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赵永宏1

,邓祥征

13

,战金艳2,何连生3,鲁奇

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摘要 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策略。关键词 污染;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 X 1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05-02548-05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li n g Technolog i es of Agr icultura l Non 2poi nt Source Pollution i n Chi na ZHAO Y ong 2hong et al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Res ources,CAS,Beijing 100101)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 2point s 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was analyzed,main existing p r oblem s in contr olling the prob 2lem was discussed,and effective strategy was put for ward .Key words Pollution;Non 2point s ource pollution;Agricultural non 2point s ource polluti on;Contr olling technologies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C08B03、2006BAC08B06、20082

BAC43B01);国家水科技重大专项(2008Z X071062007)。

作者简介 赵永宏(1972-),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区域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3通讯作者,E 2mail:deng 2xz .ccap@igsnrr .ac .cn 。

收稿日期 2009210216

随着对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来源。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全球已经十分严峻。据调查,目前30%~50%的地球表面已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并且在全世界不同程度退化的

12亿h m 2

耕地中,约有12%是由农业面源污染引起

[1]

。同

时,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水体质量,而且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笔者探讨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以期为诀策者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1 国内外研究概述

2003年美国环保局调查结果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是美国

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导致约40%的河流和湖泊水体水质不合格,是河口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2]

。在欧洲,农业面源污染同

样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首要来源。瑞典不同流域来自农业方面的氮占流域总输入量的60%~87%

[3]

;荷兰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和

40%

[4]

;芬兰20%的湖泊水质恶化,而农业面源排放的磷素

和氮素在各种污染源中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各流域内高投入农业比例大的湖区更容易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

[5-7]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据研究,我国湖泊的氮、磷50%以上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8]

。北京密云水库、安徽巢湖、云南洱海和滇池、江苏太湖等地表水体,绝大部分面源污染比例都

超过点源污染(表1)

[9-10]

。世界银行的报道指出,中国地下

水有将近50%被农业面源污染。此外,我国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耕地面积已近2000万h m

2[11]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

亿t,带走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总量,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水体中

[12]

。因此,农

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表1 我国部分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诱发因素贡献率

Table 1 Con tr i buti on ra te of agr i cultura l non 2poi n t polluti on predis 2

posi n g factors of so me l akes,reservoi rs eutroph i ca ti on i n Ch i n a

%

名称

Na me

T N 贡献率T N contributi on rate

TP 贡献率TP contributi on rate

密云水库M iyun reserv oir

66.0

86.0

太湖Taihu 77.033.4巢湖Chaohu

69.551.7滇池外海D ianchi waihai 53.042.0洱海Erhai

97.0

92.5

 注:3表示贡献率等于某一要素贡献量与所有要素贡献量的比值。 Note:3.Contributi on rate was the rati o bet w een certain ele ment contribu 2

ti on and all ele ments contributi on .

2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是与点源污染相对的,是指溶解性的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地面的各种污染物质如城市垃圾、农村畜禽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或有机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作用的冲刷下,通过径流过程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污染[13]

。美国清洁水法修正

案对面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

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14]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

要途径有化肥污染、农药污染、人和畜禽粪尿、生活污水和生

产生活固体废弃物等。

2.1 化肥污染 1978年以来,我国的化肥使用量急剧增长。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国化肥的施用量从1990年的2590万t 增加到2007年的5108万t,占全世界平均消费量的1/3,用量已接近400kg/h m 2

,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kg/h m 2

化肥使用安全上限

[14]

,并且化肥营养元

素的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主要部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计算,世界耕地年平均化肥施用量为104kg/h m 2

,中国为261kg/h m 2

,美国为108kg/h m 2

。我国每年农田养分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约为发达国家的1/2,磷肥为10%~20%,钾肥35%~50%

[15]

,我

责任编辑 马卫鹏 责任校对 况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38(5):2548-2552

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为35%左右[16],剩余部分的氮、磷营养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滤进入水体,导致江河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2.2 农药污染 我国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1。近10多年来,农药的年使用量基本稳定在23万t左右(有效成分),各种制剂(实物量,包括有效成分和各种辅剂)约162万t。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因此,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17]。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成为水体污染主要的营养源之一。

2.3 人和畜禽粪尿 农村人和畜禽粪尿也是水体面源氮磷营养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农村人和畜禽粪尿的氮磷养分量约占全国有机肥料氮磷养分总量的75%~80%[22],其中畜禽粪尿的氮磷量又远多于人粪尿的氮磷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畜、禽存栏量每10年增加1~2倍。1988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为18.8亿t,是当年工业固废量的

3.4倍。2002年达41.0亿t,相当于同期工业固废量的

4.1倍,据估计,2015年将达到60亿t[18]。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尿的氮磷量迅速增多,但农业利用的比率明显降低。我国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其畜禽粪尿大多直接排入地表水,而很少作为肥料重新利用。即使是作为肥料利用,其中也有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会通过损失自农田而进入水体。据估计,2002年我国未被利用而直接进入水体的畜禽粪尿氮和磷量分别达到87.0万和34.5万t,预计到2010年,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为34

5.50万和41.95万t,其流失量将超过化肥的流失量[19]。因此,从当前全国范围来看,直接或间接进入地表水的农村人和畜禽粪尿是地表水体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2.4 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所产生的废水和垃圾量日益增多,成为水体面源营养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按我国9亿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产生0.5kg废弃物计算,每天共产生75万t,全国农村每年合计将增加人民生活垃圾27375万t[20]。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生活人民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农业生产中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方式逐步弱化,大量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雨水的冲刷下使大量的渗滤液排入水体。此外,由于我国农村和村镇有沿河沿湖岸堆放垃圾的习惯,这些垃圾在暴雨时会被直接冲入河道,从而形成更直接、危害更大的面源污染。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绝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固体废弃物、废水的处理设施,其中绝大部分排入河道、湖泊等地面水体,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质量。

3 我国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适合我国农村和农民条件的农田施肥技术缺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民素质较低、耕地有限的国家,由于我国农民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一些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并早已推广的耕作、施肥技术很难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如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基础,测定一个土样中的大、中、微量元素的分析费至少为200元,欧美国家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通常为数百至数千公顷耕地,很容易采用这一技术。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仅0.28h m2[21],因此,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方式下,农民基本不可能采用这一技术。另外,我国还缺少针对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的农化技术服务体系,缺少针对我国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撑。由于多数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处于半瘫痪状态,专业素质较低的农资供销人员实际很难成为农民技术顾问。同时,国家缺乏对这些农村基层农资供销专业户到位的指导、提供可用的技术和有效的监督。3.2农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意识十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业生产者对农业面源污染缺乏防治意识,没有成为面源污染防治的主力军,而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从而致使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重视眼前利益和不注重长远发展,重视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管理和技术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上当地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不够,造成农民缺乏农业技术和不懂科学的种田方法。一项农村调查发现,在最近的20多年间,只有不到15%的家庭接受过施肥培训,一些地方多达40%的家庭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庄有农业技术推广活动[22]。很多农民对农药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只是有所了解,但不清楚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肥料的经济效益降低和严重的面源污染。

3.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科技指导工作严重不足 许多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面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而科技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力支撑,从而保证其可操作性和效力。目前我国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关农业环境方面的法规,但大多数是参照国外的框架来制定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素质等社会经济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这种缺少必要的试验工作就引进制定的技术标准与各地的实际生产过程很难相适应,同时,也难以起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3.4 缺少专门、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经济激励措施 大量的国外经验证明,专门、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对各项农业环境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通过政府专项拨款,依托当地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代为执行这一职能。而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技推广系统,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运作资金,多数处于半瘫痪状态,不得不通过经营化肥和农药获取收入,因而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不仅没有起到指导农民降低农药和化肥的投入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先进施肥施药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重了氮、磷的面源污染。因此,我国的这些农技推广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监督和经济激励作用。

3.5 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

9452

38卷5期 赵永宏等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各级政府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环境保护的政府是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环保投入的主体是业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民有限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自身的生计,根本无力来投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上,对农村环保投入甚少,广大农村地区基本环保设施缺乏,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物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历史欠账多,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农村面源污染的加剧。因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很难落实,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3.6 水土流失、传统灌溉方式等进一步加剧农业面源污染 多年来,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据研究,90%以上营养物流失与土壤流失有关[23]。因此,水土流失与农业面源污染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雨污分流技术水平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本身就是污染物,而且泥沙是有机物、硝酸盐、铵盐、磷酸盐等污染物的主要携带者,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成为面源污染系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节水灌溉方式还未大面积推广,大多沿用的是传统的大水漫灌。在灌溉水量大的情况下,营养物质就会随着大水冲到河沟里,直接汇入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我国北方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行农业灌溉,进一步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

4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控制策略

根据农业面源污染本身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在此提出在控源减流的前提下,实行分区、分类控制和途径控制相结合,经济措施、政策措施和先进技术措施并举的综合治理策略。控源是指减少源头污染物的排放量,减流是指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量[24]。

4.1 农业面源的分区控制

4.1.1 城乡过渡带面源控制。城乡过渡带面源指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业面源。城乡结合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最快的地带,是城市肉、蛋、奶、菜、果、花等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区。因此,畜禽养殖和菜果花的种植成为城乡过渡带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所有流域,城乡过渡带基本都处于近水域地带,人口和小型的乡镇企业较为密集。由于历史上农村地区原有基础设施的欠缺,处于这一地区的绝大多数城镇没有排污管网;同时因为距离农区较远,难以通过农田施肥消解城镇生活、生产产生的固液废弃物。因此,对于城乡过渡带面源污染主要措施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形成的城区铺设排污管网,改造老城区超负荷、陈旧的排污管网,兴建污水处理厂。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的技术、经济、政策等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其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由于财力原因,应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重点区域先行建设的策略。

4.1.2 农村面源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村人和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随农田径流流移出的氮、磷,随农田淋洗移出的氮、水产养殖投入的饵料、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与城乡过渡带面源的控制相比,农村源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特别是人和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和利用难度更大。根据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农村面源污染应采用源头控制策略。其具体控制策略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特别是家禽的规模化养殖,这将便于粪便的集中处理,同时尽可能促使畜禽粪便还田。②在全流域范围内大力推广农田最佳养分管理,杜绝农田氮、磷肥料的过量施用,搞好土壤养分的管理,平衡养分的投入和产出,减少其流失量。③通过免耕、少耕、间套复种技术、“一退双还”工程、转换土地利用方式等措施搞好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尽量减少水土流失。④对现有河网分步实施清淤,把清出的河底污泥返回农田,实现农田氮的良性循环。⑤因地制宜建立适合当地条件的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回收系统。

4.2 营养物的分类控制

4.2.1 动物饲养营养物的管理控制。动物源营养物的控制包括:控制进入动物体的营养物和控制畜禽粪尿的流失2个方面。控制进入动物体的营养物的数量主要措施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通过集中放牧、养殖来减少营养物输入的数量。

②通过减少精饲料和化肥的使用来降低粪肥中养分的含量,从而减少土壤中营养物的积累量,减轻了环境中营养物的负荷量。③通过向动物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来提高磷消化吸收的效率,从而减少畜禽排放到环境中的营养物的负荷量。控制畜禽粪尿污染的措施主要包括2个方面。①促进畜禽粪尿还田。畜禽养殖场附近的农田要以施用畜禽肥为主,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②推广畜禽粪尿的循环利用。近年来农村推广的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式生态农业模式,将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将种植业、养殖业与沼气使用相结合,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中,经过了厌氧发酵过程,既净化了庭院环境,又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问题。使用沼液替代传统的农药浸种,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药对农田的污染;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沼肥的施用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轻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一条新的途径[8]。

4.2.2 农田源营养物的管理控制。农田养分的管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由于化肥的过量施用而导致的农田养分失衡问题。据研究,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我国农田多数处于氮、磷素盈余状态,特别是土壤磷的积累现象,这对水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势在必行。目前,主要采用的措施包括叶面施肥、分次施肥、湿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性[25]。②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引起的养分的大量流失问题。为了减少由于侵蚀和径流所产生的养分流失量,目前采取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包括陡坡禁止耕作(坡度>25°)、作物残茬管理、设置缓冲带和边缘区、修筑梯田、等高线耕作、覆盖种植、建造小水库和采用免耕、少耕、间套复种技术等。Gustafs on等试验表明,冬季种植作物或覆盖作物可以使当年内硝态氮流失量下降75%,在后续几年内硝态氮流失量也大约降低50%[26]。

0552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4.2.3 居民源营养物的管理控制。居民源营养物的管理包括3个方面。①控制居民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物。其主要控制措施是因地制宜建立村庄排水、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建设村庄排污沟网,开展截污工程,把村庄的污水集中排放到村庄的低洼处进行生物净化处理,每村建设一个0.3~0.6h m2生物氧化塘,在塘中种莲藕、绿萍或水葫芦,养泥鳅、鳝鱼以净化水质[27]。②居民排泄物的控制。主要措施为人粪尿的集中资源化和综合利用处理。通过建设公共厕所、沼气池、家用厕所粪便堆沤池等,处理人粪尿,使粪尿资源化,防止污染环境。③控制居民所带来的固体垃圾废弃物。其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系统;通过对村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建立村规民约,约束人们对环境的不友好行为。4.3 营养物途径控制措施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的多样性、输移途径的非特定性、排放地点的不确定性的特点,这些都决定无法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像点源污染一样采取集中收集、统一排放的末端控制措施,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除了要实行源头控制之外,还要采取途径控制措施[28]。目前途径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前置库技术、水陆交错带技术等。

4.3.1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国际上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一定的地理位置与地形,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29]。和传统的2级生化处理相比,人工湿地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我国多数地区都有良好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生长,因此,我国多数地区,特别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开展湿地技术的潜能巨大。我国在“八五”攻关课题“滇池防护带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首次引进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来处理农田径流废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为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方法。

4.3.2 前置库技术。前置库技术是指利用水库存在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水质浓度变化梯度特点,根据水库形态,将水库分为一个或者若干个子库与主库相连,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促进水中泥沙及营养盐的沉降,同时利用子库中大型水生植物、藻类等进一步吸收、吸附、拦截营养盐,从而降低营养盐的含量[30]。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前置库就开始被作为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丹麦的Nyhol m和前捷克的Fiala等也先后开展了利用前置库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工作[31-32]。目前,我国对于前置库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还不多,在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的研究中,曾在入库河流入口段设置前置库,采取一定工程措施,调节来水在前置库区的滞留时间,使泥沙和吸附在泥沙上的污染物质在前置库沉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3]。前置库对于控制面源污染,减少湖泊外源有机污染负荷,特别是去除磷,具有明显的效果,宜于管理,花费少,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4.3.3 缓冲区、水陆交错带技术。缓冲区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拦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条带状、受保护的土地[34]。缓冲区的植被通常包括树、草和湿地植物,缓冲区成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水陆交错带指的是内陆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界面区。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健康的水陆交错带可以对流经此带的水流及其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有截留和过滤作用,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对物质具有选择性的半透膜[25]。国外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目前正在实验开发用于此的设置有美国的植被过滤带、新西兰的水边休闲地、英国的缓冲区、中国的多水塘和匈牙利的Kis2Palat on工程[34]。尹澄清等研究发现,我国的人工多水塘系统具有很强的截留来自农田的径流和非点源污染物的生态功能,另外,他们在白洋淀的研究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能有效截留来自上游流域的污染物[35]。

4.4 经济措施 目前对面源污染控制经济政策主要为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经济措施包括:①奖励性经济措施,把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纳入政府的“绿色支出”。②惩罚性经济措施,即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通过税收、排污费等经济杠杆控制农区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排放[36]。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收入较低的现实,采取惩罚性经济措施(如向农民征收化肥、农药税)可能比较难以执行,而使用奖励性经济措施(如对使用农家肥、绿色农药的农户实行补贴,而对使用大量化肥、高毒农药的农户象征性地征税)效果可能会更好。近年来,国家筹集大量的资金推广普及农村户用沼气、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和平衡施肥等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级的奖励性经济措施。

4.5 政策措施 面源污染危害规模大,防治困难,如果仅仅依靠技术层面上和经济层面上的治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从政策法律层面上寻找对策,通过立法来预防和控制我国的面源污染。在美国,控制地表水农业面源污染的法律有《清洁水法》、《海岸管理条例》、《安全饮用水法》。控制地下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法律有《资源保护和可再生法》、《环境风险、赔偿和责任综合法》、《农药使用联邦法》[37]。同时,美国各州还颁布了很多相关的地方法规。在日本,与农业面源污染有关的法律有《农药取缔法》、《土壤污染防止法》、《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等[38]。而我国虽然在《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39]等多部法律中提出了该规定所规范的主题性内容,但规定都过于原则化,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专项立法,但全国已有22个省(市)出台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相关的地方法规,个别省份正在着手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促进办法》专项法规[28],这将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6 先进技术措施 先进技术措施的应用也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面源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面源污染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使其不易被发现,因此,面源污

1552

38卷5期 赵永宏等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染的治理有必要依赖于先进的监测和分析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遥感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可应用于土地分类,找出主要的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污染途径。遥感及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可获取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土地利用、土壤种类、河流水系等数据,从而为治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模拟各影响因子以及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从而对不同条件下的污染状况进行识别和管理。因此,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遥感的空间动态监测能力和全球定位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能力相结合的措施,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可有效地为监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开展全国范围的面源污染调查提供有效的工具,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为各级政府在发展规划中农业面源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效的依据。

5 结论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针对其控制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目前,从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都与农业面源密切相联,而在对这些污染源的控制方面还难以做到有效的控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非常严重,一方面,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存在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等问题;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控制来看,存在着施肥与灌溉技术落后、广大农民防治意识薄弱、政府的监督与指导工作不足、治理经费投入不足等缺陷。

,因地制宜确定防治方案就成为我国目前农业面源治理的重点。这就要求防治方法具有多原则性,要采取多种方法交叉和集成的治理策略。因此,该文提出了在控源减流的前提下,实行分区、分类控制和途径控制相结合,经济措施、政策措施和先进技术措施并举的综合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崔键,马友华,赵艳萍,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06(1):335-341.

[2]US Envir on mental Pr otecti on Agency.Non2point s ource polluti on fr o m agri2

culture[E B/OL].htt p://w w w.epa.g ov/regi on8/water/nps/npsurb.ht m l, 2003.

[3]LE BA B V.Nutrient preserving in riverine transiti onal stri p[J].Journal of

Hu man Envir on ment,1994,3(6):342-347.

[4]BOERS P C M.Nutrient e missi ons fr o m agriculture in the Netherlands:

causes and re medies[J].Water Sci Technol.(G.B),1996,33:183-190. [5]UUNK E J B.Eutr ophicati on of surface waters and the contributi on of agri2

culture[J].Pr oceeding of the Fertilizer S ociety,1991,303:55.

[6]S HAP LEY A N,CHAPRA S C R,WE DEP OHL R,et al.Managing agricul2

tural phos phorus f or pr otecti on of surface waters,issues and opti ons[J].

Journal of Envir on mental Quality,1994,23:427-451.

[7]M inistry of the Envir on ment of Finland.S ources,pr ocesses and effects of

water polluti on:Nutrient l oad on water courses[E B/OL].htt p://w w w.

vyh.fi/eng/envir on/sustdev/I ndicat/inditaul.ht m,2003.

[8]王建兵,程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8(9):35-39.

[9]程波,张泽,陈凌,等.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S1):18-124.

[10]于峰,史正涛,彭海英.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

理,2008(8):54-59.

[11]章立建,朱立志.中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

题,2005(2):4-7.

[12]金相灿,刘鸿亮,屠清瑛,等.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0.

[13]郭鸿鹏,朱静雅,杨印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

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8(4):290-295.

[14]LEE S I.Nonpoint s ource polluti on[J].Fisheries,1979(2):50-52.

[15]刘星,赵洪光.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6

(2):38-40.

[16]谭绮球,苏柱华,郑业鲁.国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功经验及对广

东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08(4):67-71.

[17]冀伟珍.农业面源污染的原理及其防治的新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

2008(12):7-9.

[18]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

(7):1008-1017.

[19]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

科学,2007(33):10784-10786.

[20]李贵宝,周怀东,王东胜.我国农村水环境状况及其恶化成因[E B/

OL].[2001-11-23].htt p://w w w.h wcc.co https://www.doczj.com/doc/fa1922797.html,.

[21]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Ⅲ.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

(7):1026-1033.

[22]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08

(4):4-6.

[23]王晓燕.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管理[J].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

治,2004(11):10.

[24]柴世伟,裴晓梅,张亚雷,等.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水

土保持学报,2006(12):192-195.

[25]全为民,严力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J].生态学报,2002(3):291-299.

[26]G UST AFS ON A,F LEI S CHER S,JOE LSS ON A.A catch ment2oriented and

cost2effective policy f or water pr otecti on[J].Ecol ogical Engineering, 2000(4):419-427.

[27]汪洁,栾敬东,马友华,等.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和

政策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9(2):295-299.

[28]余进祥,刘娅菲.农业面源污染理论研究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

2009(1):137-142.

[29]汪洪,李录久,王凤忠,等.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

的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S1):441-446.

[30]李彬,吕锡武,宁平,等.河口前置库技术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研究进

展[J].水处理技术,2008(9):2-6.

[31]NY HOL M N,S ORE NSE N D E,OLR I K K,et al.Rest orati on of Lake naks2

ko w indrefj ord den mark,using algal ponds t o re move nustriI‘2ents fr o m in2 fi o wing river water[J].Pr ogWat Technol,1978,10:881-892.

[32]FI A LA L,VAS AT A P.Phos phorus reducti on in a man2made lake by me2

ons of as mall reserv oir in the infl o w[J].Arch Hydr obi ol,1982,94:24-

37.

[33]边金钟,王建华,王洪起.于桥水库富养化防治前置库对策可行性研

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4,7(3):5-10.

[34]可欣,于维坤,尹炜,等.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J].环境

科学与技术,2009(7):201-204.

[35]尹澄清,邵霞,王星.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土壤对磷氮截留容量的初步

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9(5):7-11.

[36]周早弘,张敏新.农业面源污染的外部经济性及其对策研究[J].江西

农业学报,2007(11):86-88.

[37]S CHRA MA GEERTE N J I.Drinking water supply and agricultural pollu2

ti on[M].Bost on,MA:Klu wer Acade mic Publishers,1998.

[38]张宏艳.发达国家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管理措施[J].世界农业,

2006(5):38-40.

[39]杨小山,刘建成,林奇英.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根源及其控制对

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25-28.

(上接第2528页)

[8]MAS CH I O G,K OUF OP ANOS C,LUCCHESI A.Pyr olysis,a pr o mising

r oute f or bi o mass utilizati on[J].Bi ores ource Technol ogy,1992,42:219-231

[9]赵瑶兴,孙祥玉.光谱解析与有机结构鉴定[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出版社,1992:430-450.

[10]陆婉珍,袁洪福,徐光通,等.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北京:中

国石化出版社,2000:19-33.

[11]耿保江.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30(2):81-84.

2552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0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 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照搬国外技术与理论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环境和科学问题,难以有效地遏制农业环境污染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确定的“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1—

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 围绕专项总体目标,衔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全产业链三个层次,在2016年、2017已经启动实施26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度拟发布9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8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3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主要畜禽种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场规划布局、畜禽厂环保型设施设计、粪污污染控制规程;研发集约化养殖粪污收储运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设备;研发集约化养殖业粪污高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环—2—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药、化肥的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份、过程复杂,难以控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逾来逾烈的态势,严重制约生态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一、XXX乡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总体水平普遍较高,部份田块每亩使用量甚至达到200多公斤化肥和20公斤农药,折纯氮40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究其原因是部份农户贪图省时省力,不按农技部门提供的配方量,超剂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部分杀虫剂,个别农户超剂量达到配方量的2—3倍,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人、畜、禽粪便无序排放。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以及居民点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造成农村的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户畜禽圈舍布局不合理,甚至部分规模养殖场都没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中有害成份直接排入沟渠河道,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也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村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三是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农业生产产生的稻草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到40%左右,大部份农户采取焚烧的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和火灾隐患。 (二)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大气质量降低,粪便垃圾未能及时清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累积于河道水体中的残留化肥、农药,通过饮用水、农副产品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2、对人居环境带来危害。农业废弃物焚烧、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农田化肥、农药等排入河道后,大量的含氮、磷有机物,毒素、碳氢化合物进入自然水体、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xx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 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xx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 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xx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上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 责任单位:供销社、执法大队、xx 2、开展尾菜专项治理行动。在曲子孟家寨、木钵关营高寨等设施瓜菜种植集中区,积极引导农户对田间地头产生的尾菜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及直接还田等方式,开展田间处理利用,将尾菜就地消化,消除对蔬菜产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长期以来随意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的尾菜,开展污染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1%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xx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利用已建立的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监测频度,

农业面源污染.doc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面源污染概念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79.80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411.7kg/hm2;农药折纯用量16369.2t,单位施用水平8.44kg/hm2;农膜使用量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为48.76kg/ hm2,平均残留量为25.93kg/hm2。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32616.1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15650.7万吨,粪便利用率为75.5%,尿液利用率为66.3%。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1677.90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1.0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2004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6.04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49.92万t/d。农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为:开展80头以上规模猪场排泄物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4万亩,较前几年亩均减少化肥10%、农药10%以上;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面推广生态渔业养殖技术,减少超标准的养殖废水外排;全县重点乡镇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13个。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一)开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1、切实抓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2007年12月以来,我县共有15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根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的原则,通过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清污分离”等清洁生产工艺,圆满完成了排泄物治理任务,并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验收。特别是2009、2010年在没有省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情况下,继续深化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治理和开展生猪存栏80头以上规模场排泄物治理。 2、积极转变养殖模式,推广水禽旱养。对直接放养在水源水面的水禽场大力推进搬迁工作,杜绝源头污染,至2009年底,已全面完成搬迁治理的外塘或与外塘相通水面养殖户15户,搬迁水禽2万多羽。 3、坚持适度规模养殖,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按照“畜禽养

殖规模化,规模养殖适度化”的发展思路,对因存栏过大影响环境而又不符合禁养规划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搬迁。投入800万元对4家规模猪场实施了搬迁,其中两家为万头猪场(常年存栏3万余头),有效缓解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在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倡“三改两分再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三改”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清出的干粪堆放在储粪屋内、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两分”即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 4、做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2010年9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区域的通知》(???〔2010〕145号),对我县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进行了界定。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全面开展耕地地力调查。至目前取土样4580个点,完成土样分析4080个,为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开展“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并与省农科院合作,按照作物生长情况开展不同施肥量试验,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建设。完成12480个基础数据的整理,建成??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信息数据库系统,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0期左右,并发放施肥建议卡和技术资料,提升测土配方施肥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 告 郊区农业面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我区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要求,突出节水、减肥、减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方案》(xx发〔2018〕xx号)等件精神,多举措治理农业面污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对策做法 一是着力推广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近年,我区着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一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信息公示栏宣传、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等形式,加大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采取科学、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施防虫网、诱虫器、杀虫灯诱杀等治虫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编印《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药污染。 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我区按照推进生态

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到2018年,全区培育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永兴岛甲鱼、西红柿、小麦);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普济圩稻米、白鱀豚食用油、添秀葡萄、佘家贡),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媒鸭)。成功创建了全国有机农业示基地和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三是积极推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通过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耕翻耕轮作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对秸秆还田机具进行补助。以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五化利用为抓手,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普济圩农场建成一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年底正式投产使用。2018年全区农作物秸秆总量约6.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5.7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8.2%。 四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2016年7月,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郊区畜禽养殖区划定方案的通知》(xx办〔2016〕xx号),对我区畜禽禁养区进行了划定。2018年区政府制定了《郊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办〔2018〕30号)和《郊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x办〔2018〕xx号)。深入推进全区畜禽养

浅谈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浅谈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相比于点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成分复杂、监测和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治理对策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加强组织领导;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强农村基础环保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近年些来,我国坚持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等点源污染正逐渐得到治理和改善,使得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和食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业产出对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品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畜禽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所谓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简称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等的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渗漏、农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引起地表水体氮、磷等营养盐质量浓度上升、溶解氧减少,导致地表水水质的恶化,从而最终形成水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相比于点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成分复杂、监测和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会直接威胁到人畜饮水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研究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创建农村宜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已超过了工业和生活污染,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污染源。农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据研究分析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O%~8O%左右。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农业化学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化肥、农膜等使用量的急剧增加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据统计,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超过4500万t,约占到世界总量的1/3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顷的使用量达400kg,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上限(225kg/hm2),同时肥料利用极低,N为30%~35%,P为10%~20%,K为35%~50%。我国每年各种农药制剂约600多种,使用量超过120万t,但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我国每年产出的秸秆有6.5亿多t,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l7亿t,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高达42%,基本没有做到回收利用。这些大量的污染物大多数没有经过有效的利用,直接进入到了农田、湖泊、河流中,其结果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到农田、水域和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就不可能根本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千千万万农民生命安全,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行政管理、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等各个层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有机农业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关系【论文】

发展有机农业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控制体系的管理措施及控制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控制已得到较好的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日益突出,且对环境污染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因此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界关注。本文就当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言明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1]。 1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 1.1有机农业的简要概述分析 有机农业是发展纯天然的农业,遵循农业生产标准,不采用任何转基因合成的生物及产物,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素等有害物质;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当前农业种植方式相比较优势突出,如可提供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食物、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协调并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收益;同时,可提高农民的收入。近年来,通

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的推动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及相关农业和外贸部门的积极参加,我国的有机农业正在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农业问题中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质根源,才能真正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 1.2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氮、磷含量不仅是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还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因子。现代的农业种植方式下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养分流失,主要以氮磷为主,其随雨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养分进行补充,通过施用有机肥等培肥土壤,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循环利用能力,实现土壤的持续肥力和永久利用。现今所使用的有机肥多为禽畜的粪便,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使用后可繁殖大量的微生物,便于土壤分解与吸收;同时,可稳固无机磷,将无机磷转换成有机磷,降低土壤中的磷流失,降低环境危害风险。 1.3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 发展有机农业要坚持以减少污染物为根本,生态修复为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1农田尾水 1.1农田退水的现状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60%~87%。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60%和40%~50%。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81%,磷占到93%。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30%~7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

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岭黄河以南,占到70.19%。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25%和18%。而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200 多条,水稻生产上的大水大肥方式导致氮肥随农田沟渠退水流失进入黄河达到20%~65%;灌溉期排水沟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劣吁类水质占70.0%。 1.2农田尾水的特点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排放年变化量较大、路径随机、排放区域广泛等特征,同时,其产流、汇流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对区域河道、水塘等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为严重,以太湖流域的直湖港为例,2007年全年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平均高达8.98 mg·L-1和0.35 mg·L-1,其主要支流的龙延河近直湖港段,2009 年下半年至2010 年上半年分别平均达7.57 mg·L-1和0.28 mg·L-1。据统计,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直湖港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的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到总排放量的56.8%和65.6%。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造成水系堵塞、淤积,更加剧了水体水质的恶化。 农田退水中氮和磷元素含量较高,是导致接受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922797.html,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作者:梁勇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术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大量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导致营养失调。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此,我們必须提出有效措施,抑制一切导致面源污染的因素,加重环境污染的源头。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多、随机性强的特点,治理难度较大。若不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对整个农业、特别是对南水北调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和威胁。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削减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农药管理使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用药新技术,借助科技下乡,向农民群众讲解农药科学的施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对农药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宣传力度。 二、加大市场检查,严控污染源头 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严控违法农药和农资,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污染,要大力开展高毒及假劣农药整治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植保站协同,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商、种植专业户经营使用农药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农药,逐步理顺规范农药经营市场,规范台账记录制度。从投入品源头上控制农药的面源污染。推广科学配方施肥、精确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养分的测定,在确定合理的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供求诊断技术,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断优化用肥结构。 三、大力推广新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 减少中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举措。开展专业化学防治,按照有组织的统一防治,通过病虫监测科学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通过统一配药、统一时间施药,大面积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高毒农药的施用,既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四、实现结构转变,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潜在的产业公害,其危害日益凸显,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尽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程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欧美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关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的信息知之甚少,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正式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缺乏系统、准确、清晰的认识,政府规制诉求不够。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它产生的危害链可以说是很长很广,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使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就我国现在的农村而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产物;二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置不当。 2、我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存在问题及特点分析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现象存在。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农膜有待提高。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1农田尾水 1.1农田退水的现状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 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60%~87%。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60%和40%~50%。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81%,磷占到93%。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30%~7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秦岭黄河以南,占到70.19%。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25%和18%。而宁夏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内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200 多条,水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滁州市 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农业生产的负面伴随产物,具有随机性大、多样性强、复杂度高、监测难度大等特点[1],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农业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是农村生态系统和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3]。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正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4],农业面源污染的多源性、广泛性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难点所在[5]。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仅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也是做好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立足于滁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梳理分析了化肥、农药、农膜和畜禽粪便等不同污染源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滁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农药 农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施用农药是保证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滁州市农药使用主体正逐步由分散的个体农户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业化服务组织转移,全市现有统防统治组织2379个,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44%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8%以上,通过病虫精准测报、加快药械替代、实施统防统治、开展绿色防控等措施,指导适期防治,提高农药利用效率、降低农药用量和提升防治效果。全市农药使用量已由2015年最高值5958t(实物量),减至2019年的5017t,减幅为15.8%;平均农药施用量为7.01kg/hm2。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数据,2019年全国农药利用率为39.8%,较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但仍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6],余下的部分农药流失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农药的过量使用、结构不合理和不规范使用,导致有效利用率较低,是造成农药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主要因素[7]。 1.2化肥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第20卷第6期 2006年12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V01.20No.6Dee.,2006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柴世伟1’2,裴晓梅3,张亚雷2,李建华2,赵建夭1’。 (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3.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 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 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环境;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42(2006)06—0192—04 Researchon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andControllingTechnology

CHAIShi—weil~,PEIXiao—mei3,ZHANGYa—lei2,LIJian—hua2,ZHAOJian—ful’’(1.StateKeyLaboratory ofPollutionControlandResources,SchoolofEnvironmentalSc;enceand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2.KeyLaboratoryofYangtzeRiverWaterEnvironment,MinistryofEducation,School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3.TongjiUnivers靠y,Shanghai200092) Abstract:Theponderanceofdiffusepollutioninwaterenvironmenthasbeenattentioned togenerally,andthedif—fusepollutionwasalreadytheactivefieldfortheresearchontheproblemofwaterenvironmentintheworld.Thispaperstartedfromthecharacteristicsandtheoccuringmechanismsof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andanalyzedtheinterrelationbetween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andthewaterenvironment,discussedtheinfluenceofagri—culturaldiffusepollutiononthewaterenvironment.The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s)isappliedbroadlyinthecontrollingofdiffusepollution.Andtheconstructed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环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各乡镇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各乡镇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18年第7期(上)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 主办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目前,农田化肥施用、养殖业污染、农膜污染、焚烧秸秆和农村生活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广泛施用化肥。1990—2008年,我国因化肥施用造成总氮排放从313万t 增加到408万t,总磷排放从16万t 增加到25万t。农药残留会通过地表径流造成水体污染,大量氮磷流失严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 农村畜牧业带来畜禽粪便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和污水污染问题。2015年全国率领粪便的总量已达到60亿t。畜禽粪便产生量远远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粪便堆积发酵后,产生有害气体,粪便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农膜技术的大量使用产生大量不溶解、不腐烂的废弃物。我国目前农膜大多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废弃在土壤中的农膜会降低土壤渗透功能,造成土壤板结,造成农作物减产。部分农膜的化学毒性会对人和动物造成伤害。 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目前农业大多数秸秆通过焚烧进行处理。焚烧秸秆造成秸秆中有机物质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给交通、航空带来安全隐患。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粪便和生活垃圾。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污染越来越多,大部分都露天堆放,其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环境严重危害。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科学确定控制目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严格控制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活动,禁止排放养殖污水,严格对使用的农药进行控制,防止造成 大面积的水质恶化现象。同时,为了逐步降低农业面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优化农业生产和投入结构,实现有效调整,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控制好农业面源污染。其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强度要降低,农产品中有机产品及绿色产品比重要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率及农膜回收率要逐步提高,还要提高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的利用率。 (二)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特点与产业,结合国家级生态区创建,通过一系列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如在农业园区推广养殖+沼气+种植模式的生物链生态工程,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方式和生物防治工程;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等。同时,建一大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改变,扎实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进程,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防治 1.大范围推广可降解的地膜、育秧盘等。 2.在农村地区推广沼气,利用农村的人畜禽的粪尿用于沼气生产,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用于种植业中,实现废物利用的同时还改善了农村环境。 3.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土肥站对当地土壤中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数据、作物自身的需肥特点等,确定肥料的施用量及基肥、追肥等的比例。 4.开发出高效的生物肥料,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政府积极鼓励农户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以前大大提高,利用方式主要以“五化”利用为主,此外还包括编织加工及收储等。 5.提高农户的综合素质,增强 其环境保护的意识,在防治效果提高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污染源,并重视不同药剂的安全间隔期,保证产品上市的安全性。 (四)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 根据当地实际,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加速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运用,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 (五)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力发展推进秸秆气化技术的实施应用,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实施秸秆还田、饲料、沼气和堆肥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推广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制定回收再利用政策,建立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再利用。 (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力度 对于农业生产生活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需要从环保知识、生产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项目开发信息等几个方面同时增加宣传力度,使农民意识到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这种行为给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通过宣传推动广大农民自觉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提高其劳动效率与增加劳动成果的同时改善环境。做好清洁生产方式的普及与推广,加强相关农业环保配套企业与设施加强建设,使环保教育能够在整个农村普及。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面源污染产生机制和迁移转化的研究,因地制宜建立有效的控制技术和处理技术。另外,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河南省现代农业设计有限公司 徐锐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