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珍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新春贺赏析

清珍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新春贺赏析

清珍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新春贺赏析
清珍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新春贺赏析

清珍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新春贺赏析

羊走猴来又逢春镇库宏品祈吉福

清珍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新春贺赏析

猴春一轮又迎新,爆竹千响福倒来。猴年春节来了,在此祝各位博友藏好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新年赏宏珍,镇福又一岁。今日特将愚帐中所藏一品“咸丰元宝宝泉镇库”大钱点出展赏,以贺新春。

众所周知,清咸丰年官炉除了铸百当千当大钱之外,还铸有咸丰通宝、咸丰元宝、宝源局造三品镇库大钱。该三品镇库大钱,乃咸丰钱之大珍(也是清钱大珍之一),遗存稀罕,得之见之皆为不易。虽然如此,但也绝非谱载所言其仅三四,甚至孤品仅见存世。无非,这些镇库大钱,藏于何人之手,亮相与否,何时亮相而已。这是因为,咸丰镇库大钱,既然专门开模鼓炉铸制,便不会仅铸其几,必有一个小量,加之其钱大而厚重,距今时短,致使遗存较易,故其另有所见所藏,便不奇怪,无非需要经得起三相一材之鉴而已。

首察,辩锈识浆。展目本品,传世熟老之相直扑眼底而来。

但见钱体包浆浓重,老道而踏实,不虚不糟,分布深浅相间,极为自然。薄浆露铜之处,可识其黄铜质地,精纯地道。复观其铜色,更是凸显熟老润泽之相。无需愚在此赘述,本品如此锈浆之相,可谓至真至纯,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任何新伪皆盖不可为之。是故,其锈相之门可谓不叩自开矣。

次观,品文识书。一眼可见,本品面文“咸丰元宝”四字,直读;背穿右左满文“宝泉”,穿上下“镇库”二字。稍有书法审美知识者,不难看出,其乃楷书书体(注意,不是字帖标楷),书写者书法功力甚高,笔笔划划皆横直竖立,起收有顿,转折见锋,运笔自如潇洒,力道十足,字形大小适中,一句话,其书意可谓俊朗端美,言其翘楚书相,绝不为过。而其满文书写,亦十分标准规范,端美之感凸显。进而续与谱载之拓比对,也是毫无二般。因此,就本品之书相而言,其实乃宝泉局之力作,大门自开,燕山巍峨绵延立见矣。

再看,观铸识体。落眼其体,可见铸制极为规整。其直径为11.52厘米,重约1.04公斤,铸体十分厚重,乃出号超大之体。其整体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平整地章,字廓清晰,鼓凸不深不浅,铸后锉修痕迹鲜明,彰显自然有度,毫无做作之态。故首先从整体铸相来看,此乃宝泉官炉出品,纯真无邪,开门铸相,毫不存疑。

藉此,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一是,本品铸相来看,其文字笔划没有“隐起”现象,笔划鼓凸直上直下,犹如刀斩。此与某些当代工艺品清代镇库钱具有明显差别;

二是,钱文笔划的鼓凸并不十分深竣,其与厚重铸体相比,甚至觉得深竣度不足,而这也与当代所铸工艺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差别;

三是,本品铸体十分厚重,重量十足,此与某些当代所谓清镇库钱之较薄板品,具有明显差别;

四是,细观铸相可见,其铸体表明并不光整,既有凹陷(愚所藏另一品凹陷不突出),又有密布铜刺颗粒,换言之,那就是其表面并不是非常平整的。而其轮边可见,有凹凸不整,虽然有所锉修,然痕迹明显,此与某些当代所铸(或机制冲压)工艺品镇库钱具有更为鲜明的不同。

显然,通过此钱我们便可以看出,到代官炉所铸的镇库大钱,具有的一些重要而基本的特征,厚重、钱文鼓凸有度、铸体

并不十分整洁,具有砂型铸造的自然表征。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基本原因,是因为铸体过于厚实,高温铜液浇铸入范模后,散热慢,甚至也有气泡等,从而对范模砂型会产生烧灼损坏,导致表面出现更多铜刺乃至凹陷之坑洼。这种情况,是由当时的铸造工艺所决定的,这就比如历史上千年来银锭银铤铸出后,其底部会产生大量蜂窝,而当今工艺则不会产生一样的道理。

同理,其钱文之所以不是非常深竣,也是为了要防止钱文模腔过深,导致铜液浇入量大,撑坏笔划模腔。诸如此类,我们就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既然行用钱都铸制那么整洁,而大钱就必然要更整洁。而反观当代那些工艺品,其表面是非常光洁的,道理便如上述之理矣。一句话,越是过于厚重的大型钱,其铸相的不光整度越高,如果未能修整到位,则其类毛坯相更甚。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此咸丰镇库大钱的铸相,还可以通过辽代巨型钱,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品“宝泉局咸丰元宝镇库大钱”,三相一材,无一不自然,无一可存疑,是为一眼开门见山之品,真实可靠矣。

如前所述,此咸丰镇库钱,并非世仅几枚,其之前没有展现

出来,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之前没有更多的发现,并不意味着其就没有另品匿藏于世。总而言之,不管其什么时候出现,也不管什么人得到,更不管故事讲得是否动听,判断其真伪,唯有通过实物三相一材的辨识这条道,若能过关斩将,则其真实矣!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元干。其古诗全文如下: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前言】《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注释】⑴贺新郎:词牌名。⑵胡邦衡:即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反对与金议和,忤秦桧,一再被贬。待制:宋时官名。⑶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⑷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⑸

故宫:指汴京旧宫。离黍:亡国之悲。⑹底:何。如:底事,犹言何事。昆仑倾砥柱:传说昆仑山有天柱,天柱崩则天塌。九地黄流乱注:黄河中有砥柱,砥柱崩则黄水泛滥。此皆九州覆灭之灾也。 ⑺狐兔:语出范云《渡黄河》诗,“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谓荒凉无人也。⑻“天意”二句:暗指帝心难测。⑼南浦:本义为南面水边,后常用以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曰“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张铣注曰“南浦,送别之地”。⑽耿:通“炯”,光明。斜河:银河。⑾“万里”句:胡铨远贬至广东,故云。⑿回首:回想。对床夜语:指朋友间长夜深谈,亲密相处。⒀“雁不到”二句:胡铨贬所在新州(今广东新兴),雁飞不到,借指别后音信难通。谁与:寄给谁。⒁儿曹:儿辈。恩怨相尔汝:语出韩愈《听颖师弹琴》“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谓儿女亲昵之语也。⒂大白:酒杯。⒃金缕:即《金缕曲》,又名《贺新郎》,即指此词。【翻译】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一、原文: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

(10)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10)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赏析 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主要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新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进入新时期后,贺敬之长期担任文化宣传部门领导职务,工作需要他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极少再写新诗。不过他采纳了另一种诗歌样式——新古体——创作了大量诗歌,是值得诗歌爱好者一读的。 登延安清凉山 我心久印月,万里千回肠。 劫后定痂水,一饮更清凉。 注释:清凉山上有“月儿井”,井旁有印月亭,自亭边透过石缝下看十余丈,有月影自水底涌出。“定痂泉”为清凉山又一景,相传有僧割己肉救饥鹰,伤口不愈,来此泉一洗而结痂,因以名之。 评析:诗人1956年写过一首有名的新诗《回延安》,26年后又写了这首新古体诗,表现的是他十年浩劫受到严重心灵创伤后回到延安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前两句,写远在万里之外对延安每日千回肠的思念,也可理解为诗人对革命真理的不懈追求。后两句,写经历-文-革-劫难后重回延安得到感情上的抚慰,也可理解为来此后精神上又得到一次洗礼。

诗人在表现这些体验感悟时,借助与佛教有关的眼前风物,从中得到启发,赋风物名称以新义,显得诗味盎然。如果说新诗《回延安》是以激情取胜,那么这首新古体诗《登延安清凉山》则是以获得思想上境界取胜,正所谓“少年才气发扬”、“晚年思虑深沉”也。 望石老人礁岩(其一) 观海喜见潮,听松乐闻涛。 风雨寻常事,石老解逍遥。 注释:青岛市区东濒海有一巨大礁岩,形如老翁,当地人称之为石老人。 评析:这首诗借咏物抒发不怕惊涛骇浪的情怀。一切都是站在“石老人”方面说话,写它立在海边看惯了海中涨潮, 也听惯了岸上的阵阵松涛,总之它习惯于战斗生活,在战斗中获得人生乐趣。“石老人”不过是海边一礁石而已,诗人是 移情于石,借石喻己,“我”与物化为一体了。庄子在《逍遥游》里写了一个“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 形象,“石老解逍遥”正是解大鹏逍遥旨意,即在风雨中获得 自由。 游崂山 黄山尽美恐非美,山川各异似才人。 崂山逊君云如海,君无崂山海上云。 评析:这首诗是宋诗写法,以理趣胜。诗题为游崂山,

一代强音荡山河

近日,贺敬之文学馆于他的家乡--枣庄市台儿庄区落成。该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古运河畔,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毗邻,与大战遗址台儿庄火车站隔河相望。文学馆占地24亩,设有展览厅、影视厅、书库、书画厅、讲习所、资料室、贵宾室等。文学馆主体部分为三层仿古式建筑,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书香四溢。四周廊庑环绕,青石栏杆上镌刻着贺敬之手书新古体诗,诗刻飘逸俊秀;正门上方以将军红大理石砌面,“贺敬之文学馆”6个镏金大字由全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先生书丹。他还为该馆撰写了一幅楹联:“缪斯出峄邑,千篇佳什藏梓里;壮采洵诗豪,一代强音荡山河。”诗妙书佳,堪称一流。 进入正门的序厅,厅内下面的红色大理石基座上,立着一尊贺敬之先生的古铜色塑像,神采奕奕,目光深邃。塑像的背景是延安宝塔山、台儿庄翠屏山、黄河、大运河、钱塘江大潮浮雕,意为出生在大运河畔翠屏山下的贺敬之,向往革命奔赴延安,成长一代文艺大师,讴歌祖国大好河山,体现了“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来”的豪情壮志。厅内回荡着《白毛女》、《南泥湾》、《翻身道情》等人们熟悉的乐曲旋律,让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文学氛围。展室集图片绘画、实物藏品、雕塑模型、手稿原著为一体,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贺敬之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和卓越贡献。 1924年11月5日,贺敬之出生于山东省峄县贺窑村(现枣庄市台儿庄区贺窑村)。在北洛村私立小学读书,他接触到革命作家鲁讯、蒋光慈等人的作品,引起了他对文艺的极大兴趣。1937年,贺敬之考入山东滋阳乡村师范学校。台儿庄战役爆发后,他又辗转湖北、四川,在国立第六中学梓潼分校学习。其间,他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阅读了大量进步的、革命的文艺作品,特别是读了许多宣传共产主义、宣传革命的启蒙书刊,并开始习作诗歌、散文。1940年春,怀着对革命的追求,贺敬之到达延安。在延安,他先入徐特立领导的自然科学院中学部读高中,后又经何其芳亲自面试考入鲁讯艺术学院文学系。从此,贺敬之投身到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贺敬之的诗歌创作开始于1939年。其早期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1940年至1942年的作品,主要是《并没有冬天》和《乡村的夜》这两本诗集里的诗。这时期诗篇的一个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忠实于现实生活,真实地描写和再现了他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他所体验到的真实的思想感情。第二阶段,包括1942年至建国初期的作品,主要是《笑》与《朝阳花开》这两本诗集里的诗。这时期的诗篇,是诗人从起步到成熟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作品,突出特点是努力追求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注重采用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诗。 从《回延安》、《放声歌唱》以后的诗篇,以其鲜明而强烈的时代精神著称,诗人坚持表现时代精神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为抒怀对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的创作代表了贺敬之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些“时代新歌”在主题思想上注重通过对历史和时代的深刻思索,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人们普遍关切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问题,做出富有启迪性的、引人思索的回答。《放声歌唱》被称作是“标志着一个诗的时代的开始”的杰出诗篇,“开了一代诗风”;《雷锋之歌》被称作“路标式的作品”;《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中国的十月》等,被称作是“中国当代诗歌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发表后,在解放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火热的革命实践中,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歌剧《白毛女》就是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创作出来的。《白毛女》在这个转折关头出现,通过“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强烈对比,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紧跟共产党,把反抗压迫、反抗剥削、追求光明、追求解放的斗争推向高潮,并取得最终胜利。《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贺敬之文学艺术生涯中纪念碑式的作品。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10年来,贺敬之采用长短五、七言形式创作了一些新古

古诗贺新郎·端午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端午翻译赏析 《贺新郎·端午》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释】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结束:妆束、打扮。 ③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④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⑥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orG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 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译文】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注释】 1、陈同父:即陈亮(1143—1194),字同父(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2、东阳:即今浙江金华。 3、来:访问,探望。 4、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 5、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早期主战,晚年主和,与辛、陈政见相左。 6、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 7、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 8、追路:追随,追赶。 9、鹭鹚林(l c ln):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南宋史弥宁《鹭鹚林》诗:驿路逢梅香满襟,携家又过鹭鹚林。含风野水琉璃软,沐雨春山翡翠深。 10、方村:村庄名,在鹭鹚林西南。 11、怅(chng)然:失望的样子。 12、不遂:没有成功。 13、泉湖:地名,在信州东,方村附近。 14、《乳燕飞》:《贺新郎》的别名,因苏轼《贺新郎》有乳燕飞华屋句而得名。 15、见意:表达意见。 16、索词:要我写词。 17、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18、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

古诗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翻译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前言】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抒写闺情,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描写细致,形象生动,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注释】 ⑴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⑵乳燕:雏燕儿。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⑶桐阴:梧桐树阴。

⑷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⑸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⑹清熟:娄稳熟睡。 ⑺枉:空白。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⑻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⑼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蹙:皱。 ⑽幽独:默然独守。 ⑾秾艳:色彩艳丽。 ⑿“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⒀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⒁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翻译】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Org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 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贺新郎》原文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古诗词第五首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tuò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注释: 国脉:国家的命脉。长缨:指捕缚敌人的长绳。 韩五:韩世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 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 译文: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张良遇谷城公传授《太公兵法》、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立下大功,但是就算他们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 少年时期也曾雄心壮志、心怀家国,只叹从未实现。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敌人真正难以抵抗的是战场上的勇士,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吧! 赏析: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

(最新)2019中考语文 素养全练(十二) 古诗词鉴赏

(最新)2019中考语文素养全练(十二)古诗词鉴赏 第一类爱国忧民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完成第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 ? ,(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之情。?导学号94264072?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 ,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1~2题。 【甲】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的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词作鉴赏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

贺新郎(辛弃疾)

贺新郎(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访问作者。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上片写友情。前四句以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

盾出发,提出了为什么祖国遭受分裂这一严重问题。实际上是?quot;南北分裂,已成定势这一投降主义谬论的批判。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摆出了人材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材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最后四句,通过男儿到死心如铁和补天裂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 这首词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和陈亮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抒发了他们坚持抗战,志在统一的壮志豪情。 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值得提出的是,这首词始终注意描绘和歌颂陈亮这一胸怀大志的人物形象。就全词来看,作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历史人物来赞美陈亮的宽阔胸怀与远大理想;二是通过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富贵的蔑视来突出陈亮的高尚品格;三是通过陈亮的言论男儿到死心如铁来歌颂陈亮为国牺牲的决心和坚定立场。词中把写景、抒情、用典、使事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鉴赏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

古诗贺新郎·吴江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吴江翻译赏析 《贺新郎·吴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蒋捷。其古诗全文如下: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前言】《贺新郎·吴江》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作品,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的作品。词中主旨在于借重虹亭抒发作者在宋亡之后无处容身的隐痛。词语言凝炼,意境奇幻,是一首极具特色的佳作。【赏析】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的作品。词中主旨在于借重虹亭抒发作者在宋亡之后无处容身的隐痛。吴江,即吴淞江,是大湖的一个支流,东流入大海。江上有长桥,又名重虹桥,上有重虹亭,甚为宏丽,为苏杭之间必由之路。姜夔曾有词云“重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遇。”风光甚为旖丽。“浪涌孤亭起”,就起得突兀奇谲,显出了垂虹亭的气势。翻滚江涛,孤亭屹立,巨浪腾空涌起。这样有气势的建筑,在词人眼里,“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蓬莱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当年秦皇、汉武都曾派臣前往寻访仙人,可惜都未能找到,但却有亭子飘落到了人间。可见重虹亭来历非同寻常。仙山上飘来的亭子,谁来护持它呢?“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八根柱子上有八条蛟龙环绕,并能喷

烟吐雨,显示出亭子外观极为壮丽。“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但来自仙山神力的亭子也遭劫难,昨夜巨鲸翻动了地轴,把飞檐抛到天空,只把垂虹桥留了下来。这个巨鲸实指人间的巨怪,这里是指蒙元贵族。元兵于1275年(德佑元年)攻宋,平江府通判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迎降于常州,元丞相伯颜进入平江府。垂虹桥是必经之路。说重虹亭毁于此时,也非无根之果也不至纯属垂虹亭的被毁,象征着国家灭亡。下片“五湖有客扁舟舣”,转写词人吴江之行。从太湖里驾着小舟停靠在垂虹桥边,目睹亭子残破,作者都积于心中多时的愤懑,便喷发出来。“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垂虹亭本来是蓬莱山上群仙的聚会之所,但飘坠到这里,仙人们如果重来,目睹亭子被毁,恐怕他们无法留驻。借群仙的难驻,表明了山河改易使神仙也不再留恋人间。这里安排得匠心独具,不直抒感慨,比直接抒发感慨要委婉得多,深刻得多。“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词人想借白鹭为群仙报信,但白鹭也被惊飞。此处思维之奇,亦难以片言卒说。把沙洲飞鹭等拉进了神奇境界。“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词写至此,真情流露出来。“万重乌云遮蔽”,四海茫茫,何处是容身之地呢!词人的亡国之痛,从这两句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词人在入元之后,始终不肯出仕,终老竹山。是其一贯思想使然。词中在易代之后,俯仰身世,无所寄寓,与古代诗人契合。结语“鼓双楫,浩歌去”,再现词人遗世独立之风貌,让人想起王闾大夫之风味。读来让人在意犹未尽之余,感慨系之。这首词语言

古诗贺新郎·夏景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夏景翻译赏析 《贺新郎·夏景》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前言】 苏轼所作的词,《贺新郎·夏景》是夏景时期贺新郎的作品。此 词于婉曲缠绵的笔致中糅入人生失意的悔慨,多了些沉厚隽永的意蕴,故婉而不柔靡,丽而不艳浮。此词被收录于晚清词人朱孝臧整理的《宋词三百首》。 【注释】 ①手弄句:生绡,未经漂煮的生丝织物,这里指丝绢。团扇,汉成帝妃班婕妤,因遭赵飞燕姊妹谮毁失宠,幽居长信宫,作《团扇诗》以自伤。其诗云:“新裂齐oRG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 团似明月。”借团扇秋凉被弃比喻恩情中断。后因以“团扇”喻指佳 人薄命失宠。此暗用其意。 ②一时:一并,一齐。 ③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④又却二句:用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⑤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⑥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⑦秾艳二句:秾,艳丽;华丽。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⑧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⑨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翻译】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艳丽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贺敬之《回延安》赏析 一、原文: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五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

古诗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翻译赏析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作者为宋朝诗人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前言】《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刘克庄写这首词给他友人陈子华送行,热切地期望陈子华此去能为收复失地做出贡献,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注释】 ①平章:议论,筹划。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②分付:安排,处理。③“记得”二句;指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抗金义军,其中有不少归附东京留守宗泽。④把作:当作。握蛇骑虎:比喻危险。⑤真吾父:用郭子仪事。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⑥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狐兔:指敌人。⑦祖生:祖逖。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⑧“多少”二句:谓士大夫只会痛哭流涕沽名钓誉而不去行动。新亭,用新亭对泣事。块土:犹言国土。【翻译】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嘱咐?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

难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谈笑间,平定齐鲁。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恢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应该笑象我等书生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赏析】上阕起以问句,从“北望神州路”落笔,一开始就把读者卷入异族侵逼、江山颓败、社稷倾危之际南宋朝野两等人士、两种主张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爱国志士引颈翘盼尽早收复中原沦陷之土,一方面却是偏安朝廷高位重臣的一味主和,这种国势与国策的相悖直令作者忧心如焚,由“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这一问句,抖落出一片忧虑、急切而又无奈之情。起首以设问造势,既直露了作者愿望与现实冲撞下的不平心境,又造成行文上的引弓待发之势。作者没有紧接上句设问作答,而是让思维的流程回溯到宋初的一段史实,以对比来抒怀——当年老将宗泽率领宋军大败金人、驾驭太行的伟绩,令人感奋;今日朝廷既外困于异族,又内惧于义军的“握蛇骑虎”的窘境,更令人慨叹。这种历史与现实并合、交错的写法,使词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作者的忧时爱国之怀,正是在这种对历史的钦慕与对现实的感喟中见于纸笔。接着几句,写作者勉慰鼓舞朋友,表现出坚持联合北方义军共同抗侮、收复失地的希望与信念。笔墨之间,豪情横溢。下阕进一层写“悲愤”。起首联系江山残破、半壁苟安的惨痛现实,继而连设二问,连用二典,一面热切鼓励陈子华以晋“闻鸡起舞”、“击楫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五)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主旨: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生活窘困的人都能避免受风雨的困扰的济世、博爱情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 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意思是忍心能够当面做贼,公开抢抱着自己的屋上茅草钻入竹林。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丧乱以来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本察人间冷暖的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