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2007;33(3)蚕 业 科 学 CAN Y E KEXUE 收稿日期:2007-06-12

作者简介:杜孟芳(1975-),女,河南,博士。

E 2mail:dumengfang@s ohu .com

通讯作者:朱良均,教授,博士生导师。

Tel:0571286971815,E 2mail:ljzhu@zju .edu .cn

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杜孟芳 闵思佳 张海萍 丰 强 朱良均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29)

摘 要 将丝素蛋白溶液涂覆于经过化学刻蚀处理的涤纶织物上,获得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并对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和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丝素蛋白涂覆整理涤纶织物的涂覆增重率为1116%,热水溶失保持率为84117%,回潮率增加318倍,涂覆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度和伸度略有降低,但其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涂覆涤纶织物的纤维间填充了丝素蛋白,红外分光光谱检测到丝素蛋白的吸收特征,初步显示了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具有改善织物性能的效果。关键词 丝素蛋白;涤纶织物;涂覆;化学刻蚀;结构

中图分类号 TS102;T Q05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7-4799(2007)03-0427-06

S tu d y o n S ilk Fib ro in Co a ted PET Fab ric

DU M e ng 2Fa ng M I N S i 2jia ZHAN G H a i 2P ing FEN G Q ia ng ZHU L ia ng 2J un

3

(C o ll e g e of A n i m a l S c ie nc e,Zhe jia ng U n i ve rs ity,H a ng zhou 310029,C h ina )

A b s tra c t S ilk fib ro i n c oa te d PET fa b ri c w a s g a i ne d b y c oa ting s il k fi b ro in on to c hem ic a l e rod e d PET fa b ri c,a nd its p hys i c a l 2c hem ic a l p rop e rtie s a nd s truc tu re c ha ra c te rs w e re s tud i e d.The re s u lts s how e d tha t w e i g h t 2in 2c re a s ing ra te of s il k fib ro i n c oa te d PET fa b ric a rrive d a t 11161%,the re s i d ua l p e rc e n ta g e a fte r ho t 2w a te r w a s h 2i ng w a s 84117%,a nd m o i s tu re re g a i n ra te w a s 318ti m e s of non 2c oa te d PET fa b ric.A fte r c oa ting,b re a king s tre ng th a nd b re a king e long a tion of PET fa b ric w e re s lig h tl y re d uc e d,b u t its e le c tros ta tic vo lta g e p e a k a nd d e 2c a y ti m e w e re i m p rove d ob vious ly .The i nfra 2re d sp e c trog ram a na lys is s how e d tha t c ha ra c te ris tic sp e c trog ram of s il k fib ro in w a s d e te c te d in s ilk fib ro in c oa te d PET fa b ric.The s e re s u lts re ve a l e d tha t the p rop e rty of s il k fi 2b ro i n c oa te d PET fa b ric ha s b e e n i m p rove d.

Ke y w o rd s S ilk fi b ro in;PET fa b ric;C oa ting;C hem ic a l e rod e d tre a t m e n t ;S truc tu re

涤纶纤维服装具有耐穿、挺括和易洗涤等优点,

但涤纶纤维吸湿性和抗污性差,易产生静电。与涤纶等合成纤维相比,天然纤维的穿着舒适性和卫生保健性更为优越。改善合成纤维的不足,实现合成纤维天然化,使合成纤维具有天然纤维的功能,已成

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4]

丝素蛋白是由蚕丝纤维溶解或降解制成的生物资源高分子物质,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肽成

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吸湿保湿等功效,能起到

护肤保健作用[5,6]

。因此,将丝素蛋白溶液涂覆于纤维或织物上,实现功能转移,是提高服用性能的新途径。

本研究在涤纶织物化学刻蚀处理的基础上,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比较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前后的回潮率、吸湿透气性、耐热水洗涤性等变化,检测涂覆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变化,并用红外光谱和电镜分析涂覆涤纶织物结构特性的变化等。研究结果显示了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和改善织物性能的效果,可为进一步利用丝素蛋白等生物资源高分子物质研制新功能织物材料提供依据。

 

72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春季家蚕茧由本校生物资源与材料工程实验室

提供。涤纶织物面料(涤纶185T,经纬密度42×33,72115dtex涤纶丝)由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透析袋(规格:8000~12000k D)、Na2CO3、CaCl2、Na OH、乙二胺、1227、交联剂EH(多胺多醇低分子缩合物)、无水乙醇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丝素蛋白溶液的制备 将n(CaCl2)∶n(H2O)∶n(CH

3

CH2OH)=1∶8∶2的混合溶液以0102g/mL的质量浓度制备丝素蛋白溶液,70℃溶解纤维状丝素30m in,溶解液用透析袋在室温于蒸馏水中透析72 h,脱盐后得到丝素蛋白溶液。根据需要浓缩调节浓度。

1.2.2 涤纶织物化学刻蚀减量处理 采用2% Na OH、4%乙二胺和116%1227的混合溶液,在70℃水浴中处理1h,浴比1∶50,对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处理后水洗并干燥备用。本试验用涤纶织物的化学减量率在8%~11%。

1.2.3 用丝素蛋白溶液涂覆涤纶织物的处理 将经过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直接放入8%丝素、015%交联剂(EH)的混合溶液中,在80℃条件下浸渍60m in,浴比为1∶50。然后,将浸渍后的涂覆织物用无水乙醇进行结晶化处理。

1.2.4 涂覆增重率的测定 将涂覆后的涤纶织物,置于干燥箱中,在102~104℃下干燥至绝对干质

量,以涂覆前试样绝对干质量m

(g)对涂覆后试样

绝对干质量m

1

(g)的变化按以下公式计算涂覆增重

率。涂覆增重率=(m

1

-m0)/m0×100%。

1.2.5 涂覆涤纶织物耐热水洗涤性的测定 将涂覆后的涤纶织物放入100倍蒸馏水中,在95℃条件下搅动洗涤20m in。每隔5m in用玻璃棒搅动1

次,取出后干燥,烘至绝对干质量m

2

(g),按以下公式计算耐热水洗涤溶失保持率。耐热水洗涤溶失保

持率=(m

2

-m0)/(m1-m0)×100%。

1.2.6 涂覆涤纶织物回潮率的测定 测得涂覆后

绝对干质量m

1

(g)的涂覆织物放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2%的恒温恒湿条件下平衡24 h,然后,称其标准质量m3(g),按以下公式计算回潮率,R=(m

3

-m1)/m1×100%。

1.2.7 涂覆涤纶织物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参照国家标准(G B3923283),取试样长、宽分别为300、60mm,边纱扯下,测试试样宽度为50mm,夹距100mm,拉伸速度100mm/m in,预加张力200cN。用电子织物强力机(YG(B)026E2 250型,温州大荣纺织标准仪器厂)测定涂覆处理前后试样的断裂强力。每个测试纬向4个试样,取平均值。

1.2.8 涂覆涤纶织物抗静电性测定 根据国家标准G B/T12703291,用织物静电测试仪[YG(L) 342D,山东纺织研究院],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35%±5%的干燥环境中,测定织物的静电压峰值(V)和静电压衰减时间(s)。分析丝素涂覆织物的抗静电性能。

1.2.9 电镜观测 分别用环境扫描电镜(XL302 ESE M,PH I L TPS)对涂覆前后的涤纶织物和纤维进行表面特征分析。

1.2.10 FTI R红外光谱分析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 R28400S,JAP AN,SH I M ADS U),对涂覆整理前后的涤纶织物,利用衰减全反射(AT R)测定波长在4000~400c 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吸收。同时,对丝素膜进行透射红外光谱吸收测定,作为对照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增重率

涂覆增重率是评价涂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1可知,丝素蛋白溶液涂覆涤纶织物,其平均涂覆增重率为1116%。涤纶织物经过化学减量处理,在涤纶纤维的表面形成了一些凹凸不平的凹槽和裂

痕,而且在表面引入了—NH

2

、—COOH和—OH等活性基团。由于涂覆溶液中存在交联剂,这些活性的基团可以与交联剂和丝素发生化学的结合,或者是彼此之间的氢键作用、范德华力作用加强,加上织物表面的粗糙度的增加,使得和织物之间产生化学或物理结合的丝素,稳定地存在于涤纶织物的表面、裂纹、凹槽和空隙处。

2.2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耐热水洗涤性

丝素对涤纶织物的粘附牢固度,可以通过检测热水溶失保持率来评价。由表1可知,丝素涂覆涤纶织物后的热水溶失保持率较高,达到

 

8

2

4

 蚕 业 科 学2007;33(3) 

84117%。交联剂的使用、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和结晶化处理对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热水溶失保持率有显著的影响。化学减量处理后,涤纶纤维上引入了—NH

2

、—NH、—OH和—COOH等活性基因,有利于丝素分子的粘附、结合和固定。交联剂EH 是带有2个环氧官能团的化合物,能与化学改性后涤纶纤维上的官能团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又能与丝素上的官能团发生化学交联反应,使得织物上的涂覆液不再仅仅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附着在织物的表面,从而达到增加涂覆牢固度的目的。涂覆后的结晶化处理,使其转变为不溶性的β2折叠链结晶再生丝素,从而稳定地涂覆于涤纶织物表面、织物和纤维的空隙间,使水溶性降低。

表1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涂覆增重率和热水溶失保持率Table1 W eight2increasing rate and residual percentage after hot2water washing of silk fibr oin coated PET fabric

试样Sa mp le 涂覆增重率/%

W eight2increasing

rate

热水溶失保持率/%

Residual percentage

after hot2water washing

1918879156 21217589123 31211983173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1116184117

213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回潮率

本研究以检测回潮率评价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由表2可知,与未涂覆丝素的对照比较,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回潮率提高了318倍。涤纶织物的回潮率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回潮率大小与涂覆增重率成正比。涂覆涤纶织物上的丝素越多,织物的回潮率越高。这说明涤纶纤维引入了丝素分子,借助其亲水性基团发挥亲水作用,提高回潮率,改善了涤纶的穿着舒适性。

表2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回潮率

Table2 Moisture regain rate of silk fibr oin coated PET fabric 试样

Samp le

涂覆织物

回潮率/%

Coating fabric

未涂覆织物

回潮率/%

Non2coating

fabric

涂覆回潮率增加倍数

I m p r ove ment of

moisture regain(ti m es) 111080136310 211330134319 311430132415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11280134318

214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从表3可知,用化学刻蚀减量处理的涤纶织物,当减量率为8%时,涤纶织物的纬向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降低。而经过丝素蛋白涂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得到了提高,但仍然低于未进行化学刻蚀减量处理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不过其相差不大,不会影响织物的服饰性能。

表3 涤纶织物涂覆丝素蛋白前后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Table3 B reaking strength and breaking el ongati on of silk fibr oin coated and non2coated PET fabric

试样Sa mp le

断裂强力/N

B reaking strength

断裂伸长率/%

B reaking el ongati on

1234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1234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原涤纶织物

PET fabric

63610639106291963611635132210425132211392412523125减量率8%的织物

8%reducti on rate PET fabric

55714571195931253819565141719320176211941714419152丝素涂覆织物

Silk fibr oin coated PET fabric

58910621135991260415603152018923190231921914022103

215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

织物抗静电性能可以通过测定织物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来评价。从表4可知,丝素涂覆涤纶织物后,其静电压峰值和静电压衰减时间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于涂覆后在涤纶织物的表面引入了更多的极性基团,从而提高了表面传导能力,使织物表面静电压降低,静电压衰减时间缩短。化学减量处理后即使是不经过涂覆整理,也可降低涤纶织物的静电性能。因为化学减量处理后,已经在涤纶织物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但是,丝素涂覆涤纶

 

9

2

4

 

 第3期杜孟芳等: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织物,可以明显降低静电压衰减时间,显示了丝素蛋

白涂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效果。

表4 涤纶织物涂覆丝素蛋白前后的抗静电性能

Table 4 Anti 2static p r operties of silk fibr oin treated and un 2treated PET fabric 处理

Treat m ent

静电压峰值/V Electr ostatic

voltage peak 静电压衰减时间/s

Electr ostatic voltage decay ti m e 原涤纶织物

PET fabric

1581

>100,不能检测Undetectable 减量处理涤纶织物

Che m ical er oded treat m ent PET fabric

1331

>100,不能检测Undetectable

丝素涂覆涤纶织物

Silk fibr oin coating PET fabric

1246

95136

216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形态变化

用扫描电镜观察丝素涂覆前涤纶织物的形态

可知,涤纶织物单根纤维表面光滑圆润,无粘附物

(图12A ),每一束纤维可分辨出大量单根纤维(图12B 、C )。当涤纶织物经过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后,由织物的横截面可观察到纤维之间更为分散,纤维与纤维间的空隙更大(图22A ),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凹槽。随着减量率的提高,在纤维表面形成的凹槽更多,可以观察到凹槽的深度虽未见加深,但是可以看到纤维的直径明显减小,单根纤维变得更细(图22B 、C )。

图3可以观察到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前后织物有显著差异。无论是从织物的表面(图32A ),还是从织物的横截面(图32B )进行观察,涂覆液在织物上形成了一层连续的膜,纤维与纤维粘连在一起,纤维间的空隙被涂覆液填充,几乎不能分辨出单根纤维。由于纤维表面的凹槽裂纹被涂覆液填充,所以,单根纤维表面变得光滑圆润(图32C )

A.单根纤维(×2000)

B.涤纶织物表面(×300) C .涤纶织物横截面(×2000)

A.Single PET fibre (×2000)

B.Surface of PET fabric (×300) C .Cr oss secti on of PET fabric (×2000)

图1 涤纶织物的扫描电镜图片

Fig .1 Scan electr on m icr oscopy (SE M )i m ages of PET

fabric

A.织物横截面(×100)

B.减量率20%(×4000) C .减量率40%(×4000)

A.Cr oss secti on of PET fabric (×100)

B.20%reducti on rate (×4000) C .40%reducti on rate (×4000)

图2 经过化学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织物扫描电镜图片

Fig .2 SE M i m ages of alkali 2a m ine hydr olysis of PET fabric

 034 蚕 业 科 学2007;33(3) 

A.织物表面(×100)

B.织物横截面(×100) C .单根纤维(×2000)

A.Surface of PET fabric (×100)

B.Cr oss secti on of PET fabric (×100) C .Single PET fibre (×2000)

图3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扫描电镜图片

Fig .3 SE M i m ages of silk fibr oin coated PET fabric

217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结构变化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前后发生了理化性能和形态变化。可以从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变化,获取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前后结构的变化,从而进一步解明涂覆处理的机制

A .未减量处理 B.减量率4% C .减量率28% D .减量率55%

A.0%reducti on rate

B.4%reducti on rate C .28%reducti on rate D.55%reducti on rate

图4 化学减量处理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图

Fig .4 I nfra 2red s pectr ogra m of che mical treat m e mt of PET fabric

21711 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对涤纶纤维结构的影响

 由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图(图4)可知,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前后及不同的减量率对涤纶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影响。1502c m -1

对应的峰为涤纶织物中的苯环结构;1735c m -1

对应的峰为C O 的伸缩振动峰

[7,8]

。图4显示,化学减量处

理后,该吸收峰强度加强,并随着减量率的提高,该

吸收峰逐渐的加强。当减量率在55%时,大大强于

无化学减量处理样品在该处的吸收峰。这是由于经过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后,在织物的表面引入了—COOH 基团所引起,随着化学刻蚀减量率的提高,有更多的—COOH 基团被引入。因此,该吸收峰的

强度逐渐加强,1238c m -1及1093c m -1

对应的峰为C —O 的伸缩振动峰,这2处的吸收峰也随着化学减量处理的加强而增强,进一步说明了涤纶织物上C —O 的增加。2.7.2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 由图5可知,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红外光谱图中,明显出现

了丝素的特征吸收峰[9-11]

(图52A 、B ),显示了丝素涂覆涤纶的改性效果。用丝素浸渍涂覆涤纶时,酰

胺Ⅰ伸缩震动υ(C O )的特征吸收峰在1662

c m -1

处,此时,酰胺Ⅰ的分子构像以无轨卷曲为主(图52B )。加入交联剂后,酰胺Ⅰ的特征吸收峰发

生位移,由1662c m -1向低波数位移至1629c m -1

(图52A ),而且吸收峰的强度明显加强。说明交联剂的加入,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氢键,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因为此处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说明交联剂的加入,并未形成新的化学建。但是,丝素中酰胺Ⅰ的分子构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无轨卷曲转变成β2

折叠。而且图52A 的酰胺Ⅱ的吸收峰在1517c m -1

处,也是以β2折叠为主。因此,加入交联剂后,涂覆后的涤纶织物的耐洗涤性增强。与涤纶织物的红外

光谱特征吸收峰相比,在663c m -1和680c m -1

附近出现了酰胺Ⅴ的特征吸收峰,此时酰胺Ⅴ的分子构

像既有无规卷曲(650c m -1

附近),又有β2折叠(700

c m -1

附近)。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改性效果。

 

134 第3期杜孟芳等:用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研究

图5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图

Fig .5 I nfra 2red s pectr ogra m of silk fibr oin coated PET fabric

本研究中,用乙醇对涂覆处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结晶化处理,因为乙醇有助于丝素蛋白的结构由无轨卷曲和类α2螺旋向β2折叠转变,从而降低了丝素膜在水中的溶解性。由图6可知,酰胺Ⅰ由高波

数1654c m -1位移至低波1641c m -1

;酰胺Ⅱ由1544c m -1

位移至1527c m

-1

,其分子构像由无轨卷

曲向β2折叠转变。同样,酰胺Ⅴ的特征吸收峰由

655c m -1位移至669c m -1

,也表明由无轨卷曲向β2折叠转变。酰胺Ⅲ的特征吸收峰变化不大。以上结果从分子结构水平说明乙醇处理有助于丝素蛋白结晶度的提高和结晶结构向β2折叠结构转化,从而降低了丝素膜在水中的溶解性,提高了涂覆牢度

图6 丝素膜的红外光谱图

Fig .6 I nfra 2red s pectr ogra m of SF fil m

3 结论

丝素蛋白涂覆涤纶织物的涂覆增重率为1116%,

热水溶失保持率达到84117%,回潮率提高了318倍,回潮率与涂覆增重率成正比。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化学刻蚀减量处理的涤纶织物的纬向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而再经丝素涂覆后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又有所提高。丝素涂覆涤纶织物后,纤维束之间的空隙被涂覆液填充,几乎不能分辨出单根纤维,纤维外表面有一层与纤维紧密粘附的涂覆物质。丝素涂覆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图中明显出现了丝素的特征吸收峰。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韦朝晖,顾振亚.丝素涂膜整理的探索[J ].纺织学报,1998,

19(5):33-36

[2] W ei Z H,Gu Z Y .A study of one 2bath alkali 2a m ine hydr olysis

and silk 2fibr oin finishing of polyester m icr ofiber crepe fabric [J ].Journal of App lied Poly mer Science,2001,81(6):1467-1473[3] 胡智文,陈文兴,傅雅琴.涤纶表面包覆丝胶仿真丝纤维的研

究[J ].纺织学报,2001,22(1):33-34

[4] 加藤弘,安田公三.树脂和丝胶混合固定的涤纶织物的物性

[J ].日本蚕丝学杂志,1999,68(1):73-76

[5] 朱良均,姚菊明,李幼禄.蚕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人体

的生理功能[J ].中国蚕业,1997,18(1):42-44

[6] Chen K L.Possible invole ment of serine and glcine in the yell o 2

wing of hydr olyzed silk [J ].J Seric Sci Jpn,1996,65(2):109-113

[7] 李之轶,许乾慰.高分子红外光谱的解析技术[J ].上海塑料,

2003,(3):32-37

[8] 潘长江,王进,孙鸿,等.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材料的血浆蛋

白吸附与血小板黏附行为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21(4):536-540

[9] Giuliano Freddi,Maria Roman ò,Maria Rosaria Massafra,et al .

Silk fibr oin /cellul ose blend fil m s:Preparati on,structure,and physical p r operties [J ].Journal of App lied Poly mer Science,1995,56(12):1537-1545

[10]Masuhir o Tsukada,Giuliano Freddi,John S Cright on .Structure

and compatibility of poly (vinyl alcohol )2silk fibr oin (P VA /S A )blend fil m s[J ].Journal of Poly mer Science PartB:Poly mer Phys 2ics,1994,32(2):243-248

[11]Jones D W.I ntr oducti on t o the Spectr oscopy of B i ol ogical Poly mers

[M ].Ne w York:Acade m ic Press,1976.81-90

 234 蚕 业 科 学2007;33(3)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课目:烹调工艺学 对象:大一新生 课时:一个单位 授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烹调工艺学》中的基础内容,涉及到烹饪原料的风味形成。烹饪原料的质感千差万别,通过适当的加工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烹饪原料的风味品尝价值,较好地呈现原料的固有特质。通过具体的方法演示,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上浆工艺的方法,通过观摩,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上浆工艺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大一新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头脑中烹饪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讲述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必须简单、通俗。通过同学们对致嫩工艺的理解,初步掌握原料上浆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原料的外表“穿”上一层保护衣,在烹饪行业中称为浆糊处理,是调质工艺的具体手法之一。通过水、蛋、盐、粉等材料调制形成的糊状物包裹在原料的外表,使原料在后续的受热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的特征,在原料外表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有效改善原料的质地。通过视频制作,将原料的浆糊处理中上浆工艺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视频教学手段,直观地获悉上浆的操作手法、浆液分类、工艺关键,上浆效果以及上浆后的保护处理等知识。通过对不同种类浆液的调制,完成对原料的加工处理,达到有效保护原料水分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简单讲授理论知识,重点演示实践知识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慢慢传递给学生,使同学们通过比较直观的演示教学,学习并领会到上浆工艺的有关知识。演示过程中,通过比较演示的方法展现浆糊处理后原料的观感差异,激发同学们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种结构层次,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又称为构象。空间结构包括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在二级与三级之间还存在超二级结构和结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构型:指一个不对称的化合物中不对称中心上的几个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布方式。如单糖的α-、β-构型,氨基酸的D-、L-构型。当从一种构型转换成另一种构型的时候,会牵涉及共价键的形成或破坏。 构象:指一个分子结构中的一切原子绕共价单键旋转时产生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一种构象变成另一种构象不涉及共价键的形成或破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Secondary)结构是指多肽链的主链本身在空间的排列、或规则的几何走向、旋转及折叠。它只涉及肽链主链的构象及链内或链间形成的氢键。氢键是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 二面角的概念 蛋白质中非键合原子之间的最小接触距离(A) 1.3 蛋白质的结构 (1)肽链空间构象的基本结构单位为肽平面或肽单位。 肽平面是指肽链中从一个Cα原子到另一个Cα原子之间的结构,共包含6个原子(Cα、C、O、N、H、 Cα),它们在空间共处于同一个平面。 (2)肽键上的原子呈反式构型 C=O与N-H p204 (3)肽键C-N键长0.132nm,比一般的C-N单键(0.147nm)短,比C=N双键(0.128nm)要长,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二)蛋白质的构象 蛋白质多肽链空间折叠的限制因素:Pauling和Corey在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多肽链结构时发现: 1.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2.肽键不能自由旋转 3.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两个α碳原子(Cα)都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此刚性结构的平 面叫肽平面(peptide plane)或酰胺平面(amide plane)。 4.二面角所决定的构象能否存在,主要取决于两个相邻肽单位中,非键合原子之间的接近有无阻碍。 1.α-螺旋及结构特点p207 螺旋的结构通常用“S N”来表示,S表示螺旋每旋转一圈所含的残基数,N表示形成氢键的C=O与H-N原子之间在主链上包含的原子数。又称为3.613螺旋,Φ= -57。,Ψ= -47。结构要点: 1.多肽链中的各个肽平面围绕同一轴旋转,形成螺旋结构,螺旋一周,沿轴上升的距离即螺距为0.54nm,含 3.6个氨基酸残基;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距离为0.15nm; 2.肽链内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轴平行,每个氨基酸残基的C=O氧与其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氢 形成氢键。 3.蛋白质中的α-螺旋几乎都是右手螺旋。 无规卷曲或自由回转(nonregular coil) p212 了解 指无一定规律的松散盘曲的肽链结构。 酶的功能部位常包含此构象,灵活易变。 纤维状蛋白 (了解) 纤维状蛋白质(fibrous protein)广泛地分布于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它是动物体的基本支架和外表保护成分,占脊椎动物体内蛋白质总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这类蛋白质外形呈纤维状或细棒状,分子轴比(长轴/短轴)大于10(小于10的为球状蛋白质)。分子是有规则的线型结构,这与其多肽链的有规则二级结构有关,而有规则的线型二级结构是它们的氨基酸顺序的规则性反映。 纤维状蛋白质的类型(了解) 纤维状蛋白质可分为不溶性(硬蛋白)和可溶性两类,前者有角蛋白、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等; 后者有肌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但不包括微管(microtubule)和肌动蛋白细丝(actin filament),它们是球状蛋白质的长向聚集体(aggregate)。 角蛋白 Keratin(了解) 角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及皮肤的衍生物,如毛发、甲、角、鳞和羽等,属于结构蛋白。角蛋白中主要的是α-角蛋白。 α-角蛋白主要由α-螺旋构象的多肽链组成。一般是由三条右手α-螺旋肽链形成一个原纤维(向左缠绕),原纤维的肽链之间有二硫键交联以维持其稳定性 例如毛的纤维是由多个原纤维平行排列,并由氢键和二硫键作为交联键将它们聚集成不溶性的蛋白质。 α-角蛋白的伸缩性能很好,当α-角蛋白被过度拉伸时,则氢键被破坏而不能复原。此时α-角蛋白转变成β-折叠结构,称为β-角蛋白。 毛发的结构(了解)

纺织染整工艺 退浆

退浆 1.退浆的原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2.退浆方法 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 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 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 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 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α-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淀粉酶退

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 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9.5~10.5、有效溴浓度为 0.5~1.5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3.浆料的总类 经纱上浆所用桨料有天然浆料如淀粉、野生淀粉,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纤维素制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C)等。上浆液中还加入其它成分如防腐剂、柔软剂、吸湿剂、减磨剂等。经纱上浆率的高低和纤维的质量、纱支、密度等有关,纱支细、密度大的织物,经纱上浆率高些,一般织物上浆率4%~8%。 淀粉浆多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如棉织物、麻织物等,化学浆料多用于合纤织物。 4.织物上浆的原因 织物在织造前都经过上浆处理,以提高经纱的强力、耐磨性及光滑程度,从而减少经纱断头,保证织布顺利进行。 5.退浆剂

丝素蛋白文献阅读笔记20130506

丝素蛋白 一、丝素蛋白的结构基础 二、丝素蛋白的特点 三、丝素蛋白的获取 四、丝素蛋白的应用 文献一《丝素蛋白作为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 蚕丝中的丝素蛋白作为纯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用于医用领域已经有很长历史, 而将其用于细胞培养的基质和组织工程, 是近年来丝素蛋白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丝素蛋白完全可以用作细胞生长的表面基质, 可替代常用的胶原蛋白。 本文尝试应用丝素薄膜作为贴壁依赖型动物细胞的生长表面基质, 以研究丝素薄膜作为生物材料在细胞培养上的特性。实验中以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o rcineiliac a r te ryendo the lia lce ll, 简称P IEC)为模型细胞, 同时用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aF GF)对丝素薄膜进行处理, 以噻唑蓝(M T T)法的细胞计数测定方法, 通过与普通培养孔板上的对照实验, 观察此细胞株在丝素薄膜表面的粘附与生长等行为, 从而检验丝素薄膜的生物相容性, 并确定丝素薄膜经aF GF处理后对细胞吸附能力的强化。 丝素薄膜的制备: 将去蛹蚕茧放入煮沸的5g/L的N a2CO3 溶液中, 固液比为1∶15(g∶mL), 煮沸时间为40m in, 反复2次, 以脱除蚕丝中的丝胶蛋白。煮沸后的丝素蛋白固形物用去离子水反复洗净, 在真空干燥箱中20°C干燥24h。所得的丝素蛋白固形物放入500g/L的CaC l2溶液中, 固液比为1∶10,煮沸直至丝素蛋白完全溶解(15~30m in)。将所得丝素2CaC l2 溶液抽滤去除杂质, 其滤液在透析膜中不断用去离子水透析2~3d以完全去除CaC l2, 得纯净的丝素蛋白溶液。经SD S2PA GE凝胶电泳实验测得, 丝素蛋白在溶液中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于43 000~331 131u的连续体系。配制蛋白质浓度为5~15m g?mL的丝素蛋白溶液, 用移液器注入24孔孔板中, 在烘箱中40°C干燥24h以形成薄膜。细胞培养实验前, 将U= 0. 8的酒精注满含有丝素薄膜的孔板或培养孔底部, 紫外照射30m in以上, 以对丝素薄膜进行灭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倾倒出酒精,用灭过菌的磷酸缓冲液反复润洗含有丝素薄膜的孔板, 以消除酒精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丝素薄膜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处理: 接种前, 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 EM培养

沉淀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沉淀蛋白质的常用方法(TCA、乙醇、丙 酮沉淀蛋白操作步骤) TCA-DOC For precipitation of very low protein concentration 1) To one volume of protein solution, add 1/100 vol. of 2% DOC (Na deoxycholate, detergent). 2) Vortex and let sit for 30min at 4oC. 3) Add 1/10 of Trichloroacetic acid (TCA) 100% vortex and let sit ON at 4oC (preparation of 100% TCA: 454ml H2O/kg TCA. Maintain in dark bottleat careful, use gloves!!!). 4) Spin 15min 4oC in microfuge at maximum speed (15000g). Carefully discharge supernatant and retain the pellet:

dry tube by inversion on tissue paper (pellet may be difficult to see). [OPTION: Wash pellet twice with one volume of cold acetone (acetone keep at –20oC). Vortex and repellet samples 5min at full speed between washes]. 5) Dry samples under vaccum (speed vac) or dry air. For PAGE-SDS, resuspend samples in a minimal volume of sample buffer. (The presence of some TCA can give a yellow colour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cidification of the sample buffer ; titrate with 1N NaOH or 1M TrisHCl to obtain the normal blue sample buffer colour.) Normal TCA To eliminate TCA soluble interferences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2008-01-11中国家纺网编辑:张康虎 毛巾织物的上浆与一般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的上浆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毛巾织物的特点和毛巾织造设备所决定,因此,在毛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浆纱工艺制定和设备调整都不能完全参照普通织物的浆纱工艺或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调整。 为本文的需要,这里需对毛巾织造设备和与之对应的部分工艺参数作简单说明,以利于对浆纱工艺的阐述。首先,与普通织机相比,毛巾织机有两套送经系统,一套是地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毛巾织物的底布,另一套是毛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织物的毛圈部分;其次,相对于一般织物而言,由于毛巾织物毛圈对底布的覆盖,因此毛巾织物不要求地经表面花纹清晰,所以地经纱所需要的张力可以比普通织布机低;第三,毛巾织机与普通织机相比,增加了一套专有的打纬起毛装置,由该装置控制者毛圈的高矮和有无;第四,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的时候较小,但在织缎档时张力须增大,以利于缎档花型清晰;第五,相同宽度的织轴中,毛经纱或地经纱的头份远小于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等等。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毛巾织物的织造对织轴的上浆质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1. 毛巾产品对上浆的要求 毛巾产品的上浆主要是针对于毛经纱而言,因为对于一般的毛巾织机,用合股纱做地经能满足其织造的张力要求,即使用单纱做地经,也可参照一般织物处理。所以本文在这里只对毛经上浆做初步论述。 在客户要求的外观质量中,毛圈(或绒面)的丰满平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特别对于割绒产品,如果整个货面出现不规则的高毛或凹毛(引起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羽粘连),不仅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劳动,而且会从整体上影响坯巾的绒面效果和质量。同时,基于上述第四点考虑,即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和织缎档时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织缎档时毛经纱有足够的强力而不会使纱线在此时断头,就必须在浆纱时产生一定的上浆率以满足织机张力的需要。结合这些分析,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对毛经浆纱质量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那就是:在保证经纱强力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浆液在经纱表面的披覆,提高耐磨性能,使经纱表面毛羽服帖并保持纱线良好的弹性,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相邻毛经间的粘连,保证坯巾表面的毛圈平整度和丰满度。 2. 上浆工艺的分析与选择 我公司浆纱机为郑纺机产G142D单浆槽热风式浆纱机。为保证毛经纱上浆能满足织造上机需要,根据该设备性能,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按照以下几种上浆工艺参数分别

纺织染整工艺退浆

纺织染整工艺退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退浆 1.退浆的原理 去除织物上浆料的工艺过程。棉、粘胶以及合成纤维等织物的经纱,在织造前大都先经过浆纱。浆料在染整过程中会影响织物的润湿性,并阻碍化学品对纤维接触。因此织物一般都先经退浆。棉织物退浆兼有去除纤维中部分杂质的作用;合成纤维织物有时可在精练过程中同时退浆。 2.退浆方法 各类织物退浆的方法随浆纱所用的浆料而不同,常用的有下列四种方法。 热水退浆法 织物浸轧热水后,在退浆池内保温堆置十多小时,使浆料溶胀而易于用水洗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水溶性的海藻酸钠、纤维素衍生物等为浆料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对于用淀粉上浆的织物,在25~40℃下堆置较长时间,任其自然发酵、降解,也可获得退浆效果。 碱液退浆法 淀粉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作用下能发生溶胀,聚丙烯酸聚合物在碱液中较易溶解,可利用精练或丝光过程中的废氢氧化钠溶液作退浆剂,浓度通常为10~20克/升。织物浸轧碱液后,在60~80℃堆置6~12小时;棉织物还可应用碱、酸退浆,其方法是先经碱液退浆,水洗后再浸轧浓度为 4~6克/升的稀硫酸堆置数小时,进一步促使淀粉水解,有洗除棉纤维中无机盐类杂质的作用。 酶退浆法 主要用于分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退浆效率较高。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化学催化剂,常用的有胰淀粉酶和细菌淀粉酶。这两种酶主要组成都是α-淀粉酶,能促使淀粉长链分子的甙键断裂,生成糊精和麦芽糖而极易从织物上洗除。淀粉酶退浆液以近中性为宜,在使用中常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等作为激活剂以提高酶的活力。织物浸轧淀粉酶液后,在40~50℃堆置1~2小时可使淀粉充分水解。细菌淀粉酶较胰淀粉酶耐热,因此在织物浸轧酶液以后,也可采用汽蒸3~5分钟的快速工艺,为连续退浆工艺创造条件。 氧化剂退浆法 有多种氧化剂可以适用。将织物在浓度为3~5克/升的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中浸轧,再经汽蒸2~3分钟,可促使淀粉、聚乙烯醇降解,同时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效果。用亚溴酸钠退浆时,织物以pH为~、有效溴浓度为~克/升的亚溴酸钠溶液浸轧,在常温下堆置20分钟左右,对羧甲基纤维素、淀粉或聚乙烯醇上浆的织物有良好的退浆效果。过硫酸铵盐或钾盐也有良好的退浆作用,但易使纤维素纤维脆损。 3.浆料的总类

浓缩蛋白方法

1,透析袋浓缩法 利用透析袋浓缩蛋白质溶液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将要浓缩的蛋白溶液放入透析袋(无透析袋可用玻璃纸代替),结扎,把高分子(6 000-12 000)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碳蜡)、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或蔗糖撒在透析袋外 即可。也可将吸水剂配成30%-40%浓度的溶液,将装有蛋白液的透析袋放入即可。吸水剂用过后,可放入 温箱中烘干或自然干燥后,仍可再用。 主要用于更换蛋白质的缓冲液,有透析袋即可,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2,冷冻干燥浓缩法 这是浓缩蛋白质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它既使蛋白质不易变性,又保持蛋白质中固有的成分。它是在冰冻状态下直接升华去除水分。具体做法是将蛋白液在低温下冰冻,然后移置干燥器内(干燥器内装有干燥剂,如NaOH、CaCl2和硅胶等)。密闭,迅速抽空,并维持在抽空状态。数小时后即可获得含有蛋白的干燥粉末。干燥后的蛋白质保存方便,应用时可配成任意浓度使用。也可采用冻干机进行冷冻干燥。 在冷冻状态下让扬品种的液体升华 3,吹干浓缩法 将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内,放在电风扇下吹。此法简单,但速度慢,且温度不能过高,最好不要超过15℃。4,超滤膜浓缩法 此法是利用微孔纤维素膜通过高压将水分滤出,而蛋白质存留于膜上达到浓缩目的。有两种方法进行浓缩:一种是用醋酸纤维素膜装入高压过滤器内,在不断搅拌之下过滤;另一种是将蛋白液装入透析袋内置于真空干燥器的通风口上,负压抽气,而使袋内液体渗出。 主要针对小体积蛋白质溶液(几ml)此法更不易引起变性,不过得有浓缩器,不是哪个实验室都有的。 5,凝胶浓缩法 选用孔径较小的凝胶,如SephadexG25或G50,将凝胶直接加入蛋白溶液中。根据干胶的吸水量和蛋白液 需浓缩的倍数而称取所需的干胶量。放入冰箱内,凝胶粒子吸水后,通过离心除去。 6,浓缩胶浓缩法 浓缩胶是一种高分子网状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每克干胶可吸水120ml~150ml。它能 吸收低分子量的物质,如水、葡萄糖、蔗糖、无机盐等,适宜浓缩10 000分子量以上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浓缩后,蛋白质的回收率可达80%~90%。比凝胶应用方便,直接加入被浓缩的溶液中即可。必须注意,浓 缩溶液的pH值应大于被浓缩物质的等电点,否则在浓缩胶表面产生阳离子交换,影响浓缩物质的回收率。 7,丙酮沉淀法: 试验要求的仪器简单,但是常常导致蛋白质变性。 8,免疫沉淀法: 通过免疫沉淀法,用蛋白质特异性能够定量能够分离目的蛋白。有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加入细胞提取物,第二步加入经化学固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确保形成大量沉淀。这些细菌通过蛋白质A和抗体形 成复合物,蛋白质A与免疫球蛋白的Fc部分有高度的亲和性。或者说,纯化的蛋白A结合Sephrarose树脂,为从细胞提取物中分离出抗原抗体复合物,提供一个固体基质。最后通过洗脱,除去尚未沉淀的杂质。 为了除去已破碎的或固定差的细胞,在用于免疫沉淀(作用)之前可以与纤细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如果要用蛋白质ASephrarose树脂,参考厂家说明书。 9,硫酸铵沉淀法: 利用高浓度盐将蛋白质析出(盐析),选择硫酸按是因为:盐析有效性,pH范围广,溶解度高,溶液散热少,经济. 10, (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强调低温(0-4度以下)是因为10度时蛋白会在有机溶剂中变性,可用乙醇,丙酮等。注意:Mg2+离子,pH值。 11,聚乙二醇(PEG)沉淀法: PEG是一个水溶性非离子多聚体,使用PEG时旨在个别情况下才会是蛋白质稍有变性!他溶解是散热低,形成沉淀的平衡时间短,通常达到30%时蛋白质就会达到最大量的沉淀。

高分子材料论文(丝素蛋白)

丝素蛋白的相关性质与用途 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由蚕茧缫丝脱胶而得到,来源丰富,是一种无生理活性的天然结构性蛋白。而蚕丝是由70%~30%的丝胶蛋白和70%~80%的丝素蛋白以及极少量的色素、碳水化合物等构成的。其中,丝胶蛋白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球蛋白,其分子结构的支链上亲水基含量较高,链排列不紧密,故易溶于水、稀酸和稀碱,并能被蛋白酶等水解,还具有与明胶类似的凝胶、粘着等特性。丝素蛋白由分子量为5万左右的小肽链和分子量为3O万左右的大肽链组成。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以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为主,与人体的皮肤和头发的角朊极为接近,这成为一些研究中,将丝素用于人造皮肤制造的原因之一。丝素蛋白的结晶部分为较为紧密的B折叠结构,在水中仅发生膨胀而不能溶解,亦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但可在一些特殊的中性盐溶液中发生无限膨胀形成粘稠的液体,透析除盐即可得到丝素的纯溶液。然后通过喷丝、喷雾或延展、干燥等处理,可得到再生丝、凝胶、薄膜或微孔材料等产品。 对丝素蛋白的研究发现,与明胶、清蛋白等普通蛋白相比,其固化结晶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可沿用一般天然蛋白的传统固化工艺,采用戊二醛做交联剂;也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处理方式来达到目的,如冷冻、热蒸、拉伸及低毒性有机溶剂浸泡等?。特别是采用冷冻干燥,短时高温与乙醇浸泡的协同处理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持天然蛋白的高度生物亲和性,并适应药物载体应用中,一些对高温或某种固化剂敏感的负载药物的特殊要求,在应用方面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在丝素蛋白的特性研究中,其良好的成膜性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与传统应用较多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与胶原等相比,丝素蛋白膜成膜方便性更好,还可以保持高达98%以上的透明性,在高湿状态下的柔韧性与形态保持性能也较为突出,有利于制造一些在临床或实验中要求透明性,以便观测提取生物信息或体内高湿环境使用的生物医学产

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各种试验技术,并研制成套试剂盒,使基因克隆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lIl。但分子生物学的上游工作往往并非是最终目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关键是要拿到纯的表达产物,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或者大量生产出可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相对与上游工作来说,分子克隆的下游工作显得更难,蛋白纯化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保证纯度外,蛋白产品还必须保持其生物学活性。纯化工艺必须能够每次都能产生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蛋白,重复性良好。这就要求应用适应性非常强的方法而不是用能得到纯蛋白的最好方法去纯化蛋白。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好方法却可能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失败,因为后者要求规模化,且在每日的应用中要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蛋白纯化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蛋白纯化的方法选择及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 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常用的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指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蛋白的各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2.各种蛋白纯化方法及优缺点 2.1蛋白沉淀蛋白能溶于水是因为其表面有亲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若溶液的离子强度特别高或特别低,蛋白则倾向于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铵是沉淀蛋白质最常用的盐,因为它在冷的缓冲液中溶解性好,冷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护蛋白的活性。硫酸铵分馏常用做纯化的第一步,它可以初步粗提蛋白质,去除非蛋白成分。蛋白质在硫酸铵沉淀中较稳定,可以短期在这种状态下保存中间产物,当前蛋白质纯化多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粗分离翻。在规模化生产上硫酸铵沉淀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硫酸铵对不锈钢器具的腐蚀性很强。其他的盐如硫酸钠不存在这种问题,但其纯化效果不如硫酸铵。除了盐析外蛋白还可以用多聚物如PEG 和防冻剂沉淀出来,PEG是一种惰性物质,同硫酸铵一样对蛋白有稳定效果, 在缓慢搅拌下逐渐提高冷的蛋白溶液中的PEG浓度,蛋白沉淀可通过离心或过滤获得,蛋白可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存而不损坏。蛋白沉淀对蛋白纯化来说并不是多么好的方法,因为它只能达到几倍的纯化效果,而我们在达到目的前需要上千倍的纯化。其好处是可以把蛋白从混杂有蛋白酶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培养基及细胞裂解物中解脱出来。

蛋白质二级结构

蛋白质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于氢键沿一维方向排列成具有周期性的结构的构象,是多肽链局部的空间结构(构象),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几种形式,它们是构成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基本要素。 α-螺旋(α-helix)是蛋白质中最常见最典型含量最丰富的二级结构元件.在α螺旋中,每个螺旋周期包含 3.6 个氨基酸残基,残基侧链伸向外侧,同一肽链上的每个残基的酰胺氢原子和位于它后面的第4个残基上的羰基氧原子之间形成氢键。这种氢键大致与螺旋轴平行。一条多肽链呈α-螺旋构象的推动力就是所有肽键上的酰胺氢和羰基氧之间形成的链内氢键。在水环境中,肽键上的酰胺氢和羰基氧既能形成内部(α-螺旋内)的氢键,也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如果后者发生,多肽链呈现类似变性蛋白质那样的伸展构象。疏水环境对于氢键的形成没有影响,因此,更可能促进α-螺旋结构的形成。 四种不同的α-螺旋 β-折叠(β-sheet)也是一种重复性的结构,可分为平行式和反平行式两种类型,它们是通过肽链间或肽段间的氢键维系。可以把它们想象为由折叠的条状纸片侧向并排而成,每条纸片可看成是一条肽链, 称为β折叠股或β股(β-strand),肽主链沿纸条形成锯齿状,处于最伸展的构象,氢键主要在股间而不是股内。α-碳原子位于折叠线上,由于其四面体性质,连续的酰氨平面排列成折叠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折叠片上的侧链都垂直于折叠片的平面,并交替的从平面上下二侧伸出。平行折叠片比反平行折叠片更规则且一般是大结构而反平行折叠片可以少到仅由两个β股组成。

在平行(A)和反平行(B)β-折叠片中氢键的排列 反向β-折叠

纺织色织物的经纱上浆

色织物的经纱上浆 经纱上浆是纺织加工过程中一道不町缺少的工序,也是极为复杂和关键的一道工序。浆纱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织造效率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优劣。 1色织布浆纱的特点及要求 色织布生产中经纱是先经过染色后再上浆,纱线经过煮、漂、染色、皂洗加工后,结构变松散,亲水性增加,有利十浆液的渗透,但同时纱线受到机械损伤,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增加,断裂伸长和耐磨性变差,毛羽增加。因此,上浆的目的应增加纱线强力,贴伏毛羽,增加纱线耐磨性,同时尽量保持纱线的弹性伸长。 包织生产对浆纱工序要求还体现在:(1)多数色织厂生产时都采用经轴染色,经轴染色会对经纱进入浆槽前的预烘温度和烘下率有要求;(2)色织物浆纱过程中要求各种色纱排列要均匀有序,色纱不能褪色和沾色。因此,浆槽温度不宜太高,住保证浆液流动性及渗透性的前提下,浆槽温度偏低为宜;(3)色织条格布颜色较多,一般在浆纱时需要排花,排花过程中纱线在烘燥区的时间较长,浆纱回潮不宜过低,否则,干分绞阻力增加,浆膜易破碎剥落;(4)色织条格布通常有多种颜色,根据产品花色要求,两个浆槽内经纱根数有时会差异较大,这给均匀上浆、纱线张力控制、烘温度控制等带来较大难度;(5)色织物的后整理加T艺比普通印染织物柔和,要求浆料退浆容易,使织物手感柔软、服用性能优良。 2色织物上浆工艺实践 在制订色织品种的上浆工艺时,应针对色织物的浆纱要求,结合不同原料、不同纱线结构特点、不同织物组织,以及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特征、织物织造特点等,制订符合生产要求的上浆工艺。

2.1高支高密纯棉色织府绸的上浆 织物规格:JC7.3tcxx7.3tex645.7×370根/10cm(Jc80sX80s164×94)。 高支高密府绸由于纱号细,单纱强力较低,因而要求上浆时应有一个合适的上浆率,以增加纤维间的的抱合和纱线强力;织物经密大,织造时易开口不清,纱线粘连,使布帆断经增加,影响布面外观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浆纱应贴服毛羽;织物紧度高,总经根数多,织造过程中经纱摩擦和缠绕增加,因而浆纱浆膜和耐磨性应好;此外,经松式络筒和倒筒的纱线有害毛羽增加约400%。因而上浆的主要目的应增大纱线强力,贴伏毛垌,减小纱线摩擦。 浆料配方:选用环保绿色浆料马铃薯酯化淀粉PR—Su和CP—L浆料为主的浆料配方,PR—Su浆料具有较好的粘符力和耐磨性,浆液粘度低,流动性、渗透性好,可减少二次毛羽,同时易降解,易退浆,是绿色环保浆料。浆料配方:PR —su37kg,CP—L37,变性淀粉37kg,KT6kg,YL1kg。 设备:祖克S432型双浆槽浆纱机。浆纱工艺参数:浆槽含固量15.2%,浆液粘度9s,温度95℃,车速60m/min上二浆率17%,回潮率8.5%,压浆力16kN。对于深色品种. 浆槽温度可适当降低,避免纱线掉色。经上浆,纱线增强率20.5%,减伸率8.2%,毛羽(3mm以上)降低率70%,纱线伸长率0.9%。 2.2纯棉紧密纺色织布的上浆 紧密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形式。与传统纺纱方式相比,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儿乎没有纤维的内外转移。故紧密纺纱身光洁,毛羽很少,强力,伸长小,纱线条干均匀,成纱结构及成纱质量很高,主要生产高支纱线。与环锭

涤纶长丝上浆工艺小结

涤纶长丝上浆工艺小结 文章摘要: 加工涤纶长丝织物时,如果经丝使用的是低捻丝、无捻丝或者是网络丝,织造前必须浆丝,使丝条表面包覆一层光滑、柔韧而牢固的浆膜,以增强涤纶长丝的抱合力和耐磨性,使之能够承受织造过程中的各种摩擦力和张力,使织造生产在优质高产的要求下顺利进行。 文章关键词: 上浆工艺涤纶长丝织物浆料选择工艺参数 文章快照: 浆联合机上直接上浆。采用这种上浆方式对网络丝来说,单纤维在2~3dtex的网络丝或复丝的网络度在35~60h/m范围内,可直接进行分条整经,然后采用轴对轴上浆,还必须指出,无网络的涤纶复丝,不能不加捻就直接上分条整经机整经,也不能采用轴对轴片纱上浆,否则,丝条将会产生粘并,使织造工作无法进行。2浆料的选择涤纶长丝上浆所用的浆料,尤其是采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时,浆料要具有良好的黏着性、集束性、平滑性、耐水性、防静电等性能。目前适用于涤纶长丝上浆的浆料主要是丙烯酸类浆剌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优良的上浆效果,在浆料的选择和浆料配方制定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如用有梭织机进行织造,应选择性能较好的PVA浆料与GM型丙烯酸类浆料混合使用,其混合比例为PVA:GM:1:2.2。生产实践表明,用混合浆上浆,浆丝手感较挺括,集束性较好,能适应织造相对湿度在70%~74%的生产环境。(2)在选用丙烯酸类为主浆料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原丝性能,在浆料配方中添加各

种上浆助剂。如平滑剂、抗静电剂、消泡剂等优化浆料配方,提高浆液质量,进而促进浆丝质量提高。(3)如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最好选用黏度较低的防水性浆料。如山东兴鲁化工厂的防水性浆料和上海吴江实验厂的WE 一404浆料,这些浆料黏着性、渗透性、耐水性都很优良。3上浆工艺参数的确定(1)在浆料的调制和浆液的使用上,涤纶长丝使用的浆液要采取低温调浆和低温上浆工艺。调浆时水的温度不超过60℃,供浆温度在40~45~C之间,浆液浓度按上浆率大小确定,并用量糖仪进行测试和控制。(2)上浆形式及压浆辊的压力:上浆形式采用单浸单压,压浆辊的压力视涤纶长丝的旦数而定。如150D涤纶丝,压力为4606N压力为3430N。 (3)浆率的确定:涤纶长丝上浆率的大小,应根据涤纶丝纤维根数、纤度、捻度和织物的密度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上浆率不宜过大,上浆率大,不仅丝的表面浆膜过厚,容易造成落浆,而且浆丝发毛,不易织造。涤纶长丝上浆适宜的上浆率,15OD为6%~8%,68D为5%~6%(文中ID=i.iiiidtex)。(4)回潮率的确定:由于涤纶长丝上浆采用以丙烯酸类浆料为主体浆料,而这种浆料一个最主要的缺点是吸湿后有再黏现象,容易使浆丝与浆丝之间产生粘并,使织造难以进行。因此涤纶长丝上浆回潮率应控制在3%以下。(5)伸长率的确定:涤纶长丝系热塑性纤维,受热后会产生不同的热收缩现象,所以选择合理的伸长率很重要。因此一般涤纶长丝伸长率应控制在1%左右,涤纶加工丝控制在3%~4%。(6)烘房温度的制定:合理的烘房温度,对涤纶长丝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涤纶长丝上浆使用国产浆料因黏度偏高而不易烘干,所以在第一烘干室,在不超过极限的范围内温度应尽量升高,其他各室的烘干温度应略低于第一烘干室温度。

蛋白质分子自然构象和二级结构的计算分析及预测

蛋白质分子自然构象和二级结构的计算分析及预测本文是关于蛋白质分子的模拟计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计算蛋白质分子自然构象;一是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对第一部分,提出了基于王朝更替策略的遗传算法来搜索蛋白质分子的自然构象。 二维toy模型是一种简化的蛋白质折叠的模型。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个王朝不能经久不衰,受这个的启发提出了王朝更替策略。 这个方法解决可能的早熟问题。为了测试这个方法,计算了蛋白质1AGT和1AHO,得到能量最小值分别为-20.8296、-21.0853,而这在文献中得到的最好结果是-19.6169和-15.1911,我们的值比文献中的值低了6-38%。 因此相信对应我们的最小自由能的构象是自然构象。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基于氨基酸短序列的统计方法,用于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这是对基于单个氨基酸的传统统计方法的延伸。本文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以确定最优短序列长度的选取,发现用3、4、5、6个氨基酸的短序列最好。 对于测试蛋白质组126 protein set、396 protein set、2180 protein set,得到的Q3二级结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9.9%、88.8%、89.2%,SOV准确度分别为84.3%、82.4%、84.1%。然后我们分析了新的蛋白质组153 protein set,这组蛋白质在PDB数据库中的发布日期晚于2007-11-15。 对这组新的蛋白质,本文计算结果的准确度Q3=73.7%、SOV=68.2%,好于常用的GORⅣ、GORⅤ、JPred这3个预测方法的平均结果Q3=69.7%、sov=66.9%。从计算结果看来所提出的短序列统计方法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方法。 随着已知蛋白质结构数据量的增加,这个方法的效果会更好。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选择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各种试验技术,并研制成套试剂盒,使基因克隆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分子生物学的上游工作往往并非是最终目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关键是要拿到纯的表达产物,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或者大量生产出可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相对与上游工作来说,分子克隆的下游工作显得更难,蛋白纯化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保证纯度外,蛋白产品还必须保持其生物学活性。纯化工艺必须能够每次都能产生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蛋白,重复性良好。这就要求应用适应性非常强的方法而不是用能得到纯蛋白的最好方法去纯化蛋白。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好方法却可能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失败,因为后者要求规模化,且在每日的应用中要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蛋白纯化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蛋白纯化的方法选择及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1、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率,常用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各蛋白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2、各种蛋白纯化方法及其优、缺点 2.1 蛋白沉淀蛋白能溶于水是因为其表面有亲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若溶液的离子强度特别高或者特别低,蛋白则倾向于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铵是沉淀蛋白最常用的盐,因为它在冷的缓冲液中溶解性好,冷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持目的蛋白的活性。硫酸铵分馏常用作试验室蛋白纯化的第一步,它可以初步粗提蛋白质,去除非蛋白成分。蛋白质在硫酸铵沉淀中较稳定,可以短期在这种状态下保存中间产物,当前蛋白质纯化多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粗分离翻。在规模化生产上硫酸铵沉淀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硫酸铵对不锈钢器具的腐蚀性很强。其他的盐如硫酸钠不存在这种问题,但其纯化效果不如硫酸铵。除了盐析外蛋白还可以用多聚物如PEG和防冻剂沉淀出来,PEG是一种惰性物质,同硫酸铵一样对蛋白有稳定效果,在缓慢搅拌下逐渐提高冷的蛋白溶液中的PEG浓度,蛋白沉淀可通过离心或过滤获得,蛋白可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存而不损坏。蛋白沉淀对蛋白纯化来说并不是多么好的方法,因为它只能达到几倍的纯化效果,而我们在达到目的前需要上千倍的纯化。其好处是可以把蛋白从混杂有蛋白酶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培养基及细胞裂解物中解脱出来。 2.2 缓冲液的更换虽然更换缓冲液不能提高蛋白纯度,但它却在蛋白纯化方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蛋白纯化方法需要不同pH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假如你用硫酸铵将蛋白沉淀出来,毫无疑问蛋白是处在高盐环境中,需要想办法脱盐,可用的方法有利用半透膜透析,通过勤换透析液体去除盐分,此法尚可,但需几个小时,通常要过夜,也难以用于大规模纯化中。新型的设备将透析膜夹在两个板中间,板的一侧加缓冲液,另一侧加需脱盐的蛋白溶液,并在蛋白溶液一侧通过泵加压,可以使两侧溶液在数小时内达到平衡,若增加对蛋白溶液的压力,还可迫使水分和盐更多通过透析膜进入透析液达到对蛋白浓缩的目的。也有出售的脱盐柱,柱内的填料是小孔径的颗粒,蛋白分子不能进入孔内,先于高浓度盐离子从柱中流出,从而使二者分离。蛋白纯化的每一步都会造成目的蛋白的丢失,缓冲液平衡的步骤尤甚。蛋白会结合在任何它能接触的表面上,剪切力、起泡沫和离子强度的快速变化很容易让蛋白失活。 2.3 离子交换色谱这是在所有的蛋白纯化与浓缩方法中最有效方法。基于蛋白与离子交换树脂间的相互电荷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缓冲液,同一种蛋白既可以和阴离子交换树脂(能结合带负电荷的分子)结合,也可以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树脂所用的带电基团有四种:二乙基氨基乙基用于弱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羧甲基用于弱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季铵用于强阴离子交换树脂;甲基磺酸酯用于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在不同的pH环境中所带总电荷不同。大多数蛋白在生理pH(pH6~8)下带负电荷,需用阴离子交换柱纯化,极端的pH下蛋白会变性失活.应尽量避免。由于在某个特定的pH下不同的蛋白所带电荷数不同,与树脂的结合力也不同,随着缓冲液中盐浓度的增加或pH的变化,蛋白按结合力的强弱被依次洗脱。在工业化生产中更多地是改变盐浓度而不是去改变pH值,因为前者更容易控制。在实验室中几乎总是用盐浓度梯度去洗脱离子交换柱,利用泵的辅助可以使流入柱的缓冲液中盐浓度平稳地上升,当离子强度能够中和蛋白的电荷时,蛋白就被从柱上洗脱下来。但在工业生产中盐浓度很难精确控制,所以常用分步洗脱而不足连续升高的盐梯度。与排阻层析相比,离子交换特异性更好,有更多的参数可以调整以获得最优的纯化效果,树脂也比较便宜。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用最精确控制的条件,仅用离子交换单一的方法也得不到纯的蛋白,还需要其他的纯化步骤。

上浆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周永元

周永元一、经纱上浆目的的演变:在纺织厂生产中,除了一些股线、强捻丝及某些类型的变型丝(如网络丝)外,大多数经纱在织造之前都必需经过上浆。这个织前准备工序称为《经纱上浆》。经纱上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其在织造时能承受织机上强烈的机械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提高《可织性》的内涵上,近代在总结生产实践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浆目的的《传统说法》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在纺织厂的工艺设计中或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说书中都认为经纱上浆目的有三:①增强②保伸③耐磨因此,那时鉴别上浆效果和浆纱质量的指标是:浆纱机上《三个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和浆纱质量《二个率》(增强率和减伸率)。致使每个纺织厂的浆纱车间,要对每个织轴从浆纱机上落轴后,迅速称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浆率;每台浆纱机上都装了"回潮率"显示仪;定时用夹纸条方式掌握纱线伸长率。试验室必需定期取原纱和浆纱的试样,在单纱强力仪上测试它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但经常发现"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两个指标与织机生产实际不一致。从表1的生产实际结果分析,经纱的织造效果(经纱断头率)有明显差别的三组浆纱,而它们的浆纱增强率与减伸率区分不出有什么显著差异。 表1 涤/棉(65/35)细布(9672)的浆纱比较

又从表2的分析对比可见:4040府绸在有梭布机(1511型)上织造时,经纱在织机处所受的最大张力值,远低于14.5tex(40英支)纱的断裂强度(只有它的20%左右);经纱在织机上正常制织时,所受的最大伸长率是0.65%,也远低于经纱断裂伸长(7%~8%)。由这个测试对比和纺织厂的多数生产实际都说明强力与伸长并不是经纱断头的主要原因。 表2: 40英支经纱在织机上所受机械作用与原纱性能对比 由表2可见,经纱从织机的后梁移动到织口成布,要受到反复拉伸与弯曲达4000多次;经纱之间摩擦,以及经纱与综眼、走梭板、引纬器等摩擦是相当剧烈可观的,都超过了未上浆的原纱的耐磨性。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必须赋予经纱以更高的耐磨性;粘附贴伏突出在纱条表面的毛羽,适当增加经纱强度,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这也是《经纱上浆》成为织造前经纱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的原因。 b、上浆目的的《现代说法》通过对上列表1和表2的分析。在80年代的多次全国性上浆研讨会上讨论和认证后,明确了经纱上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这是近20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公认,并已列入大专院校教材中。在一本近期出版的高等纺织院校的专业教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