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Java版)(第2版)》习题解答

《数据结构(Java版)(第2版)》习题解答

《数据结构(Java版)(第2版)》习题解答
《数据结构(Java版)(第2版)》习题解答

数据结构(Java版)(第2版)

习题解答

叶核亚编著

目录

第0章Java程序设计基础 (1)

【习0.1】实验0.1 哥德巴赫猜想。 (1)

【习0.2】实验0.2 杨辉三角形。 (1)

【习0.3】实验0.3 金额的中文大写形式。 (1)

【习0.4】实验0.4 下标和相等的数字方阵。 (1)

【习0.5】实验0.5 找出一个二维数组的鞍点 (2)

【习0.6】实验0.6 复数类。 (2)

【习0.7】实验0.8 图形接口与实现图形接口的类 (2)

第1章绪论 (3)

【习1.1】实验1.1 判断数组元素是否已按升序排序。 (3)

【习1.2】实验1.3 用递归算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3)

第2章线性表 (5)

【习2.1】习2-5 图2.19的数据结构声明。 (5)

【习2.2】习2-6 如果在遍历单链表时,将p=p.next语句写成p.next=p,结果会怎样? (5)

【习2.3】实验2.2 由指定数组中的多个对象构造单链表。 (5)

【习2.4】实验2.2 单链表的查找、包含、删除操作详见8.2.1。 (5)

【习2.5】实验2.2 单链表的替换操作。 (6)

【习2.6】实验2.2 首尾相接地连接两条单链表。 (6)

【习2.7】实验2.2 复制单链表。 (6)

【习2.8】实验2.2 单链表构造、复制、比较等操作的递归方法。 (7)

【习2.9】建立按升序排序的单链表(不带头结点)。 (8)

【习2.10】实验2.6 带头结点的循环双链表类,实现线性表接口。 (10)

【习2.11】实验2.5 建立按升序排序的循环双链表。 (14)

第3章栈和队列 (17)

【习3.1】习3-5 栈和队列有何异同? (17)

【习3.2】能否将栈声明为继承线性表,入栈方法是add(0,e),出栈方法是remove(0)?为什么?

(17)

【习3.3】能否用一个线性表作为栈的成员变量,入栈方法是add(0,e),出栈方法是remove(0)?

为什么? (17)

【习3.4】能否将队列声明为继承线性表,入队方法是add(e),出队方法是remove(0)?为什么?

(17)

第4章串 (18)

【习4.1】实验4.6 找出两个字符串中所有共同的字符。 (18)

【习4.2】习4-9(1) 已知目标串为"abbaba"、模式串为"aba",画出其KMP算法的匹配过程,并给出比较次数。 (18)

【习4.3】习4-9(2) 已知target="ababaab"、pattern="aab",求模式串的next数组,画出其KMP 算法的匹配过程,并给出比较次数。 (18)

第5章数组和广义表 (20)

【习5.1】求一个矩阵的转置矩阵。 (20)

第6章树和二叉树 (21)

【习6.1】画出3个结点的各种形态的树和二叉树。 (21)

【习6.2】找出分别满足下面条件的所有二叉树。 (21)

【习6.3】输出叶子结点。 (21)

【习6.4】求一棵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个数。 (22)

【习6.5】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相等。 (22)

【习6.6】复制一棵二叉树。 (23)

【习6.7】二叉树的替换操作。 (23)

【习6.8】后根次序遍历中序线索二叉树。 (24)

第7章图 (25)

第8章查找 (26)

【习8.1】实验8.1 顺序表的查找、删除、替换、比较操作。 (26)

【习8.2】实验8.2 单链表的全部替换操作。 (28)

【习8.3】实验8.2 单链表的全部删除操作。 (28)

【习8.4】折半查找的递归算法。 (29)

【习8.5】二叉排序树查找的递归算法。 (29)

【习8.6】二叉排序树插入结点的非递归算法。 (30)

【习8.7】判断一棵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排序树。 (31)

第9章排序 (32)

【习9.1】判断一个数据序列是否为最小堆序列。 (32)

【习9.2】归并两条排序的单链表。 (32)

【习9.3】说明二叉排序树与堆的差别。 (34)

图0.1 下标和相等的数字方阵算法描述 (1)

图2.1 p.next=p将改变结点间的链接关系 (5)

图4.1 目标串"abbaba"和模式串"aba"的KMP算法模式匹配过程 (18)

图4.2 目标串"ababaab"和模式串"aab"的KMP算法模式匹配过程 (19)

图6.1 3个结点树和二叉树的形态 (21)

图6.2 单支二叉树 (21)

图9.2 归并两条排序的单链表 (33)

表4.1 模式串"aab"的next数组 (19)

第0章 Java程序设计基础

【习0.1】实验0.1 哥德巴赫猜想。

【习0.2】实验0.2 杨辉三角形。

【习0.3】实验0.3 金额的中文大写形式。

【习0.4】实验0.4 下标和相等的数字方阵。

输出下列方阵(当n=4时)。

1 2 6 7 或 1 3 4 10

3 5 8 13 2 5 9 11

4 9 12 14 6 8 12 15

10 11 15 16 7 13 14 16

采用二维数组实现。二维数组中,每一条斜线上各元素下标和相等,如图0.1所示。

图0.1 下标和相等的数字方阵算法描述

程序如下。

public class Upma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4; //阶数

int[][] mat = new int[n][n];

int k=1; //k是自然数,递增变化

boolean up = true; //方向向上

for (int sum=0; sum

{

if (up)

for (int i=sum; i>=0; i--)

mat[i][sum-i] = k++; //k先赋值后自加

else

for (int i=0; i<=sum; i++)

mat[i][sum-i] = k++;

up=!up; //方向求反

}

for (int sum=n; sum<2*n-1; sum++) //右下三角

{

if (up)

for (int j=sum-n+1; j

mat[sum-j][j] = k++;

else

for (int j=n-1; j>sum-n; j--)

mat[sum-j][j] = k++;

up=!up;

}

for (int i=0; i

{

for (int j=0; j

System.out.print(" "+mat[i][j]);

System.out.println();

}

}

}

【习0.5】实验0.5 找出一个二维数组的鞍点

【习0.6】实验0.6 复数类。

【习0.7】实验0.8 图形接口与实现图形接口的类

第1章绪论

【习1.1】实验1.1 判断数组元素是否已按升序排序。

程序见例1.4的SortedArray.java。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orted(int[] table) //判断整数数组是否已按升序排序{ //若已排序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f (table==null)

return false;

for (int i=0; i

if (table[i]>table[i+1])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Sorted(Comparable[] table) //判断对象数组是否已按升序排序{ //若已排序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f (table==null)

return false;

for (int i=0; i

if (table[i].compareTo(table[i+1])>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习1.2】实验1.3 用递归算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public class Gcd

{

public static int gcd(int a, int b) //返回a,b的最大公因数,递归方法

{

if(b==0)

return a;

if(a<0)

return gcd(-a, b);

if(b<0)

return gcd(a, -b);

return gcd(b, a%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12, b=18, c=24;

System.out.println("gcd("+a+","+b+","+c+")="+gcd(gcd(a,b),c)); //获得3个整数最大公因数}

}

第2章线性表

【习2.1】习2-5 图2.19的数据结构声明。

table数组元素为单链表,声明如下:

SinglyLinkedList table[]

【习2.2】习2-6 如果在遍历单链表时,将p=p.next语句写成p.next=p,结果会怎样?使p.next指向p结点自己,改变了结点间的链接关系,丢失后继结点,如图2.1所示。

p

图2.1 p.next=p将改变结点间的链接关系

【习2.3】实验2.2 由指定数组中的多个对象构造单链表。

在SinglyLinkedList单链表类中,增加构造方法如下。

public SinglyLinkedList(E[] element) //由指定数组中的多个对象构造单链表

{

this.head = null;

if (element!=null && element.length>0)

{

this.head = new Node(element[0]);

Node rear=this.head;

int i=1;

while (i

{

rear.next = new Node(element[i++]);

rear = rear.next;

}

}

}

【习2.4】实验2.2 单链表的查找、包含、删除操作详见8.2.1。

单链表的以下查找、包含、删除等操作方法详见8.2.1顺序查找。

public Node search(E element, Node start) //从单链表结点start开始顺序查找指定对象public Node search(E element) //若查找到指定对象,则返回结点,否则返回null public boolean contain(E element) //以查找结果判断单链表是否包含指定对象

public boolean remove(E element) //移去首次出现的指定对象

【习2.5】实验2.2 单链表的替换操作。

在SinglyLinkedList单链表类中,增加替换操作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replace(Object obj, E element) //将元素值为obj的结点值替换为element { //若替换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O(n) if (obj==null || element==null)

return false;

Node p=this.head;

while (p!=null)

{

if (obj.equals(p.data))

{

p.data = element;

return true;

}

p = p.next;

}

return false;

}

【习2.6】实验2.2 首尾相接地连接两条单链表。

在SinglyLinkedList单链表类中,增加替换操作方法如下。

public void concat(SinglyLinkedList list) //将指定单链表list链接在当前单链表之后

{

if (this.head==null)

this.head = list.head;

else

{

Node p=this.head;

while (p.next!=null)

p = p.next;

p.next = list.head;

}

}

【习2.7】实验2.2 复制单链表。

在SinglyLinkedList单链表类中,增加构造方法如下。

public SinglyLinkedList(SinglyLinkedList list) //以单链表list构造新的单链表

{ //复制单链表

this.head = null;

if (list!=null && list.head!=null)

{

this.head = new Node(list.head.data);

Node p = list.head.next;

Node rear = this.head;

while (p!=null)

{

rear.next = new Node(p.data);

rear = rear.next;

p = p.next;

}

}

}

【习2.8】实验2.2 单链表构造、复制、比较等操作的递归方法。

由指定数组中的多个对象构造单链表的操作也可设计为以下的递归方法:public SinglyLinkedList(E[] element) //由指定数组中的多个对象构造单链表{

this.head = null;

if (element!=null)

this.head = create(element,0);

}

private Node create(E[] element, int i) //由指定数组构造单链表,递归方法{

Node p=null;

if (i

{

p = new Node(element[i]);

p.next = create(element, i+1);

}

return p;

}

单链表的复制操作也可设计为以下的递归方法:

public SinglyLinkedList(SinglyLinkedList list) //以单链表list构造新的单链表{

this.head = copy(list.head);

}

private Node copy(Node p) //复制单链表,递归方法

{

Node q=null;

if (p!=null)

{

q = new Node(p.data);

q.next = copy(p.next);

}

return q;

}

比较两条单链表是否相等的操作也可设计为以下的递归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比较两条单链表是否相等

{

if (obj == this)

return true;

if (obj instanceof SinglyLinkedList)

{

SinglyLinkedList list = (SinglyLinkedList)obj;

return equals(this.head, list.head);

}

return false;

}

private boolean equals(Node p, Node q) //比较两条单链表是否相等,递归方法{

if (p==null && q==null)

return true;

if (p!=null && q!=null)

return p.data.equals(q.data) && equals(p.next, q.next);

return false;

}

【习2.9】建立按升序排序的单链表(不带头结点)。

采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将一个结点插入到已排序的单链表中。

import dataStructure.linearList.Node;

import dataStructure.linearList.SinglyLinkedList; //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类

public class SortedSinglyLinkedList extends SinglyLinkedList

{

public SortedSinglyLinkedList()

{

super();

}

public boolean add(E element) //根据指定对象的大小插入在合适位置{

if (element==null || !(element instanceof Comparable))

return false; //不能插入null或非Comparable对象

Comparable cmp = (Comparable)element;

if (this.head==null || https://www.doczj.com/doc/fc2127068.html,pareTo(this.head.data)<=0)

this.head = new Node(element,this.head); //头插入

else

{

Node front=null, p=this.head;

while (p!=null && https://www.doczj.com/doc/fc2127068.html,pareTo(p.data)>0)

{

front = p; //front是p的前驱结点

p = p.next;

}

front.next = new Node(element, p); //中间/尾插入

}

return 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rtedSinglyLinkedList list = new SortedSinglyLinkedList();

int n=10;

System.out.print("insert:");

for (int i=0; i

{

int k = (int) (Math.random()*100); //产生随机数

if (list.add(new Integer(k)))

System.out.print(k+" ");

}

System.out.println("\nlist: "+list.toS tring());

}

}

程序多次运行结果如下:

insert:22 48 50 9 71 71 19 67 50 80

list: (9, 19, 22, 48, 50, 50, 67, 71, 71, 80)

insert:42 33 52 89 13 11 50 29 78 34

list: (11, 13, 29, 33, 34, 42, 50, 52, 78, 89)

insert:69 16 99 0 20 68 14 73 90 76

list1: (0, 14, 16, 20, 68, 69, 73, 76, 90, 99)

【习2.10】实验2.6 带头结点的循环双链表类,实现线性表接口。

package dataStructure.linearList;

import dataStructure.linearList.DLinkNode; //导入双链表结点类

import dataStructure.linearList.LList; //导入线性表接口

public class CHDoublyLinkedList implements LList //带头结点的循环双链表类{

protected DLinkNode head; //头指针

public CHDoublyLinkedList() //构造空链表

{

this.head = new DLinkNode(); //创建头结点,值为null

this.head.prev = head;

this.head.next = head;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判断双链表是否为空

{

return head.next==head;

}

//以下算法同循环单链表,与单链表的差别在于,循环条件不同

public int length() //返回双链表长度

{

int i=0;

DLinkNode p=this.head.next; //此句与单链表不同

while (p!=head) //循环条件与单链表不同

{

i++;

p = p.next;

}

return i;

}

public E get(int index) //返回序号为index的对象{

if (index>=0)

{

int j=0;

DLinkNode p=this.head.next;

while (p!=head && j

{

j++;

p=p.next;

}

if (p!=head)

return (E)p.data;

}

return null;

}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设置index序号对象为element {

if (index>=0 && element!=null)

{

int j=0;

DLinkNode p=this.head.next;

while (p!=head && j

{

j++;

p=p.next;

}

if (p!=head)

{

E old = (E)p.data;

p.data = element;

return old;

}

}

return null;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String str="(";

DLinkNode p = this.head.next;

while (p!=head)

{

str += p.data.toString();

p = p.next;

if (p!=head)

str += ", ";

}

return str+")";

}

//双链表的插入、删除算法与单链表不同

public boolean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插入element对象,插入后对象序号为index { //若操作成功返回true,O(n) if (element==null)

return false; //不能添加空对象(null)

int j=0;

DLinkNode front = this.head;

while (front.next!=head && j

j++;

front = front.next;

}

DLinkNode q = new DLinkNode(element, front, front.next); //插入在front结点之后front.next.prev = q;

front.next = q;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ean add(E element) //在单链表最后添加对象,O(1)

{

if (element==null)

return false; //不能添加空对象(null)

DLinkNode q = new DLinkNode(element, head.prev, head);

head.prev.next = q; //插入在头结点之前,相当于尾插入

head.prev = q;

return true;

}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移除指定位置的对象,O(n)

{ //返回被移除的原对象,指定位置序号错误时返回null

E old = null;

int j=0;

DLinkNode p=this.head.next;

while (p!=head && j

{

j++;

p = p.next;

}

if (p!=head)

{

old = (E)p.data; //操作成功,返回原对象

p.prev.next = p.next; //删除p结点自己

p.next.prev = p.prev;

}

return old;

}

public void clear() //清空线性表

{

this.head.prev = head;

this.head.next = head;

}

//以上实现LList接口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0;

CHDoublyLinkedList list = new CHDoublyLinkedList();

System.out.println("删除第"+i+"个结点"+list.remove(0));

System.out.println(list.toString());

for (i=5; i>=0; i--)

list.add(0, new String((char)('A'+i)+""));

for (i=0; i<6; i++)

list.add(new String((char)('A'+i)+""));

// list.add(i, new String((char)('A'+i)+""));

System.out.println(list.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删除第"+i+"个结点"+list.remove(i));

System.out.println(list.toString());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删除第0个结点null

()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删除第6个结点A

(A, B, C, D, E, F, B, C, D, E, F)

【习2.11】实验2.5 建立按升序排序的循环双链表。

package dataStructure.linearList;

import dataStructure.linearList.DLinkNode;

import dataStructure.linearList.CHDoublyLinkedList; //循环双链表类

public class SortedCHDLinkedList extends CHDoublyLinkedList

{ //按升序排序的循环双链表类public SortedCHDLinkedList()

{

super();

}

public boolean add(E element) //根据指定对象的大小插入在合适位置

{ //若操作成功返回true,O(n) if (element==null || !(element instanceof Comparable))

return false; //不能插入null或非Comparable对象

Comparable cmp = (Comparable)element;

if (this.head.prev!=head && https://www.doczj.com/doc/fc2127068.html,pareTo(this.head.prev.data)>0)

{ //非空双链表,插入在最后,O(1) DLinkNode q = new DLinkNode(element, head.prev, head);

head.prev.next = q; //插入在头结点之前,相当于尾插入

head.prev = q;

return true;

}

DLinkNode p=this.head.next;

while (p!=head && https://www.doczj.com/doc/fc2127068.html,pareTo(p.data)>0) //寻找插入位置

p = p.next;

DLinkNode q = new DLinkNode(element, p.prev, p); //插入在p结点之前p.prev.next = q;

p.prev = q;

return true;

}

public boolean remove(E element) //删除指定对象

{ //若操作成功返回true,O(n) if (element==null || !(element instanceof Comparable))

return false;

Comparable cmp = (Comparable)element;

DLinkNode p=this.head.next;

while (p!=head && https://www.doczj.com/doc/fc2127068.html,pareTo(p.data)>0) //定位到待删除的结点p = p.next;

if (p!=head)

{

p.prev.next = p.next; //删除p结点自己

p.next.prev = p.prev;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未找到指定结点,删除不成功}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rtedCHDLinkedList list = new SortedCHDLinkedList();

int n=10;

System.out.print("insert:");

for (int i=0; i

{

int k = (int) (Math.random()*100);

if (list.add(new Integer(k)))

System.out.print(k+" ");

}

System.out.println("\nlist: "+list.toS tring());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insert:53 1 92 84 24 3 2 73 99 99

list: (1, 2, 3, 24, 53, 73, 84, 92, 99, 99)

第3章栈和队列

【习3.1】习3-5 栈和队列有何异同?

栈和队列都是特殊的线性表,两者的区别在于: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只允许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而队列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则分别在线性表的两端进行。

【习3.2】能否将栈声明为继承线性表,入栈方法是add(0,e),出栈方法是remove(0)?为什么?

不行。栈不支持中间插入和删除操作。

【习3.3】能否用一个线性表作为栈的成员变量,入栈方法是add(0,e),出栈方法是remove(0)?为什么?

不行。

【习3.4】能否将队列声明为继承线性表,入队方法是add(e),出队方法是remove(0)?为什么?

不行。队列不支持中间插入和删除操作。

第4章习题答案

书中图4.18是否错了。 G2A 输入控制端 习 题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译码器电路有二-四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和三-八译码器。 2. 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七段数码管的两种接法分别为共阳极接法和共阴极接法。 3. 在优先编码器中,是优先级别高的编码排斥优先级别低的。 4. 消除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方法有引入选通脉冲、输出接滤波电容和修改逻辑设计等。 5. 如果对键盘上108个符号进行二进制编码,则至少要7位二进制数码。 6. 一个二进制译码器由n 个输入端,它的输出端最多有2n 个。 二、分析与设计题 1. 写出题图4.1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 B Y 题图4.1 解:'')')')'(()')'(((B A AB B A B B A A Y +=+++++= 实现同或功能 2. 分析题图4.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B A AB AB B AB A Y '')')')'(()')'(((+== 实现异或功能 3. 分析题图 4.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判断能否化简,若能,则化简,并修改逻辑设计。 解: C B BC C B C B BC C B BC C AB C B AB C A F ⊕=+=+=++=⊕++='')'''()'''''()'')'()''(( 能化简,化简结果为B 异或C 。 修改逻辑设计如图 B C F

A B Y Z A B C F 题图4.2 题图4.3 4. 用与非门设计一个4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设输出为Y,当输入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其他情况输出为0。要求:列出真值表,写出输出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解:列真值表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1 1 写出逻辑表达式 )')' ()' ()' ()' ((' ' ' ' BCD ACD ABD ABC ABC ABD ACD BCD ABCD ABCD D ABC CD AB BCD A Y = + + + = + + + + = 画出逻辑电路图如图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21.对称分子结构,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22.分子中必须具有红外活性振动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23.红外光谱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总是在特定波长围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24.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25.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有干涉仪和计算机部件。()√26.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27.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v 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1,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二、选择题 1.在一定波长处,用2.0 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透光度为71%,若改用3.0 cm吸 收池时,该试液的吸光度A为(B) (A)0.10 (B)0.22 (C)0.45 2.某化合物浓度为c1,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1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1,在浓度为3 c1时,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3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2。则它们的关系是(A)(A)ε1=ε2(B)ε2=3ε1(C)ε2>ε1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高等代数作业 第二章行列式答案

高等代数第四次作业 第二章 行列式 §1—§4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字,使72__43__1为奇排列. 6,5 2.四阶行列式 4 4?=ij a D 中,含 24 a 且带负号的项为_____. 11243342122431431324324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3.设.21 22221 11211d a a a a a a a a a nn n n n n = 则._____1 221 22 211 12 1=n 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1) 2(1)n n d -- 4.行列式1 1 1 11111---x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是_____. 2 二、判断题 1. 若行列式中有两行对应元素互为相反数,则行列式的值为0 ( )√ 2. 设d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 2222111211 则 12 111222212 1 n n n nn n a a a a a a a a a =d ( )× 3. 设d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 2222111211 则d a a a a a a a a a n nn n n n -=112112122221 ( )× 4. abcd z z z d y y c x b a =000000 ( ) √ 5. abcd d c x b y x a z y x -=0 000 00 ( )× 6. 00 00000=y x h g f e d c b a ( )√ 7. 如果行列式D 的元素都是整数,则D 的值也是整数。( )√ 8. 如果行列D 的元素都是自然数,则D 的值也是自然数。( )×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

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

高等代数作业第二章行列式答案

高等代数作业第二章行列 式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等代数第四次作业 第二章 行列式 §1—§4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字,使72__43__1为奇排列. 6,5 2.四阶行列式4 4?=ij a D 中,含24a 且带负号的项为_____. 11243342122431431324324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3.设 .21 22221 11211 d a a a a a a a a a nn n n n n = 则 ._____1 221 22 211 121=n 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1) 2(1)n n d -- 4.行列式1 1 1 111 11 ---x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是_____. 2 二、判断题 1. 若行列式中有两行对应元素互为相反数,则行列式的值为0 ( )√ 2. 设d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11211 则 12 111222212 1 n n n nn n a a a a a a a a a =d ( )× 3. 设d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21 2222111211 则d a a a a a a a a a n nn n n n -=11211 2122221 ( )× 4. abcd z z z d y y c x b a =000000 ( ) √ 5. abcd d c x b y x a z y x -=0 000 00 ( )× 6. 00 00000=y x h g f e d c b a ( )√ 7. 如果行列式D 的元素都是整数,则D 的值也是整数。( )√ 8. 如果行列D 的元素都是自然数,则D 的值也是自然数。( )× 9. n n a a a a a a 212 1 = ( )× 10. 0 1000 2000 010 n n -=n ! ( )× 三、选择题

04第四章_动态分析方法_习题答案.doc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3.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4.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5.长期趋势: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6.季节变动:是由自然季节变化和社会习俗等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二、埴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时间、指标数值 2.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派生。 3.时间数列,时间数列。 4.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报告期水平,期间水平。 5.逐期、累计。 6.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7.35.24%。 8.某一固定时期水平,总的发展程度。 9.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环比增长速度。 10.几何平均法,方程法。 11. V200 11.(205% X 306.8%) -1 13,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4.季节比率。 15,按月(季)平均法 16,若干年、转折点。

17.随机因素和偶然因素。

18. 逐期增长量。 19. 数列的中间位置。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O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O 1. ABCD 2. AC 3. AC 4. AC 5. ABD 6. BD 7. AD 8. ACD 9. AB 10. ABCD 1. B 2. B 3.D 4. B 5. B 6. C 7. C 8. D 9. B 10. A 11. A 12. B 13. D 14. B 15. C 多项选择 五、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J”: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X”,并在 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通过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统计资料的。(X 时点指标是通过一次性 登记方式取得资料 2. 增长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3, 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V 4.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V ) 5.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迪等于环比 发展 速度。(X ) 之比 6. 增长1%的绝对佰可以用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求得,也可以用基期水平除以100求得。 (X ) (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100 7. 利润指标是总量指标,当发生亏损时指标数值相加不仅未增加反而减少,可见时期指标 数 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 ( X ) 8. 平均增长量不是序时平均数,而属于静态平均数的范畴,因为它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 算求 得的。(X )

第17章课后题答案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 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 (2)a+b=3a; (3)a+b=4a. 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 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 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 2)12(sin λ θ+=k a 当nm 600=λ时,k=2, ' λλ=时,k=3, 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 )132(2600)122(sin '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 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 2=?,半角宽度为na λ θ1sin -=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 3310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高等代数作业第二章行列式答案

高等代数第四次作业 第二章行列式§—§4 —、填空题 1 ?填上适当的数字,使72__43__1为奇排列.6 , 5 2 ?四阶行列式D a j 44中,含a24且带负号的项为__________ a i1 a24a33a42 , a i2a24a3i a4 3 , a i3a2 4 a32a41 a11 a12 a1n a1n a12 a11 3 .设a21 a22 a2n d.则a2n a22 a21 a n1 a n2 a nn a nn a n2 a n1 n( n 1) (1)Fd 1 4 ?行列式11 1 1 x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是 二、判断题 1.若行列式中有两行对应元素互为相反数,则行列式的值为0 ( a11 a12 a1 n a12 a1n L a11 2.设d = a21 a22 a2n 则a22 a2n L a21 L L L L a n1 a n2 a nn a n2 a nn L a n1 )x a11 a12 a1n a21 a22 a2n 3.设d = a21 a22 a2n 则 a n1 a n2 a nn d ( a n1 a n2 a nn a11 a12 a1 n 0 0 0 a x y z a )x 0 0b 4. 0 c y d z z abed () y z )x 6. abed 0 0 e f 0 0 g h 0 0 x y 7.如果行列式D的元素都是整数,则D的值也是整 数。 8.如果行列D的元素都是自然数,则 9. a1 a2 a1 a2 a n a n 、选择题 1 2 ()x 10. =n!()x 0 0 0 n 1 n 0 0 0 D的值也是自然数。()x

第四章 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 一、填空题 1.当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越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大。 3.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透水性。 4.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5.渗流破坏主要有流砂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6.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 透系数。 7.出现流砂的水头梯度称临界水头梯度。 8.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它的大小和水力坡度成正比,作用方向与渗流 方向相一致。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选择题 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D )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2.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C )

(A)1 kN/m3(B)2 kN/m3 (C)10 kN/m3 (D)20 kN/m3 3.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D )。 (A)不均匀系数(B)相对密实度(C)压缩系数(D)渗透系数 4.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C )。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5.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D )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 6.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 ) (A)坑底隆起(B)流土(C)砂沸(D)流砂 7.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8.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B ) (A)砂砾或粗砂(B)细砂或粉砂(C)粉质黏土(D)黏土 9.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关系是( A )。(A)>(B)=(C)< 10.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A )。 (A)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B)随水利力梯度增加而减少(C)与水力梯度无关 11.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有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任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详解 第十七章 索赔

第十七章索赔 一、思考题 1.简述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议产生的原因。 答: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议的产生往往是因买卖双方的各自的权利、义务问题而引起的,甚至导致发生仲裁、诉讼等情况。买卖双方发生争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1)卖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不交付货物或虽然交货但所交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等不符合合同规定。 (2)买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派船接货、指定承运人、支付货款或开出信用证,无理拒收货物等。 (3)合同中所订条款欠明确。例如,“立即装运”、“即期装运”,在国际贸易中无统一解释,买卖双方对此理解不一致或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各执一词。 2.各国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区分方法有哪些区别?对于不同违约行为的违约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 答:(1)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同期间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又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英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英国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要件”,受损害一方除可要求损害赔偿外,还有权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担保”或“违反随附条件”,受损害一方有权请求违约的一方给予损害赔偿,但不能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中间性条款或无名条款”,违约方应承担的责任须视违约的性质及其后果是否严重而定。 (3)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美国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以致使另一方无法取得该交易的主要利益,则是“重大违约”。在此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如果一方违约,情况较为轻微,并未影响对方在该交易中取得的主要利益,则为“轻微违约”,受损害的一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无权解除合同。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 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若一方违反合同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受损害的一方就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同时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违反合同的程度,则受损害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3.何谓索赔期限?为什么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索赔条款中通常应规定索赔期限? 答:(1)索赔期限的含义

第二章 行列式作业活页

第二章行列式 第一节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一、填空题 1.2315-=- _______;2 2a a b b = ______. 2.124031142--= _______;a b c b c a c a b =_____. 二、解答题 1.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行列式 (1)cos sin sin cos αα αα-= (2)201 141183 --=- 2.解方程111 12 1.16 x x = 解: 第二节 n 阶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 第三节 行列式的计算 一、填空题 1.243324=--_____;1 24 031142 --=__. 2.若,a b 均为整数,而=_____;=_______0 00,10001 a b b a a b -=- .

3.设A 为3阶方阵,若||3A =,则|2|A =____. 4.123 456789 的代数余子式21A 应表示为____. 5.ij 1 23456784A 2348 6789 若阶行列式为;为其代数余子式,13233343210412_______A A A A +++= . 二、解答题 1.利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下列行列式: (1)3215332053 7228472184. 解: (2)1111 1111 11111111 --- 解: .

(3)1324 2131 32142101 解: . 2.利用行列式展开定理,计算下列行列式: (1)1214 0121 10130131 -. 解:原式 . (2)5 48723547 2856 393--------. 解:原式 . ,

第四章习题解答63286

第四章 网络层 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4-0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4-0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A、B、C、D、E 5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6 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出表4-2中的各项数据。

材料研究方法思考题答案重点及真题汇编

第1章 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哪些? 答:材料按化学组成和结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性能特征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用途分为:建筑材料、航空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医用材料。 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微观结构、亚微观结构、显微结构、宏观结构。 2、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相应的研究方法? 答:任务:材料研究应着重于探索制备过程前后和使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探明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工艺过程)、性能和效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找出经一定工艺流程获得的材料的组成(结构)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规律,以达到对材料优化设计的目的,从而将经验性工艺逐步纳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轨道. 研究对象和相应方法见书第三页表格。 3、材料研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如何理解现代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答:按研究仪器测试的信息形式分为图像分析法和非图像分析法;按工作原理,前者为显微术,后者为衍射法和成分谱分析。 第2章 1、简述现代材料研究的主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有那些主要应用? 答:现代材料研究的主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 (1)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用于确定物质中的物相组成 (2)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用于测定某物相在物质中的含量 (3)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用于推断测定晶体的结构 2、试推导Bragg方程, 并对方程中的主要参数的范围确定进行讨论. 答:见书第97页。 3、X射线衍射试验主要有那些方法, 他们各有哪些应用,方法及研究对象. 答: 实验方法所用 辐射 样 品 照相法衍射仪法 粉末法劳厄法转晶法单色辐射 连续辐射 单色辐射 多晶或晶 体粉末 单晶体 单晶体 样品转动或固定 样品固定 样品转动或固定 德拜照相 机 劳厄相机 转晶-回 摆照相机 粉末衍射仪 单晶或粉末衍 射仪 单晶衍射仪 最基本的衍射实验方法有:粉末法,劳厄法和转晶法三种。由于粉末法在晶体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而且实验方法及样品的制备简单,所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可缺少;而劳厄法和转晶法主要应用于单晶体的研究,特别是在晶体结构的分析中必不可少,在某种场合下是无法替代的。 第3章 1、如何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电子透镜的分辨本领受哪些条件的限制? 答:分辨本领: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以物镜的分辨本领来定义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光学透镜:d0 =0.061λ/n·sinα= 0.061λ/N·A,式中:λ是照明束波长;α是透镜孔径半角; n是物方介 质折射率;n·sinα或N·A称为数值孔径。 在物方介质为空气的情况下,N·A值小于1。即使采用油浸透镜(n=1.5;α一般为70°~75°), N·A值也不会超过1.35。所以 d0≈1/2λ。因此,要显著地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必须使用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的 照明源。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17.1-2 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 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 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 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这 是哪组数据? 2. 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 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 连接成了图17.1-3 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 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 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习题答案 1.(1)图略 (2)“1.2V 0.40A”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 ×

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1.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Ω,接在220 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 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 ,加在这个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 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 V ,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 ,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4. 某同学认为:“由I = U/R 变形可得R = U/I 。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2.75A 2. 2V 3. 8.3Ω 解析:1.根据公式I=R U 2.根据公式U=IR 3.根据公式R = U/I 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1. 一个小灯泡上标着“ 2.2 V 0.25 A ”,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是8.8 Ω。图17.3-2 是一位同学为检 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 实验线路。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请你 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成正确的连接? 2. 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Ω 的灯泡的电流是0.91 A 。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 Ω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3. 图17.3-3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17.3-4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17.3-5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第四章 习题解答

第四章习题解答 1.计算机存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3级存储器结构,即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用Cache临时存放CPU最近一直在使用的指令和数据,以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与CPU 速度相当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芯片组成,和内存相比,它存取速度快,但价格高,故容量较小。 内存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多由MOS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组成。 辅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通常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大型文件及数据库等。 2.针对某intel 32位CPU,若其存储地址空间为0x00000~0x1ffff,那么该CPU访问地址为 0x03ff3的字型数据以及地址为0x03456的半字数据,分别需要多少个总线周期? 解答:intel 32位CPU存储地址空间分为4块,总线低2位地址信号无效。 0x03FF3对应bank3(低两位地址为11),则对该地址进行字类型数据访问需要2个总线周期:地址0x03ff0一次,此时BE3有效,得到字型数据的最低字节;地址0x03ff4一次,此时BE0,BE1,BE2有效,得到字型数据的高3个字节。由0x3FF3,0x3FF4,0x3FF5,0x3FF6地址处的4个字节构成一个字 0x03456对应bank2(低两位地址为10),则对该地址进行半字类型数据访问只需要1个总线周期,即地址为0x03454时,BE2,BE3有效,一个总线周期得到半字数据。 3.在intel cpu的实地址模式下,假设程序代码段地址为0x0234,代码段中的某个标号偏移 地址为0x23,请问该标号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解答:实地址模式物理地址的行程过程: 因此该标号的物理地址为:0x02340+0x23=0x02363 4.已知某32位intel微处理器的段描述符为0x3453002312890103,试指出该段描述符对应 的段的起始地址与结束地址。 解答:

智慧树知到2019材料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由于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光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规律而造成的图像模糊现象称为() 答案:球差 光学透镜的像差主要有() 答案:像场弯曲#球差#色差 光学显微镜具有()放大功能。 答案:二级 光学透镜要能区分开两个成像物点,则此两物点形成的埃利斑之间的最小距离应 答案:大于埃利斑半径 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分辨能力为() 答案:200nm 光学透镜成像的基础是光可以() 答案:折射 光学透镜的像差主要有() 答案:像场弯曲#球差#色差 由于照明光源波长不统一形成的图像模糊称为() 答案:色差 成像物体上能分辨出来的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称为() 答案:分辨率 要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关键是要() 答案:减小光源波长

干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为()倍 答案:500~1000 为获得大景深,可以考虑() 答案:减小数值孔径#降低放大倍数 金相砂纸后标号越大,说明砂纸上的磨削颗粒越() 答案:小 抛光平面样品时,可以选择() 答案: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复合抛光 砂纸背面的防水标志是() 答案:WATERPROOF 透镜的像差是由于本身几何光学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和光源波长无关()答案:错 逆光拍照时,明暗对比强烈的地方出现的彩色边缘就是色差() 答案:对 最小散焦斑是点光源成像质量最好的情况() 答案:对 衬度是指图像上相邻部分间的黑白对比度或颜色差() 答案:对 油镜的最大数值孔径小于干镜的最大数值孔径() 答案:错 明场照明时光线损失很少() 答案:错

只要聚焦准确,点光源的像可以是一个清晰的亮点() 答案:错 从衍射效应来看,透镜分辨的最小距离和数值孔径成反比()答案:对 有效放大倍数和人眼的分辨能力无关() 答案:错 只要是导电材料,都可以用电火花线切割切取样品() 答案:错 第二章 发现X射线的是 答案:伦琴 进行第一次晶体衍射实验的是 答案:劳厄 X射线衍射时,首先出现的衍射峰必定是()的晶面。 答案:低指数 对衍射强度影响最大的是 答案:结构因数 能影响短波限位置的因素是 答案:管电压 X射线是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答案:对 X射线管的效率极低,一般仅有百分之几() 答案:对

高等代数作业第二章行列式答案

第二章 行列式 §1—§4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字,使72__43__1为奇排列. 6,5 2.四阶行列式4 4?=ij a D 中,含24a 且带负号的项为_____. 11243342122431431324324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3.设.21 22221 112 11 d a a a a a a a a a nn n n n n =Λ ΛΛΛΛ ΛΛ 则._____1 2 21 22211 121=n 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Λ Λ ΛΛΛΛ Λ (1) 2(1)n n d -- 4.行列式1 1 1 11 1 11 ---x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是_____. 2 二、判断题 1. 若行列式中有两行对应元素互为相反数,则行列式的值为0 ( )√ 2. 设d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Λ212222111211 则1211122221 21 n n n nn n a a a a a a a a a L L L L L L L =d ( )× 3. 设d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Λ21 22221 11211 则 d a a a a a a a a a n nn n n n -=11211 2122221ΛΛΛ ΛΛΛ ΛΛ( )× 4. abcd z z z d y y c x b a =000000 ( ) √ 5. abcd d c x b y x a z y x -=0 000 00 ( )× 6. 00 00000=y x h g f e d c b a ( ) √ 7. 如果行列式D 的元素都是整数,则D 的值也是整数。( )√ 8. 如果行列D 的元素都是自然数,则D 的值也是自然数。( )× 9. n n a a a a a a ΛN 212 1 = ( )× 10. 0 10000 2000 010 Λ ΛΛΛΛΛΛ ΛΛn n -=n ! ( )× 三、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