苄醚化反应保护酚羟基再与相应的取代苯甲醛进行Claisen-Schimidt反应生成相应的查尔酮,然后以氢气为供氢剂在钯碳催化下加氢还原脱去苄基并将查耳酮还原成二氢查尔酮得到相应的龙血素A和龙血素B。本文对这两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我们的主要工作在于中间体取代苯甲醛的制备以及查尔酮还原成二氢查尔酮,以甲氧基取代苯为原料与DMF和三氯氧磷反应得到相应的甲氧基取代苯甲醛,然后以甲酸铵催化转移氢化法取代氢气催化氢化反应还原查尔酮得到相应的龙血素B和龙血素A。

本文完成了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并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合成方法改进为操作简便的制备工艺。多酚羟基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药物合成中的难点,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为多酚羟基尔耳酮、多酚羟基二氢查尔酮、多酚羟基不饱和高异黄酮类化合物、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甚至是多酚羟基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本文还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类反应的研究进行了部分阐述,这给药物合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龙血竭,剑叶龙血素B,龙血素A,龙血素B,全合成

II

Abstract

Dragon's blood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traditional herbs. It is famous for its wide medicinal appli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Dragon's blood has been clinically used as analgesic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and its total flavonoids display antalgic activity. Cochinchinenin B, Loureirin B and Loureirin A were found as active analgetic compounds in the extraction of dragon's blood. Given our interest in the bioactivity evaluation,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related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to prompted us to develop synthesis of Cochinchinenin B,Loureirin B and Loureirin A to obtain material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and drug development. Herein, we report the novel total synthesis of Cochinchinenin B for the first time and optimize the synthesis of Loureirin B and Loureirin A.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made up of two parts. First part is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ochinchinenin B. The novel total synthesis is seven-step procedure included Friedel-Crafts reactions, alkylation, Elbs oxidation, Claisen-Schimidt reaction, catalytic hydrogen transfer reduction, cyclization catalysed by Boron trifluoride diethyl etherate and Clemmensen reduction. The total yield was 1.6%. The natural product 2',5',4-trihydroxy-4'-methoxychalcone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other two intermediates 2',5',4-trihydroxy-4'-methoxydihydrochalcone and 6-hydroxy-3-(4- hydroxybenzyl)-7-methoxychromone were new compound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search wa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Loureirin B and Loureirin A. The two compounds shared the same framework of structure, and the reported synthesis routes of them had the general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schemes. They were synthesized with 4-hydroxyacetophenone as the started material by the reactions step by step as follow: alkylation with benzyl chloride, Claisen-Schimidt reaction, catalytic hydrogen transfer reduction with Hydrogen. The aim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ynthesis routes was to reduce the cost and made the art of synthes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1,3-Dimethoxyb- enzene benzene and 1,3,5-trimethoxybenzene were converted into relevant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 accompanied by DMF and Phosphorus oxychloride. The reductions of the responded chalcones were by catalytic hydrogen transfer reduction with Ammonium formate.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 a novel total synthesis route of Cochinchinenin B for the first time, and optimization of procedures to prepare Loureirin A and Loureirin B, which provide convenient pathway to prepare homoisoflavonoids, dihydrochalco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Especially, total synthesis of Cochinchinenin B establishs a appropriate

III

platform to prepare mutli-phenolic homoisoflavonoids, which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aporia in total synthesis of natural flavonoids for a long time.

Key Words:Dragon's blood, Cochinchinenin B, LoureirinA, Loureirin B, Synthesize

IV

第1章绪论

在民族药物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的指导下,通过调制背根神经节细胞电压门控性钠通道,干预痛觉信息传导,民族药物傣药龙血竭的镇痛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得到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的龙血素A、龙血素B和剑叶龙血素B等三种黄酮成分具有很好的镇痛的效果并且这三种化学成分的联合使用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在此,我们将对龙血竭的研究进展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1.1 龙血竭的研究进展

血竭在我国作为中药使用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味甘、咸,性温、平,归心、肝经。该药具有补血止血、收敛、生肌敛疮、消肿止痛及活血化瘀等功效,可用于妇科及内外科的许多血症,如跌打损伤、淤滞作痛、溃疡不敛和外伤出血等病症,在我国古代有“活血之圣药”的誉称,是重要的南药。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龙血竭的基源、资源、应用、植物化学研究和药理活性研究等四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1.1.1 血竭的基源

血竭最初记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同时又名为麒麟竭、海蜡、渴留渝、骐麟竭,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使用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本草均称其为“骐麟竭”。宋朝时期才开始有“血竭”一名,明清时期仍然多称其为“麒麟竭”,到了近代则多叫“血竭”。

在我国历代史籍中,没有史籍细致描写血竭的基源植物,仅记载为“木高数丈”,将血竭记为“木之脂液”“不溢果外”。《太清伏炼灵砂》记载说“麒麟竭,出于西胡”,表明血竭最初是来源于西域的。宋代有记载说血竭出南蕃诸国和广州,明代后则多记载为出南蕃并与紫铆相混淆。从这看来,血竭并非产于我国,主要有西来和南来这两个来源。最先我国使用的血竭主要是依靠西来,然而随着日益发达的海上交通逐渐取代穿越沙漠向西域的“丝绸之路”,血竭的进口逐渐以南来为主,东南亚产的血竭即为有名的南药。据《唐本草》记载,血竭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红色树脂,习称为“进口血竭”,主要从伊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口而得[1],这就证实了苏门达拉血竭的基原是棕榈科植物的果实的树脂。而从百合科植物龙血树树干提取的树脂叫龙血竭,也叫“国产血竭”或广西血竭,产于我国云南和广西等地[1]。

血竭的基源可追溯到古阿拉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名为dragon' s blood的传统

1

药物。公元前78年到77年,希腊《药物学》一书中载有的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植物如龙血树和索科特拉龙血树等。据希腊神话记述,血竭是守护天国的巨龙的血流到地上渗入土中而渗入龙血树而形成。龙血树属的拉丁名Dracaena就是源于Dragon' s blood tree。血竭是龙血树属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是阿拉伯文化和传统药物的象征,在北非和欧洲广为流传并沿“丝绸之路”于隋唐时期传入我国,既是名贵的药物也是珍贵的涂料。我国最早使用的西来麒麟竭应是产于西亚和北非的血竭,次物主要以龙血竭属植物为原料加工而得。

最初,血竭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民间广为使用,但很快就被西方的人们接受并成为常用的药材。大量的史书记载表明血竭的最早基源应为龙血树属的植物。随着新大陆的开发,在南亚、美洲和非洲等地的欧洲人不断发现血竭的替代品,如大戟科巴豆属和豆科紫檀属植物的树脂。在印度当地广为应用的血竭主要来源于豆科紫檀属的植物和棕榈科省藤属的植物。我国使用的血竭以棕榈科麒麟竭作为资源始于宋朝发展于明清。这得力于那时南方海上航路的开通,使得血竭、芦荟等药随着华人的出行归来而传入我国。那个时代,以龙血树属植物为原料的西域血竭日渐枯竭,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使得当地盛产的棕榈科黄藤属植物果实富含的红色树脂成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血竭的主要品种而逐渐替代西域血竭。十九世纪末,我国大量进口的血竭产于南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进口的商品血竭主要是苏门达拉血竭,如“手牌”和“皇冠牌”血竭等。这些血竭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产的棕榈科黄藤属植物麒麟竭果实的树脂。

在我国,历代的医药史籍几乎没有有关国产血竭的记载。“国产血竭”的发现得力于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蔡希陶教授在云南南部产生血竭的剑叶龙血树,并且证明国产血竭与我国本草记载的由西域进口的血竭最为接近,可作为正品血竭的国产替代品使用,改变依赖进口的现状。这发现成功的开发了国产血竭并为国产血竭的国内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正本清源的澄清了一直以来血竭基原不明品种混乱的历史悬念。在云南和广西的学者的努力下,两地的龙血树资源得到勘察,使得国产血竭的研究和开发得到推进。1974年,国产血竭载入《云南省药品标准》;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一类新药,暂名广西血竭;于1999年,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树脂正式定名为“龙血竭”,同时载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3-082(Z-016)-99(Z)][2],龙血竭胶囊也收载在国家标准-B-2541-2001)[3]。这些年来,国内一批学者对国产血竭即龙血竭的化学成(WS

3

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国产血竭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1.1.2 血竭的资源

龙血树是单子叶常绿乔木,原产于非洲的加那利群岛的热带雨林中。龙血树

2

属植物全世界有约150种,主要分部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有五种生长在我国华南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海南岛[2]。有统计表明,全球产血竭的基源植物分属于4个科五个属中。Deepika Gupta[4]报道血竭是红色树脂,从四个不同科的多种植物中获得:Croton、Dracaena、Daemonorops和Pterocarpus(表1)。皇家植物园在经济作物收集项目中收集了数量最多样品最可靠的血竭树脂。2001年,Pearson和Prendergast对收藏于皇家植物园的基源不同的血竭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我国学者张治礼[6]等在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中报道世界各地可用于提取血竭的基源植物至少涉及4个科20余个种(表2)。但是因含量和品质等原因,商品血竭的主要来源却主要是棕榈科黄藤属植物的果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的枝干。

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产于北非、西亚和阿拉伯地区的索科特龙血树、龙血树以及阿拉伯的龙血树均是血竭的最早基源植物。产于东南亚地区如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的龙血树属植物也可形成血竭[5]。国产血竭的主要基源植物是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剑叶龙血树,别名柬埔寨龙血树,是国内本属植物分布最多的一种[2]。剑叶龙血树是于1972年被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等在云南孟连县首次发现能够提取树脂制备血竭的植物,使我国血竭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得以结束。不久,我国的学者在境内又发现了另一种血竭的基源植物海南龙血树。

剑叶龙血树分布在北纬21.5-23.6°地区,以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老挝及境内的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为主要产区,而国内的广西和海南等地也有部分资源[7]。在我国的产区,剑叶主要生长在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海拔250-1700米的热带及亚热带石灰岩山地上。海南龙血树多生长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岛屿的低海拔花岗岩及低丘陵的热带常绿雨林。

近年来,由于采集血竭和用于观赏,野生的剑叶龙血树和海南龙血树的资源长期遭到没计划不节制的采挖,导致野生资源严重匮乏。在云南,剑叶龙血树资源已日渐稀少。在广西的大新县,覆盖率为75-78%的植被中剑叶龙血树的覆盖率可达到25-35%,多为成年和老年的个体,幼株少。因此,妥善保护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并通过引种驯化野生变家种的方法建立GAP规范化的种植基地,采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树脂的形成,通过分子水平的药理研究确定龙血竭的药效活性成分并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取活性成分来替代龙血竭的使用,保证珍贵的中药龙血竭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发展龙血竭产业的关键问题。

1.1.3 血竭的使用

在远古时代,血竭在日常生活中很受欢迎,在涂料和医药领域中使用最多,如清漆的色素成分、医用酊剂、牙齿清洁剂、石膏等。Mabberley[4]报道古人用来源于龙血树树皮或木材的树脂将牛角涂抹成类似龟甲的颜色。索科特拉岛的居民

3

将龙血树的树脂用于羊毛的染色、陶瓷的粘合、空气清新剂、装饰房子和陶器,还可作为妇女的化妆用品口红使用[8]。人们坚信龙血竭就是龙血,因此也长将它用于宗教祭祀活动中。

基源为龙血树属植物和麒麟竭的血竭在印度当地均用于隆重的庆典。在中国,用于木制家具的上漆用涂料多为麒麟竭,偶尔也用龙血树属植物的树脂。这些树脂主要用在婚庆新年或做海报用的红纸的制备。另外,血竭在绘画和宝石、玻璃、大理石以及意大利小提琴材料的着色加工等方面也有应用。Fulling[9]报道麒麟竭可用做美术涂料。19世纪三十年代,麒麟竭粉末在影像印刷和雕刻方面作为抗酸剂使用非常广泛[10]。如今,麒麟竭在小提琴的染色加工上仍有应用,在影印印刷业上主要作为熏香剂和主要油彩,同时,还应用在红墨水的生产上。

西班牙的自然学家和探险家P.Bernabé Cobo在他的记录中首次记载了17世纪基源植物为豆科属植物的树脂在墨西哥、秘鲁和厄瓜多尔等的当地部落中广被使用。在非洲裔的美国人的巫毒教里,血竭被用来制成具有魔力的护身符以求钱财和爱情及辟邪。在新异教的魔术里,血竭可用于提升人的防御、相爱、智慧和性欲的潜能。

血竭具有多种医药功效,最早在阿拉伯地区、罗马和希腊等国广为使用。在索科特拉岛血竭最为一种万能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收敛止血,止泻,退烧,抗痢疾,口腔、咽喉和胃肠道溃疡的治疗,抗病毒,和功能紊乱性皮肤病的治疗。第奥斯科理德和其他古希腊的学者曾纷纷对血竭的医用功能进行详细的阐述。Milburn[11]报道来源于龙血树属植物的血竭作为也门民族药用于治疗痢疾、腹泻、出血和内部溃疡的治疗。龙血树属植物的树脂具有很强的止血功效并可用做肌肉松弛剂。血竭除了以上功效外,具有很强的收敛功效,如月经量大的调节、痢疾和出血不止以及牙齿的固定作用。同时还可用于淋病、尿道不通、泪流不止和轻度烧伤的治疗。进口的麒麟竭也就通称的龙血竭主要用于外伤、骨折、腹泻、疮肿、妇女的白带增多以及胃肠道溃疡的治疗[12]。

麒麟竭是我国享誉很高的传统中药,一直用于促进循环、扭伤骨折和溃疡等的方面促进组织再生以及止血止痛。血竭尤其是麒麟竭在我国作为药用,主要是因为这树脂中含有具有杀菌活性的安息香酸这一化学成分。源于豆科植物的血竭主要是作为普通的家庭用药在秘鲁、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以及拉丁美洲裔的美国人等这些百姓中使用。在亚马逊河地区,源于豆科的血竭为口服药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腹泻和霍乱以及改变血液流变。另外产于秘鲁地区的Croton lechleri的树脂在传统用药中用于骨折、白带异常以及痔疮的治疗,还用于引产后的修复和产前的阴道清洁。血竭作为一种传统的名贵草药,它的药用价值曾不断有学者进行报道,并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精力投入到该药的研究中去研究它潜在的价值,各种各样的活性性能得到发现,如外伤溃疡的治疗、抗痢疾、抗癌、抗炎抗风湿。

4

其中镇痛活性引起了不少工作者的关注。

1.1.4 血竭的植物化学与药理学研究

2008年,Deepika Gupta[4]等人对历年来植物化学工作人员从血竭的基源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以及这些基源植物具有的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源于Dragon' s blood of Croton的血竭具有的药理活性主要有抗病毒和抗菌性、抗癌与细胞毒性、抗出血因子活性、提高免疫能力、抗溃疡、止痛、抗氧化、抗氧化、诱变与抗诱变活性和愈合伤口;而源于Dragon' s blood of Daemonorops spp. 的有抗菌和抗病毒、抗癌和抗诱变、止血和活血化瘀;而来源于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血竭则有抗菌抗病毒、抗癌、抗氧化和镇痛,这也是广西血竭或云南血竭所具有的活性。在此我们将从各种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名称以及药理活性列于表3、表4和表5中。Pterocarpus spp.属植物生长在南美洲和西印度洋群岛,除了有报道说该种植物的树皮切口流出的树脂可替代血竭使用,可作为血竭的来源之外,目前没有学者对该种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唯独在1895年Trimble研究该属植物中的Pterocarpus draco L.的树脂,获得相当于树脂34.85%质量的丹宁酸。

从表3、表4和表5的统计我们看到,血竭中含有的天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苷类、酚类、有机酸和酯类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主要有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炎镇痛、活血、止血、活血化瘀、影响心脑血管和血液流变以及影响创伤组织和烧伤组织的再生等。源于龙血树属植物的麒麟竭一直是我国进口使用的血竭。1972年,我国学者发现了在广西云南等地的剑叶龙血树的树脂可替代其使用,也就后来的广西血竭也称龙血竭。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我国学者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我国的学者对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龙血竭的镇痛活性上。在2003年到2010年间,本课题组的药理组一直在对龙血竭的镇痛活性成分进行研究。2003,尹世金[13]研究了云南血竭和血竭素高氯酸盐对三叉神经节细胞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发现各种浓度的云南血竭都能明显抑制TRG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且呈现依赖性,但是血竭素高氯酸盐则无此效应,可见除了因消炎止痛外云南血竭尚可通过干预细胞的痛觉信息导入来发挥镇痛作用的。陈素[14]在2003年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法研究血竭如何影响大鼠背根神经节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发现血竭对此电流有抑制作用,表明这可能是血竭产生躯体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2004年[15],刘向明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血竭及龙血素B在急性分离的大鼠神经节细胞上对河豚毒素敏感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发现血竭对次电流的影响主要是龙血素B的作用。这说明血竭中含有的成分龙血素B通过干预初级感觉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来阻碍痛觉信息的传入,可能是血竭的镇痛作用的药理机制之一。其后,马全顺[16]的研究确定了血竭抑制TG细胞TTX-S钠竭产生镇痛作用的原因是其

5

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电流有调制作用使痛觉信息的传入收到干预,同时还发现该作用的发生是其成分中的剑叶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和龙血素B的有效组合。辣椒素受体和辣椒素结合其上的门控通道被激活,神经元的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诱发动作电位产生使神经元兴奋从而将感觉冲动信号传入大脑导致疼痛的产生。龙血素B对辣椒素诱发的辣椒素受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8],而剑叶龙血素B却抑制了辣椒素诱发的去极化[20],这有可能是血竭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2008年,郭敏[19]报道从经典的Loewe Additivity模型中推导出在效价强度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判断龙血素B、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A三种药物在活体实验中的相互作用特性的等效图分析法,通过次来分析龙血竭的这三种药效成分联合应用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诱发放电的频率时的相互作用情况,发现剑叶龙血素A与剑叶龙血素B在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神经元诱发放电时有拮抗作用,而三种化合物组合时则具有协同作用。

1.2 龙血竭的三种镇痛药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在上文中对龙血竭的镇痛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龙血素A、龙血树B和剑叶龙血素B是龙血竭中的三种镇痛活性成分,均为从血竭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黄酮成分,前两个化合物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后者为多酚羟基高异黄烷类化合物。二氢查尔酮具有芳酮结构的化合物,是查尔酮类化合物大家族中的一员,常与查尔酮、黄酮、黄烷酮、黄烷、萜类、黄烷醇、黄酮醇以及1,3-苯基丙烷等化合物共生于天然植物中[21],在植物中分布很广,目前已从菊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百合科等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种该类化合物[22]。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菌以及雌激素等[22],部分二氢查尔酮自身具有甜味,在食品添加剂工业上具有很大应用价值。过去,二氢查尔酮的获得主要是从植物提取分离得到,后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合成逐渐成熟,和植物化学的提取分离途径并存的作为该类化合物的制备途径。目前,制备二氢查尔酮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有(1)以相应的苯乙酮衍生物和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经Claisen-Schmidt反应生成查尔酮,然后再进行还原α,β-不饱和双键得到二氢查尔酮[21];(2)以苯酚类化合物和苯乙氰类化合物为原料经Houben-Hoesch反应得到二氢查尔酮[23];(3)以苯酚类化合物和苯丙酸类化合物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得到二氢查尔酮[23]。

龙血素A为4'-羟基-2,4-二甲氧基二氢查尔酮,结构式如图1.1。2001年,上述综述中提到龙血素B即4'-羟基-2,4,6-三甲氧基二氢查耳酮,是从龙血竭中提取得到的二氢查耳酮,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菌和雌激素样的药理作用,并且是血竭的镇痛主要药效成分之一。目前还是国内中药

6

血竭的质量控制标准物质之一。2008年,上海大学[26]对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全合成工作已完成,并申请了专利发表说明,其全合成路线分别如图1.2和图1.3所示。

HO OCH3

龙血素A HO

3

OCH3

龙血素B

H3CO O

HO

H3CO

OH

剑叶龙血素B

H3CO

图1.1 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的结构示意图

3

3

图1.2龙血素A的合成方法

7

3

3

3

图1.3 龙血素B全合成方法

剑叶龙血素B是卢文杰首次从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结构式为6-羟基-7-甲氧基-3-(4'-羟苄基)色原烷,是龙血竭的镇痛药效成分之一。在已报道的植物化学研究成果中,高异黄烷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少,然而在已报道的血竭的化学成分中有几个却是高异黄烷。这些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均未有报道,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报道也比较少见。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的利用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对中药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中药的可利用资源日渐匮乏。植物化学的发展为中药中的药效成分的发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某些化合物的单独使用或是某些化合物的联合使用发挥中药的某个功效成为可能。于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获取药物的药效成分是今后药物研究工作的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龙血竭的镇痛功效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研究表明其药效成分是龙血素A、剑叶龙血素B和龙血素B,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的普及这些化合物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龙血竭植物资源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减少,导致血竭的植物资源缺乏。因此,从中药血竭中提取这些化合物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化学合成的方法成了这些化合物的有望来源。基于上述对龙血竭的研究背景的阐述,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合成的途径解决龙血竭中的三种药效成分剑叶龙血素B、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来源,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足够的药品的供应。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剑叶龙血素B的全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路线的探索、合成路线的优化等工作;第二,对剑叶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合成路线进行优化,主要从中间体的制备以及加氢还原查耳酮得到目标产物这两个地方进行优化。

8

9

第2章 剑叶龙血素B 的合成研究

剑叶龙血素B 是具有色原烷母核结构的高异黄烷类化合物之一,从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树脂分离得到。高异黄烷类化合物是和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共生在自然界的天然产物,报道该类化合物的文献不多,在有机合成领域目前也很少报道。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剑叶龙血素B 的全合成进行探讨。该化合物具有与香豆素类化合物相似的骨架结构,同时属于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一种,在此我们将从两个方向对其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首先,是以华法林的合成路线为参考对剑叶龙血素B 的合成方案进行设计,这主要是因为剑叶龙血素B 的结构和华法林极为相似并且华法林的合成工艺是非常成熟的可行的工艺;第二个方案的设计思路是将高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还原制备高异黄烷类化合物。

2.1剑叶龙血素B 的合成路线1的设计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化合物之一,具有4-羟基香豆素母核结构;剑叶龙血素B 的母核色原烷的结构与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苯并吡喃酮很相似。我们将华法林与剑叶龙血素B 的结构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相似的结构(图2.1)。

H 3CO O

HO

OH

O

O

O

OH 剑叶龙血素B

华法林

图2.1 剑叶龙血素B 与华法林的结构

2.1.1合成路线1的设计

华法林的合成路线如图2.2.

OH O H 2SO 4

2O O

O

23

O

O

O

O

O

OH 华法林

图2.2 华法林的合成

参考华法林的合成方法,我们从原料购买成本、原料的购买是否方便以及路线探索中涉及到的反应条件等因素考虑,综合各个因素得出剑叶龙血素B 的合成路线A 如图2.3所示。

10

OH O

O 24

2O O

O O

23

O O

H 3CO

H 3CO

H 3CO

NaBH /AlCl

O

H 3CO HO

OH

A Ⅱ

A Ⅲ

A Ⅳ

A A

图2.3 剑叶龙血素的合成路线A

我们对此合成路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 在化合物A Ⅲ和化合物A Ⅳ的制备产率不高;

(2) 化合物A Ⅷ的制备未能得到目标产物,化合物A Ⅶ的6-OH 和4-OH 与3-活泼亚甲基同时参与反应,并且由于它们的亲核能力比碳负离子强而导致反应无法向目标产物方向发生;

(3)

OH

ClH 2C

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分子间缩合反应而影

响反应的进行。

于是我们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对此反应路线进行修改。2005年[27],湘潭大学的刘小帆对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在他的研究中香豆素的合成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

OH

+

CO(OC 2H 5)2

Na,甲苯O

以廉价的金属钠为催化剂将邻羟基苯乙酮和碳酸二乙酯在甲苯混合搅拌均匀回流反应3-4小时,再经水解酸化而得4-羟基香豆素。因此,我们参考这个制备方法对剑叶龙血素的合成路线进行修改得到合成路线B 如图2.4所示:

OH

O O

HCl

O

OH

3

CO

H3CO

H3CO O O

H3CO

NO2

O O

H3CO

HO

O

H3CO

HO

OH

BⅢBⅣ

BⅤBⅥ

BⅨ

O O

O

H3CO

NO2

BⅦ

HO

O O

O

H3CO

OH

BⅧ

HO

图2.4 剑叶龙血素B的合成路线B

在该制备过程中,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甲基化反应、增碳闭环反应、活泼亚甲基的烃化反应、Elbs氧化反应、硝基还原、重氮化、水解以及羰基还原等反应制备剑叶龙血素B。但是,我们对该合成路线进行探讨的时候,通过Elbs氧化反应制备化合物BⅦ的研究没有取得成功,可能是由于化合物的疏水基团的分子量太大使得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成盐后水溶性下降以及空间位阻增大导致苯环的酚羟基化失败。

对此路线的研究我们只完成了以下的工作:

OH

O

3

CO

H3CO

H3O O

H3CO

NO2

BⅢBⅣ

BⅥ

具体的实验步骤在实验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2.1.2 合成过程涉及的方法的概述

(1)2,4-二羟基苯乙酮的制备方法

2,4-二羟基苯乙酮的制备属于芳烃的酰基化反应领域,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28]:

11

①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乙酰氯、乙酸酐、醋酸等在Lewis酸或质子酸催化下,对间苯二酚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生成2,4-二羟基苯乙酮;

②Hoesch反应:乙腈与氯化氢在Lewis酸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间苯二酚进行反应生成2,4-二羟基苯乙酮;

③Vilsmeier-Haauc反应制备:N,N-二甲基乙酰胺在氧氯化磷的作用下生成具有正碳离子的活性中间体,在对间苯二酚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在以上的方法中,方法③文献报道很少,方法①和方法②最为常见。文献报道的2,4-二羟基苯乙酮的合成路线有如下几条[29]:

①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冰乙酸为酰化剂和氯化锌为催化剂制得2,4二羟基苯乙酮的收率为61%左右,在三氟化硼、硫酸或多聚磷酸等的催化下,收率达到60%-80%;

②醋酸酐为酰化剂,间苯二酚在高氯酸或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转化为2,4二羟基苯乙酮,收率达到80%;

③从间苯二酚出发,乙酰氯为酰化剂,SnCl4作催化剂,收率为80%,而以离子交换树脂做催化剂的话收率为52%;

④以间苯二酚为原料,乙腈为酰化剂在氯化锌催化下经hoesch反应得到2,4二羟基苯乙酮,收率为77%。

在这些合成路线中,以冰乙酸为酰化剂和氯化锌为催化剂的路线最为经济,原料购买成本低且购买方便。为了使该路线达到工业化的要求,吕亚萍对其进行了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并寻求到了2,4二羟基苯乙酮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本文的研究既是采用了该方法制备2,4二羟基苯乙酮。

(2)甲基化反应

化合物BⅢ也叫丹皮酚,是从中药牡丹皮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痛、降压利尿、抗凝血、增强免疫、抗肿瘤以及抗过敏的重要活性的化合物,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该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植物提取与化学合成。但是丹皮酚在植物中的含量很低提取工艺复杂费时等,有不少学者对其全合成进行研究。

康建军报道[30],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乙酰化反应和甲基化反应制得丹皮酚,总收率为68.32%(Scheme 1)。

OH

O

3

CO

HO OH

CH3COOH

ZnCl2

Scheme 1

程杰报道[31],以间甲氧基苯酚为原料,在氯化锌催化下以醋酸为酰化剂经傅-克反应制备丹皮酚,收率达68%(Scheme 2)。

12

OH

H3CO

H3CO OH

ZnCl,CH COOH,150

O

Scheme 2

高鑫[34]对丹皮酚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过乙酰化和甲基化反应来制备丹皮酚,这两步反应的收率分别为65.8%和78.3%,具体方法如Scheme 3。

Scheme 3

丹皮酚的合成主要有以上两种途径。以间甲氧基苯酚为原料的制备丹皮酚的方法只有一步反应,历程短而且催化剂和酰化剂的获得以及购买成本很低,但是间甲氧基苯酚的购买价格较高。由此看来,还是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和酚羟基甲基化反应两步反应的方法制备丹皮酚的途径很实际。傅克酰基化反应在上文已有阐述,这里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酚羟基甲基化反应。酚羟基的甲基化目前常用的甲基化试剂有硫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和碘甲烷等甲基化试剂。碘甲烷价格昂贵,在药物生产中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碳酸二甲酯在甲基化反应中需要高温才能发生反应,这需要选择高沸点反应溶媒以及反应过程的高温使得能源使用增加。硫酸二甲酯是中性化合物,从软硬酸碱理论分析,属于软碱的硫酸二甲酯有利于酚羟基的甲基化,同时这试剂的来源易得且价格便宜,反应过程要求的反应温度较低,很适合在实验室中作为反应试剂使用。因此,我们选择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经乙酰化后,再以硫酸二甲酯做为甲基化试剂对其进行甲基化反应制备丹皮酚。

(3)活泼亚甲基的烃基化反应

Compd.BⅥ的制备是属于活性亚甲基烃基化反应领域。该反应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应用很广,是增长碳链的方法之一。然而氯化苄的衍生物与4-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发生活泼亚甲基烃基化反应非常少见,目前我们没有查找到相关的文献报道。我们在此反应的研究中,主要借鉴文献报道的羰基的α-碳的烃基化反应的相关研究。

在传统的合成中,该反应的进行是在无水条件下以醇钠为碱相应的醇做反应溶剂进行的。这样的合成方法条件要求苛刻,在反应过程中使用醇钠具有危险性,于是不少学者对此反应的研究转向相转移催化法进行此类反应。彭祥运[34]于1983年对以碳酸钾为碱的固液相烃基化反应的研究进行报道,在无催化剂、物溶剂的条件下以碳酸钾为碱在常压下研究小分子卤代烃和苄氯与丙二酸二乙酯及氰乙酸

13

14

乙酯的烃基化反应。耿涛[32]报道了利用此反应合成了3-苄基-2,4-戊二酮,收率为51.2%。1990年,曹庆北[35]对相转移催化活泼亚甲基的烃基化反应进行研究。首次把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于丙二酸二乙酯及乙酸乙酯的烃基化中,氢氧化钾或者碳酸钾为碱,以苯作为反应溶媒,在固液两相体系下进行反应,室温下即可发生。但是若以碳酸钾为碱因其的碱性较弱,常温下几乎不发生反应,得控制反应的温度,一般在45-80℃。谢文林[36]等在丙二酸二乙酯的烃基化研究中对催化剂的筛选进行研究,发现三烷基甲基氯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碳酸钾为碱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烃基化反应可达到预期的反应目标。刘福萍[37]等在曹庆北和谢文林等人对相转移催化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对丙二酸二乙酯和氰乙酸乙酯与二卤代物进行固液相环烃基化反应进行研究,把季铵盐和聚乙二醇混合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以碳酸钾代替传统工艺使用的醇钠作为碱和甲苯为溶剂控制回流温度带出反应生成的水。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的含有活泼氢的丙二酸二乙酯和氰乙酸乙酯与二卤代物反应制备相应环合物时,溶剂、催化剂的种类以及碳酸钾的粒度对反应的影响非常明显。

本文利用此反应制备Compd.B Ⅵ的具体步骤将在实验部分进行叙述。

2.2剑叶龙血素B 的合成路线2的设计

高异黄烷具有色满母核,是二氢苯并吡喃的衍生物。2009年[38],意大利的Cinzia 首次报道了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首先由色酮类化合物与苯甲醛衍生物进行羟醛缩合得到相应的不饱和高异黄酮,经还原得到不饱和高异黄烷类化合物、高异黄酮以及4-高一黄烷醇类化合物,具体方案如Scheme4、Scheme5和Scheme6所述。

R

O

O +

R'

CHO

1a,b O

O

R

R'

1a-d

2a-d

3a-d 1,2,3a R=R'=H 1,2,3b R=H,R'=Cl 1,2,3c R=R'=Cl 1,2,3d R=Cl,R'=H

Scheme4.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i )85%H 3PO 4,80℃,6h ; (ii)HCl gas ,EtOH ,rt ,24h ;(iii)LiAlH 4,

AlCl 3,Et 2O,reflux,30min.

15

表6 Scheme5中化合物的产率

化合物的(产率%)

2a(6) 2b(7) 2c(11) 2d(12) 3a(0.5) 3b(2) 3c(3) 3d(0.5) 4a(8) 4b(7) 4c(4) 4d(6) 5a(10) 5b(12) 5c(11) 5d(12) 6a(37) 6b(39) 6c(39) 6d(44) 7a(4) 7b(0) 7c(0) 7d(6)

O

O

R

R'

1a-d

O

R

R'

O

R

R'

+

2a-d

3a-d

1,2,3,4,5,6,7a R=R'=H

1,2,3,4,5,6b R=H,R'=Cl 1,2,3,4,5,6c R=R'=Cl 1,2,3,4,5,6,7d R=Cl,R'=H

(i)

O

R

R'

+O

R

R'

4a-d

5a-d

+

6a-d

+7a-d

Scheme5.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i) NaCNBH

4, ZnI 2, ClCH 2CH 2Cl, reflux, 20h.

4a-d

5a-d

O

O R R'

(i)O

R

R'

4,5a R=R'=H 4,5b R=H,R'=Cl 4,5c R=R'=Cl 4,5d R=Cl,R'=H

Scheme6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i)LiAlH 4, AlCl 3,Et 2O ,reflux ,30min ,in good yield.

从以上的合成方法中,我们看到直接以上述方法制备高异黄烷类化合物的总收率非常低并且所用的试剂昂贵且不方便存放导致的成本很高,对于我们的实验需要来说该方法是无法满足的。但是Scheme6给予我们有用的信息,文中通过用氢化铝锂为供氢剂、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在乙醚中回流还原高异黄酮,以相当高的

妇科常用中成药

妇科常用中成药 龙血竭胶囊 血竭性平,味甘咸,无毒,入血分,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养血生血、消肿定痛、止血敛疮等功效,被誉为“活血圣药”。 【成份】龙血竭。辅料为硬脂酸镁、白炭黑。 【作用类别】本品为骨伤科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三次;外用,取内容物适量,敷患处或用酒调敷患处。 艾附暖宫丸 【成份】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适应症状】痛经。 【作用说明】主要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抑菌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日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八珍益母丸

【处方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气,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适应症状】月经不调。 【作用说明】主要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兴奋子宫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田七痛经胶囊 通则不痛寒则温调虚则补之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成份】三七、延胡索、小茴香、五灵脂、川芎、冰片、蒲黄、木香,辅料为二氧化硅。 【作用类别】本品为痛经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用法用量】口服,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3~5粒,一日2~3次。【规格】每粒装0.4克 大黄庶虫丸 Dahuang Zhechong Wan

1加热提取工艺受热破坏数据

中草药提取工艺受热不稳定文献 1、常温粉碎与低温粉碎西洋参微粉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差异 石俊英,西洋参微粉加工与人参皂苷Rb1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成药,2004,26(7) 常温粉碎300目含量为1.7597% 低温粉碎300目含量为5.0229%, 常温粉碎20分钟含量为1.0001%, 低温粉碎20分钟含量1.1545% 常温粉碎50分钟含量为1.3016, 低温粉碎50分钟含量2.2840% 2、不同干燥温度对何首乌提取液抗氧化的影响 白海波,王剑飞,何首乌提取工艺设计,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19 温度℃抗氧化能力含量mmg.g-1 105 1.831 13.33 65 1.973 14.32 常温 2.141 14.63 成分含量为:二苯乙烯苷 何首乌在60%乙醇浓度提取抗氧化能力较强。 3、含酚类物质在提取过程受热产生有害物质 倪力军,槲皮素的氧化及其对Egb(银杏提取物)制备过程和质量影响,中成药,2000,22(12) 茶叶中的茶多酚,银杏、山揸、黄芩、甘草、沙棘等黄酮类物质,都是半醌式自由基进一步氧化即生成醌,醌类物质对人的皮肤眼睛能产生强烈刺激,可引起角膜皮肤呼吸道炎症,醌类物质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表明槲皮素在82℃[银杏提取浓缩温度]氧化初期槲皮素衰减很快,8小时氧化掉70%,Egb(银杏提取物) 4、宋月英,两种工艺提取的龙血竭中对羟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对羟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比柬龙牌血竭高一倍。 5、含酚类物质在提取过程受热产生有害物质[倪力军,槲皮素的氧化及其对Egb (银杏提取物)制备过程和质量影响,中成药,2000,22(12)]茶叶中的茶多

pm2.5的化学成分和健康效应

PM2.5的化学成分与健康效应 PM2.5的科学定义是:粒径≤2.5um的细颗粒物,通常用质量浓度表示,其中粒径最大的差不多是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它是造成回霾天气的元凶之一,能负载大量污染物和病菌,直接进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通常我们将粒径≤100um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将粒径≤10u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将粒径≤1um的颗粒物称为PM1。 谈及PM2.5,不得不涉及气溶胶的科学概念以及灰霾天气与大雾天气。广义地讲,灰霾和雾都属于大气气溶胶的范畴,科学界的气溶胶定义是“气体介质中加入固态或液态粒子而形成的分散体系”。大气气溶胶的特征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辐射性质特征之分。气溶胶有多种分法,按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排放源。按生产方式可分为机械粉碎,燃烧,气粒转化和凝并等。按组分可分为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按谱分,可分为巨粒子,大粒子,细粒子,超细粒子。按辐射可分为辐射吸收性粒子和散射性粒子。而且气溶胶主要以混合物形式存在,极少以单一化合物存在。排除降水粒子后,其中气中的水滴和冰晶如果在近地面层就是气象学的雾和轻雾,气溶胶中的其他非水成物就是气象学所称的灰霾。 PM2.5是由人为源和自然源排放的大量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根据其化学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水溶性离子、含碳组分、无机多元素(有可分为痕量元素和地壳元素)。这些物质中有的理化性质稳定,有的则容易分解或挥发,后者主要是半挥发性组分如硝酸铵、SVOCs。其中,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包括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胺根离子(合称SNA),此外还含有氯离子,钾离子,镁离子及水溶性有机组分等。SHA主要来自气粒转化,其浓度高低与其气态前提物在大气中的转换率有关,并受。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细粒子PM2.5成因复杂,约50%是来自自然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能燃烧等产生的一次性颗粒物;约50%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细颗粒物来源十分广泛,既有火电、钢铁、水泥、燃煤锅炉等工业源的排放,又有机动车、船舶、飞机、工程器械、农机等移动源的排放,还有餐饮油烟,装修装潢等量大面大的面源排放。也有一小部分是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的。 PM2.5浓度的增加直接导致灰霾天气频发和雾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增加。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含有很大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污染日益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污染事件越来越严重。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和非化学转化形成的二次气溶胶。可形成灰霾。 形成灰霾的PM2.5来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工业。其中,大部分PM2.5不是直接排放而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形成的二次气溶胶。自然界也存在这个过程,比如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蓝山山脉。 PM2.5的化学成分与来源在不同城市间的差异较大,这与城市的定位功能,发展水平和气候背景都有关系。

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为番荔枝科(Annonaceae)瓜馥木属(Fissistigma)植物,瓜馥木属植物因民间用药广泛,富含抗炎以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倍受国内外学者青睐。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瓜馥木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及其有机酸类多种类型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中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瓜馥木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抗风湿以及抗炎活性研究尚不系统,尤其是对海南产瓜馥木的成分及活性研究几乎空白。为了阐明瓜馥木中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瓜馥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数据,探明地域性瓜馥木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差异,本研究对海南产瓜馥木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瓜馥木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8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 为:orientaline-N-oxide(1),reticuline-N-oxide(2),fisoldhamoneA(3),lanu ginosine(4),liriodenine(5),norcepharadione B(6),anolobine(7),xylopine(8),N-methylbuxifoline(9),norannuradhapurin e(10),anonaine(11),nuciferine(12),isocorydine(13),asimilobine(14),lau rotanine(15),3-hydroxynornuciferine(16),isoboldine-β -N-oxide(17),aristolactam AIIIa(18),piperumbellactam A(19),goniopedaline(20),aristololactam BIII(21),salutaridine(22),oxyphyllenodiol A(23),dysodensiols D(24),dysodensiols E(25),1,10-seco-4β

工作场所颗粒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呼吸防护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02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工作场所颗粒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呼吸防护 标准版本

工作场所颗粒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呼吸防护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用人单位应首先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在使用所有可行的工艺、设备以及专项控制后仍不能达到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时,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以下将从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及维护等方面重点介绍工作场所中的颗粒物(包括生产性粉尘、重金属粉尘、烟等)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有害气体、有机蒸气等)的呼吸防护(仅限于常规作业下的一般危害环境的防护,不包含缺氧、未知环境以及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IDLH)浓度的极端工作环境)。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用人单位应根据《呼吸防护用品选择、适用与维护》(GB/T18664)的要求选择呼吸防护用品,防颗粒物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的要求,防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应符合《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2890-2009)的要求,并在保证安全、有效性的前提下考虑劳动者的负荷及舒适性等问题。 呼吸器选择:所选择的呼吸器的指定防护因数(APF)应高于危害因数(GB/T 18664):如果危害因数小于10,可以选择半面罩;如果危害因数大于10小于100,应选择全面罩;如果危害因数高于100,应选择动力送风呼吸器、正压式长管呼吸器配送气头罩或其他指定防护因数高于100的呼吸防护产品。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不能用于有毒有害气体、有机蒸气的防护。

龙血竭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概述

龙血竭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概述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中医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龙血竭的主要心血管作用做一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Abstract: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s increas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made some progress. Now we review the major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of the Longxuejie in order to settle its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Longxuejie;Cardiovascular function. 心血管疾病在当今世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超过恶性肿瘤而跃居各病之首。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300万人,且发病年龄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1]。祖国传统医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医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1国产血竭的种属、命名及主要成分 血竭(Dragon’s blood )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性平,味甘、温、咸,具有良好的活血散淤、定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主要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淤滞等症,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4)。《中国植物志》(14卷)记载,龙血树属植物全世界约40种,分布于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我国国家标准[WS3-082(Z-OI6)-99(Z)]中将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提取的树脂定名为“龙血竭”[2]。我国最早使用的药用血竭出自“西域”,其基源植物是产于西亚和北非的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Dracaena draco)。明清以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棕榈科黄藤属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所产红色树脂成为我国药用血竭的主要来源(the resin from Daemonorops draco,RDD,本文称麒麟竭)。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在云南省发现能够分泌出红色树脂的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成功开发了国产血竭,命名为龙血竭(the resin from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RDC),从而为名贵中药血竭的国产化开辟了途径。 血竭中含有多类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皂昔类、酚类、有机酸、酯类和挥发油等。其主要成分血竭素、血竭红素,二者均为结晶性的血红素,为黄酮类的衍生物。 2龙血竭的心血管作用 2.1活血化瘀通过剑叶龙血树树脂水提取物及其总黄酮对家兔及用葡聚糖造成的家兔“急性血淤”模型试验,测定给药家兔血液全血和血浆浓度、血球压积

大气颗粒物及其源解析

1.引言 实际上,早在2011年的秋末冬初,在北京,在中国,甚至在全球,就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首都北京的空气污染真相的环保龙卷风。由于美国驻京大使馆周边空气中的PM2.5污染数据的实时公布,中国13亿公众第一次知道,为什么居住在北京的居民和旅行到北京的地球人,亲身感受到的北京空气质量与环境监测报告的差距如此巨大。 2013年1月,京津冀以及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遭遇严重的大气污染,先后出现四次持续多日的 大范围雾霾天气。在1月份的31天里,雾霾天气达到24天。专家们说,大气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于是,PM2.5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1月12日,是北京人难以忘记的痛苦日子。这一天,北京的天空烟雾弥漫,烟气呛人,呼吸道疾病患者急剧增加,医院人满为患。由于能见度极低,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飞机停飞,交通受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1月12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4小时均值显示,北京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为786微克/立方米,天津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500微克/立方米,石家庄的可 收稿日期:2013-02-20修订日期:2013-05-30 作者简介:杨新兴(1941-),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大气环境污染。发表论文46篇,出版科普著作一部。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E-mail:yangxinxing@https://www.doczj.com/doc/f82975134.html, 冯丽华,女,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处理。E-mail:fenglihua99@https://www.doczj.com/doc/f82975134.html, 尉鹏,男,博士,研究方向:气候与环境。E-mail:weipeng_1981@https://www.doczj.com/doc/f82975134.html,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杨新兴尉鹏冯丽华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摘要: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源;另一类是人为源。自然源主要包括:岩石土壤风化、 森林大火、火山爆发、流星雨、沙尘暴、海盐粒子、植物花粉、真菌孢子、细菌体,以及各种有机物质的自燃过程等。人为源主要包括:汽车尾气排放、摩托车尾气排放、火车机车排放、飞机尾气排放、轮船排放、工业窑炉排放、民用炉灶排放、农用拖拉机排放、工业粉尘、交通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裸露地面扬尘、烹饪油烟、街头无序烧烤、垃圾焚烧、农田秸秆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寺庙香火和烟民抽烟等。在大气颗粒物中,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过程。专家们认为细颗粒物是导致北京地区雾霾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有车族对北京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灾害的形成,负有首要责任。有车族,少开车,或者不开车,是解决目前北京严重的大气污染,阻止雾霾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环境;大气颗粒物;PM2.5;霾;汽车中图分类号:X501 文献标示:A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另外研究中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管碟法、固体培养基法、纸片抑菌法、平皿稀释法以及平板打孔扩散法等,它们通常只用于对中药的抑菌活性作定性研究;定量分析常用二倍稀释法。本文就近年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字中草药抗真菌研究 1、不同形式中草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1.1单味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 近百年来,人们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王理达等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MTT法测定了黄柏等13种生药醇提物的抗真菌作用,发现黄柏、丁香、乌梅等有强烈抑制真菌活性。宫毓静等采用体外半固体药基法对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进行筛选,发现牡丹皮、土槿皮等22种中药对一种或几种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纪丽莲[证明野菊花、艾叶等8种菊科中草药有抗霉菌活性。王昊、付爱

华[5~6]发现茵陈、黄精、白头翁等中药对浅部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尹秀芝报道苍术浸出液致真菌细胞壁及细胞内部结构破坏。屠鹏飞测定龙血竭对多种真菌的MIC在18.8~750μg/ml,其作用靶位是真菌的细胞壁。刘小琴等发现紫苏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侯幼红等[10]发现飞龙掌血等药性苦寒的中药表现出类似几丁质酶和刀豆蛋白A的作用,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体外粘附作用.何进测定了大蒜油的抗真菌活性(MIC为6.25~50μg/ml),认为其作用机理为延长真菌生长的迟缓期。付爱华等发现东北刺人参挥发油、藿香精油等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对常见皮肤癣菌及烟曲霉等18种深部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杜青云报道姜黄挥发油对动物皮肤藓菌感染模型的有效率达87.5%。夏忠弟、方芳等]采用同位素标记和电镜证实山苍籽油乳剂干扰白色念珠菌蛋白质和细胞壁的合成。 1.2中草药复方的抗真菌作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理复杂,有些方剂中的单味药并无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复方却呈现一定疗效。邱莹等在对中药祛屑洗药抗马拉色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中发现,中药复方制剂(桑白皮、鱼腥草、川椒、皂角、硼砂、红花及其混合液体)的MIC值最低为312.5ms/L,而其他单味中药制剂的MIC值除鱼腥草外均在 600ms/L以上。纳猛等用藿香、香薷、茵陈、土槿皮和石榴皮5味中药组成复方洗剂,该复方水煎剂稀释到40%(v/v),10%(v/v)和5%(v/v)时能够完全杀灭不同的表皮真菌。隋芝芹等取足癣患者损伤处皮屑培养,加入苦甘洗剂(由苦参、当归各30g,白藓皮、枯矾各20g,甘草40g组成),絮状表皮癣菌菌落明显减少或不出现。郭建辉Ⅲ1发现癣净散(地肤子、土荆皮、白藓皮、苦参、金银花、夏枯草、丁香)对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具有较强的

七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七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对七种药用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苦楝Meliaazedarach、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卵叶海桑Sonneratiaovata、臭椿Ailanthusaltissima和鸦胆子Bruceajavanica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运用波谱学技术(尤其是2DNMR)、化学转化、单晶衍射及相关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等手段总共鉴定了106个具有不同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包括30个三萜、11个柠檬苦素、21个甾体、19个香豆素、10个倍半萜、3个黄酮、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4个烯炔类化合物以及联苯类化合物2个)。其中新化合物37个。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激活衰老抑制基因klotho启动子的功能;部分化合物显示很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对呋哺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探讨,并用流式细胞仪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一定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机理研究。本毕业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简要如下:1)从楝科楝属植物川楝的果实中分离并鉴定出35个单体化合物(1-35),包括四环三萜16个、柠檬苦素11个、甾体8个。其中新化合物17个,包括12个新的四环三萜(1-12),4个新的柠檬苦素(25-35)和1个新的甾体(13),化合物meliaseninsI(1)最终通过X-ray单晶衍射法确定其立体结构。对部分带过氧键的化合物进行了一定的生物合成途径探讨。大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活性及体外细胞毒作用等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10,13-17和22对人骨肉瘤细胞U20S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均显示较好的抗细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 颗粒物,又称尘。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来源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一次颗粒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 4.41×10^6 吨,人为源每天约0.3×10^6 吨。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6×10^6吨,人为源每天约0.37×10^6吨。就总量来说,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约各占一半。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从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颗粒物组成 颗粒物的组成十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大致可分为三类:有机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后两类主要是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含量可高达50%(重量),其中大部分是不溶于苯、结构复杂的有机碳化合物。可溶于苯的有机物通常只占10%以下,其中包括脂肪烃、芳烃、多环芳烃和醇、酮、酸、脂等。有一些多环芳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如苯并(a)芘等。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其中硫酸盐含量可高达10%左右。颗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它能反映土壤中成土母质的特征,主要由硅、铝、铁、钙、镁、钠、钾等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其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占10~40%,此外还有多种微量和痕量的金属元素,有些对人体有害,如汞、铅、镉等。 浓度测定 在标准状态下(即压力760毫米汞柱,温度为273K)气体每单位体积含尘重量(微克或毫克)数称为含尘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 重量法 又叫重量浓度法,采用过滤器或其他分离器收集粉尘并称重的方法,是测定含尘量的可靠方法。过滤器可用滤纸、聚苯乙烯的微滤膜等。有多种测定仪器,如静电降尘重量分析仪可测出低达每标准立方米含尘10微克的浓度。若将已知有效表面积的集尘装置放在露天的适当位置,收集足够量的尘粒进行称重,可测定降尘量。 光散射法 激光粉尘仪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内置滤膜在线采样器,仪器在连续监测粉尘浓度的同时,可收集到颗粒物,以便对其成份进行分析,并求出质量

苦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苦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苦木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苦树属(Picrasma B1.)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的干燥枝和叶。据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苦木味苦,性寒,归肺和大肠经,具有清热、祛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风热感冒、湿热泻痢、毒蛇咬伤、疥疮,湿疹等症。 研究发现苦木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和苦味素类,其次为挥发油、三萜、皂苷、甾醇、香豆素、醌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木还具有解热、降压、抗菌消炎、降低转氨酶、抗疟、抗蛇毒、抗癌、健胃等作用。 本课题对苦木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为苦木药材进一步应用提 供了实验依据。1苦木的化学成分研究本实验将苦木药材粉碎后用80%的乙醇回流提取后,再采用传统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离,共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薄层色谱、MS、UV、IR、H1NMR及C13NMR等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5-甲氧基-铁屎米酮,1-甲氧-甲酰基-p-咔巴啉,3-甲基-铁屎米-2,6-二酮,胡萝卜苷和p-谷甾醇。 此外,对其脂溶性生物总碱进行了HSCCC分离,得到了三个化合物,分别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1-甲氧-甲酰基-p-咔巴啉及3-甲基-铁屎米-2,6-二酮。最后,利用HPLC法对苦木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苦木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为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且大别山区的含量最高,本研究为苦木的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苦木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采用苦木总生物碱对SHR大鼠连续灌胃六周,通过无创血压测量分析系统定期测量大鼠血压发现,苦木总生物碱对SHR大鼠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能降低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对心率没有显著影响。

颗粒物污染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国目前城市颗粒物染的主要来源及趋势 姓名:姜群 班级:土木11 学号:2110702010

内容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十几年中以飞快的速度进行着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导致各种污染事件和现象在中国不断出现,为经济增长中国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步步推进,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机动车辆加重了中国城市大气环境的负担,城市空气污染作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正迅速地凸现出来,颗粒物作为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成分依旧严重困扰着我们,要想彻底治理城市空气问题必须从产生污染的源头开始。在参考众多文献及资料的基础下,从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污染特点出发,探讨目前中国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趋势。 关键词:颗粒物污染、汽车尾气、能源燃烧、沙尘暴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温饱已不再困扰着我们。人们开始不只是关注吃进肚子的食物,还开始关注每天吸进肺部的空气。以前出门前只看天气预报上的阴晴的我们,现在开始关注起每天的空气状况,试着挑选空气状况好的时候出门。其实,我认为并不是人们的意识有了多大的提高,而是日益加重的空气污染开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时时刻刻给人们敲响着警钟。 空气污染指数就是用来判定空气污染程度的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⑴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⑵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⑶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⑷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可见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污染程度越大。而产生空气污染的空气污染物包括: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下面介绍空气污染中的主要成分

粒径≤10μm的大气颗粒物称为()。

粒径≤10μm的大气颗粒物称为()。 篇一:环境化学答案 《环境化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80%~90%,而干沉降只有10%~20。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3、众所周知,化学工业是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大户,对化学工业来说,清洁生产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4、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5、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7、绿色产品标志,或称环境标志、生态标志、蓝色天使等。 8、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 9、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 10、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既是环境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从治理中获得综合效益的集中表现。 11、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 H2CO3 、HCO3-; 1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13、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 14、通常被称为“生态结构重组”或“生态的结构重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资源重新使用废料、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排放、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能源脱碳。 15、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而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Al3+。 16、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17、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8、长期以来,企业的污染防治一般采用末端控制的方式,即把污染物全部集中在尾部进行处理。其主要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大,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差;

珍稀药用植物(血竭)资源利用与开发

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开发 1 血竭的概述 2血竭的资源分布 3血竭的利用价值 4血竭的观赏价值 5血竭的研究利用与开发 6解决血竭原材料紧缺之道 7血竭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1血竭的概述 血竭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它是龙血树属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外力损伤或遭真菌侵入后分泌的红色树脂,被称为“龙血”,内服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等作用,外用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的功效,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药材基源: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目前国产血竭多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树脂,进口血竭较为少见。 2血竭的资源分布 《中国植物志》(14卷)记载,龙血树属植物全世界约4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这些植物的木质部在受外力损伤或遭真菌侵入后分泌的红色树脂,被称为“龙血”,内服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等作用,外用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的功效,是传统中药“血竭”的来源之一。 分布与生态学特性龙血树属植物在我国有5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海南岛及台湾地区。目前公认的国产龙血竭的资源植物为剑叶龙血树和海南龙血树。剑叶龙血树分布于北纬21.5~23.6°地区,以东南亚的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为主要产地。国内以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为主产区,广西、海南等地也有部分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海拔250~1700 m的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在云南省,剑叶龙血树分布的生态环境多为悬崖绝壁的石灰岩地区的阳坡和坡脊上,它与油朴(Celtis giganticarp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ifolia)、岩棕(Pleomele cochinchinensis)及榆树(Ulmus lanceifolia)等成为石灰岩季雨林的特有树种[9]。在广西大新县,龙血树的覆盖度可达25%~35%,但以成年和老年的个体多、幼株少。海南龙血树(又称小花龙血树)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以及南部岛屿,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及文昌一带沿海的低海拔花岗岩、低丘陵地热带常绿季雨林至沿海的一些岛屿均有生长。 3血竭的药用价值 3.1.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本品入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常配乳香、没药、儿茶等药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配伍当归、莪术、三棱等。 3.2.外伤出血。本品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的出血病证,如外伤出血,血痔肠风等。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亦可配伍儿茶、乳香、没药等,如七厘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良方集腋》)。 3.3.疮疡不敛。本品外用,有敛疮生肌之功,可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可配伍乳香、没药等,如血竭散(《圣济总录》)。 4血竭的观赏价值 龙血树,株形极为健美,叶片色彩斑斓,鲜艳美丽。龙血树叶长似剑,密生于枝顶;花期时,枝顶长出硕大的花序,每个花序上开放数百朵绿白色的花朵,十分美丽;浆果成熟时

乌檀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乌檀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属于茜草科(Rubiaceae Juss)乌檀属(Nauclea Linn),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中国南部的其他省份。乌檀常被用于治疗发烧、感冒、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肠炎、湿疹等疾病,据报道乌檀主要含有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 【研究目的】对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已经分离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及抗炎实验。【研究方法】用75%乙醇进行提取,通过硅胶柱层析、ODS、凝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紫外、MS、NMR以及高分辨等方法与文献数据相结合对分离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定。 并且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单体进行人肿瘤细胞系人结肠癌(LOVO),人类肺癌(A549)和人类肝癌(Hep G2)细胞毒性的筛选以及体外抗炎实验。【研究结果】对乌檀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图谱和理化性质等方法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 17-oxo-19-(Z)-naucline(1)、10-hydroxyvincosamide(2)、vincosamide(3)、angustoline(4)、angustine(5)、nauclefine(6)、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ne(7)、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9)、23-羟基-乌苏酸(10)、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1)、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2)、3-O-β -D-glucopyranosyl-23-hydroxyursolic acid(13)、柚皮苷(14)、山奈酚(15)、3β,19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6)、乌苏酸(17)、没食子酸(18)、3,4二羟基苯甲酸(19),胡萝卜苷(20)。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_魏元锋

·综述·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魏元锋1,张 宁1*,冯 怡2,林 晓2 * (1.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实验中心,上海 201203;2.中国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摘 要: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探究是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回顾了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综述近10年来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药效物质基础;对策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9)09-1489-04 Application of C hinese materia medic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in stu dies on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I Yuan -feng 1,ZHANG Ning -1,FENG Yi 2,LIN Xiao 2 (1.Experimental Center fo r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o f Shanghai U niversity of T raditio na l Chine se M edicine , Shang hai 201203,China ;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 odern P repa ratio n T echnolog y of T raditio nal Chinese M edicine o f M inistr y o f Educa tion ,Shanghai 201203,China )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countermeasures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公认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针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出现了很多新理论和新方法[1],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还有其不足之处,尚需不断地进行探讨、规范和完善。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物化学近10年来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的提出、理论依据及研究模式1.1 概念的提出: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最早提出了“血清药化学”(se rum pharmacochemistry ,SP C )的概念[2]。1997年,国内学者王喜军[3]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以中药口服给药后血清为样品,按传统药物化学相同的研究方法,多种现代技术综合应用从血清中分离、鉴定移行成分,研究血清中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阐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代谢及体内动态的领域称之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serum phar ma -cochemistry of CM M )。 1.2 理论依据:中药成分复杂,经过适当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经过吸收、代谢等过程,最后吸收入血的往往是多个单体成分形成的有效成分群,其结构既可以是中药的原型成分,也可以是代谢产物或中药中各成分间相互反应形成的新成分,还可以是机体在药物作用下生成的新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均须以血液为介质输送到靶点才能产生作用,因而给药后的血清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制剂”。这些入血成分真实地反映了中药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能体现各成分对机体的协同作用,可代表中药及复方的整体药效物质基础。因此,分析研究血清移行成分,探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将成为快速、准确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1.3 研究模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首先进行血清药理学研究,证明含药血清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然后综合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分离、鉴定血清中有效成分,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另一种是首先通过前期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确定移行移行成分来源、种类、数量等,然后综合运用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对相应的单味药材进行分离,对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学研究,这种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指导的生药学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由此确定的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极有可能是中药真正的药效物质基础,并能更好地反映中药 *收稿日期:2009-03-27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资助项目(J5030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9YZ117)作者简介:魏元锋(1981—),男,上海中医药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 Tel :(021)51322388 E -mail :w iyuanfengyuer @yeah .net *通讯作者 张 宁 T el :(021)51322384 E -mail :ningzh @https://www.doczj.com/doc/f82975134.html,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的一个组分。饱和水蒸气以大气颗粒物为核心而形成云、雾、雨、雪等,他参与了大气降水过程。同时,大气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颗粒物中,并可以通过人的呼吸过程吸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他也是大气中一些污染物的载体或反应床,因而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在污染大气中,大气颗粒物也属污染物之列,并且其中许多携带者有毒化学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所引起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破坏酸雨形成和烟雾事件的发生都与大气颗粒物的环境作用有关。此外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生物效应以及气候变化有独特的作用。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大气化学研究的最前沿的领域。 大气颗粒物的组成 一般将只含有无机成分的颗粒物叫做无机颗粒物,而含有机成分的颗粒物叫做有机颗粒物 1无机颗粒物 无机颗粒物的成分是由颗粒物形成过程决定的。天然来源的无机颗粒物,如扬尘主要是该地区的土壤粒子。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除主要由硅和氧组成岩石粉末外,还有一些如锌、锑、硒、锰和铁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人为来源释放出来的无机颗粒物,如动力发电厂由于燃煤及石油排放出来的颗粒物,其成分除大量的烟尘外,还有铍、镍、钒等的化合物。 2有机颗粒物 有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有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而形成的颗粒物。大气颗粒污染物主要是这些有毒或有害的有机颗粒物,在有机颗粒物所包含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是PAH(是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或是若干个苯环和戊二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