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2015中美金融大对决

2014-2015中美金融大对决

2014-2015中美金融大对决
2014-2015中美金融大对决

2014-2015中美金融大对决(转)

(2013-04-18 19:52:37)

转载▼

分类:Idea

很赞的文章,可惜没多少人看的懂。

转自《环球政经纵横谈--雷思海》https://www.doczj.com/doc/fa2223637.html,/u/1400385932

2014-2015中美金融大对决

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略布局,及未来大对决图景

金融危机已经4年过去,但世界并不平静。实际上,一场史无前例规模的世界级别的以金融为核心、政治、经济、军事为平台的大对决,正在悄然拉开大幕,不久即将到来。而中国必然将是其中逃脱不掉的主角。中国将如何应对?我们每个人的财富将如何保全?

为此,本人就近来一段时间的思考,在此呈现给大家。

主要内容是对美国金融战略的剖析,以及美国对中国、欧元区等国家与地区的金融战略布局,以及未来大对决的可能图景。希望能避免阴谋论的逻辑无能本质下的跳大神,尽量还原世界政经博弈的真相。愿与各位朋友切磋,或对或错,皆为所得。

看不清未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看懂历史与现在,本人的分析就从当今世界最大的事件,金融危机开始!

一个在中国被广泛传播的对金融衍生品的误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而帝国战略,就始于资本。先从美国次贷危机后的资本大拯救开始吧。首先声明,本人所有引用的数据,都有权威来源。

在经过3年多的货币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已经向美国的金融系统公开直接净注资约2.2万亿美元左右。向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的各种贷款,更是高达30万亿美元以上。美国的资产价格从2008年到2012年基本翻了一番以上,这个大家看股票市场,就明白了。

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没什么问题了。美国高达60多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已经复活了,这还是只是包括股市、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货币基金市场,等传统资本市场的,如果算上金融衍生品,规模就更加庞大。

美国的次贷问题至此可以说,已经解决了一半,美国还剩下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这个头疼的问题,需要解决。居民资产负债的问题,主要通过房地产市场来予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或者被证明彻底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美国都将可能启动一轮长达5年左右的强势美元周期,与前10年的美元贬值周期,构成又一个美国金融战略大循环。

而在次贷危机中,广为诟病的美国的金融衍生品问题,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弄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像阴谋论者所说的那样,把美国的金融衍生品看成是华尔

街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所发生的真实一切,与即将发生的未来。

华尔街贪婪,但它并不愚蠢!

而只要是资本,它就贪婪,全世界无一例外!

金融衍生品,这个让很多不接触金融的人,感到头疼的东西,实际上也并不那么复杂。顾名思义,它就是在传统的金融资产上,诞生出来的东西。比如,在股票基础上诞生出来的衍生品,有股指期货、股票互换等等。做衍生品生意的人,买卖的对象,不是股票本身,而是产生于股票基础上的某种约定。

次贷危机以来,金融衍生品常常被看做是贪婪的代言,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这让人想起美国的经济学者托马斯-伍兹的一句话:将金融危机归咎于“贪婪”就像将空难归咎于地心引力一样荒谬。

在这种对金融衍生品本质误读的引导下,不少人一谈起金融衍生工具,就会想到它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坏东西,是一个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搞不懂的金融赌博与陷阱。媒体往往是肤浅的,它们总是喜欢为自己不理解的逻辑,找到一个实体的罪魁祸首。

这样的误读,夸大了金融衍生品的负面因素,是完全不懂衍生品的本质,而产生的一种渲染。

衍生品就像武器,你可以用它来保卫自己,使自己更强大,你也可以用它来朝自己开枪,让自己更受伤。它只是一个物,对它的盲目恐惧,就向当年的澳大利亚土著,害怕欧洲人带过去的镜子一样荒谬。

最受到非议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叫做信用违约互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CDS,当然,也有人称之为臭名昭著!这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甚广的对金融衍生品的误读。其危害甚大!

其实,CDS堪称是世界金融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以说是美国自发明原子弹以来,又一项最具威力的一项智慧创造,并必将是美国在未来的金融战当中,打击其他对手最大的秘密武器。它也将是美国未来强势美元的核武器,是美国金融战略的重要支撑。

那么,什么是CDS的本来面目?答案就是,它是有史以来,美国创造资本的最强悍的工具,它干了美联储自从1972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最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

并不是所有的金融衍生品,都具有强大的资本创造功能。比如高达500多万亿美元的利率互换合约,并不具备多少资本创造功能,它会产生一定规模的利润,也就是承销商所收取的手续费。

在美国发明的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当中,信用违约互换CDS,则是创造资本最有威力的武器,它的规模相对于利率衍生品要小一些,但它才是真正的金融原子弹。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下CDS这个堪称上个世纪最“伟大发明”的金融衍生品的前世今生。

事情要追溯到1993年。

当时的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因为一艘油轮发生了原油泄漏而面临50亿美元的罚款,埃克森公司找到了它的金融老客户J.P.摩根银行要求贷款。但是,这笔贷款只有很低的利润,如果贷了,不仅没多少赚头,关键它会攫取摩根银行的信用额度,银行还要为这笔贷款留出大笔的资本储备金。

实际上,当时的J.P.摩根正在为贷款信用额度的问题,大伤脑筋。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规定》规定,所有银行的账面都必须保留银行贷款总额8%的资本储备:每借出100美元就要留存8美元的准备金。J.P.摩根认为这一规定相当不合理,因为它的贷款都是针对可靠的企业客户和国外政府,违约率非常低,每借出100美元,就要保存8美元的准备金似乎

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由于J.P.摩根的贷款风险几近于零,因此收益率也低。这样一来,J.P.摩根已经感到了业务发展的危机。

当时,J.P.摩根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转移账簿信用风险的办法,“信用额度”问题和巴塞尔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如何既贷出这笔款,又可以不影响J.P.摩根的信用额度呢?J.P.摩根银行的金融衍生品部门,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找到了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的官员,提出了一个即将创造历史的建议。

J.P.摩根提出,每年向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而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则承担埃克森公司这笔贷款的信贷风险,以有效保证J.P.摩根的这笔贷款没有任何风险。如果埃克森公司违约无法偿还贷款,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则承担J.P.摩根的损失;但是,如果埃克森公司没有违约而偿还贷款,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则会取得不错的收益。

欧洲重建于发展银行业认为埃克森这样的大公司,违约的可能性为零,因此会稳赚一笔担保佣金。因此答应了这笔交易。按照当时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方案,这笔贷款虽然贷给了埃克森公司,但是由于它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因此,它不影响J.P.摩根公司的内部信用额度。

J.P.摩根用很小的一笔保险金付出,就获得了50亿美元的额外信用额度,这个信用额度,本来是需要4亿美元的资本金来支撑的,但J.P.摩根并没有为之准备4亿美元的资本金。

可见,这个信用额度完全是依靠欧洲重建于发展银行的担保创造出来的。它的本质是银行通过购买信用保险,创造出了一笔50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货币的创造可以说与美联储已经没有任何关系,美联储没有为这50亿美元的货币创造,提供哪怕一分钱的基础货币。

因此,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是看不到这笔货币创造的任何蛛丝马迹的。那么,这笔货币创造的难道是真的什么创造根据都没有么,有,那就是信用保证,摩根从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那里,得到的信用保证,值4亿美元的现金,当然,摩根付给欧洲重建于发展银行的保险费,也就区区500万元左右。

结果证明,这次发明创造给各方都带来了收益,埃克森获得了贷款,J.P.摩根获得了利息收入,而欧洲发展与重建银行则没付出什么,就轻轻松松获得了一笔保险佣金。信用违约互换(CDS)由此而来。

1993年,摩根大通在发明CDS时,看中的是它的解放金融机构资本金的秘密武器。但是,这个解放金融机构资本金的功能能否大规模地在美国金融体系中运用,还需要美联储的点头。

据说,当年摩根大通为了获得美联储对CDS的认可,绞尽脑汁,拿出了它1992年刚刚发明的风险价值模型VAR,这个模型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证明CDS的风险其实是非常、非常低的,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风险计算模型之对于银行,相当于核心专利对于商业公司一样重要。这次次贷危机中,房利美与房地美之所以损失惨重,最后被政府接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风险计算模型严重落后,从而导致了其资产恶化程度,远超他们自己的计算。

这个VAR模型,可以说是摩根大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对外公布的。但是,摩根大通发现,如果不公布这个模型,恐怕就难以说服美联储,难以闯入“数万亿美元的互换和其他衍生品头寸交易的赌局”。

在权衡得失之后,摩根终于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杀手锏,免费公布了VAR模型,以及基于这个模型的CDS风险计算工具。这个计算工具很快得到了摩根的客户和竞争对手的认可,并风靡开来。通过这种方式,摩根大通就将整个金融行业变为代表自己的游说团,摩根大通的“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了。

故事听起来,让人感觉似乎CDS的出世与流行,充满着传奇与偶然。实际上,CDS正好符合了世界货币美元资本无限创造的天然需要,它被美联储认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1996年8月,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终于不负众望,发表声明,正式允许美国银行使用信用衍生品,并同意银行根据信用风险转移的情况来降低资本储备,其最低程度可以降低到风险资产的1.6%,实质是认可了银行利用CDS解放储备金的做法。

美联储不仅同意银行运用CDS的这一功能,还在同一年,争取到了巴塞尔协议的修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巴塞尔I》市场风险修正案,改修正案规定,如果银行利用衍生品对冲它们的信用或者市场风险,它们将可以持有比风险头寸更少的资本金来抵冲交易和其他活动风险。

美国金融衍生品同时也是美国未来金融战的核武器

之所以在CDS上花费笔墨,因为,它是美国金融战略核心能力的体现:这个核心能力,就是美国金融机构强大无比的资本创造功能,而其创造出来的资本,是世界通行的美元资本!它可以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财富,进行暂时的无偿占有!

有人问了,谁会那么傻,来出售这种CDS呢,为了那么点的保险费,来承担自己不了解的风险。答案正是金融机构自身,而且美国金融机构不傻!

上例中的摩根大通,是充分了解埃克森石油公司的还贷能力的。因此,那笔CDS的费用,几乎就等于白送给了欧洲发展与重建银行,在美国2000年取消银行与投行之间的限制之后,银行把自己很多的CDS发行业务交给了影子机构。

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夕,以贷款为证券为参照物的CDS规模,高达60万亿美元左右,而其中80%左右的CDS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银行既购买CDS,也发行CDS,这些交易都是场外交易。次贷危机对CDS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导致CDS在到期之后,金融机构不再发行,规模迅速缩减,并更加集中到一些资质高的金融机构手里。

2009年7月的一份对100家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商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96%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集中在5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集团、摩根斯坦利、美国银行。

2007年次贷危机前夕,美国CDS市场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名义金额已经超过当时的美国股票市值与债券市值的总和。如此一个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对美国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们想到的首先是风险。

不过,风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这一点,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发布的《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从来没有找到证据表明不规范的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由于相互关联而导致了金融危机。”

实际上,在整个次贷危机当中,美国倒闭了近百家中等规模以上的金融机构,只有美国国际集团(AIG)是因为CDS而倒闭。

2007年年底,AIG发行在外的CDS名义总额为5800亿美元左右,与整个60万亿的名义总额相比,还是很小的。

这意味着,AIG担保的参照物包括2300亿美元的公司债,1490亿美元的优先级住宅抵押贷款,此外还有780亿美元的混合了优先级与次级抵押贷款的CDO产品。而最后击倒AIG 的,则是这780亿美元中的621亿美元CDO出现了问题。

在AIG被政府接管之后,根据信用违约互换,AIG向它的交易对手,付出了621亿美元,也就是以名义价值赎回了它当初为之提供信用担保的621亿美元的CDO,这些CDO中,大部分是以证券化的次级贷款为基础构造的,房价的下跌,让这些CDO的实际价值几乎归零。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的倒闭,CDS都没有扮演关键角色,它们的倒闭也没有给相关的交易对手带来重要的损失。

可见,CDS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这60多万亿美元的CDS,其中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牵扯进了美国次贷之中,也就是为大约1万亿美元次贷为基础构造的CDO,也就是说起最多的赔付,也不过1万亿美元,由于美联储的借入,实际赔付规模在2000亿美元左右。

既然风险可控,那么,好处是什么呢?这个好处,可就太大,太大了!

真所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看到中国人民笑话华尔街,制造CDS来愚弄自己。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一定心里暗喜,看来中国人还没看透自己的游戏,自己的这个游戏还大可以继续玩下去!

不要以为这是华尔街在自娱自乐,他们利用CDS创造的美元资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美国人购买中国商品用的美元,成为了他们战略性入股中国银行的美元!

如果历史回到2001年,很多人都会想,如果我有一大笔钱,我会买房子,买股票。可那时候自己口袋里没钱。不过,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人口袋里的CDS,就像变魔术一样,为美国人变出了一大笔钱,尽管美国资本市场的循环,最终这笔钱流向了全世界,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便宜资产。

从CDS诞生的历史可以看出,CDS的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对冲信用风险,而是为了更大的资本创造能力。

也是因此,CDS一开始发展的时候,其所担保的贷款或者企业债,都是最优质资产,是基本无风险的。这是金融机构的切身利益所在,因为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参照物的信用基础上的货币创造才是安全的。

格林斯潘这个美国新自由主义大师,为美国的新金融原子弹的创造,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温床。此后,美国的金融机构从中获得了启发,如果银行的每笔信贷,都可以这样进行信用违约风险的转移的话,将极大地解放银行的资本金。但贷款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美国金融机构想到了规模庞大的美国公司债。

超级利润的驱使下,美国金融机构很快进入了CDS工业化时代。不过,它的一切演变,都是根据初J.P.摩根的这笔经典交易而来。

对银行来说,CDS的出现,等于是间接为银行创造了资本。CDS的作用就相当于资本金。以前银行要贷款100美元的话,必须保留8美元的资本。现在,这8美元的资本中的一大部分,被CDS所取代了,由CDS提供信用保护的贷款,其信用风险已经被完全移除,因此,只要为之匹配1.6%的资本金,也就是1.6美元,此外的6.4美元,则可以让银行拿过去继续匹配其他贷款。

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CDS也起到了一样的作用。根据2007年底高盛公司为期5年的1亿美元贷款,其CDS价格为每年6.8万美元的价格来计算,CDS的价格与参照资产的

价格比为0.068%。考虑到不同公司的评级不同,可以初步估计,CDS的实际价格,大约是参照资产价格的0.1%不到。

在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良好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的情形下,美国60万亿美元的CDS,则意味着为美国的所有金融机构,解放了2万多亿美元左右的资本金。

按照2007年,美国金融机构平均30倍的杠杆率来计算的话,2万亿美元支撑了近60万亿美元的资产交易。更重要的是,它支撑了2001年来,美国资本的全球新一轮的大扩张,美国海外资产见证了几乎直线般的7年上涨。

CDS带来的美元资本大创造。它的实质是印刷美元。而这个印刷美元,是不会出现在美联储的货币统计指标里的,M2里是看不到这个印钱的痕迹的。

国内的学者,总是在议论中国的货币创造已经超过了美国,其实,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或者看美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你完全看不到CDS带来的美元资本大创造。

这是隐形的货币创造,美元可是世界货币啊,它表外创造了如此之大规模的美元资本,随时可以变为美元货币,去购买海外资产的。

从2001年到2007年,美国的海外资产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9万亿美元,到2008年危机前夕,增加到了近20万亿美元。

没有比印刷货币能够带来更大的暴利,美国人在世界不知不觉中,做到了这点。

美国次贷危机中被有意忽略的真相

在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各种反思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个未解之谜。

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性地吹起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大泡沫?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给出了三个可能的理由。

1、房地产抵押贷款MBS、CDOs等次级按揭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2、是美联储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实施低利率所引起、

3、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资本对美国的流入,导致了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但是,这些理由,都存在着无法解释的漏洞。抵押贷款证券化,其历史可谓悠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什么30多年都没事?

利率因素也存在着无法解释的地方。从2004年开始,美联储实际上一直在缓慢提升利率,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07年。房价却随着利率的提升,现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暴涨。

从2001年到200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大于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的,也就是说,美国资本在这一时期,是净流出的状态,这种情形与历史上弱势美元时期的情形是一样的。

因此,美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其原因完全在美国国内。

在了解CDS的资本创造本质之后,我们就可以告诉美联储:别装了,是金融机构的资本大创造所导致的!

在次贷危机前夕,美国金融机构通过CDS,解放了2万多亿美元左右的资本金,他们的平均成本只相当于1.56%的年利率,远远低于联邦基金4%以上的最低成本。

这笔庞大的资本金的低成本解放,可以解释,为什么美联储从2004年开始稳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以抑制房价泡沫,但却无法奏效的真正原因所在。

美联储上调利率的银根收缩效应,与美国金融机构所解放的高达2万亿美元的低成本的资本金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美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格里斯潘那所谓的“难解之谜”:利率提升,资金使用成本却下降。

中国古诗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如果说,金融衍生品带来的表外货币超发所催动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金风”的话,那么,美国人把房屋当取款机的借贷消费习惯,便是“玉露”。二者缺少哪一个,美国恐怕都不会发生这么严重的次贷危机,只是它们融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个“胜却人间无数”的超级金融大爆炸,让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第五个年头,依然走不出停滞。

对于第二点,即使是美国媒体,也很少见讨论。但今天在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几乎翻番的情况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不景气的现实表明,给美国经济插上最狠的一刀的的,正是这第二点:美国人把房屋当做取款机的消费习惯:它让美国房地产泡沫,最后构成了美国居民的巨大负债。

提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人容易拿本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比较。但实际上,美国的房地产对美国经济的意义,要远比中国的重要。

这是因为美国人有一个中国人所没有的习惯:将其房地产升值后增加的价值,到银行进行抵押再融资来消费。

而根据美联储2004年的消费者金融调查显示,45%的人将再融资用于支付医疗费、支付税金、购买电子产品、度假或者还债;31%的人则用于改善居住条件;其余的则是用于购买新的房产、汽车、投资、服装和珠宝。

1999年开始,由于房子价格不断上涨,鼓励了美国人争相用房子抵押借贷消费。举个例子,比如某人2006年贷款80万美元,买了一座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房子以80万美元的价格抵押给了银行。一年以后,房子升值了20%,市场价格达到了120万。这个时候,房主就可以到银行或者住房贷款机构,将这升值的20万美元,以再融资的形式,借出来消费。

房地产市场对美国金融战略的万分重要性!

不是说美国的金融战略布局么?怎么说到了美国房地产。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问题,是理解为什么大对决的时间点,是在2014到2015年之间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要搞强势美元反转,必须考虑会不会先在美国重演一次房地产崩盘危机。历史上从来没有零利率的强势美元反转,在牛市时升息不一定导致房价下跌,但在熊市时提升利率就必然刺伤房市。

2007年,全美人口刚过3亿,共有1亿1600多万个家庭。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因房地产泡沫破灭,增加了近5万美元的负债。

而美国家庭中位(即中间收入)年收入是5万零740美元。而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数只占全美总家庭总数的15.73%。也就是说,80%左右的美国家庭,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带来的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双面夹击是十分敏感的。

这些家庭,不得不进入漫长的去杠杆化的过程,也就是要不断地要通过增加本金的方式,来降低债务比率,这通常就是储蓄;另外一个方式,则是通过不断地变卖资产,主要是房子,来降低债务比率。为什么要降低债务率?因为这是美国个人信用的重要衡量指标,资产杠杆率过高的话,个人信用自动降低,其能够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额度就会相应地减少。

美国家庭去杠杆化过程,是目前美国最头疼的问题。因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到2006年的高峰时刻,并继续往上涨。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目前,美国已经将房地美与房利美公司国有化了,他们有5万多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独占鳌头。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中国购买的两房债券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这个两个机构若要倒掉的话,美国的居民财富将遭受比2008年金融危机要沉重得多的打击,其金融崩溃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这是一个美国无法承受的代价。

目前,美联储多管齐下,试图推升房地产。除购买MBS外,还下调再融资的资质要求,其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按照资质本来没有再融资资格的人,可以再融资。

股神巴菲特多次向世界投资者推荐房地产,美国最反华的议员舒默,甚至提出了一个试图吸引中国人道美国买房的移民提案。可见,美国人是想尽办法要把美国房地产拉上去。

但是,这样的动作对十几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一时还难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过将近8年的疯狂发展之后,整体上而言已经供大于求。如果美国房地产一直不复苏,那么美国居民资产的去杠杆化过程,就无法逆转,美国人就要存款,而不敢消费。

国内很多经济学家,从2011年开始,就渲染美元反转;2011年不灵,2012年又来渲染。就是没有看到,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其危害远远超过房地产本身。

更有学者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而中国经济刚刚进入谷底,这也是没有看清楚,美国经济的实质。

这些错误的观点,造成中国不明真相的资本外逃,美国人在基准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笑纳这些廉价资本的涌入。可悲可叹可惜!

为什么大对决不可避免?为什么CDS是美国金融大对决的核武器?

美国金融危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的资本创造,反向收缩。所以说金融衍生品是个科学的东西,当市场不好时,它自动收缩资本创造功能,不但如此,还会收回以前创造的天量资本。

这次CDS的收缩(总额大量减少,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大约2万亿美元流动性的小时。因此,美联储不多不少,注入了大概2万多亿美元。

这就是定量宽松的由来!

但是,我们知道,CDS收缩了资本创造功能,但是,只要流动性充沛,资本市场良好,它最终会重新正常运转的,并再次创造庞大的资本。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CDS创造出来的资本,其成本是很低廉的,而且不受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联邦基金利率哪怕提到10%以上,它的成本,也只有1.6%左右。具体算法,这里就不说了,免得大家读起来枯燥。

这个就是美国将来提升美元力量,搞强势美元反转的金融核武器!其他国家的资金成本,都跟着美元利率上涨时,美国金融机构将有数万亿美元的廉价资本可供调动!

2008年,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崩溃,现在回顾起来,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最脆弱的一个年头。在那个时候,拥有近2万亿美元外储资产的中国,若是真的抛售美元资产,美国恐怕真的就金融崩溃了。

也许中国当时不太清楚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因为这真是新鲜事,以前还不曾有过,中国按兵不动自然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但美国人自己对此是很清楚的。

因此,我们看到,美国总统布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出席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美国给了中国这么大的面子,就是因为那时的中国,确确实实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对美国,甩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国家。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历史从来不能假设。

美联储一边在市场上直接收购各种资产,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向自身转移,另一方面向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直接注资,使得美国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大幅度上升。

到2011年底,美联储的总资产已经膨胀到近3万亿美元。在席卷全球的“去杠杆化”浪潮中,美联储成为了极少数逆势增加杠杆的机构。

目前,美国金融机构的CDS平均价格,已经下降到130个基点左右,这意味着CDS的解放资本金功能已经基本得到了恢复。但是CDS名义总量依然上不去,目前大概是35万亿美元左右,大概是危机前高峰时期的50%。CDS交易量上不去,则意味着其创造资本的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美国人在等待一个超级难以解决的问题——房价上涨。也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第二个问题的解决。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现在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复活了,那么房地产价格也该涨起来了,完全可以重演一下2007年之前,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路径吧。

回答是不可以,因为有一个关键的变量出现了。

这个变量,就是美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与危机之前,出现了天壤之别。美国居民因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深陷债务泥潭,不得不进行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这与2000年左右,美国居民资产处于正增长过程时,对房地产的作用完全相反。

更何况,由于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现在的金融机构也只敢对资质良好的贷款者放贷,次级贷款的市场受到了致命的冲击。这导致了美国房地产购买力的不足。

现在美国多管齐下,试图让房地产业尽快复苏。一个办法是继续购买MBS,QE3的内容是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MBS,这一购买至少将持续到2014年,没有上限;

其次是美联储通过扭转操作,压低长期贷款利率,因为购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15年与30年的长期利率,压低长期利率,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这就是购买长期国债,卖出短期国债,也就是所谓扭转操作的目的。

此外,美国还放宽房地产再融资的限制,鼓励居民通过房地产价格的小幅上涨,进行房地产相关投资。

炒股票的朋友都知道,要看看筹码图,美国房地产的筹码图,2007年是一座山。因此,尽管美联储显示出将极力托起房地产市场的姿态,但作用一直不明显。美国房价要越过历史高点,也就是2006年7月那条厚实的房地产市场筹码交换地带,真是难上加难!

一边是华尔街已经被复活的充沛的资本市场,一边是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去杠杆化。这一对比,所反映的现实是,美国可以相对容易轻松地拯救华尔街,但却难以拯救其居民。

这正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过,由于美元世界霸权的存在,美国还可以依靠其他国家来拯救美国居民,其方式就是通过外国廉价产品的输入,为美国居民保障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美国拯救华尔街,中国拯救美国人民!

为什么2014-2015年,是最关键的时间点

那么,美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靠印钱得到的。常识告诉我们,印钱只是临时的办法。那么,美国经济的靠印钱增长的方式,还能增长多久?没人知道。

不过却有历史可以借鉴。那就是日本。

日本的资产泡沫在1989年底破灭后,美国曾经向日本提出建议,让资不抵债的银行倒闭。这必然会导致日本经济大规模地去杠杆化。

日本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美国的建议,通过大量的资产注入,来维持银行系统的运转,同时加大发行国债,实行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这就是今天美国定量宽松政策的鼻祖!

1989年之后的日本,在其资产泡沫维持战略的作用下,其GDP同样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增长,日本GDP的顶峰在1995年到来,自那以后,日本经济就进入了长达10年的负增长,也就是今天人们谈论的“日本失去的十年”。

今天的美国,在很多方面,都与当年的日本极其相似。如果按照日本的规律来看的话,美国依靠定量宽松推升资产价格以维持经济增长的做法,其极限将可能在危机5-6年之后到来。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复苏,到2014-2015年左右,美国的这种定量宽松政策,不仅将无法维持经济增长,还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危害,这种危害将在2014年前后,开始暴露出来,成为美国新的经济难题,这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美国的债务负担将迅速加重。

如图所示,2011年,美国的人均国债负担,已经超过了人均GDP,如果美国当前的货币宽松政策继续下去的话,到2014年,美国的人均国债,将超过人均GDP大约4000美元左右,美国国债总额将达到美国GDP总量的120%左右。与日本本国居民拥有90%以上的日本国债不同,美国未偿付的国债中,一半左右为外国人所拥有,这意味着美国国债将成为美国国民财富流出的一个沉重负担。沉重的债务负担,将必然会反过来压制美元利率,因为在国债负担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提升利率,则意味着美国的债务负担加重。负债人将不得不为债务付出更大比例的财政支出。

一旦这样的情形出现,美国将有可能进入日本式的长期萧条:即一边通过零利率左右的美元,来继续刺激经济增长,以试图维持美国GDP的名义增长,来达到实际压缩债务也就是赖债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债务规模的大幅度上升,因为不论是刺激经济,还是为债务支付利息,都需要继续增加发债规模。

这两种情形同时出现,必然危及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虽然可以在投机领域得到更大规模的借用,但是,在贸易结算货币领域,将被大规模地驱逐。

因为谁都不希望用一个随时可能大贬值的货币,来做交易货币。这一点,日元一样可以提供前车之鉴。在日元升值的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其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的比例,一度高达7%以上,但是随着日本经济陷入停滞,日元长期维持低利率,使得其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中的地位下降了近一半,只有3%左右。

美国会让日本式的萧条在自己身上重演吗?会让美元就此轻易失去霸主地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历史来看,美国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摆在美国面前的两条路,其实都不好走。

第一条路,是通过科技与产业革命,以新技术来固化美国的资产泡沫,如克林顿时期的互联网革命。

另一条路,就是以美元强势反转(以美联储提升利率为最主要标志),来引导全球资本的逆向大流动,通过对他国的金融掠夺,来完成其从金融危机泥坑里的脱身。

其实这两条路,在1972年以来的美国对外战略历史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哪个途径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克林顿时期的互联网革命,已经吃掉了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技术红利,而克林顿之后的布什政府忙于反恐战争,对未来的产业储备,投入稀少。这导致了今天美国没有多少拿的出手的新产业,而新能源产业则是美国近10年来的禁忌之地,华尔街担心,它会毁掉美元霸权的石化霸权基础。因此,美国是搞不下去的,也不敢搞下去,因为新能源的“石油”,稀土主要在中国呢!

美国总统奥巴马以上台就曾经提出以新的产业,来重振美国的制造业。

但是,4年过去了,美国的产业振兴政策毫无起色,这并非偶然,实际上,随着美国制造业的转移与产业的空心化,美国已经很难出现上个世纪90年代的那样的产业革命了。因为制造业本身就是产业革命所依赖的“皮”,没有了这个“皮”,产业革命自然也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目前看来,美国新的产业革命还不见曙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别无选择,必然要通过一场大规模、大时间跨度的金融战,来完成这次危机的彻底转身。当然如果房地产真的复苏并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话,那么这场大对决就更加具有必然性了。

美国的优势,大家都很清楚:

1、综合实力上的世界霸主地位:政治、经济、军事、价值观、舆论操控与引导等

2、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3、美国对全球的资本流动超常操控能力

第三点往往被忽略了,但是它非常重要。如果说,各国都是资本流动这辆火车上的乘客的话,那美国就是掌握了方向盘的司机,往哪个方向开,美联储说了算。

这其实这也是美国所烂熟于心的金融游戏,在历史上,美国已经多次通过这种金融战来进行财富掠夺,消灭了近10万亿美元他国手里的财富(这个数据不是夸张,有可靠的来源)。与此同时,美国利用长周期的金融战略,熨平自己的经济波动周期,实现长期无回调的增长。

这些金融战大家都知道了;

如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对西欧的金融战,让西欧各国失去5年;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对日本的金融战,让日本失去15年;

让拉美两次失去10年的债务危机

让东南亚各国普遍失去5-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让俄罗斯失去7年左右的债务与金融危机。

所谓失去多少年,也就是GDP在这几年中,与几年前相比,是零增长。

这一次,美国的金融战的规模将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因为美国这次金融战的对手,是史无前例的:一个是有着综合实力堪比美国的欧元区,另外一个则是新崛起的经济、政治、军事综合实力三位一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

在预测并描绘这场即将发生的史无前例的、以金融为直接武器,以政治、军事、舆论控制力量为竞争平台的大对决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看一下,美国近几十年来的金融战历史,领教一下美国金融战略的真正手段与一些不传之秘。

了解了这些秘密,相信就不难得出结论,一切阴谋论都是逻辑无能的产物!

首先,我们来看两张图:它们分别是美国1970年以来,美国GDP的增长曲线,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比,以及美国1972年前后,GDP增长曲线的对比。

这两张图上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从1971年到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实现了GDP长周期无回调(不包括1年内的短期回调)的增长,那就是美国。当欧洲和日本以及所有其他国家的GDP,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而出现周期性的下挫时,美国的GDP却一路上涨,根本没有出现西欧和日本的那样的长期经济负增长,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

与1972年前相比,美国的GDP增长曲线,同样也显示了截然不通的特征。在1972年之前,可以清楚看到,192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都引起了美国GDP的大幅度、长时间的回调。这种回调在美元金本位霸权建立后的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也同样出现。但是,1972年之后,尽管有1974年严重的经济危机,1987年的华尔街最大的股灾,但是,美国GDP增长却没有明显的长期回调。

美国的GDP为什么可以无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增长周期,也无视美元汇率的波动周期,而实现独立、反周期的增长?答案就是,美国的长周期金融战略!

2014-2015大对决(2)——帝国战略初长成,金融帝国第一个核武器的秘密

[ 这就是美国金融帝国的第一个秘密核武器!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核武器只在美元强势翻转时,才发挥最大作用,因为美元走弱时,海外美元向美国国内提供信贷的动力减弱,因此,对美国的货币创造乘数自动减小。而当美元提升利率时,随着利率的提升,以及海外美元数量的增多,这个核武器的威力就更加巨大,它一方面会增加欧洲美元的货币创造乘数,另一方面,利率提升越高,其成本节约作用就越明显!]

在滞涨的70年代,美国人之所以不敢大幅度提升美元利率,来压制通货膨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高利率会毁掉经济增长。

不过,到了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例下降到50%左右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选择了。此时,另外一位青史留名的美联储主席,已经继任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沃克尔。身高超过两米的老沃,后来被看作货币史上的一位英雄,他强势扭转了美国被通胀吞噬的命运。

后来人们都认为,沃克尔是强势美元的代表性人物,这样的解读,是不全面的。要知道,这位强人当年正是“尼克松冲击”的最重要谋划人之一。作为时任美国财政部主管货币事务的副部长,他不同意其他总统的智囊的看法,认为只要逼迫欧洲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就可以解决美元危机,而应该结束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沃克尔上任第八天就宣布,把联储基金利率提高50个基点到11%,再过两天又宣布把贴现率提高5个基点到10.5%。但是还不管用,因为通货膨胀率也是2位数,实际利率还是负。

沃克尔又想出了一个狠招,宣布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目标,这等于是给泛滥的美元创造上了阀门。随后,在里根上台之后,沃克尔得到了更大的支持。1981年夏秋之际,美国利率攀上了连沃尔克本人也没有想到过的顶峰:联邦基金利率19.1%,商业银行优惠利率21.5%!

连年的高利率,推动了美元的翻转。从1981年开始,美元开始了强势上涨的5年周期。美元指数从1980年的82点左右,上升到1985年的160点以上,几乎翻倍,超越了1971

年美元与黄金脱钩时的点位。狂奔的通胀野马终于被勒住了:美国通胀率在1981年降为6.5%,再过2年又降到4%以下。代价当然也不菲:198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经济在衰退里挣扎。不过,到了1983年,美国经济就开始了快速增长,1984年年均增长达到了6%左右,高的月份达到了7%。1986年之后,回落到了4.2%的水平。

但此时的世界其他部分,则完全是另外一幅图景。里根强势美元政策的国际后果非常的严重,从其给美国的贸易伙伴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实际灾难性后果来看,它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大规模的资本流向的逆转,带来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西欧各国资本在高利率美元的吸引下,大规模地流向美国。

在此情况之下,西欧各国的国有化政策正式宣告失败,左翼力量纷纷在各国失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保守主义政党。他们上台之后,在美国强势美元政策的压力之下,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大修正:抛弃凯恩斯主义,大规模削减社会福利,提升利率,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与美国不同的是,西欧国家没有世界货币这个独特的条件,因此,当他们在美国最新的、最流行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抛弃凯恩斯主义时,可以说他们是真的抛弃了凯恩斯主义,出现了资本饥渴。这里说真正的抛弃,是指与美国对比。里根虽然号称小政府,实际上,却通过借外债大搞军事投资,也就是星球大战计划。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不仅得到了国内的支持,还得到了西欧盟友的支持,这对美国的资本回流政策起到了道德上的支撑作用。

总之一句话,由于没有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独特便利,抛弃了凯恩斯主义的西欧各国的供给主义学派理论下,却经历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大规模的去杠杆化的过程: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化浪潮。

唯有法国反对私有化运动,在英国、德国私有化的时候,法国反其道而行之,当时刚当选的总统密特朗一度对法国的银行和工业集团实施大规模国有化。法国的不屈服,差点让法郎在当时就完蛋。美国舆论攻击法国是搞共产主义,威胁西方世界将因此而分裂。

在美国舆论以及美元升值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法国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一些法国人则散布恐慌消息,许多富人准备把自己的资产移到国外,甚至准备举家移民。法郎开始狂贬,1981年5月11日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法郎兑美元下跌20%。当时的媒体惊呼,法郎将成为历史!

这情形一点也不亚于人们现在熟悉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最后,密特朗总统不得不进行妥协,将法郎的基准利率提升到20%,开始了紧缩政策的进程。到1982年,密特朗彻底成了私有化的拥趸。

法国随后也开始了长达10年的私有化浪潮。法国左派力量对美式新自由主义的妥协,意味着里根主义在西欧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从1980年到1985年的5年,是美国GDP持续增长的5年,美国GDP从1980年的2.7万亿美元左右,增加到1985年的3.9万亿美元左右,增长幅度为1.44倍。而对西欧来说,这5年是失去的5年,西欧各国经过了长达5年的经济负增长,法国GDP从1980年的6900美元,下降到1985年的520亿美元;德国GDP从9190亿美元,下降到7010亿美元;英国从5370亿美元下降到4320亿美元。

除了西欧各国,发展中国家也一样遭殃。

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积累达7400亿美元以上。这意味着,美元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偿还外债的利息负担就要增加74亿美元。里根的强势美元政策,最高利率提升幅度达到7%,即从10%提升到17%。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仅为利息支付至一项,一年要多付出490亿美以上。

强势美元,首先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规模滚雪球般的扩大,其次,导致市场上的资本稀缺,借新债还旧债的难度大增;最后,强势美元政策,导致了这些高债务国家资本市场动荡,本国资本连同外资一起出逃。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偏遇打头风”。

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其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90天,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到1985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上升到10410亿美元。

那么,沃克尔在搞强势美元之前,一直所担心的高利率会危及经济发展的情形,为什么最后没有出现呢?为什么西欧各国与美国差不多高的利率,反而会出现长达多年的经济去杠杆化过程,而美国却没有呢?而当时,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程度,与西欧在同一水平上,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地增长呢?

除了里根的赤字刺激政策之外,还有一个人们常见的答案,就是海外资本的回流。这是一个模糊的回答,它让人们感觉,放佛资本从西欧流动到了美国,然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它完全无视一个铁律:决定资金被投入使用规模的,不是资金本身的多少,而是资金成本的高低!

因此,可以说,这一回答,回避了问题的实质。

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那就是庞大的欧洲美元,主要通过美国海外金融机构向美国国内贷款的新式,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廉价的美元资本!当时的海外美元,实际上大多数存在美国的海外金融机构手里,其次是英国。这使美国当时为发展经济,所投入的资金成本,比实际上要低很多,自然也比西欧各国低很多,因此,尽管生产率相同,但是,美国的资金成本低,所以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当美元提升利率时,各国资本认为美元会升值,因此去买入美元,因此外国人手里的美元会越来越多,任何外国人手里的美元,不管它存在美国银行,还是其他国家的银行里,它们都叫欧洲美元,或者海外美元。这里用“外国人手里”这个词,是个权宜的用法,实际上它都在美国人手里,这个概念后面再讲。

而外国人手里的美元越多,就意味着海外美元的规模扩大。1980年,海外美元占全球美元的13%左右,而到了198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左右。

外国人手里持有美元的增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将为美国带来新的廉价的货币与资本创造,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新的廉价的资本与货币创造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吧。

海外美元贷款有两种,一种是向美国之外的人贷款,这样的贷款完全是在美国境外发生,也就是体外循环,其实质就是美国金融机构中不同账户的转变,不会在美国境内形成货币创造。

另外一种就是向美国境内发放贷款,这样的话,国内受到贷款的人,还有可能继续把贷款存到银行,这样的情形,在本质上与美国国内的银行,在境内发放贷款一样,它们拥有相同的货币创造能力!

但是,要说的是但是!

海外美元是不受美联储法规监管的美元,它也不受金融机构所在国监管。因此,海外美元的贷款没有准备金的要求,理论上而言,伦敦的某个银行,如果账户上有100美元,它就可以贷款给它的客户100美元,而不要为其准备1分钱的准备金,当然,实际上会有一点准备金,但普遍很低。当时,虽然还没有巴塞尔协议,但是,美国国内的准备金要求在6%左右。

如果以上述这个比例来算的话,也就是说,欧洲美元对美国境内居民或者公司的每笔贷款,都会省出5%左右的准备金。它意味着通过海外美元,向美国国内发放贷款的成本要低

其信贷成本要低,低多少,则取决于联邦基金利率,以联邦基金80年代前半期的中间数15%来计算的话,欧洲美元为美国带来的货币创造,平均成本要低0.8%左右。

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欧洲美元市场的货币乘数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上半期,大概在5倍左右。而按照欧洲美元规模4000亿美元的水平来结算的话,它就意味着欧洲美元市场,为美国提供了2万亿美元的平均成本要低0.8%左右的融资。

正是这2万亿美元的低成本融资,成为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在超高利率美元的洪流中,实现一枝独秀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这就是美国金融帝国的第一个秘密核武器!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核武器只在美元强势翻转时,才发挥最大作用,因为美元走弱时,海外美元向美国国内提供信贷的动力减弱,因此,对美国的货币创造乘数自动减小。

而当美元提升利率时,随着利率的提升,以及海外美元数量的增多,这个核武器的威力就更加巨大,它一方面会增加欧洲美元的货币创造乘数,另一方面,利率提升越高,其成本节约作用就越明显!

因此,当其他国家的资金成本,被动跟着美元提升时,美国却另有蹊径,实际上享受着比他国更低的资金成本!

也正是因此,在里根超高美元利率的时代,美国国内信贷规模却创造了罕见的高速度增长!从1980到1985年之间,美国信贷规模迅速扩张,与GDP的比率一度接近30%,高于70年代,属于历史最高水平之一。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而这正是拜大规模的海外美元回流的货币创造机制所致。

因此,可以推断,如果美国解决了房地产问题,美元一旦提升利率并反转的话,海外美元(与欧洲美元是一个概念)的这一核武器作用,必然将再次大放异彩,与CDS可谓哼哈二将,为美国提供大规模的低成本资金,虽然胜之不武,但是却会胜得让别人无话可说!

不要忘记,今天的海外美元的规模,已经远非30年前可比了!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美国这个金融帝国的核武器,差点就被自己扼杀在了摇篮里。因为发现了欧洲美元低成本竞争的问题,1979年,美国卡特政府建议,各国政府通过其央行对欧洲美元存款实行法定准备金制度,并将一部分欧洲美元集中到各国央行手中,以限制欧洲美元市场的过度增长。但欧洲人没有搭理美国。

不过,随着欧洲美元的秘密功效,在里根时期被发现之后,美国人就再也不提为欧洲美元设立准备金制度的事情了。

从这个插曲,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人金融核武器的秘密,并非是其阴谋的产物,而是历史脚步的自然形成所致。

这也正如,70年代的大滞涨,从尼克松到福特再到卡特,都没有能够解决,最后让里根做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这并非是尼克松才华不如里根,而是时机未到而已。

这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小说《三国演义》呈现的那样:纵然有诸葛亮那样呼风唤雨,夺天地造化的智慧,曹操那样的意志坚韧,为人所不能为的枭雄,周瑜、陆逊那样的世所罕见的军事天才,也不能改变当时天下三分的局面。而天下大一统,要等到50年后才能到来,扭转乾坤的司马氏后代,比之诸葛亮,比之周恭谨,真可谓是白云苍狗。但就是他们却完成了雄才如曹操,刘备,孙权所终其一生努力却无法完成的事业。

不过,正如魏一统三国的种子早在曹刘孙时代就已经埋下一样。美国解决70年代金融危机的路径,也在这三任总统的经济政策中,逐渐浮出水面。而其一旦清晰成型并用于世界之际,便是美国雷霆万钧般的出击,万亿财富已经因此而完成了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乾坤大挪移。

金融帝国的脚步,从此迈开第一步。从此之后,美国人的金融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第二部分(这部分本来应该在前头贴的,都只是为了引出上面这部分,因此可以略过不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是美国金融帝国战略的婴儿期,看看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

1、

金融博弈的历史很长。

但是,真正的国家之间的金融战争的历史,则要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才开始。之所以称为金融战争,因为它能产生像战争胜负一样,带来的财富转移与消灭。

在这之前的几百年中,虽然有金本位的英镑霸权以及金汇兑本位的美元霸权,但是,金融控制仍然是政治控制的附属产物。也就是说,只有进行了政治控制,才能进行金融利益的剥削。因此,要想得到一个国家的财富,就必须发动战争。

也是因此,不管是大英帝国的英镑霸权时代,还是金本位的美元霸权时代,都不愿意进行太多的本币输出。而纸币美元霸权革命性地改变了这一切。

在中国人眼里,尼克松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在1972年秘密访问中国。

在美国人眼里,尼克松最拿得出手的功劳,是决定以承认失败的方式从越南撤军。

人们这样想,是因为历史书都是历史学家写的。如果是金融学者来来写历史的话,那么尼克松最得意的杰作,应是塑造了美元霸权的转型:美元从金汇兑本位制的货币霸权,转变为一个完全脱离金本位制的纸币霸权。大约40年之后,我们再回忆美元纸币霸权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不由得惊叹,尼克松确实创造了历史。

既然是与历史有关,那就先从历史开始吧。

1944年,临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美国、欧洲和苏联来说,战争本身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已经是注定。

关于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成为了美国、欧洲以及苏联最关心的问题。而对美国和欧洲来说,最关心的一个事情,就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与货币问题。

这时候的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向欧洲国家提出,美国愿意承担恢复西方世界运转平衡的责任,并且愿意在经济上帮助西欧复苏,以防止苏联的共产主义在西欧扩张。而要做到这一点,各国之间的货币稳定是必须的,绝不能重现二战前各

国货币竞相贬值导致的世界贸易瘫痪的情形,美国可以凭借强大的黄金储备,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以保证各国之间的汇率稳定。

这就是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核心的内容:规定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美国承担将各国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的义务,同时,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组织涉及的主要职能,是帮助那些外贸支付能力发生危机的国家,帮助他们解决支付问题,从经济上防止这些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重要的事情,是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金的称呼便由此而来。西欧各国之所以同意这一安排,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欧洲各国基本已经被战争摧毁,黄金储备耗尽,已经没有实力与美国争雄,任何欧洲国家的货币已经无力担负这一地位;其次,美国的提议,看起来不仅公平而且慷慨。

美国承担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是建立在美国巨大的黄金储备上的,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仍然接受金本位制、或者金汇兑本位制的西欧国家来说,这一点不存在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将来积攒够了足够的黄金储备,英镑也好,法郎也好,西德马克也好,都可以将美元从世界货币的地位上赶下来,或者与其共享这一地位。

60年前的西欧各国这样想,一点也不奇怪,就是今天,很多中国人都还是这样想的呢!

2

欧洲各国为这一天的到来,等待了大约20年。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都恢复了,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很快出现了贸易顺差。有着与美国长期货币斗争经验的西欧,从历史经验出发,毫不犹豫地用这些美元,从美国兑换回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越来越少。

1968年3月,黄金危机爆发了,短短一个月内,美国黄金储备损失了14亿美元,美国与西欧在1961年联合组成的黄金总库的黄金也遭到挤兑,随后黄金总库被迫解体。七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即官方黄金交易仍以每盎司35美元进行,私人黄金交易则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然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美元信心也大幅降低,西欧各国中央银行继续以剩余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穷于应付。

大家都还记得法国的“戴高乐”主义吧,那时候法国可是真狠啊,带头嚷嚷着要从美国兑换黄金,说不换黄金回来的话,美国人就不知道要约束自己的贸易赤字。没办法,美国人只好继续给换。

黄金危机对美国来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挑战: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各国可以用美元从美国那里换黄金,这意味着美国的贸易赤字不可持续。根据布雷顿森林里体系下的美国与西欧等国货币的法定要求,一个国家发行纸币时,必须有相应的25%的黄金储备作为发行担保,而随着美国自有黄金的逐渐减少,则意味着美国要回笼货币,即使不回笼货币的话,也需要压缩其未来的货币发行。

说白了,在金本位的制度下,美国自己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其实是受到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约束的,这也是其作为世界货币必须付出的代价。

可是这个时候,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停滞。美国需要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扩张要求与贸易逆差的冲突。所有这些,都在将美国指向一个唯一的出路:废除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摆脱金本位美元对美国货币政策的约束。

对于已经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了30多年的美国来说,乃至对于世界货币必须是金本位货币的几百年的美欧历史传统来说,当时的美国要做到美元与黄金脱钩,实在需要政治勇气与魄力。

历史总是在合适的时刻找到合适的人。那位曾经在“厨房辩论”中输给赫鲁晓夫的尼克松,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千年老二”的人物,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创举,早在1952年,他就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霸权的第一次危机,也是最致命的一次危机正式爆发了。因为,这次危机,既是美元霸权应对西欧货币挑战的保卫战,同时也是美元霸权的转型之战,即从一个有黄金保证的金本位货币霸权,转变为一个没有任何资产保证的纸币霸权。

不管如何,尼克松此举的时机,对美国是最有利的。因为在当时,还没有那个其他国家的货币,能够单独与美元媲美,单独挑战美元,因此,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击跨西欧的挑战。更何况,当时的西方世界,还面临着苏联的压力,在政治安全方面,对美国有着无法摆脱的单边依赖。

3

大家还在纠结CDS的资本创造功能,它的资本创造机制,已经说明了,就是通过解放准备金来做到的。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机构解放了2万多亿美元的准备金,它通过资本市场,会释放出更大规模的货币。至于如何释放,后面会谈到。

总有人认为美国这是傻瓜,是自欺欺人,这是大错特错。美国人创造出来的是美元资本,是世界货币的资本,是购买了中国数万亿美元商品的资本。

你要说美国傻,那岂不是中国更傻。知道这是别人忽悠自己,还去接受人家的美元资本?我们要认清楚CDS所代表的美国资本创造机制,只有认识清楚这一点,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应对。

1972年到1973年之间,西欧各国持续抛售美元,但是,到了1973年10月,一切都改变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在这个时候突然爆发了,简直就象为美国量身订做的一样。原油油价一年之内暴涨3倍,让西欧各国的外汇储备突然干涸。西欧和日本都预测石油会持续涨价,这意味着西欧日本将不得不出口更多的货物,从美国赚取更多的美元,来购买自己必须的原油。

石油涨价,创造了巨大的海外美元需求,打跨了西欧各国对美元霸权的挑战,那些曾经抛售美元的西欧国家,不得不重新依靠出口挣美元,挣比以前多得多的美元,以应对高涨的石油价格。

回顾历史,石油价格暴涨在美元霸权的转型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美国与沙特达成的两个交易,一个是石油交易以美元来定价,二是,沙特等国家愿意将通过石油贸易所获得的美元,重新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基础债券,美国甚至为沙特购买美国国债,开通了特别通道,使得其不必通过市场来竞购国债,这一点,与美国今天开通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特别通道,倒是有点相似。美国的努力,瓦解了西欧试图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管理庞大的石油美元的意图。

历史爱好者们试图寻找美国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美国实际上是这次战争的幕后推手,美国实际早就计划好,要用石油来挽救美国霸权的第一次危机。德国学者威廉?恩道尔在他的《石油战争》一书中,用了一段据说是有史料根据的阴谋论,来描述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的策划身影。

不过,从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来看,即使没有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也还是有办法,来完成美元的转型的。不过,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久一些。

石油价格暴涨,提升了世界美元需求。但是,这是特殊商品的交易货币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是美元的交易货币属性而不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属性,导致了人们对美元的需求。如果未来石油价格下降,美元必然再次面临大面积回流的冲击。因此,在石油价格下降之前,美国必须要要确立非金本位的美元获得世界储备货币地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因为,在这之前,所有的世界货币都是金本位或者是金汇兑本位制货币。

历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整个西方世界,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认为世界货币都应该是以黄金为本位的。与黄金脱钩的美元要想成为世界货币,就必须让各国改变这一观念,其手段就是黄金的非货币化。美国向西欧各国提出,让黄金退出各国的储备货币,作为回报,美国同意降低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投票权重,从30%降低到22%,但同时也降低了否决权重的最低份额到15%,美国仍然保证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

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并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也许并非巧合的是,石油价格一直上涨到1979年底。美国终于在石油价格回落之前,完成了黄金的非货币化,美元彻底完成了霸权的转型,而不是霸权的丧失。

4

在完成了金本位美元霸权到纸币美元霸权的转换之后,理论上而言,美国已经具备了无限的货币与资本创造能力。美元资本的无限创造能力,是本贴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可以创造出远远大于本国需要的美元资本的能力,它是以全世界的最大吸收与容纳能力为边界的,而不是美国自身经济的容纳与吸收能力为边界。只要其他国家相信美国手里的美元,那么美国就可以一直印刷下去,到各国大规模抛弃美元为止。

美国无限制印刷美元的限制,只有两个,对国内而言,就是通货膨胀,对国外而言,就是美元强于其他货币的信用遭到威胁。第二个问题,最后的本质也是通货膨胀问题,因为美元的国外信用丧失,会导致人们抛售美元,导致美元的购买力下降,从而最终推升美国国内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美博弈

广西财经学院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金融学》课程期末论文 适用班级:法学1342 课程开课:金融与保险学院 考查课程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现状分析 2、 分红保险在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3、 我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探讨 4、 广西与东盟地区人民币结算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6、 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与投资的作用分析 7、 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影响探讨 8、 中国货币供给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9、 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 10、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影响分析 二、写作要求:选课学生在上述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进行撰写论文,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切忌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为零分。 三、正文格式要求:论文一律使用A4纸,按照统一的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各部分样式设置要求:(1)论文题目:宋体三号字居中。(2)正文:宋体五号字 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外,不得再使用其它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3)参考文献、尾注:宋体五号字。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美博弈引:因为父亲从事的是金融行业,而自小便听父亲口述美国是如何用货币打赢战争的,因此自中学起就对经济之学充满了兴趣。但因高考成绩不及,故被调剂到法学院,与兴趣之学科失之交臂,所幸图书馆内以经济类书籍居多,课间之余便可偶有一览,也算解兴趣之痒。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2008年开始,中美金融战就拉开了序幕。美国的思路便很明确,就是用美元换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美元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总的思路就是: 1,让中国买美国债。 2,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 3,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4,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 6,赚走巨额利润。 7,股价、地价暴跌、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这就是美国准备给中国的剧本。 事实上,2011年,美国已经进展到了第三步和第四步了。第一步中国不但走了,而且走的很远。中国手持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资产买了美债。而第二步,美国走的有点悬,并没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逼着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而中国确实在美国的压力下,开放了人民币的浮动汇率,并且在2011年初,也确实开始了加息。 当2009年,中国第一次使用减持美国国债的办法向美国施压之后,美国人突然意识到,这次遇到中国人,是一个远比日本鬼子要难缠的对手。当年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人,上至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但中国不同,中国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外管局。当中国买了美国8千亿美债的时候,奥巴马志得意满的还以为中国比日本人还傻,因为当初日本人买美国债,美国颇费口舌,才推销成功,而希拉里去了一趟北京就带回了8千亿。奥巴马放心大胆的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而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中国人,就开始出售自己刚买来的美债了,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我可以帮你啊!。 美元下跌速度远超奥巴马意料,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仔细权衡之后,奥巴马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自己手里的美国债,将使得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抛售自己的美债,到时候美国通货膨胀率是能翻几番的,美元霸权也将终结,这是美国所不允许的。当然,中国如果这么做,自己也要受重伤的。于是奥巴马开始筹划,用别的方式解决掉中国。 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就有1万亿美元。2011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3年间,美国输入给中国的美元账面上的,就有 2.4万

各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邀请奖励政策

1.宜人贷奖励政策 您所赚奖金= 好友理财金额× 1% ×封闭期/365 邀请好友-------用户须购买宜定赢系列产品 邀请人拿1%奖金(拿好友投资额1%的年化收益)--仅限一年内投资额的收益 被邀请人额外获得500元新手礼包 (1)成功注册宜人理财账户,奖励30元现金券和70元现金劵 (2)首次投资奖励100元和300元现金劵 2.冠e通: 新手注册:送60元红包,1个10元,另一个50元 邀请注册:每成功推荐一名用户,可获得1个10元红包。 3.积木盒子奖励政策 新手注册: 0.3%手机专享加息券;首次“充值”(充值金额不限)再得10元-1000元不等的礼包 4.人人贷奖励政策 新手注册 (1)通关福利,最高200。注册50元,开户20元,充值30元,首投100元;

(2)成长福利:3万内,送30元;3-10,送200元;10-30万,送500元;30-100万,送2000;100万以上,送4999元; (3)新人返现福利:每周投资前10名获得返现资格。返现金额=下周首笔投资金额*0.2%,返现上限500元 邀请好友奖励 邀请好友拿0.5%返现+50元红包 现金奖励:您所赚奖励= 被邀请人理财金额×理财期限/12× 0.5% ;每邀请一人最高奖励150元 红包奖励:每成功邀请一位好友理财U计划/薪计划,即得50元红包 5.懒财网 新手福利: 新注册用户不仅可以获10000元理财体验金,还可获得5张超值加息券!(体验金:9000元1天,900元7天,100元365天;加息券均加息1天,额度:0.5%、1%、2%、4%) 邀请好友奖励: 被邀请人注册可获10000元体验金和5张超值加息券礼包,其完成实名认证您可获1%加息券1张,您将根据好友的充值以及他邀请好友的情况,获得体验金奖励 6.真融宝

从美国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战

从美国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战 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中午12点,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打响了:中美贸易战。美国向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要么接受,要么反击。如果接受,则暂时偃旗息鼓;如果反击,则后续针对5000亿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加码关税会跟进。美国之后的策略是这样的:其最终目标是所谓的“贸易平衡”,也就是让中国来自美国的贸易顺差变为零。为了这个目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加税降低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减少中国商品对美出口额度;一种是让中国大幅提高进口美国商品的额度。 在国际政治来看来,美国这样“六亲不认”完全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但是,美国政府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坏处,美国目前与盟国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当今的国际经济体系是美国二战以后创立的,基本上所有工业门类都是围绕着美国科技为核心,再由其他盟国加以发展,比如数码核心科技是美国人开始研制的,后来由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发扬光大,并且返销到了美国!如果美国不买这些数码产品,也不让盟国卖给别人,那么德日这些生产国干没辙!最好一个例子就是:日本将产品技术卖给苏联美国对的反应,就能看出美国对于所谓盟国的关系是“蛮横霸道”的!并且,美国在这些“盟国”都有驻军,这就更加说明了所谓“盟国”根本就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完全被美国控制,美国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也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所

以,连国防都受美国保护的国家,美国也就不怕与这些国家关系变坏! 对于美国国内政治来说,美国对外打贸易战是特朗普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威望,近期内为“中期选举”稳定自己的“基本盘”,长期是为了第二个任期做好准备!而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具体相关项目,都是美国传统行业,而这些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如果不打贸易战,不将外国商品抵挡在 外那么特朗普会食言的!不兑现竞选承诺,不给予这些产业工人想要的东西……他很难过中期选举这一关!所以,特朗普的贸易战必须要打,也能获得这些产业工人的支持! 美国传统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已经降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这个问题源自1990年代中期的“网络经济”兴起,与网络相关的产业和金融行业包括金融衍生行业的兴起,这类工作环境体面、工资高的行业也将美国带入了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赚钱传统行业的衰落!而美国利用资本的力量将这些传统行业移到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但美国这样工业化国家的工业需要门类齐全,产业空洞化会使美国从根本上的衰落!所以,作为特朗普这类的“经历过火红年代的老派商人”而言是不允许美国没了钢铁、没了汽车……不论是为了保住选举的“蓝领阶级的基本盘”,还是扭转工业衰退,特朗普必须要将外国产品撵出美国!美国传统工业实质上是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国要是丢失了这些,美国也就没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其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市场的对比研究。 关键字中美金融背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法律 目录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1页 1.1中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1.2美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第二章法律的维持……………………………………………5页 2.1中国金融法律体系………………………………………5页 2.2美国金融法律体系………………………………………6页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7页 3.1中国金融机构体系………………………………………7页 3.2美国金融机构体系………………………………………11页 第四章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20页 附录A……………………………………………………………24页 附录B……………………………………………………………25页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 要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我们来看各自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 中国 就理论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从有借贷关系的那天起已近存在了,尽管是不完全和不规范的!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信贷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的说:中国金融市场萌芽于建国初期。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人民胜利拆实公债,出现了一级市场,开创了中国融资的先河。 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资金需求。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美国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

互联网金融最新政策

互联网金融最新政策:国务院-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增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 会议认为,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坚决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会议确定,一是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要加快预算执行,也可按规定用于其他急需领域。从2016年起,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较大的地区和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规模。二是推进科技、教育、农业等重点科目资金整合,加快消化结转结余资金。三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项目预算执行慢的,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收回用于其他方面。四是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将资金分配、项目确定权交给地方,允许地方在统筹使用上先行先试。五是加强部门内和跨部门资金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支出和固化投向。六是将尚未使用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与新增债务资金统筹使用。七是对政府性基金和专项收入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力度。八是统筹协调预算编制和执行,各级财政要严格控制代编预算,确需代编的事项要在当年6月30日前下达。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在水利、社保等领域开展滚动财政规划试点。 会议指出,发展消费金融,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向消费者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规范经营、防范风险,使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会议指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优化通关流程,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简化归类,实施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对进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报、查验、放行和24小时收单等便利措施。二是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摘要:金融监管是金融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它保护了金融活动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但是金融创新往往会受到金融监管的制约,金融服务业为了逃避监管又不断地创新产品以逃避监管,金融业在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中不断发展。但是作为保护金融活动参与方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利益的金融监管部门却始终显得滞后和力不从心。本文将探究中美金融监管体制之间差异,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提供一些可参考意见,或者是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制 前言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产业,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异或是抑制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互通有无的金融平台。对金融业的合理监督与管理是整个金融业健康、高效和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业对经济的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英国金融业的发展为其成为世界强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财富快速增长,而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就是我们更加生动的例子,美元成为了世界国币,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从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超过了其负面影响。 金融业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正是这个特殊性,使得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与其它行业有巨大的差别,不仅要维持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也要保护与金融业有关的组织和人员的利益。因此,金融监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从分类上来说,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金融监管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所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就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的总和①。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都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合称。金融监督就是金融当局或管理机构为了

2011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2011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嫌长的可以跳过欧债和利比亚的部分,直接读第三部分) 2011 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顶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部压力在发展,整个中国的工商业、金融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年,美国经受着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而奥巴马,这个美国第4 4任总统,这个政治界的新星,也在这一年,为美国打出了极漂亮的连招。 不当家的人不知柴米贵,不仔细研究新闻的人,就会怨恨我国什么都不告诉你。本来我国就没责任全都告诉你,但事实上,各大网站的各种信息,诸君都可以自己找到的。没能连在一起想,也就没法预计即将发生什么,以至于有些事的结果已经发生,你却根本没注意到。作为一个经济学和国际时政的爱好者,洒家一直关注这些事态发展,今天给朋友们扫盲,让大家了解国家现在的困境,也算是我们这样的爱好者,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三大主线故事 1,欧债危机 2,利比亚战争 3,中美金融战 如果说2011年究竟什么事情最令人惊心动魄,莫过于这三大主线故事。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领导人,都是极聪明的~这一年,尤其是美国奥巴马, 把布什的屁股擦得差不多了,也终于在今年,开始了他的全球战略构思,并频频发力,打得有声有色,远比08年之前,中俄巧妙出招,小布什昏招连连,情势

完全一边倒完全不同。这一年,世界智商最高的领导人胡歌、普京,终于遇到了久违的高智商美国总统的反击。 先谈欧债危机 要说欧债危机,就不能不谈美国现在的处境。 美国的国债负债额,在2011年终于突破了14万亿大关。为什么14万亿是个标志性数字?因为14万亿,正好等于美国一年的GDP。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利息额度,就意味着美国将不可能还上这一笔贷款。而大家知道,美国经济如果年增长2%,那都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可现在,美国只能通过借新贷款,来还旧贷款。终有一天,他会借不到钱,一旦借不到钱,美国联邦政府就会破产。1991年发生在苏联身上的事,就要再次发生在美国的身上。有人说,美国藏富于民,真正的资产都在老百姓那,那好,我可以告诉这些人,美国真正的财富,确实都在老百姓那,但大部分的债务,也在老百姓手里,美国老百姓手里的债务总额至少19万亿美圆,欠的可比美国联邦政府多多了。 各位明白了吧,美国到了这步田地,已经无力用正常的办法还钱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印钱,让美元贬值,这样美国就可以用白条还债。可是这白条还债,办法是好办法,可是这也是玩火。因为美国从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金融的秩序,即源于强大稳定的美元基础。一旦美元因贬值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美国也就无力再通过自己的货币,向全世界进行投资了。可以说,美国的国家实力,至少有50%都源于强大稳定的美元。而印白条这种事,就是在用自己赖以生存的信誉作为赌注,来熬过美国最大的难关。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政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政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和融合,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如说是重大的制度创新,其核心在于对中国传统银行业的垄断地位造成冲击,迫使银行业进行改革。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在对其进行监管时应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把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分类监管与协调监管相结合,加强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征信体系和信息共享系统。 一、互联网金融是重大的金融创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和融合,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猛发展。自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融资业务、中介服务等造成了很大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和金融创新的步伐。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 被互联网金融支持者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银行业为金融体系主导的国家,互联网金融的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融创新。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是传统银行业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不能忽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加速深度融合的趋势,以及它给人类消费模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事实上,互联网金融颠覆的是一种垄断性的金融生产和服务提供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给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鲶鱼效应”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最先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模式。吴晓求认为,中国金融深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适度竞争,提高金融配置效率。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传统银行业的垄断造成冲击,迫使银行业进行变革,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效合理配置。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中美金融战还在打

中美金融战还在打 《中美金融战中的楼市、股市与通涨》 从2008年开始,中美金融战即拉开序幕。美国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美元换 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美元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在这里我不赘述当年美国怎么把日本压垮的了,那样篇幅就太长了。但总的思路就是: 1,让中国买美国债 2,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向 3,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4,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股价、地价暴跌 7,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这就是美国准备给中国的剧本。事实上,2011年,美国已经进展到了第三步 和第四步了。第一步中国不但走了,而且走的很远。中国手持1.6万亿美元美国国 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资产买了美债。而第二步,美国走的有点悬,并 没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逼着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而中国确实在美国的压力下,开放 了RMB的浮动汇率,并且在2011年初,也确实开始了加息。 当2009年,中国第一次使用减持美国国债的办法向美国施压之后,美国人突然意 识到,这次遇到中国人,是一个远比日本鬼子要难缠的对手。当年购买美国国债 的日本人,上至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但中 国不同,中国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外管局。当中国买了美国8千亿美债的时候 ,奥巴马志得意满的还以为中国比日本人还傻,因为当初日本人买美国债,美国 颇费口舌,才推销成功,而希拉里去了一趟北京就带回了8千亿。奥巴马放心大胆

的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中国人,开始出售自 己刚买来的美债,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我可以帮你啊!。 美元下跌速度远超奥巴马意料,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仔细权衡 之后,奥巴马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自己 手里的美国债,将使得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 抛售自己的美债,到时候美国通货膨胀率能翻几番的。美元霸权也将终结。当然 ,中国如果这么做,自己也要受重伤的。于是奥巴马开始筹划,用别的方式解决 掉中国。 奥巴马瞄准了控制定价权的战术、用美元换实物、限制中国对外投资的办法 来遏制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美国推出量化宽松 2,大量美元就会通过中国的出口企业、美国的金融大鳄通过虚假贸易,甚至 直接向中国大陆投资,向中国输入美元。 3,因为货币增发量=贷款总额+从国外进来的钱*汇率,所以美国向中国输入 大量美元,即可导致中国迅速通货膨胀,推高各个工业品、股票、楼市的价格。 4,在中国资本膨胀期间,限制中国,不让中国把这些钱花出去。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股价、地价暴跌 7,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2008年中国出台的4万亿RMB的经济刺激计划造成的。在这里我要给一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通胀有多少是美国人贡献出来

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

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互联网与金融快速 融合,促进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 些问题和风险隐患。下面是小雅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互联网金融指 导意见,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办公室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互 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促进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 要求,从金融业健康发展全局出发,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 对外开放,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 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 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 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 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

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 (一)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鼓励从业机构积极开展产品、服务、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 (二)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务。支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实现商业模式创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中美金融体系的相同点: 1金融体系都是由金融市场、银行和外部公司治理及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制度特征的总称。 2中美金融体系都包括以金融资产的交易、金融机构的构成和金融活动的监管为基础的多项内容。 中美金融体系的不同: 第一,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 第二,中国金融和美国的运行机制不同。 美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极高,华尔街具有超级话语权,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趋利化、金融活动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杠杆化,虽然这些特征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下降和逆转,华尔街的话语权也在下降通道之中,但其高度市场化的根本特征不会改变。反观中国,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低,行政管制较强,金融压抑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为,金融机构活力不足,例如金融创新严格审批、金融业务较为单一、金融服务能力较弱,等等。当然,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低既有历史和客观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 第三,开放程度的比较 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争,这和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想符合。但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从整体角度讲,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发展不健全,政府对于银行的管制程度较高,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较小,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较低。不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相信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更进一步发展 第四,中美金融体系的组成 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决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第五,中美金融体系的导向 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与企业交往密切,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

互联网对传统的金融的影响与对策

二、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影响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挑战。这种挑战和竞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长期的金融发展过程中会发生鲶鱼效应。促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共同向前发展。这种挑战和影响包括改变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创建适合新模式下的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及方法等。具体表现在: 1、中介角色受到弱化 互联网金融会加重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意义之所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使传统金融中银行中介地位的角色受到弱化。大量的传统的金融机构职能不断分化甚至消失。绕开银行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会变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融通双方不再需要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撮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去中介化作用明显。 2、经营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金融模式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利用实体网点,通过客户经理的营销,辐射服务半经内的客户。通过柜员来经办,以此开展业务活动。所以传统金融模式宣称渠道为王。二是信息搜集和处理方式比较原始,一般人工搜集后,采用录入的方式进入封闭的内部系统。但互联网金融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金融平台,客户自行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只需自己动动手指便可办理业务。在信息搜集处理方面,互联网金融将庞大分散的信息资源以及数据,利用“云计算”原理,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处理的开放性、标准化、结构化,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3、收入来源受到冲击 传统的金融模式下,银行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要是以其专业的技术、复杂的知识和冗繁的流程向客户提供服务获得。利差仍然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由于金融业相对垄断,市场价格未全面放开,从而获得政策优势和行政保护。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基本上是外延粗放型的。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发生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发生根本转变,随着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加之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差收入将减少,非利息收入的在收入中的比重会明显提高。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收入的来源受到严重冲击。 4、客户基础受到动摇 客户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的基础。但由于受2/8法则的支配,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服务了20%的客户,却赚了80%的钱。为数众多80%的客户的为银行贡献做着却享受着低端服务。而一旦他们发生动摇,对银行的冲击不可低估。据悉。截止2013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5.9亿,其中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网民占4.64亿,各类手机银行客户总规模也超过2亿。数据还显示,到2013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网民数为2.71亿人,与2012 年底相比上半年网民增加2889万人。而互联网金融正是发现这一契机,对传统金融模式下被忽略的客户发起精准营销,这直接导致传统银行的客户基础受到动摇。 5、管理方式受到影响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摘要 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Abstract To some extent,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Chian and USA can be es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Bank-led financial system”and “Market-led financial system”.In other words,it i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which is displayed in such as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al products,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Due to the differences,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the milti-layer capital market in China.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combine the bank and the market effectively in China. 关键词: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

自贸区金融政策解析

自贸区金融政策解读 暨中小微企业自贸区跨境融资策略培训班 日期:年上海月日;深圳月日 讲师:陈老师 学费:¥元人(含授课费、资料费、天午餐及茶点等) 本课程有名额限制,额满顺延到下期,欲报名从速。 【博传培训;咨询热线;客服】 【培训对象】适合所有中小微企业及大中型企业老板,财务,营销,海外投融资等人员 课程背景: 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一直是一个难题,现在自贸区的建设,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了一个 切实可行的平台。而如何合理合法地利用自贸区的优势,实施跨境融资,本课程,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政策解读,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进行点评,为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提供策略和方法。 粤津闽三大自贸区挂牌已有半个月,银行纷纷跻身其中布局跨境金融业务。据了解,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浦发、中信、兴业、招商等多家股份制银行,都在建基于跨境融资业务的综合金融创新平台,通过“一站式”服务增加跨境贷款投放量。 在自贸区政策下,跨境贷款融资成本低。广东自贸区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可申请跨境人民币贷款,这一政策在自贸区内延续。农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境贷款业务的优惠利率为.至,远比境内融资低。 同时,允许企业借外币外债,这意味着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做相应的套期保值,如远期结售汇、期权等方式,锁定汇率。 【课程大纲】 一、自贸区金融与离岸金融政策解读 、跨境投融资与跨境信托 、离岸金融与离岸金融衍生 、全球供应链贸易融资 、自贸区跨境融资租赁 二、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 *跨境投融资汇兑便利化(人民币与外汇业务同区化) *跨境财富管理,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对冲基金 .离岸置业(房地产) .离岸与跨境资产管理 .离岸投资与离岸资产重组 .离岸消费 .跨境人民币资产管理与离岸人民币业务 .金融资产离岸管理 .金融租赁与离岸金融租赁 三、自贸区账户与跨境融资平台 、自贸区央行条细则解读

终于把中美“金融战”讲清楚了好文值得细读

终于把中美“金融战”讲清楚了!好文!值得细读! 所谓的人民币互换这个事情,这段时间很多经济公知在喷,中俄货币互换。因为卢布大幅贬值,中国当了冤大头,亏钱了,给俄罗斯送钱了云云。这些经济公知基本上弱智站队一类的,根本就没有经济常识。在他们的眼中油价涨,中国输。油价跌,中国输。油价不涨不跌,更是中国输。只不过还真的忽悠了很多人。我这里解释一下货币互换是啥玩意,货币互换的目的就是为了回避汇率波动,然后给本国造成损失。所以俄罗斯的卢布哪怕跌没了,也和中国没关系。货币互换的风险只有一个,签约国政府被武装翻盘,新上来的不认账。排除这个威胁,货币互换没有任何风险。而好处却是非常多。那么货币互换是怎么回事呢?就用现在热门的俄罗斯的卢布做比喻。假设当下签协议的时候卢比和人民币比是10:1,也就是俄罗斯拿十亿卢布出来借给中国,中国拿一亿人民币出来借给俄罗斯,双方协定,三年期满,互换归还。明白不?各位,这是借。只是因为同时相互借,所以称为变成了“换”而已,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货币互借才对。至于这相互借用的着三年,各自拿着对方的货币干吗,各自不管。只要到三年期归还就行。卢布贬值也罢升值也好了。三年后拿回自己的一亿人民币。俄罗斯拿回自己的10亿卢布。中国亏了吗?要知道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民币,我可以

随便印。要多少我印多少。我无非就是多印了一亿放在哪里,恰好那个地方在俄罗斯,我放三年而已。三年过后我去回来就是了。所以不管卢布贬不贬值,中俄货币互换都没亏。那么赚钱了吗?赚没赚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如果想买俄罗斯的原油或者天然气,俄罗斯只认两种货币,一个是卢布,自己家的货币。另一个是美元,国际目前通用货币。中俄货币互换后,中国采购俄罗斯的原油,不需要用自己国民辛辛苦苦制造的商品送给美国换取美元,然后在拿到俄罗斯换取石油。直接拿自己手中的卢布去就可以购买回来。而自己手中的卢布是从哪里来的呢?自己开动印钞机印了一堆叫做人 民币的纸换回来临时借用一下的。这个总比辛辛苦苦生产商品送给完全不相干的美国去换强很多吧?最多我把商品送 给产石油卖给我的俄罗斯,公平交易。赚没赚呢?如果没有货币互换,中国投资人要去俄罗斯投资,比如拿一亿人民币投资,首先你要换成美元,然后拿美元再换成卢布。然后在俄罗斯的投资赚的利润都是卢布。想拿回国,首先要把卢布换成美元,然后用美元再换成人民币,这个过程随便一个货币汇率产生大幅贬值或者升值,基本上自己可能投资没亏钱,最后却亏在汇率上了。比如俄罗斯的卢布突然大贬值,你在俄罗斯的投资估计一亿经过贬值,拿回来估计只有五千万了。而有货币互换就不一样了。货币互换国双方货币兑换不用经过美元。所以针对美元的贬值升值,对双方而言根本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及政策环境

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有互联网用户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6%,农村地区网民占比以及中老年网民占比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亿,占比达到81%。互联网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和发展,互联网巨头、商业银行抢滩互联网金融市场,一方面是以互联网理财、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直销银行等新业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热点产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免费、让利等为主的营销活动,以及依托社交网络开展的病毒式营销,使得互联网金融产生出一个个市场奇迹和热点话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互联网金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已然进入中国政府高层的视野。“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潘功胜和副行长易纲均表示,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鼓励金融领域科技的应用。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提出“栅栏、普惠、驱动”三大原则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 3月11日,银监会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的10家企业,其中包括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民营银行试点,既给了阿里、腾讯以合法的身份从事金融业务,也从制度上保证了其金融创新产品的合法性,为百度、京东、新浪等一批已经具有比较完整的金融业务链条的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打开了大门。 在鼓励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3月13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暂停支付宝等公司线下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以及条码(二维码)支付;3月14日,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发展指导意见》草案征求意见,内容涉及个人支付账户单笔、累计支付转账限额。4月9日,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出台《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对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中涉及的信息管理、身份验证、交易限额、风险防控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各地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

2015各地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 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引来了地方政府的关注,全国各个地方纷纷出台政策,北京、上海、贵阳、深圳、广州、南京、武汉、青岛、成都、浙江等地均已出台或者拟出台相应的政策,各地出台的政策虽然支持力度不同,但基本保持宽松和包容的态度,在监管上也遵循“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各地政策在具体的支持细则上,存在些许的差异。 一、总体方向,支持与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 (一)地方支持与鼓励发展 上海市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互联网金融、并购金融等健康发展,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扩大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积极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这也是发展互联网经济首次写入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集聚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目标。 南京市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集聚发展的扶持政策》中提出设立3亿元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专项基金。提出类似政策的还有天津开发区和贵阳等地。 广州市政府已经审议通过《广州市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将力争在三年内建成3至5个各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集聚一批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个品牌卓越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广州市将对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给予专门的扶持政策,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注册登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及业务补贴,大力培养引进互联网金融人才,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渠道融资。 (二)地方规范发展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支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组织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平台。 湖北省则提出,“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金融服务公司、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小贷、担保等机构的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咨询机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浙江省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浙江省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暂行办法》,最新出台的首个地方法规《浙江省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暂行办法》,首次在办法中明确了P2P的应遵循的主要规则:不得从事贷款或受托投资业务,不得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不得接受、归集和管理投资者资金,不得建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投资者提供担保,不得出具借款本金或收益的承诺保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不得故意隐瞒、虚构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相关的必要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办法》中提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原则上应将资金交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第三方存管。 二、直辖市、地级市政策对比 对上海市、南京市、贵阳市、深圳市四个直辖市、地级市分别从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持、对载(产业园、孵化器、孵化园)支持二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互联网企业的支持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并支持进行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方面的认定。 贵阳市:根据实收资本,给予50-500万元的奖励;市、区(市、县)两级政府每年按照企业当年入库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连续三年的奖励扶持资金;设置“贵阳市互联网金融创新奖。 深圳市:企业所得税年度达到500万元以上(含)后,参照深府〔2009〕6号银行类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待遇享受相关政策,即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可申报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金融创新奖。 南京市:对经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项目,每家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经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示范企业,每家给予不超过100 万元资金补贴;实行“一企一策”。 (二)对载(产业园、孵化器、孵化园)的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