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化学 海洋有机地球化学

海洋化学 海洋有机地球化学

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研究生处 我校是一所以海洋、水产为主要特色的大学,《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已经明确发展海洋经济、学校的发展一直与广东海洋经济事业发展和海洋发展战略紧密相结合。广东海洋大学肩负着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因此,建设海洋科学学科,培养是学校的使命所在。 一、海洋学科的学科结构 我国海洋科学的学科建设,厦门大学的历史最为久远,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发祥地,始于1946年。现在我国海洋科学有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分别是厦门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3个,别是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这两所大学是我国海洋科学学科建设的领头羊,下面就对这两所学校的学科结构进行分析,希望能从这两所大学的海洋学科的构架对我们学校海洋学科发展思路有所启发。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环境学院,有海洋科学,海洋学,海洋管理,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5各本科专业。(070601)气象学,(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01)物理海洋学,(070720)应用海洋学(自设),(070721)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自设),(077203)流体力学6各硕士点;070601气象学;(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01)物理海洋学;(070720)应用海洋学(自设)和(070721)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自设)5个博士点。 2、厦门大学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点和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所有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厦门大学是我国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最好的一所大学,在物理海洋学科中以水声遥测遥控、河口近岸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环境动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海洋化学学科中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同位素海洋化学,河口化学,海洋环境化学,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在海洋生物学科中以海洋浮游生物学、鱼类学、底栖无脊椎动物学、海洋动物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海洋地质学科中以海洋资源(油气、矿产)、海洋环境、海岸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 二、我校海洋科学学科结构现状: 本科专业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专业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校现在仅有海洋生物学一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点,有海产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和海洋生物环境与资源保护两个方向。在我校申报博士授权单位规划中,海洋科学作为授权学科规划有海洋生物学、

地球化学

1.生物圈:生命活动的范围包括水圈,大气圈,浅层岩石圈。 有机圈: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质分布空间。它不仅包括生物圈,而且包括沉积岩石圈。 2.地球化学界面:是指Eh值或pH值的某种特定值或某种特定界限,特定的矿物或沉积物只在界限的一边存在,不在界限的另一边存在。 3.有机物界面:指位于Eh值为0的界面(界限),有机物在下方为还原环境,有机物能够保存,在上方为氧化环境,有机物不能保存。 4.沥青A:使用有机溶剂直接从沉积物或岩石中直接提取的可溶有机物。 沥青B:从已抽取沥青A的沉积物或岩石的残积物,经过高温热解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的有机物。 沥青C:从已抽取沥青A的沉积物或岩石的残余物,经过酸(HCL)的处理后,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的有机物。 5.氯仿沥青A组分:(1)油质:即溶于石油醚而不被硅胶吸附的沥青部分。(2)胶质:用苯和乙醇—苯从硅胶中解析的产物。(3)沥青质:溶于氯仿而不溶于石油醚的沥青部分。 6.干酪根:泛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质。 7.有机显微组分:能在显微镜下辨认出来的有机组分。 8.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是指稳定13C与12C相对原子丰度比值。 9.干酪根的类型:一,据生物来源分类可以分为腐泥型和腐植型。二、根据显微组分、如果干酪根主要由某一显微组分组成,即称它为这种

干酪根。三、根据干酪根元素分类法:可将干酪根划分为Ⅰ、Ⅱ、Ⅲ、Ⅳ型。 10.腐泥型干酪根:主要由产烃能力高的腐泥质(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组成的干酪根。 腐殖型干酪根:主要由产烃能力低的腐殖质(高等植物组分,木质素,丹宁,纤维素)组成的干酪根。 11.有机质的成熟度:是指有机质的热演化水平,是沉积有机质在低温升高的条件下有机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总和。 12.生烃演化模式:是指有机质在生烃演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基本规律的总和。 13.生油门限:是指沉积盆地中干酪根开始热降解生烃作用的起始成熟度或深度。跨越这一成熟度或深度后,干酪根便开始有效的生烃作用。 液态窗:油气大量生成的温度范围65.6—149. 14.未熟—低熟油:是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包括在生物甲烷气生烃高峰之后,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大量生油之前,经由不同生烃机制的地温生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出来的液态和气态烃。 15.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油气中和沉积有机质中源于生物具有的特征,稳定的碳骨架,在油气生成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能追溯和识别其原始先质的碳骨架化合物。 16.质谱图:化合物在电子的轰击后,会根据化合物结构属性离解成

最新厦门大学海洋生态学老师所划重点题目整理

海洋生态学复习思考题2014 第一章绪论 1.海洋生态学的十大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海洋初级生产力总量的研究 –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研究 –海洋新生产力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 –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环研究 –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生物泵及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调节作用研究 –热液喷口和冷渗口特殊生物群落的研究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具体说明看课件) 2.什么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答: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和对策,以达到可持续的生物圈的目的。(这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明显趋势。也是海洋生态学的研究的重要任务。) 3.哪三个研究领域为生态学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答:①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包括气候、大气、陆地和水域变化的生态学原因和后果; ②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决定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学意义,全球性和区域性 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sustainable ecosystern),探讨可持续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和策略以 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原理和技术。以上三个优先研究领域实际上阐明了生态学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厄尔尼洛现象和南方涛动如何影响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举例说明。(看文献,写作业,ppt) (作业,自整理) 第二章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1. 基本名词: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500m之间、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热常数——指有效温度(即高于生态学零度以上的温度)和发育持续时间的乘积。 K=N(T-T0) K为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N为天数,T为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0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生物零度) 海洋生物的垂直移动——海洋动物在夜晚升到表层,随着黎明的来临又重新下降。光是影响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补偿深度——:在某一深度层,植物24小时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全部为维持其生命代谢消耗所平衡了,没有净生产量,这样的深度为补偿深度 临界深度(the critical depth):在这个深度上方整个水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总量等于其呼吸消耗的总量。临界深度通常大于补偿深度。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一“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必需物质”。当环境中某物质的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前 言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前言 2017年12月9日至12月11日,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召开。本届会议主题是古老油气系统中的地球化学,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 本届会议共收到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农业部等各下属56个单位的论文摘要604篇,内容涉及烃源岩与煤地球化学、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油气生成与成藏地球化学、非常规油气地球化学、深层-超深层油气生成与演化、分子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生物与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我国近年来有机地球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第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82年5月27日-31日贵阳市举行。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经过近40年的不断发展,已经从常规油气勘探领域拓展到了页岩气、煤、生物和环境等几大主要研究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是促进有机地球化学相关领域创新、发展与应用的平台。近年来,油气勘探领域逐渐向深层和非常规油气发展,油气资源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对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和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相信,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的召开,将对推动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和非常规油气勘探、生物与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本论文摘要汇编在编辑过程中,对部分稿件的格式进行了修改和压缩。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望作者和读者谅解。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秘书处 2017年12月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单选题第一套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单选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 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 A.0~10岁 B.15~20岁 C.25~35岁 D.40~50岁 E.55~65岁 2.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可用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少时,可有碘缺乏病的流行() A.<1μg/L B.<5μg/L C.10μg/L D.20μg/L E.50μg/L 3.当碘摄入量低于多少时可发生碘缺乏病的流行() A.5μg/d B.20μg/d C.40μg/d D.75μg/d E.150μg/d 4.下列关于砷"三致"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尚未见砷对人的致畸胎作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 B.短期体外筛检实验从不同水平、不同角度证明了砷具有较强的致突变作用 C.砷致人类癌症的内在理论基础是体细胞突变学说 D.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砷具有致癌作用 E.WHO已将砷定为确认致癌物 5.在下列症状中哪一条不是慢性地方性硒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毛发脱落 B.指甲脱落 C.皮肤湿疹 D.脚趾干性坏疽

E.运动障碍 6.下列哪种作物中含硒量较高()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蒜 E.黄豆 7.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A.6岁以后 B.16岁以后 C.26岁以后 D.36岁以后 E.46岁以后 8.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B.掌跖部皮肤角化 C.末梢神经炎 D.乌脚病 E.麻痹性震颤 9.在下列因素中哪一条不是克山病的致病原因()A.环境硒水平过低 B.柯萨奇病毒感染 C.营养素失衡 D.环境硒水平过高 E.真菌污染粮食 10.3价砷在机体内蓄积量较高的组织是()A.肝脏 B.毛发、皮肤 C.肺、脾 D.肠、胃 E.肾脏 11.不易受镰刀菌污染的粮食是() A.小麦 B.玉米

(整理)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学情分析】黄岛的学生尽管在海边生长,但他们对海洋的了解,更多的是看到了大海的壮观、海边景色的优美和餐桌上丰富的海鲜,学生很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去认识海洋,他们知道大庆油田,但很少有人知道从海洋中也可以开发石油,也不知道我们做燃烧实验使用的镁条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对海水淡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先要设法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个资源宝库,可开发海水中的物质以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等。 2、了解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 5、通过对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离混合物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6、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方案的探究,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蒸馏法分离物质。 2、通过观察图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量的方面认识事物。 3、通过学习海水制镁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如学会权衡利弊选择原料,学会化学上少量物质的富集方法并会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海洋不仅是壮观和美丽的,它更是一个资源的大宝库。 2、] 3、让学生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过程的探究,了解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体会海洋开发的不易, 树立节能意识。 重点: 1、海洋资源的两个开发:镁的开发和淡水开发。 2、帮助学生树立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难点: 1、对海水提取镁的过程的探究。 2、对海水淡化的方法的探究。 *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图表、实验活动 板书设计: 6-1海洋化学资源 一、化学资源 海水制镁 海水淡化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 类或其它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 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4.溶解潜伏热:1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微米。 8.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 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1.Salinity: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 气的速度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 终又回到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 为牧食链和碎屑食物链。 15.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 物质和栖息场所。 16.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 21..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 22.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3.表层流:在近岸区域自海面向下至1—3米水层的流动;在深海区域,自海面往下至10米 水层内的流动。 24.初级生产力:当自养生物生产的有机物多于其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时,净增 25.长的有机物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的现状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地球化学是地学的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是化学与地学各领域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更加先进,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原有分支迅速发展,同时新的分支相继出现。目前地球化学在地质探矿、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灾害预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地球科学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地球化学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矿产勘探实际工作来论述地球化学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 一、地球化学的现状 虽然地球化学思想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但是在早期阶段,主要是对与地壳的化学组成有关的某些地球化学现象的定性的描述。直至20世纪上半叶,地球化学才独立成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然而随着化学、物理学和地学等领域的发展,地球化学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当前地球化学研究手段日渐先进,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精度不断提高,这些彰显了地球化学的活力。地球化学强劲生命力的另一个体现是原有分支的迅猛发展和新分支的不断涌现,下面通过几个主要分支的叙述来反映地球化学的发展现状。 1.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中或地表各类岩石、矿物、矿石及各种地质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含量、分布及时空变化的学科,也是研究各种化学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学科。作为地球化学中最早出现的基础学科分支,现阶段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更广泛更深入了。对于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以及动植物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对其控制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研究的元素种类有了明显的增加,包括许多微量元素,如稀土、稀有、分散元素,因而出现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等,而且数据更精确、更合理了。元素地球化学,特别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包括多种元素对比值的应用,现在己经成为探讨岩石、矿床以至行星的成因和演化的重要手段。

九年级化学下册 8.1 海洋化学资源课后达标训练(含精析) (新版)鲁教版(1)

8.1 海洋化学下册资源课后达标训练(含精析) 【基础达标】 1.(2011·十堰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海洋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海底石油、天然气 B.潮汐能 C.海滨砂矿 D.锰结核 3.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垃圾填海 B.油轮泄漏 C.海水“晒盐” D.生活污水排入海洋 4.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海水制备金属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5.(2012·烟台中考改编)烟台是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下列对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B.利用风吹日晒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以它为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6.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时的泄漏事故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7.海洋是人类未来开发利用资源的主要场所。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 是( ) A.过滤 B.蒸馏 C.低温多效蒸馏 D.多级闪急蒸馏 8.下列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滴加硝酸银溶液 B.加热蒸发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滴加酚酞试液 9.下列关于用海水提取出镁盐来制取金属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氯化镁溶液 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中制得氢氧化镁 C.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直接蒸发海水制得氯化镁 10.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祁连山脉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成为第一个在中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存在于海洋表面 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11.(2012·滨州中考改编)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下图为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

黄河口生物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在河海划界中的应用

黄河口生物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在河海划界中的应用 Ξ 陈友媛1,高 丽1,杨应斌2,贾永刚1,高振会2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2.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266033) 摘 要: 为了寻找黄河口河海划界的科学依据,对影响黄河口河海划界的各种水文、地质、生物、物理、化学等要素进行了丰、平、枯水期的现场测定和室内分析。结果发现,除了以前学者经常采用的水文、地质、生物等指标具有划界的作用外,电导率、盐度、常量离子、硅酸盐等指标特征也具有很好的划界指示意义。综合各项科学指标的划界结果表明:黄河口河海划界在距离新滩油田浮桥A03站位以东的2~13.5km 处;其中水文指标和化学指标(盐度、常量离子、硅酸盐等)的河海划界在距离A03站位以东的9~10km 处;地质指标(地形法)在2km 处,地质指标(地貌法)在13.5km 处;生物指标法在7.5km 处;而重金属、有机物污染、有机碳等指标不宜作为河海划界指标。关键词: 黄河口;河海划界;生物地球化学指标特征 中图法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5174(2008)042647206 河口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各种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耦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河口海岸地带又是经济发达、人口集居之地,科学地提出河口河海划分指标,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河海划界不是一个固定的断面,受制于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前一些小河流河口以河流入海由窄变宽的口门断面作为分界线,大体是符合实际的[1]。但对自然情况复杂、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大河河口就不适用,于健等提出河口河海划分应以几何形态法为主要方法,以地貌法为辅助方法,其它方法作为参考使用[2]。目前公开发表的河海划界文献,以行政和管理等主观因素为主,而客观、详实的科学技术指标较少[3]。 世界河口分别有以盐度、地形、地貌、生物等因素下的定义,这反映了河口的复杂性[427],其实河口地区的化学过程在物质迁移和转化中也有明显的特征。本文为了寻找黄河口河海划界的科学依据,对影响黄河口河海划界的各种水文、地质、生物、化学等要素进行了丰、平、枯水期的现场测定和室内分析,目的是找出更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稳定性、合理性和连接性的黄河口河海划界的科学指标。 1 黄河口的概况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渤海又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域之一,故黄河口是世界上淤进最快的河口地区之一[8]。黄河河道具有“大水带大沙”的特 点,其尾闾善淤、善决、善徒决定了河口地区的不稳定性[9]。黄河非汛期流量很小,潮区界约17km,潮流界为5~6km;汛期流量较大,潮区界约12km,潮流界为3~4km 。虽然黄河口是弱潮汐河口,但咸淡水混和类型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枯水季节为强混和型,洪水期为缓混和型[10]。黄河口的近口段介于潮区界与潮流界之间、河口段介于潮流界与口门断面之间、口外海滨即口门外浅海[1],其中河口段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区,长度不过3~8km,但其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物理混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监测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组队对黄河口的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模拟黄河丰、平、枯水期(2004年11月,2005年5月,2005年9月)进行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3个航次分别设置12个、8个、8个走航观测站位,自近口段的新滩油田浮桥A03站位开始,间距1~2km 左右,直到口门A01(距A03站位13~15km )以及口外海滨段水深相对较大的A012,A013站位。获取了表底层水文、常量离子、水质综合指数、营养盐、重金属、生物、有机物等资料,还调查了地质地貌情况,站位见图1。 3个航次的调查布点,样品的采集、保存、分析和评价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 《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1998);《海洋调查规范》 (GB1276329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21997); 《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2002);《海洋生物质量》 Ξ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海域办专项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07209212;修订日期:2008202225 作者简介:陈友媛(19662),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与教学。E 2mail:youyuan@https://www.doczj.com/doc/f12280354.html,   第38卷 第4期 2008年7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PERIODIC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 38(4):647~652July,2008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1.1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分布、迁移、富集与转化的科学。生物死亡后的有机质演化及其地球化学过程均属其研究范畴。有机地球化学是当代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发展壮大,与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紧密相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机地球化学已形成石油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等三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获批准建设,1992年11月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张干研究员。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2人,其中科研人员53人,技术支撑人员18人,行政秘书1人。现有在站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3名。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实验室总面积7700平方米。现有11类大型/超大型仪器/设施、18个专业实验室,截至2017年底,大中型仪器设备原值逾2.2亿元。 “十三五”期间,实验室主要在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大研究领域,在深层油气资源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风险管控原理、大气环境化学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原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重大研究任务,组织和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同时,亦针对区域与全球环境变化,开展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探索性研究。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精神,是“学,思,锲而不舍”(已故傅家谟先生的座右铭)。实验室的使命,是成为国际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卓越中心,服务于化石能源勘探和环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1

海洋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一章液态水的结构 1、液态水有哪两种结构模型 一混合型理论模型 间隙模型 混合模型闪动簇团模型 二连续体模型 2、“闪动簇团”模型有什么特点? 不必假设冰I h结晶的存在,也不必考虑簇团中水分子构成的方式,因而避开了过冷、结冰与流动性等现象所提出的问题 “自由”水中的氢键已破裂,分子之间力为偶极-偶极作用和L o n d o n作用 簇团具有闪动的特性 3、用“闪动簇团”模型解释压力和温度对纯水结构的影响。 压力:簇团理论:簇团由于具有一定的构型而比它周围“自由”的水体积更大,压力增大,将破坏这些簇团使体积减小 温度::簇团的破坏所引起的密度增加和正常热膨胀所引起的密度减小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什么是电缩作用? 离子与水偶极的局部电荷的相互静电作用把水分子拉近离子周围,使靠近离子附近水的比容变小,即离子周围水的体积缩小了,这种现象称为电缩作用。 5、水的双区模型有几种? 6、什么是溶剂化配位水? 7、什么是非溶剂化配位水? 第二章海水状态方程式 1.什么是海水状态方程式 2.海水状态方程式可能的用途 3.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式的形式 4.UNESCO高压海水状态方程式有什么优点? 第三章海水热力学基础 与盐度、离子强度的关系;离子强度与盐度的关系。 1、m s 2、偏摩尔体积与表观摩尔体积的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离子水化作用 1、根据连续电解质模型,推导水化焓公式 2、对连续电解质模型的改进工作有哪些?

3、在结构水化模型中,将离子与水的相互作用分成了几个步骤?最后得到的水 化焓公式是什么? 第五章海水体系中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1、离子雰的概念,离子互吸理论的假设。 由于静电作用力的影响,在中心离子(正离子)周围,距离正离子愈近的地方,正电荷密度愈小,负电荷密度愈大,结果在中心周围大部分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但总效果犹如在其周围分布着一个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我们把这一层电荷所构成的球体称为离子雰。 2、离子雰在中心离子J上引出的电能变化是什么,并据此推导D-H活度系数公 式。 3、对D-H公式的修正有哪些? 4、Pitzer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对D-H的改进有哪些?优点是什么? Pitzer理论是半经验式的统计力学理论,其计算活度系数的公式引入了硬球动力效应。 计算电解质活度系数、渗透系数等热力学性质的公式的形式比较简明和紧凑。 应用范围非常广,对称价的电解质和非对称价的单电解质,无机的和有机的电解质,混合电解质溶液等的热力学性质都能准确地计算。可以应用于海水微量组分体系。 可用于真正的电解质浓溶液,离子强度可以高达6m。 第六章海洋中的络合作用——海水化学模型 1.什么是海洋化学模型? 是为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地球化学过程与化学作用的关系,进而建立的定性和定量的模型。 2.什么是海水化学模型?海水中元素存在的化学形式。 3.研究海水化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海水中元素的溶存形式,对其参与海洋中种种地球化学过程时所起的作用,对其在海洋中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都是必先预知的基本知识。 ?在海洋无机化学和海水无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海水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也是基础知识。 ?在海洋有机化学的发展中,海水化学模型中的有机存在形式的研究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海水分析化学中,了解海水中元素的溶存形式是进行分析操作的必要前提。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测定方法的选择。 ?在海洋污染和防污研究中,海水化学模型是每个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因为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海洋地球化学,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的研究等均有重要意义。

考试——有机地球化学

1.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定义与次级学科分类; 定义:有机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质体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地质体中的分布、转化和参与地质营力的可能性。 有机地球化学包括: (1)石油地球化学;(2)海洋与湖沼有机地球化学; (3)矿床有机地球化学;(4)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次级学科分类: 有机地球化学又分为油气地球化学,基础有机地球化学和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油气地化又有:烃源岩地化,煤及干酪根地化,生物标志物地化,油藏地化,天然气地化,碳氢同位素地化和有机地化。 基础有机地化中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包括:生命演化的有机地化和生物地化。 环境有机地化有:有机污染物检测评价,有机污染物地表地化,毒害性有机生物修复和污染物检测评价。 2.国际有机地球化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萌芽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 定碳比理论:19世纪末期,White,1915,建立起油气聚集与煤的变质作用之间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苏联学者B.H.维尔纳茨开始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地质作用,主要著作《地球化学概论》《生物圈》,论述石油的有机组成和石油成因的主要依据。 1934年,Alfred Triebs首次从石油中分离并鉴定出来自植物叶绿素的卟啉化合物,并证实该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石油、沥青等地质体中,标志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地球化学概念诞生。 2.成型期(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后期) P.V.Smith(1954)从现代海洋沉积物中分离鉴定出微量类似于石油的烃类化合物,石油直接起源于类似现代沉积物的观点广泛流传。 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气相色谱技术广泛使用,从现代沉积物、土壤、沉积岩和石油天然气中抽提、分离和鉴定出大量有机化合物。 1959年11月,美国匹兹堡成立第一个国际有机地球化学协会。 1962年,意大利米兰召开第一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出版《有机地球化学进展》论文集。 I.A.Breger(1963)主编《有机地球化学》,论述色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干酪根、煤、石油等地球化学。 1964年,苏联学者出版《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论述沉积金属矿产的地球化学。 以上四项标志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 3.蓬勃发展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 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油气地球化学学科发展最重要时期,随着气相色谱-质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等一批先进分析技术相继问世,能够从复杂化合物中分离和鉴别出单个有机化合物,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 70年代末,以Tissot为代表的地球化学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理论模式,形成现代油气勘探中广泛使用的完整的石油演化理论。 80年代中期,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非常规油的研究,是对Tissot的生油模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90年代,油藏地球化学成为油气地球化学学科新的生长点,将研究重点转向储集层和油藏,

《海洋地球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海洋地球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试卷题型 一、名词解释约27% 二、简答题约53% 三、论述题或解析题约20%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 一、海洋地球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历史、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意义,海洋的基本化学组成、化学元素分类及其分布规律,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以及海洋的化学特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历史 2.掌握海洋地球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了解其主要研究方法 4.掌握海洋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5.掌握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类 6.掌握海洋的化学特征 二、同位素海洋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同位素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其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主要有测年、测温、示踪,以及进行古环境、古气候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恢复,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最常用的是测年。常见的同位素测年方法包括:铀系、14C、K-Ar法等;海洋中常用的稳定同位素主要包括H、O、C、S、Nd、Pb、Sr等。 考试要求: 1.放射性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2.稳定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3.同位素在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海洋沉积作用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海洋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海洋中陆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和生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和规律。 考试要求: 1.海洋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2.陆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和规律 3.生源沉积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和规律 四、海底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考试内容: 海底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问题,包括热液系统、冷泉系统、天然气水合物系统以及锰结核和结壳等。 考试要求: 1.热液、冷泉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应的地球化学过程 2.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生成、释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环 境和生态效应

关于海水颗粒有机碳(POC)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的研究

研究题目 关于海水颗粒有机碳(POC)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的研究 研究目的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阐述了海水POC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概况。海水POC在海洋中的分布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海域、不同水层POC 的含量与组成差异很大。海水POC与生物过程的关系密切,海洋生物既是POC的组成部分也是POC的重要生产者。 先行研究 近十几年来,海洋碳循环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海洋直接决定了大气二氧化碳作用下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有一半为海洋所吸收,吸收进入海洋的碳经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转化为不同形式的碳,或在海洋中循环,或被转化为其它形式的碳参与生物代谢,或形成颗粒物被最终埋葬,或重新被释放进入大气。本文从海水POC的组成,POC与生物作用过程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海洋POC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1 POC的组成。 海洋POC可分为生命与非生命两部分。生命POC来自生物生产过程,包括微小型光合浮游植物,大型藻类以及细菌、真菌、噬菌体、浮游动物、小鱼小虾、海洋哺乳动物;非生命POC也称为有机碎屑,包括海洋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残骸、粪便等。不同海区POC的组成各不相同,对楚科奇海的研究发现,沉降的生命POC主要由粒径<330μm,以硅藻为优势的浮游植物(包括硅藻、甲藻、绿藻、鞭毛藻)、小型浮游动物(纤毛虫类、肉足虫类)和以桡足类为优势的大型浮游动物(桡足类、箭虫、腹足类、枝角类)组成幼虫)以及非生命的浮泥小颗粒、浮游动物粪便、蜕皮和桡足类残体组成。 2 POC与生物过程的关系 海洋真光层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里的溶解CO2,通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颗粒态,即有生命的POC(大多为单细胞藻类,如硅藻等,粒径从几个到几十个微米),这些有机碳再通过食物链(网)逐级转移到更大的颗粒如浮游动物、鱼类等。未被利用的活体POC将死亡、沉降和分解,同时各级动物产生的粪团、蜕皮等构成了大量非生命POC 向下沉降。生活在不同水层中的浮游动物,通过垂直洄游也构成了POC由表层向深层的接力传递。另一方面,各种海洋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活动产生大量的DOC释放到水体中,这些有机物有一部分将被氧化降解而进入再循环,其余的将被异养微生物利用后通过微型食物网进

有机地球化学对大气环境科学的影响及方法和技术应用

有机地球化学对大气环境科学的影响及方 法和技术应用 [摘要]有机地球化学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古生物等领域,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推动,有机地球化学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有机地球化学对于大气环境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机地球化学的方法被应用到大气环境科学。本文首先解析有機地球化学概念与类型,然后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后尝试探索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技术对大气环境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大气环境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环境科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逐渐显著的影响。有机地球化学对于大气环境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其中的方法和技术大量地被应用到环境科学中。本文主要探索有机地球化学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方法和技术应用。 1 有机地球化学概念与类型解析 有机地球化学属于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质中的有机质的分布、组成、类型、结构、起源和演化规律。地质中主要包括三类有机质:(1)地质类脂物,包括烃类、醇类、有机酸、甾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腐殖类,是指可溶于无机碱的沉积有机质,分子量

为700-300000,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和泥炭等近代沉积物之中;(3)干酪根,是指既不溶于无机碱又不溶于有机溶剂的一部分有机聚合物。 2 有机地球化学对大气环境科学的影响 有机地球化学对于大气环境科学产生重大的价值意义和影响: 2.1 形成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大气环境中有机物质(含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和归宿,以及研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形成原因,以及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有毒、有害、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机制,以及无机矿物、金属元素和大分子等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则形成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2.2 提供了指示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质中含有不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是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对于大气环境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大气环境中提取的样品中,提取到丰富的有机脂类化合物,包括正构烷烃、正烷基-2-酮、类异戊二烯烷烃、脂肪酸、脂肪酸酯以及甾烷和萜烷类等种类丰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认识这些任务标志化合物,有助于研究大气环境科学。 有机地球化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相结合产生新的学科,同时有机地球化学提供了指示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还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3 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和技术对大气环境的应用

地表及海洋环境的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_范百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综 述· 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Vol.32No.1,Jan.,2013 收稿日期:2011-12-01收到,2012-03- 05改回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 10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第一作者简介:范百龄(198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fbl860726@126.com.通讯作者:赵志琦(1971-),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水岩作用过程的硼、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E-mail:zhaozhiqi@vip.skleg .cn.地表及海洋环境的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范百龄1, 2 ,陶发祥1,赵志琦1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摘 要:镁(Mg)是主要造岩元素,其地球丰度仅次于铁和氧。Mg几乎参与了地表所有圈层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随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等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完善,Mg同位素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Mg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使其在地表及海洋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就近几十年来Mg同位素在地表及海洋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探讨。虽然,目前对Mg同位素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许多研究成果显示,Mg同位素具有很大潜力成为环境变化的新的指示工具。关 键 词:进展;Mg同位素; 地球化学;海洋和地表过程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02(2013)01-0114- 07Advance of Geochemical Applications of Magnesium Isotop e in Marineand Earth Surface  EnvironmentsFAN Bai-ling1, 2,TAO Fa-xiang1, ZHAO Zhi-qi 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550002,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Abstract:Magnesium,whose Earth abundance is in the third place only after oxygen and iron,is one of the majorrock-forming elements.Magnesium takes a part in,almost,all geochemical,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ofdifferent spheres.Given rapid improving of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multiple collector-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MC-ICPMS),Mg isotope will be used in a broad range of geochem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nearfuture.Due to its distinc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Mg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monstrating wider applicationperspectives in Marine and Earth Surface Environment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Mg stable iso-tope studies.In addi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are also discussed.Regardless of its earlystage,the most rece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Mg isotopes are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Key  words:advances;Magnesium isotopes;geochemistry;Marine and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作为生物营养元素的镁(Mg ),是地球上的常量元素,其地球丰度(1.6×105  mg/kg )仅次于铁和氧,Mg的克拉克值在2.4×104  mg/kg(陆壳)~4.3×104  mg/kg(洋壳)之间[1]。自然界Mg主要以硅酸 盐形式存在,主要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等,也是白云岩的主要组成元素,并广泛参与生命活 动。Mg有三种稳定同位素:24 Mg、25 Mg、26  Mg ,相对丰度分别为78.99%、10.00%、11.01% [2,3] ,三者 的质量差达4%~8%,是相对质量差仅次于Li的 第二大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会产 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 4,5] 。目前报道的地球样品Mg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约6. 5‰(图1),天然样品的Mg同位素组成与其所经历的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受不同分馏机理的控制。Mg同位素作为 新的化学示踪剂, 已被用来探索宇宙事件[6~8] ,示踪古海洋环境[9,10],研究风化作用[11~13] 、石笋的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