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1.2机械波新人教版选修3-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1.2机械波新人教版选修3-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1.2机械波新人教版选修3-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1.2机械波新人教版选修3-4

第2讲机械波

对应学生

用书P181

1.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1)波长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波速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

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①v =λf ②v =λ

T

(

(1)波源不动?

???? 观察者向波源运动,接收频率增大

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接收频率减小

(2)观察者不动???

?

?

波源向观察者运动,接收频率增大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接收频率减小

1.质点的起振方向

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互判方法 (1)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运动,“下坡”的点向上运动,简称“上坡下,下坡上”如右图所示.

(2)带动法

如下图所示,在质点P 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图象上另找一点P ′,若P ′在P 上方,则P 向上运动,若P ′在P 下方,则P 向下运动.

(3)微平移法

原理:波向前传播,波形也向前平移.

方法:作出经微小时间Δt 后的波形,如右图虚线所示,就知道了各质点经过Δt 时间到达的位置,此刻质点振动方向也就知道了,图中P 点振动方向向下.

●特别提醒

(1)在波的干涉中加强区振动加强只是振幅变大,并不是质点一直处于位移最大值. (2)任何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而发生明显的衍射需要一定的条件.

(3)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 =(2n +1)λ

2

(n =0,1,2,…),则振动减弱.

1.如图1-2-1所示,S1、S2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λ1<λ2,该时刻在P点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图1-2-1

A.P点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振动始终加强

B.P点始终在波峰

C.P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叠加原理,P点的运动也不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但并不始终加强

答案 D

2.如图1-2-2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2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答案 D

3.(2010·上海单科,2)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1-2-3a、b所示,则( ).

图1-2-3

A.图a、b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a、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图a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图a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b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图a中可以看出只有一条狭缝,穿过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图b中有两个振源,有些区域振动加强,有些区域振动减弱,是干涉现象.

答案 D

图1-2-4

4.(2010·安徽卷,1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2-4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v变小,a变大 B.v变小,a变小

C.v变大,a变大 D.v变大,a变小

解析由波的传播方向及P点位置,可知P点此时正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答案 D

5.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如图1-2-5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 ).

图1-2-5

A.周期 B.波速 C.波长 D.频率

解析因题中未给出实线波形和虚线波形的时刻,不知道时间差或波的传播方向,因此无法确定波速、周期和频率,只能确定波长,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图1-2-6

6.(2011·武汉调研)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若在x=1 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2-6所示,则该波在t=0.3 s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

解析由题图可知t=0.3 s时刻处于x=1 m处的质点在波谷位置.显然t=0.3 s时刻的波形图中只有A对应了x=1 m处的质点处在波谷位置,A正确.

答案 A

对应学生

用书P183

考点一对波的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典例1】

如图1-2-7所示

图1-2-7

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 m/s,此时P点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 ).

A .该波传播的方向沿x 轴负方向

B .P 点的振幅比Q 点的小

C .经过Δt =4 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 m

D .经过Δt =4 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 m

解析 由P 点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可判断该波传播的方向沿x 轴正方向,选项A 错误;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各质点振幅相同,因此选项B 错误;各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移动,而且Δt =4 s =2T ,路程s =8A =0.4 m ,选项C 错、D 对.

答案 D 【变式1】

如图1-2-8所示,

图1-2-8

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t 1=0、t 2=0.5 s 时的波形,t 2

解析 因为t 2

4

T =0.5 s ,所以T

=2 s ,t 3=7.5 s =334T ,波峰沿x 轴正方向传播34λ,从1

4

λ处到λ处,选D.

答案 D

考点二 波的多解问题 【典例2】

(2010·福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2-9中的实线所示,t =0.02 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 大于0.02 s ,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图1-2-9

A .2 m/s

B .3 m/s

C .4 m/s

D .5 m/s 解析 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解法:

(1)设波向右传播,则在0时刻x =4 m 处的质点往上振动,设经历Δt 时间时质点运动

到波峰的位置,则Δt =? ??

??14+n T ,即T =4Δt 4n +1=0.084n +1.当n =0时,T =0.08 s>0.02s ,符合

要求,此时v =λT =0.08

0.08

m/s =1 m/s ;当n =1时,T =0.016 s<0.02 s ,不符合要求.

(2)设波向左传播,则在0时刻x =4 m 处的质点往下振动,设经历Δt 时间时质点运动

到波峰的位置,则Δt =? ??

??34+n T ,即T =4Δt 4n +3=0.084n +3.当n =0时,T =0.083 s>0.02 s ,符合要求,此时v =λT =0.080.083

m/s =3 m/s ;当n =1时,T =0.08

7

s<0.02s ,不符合要求.综上所

述,只有B 选项正确.

答案

B

——波的多解问题来源

波在传播过程中,因空间的周期性和时间的周期性,常常由时间间隔Δt 与周期T 的关系不明确、波传播方向不确定、波传播的距离Δx 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造成多解问题.

【变式2】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

图1-2-10

A 、

B 相距0.45 m ,图1-2-10是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

A .4.5 m/s

B .3.0 m/s

C .1.5 m/s

D .0.7 m/s

解析 在处理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质点关系时必须尝试作出两质点间在该时刻的最少波形,然后根据间距和波长关系求波长(注意波的周期性).波是由A 向B 传播的,而且在A 到

达波峰的时刻,B 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A 、B 间最少14波长,所以有λ=4l 4n +1,v =λ

T

4l T 4n +1 =4×0.450.4× 4n +1 =4.5

4n +1,当n =0时,v =4.5 m/s ,当n =1时,v =0.9 m/s ,

当n =2时,v =0.5 m/s 等.

答案 A

考点三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 【典例3】

如图1-2-11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 =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 =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

图1-2-11

A .t =0.1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 .t =0.15 s 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

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解析 A 选项,由乙图象看出,t =0.15 s 时,质点Q 位于负方向的最大位移处,而简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为正向最大值;B 选项中,由乙图象看出,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 =0.20 s ,t =0.10 s 时,质点Q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由甲图可以看出,波的传播方向应该沿x 轴负方向,因甲图是t =0.10 s 的波形,所以

t =0.15 s 时,经历了0.05 s =T 4

的时间,图甲的波形向x 轴负方向平移了λ

4

=2 m 的距离,

如图所示,

因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则此时P 质点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D 选项中,由图甲可以看出,由于t =0.10 s 时刻质点P 不处于平衡位置,故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不为30 cm ,本题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变式3】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2-12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2-12乙所示,则( ).

图1-2-12

A .这列波沿x 轴正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25 m/s

C .从该时刻起经0.4 s ,A 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6 m

D .从该时刻起,质点P 将比质点Q 后回到平衡位置 解析 A 质点在该时刻后的位移沿y 轴正方向越来越大,可知A 质点正在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所以可知波源在A 的右边,这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A 错.由图象可知波长为20 m ,

周期为0.8 s ,所以波速为25 m/s ,B 对.从该时刻起经0.4 s ,1

2

个周期,A 质点通过的路程

是2个振幅,为16 cm ,C 错.从该时刻起,质点P 将向下运动,质点Q 向上运动,P 比Q 先回到平衡位置,D 错.

答案 B

考点四 波特有的现象 【典例4】

如图1-2-13为某一报告厅主席台的平面图,AB 是讲台,S 1、S 2是与讲台上话筒等高的喇叭,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图1-2-13所示.报告者的声音放大后经喇叭传回话筒再次放大时可能会产生啸叫.为了避免啸叫,话筒最好摆放在讲台上适当的位置,在这些位置上两个喇叭传来的声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若报告人声音的频率为136 Hz ,问讲台上这样的位置有多少个?

图1-2-13

解析 对应于声频f =136 Hz 的声波的波长是 λ=v f

=2.5 m .①

式中v =340 m/s 是空气中的声速.在图中,O 是AB 的中点,P 是OB 上任一点.将S 1P

-S 2P 表示为S 1P -S 2P =k λ

2

.②

式中k 为实数,当k =0,2,4,…时,从两个喇叭来的声波因干涉而加强;当k =1,3,5,…时,从两个喇叭来的声波因干涉而相消.由此可知,O 是干涉加强点;对于B 点,S 1B -S 2B =20 m -15 m =4×λ

2

.③

所以,B 点也是干涉加强点.因而O 、B 之间有两个干涉相消点,由对称性可知,AB 上有4个干涉相消点.

答案 4个 【变式4】

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条纹平行等距,是双缝干涉的图样

B .乙图条纹间距不等,是单缝衍射的图样

C .丙图是肥皂膜在阳光下产生的彩色条纹,属于薄膜干涉

D .丁图的正中央是亮的,一定是光透过小孔之后产生的单孔衍射图样 解析 丁图是泊松亮斑,是光照到不透明小圆板上发生的衍射现象. 答案 D 【变式5】

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v 表示声源的速度,V 表示声波的速度(v

A .ν增大,V 增大

B .ν增大,V 不变

C .ν不变,V 增大

D .ν减小,V 不变

解析 由于声波的速度由介质决定,故V 不变.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高,ν增加.故B 项正确.

答案 B

对应学生

用书P185

一、对波的图象理解及应用

图1-2-14

1.(2010·全国卷Ⅱ改编)一简谐横波以4 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 =0时的波形如图1-2-14所示,则( ).

A .波的周期为4 s

B .x =0处的质点在t =0时向y 轴负向运动

C .x =0处的质点在t =1

4 s 时速度为0

D .x =0处的质点在t =1

4

s 时速度值最大

解析 由波的图象可知半个波长是2 m ,波长是4 m ,周期是T =λv =4

4

s =1 s ,A 错误.波

在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x =0的质点在沿y 轴的负方向传播,B 正确.x =0的质点的位移是

振幅的一半,则要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13×T 4=112 s ,则t =1

4

s 时刻x =0的质点越过了

平衡位置,且速度不是最大,C 、D 错误.

答案 B

2.(2011·浙江改编)在O 点有一波源,t =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 1=4 s 时,距离O 点为3 m 的A 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 2=7 s 时,距离O 点为4 m 的B 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横波的波长为2 m

B .该横波的周期为2 s

C .该横波的波速为1 m/s

D .距离O 点为5 m 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 s 末

解析 由题意可知,A 点从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为T

4,故波传到A 点的时间

为t 1-T 4=4 s -T

4,由波的传播公式x =vt 得3 m =v ×?

?

???

4 s -T 4;同理,B 点从开始振动到第

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为3T 4,故波传到B 点的时间为t 2-3T 4=7 s -3T

4,由波的传播公式x =vt

得4 m =v ×?

????7 s -3T 4;联立解得:T =4 s ,v =1 m/s ,故C 正确,B 错误;波长λ=vT =1 m/s×4 s =4 m ,故A 错误.距离O 点为5 m 的质点第一次向上振动的时刻为 5 m

1 m/s

=5 s ,D 错误.

答案 C

图1-2-15

3.(2011·四川卷,16)如图1-2-15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当Q 点在t =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P 点时,则( ).

A .1 cm

B .Q 处的质点此时的加速度沿y 轴的正方向

C .Q 处的质点此时正在波峰位置

D .Q 处的质点此时运动到P 处 解析

由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知,当Q 点在t =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P 点时,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所以此时1 cm

答案 B

4.(2011·上海单科,24)两列简谐波沿x 轴相向而行,波速均为v =0.4 m/s ,两波源分别位于A 、B 处,t =0时的波形如图1-2-16所示.当t =2.5 s 时,M 点的位移为________ cm ,N 点的位移为________ cm.

图1-2-16

解析 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 =0.2 m ,λB =0.4 m ,波源的起振方向都沿y

轴负方向,可知两波的周期分别为T A =λA v =0.5 s ,T B =λB

v

=1 s .由于t =0时M 点距A 波波

前0.5 m ,距B 波波前0.3 m ,故两波传播到M 点时经历的时间分别为Δt A =1.25 s ,Δt B =

0.75 s .当t =2.5 s 时,A 波使M 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 -Δt A =1.25 s =5

2

T A ,引起质点M 的

位移x A =0;B 波使M 点已振动的时间为t -Δt B =1.75 s =13

4

T B ,引起质点M 位移x B =2.0 cm ,

由波的叠加可知此时质点M 的位移x =x A +x B =2.0 cm.N 点位移可用同样方法判定.

答案 2 0

二、振动图与波的图象的综合

5.(2009·全国卷Ⅰ)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2-17甲所示,图中P 、Q 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1.5 m 和x =4.5 m .P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2-17乙所示.在下列四幅图中,Q 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

甲 乙

图1-2-17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波的传播.该波的波长为4 m ,P 、Q 两点间的距离为3 m .当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P 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而Q 点此时应处于波峰,②正确;当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时,P 点处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而此时Q 点应处于波谷,③正确.

答案 C

6.(2010·北京理综,17)一列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

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2-18所示,此后,若经过3

4

周期开始计时,

则图1-2-19描述的是( ).

图1-2-18 图1-2-19

A .a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B .b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C .c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D .d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

解析 波向右传播,可以确定经过3

4

周期后,b 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从此时开

始计时,b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题图1-2-19所示.

答案 B

图1-2-20

7.(2011·重庆卷,17)介质中坐标原点O 处的波源在t =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传到L 处,波形如图1-2-20所示.下列能描述x 0处质点振动的图象是( ).

解析 由波动图象可知t 0时x 0处质点正向下振动,下一时刻质点纵坐标将减小,排除B 、D 选项.x 0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向下,故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

答案 C

三、波特有的现象

图1-2-21

8.(2011·上海单科,10)两波源S 1、S 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1-2-21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A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

B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

C .a 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 .a 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解析 由图知,两列波的波长不相等,不满足波的干涉条件,故B 正确,A 、C 、D 错误. 答案 B 9.(2011·江苏卷,12B(1))如图1-2-22所示,沿平直铁路线有间距相等的三座铁塔A 、B 和C .假想有一列车沿AC 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驶,当铁塔B 发出一个闪光,列车上的观测者测得A 、C 两铁塔被照亮的顺序是( ).

图1-2-22

A .同时被照亮

B .A 先被照亮

C .C 先被照亮

D .无法判断

解析 由多普勒效应知,C 先被照亮,A 、B 、D 错,C 对. 答案 C

对应学生

用书P297

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传到M 点时波形如图1-2-23所示,再经0.6 s ,N 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 和频率f 为( ).

图1-2-23

A .A =1 m f =5 Hz

B .A =0.5 m f =5 Hz

C .A =1 m f =2.5 Hz

D .A =0.5 m f =2.5 Hz

解析 由题干图可知振幅A =0.5 m .波从M 传到N 的过程,波速v =x t =11-5

0.6

m/s =10 m/s.

由图可知λ=4 m ,所以T =λv

=0.4 s ,f =1

T

=2.5 Hz.D 正确.

答案 D

图1-2-24

2.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2-24所示,其波速为200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时刻质点b 的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图示时刻质点a 的加速度为零

C .若此波遇到另一简谐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 Hz

D .若该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一定比4 m 大得多 解析 因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故图示时刻质点b 向y 轴负方向振动,A 错;图示时刻质

点a 的加速度最大,B 错.因该波的频率f =v λ=200

4

Hz =50 Hz ,故C 对;因该波的波长为4 m ,

故D 错.

答案 C

图1-2-25

3.如图1-2-25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 =0时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列简谐波的振幅为20 cm

B .这列简谐波的周期为5.0 s

C .这列简谐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25 cm/s

D .这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波形图的正确认识.由图可知,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

离即振幅为10 cm ,A 错;由该质点P 振动的表达式可知这列简谐横波的周期为T =2πω=2π

s

=0.4 s ,B 错;由题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波速v =λT =4

0.4

m/s =10 m/s ,C 错;

由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t =0时刻质点P 正在向上运动,由此可判断波沿x 轴正向传播,D 正确.

答案 D

4.如图1-2-26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 =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2-26

A .质点6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向下

B .t =T

2时质点6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C .t =3T

4

时质点10的运动方向向下

D .t =T 时质点16开始运动

解析 介质中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和振源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相同,A 不对;经过t =T

2

质点1回到平衡位置,质点9开始向上振动,质点6在平衡位置上方,所以加速度

的方向向下,B 对;t =3T

4

时质点1振动到负的最大位移处,质点13开始振动,5~13之间的

质点在平衡位置上方,9~13之间的质点处于“下坡路”上,振动方向都向上,C 错误;t =T 时质点17开始运动,D 不对.

答案 B

图1-2-27

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波源,如图1-2-27所示是波源开始振动后0.1 s 时的波形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周期为0.4 s ,振幅为20 cm

B .这列波的波速为40 m/s ,波长为4 m

C .再经过0.15 s ,x =6 m 处质点的位置坐标为(x =6 m ,y =0 cm)

D .再经过0.55 s ,x =24 m 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

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的相关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波形图的理解能力.观察振动0.1 s 时的波形图可知周期为0.2 s ,波长为8 m ,振幅为10 cm ,可算出波速为40 m/s ,选项A 、B 错误.再经过0.15 s ,波继续向前传播四分之三个周期,x =6 m 处的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选项C 正确.0.1 s 时的波峰在2 m 处,x =24 m 处的质点离它有22 m ,这个波峰传

播到x =24 m 处所需的时间为Δt =22

40

s =0.55 s ,选项D 错误.

答案 C

6.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图1-2-28a 是t =1 s 时的波形图,图b 是某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图1-2-28b 可能是图a 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图1-2-28

A .x =0处的质点

B .x =1 m 处的质点

C .x =2 m 处的质点

D .x =3 m 处的质点

解析 由题图b 知,t =1 s 时,质点的位移为零,振动方向向下,由于波向左传播,故图b 应是x =0、x =4 m 、x =8 m 等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7.如图1-2-29所示,甲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动图象,乙是在x =6 m 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a 、b 是介质中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29

A .这列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1.5 m/s

C .b 比a 先回到平衡位置

D .a 、b 两质点的振幅都是10 cm

解析 本题考查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由振动图象得x =6 m 处的质点该时刻向y 轴正向运动,对照波动图象可知,波的传播方向为x 轴负向,A 错误;此刻b 向平衡位置运动,a 远离平衡位置运动,b 先回到平衡位置,C 正确;由振动图象得T =4 s ,由波动图象

得λ=8 m ,故v =λ

T

=2 m/s ,B 错误;所有质点的振幅都为5 cm ,D 错误.

答案 C

图1-2-30

8.一简谐机械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 ,波长为λ.若在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2-30所示,则该波在t =T

2

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

解析 从振动图象上可以看出x =0处的质点在t =T

2

时刻处于平衡位置,且正在向下振动,

四个选项中只有A 图符合要求,故A 项正确.

答案 A

9.如图1-2-31所示,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图1-2-32是这列波中质点p 的振动图线,那么:

图1-2-31 图1-2-32

(1)该波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m/s ;

(2)该波的传播方向为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3)图1-2-31中Q 点(坐标为x =2.25 m 处的点)的振动方程为:y =________ cm. 解析 (1)波的周期T =2 s ,波长λ=1 m ,

波速v =λ

T

=0.5 m/s.

(2)P 点向上运动,不难判断波是向左传播.

(3)Q 点此时从最大位移开始向平衡位置运动,振动图象是一条余弦曲线,A =0.2 cm ,ω

=2πT =π rad/s ,Q 点的振动方程为y =0.2cos πt cm 或者y =0.2sin ?

????πt +π2 cm. 答案 (1)0.5 (2)向左

(3)0.2cos πt ??????或0.2sin ? ????πt +π2 cm

10.如图1-2-33所示是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2 m/s.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1-2-33

(1)写出x =0.75 m 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

(2)求出x =0.25 m 处质点在0~4.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t =4.5 s 时的位移.

解析 (1)波长λ=2.0 m ,周期T =λv =1.0 s ,振幅A =5cm ,则y =5sin ? ????2πt +π4cm. (2)n =t

T

=4.5,则x =0.25 m 处的质点经4.5个周期后的路程s =90 cm ,经4.5个周期后的位移y =-2.5 2 cm.

答案 (1)y =5sin ?

????2πt +π4cm (2)90 cm -2.5 2 cm

11.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波形如图1-2-34甲所示,已知在0.6 s 末,A 点恰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出现波峰,求:

(1)该简谐波的波长、波速分别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x =5 m 处的质点P 第一次出现波峰?

(3)如果以该机械波传到质点P 开始计时,请在图1-2-34乙中画出P 点的振动图象,并标明必要的横、纵坐标值,至少画出一个周期的图象.

图1-2-34

解析 (1)λ=2 m T =0.6

3 s =0.2 s

v =λ

T

=10 m/s.

(2)波峰传到P 点:t =Δx v =5-0.5

10

s =0.45 s

(3)如下图所示

答案 (1)2 m 10m/s (2)0.45 s (3)图见解析

12.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1-2-35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2-35乙所示,则:

图1-2-35

(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多少? (2)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有什么要求?

(3)从该时刻起,再经过Δt =0.4 s ,P 质点的位移、通过的路程和波传播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4)若t =0时振动刚刚传到A 点,从该时刻起再经多长时间坐标为45 m 的质点(未画出)第二次位于波峰?

解析 (1)由振动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周期为0.8 s ,所以频率为1.25 Hz.因为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所以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 Hz.

(2)由波动图象可以看出,此波的波长为20 m ,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等于20 m 时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因为Δt =0.4 s =T

2

,故经0.4 s P 质点回到平衡位置,位移为0;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2A =4 m 在T 2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λ

2

=10 m. (4)由A 点在t =0时刻向上振动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λT =20

0.8

m/s =25 m/s ,

x =45 m 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时间t 1=45-20v =25

25

s =1 s

此质点第二次位于波峰的时间t =t 1+T =1.8 s

答案 (1)1.25 Hz (2)小于等于20 m (3)0 4 m 10 m (4)1.8 s

2017高考物理选修3-3真题汇总及详细解析

2017高考物理选修3-3真题汇总及详细解析 全国卷1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氧气分子在0 ℃和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 【答案】ABC (2)(10分)如图,容积均为V的汽缸A、B下端有细管(容积可忽略)连通,阀门K2位于细管的中部,A、B的顶部各有一阀门K1、K3,B中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质量、体积均可忽略)。初始时,三个阀门均打开,活塞在B的底部;关闭K2、K3,通过K1给汽缸充气,使A中气体的压强达到大气压p0的3倍后关闭K1。已知室温为27 ℃,汽缸导热。

(i )打开K 2,求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和压强; (ii )接着打开K 3,求稳定时活塞的位置; (iii )再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使其温度升高20 ℃,求此时活塞下方气体的压强。 【答案】(i ) v/2 2p 0 (i i ) 顶部 (i i i ) 1.6 p 0 【解析】(i )设打开K 2后,稳定时活塞上方气体的压强为p 1,体积为V 1。依题意,被活塞分开的两部分气体都经历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011p V pV =① 01(3)(2)p V p V V =-② 联立①②式得 12 V V = ③ 102p p =④ (ii )打开K 3后,由④式知,活塞必定上升。设在活塞下方气体与A 中气体的体积之和为 V 2(22V V ≤)时,活塞下气体压强为p 2由玻意耳定律得 022(3)p V p V =⑤ 由⑤式得 202 3V p p V = ⑥ 由⑥式知,打开K 3后活塞上升直到B 的顶部为止;此时p 2为2 032 p p '=

届高中高考物理一轮总结复习计划规划方案.doc

云师大附属丘北中学2018 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组 2018 届高三复习,结合我校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实际,计划划分为 三轮。第一轮地毯式复习,第二轮板块复习(专题)60 天集训,第三轮“强化1+1 ”高考仿真大综合套题复习、第四轮模块短板补缺。 第一轮地毯式复习:以考点过关为目标,并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主要使学生 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现象、基本实验、基本题型和基本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轮板块复习60 天集训:以高中物理的重点专题为主线,通过力与运动,功与能,动量和能量,电磁场,电路与电磁感应,原子物理,实验,热学等专题,主要侧重于综合分析和训练,使学生能对各板块知识间联系和各种综合题型进行全 面复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强化1+1 ”高考仿真大综合套题复习 第四轮:“调整1+1 ”旨在查漏补缺和调整应试状态。 一、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目标、宗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 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 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 理现实问题。 5、最终高考目标:1、 2 班平均分达到60 分 3、 4 班平均分达到50 分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具体分配(自2017.6.18-2018.1.18 ) 周次复习内容具体时间 1 第一讲 : 直线运动、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2017.06.18 1. 关于运动的描述 (2 课时 ) 至 2.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5 课时 ) 2017.06.28 3.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3 课时 ) 4 章节检测( 4 课时 ) 2 第三讲 :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017.06.29 至 1 两种常见的力 (4 课时 ) 2017.07.06 1

高考物理复习选用什么样的资料比较好

高考物理复习选用什么样的资料比较好 高考物理复习问题 学生:听说第一轮复习将做大量的习题,市场上的教辅资料可谓 汗牛充栋,选用什么样的资料比较好呢?在资料的使用上有什么秘诀吗? 老师:我本人不主张高三的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整天泡在题海中,但是不做题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实战演练才能知道哪些知识在理解上 或者应用上还有不足。对于教辅资料我认为不要太多,有两本就够了。在自己选择教辅资料时,我建议应该选择难易适度的。标准是这样的,假设一章有10道试题,如果你发现几乎没有不会的,那么这本教辅资 料对你来说就是过于简单了,如果有7到8道题经过长时间思考都没 有解题思路,那就是过于难了。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浪费你宝贵的 复习时间,这样的教辅资料对一轮复习是不合适的。对于教辅资料的 使用也要注意一下几点: (1)哪些题是一看就会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才能做对的, 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后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这些题必须做好不同的 标识。 (2)对那些一点思路没有的习题,必须通过同学或老师的协助使 之变成有思路的习题,这些知识点就是你们备考路上的“拦路虎”, 一定要把他们都“消灭”了。 (3)要定期回头复习那些经过深度思考才做出的习题,保证思路 上的畅通。 (4)要把自己不会的习题、做错的习题实行归类,看看哪些题是 方法上的错误,哪些题是计算上的失误,哪些题是概念理解不透造成 的错误,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来。 掌握自己犯错的类型,就为防范错误做好了准备,整理一个错题 本是复习的一个好办法,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当看到以前

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对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不会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少了。 高考物理复习技巧 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实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相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能够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协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能够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相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知识分层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及答案(2)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关于伽利略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斜面实验,就能使实验成功 C.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2.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3.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4.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 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5.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6.关于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韦伯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C.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D.安培观察到通电螺旋管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7.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完整)历年物理选修3-3高考试题

新课标全国高考试题(近5年选修3-3) 1、(2010)(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ρ的某种液体;一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L/4。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L/2,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2、(2011)(1)(6分)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段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2)(9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1=66cm的水银柱,中 间封有长l2=6.6cm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3=44cm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 气压强为P o=76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低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 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3、(2012)(1)(6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2)(9分)如图,由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B和C浸泡在温度均为0° C的水槽中,B的容积是A的3倍。阀门S将A和B两部分隔开。A内为真空, B和C内都充有气体。U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mm。打开阀门S,整 个系统稳定后,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 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i)求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为单位); (ii)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 度差又为60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4、(2013)、(I)(5分)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I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2)(10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 1 l=25.0cm的空气 柱,中间有一段长为 2 l=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 3 l=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 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 1 l=20.0cm。假设活塞 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5、(2014)(1)(6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B.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E.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2)(9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气缸内,气缸壁导热良好,活塞可沿气缸壁无摩擦 地滑动。开始时气体压强为P,活塞下表面相对于气缸底部的高度为h,外界的温度为T 。现取质量为m的沙子缓慢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沙子倒完时,活塞下降了h/4.若此后外界温度变为T,求重新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体积。已知外界大气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全国1.(1)BC(2)4 2 3 gl p ρ + 2、(1)ADE(2)9.2cm. 3、(1)ACE(2)180mmHg(20 T′=364 K 4、(1)ABE(2)15.0cm 5(1)(6分)ADE (2)(9分)0 9 4 mghT V pT = 山东历年高考题(选修3-3) 1.(2009)(8分)[物理——物理3-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 A=0.3m3,T A=T B=300K、T 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没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B→C过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说明原因。

【2020】最新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多资料总结)-全国卷-Word

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 ★41、1932年,卢瑟福学生查德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4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四大核变”及应用 ★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 α衰变:例如:β衰变:例如: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如:(质子) 42He+94Be→126C+10n (中子)★3.重核的裂变(以23592U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 ★4.轻核的聚变(以21H和31H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补充:【考试说明中要求而平日里少考的内容】 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 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在约 0.5×10-15m~2×10-15m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大于2×10-15m就迅速 减小到零;在小于0.5×10-15m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 的因素决定。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核子的平均结 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的原子核)平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 1、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高考物理常考史实精选

高考物理常考史实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高中物理选修历年高考题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选修3-3 历年高考题 2010年 (2010·江苏)(1)为了将空气装入气瓶内,现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压缩,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空气的压强p 和体积V 关系的是 。 (2)在将空气压缩装入气瓶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做了24KJ 的功。现潜水员背着该气瓶缓慢地潜入海底,若在此过程中,瓶中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且放出了5KJ 的热量。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共减小 KJ,空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 (3)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3m 和2.1kg/3m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A N =6.0223110mol -?。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010·全国卷新课标)33.[物理——选修3-3] (1)(5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10分)如图所示,一开口气缸内盛有密度为的某种液体;一长为的粗细均匀的小平底 朝上漂浮在液体中,平衡时小瓶露出液面的部分和进入小瓶中液柱的长度均为。现用活塞将气缸封闭(图中未画出),使活塞缓慢向下运动,各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当小瓶的底部恰好 与液面相平时,进入小瓶中的液柱长度为,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为。 (2010·福建)28.[物理选修3-3](本题共2小题,第小题6分,共12分。第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ρl 4l 2 l 0ρ g

高考:怎样做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及准备

高考:怎样做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及准备 计划先搁一边,我们得先谈谈物理。 如果你都不知道物理,不懂物理,不爱物理,那你肯定也就学不好物理。 所以,我们得先谈谈怎么爱上物理。 生活处处都是物理,你要是不懂她,那你就是个土星人了,比喵星人还可怕。 初中阶段我们就学习过浮力,原来我们要是安静的躺在上海的海上,我们是沉不下去的,所以落水的你和不会游泳的你不用慌,你只需要保证美美的脸蛋露出水面朝着天看就好了,保你不死。那你要是不小心挂了呢,那只能怪你不会游泳了。“啊啊啊,老师,我要学游泳。”哈哈,把物理学好!要学会游泳,一定要向牛顿老爷爷讨教他的第三运动定律。 依然记得你很小的时候,很喜欢玩四个轮的滑轮鞋。那种踩着火轮般的翱翔,已经让你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加速,转弯,摔倒,呜呜呜,膝盖好疼哦。小朋友,转弯的时候,身体一定要往内倾斜哦。高一时,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你才发现自己膝盖上的疤留得还是有点原因的,多么痛的领悟。 感觉上面讲的都好傻。 眨巴眼,高一高二就这样过去了,感觉好对不起物理。没事,你这不还有高三么?经过高一高二基础知识的学习,想必你对高中物理所要求的核心知识都有所了解。高三还是蛮紧张的,内容多要求高,所以我们还是得做好充足的工作,来迎接即将到来的疯狂。接下去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应该如何做好高考物理的第一轮复习及准备。 1.夯实基础,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要着眼于基础知识部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和训练,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般应用。要严把基础关,就要认真研读课本,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和每一幅图,认真做好每一道题。当然,打好基础并不是对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记忆。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使自己具备丰富、系统地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弄清楚高中物理各个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总之,基础知识是本,是解题的依据,否则,高三物理复习将寸步难行。 2.加强练习,实现物理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同学们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之外,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准确的解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课后典型习题都做一遍,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在习题中使用的,掌握基本的情境分析能力和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过程。因此,通过多解题,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通过题意如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如何分析并提炼出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过程、情境、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定理、定律解答。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一定需要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这一点对于解决复杂情境物理过程时,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为了尽量减少错误,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画图,把题目告诉我们的物理量分别代入情境中,建立基本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题目要求的物理量与已经构建的过程进行联系,寻找规律,思考相关的物理基础表达式,最后列出式子进行求解。适当的做题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做题,实现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 3.不懂就问,不给知识盲点留下任何存在的空间。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你不可能会一帆风顺。在你研读教材的时候,对于出现的任何一句你无法理解的表述,你都应该把它圈出来作为问题向老师问清楚。在你做练习做错了时候,而且实在是百思不得解的情况下,你也应该把试题圈好拿去问老师。学习需要一种专研精神,不懂就问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它会带动你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问老师,你最后成功解决了自己的理解误区或盲点,这可以算作上是一种小小的成功,它会提高你对物理的进一步的理解,更会给你带来学习物理的信心。当然,学无止境,在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之后,你应该朝着更高的方向进发,多去做做难一点综合一些的试题,就是这样,做着问,问着做,一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

动量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即: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其中重点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点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动量及冲量概念; 2.理解和掌握动量定理的内容以及动量定理的实际应用; 3.掌握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会用代数方法研究一维的矢量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动量、冲量的矢量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1)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2)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3)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量的变化: = ? p-' p p 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2)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一个质量为m=40g的乒乓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m/s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0.5m/s。求在碰撞过程中,乒乓球动量变化为多少? 2.冲量 按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Ft (1)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2)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3)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4)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例2】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m 点评:特别要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二、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Δp (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用扭秤装置测出了引力常量 B. 伽利略最先验证了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下落快慢相同 C. 奥斯特为了解释磁体产生的磁场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贝克勒尔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量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 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 C. 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2012 x v t at =+是利用微元法推导出来的 3.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电磁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培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安培定则 C.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纽曼、韦伯在对理论和实验资料进行严格分析后总结出的规律 D. 楞次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4.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德布罗意大胆的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了实物粒子,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设. 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D. 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就是高速氦核流 5.下列关于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说法正确的是 A. 麦克斯韦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B. 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 C. 奥斯特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 玻尔提出任何物体都有波动性,宏观物体表现不明显,微观物体则表现很明显 6.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首次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分别是( ) A. 牛顿、卡文迪许 B. 开普勒、卡文迪许 C. 开普勒、伽利略 D. 伽利略、卡文迪许 7.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高考物理选修 选择题

五年高考真题2017届高考物理专题选修3-3热学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内能 1.[2015·新课标全国Ⅱ,33(1),5分](难度★★)(多选)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2.[2015·福建理综,29(1),6分](难度★★))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 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3.[2015·山东理综,37](难度★★)(多选)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 b.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 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 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4.[2015·江苏单科,12A(1)](难度★★)(多选)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A.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6.(2014·北京理综,13,6分)(难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7.(2013·北京理综,13,6分)(难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9.(2012·全国理综,14,6分)(难度★★)(多选)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10.(2012·广东理综,13,4分)(难度★★)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 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 D.引力、斥力都增大 考点二固体液体气体 1.[2015·新课标全国Ⅰ,33(1),5分](难度★★)(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2.[2014·新课标全国Ⅱ,33(1),5分](难度★★)(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doc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 对于高考物理的复习,你有什么好方法呢?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EK>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二) 一、弹性势能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说明: 1、弹性形变弹力的相互作用 2、由于整个物体都发生了形变,各部分之间都有弹力 3、这种能量归结为势能 对比:重力势能是由于有重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对外做功本领而具有的一种能量 引导: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一样大小都和相对位置有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弹性势能的大小,我们研究最简单的,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 2、研究弹性势能的出发点 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都是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在讨论重力势能

2021届全国卷物理史重点考点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二、相对论: 8、(a)、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 不变。 (b)、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2E mc =。 9、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牛顿)时空观: (1)空间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即绝对空间),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即绝对时间)。 (2)空间和时间跟任何外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情况无关。 (3)空间是三维空间,时间是一维的,空间和时间彼此独立。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①“同时”的相对性 ②运动的时钟变慢 ③运动的尺子缩短 ④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10、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hv ε=;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答案(4)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经典测试题含答案(4)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家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 B.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卡文迪许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法拉第以他深刻的洞察力提出电场的客观存在,并且引入了电场线 2.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下面哪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A.库仑 B.安培 C.富兰克林 D.伏打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4.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②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③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 ④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⑤汤姆孙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⑥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③④⑥ 5.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科学家和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惯性定律的正确性 C.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D.奥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由此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C.万有引力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 D.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相同的7.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选修3-4全部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选修3-4全部知识点归纳主题内容 要 求 说明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简谐运动Ⅰ ①简谐运动只 限于单摆和弹 簧振子;②简 谐运动公式只 限于回复力公 式;③简谐运 动图像只限于 位移-时间图 像。 2.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Ⅱ 3.单摆、周期公式Ⅰ 4.受迫振动和共振Ⅰ 5.机械波Ⅰ 6.横波和纵波Ⅰ 7.横波的图像Ⅱ 8.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 的关系 Ⅱ 9.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Ⅰ 10.多普勒效应Ⅰ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 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 其传播 Ⅰ 12.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 收 Ⅰ 13.电磁波谱Ⅰ 光 14.光的折射定律Ⅱ①相对折射率 不做考试要 15.折射率Ⅰ

16.全反射、光导纤维 Ⅰ 求;②光的干涉限于双缝干 涉、薄膜干涉。 17.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Ⅰ 相对论 18.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Ⅰ 19.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Ⅰ 20.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Ⅰ 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①回复力不为零;②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①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