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低温停循环行右颈内动脉动脉瘤夹闭术1例

深低温停循环行右颈内动脉动脉瘤夹闭术1例

深低温停循环行右颈内动脉动脉瘤夹闭术1例
深低温停循环行右颈内动脉动脉瘤夹闭术1例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一、解剖关系及病理分型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明,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部位与分类 常见部位: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形态; 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大小分类 小型:<0.5cm 普通型0.6-1.5cm 大型:1.6-2.5cm 局大型 >2.5cm 动脉瘤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引起一系列颅内血肿临床表现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闹症状。 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二、手术体位及注意事项 2、1头钉固定平卧位(制动体位)。 2、2手术体位需要用物 2、3床单位的准备:将手术360°掉头,床头板卸下来。 同时按下左右两边的按钮

2.3.1 检查床单位的性能是否完好,检查电源是否有效,床是否能上下移动;床单干燥平整。 2.3.2 电凝脚踏、动力系统脚踏放置床头右下方;吸引器放置床头左下方。 2.4体位注意事项 2.4.1 制动体位,头部上头钉固定住,病人躯干部位要固定牢靠 不可以随意变换体位,必须整床上移或下移,以免对病人局部造成牵拉损伤。在医生的指示下调床,调动床单位前需口头提示医生,停止手术操作准备调床。 2.4.2 双腿分开,避免两腿相互接触使用电刀是造成烧伤。 2.4.3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较长,臀部啫喱垫放置臀部对应的手术床上位置;患者身下左右两侧的中单,从身下像上覆盖患者,再用长的约束带两根分别固定在胸部位置及骨盆位置。 2.4.4 平卧位后腘窝下垫膝枕维持正常生理弯曲,保持功能位置已达到舒适体位;脚踝部骨粗隆位置需要使用啫喱垫保护起来;很瘦的病人在腰下腾空的地方垫上适合的体位垫,避免术后腰痛。 固定头钉头架横栏 卸掉床头板后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摘要】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而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1],所以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术中麻醉管理平稳得当,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控制性降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编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例,年龄36岁~67岁,男4例,女6例,术前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住院手术治疗,asaⅰ级~ⅲ级。 1.2 麻醉方法 术前0.5 h给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咪唑安定5 mg。麻醉方式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用福尔利0.2 mg/kg~0.4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咪唑安定0.1 mg/kg~0.2 mg/kg,芬太尼4 μg/kg[2],氟哌利多0.1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用异氟醚持续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追加,连续ecg、bp、spo2持续监测,根据血压水平和尿量,调整输血输液速度。其中有3例患者术中采取控制性降压[3],使平均动脉压保持在9.33 kpa~10.66 kpa(70.0 mmhg~80.0 mmhg)水平,术毕患者带气管导管送回icu。 2 结果 10例患者术中bp、ecg、spo2维持平衡,无一例血管破裂、痉挛,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内部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种瘤状突出。70%~80%为先天性的,其余为动脉硬化性和感染性的动脉瘤约占18%,极少数可以由外伤引起。据统计,每13 000人中,每年就有一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中,颅内动脉瘤占51%,该病多见于青、中年患者。起病急、症状重,如救治及时,非但可免于死亡,还可获得治愈,所以值得重视。 为确保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平稳顺利,我认为麻醉处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术前准备必须充分 一般原则同脑出血的患者,对术前情绪紧张者应加用安定剂,剂量相对较大。如术前已处于中等意识障碍、偏瘫并有早期去大脑强直和神经障碍者,必须积极内科治疗及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并卧床休息防止呛咳、便秘,控制血压在接近正常范围。 3.2 心电监测 术前对心电异常的患者应力求弄清病因,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大多合并心律失常。 3.3 麻醉诱导必须力求平稳 如血压过高则先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后再开始诱导,同时诱导剂量要相对较大,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我们体会采用咪唑安定量相对较大,氟哌利多、芬太尼、福尔利等静脉麻醉药的相对降压作用,再结合局部表面麻醉,或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0 mg,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01T10:00:34.32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晓慧 [导读]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 张晓慧(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术后全程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方法:对118名动脉瘤病人经夹闭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病情观察,头部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呼吸道护理,体温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各项措施。结论: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人进行严谨、周密观察及人性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25-02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1]。颅内动脉瘤出血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略多于男性,颅内动脉瘤以隐匿发生为主,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故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2]。此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为动脉瘤夹闭术,我院于2008年起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成功救治患者100余例,该病的治疗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下面阐述一下脑动脉瘤病人夹闭术后病情治疗观察及护理。 1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 1.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1.1意识情况:通过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对病人意识有无障碍及其程度作出判断,意识状态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术后病人意识程度逐步加深,或转清醒过程中昏迷突然加重,都需警惕再出血可能。 1.1.2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大小2~5mm,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可能发生脑疝,若早期发现有助于挽救病人生命。 1.1.3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反应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力的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常见于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应給予物理降温及冬眠降温、冰毯降温;如果术后3天后出现高热伴白细胞升高,结合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蛋白数及细胞数升高,可提示感染性高热,除物理降温外,还应用抗感染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从口腔、鼻腔及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痰。术后最好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通畅,一般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叩击背部。对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取侧卧位并托起下颌部,必要时放舌咽通气道等。如果痰液粘稠給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麋蛋白酶+地塞米松的混合液;持续高流量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观察脉搏节律、频率、幅度的变化。术后做好无菌操作、气管内滴药、正确吸痰,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3 皮肤护理及体位要求 术后绝对卧床24h,对手术后未清醒者,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在苏醒过程中,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受伤。定时翻身、叩背1~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对污染被服及时更换,预防褥疮。对瘫痪肢体加强按摩,床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置[3]。 4做好脑部引流的护理 4.1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瓶)至于头颅穿刺点水平,保持颅内外压力平衡,勿使引流管脱出成扭曲、折断或脱落。 4.2 保持穿刺点局部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每24h更换一次,防止颅内感染发生。病人外出检查或复查CT时应夹闭引流管后再搬运病人,防止逆行感染及颅压波动。拔管前应夹闭引流管24h,注意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稳定后再拔管,并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4.3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4.4 引流管高度:根据引流部位不同,确定引流管放置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严重低颅压。 5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采用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减轻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青紫,注意保护耳廓防止发生冻伤。采取34~36℃温水擦浴,每隔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体温下降每小时不超过2℃。 6预防术后并发症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病室紫外线照射2次/日,酌情开窗通风,对于脑部引流管、气管切开管、尿管的消毒,更换必须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处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起到湿润空气和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作用。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定期对引流的脑脊液、痰液、尿液作细菌培养,防止发生感染,观察营养状况,做24小时出入量记录,观察胃液性质、颜色,预防应急性溃疡发生。病人用脱水剂较多,进食少、消耗多,注意入量的补充。及时纠正全身性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保证营养供给。 7术后眼睛护理 术后由于手术牵拉,导致双眼或术侧眼睛肿胀,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肿胀眼睛,以减轻水肿,同时避免双眼长期受压。 8尼莫地平注射液在术后应用观察 尼莫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对离体或体内的脑动脉、正常或缺血的脑动脉均有扩张作用[4]。使用时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根据病情遵医嘱剂量给予稀释静脉泵入,速度为1~3毫升/时泵入,静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有可能出现恶心等胃肠道不适,静滴过快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基础血压增高的患者)、潮红、出汗、热感;心率减慢(心动过缓)或较罕见的心率加快(心动过速),应停止用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应保持平稳,防止动脉瘤破裂,血压控制在正常偏低的水平,术中根据手术的进展再随时调整。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显微器械若干、各种动脉瘤夹闭合适的持夹钳若干。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6件、消毒中单。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罂粟碱、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手术显微镜。 手术体位:仰卧位,头侧向对侧450并下垂,可在肩下垫一小软枕。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选择手术入路切开皮肤 2.1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下以翼点入路为例)额颞部做弧形切口,切开皮肤,上头皮夹进行切口周围出血点止血。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电凝止血。 2.3翻开头皮、帽状腱膜,切开颞肌浅静脉和骨膜,连同皮瓣一起翻开至颞骨颧突,沿其后院切断颞肌,用骨膜剥离器将颞肌向下推,用2-0双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充分显露术野

3.骨瓣成型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刮匙刮除骨粉,钻孔时要注意冲水降温。空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 3.2骨瓣游离取下放入双氧水中浸泡,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3.3鹰嘴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切口周围敷以湿盐水棉片保护 4.切开硬脑膜 4.1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 上。用11号刀片切开硬脑膜,用窄神经玻璃子轻轻分离后,精细长有齿镊提起硬脑膜,脑膜剪呈半圆形剪开硬脑膜。 4.2 6*17圆针3-0丝线将其悬吊于颞筋膜和骨膜上。 4.3切开硬脑膜后,有时脑肿胀,可行脑针穿刺针缓缓放出脑脊液降低脑压。 必要时可先放置一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毕拔除。 5.暴露动脉瘤 5.1放置手术用显微镜。充分显露外侧裂,安放蛇型自动拉勾窄脑压板。 5.2进一步一次显露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前动脉等分支结构。 5.3找到动脉瘤瘤颈所在部位,充分暴露载瘤动脉,用显微神经剥离子、显微神经拉勾、纤维剪刀再将近端和远端载瘤动脉游离清除,以备必要时做临时阻断。分离瘤颈直到足以伸进动脉瘤夹的宽度和深度 6.夹闭动脉瘤 6.1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用持夹钳夹好张开动脉瘤夹,伸到瘤颈的两侧缓缓夹闭。

翼点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操作规范

翼点入路脑动脉瘤夹闭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首选颈内动脉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1段及分叉处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大脑后动脉P1段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2.可选部分基底动脉中上段动脉瘤 【禁忌症】 1.翼点入路不能显露的部位的动脉瘤。 2.病人身体状况不能承受手术的。 【术前准备】 1.全脑DSA 2.剃发、备皮 3.全麻、气管插管 4.留置导尿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麻后侧卧位行腰椎穿刺,将硬脑膜外管置入脊髓蛛网膜下腔备用。(此步骤可酌情选。必要时可开放此管以使术中降低颅内压,减轻对脑组织的牵拉)。 2、体位 ⑴仰卧,手术侧肩部垫高。 ⑵头架固定头部,使头向对侧旋转10o~60o,颈部微后仰10o。保持手术侧颧弓位于最高点,保持颈静脉回流畅通。

3、头皮切口起自手术侧外耳道前1cm、颧弓上1cm,于发迹内向上延伸,止于中线上方发迹前缘,注意切开头皮时勿损伤颞浅动脉主干和后支。 4、沿颞浅筋膜平面钝性推离皮下组织,直至暴露帽状腱膜脂肪垫。 5、沿切口外缘切开颞浅筋膜,连同脂肪垫一起向前方翻起(使面神经额支上得到保护)。 6、于颞肌后部电凝切开,以骨膜剥离器从颞骨鳞部将颞肌推开,于颞肌附着点下0.5cm处切断(保留颞肌附着点),将颞肌向下方推离,暴露翼点正前方压迹(关键孔)及颧弓跟部。 7、颅骨关键钻孔位置:蝶骨嵴下方颞骨鳞处。 8、以硬脑膜剥离器分离骨孔周围硬脑膜同硬脑膜的粘连,以咬骨剪咬除骨孔缘内板。 9、用铣刀弧形铣开骨瓣,蝶骨嵴末端不易直接铣开,可用高速磨钻沿两骨孔磨开,取下骨瓣时用硬脑膜剥离器分离开粘连的硬脑膜,同时电凝脑膜中动脉并剪断之。骨瓣中部钻两微孔(用于关颅时悬吊硬脑膜)。骨蜡封闭骨缘的板障渗血。 10、磨除蝶骨嵴。用小双关节咬骨钳咬除蝶骨嵴,用高速磨钻磨平蝶骨嵴。骨蜡封闭蝶骨嵴残面渗血。尽量避免眼眶开放。 11、悬吊硬脑膜。用小圆针悬吊硬脑膜或用小号微钻于骨缘钻孔3~4个,以1号线悬吊硬脑膜于此微骨孔。 12、跨过外侧裂弧形剪开硬脑膜,翻向蝶骨嵴。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 2010年9月第10卷第5期 (江西省湘雅萍矿合作医院 萍乡337000) 摘要: 关键词:动脉瘤;手术配合;手术体位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设备、麻醉、影像的不断进步,动脉瘤手术夹闭的风险不断在下降,多数情况下能在术中清楚地分离并看清瘤颈及载瘤动脉,动脉瘤手术的原则是将动脉瘤排出于血循环之外,使之免于再破裂,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发生脑缺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行动脉瘤夹闭术16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3例,其中男72例,女91例,年龄l8~64岁,平均44岁,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成像(CTA)确诊(共计165个动脉瘤),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 2 术前准备 2.1 患者的准备:术前1天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访视患者并向主刀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手术方案,确认手术部位,检查皮肤准备情况。针对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进行心理安慰,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方法、手术体位、配合要点等。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主动在手术室门口迎接,全程护送至手术间,缓减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由于寒冷、紧张、恐惧等引起血压变化,导致动脉瘤破裂。 2.2 物品准备:除准备常规的开颅手术器械外,另备显微镜,三点颅骨固定头架、蛇形牵开器,双极电凝、二台吸引器,电或(气动)钻,脑显微器械,施夹钳,各种型号永久性蛇牌动脉瘤夹、临时阻断夹等。药物:罂粟碱。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3.1.1 协助麻醉师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合理固定管道: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可防止在患者清醒时留置导尿而导致血压波动引起动脉瘤破裂。 3.1.2 合理放置手术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圆枕,头向对侧倾斜30°~45°,枕部垫头圈固定头部,身体受压部位(尾骶、足跟)用硅胶垫加以保护,术中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可每1~2小时给患者按摩减压1次,防止压疮发生。 3.1.3 合理的空间布局:应将手术间合理分为3个空间:即手术空间、器械护士空间、麻醉空间。电(气动)钻、显微镜、双极电凝位于患者右侧头侧由上而下摆放,电动吸引器、麻醉机、监护仪位于患者左侧,手术显微镜置于患者头部左上方,视频监视器面向器械护士,便于器械护士术中观察手术进展,配合手术。连接好两路吸引器,保证负压吸引的通畅,以备在分离动脉瘤时突然破裂大出血时急用。 3.1.4 严密观察病情:在分离动脉瘤时,巡回护士要协助麻醉师,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呼吸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手术医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作者:暖XXX 【摘要】目的:通过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评价最佳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渐康复。结论:对动脉瘤出血患者进行眶上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整个过程通过强化护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缩短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护理措施、干预 眶上“锁孔”入路是以神经导航设备测量四种入路鞍区显露面积和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点、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段脉分叉部、大脑前动脉段与前交通动脉交汇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显露靶点进行手术,对血管的显露及操作空间好。与传统的经颅入路相比, 眶上锁孔入路采取了额部相对位置最低的眉弓切口,更靠近颅底, 能排空脑池脑脊液,开放颅内自然存在的解剖间隙。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锁孔手术只是一种入路的小型化,减少对额、颞叶损伤的机会,减小了软组织和颅骨的损害。恢复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上50%蛛网膜下腔出血系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此病起病急,病情重且病残率、死亡率均很高。如抢救及时,非但免于死亡,还可以获得治愈。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的技术应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微创手术入路。成功夹闭动脉瘤,并通过术后的护理干预,病人恢复好。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入路。 一、病例介绍 患者44岁,男性,入院前6小时被路人发现晕倒于路边车祸现场,呼唤无反应,伴有全身多处皮肤破损,出血。经联系家属后,由家属送于我院,护送过程中患者意识较前有所改善,可自发睁眼,但无法言语,躁动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物质,呈非喷射状,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胼胝体发育不全伴中线脂肪瘤;左侧颞部皮下血肿。胸部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为例) 一、适应症:前交通动脉瘤、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等。 二、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仰卧位,头前屈20°,保持颈部平直,颈部血管不受扭曲、牵拉、压迫。 四、手术切口:双额矢旁入路,冠状切口。 五、一般用物:脑科包、大盆包、敷料包、手术衣、纱布、头皮夹钳包、头皮夹、吸引器管、脑科电钻(钻头)、磨钻、双极电凝、脑棉片、明胶海绵、止血纱布、骨蜡、冲洗球(洗创器)、脑科手术贴膜;刀片:22#、11#刀片;缝线:1#、4#、7#线;缝针:6×17、8×24圆针、9×24角针各2根;12#、14#脑科引流管、引流袋; 10ml注射器2具;导尿包或导尿管、尿袋、10ml注射器一具。 六、特殊用物:血管夹、血管瘤夹及相应的夹持钳、自动脑固定牵引器、带孔神经剥离子、脑显微剪、显微镊、显微镰状刀、20%甘露醇。 七、手术步骤及配合 1.术前准备:20%甘露醇250~500ml加可的松静脉快速输入。 2.消毒皮肤,铺巾,贴手术贴膜。 3.头皮注射:沿切口每隔2-3cm做腱膜下注射。备生理盐水250ml+肾上腺素4-5滴,递10ml注射器做皮下注射,固定吸引器头、双极电凝器。 4.弧形切开皮肤,皮下及腱膜:递干纱布2块于切口两侧,递22#刀切开,上头皮夹止血,吸引器持续吸引。

5.暴露骨板:递22#刀片游离皮瓣,电凝止血,递头皮拉钩(弹簧拉钩)牵引拉开皮瓣,暴露骨板。 6.切开及剥离骨膜:递22#刀切开,骨膜剥离子剥离。 7.骨板上方钻孔:递手摇骨钻或电动颅骨钻钻孔,冲洗球(洗创器)抽吸生理盐水,边钻边滴于孔周围,骨蜡止血。递线锯导引、线锯柄、线锯条锯开骨板,骨蜡止血。 8.撬开骨瓣:递骨膜剥离子撬开骨瓣,浸泡于庆大盐水中。 9.显露硬脑膜:创面止血,冲洗切口,保护手术野。递鹰嘴咬骨钳咬除不整齐的骨缘,骨蜡止血;递冲洗球(洗创器)抽吸生理盐水冲洗;递盐水脑棉片保护脑组织,更换细吸引器头,术者洗手;显露硬脑膜。 10.“U”型切开硬脑膜(蒂在后方),向后翻开硬脑膜:递脑膜钩勾起脑膜,11#刀切一小孔,脑膜剪“U”形剪开硬脑膜;巡回护士协助摆好显微镜。 (以下步骤在显微镜下进行) 11.暴露瘤体:递神经剥离子、显微镊、显微剪、显微刀小心分离(勿做钝性分离,避免牵拉,勿使瘤体破裂)边剪断边游离,盐水脑棉片和明胶海绵保护。备好动脉夹,以备瘤体劈裂时临时夹闭动脉主干两端。 12.充分暴露动脉瘤颈:递显微剪分离,充分暴露动脉瘤颈,递动脉瘤夹钳夹。 13.彻底止血,冲洗切口:递电凝、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冲洗球(洗创器)冲洗切口。 14.缝合硬脑膜:清点物品无误后,递6×17的圆针1#线缝合。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陈进艳 解放军第101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6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34例;中残18例;重残5例;死亡4例(均为术前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Tntracranial aneurysms) 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异常限局性瘤样扩张,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①。 1.临床资料 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61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出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后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的宽度,动脉瘤的朝向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其中女性32例,男性29例,年龄38—69岁,按部位分: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2例;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36例,1-3级20例,4-5级5例。 2 .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均入住ICU,予以24小时的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头痛情况、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变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高热患者做好降温处理,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严格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以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正确安排补液顺序,保证补液通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 体征以及头痛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加深改变或术后清醒后发生意识障碍;一侧肌体活动出现障碍;一侧瞳孔发生改变;头痛突然加剧;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等情况时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增高保持血压平稳,因为血压过高会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引起再出血,血压过低则会造成脑缺血、脑梗死;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大小便通畅,防止因尿潴留膀光过度充盈而导致患者躁动;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宜过湿。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误吸。

动脉瘤夹闭术前术后护理

动脉瘤夹闭术前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可因血压突然升高、情绪激动、用力大小便等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血管及夹闭动脉瘤。为了使病人配合治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护理病人。 1 心理护理 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可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 术前护理 (1)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术后组织的修复能力。(2)术前禁食10~12h,禁饮6~8h,以免麻醉后呕吐造成误吸。(3)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尽量减少探视。(4)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5)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引起便秘、尿潴留,保持大小便通畅。(6)皮肤准备:头部手术者剃光头后,用肥皂水和热水洗净,以免伤口或颅内感染。天冷时,备皮后要带帽,以防感冒。(7)有脑室引流者,进手术室前要夹闭引流管,以免因体位的改变造成引流过量或造成穿刺针移位而导致颅内出血,不要随意松动调节夹。 3 术后护理 (1)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3)麻醉清醒后6h,无吞咽障碍方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软食。(4)有引流者应注意引流袋内口低于引流管出口位置,以免逆行感染。要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5)保持血压平稳:术后血压应控制在病人基础血压水平,不可随意自行调快和调慢静脉降压药物速度。血压过高,可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出血;血压过低,可造成脑缺血、脑梗塞。(6)避免诱发颅内压升高:进食速度不宜太快防呛咳,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时不要高压灌肠,应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等。(7)并发症的预防:①肺部并发症预防:鼓励病人咳嗽排痰,以增加肺活量并随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如病人出现神志改变和头痛、呕吐,可能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预防褥疮:每1~2h翻身1次,避免皮肤长期受压破损,随时更换尿湿、污染的床单。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次进食后应漱口,以去除食物残渣,预防口腔感染。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一)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一) 【摘要】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而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1〕,所以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术中麻醉管理平稳得当,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控制性降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例,年龄36岁~67岁,男4例,女6例,术前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住院手术治疗,ASAⅠ级~Ⅲ级。 1.2麻醉方法 术前0.5h给患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咪唑安定5mg。麻醉方式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用福尔利0.2mg/kg~0.4mg/kg,维库溴铵0.15mg/kg,咪唑安定0.1mg/kg~0.2mg/kg,芬太尼4μg/kg〔2〕,氟哌利多0.1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用异氟醚持续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追加,连续ECG、BP、SpO2持续监测,根据血压水平和尿量,调整输血输液速度。其中有3例患者术中采取控制性降压〔3〕,使平均动脉压保持在9.33kPa~10.66kPa(70.0mmHg~80.0mmHg)水平,术毕患者带气管导管送回ICU。2结果 10例患者术中BP、ECG、SpO2维持平衡,无一例血管破裂、痉挛,术后恢复良好。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内部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种瘤状突出。70%~80%为先天性的,其余为动脉硬化性和感染性的动脉瘤约占18%,极少数可以由外伤引起。据统计,每13000人中,每年就有一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中,颅内动脉瘤占51%,该病多见于青、中年患者。起病急、症状重,如救治及时,非但可免于死亡,还可获得治愈,所以值得重视。为确保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平稳顺利,我认为麻醉处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术前准备必须充分 一般原则同脑出血的患者,对术前情绪紧张者应加用安定剂,剂量相对较大。如术前已处于中等意识障碍、偏瘫并有早期去大脑强直和神经障碍者,必须积极内科治疗及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并卧床休息防止呛咳、便秘,控制血压在接近正常范围。 3.2心电监测 术前对心电异常的患者应力求弄清病因,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大多合并心律失常。 3.3麻醉诱导必须力求平稳 如血压过高则先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后再开始诱导,同时诱导剂量要相对较大,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我们体会采用咪唑安定量相对较大,氟哌利多、芬太尼、福尔利等静脉麻醉药的相对降压作用,再结合局部表面麻醉,或复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0mg,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护理 常鹏鹏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6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34例;中残18例;重残5例;死亡4例(均为术前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Tntracranial aneurysms) 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异常限局性瘤样扩张,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①。 1.临床资料 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61例,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出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后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瘤颈的宽度,动脉瘤的朝向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将动脉瘤夹闭。其中女性32例,男性29例,年龄38—69岁,按部位分: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2例;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36例,1-3级20例,4-5级5例。 2 .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均入住ICU,予以24小时的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的头痛情况、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等变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尤其是术后未拔除气管插管者);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高热患者做好降温处理,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严格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以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正确安排补液顺序,保证补液通畅;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证出入量、水电解质平衡。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以及头痛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加深改变或术后清醒后发生意识障碍;一侧肌体活动出现障碍;一侧瞳孔发生改变;头痛突然加剧;生命体征突然发生改变等情况时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增高保持血压平稳,因为血压过高会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引起再出血,血压过低则会造成脑缺血、脑梗死;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大小便通畅,防止因尿潴留膀光过度充盈而导致患者躁动;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宜过湿。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误吸。 2.3 尼莫通的应用尼莫通是是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晚期因为脑血管中膜变性、纤维增生,不能起解痉作用。尼莫通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避光保存,输注时使用避光注释器和延长管。②输液方式选择持续微泵泵入,以维持其有效、恒定的血药浓度,利于发挥疗效。③保持输注通畅,防止管路脱落,扭曲等干扰因素。④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低于预定值时先减少用输注量或暂停。⑤注意配伍禁忌,避免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合用,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者禁用。 ⑥因尼莫通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单独使用可发生心率增快、面部潮红、胸闷不适等症状,对血管也有一定的刺激,故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无静脉炎的发生②。 2.4切口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引流管的情况,若引流液为鲜红、粘稠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若引流液颜色为粉红色呈水样液,怀疑为血性脑脊液,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将负压改为常压,保持切口敷料外观整洁干燥,发现敷料潮湿应及时更换。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标签:动脉瘤;夹闭术;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痉挛、脑积水。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脑膜刺激症[1]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能解决动脉瘤短期破裂的危险,但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或防止夹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32例,其中25例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25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5~67(5 2.6±8.6)岁,术前按Hunt_Hess 分级法[2]Ⅰ级2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4例,25例经头颅CT检查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前交通动脉瘤14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入院72h内在全麻下行急性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防止再出血,避免因颅内压过高及血管痉挛而发生脑功能损害。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适当脱水减轻脑肿胀,并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缓慢微泵静脉注射及“3H”治疗(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容量Hypervolemia和血稀液Hemodilution 疗法),行腰穿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血液崩解成分对脑血管的刺激,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治脑缺血的发生。 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颅内感染、脑积水及术后再出血等。 2.1 脑血管痉挛: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占35%~60%[3]。动脉瘤夹闭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失语、偏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与血压下降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行腰穿或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可从病因上减少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素。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在护理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注意脑脊液的观察、控制引流量在100~150ml/d为宜,引流袋应置于床边,高出床头18~20cm左右,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根据医嘱给予3H即升高血压、扩容和血液稀释治疗,持续尼莫地平缓慢微泵静脉注射。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速度,并观察血压,SBP控制在150~170mmHg,平均动脉压在70~100mmHg,中心静脉压控制在8~12cmH2O,红细胞压积控制在30%±3%。连续监测全血成分、血气、电解质、尿素氮、肌酐、血糖和血浆渗透压。本组4例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患者经及时扩容、改善循环、抗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 共4篇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共4篇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查房 谢吉柳 病史简介: 患者,女,45岁,因“突发头痛头晕4小时伴呕吐”于 2009年5月21号22:00收住入院。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于完善相关检查,予消炎、护胃、止血、脱水、营养等对症处理,尼莫同持续泵入。予心电检测,氧气3L/ min持续湿化吸入。入院后呕吐三次。05-23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左后交通动脉瘤。05-24在全麻下行幕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头部敷料干燥,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留置导尿管畅,尿色淡黄,05-26拔除硬膜外引流管,06-02 拔除尿管,小便自解,术后予抗炎,缓解血管痉挛,脱水降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术后体温波动在38℃左右,持续7天,予物理降温。05-28予腰穿,脑脊液示白细胞计数 28,06-01予腰穿,白细胞计数6,06-02停心电监测,停氧气。 05-28可进流质,06-02可进半流质,于06-10出院。 体格检查 ? T:37度 P:88次/分 R:20次/分 BP:130 /80mmHg ? 嗜睡,精神萎靡,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头颅未见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不歪,甲状腺未触及肿大,颈抵抗,克氏征阳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脊柱生理弯曲,四肢肌力

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 C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的定义 ? 定义: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 ? 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青少年少见。 ? 病因: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病理 ?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内膜。缺乏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巨大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血栓分层成“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漩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 分类 ? 按动脉瘤的位置分: ?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 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 ? 按动脉瘤直径大小分: ? ? ? ? ? ﹤0.5cm 小型 0.6-1.5cm 一般型 1.6-2.5cm 大型﹥2.4cm 巨大型直径小的出血几率较多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 中华麻醉在线——中华医学会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唐山钢铁集团公司医院麻醉科,063020) 杨广遂贾连海刘存仁 颅内动脉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发病率约为1%,其中因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占半数,手术治疗的效果与麻醉处理是否得当有直接关系。现对在本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3 年1 月~2004 年12 月在本院确诊并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病人24例。其中男9 例, 女15 例。年龄35~68岁。动脉瘤分别起源于前交通动脉10例,大脑前动脉7 例,大脑中动脉3 例,后交通动脉4 例。根据Hunt/ Hess 法分级为: I 级2 例,II 级15 例,III级7例。 1. 2 麻醉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围术期麻醉处理包括: ①术前用药:安定5mg或咪唑安定7.5mg术前晚口服。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东莨菪碱0.3mg术前30min肌注。②麻醉诱导: 2.5%硫贲妥钠5~6mg/kg 缓慢静注,病人安静入睡后+咪唑安定0.1mg/kg+万可松0.15mg/kg+ 芬太尼4~5μg/kg顺序静注,3min后再给艾司洛尔1~1.5mg/kg静注,若血压心率平稳即可气管内插管,若血压有升高的倾向,给氟哌啶1~2mg或适量硝酸甘油静注,气管插管后立即接呼吸机机械通气。③麻醉维持:静吸复合麻醉以低浓度异氟醚( < 1%) 和异丙酚75~100μg/kg/ min 输注维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④术中在硬脑膜切开之前,应用甘露醇(0. 5~1. 0g/kg) ,速尿(0. 3mg/ kg) 脱水利尿,过度通气( PetCO2 = 20~25mmHg) 等方法保证脑松弛,尽量减少周围脑组织和血管的牵拉和撕裂。并以硝普钠0.5~3 μg/kg/min 泵入行控制性降压,维持 MAP70~80mmHg,当牵动或分离和夹闭动脉瘤颈时,再降至60mmHg,夹闭后将MAP维持于80~ 90mmHg至术后。 1. 3 监测 (1) 除标准监测外,均在诱导前进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穿刺以监测实时动脉压和中 心静脉压, 并行尿量监测。 (2) 输血输液除中心静脉外,准备2 条外周静脉通路,备血2~4 单位,输注晶体液不超过10ml/ kg/ h。(3) 所有病人术毕送 ICU监护。 2 结果 24例患者中术前有2 例既往无心脏病史, 但心电图上出现ST段改变。麻醉诱导期间通过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物的调节,所有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术中有2 例病人发生动脉瘤破裂而导致大量失血(平均失血量为1000 ml) 。由于准备充分,外科控制出血后及时纠正了低血压休克,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未见明显异常。采用上述技术,20例病人在术毕30min 内苏醒。另外有2例在1h 后苏醒。2 例由于手术原因而导致术后昏迷需重症治疗(其中1 例于15天后死亡) 。 3 讨论 目前观点认为,对于神经功能分级较好(Hunt Hess分级I~III级)的患者,颅内动脉瘤必须在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2 h内夹闭。早期手术的手术条件可能不是最佳,但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可更积极治疗脑血管痉挛,并且可以降低长期卧床引起的医源性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不张,肺炎等)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病人手术治疗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因此麻醉的关键要将预防动脉瘤的破裂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措施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避免脑血管痉挛、缺血、缺氧或CO2蓄积等。 术前准备重点也在于预防脑动脉瘤的破裂,需保持病人安静、给予镇静药、止血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等。另外这类病人术前大多存在高血压,低血容量。术前控制血压和补充血容量非常重要。适当的液体预负荷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允许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平稳的麻醉诱导,避免血压波动、呛咳、屏气是预防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措施。 术中动脉瘤的破裂最重要的在于预防,此阶段再出血发生率大约为1%~2% ,一般认为与诱导期间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有关。在气管插管、放置头架、切皮以及开颅等对病人刺激很大的步骤时把平均动脉压控制在80~90mmHg , 并且注意避免颅内压的剧降以维持动脉瘤跨膜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