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的思考

关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的思考

关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的思考

----读《邓小平时代》

摘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建设中国的道路上,以独特的洞察力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市场活力的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就是在这种历史性的跨越中,使社会主义更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既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又借鉴人类现代文明优秀成果,提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经济发展;

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一富有针对性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总结提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回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它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有规律、分阶段的原理的重要性,而不再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急于求成和超阶段发展,坚信社会主义是一个在不断变革中不断完善的社会,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社会。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主观构想基础上的空想社会主义,而是“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是在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社会主义,而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需要,并促进了社会化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而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贫穷的、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而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改革开放有着深厚的国际国内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各国,在发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

但后来由于没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体制和机制逐步僵化,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至20 世纪70 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的困难。在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制和政策,缓解社会矛盾,表现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后,极大地发展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但也走了弯路,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失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性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下,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发展社会主义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刻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和困难,而资本主义为什么在发展进程中又起死回生,表现出新的发展势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发展起来,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引出了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走改革开放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抉择。

二,开放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中进行本国建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不能离不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关门搞建设的严重教训,深入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当今时代和世界的新变化作出的重大而长远的决策。1992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针对妨碍改革开放的种种议论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据这个讲话精神,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战略上的重大突破,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

邓小平在总结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提出中国不能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同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败得失,提出中国必须善于利用国际条件,进行改革开放。他指出了中国在历史上落后,是因为闭关自守所导致的事实。他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

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的以上话语,揭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条规律,凡是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时期,就是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活跃时期;凡是国力衰弱、经济停滞乃至衰退时期,恰恰是实行闭关政策、不能开放发展的时期。历史一再证明,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导致挨打,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要发达起来,就必须对外开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能否正确地认识国情,直接关系到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首次将其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在这一历史阶段所应坚持的基本路线等问题。这就为理解建国以来的成功与失误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既避免了资本主义未充分发展所带来的灾难和苦痛,又借助世界市场经济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大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活力。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逐步系统化的阶段。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轮廓, 标志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从国际上说,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挽救并发展了社会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发展史上具有划阶段意义的贡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是向世界人民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实例,也是批驳各种敌对势力一切歪曲和诋毁论调、恢复进步人类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的雄辩证据。”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同坚持改革开放相联系的。正是在这个充满荆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避艰险,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这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事实上凝聚着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劳动、心血和经验,是我们自己的独创。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国各族人民选择的正确道路;而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郑重宣示,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对这两年思想理论界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科学回答。

六,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的必经之路。

细细回味,我们都能从自己身边的工作和生活中,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这种新变化、新气象。比如,国有企业总体走出了困境,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亿万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并推动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新经验,使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事实证明了,改革开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符合人民意愿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

的起步与发展。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现代化航船能够破浪前行,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不搞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更主要的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创新。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要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高继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特征[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4) .

[2]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 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0.

[4] 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5] 刘苍劲,吕志,陈松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2011:257.

[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