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备课人:于海洋教学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2.掌握“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理解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结束后,美苏间的战略同盟关系迅速瓦解,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恶性膨胀,苏联成为抗衡美国的主要力量。为了反对苏联,美国酝酿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冷战”。那么什么叫冷战政策?冷战是怎样展开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冷战”的讯号

1.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小字内容以及71页的“日积月累”,回答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学生看书回答]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教师讲解]二战中,英、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经济濒于崩溃,国内政治动荡。唯有美国获利甚大,战后初期,工业总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量达74.5%,同时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军队人数1200万,且垄断了核武器,海外驻军遍及50多个国家。这种经济和军事优势,促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然而,其称霸道路上障碍重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苏联。

[教师讲解]二战虽使苏联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无可替代的政治影响令美国不安。战后初期,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而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打击。但是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基于以上原因,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板书]2.铁幕演说

[播放视频]丘吉尔铁幕演说。

[出示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

[教师讲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已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条战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各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高压控制之下。”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46年3月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在美国小城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段话。这次演说很快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教师过渡]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板书]二、杜鲁门主义

1.杜鲁门主义

[播放视频]杜鲁门主义。

[教师讲解]冷战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3月12日向国会提交咨文,声称希、土面临苏联和东欧国家“极权主义”的威胁,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征服企图”,要求国会授权向希、土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它的出笼,实际上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内容:遏制苏联,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实质:遏制苏联,干涉别国内政;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影响: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板书]2.马歇尔计划

[播放视频]马歇尔计划。

[教师讲解]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最初对象是欧洲国家,后来为苏联、东欧各国所拒绝和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板书]三、两极的对峙

[教师讲述]通过政治上支持,经济上援助,使欧洲资本主义复兴,但强大的苏联仍使美国感到安全的不稳定,于是,它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 年4 月4 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此后不久,缔约国又据此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霸世界的工具。

[播放视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教师讲述]为对付来自美国的威胁,苏联也被迫采取相应措施,于1955年5月与东欧7国代表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规定了集体防御原则,并据此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了。即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板书]四、对美苏冷战的认识:

1、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具体体现,它导致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美苏对峙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相互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课堂板书

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冷战”的讯号

1.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2.铁幕演说

二、杜鲁门主义

1.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

三、两极的对峙

第20课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课题:第20课美苏冷战 科目:历史年级:九年级总课时数: 40 备课时间:12.3主备人:范鲜锋审核人: 教学重点:美、苏争霸的具体表现。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发展。 难点:理解美、苏冷战的实质。美苏关系不断变化的表现。 课前预习: (要求:预习时可参考基训前面知识网络及以下题目,且必须在书本中圈划出来,标注上去。) 2、完成本节课的课前预习题目。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平台运用 新课导入1、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会议提出战败后的德 国实施分区占领,会议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美苏冷战。板书课题 目标出示2、记住“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 实质。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 阵营对峙的形成,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预习指导 小组合作展示1、冷战开始的时间、标志。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标志。 3、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时间、地点、标志。 4、美国冷战的表现。 5、两次柏林危机的时间、结果。 疑难点拨 重点讲解 什么是冷战(1947-1991底)? 定义: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 战后,为什么会出现“冷战”政策?原因:. 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练习)(带答案解析)

第16课冷战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年北京)“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A 【解析】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选:A。2.(2019河北)马歇示计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曲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同态度的漫画。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其中A属于中国的漫画,BC属于苏联的漫画;D 属于英国漫画,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需要美国扶植,故D符合题意。 3.《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C.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威胁着世界安全。 过程与方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运用政治和经济的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根源。 【教学重点】 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世界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特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引导学生回顾: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和结束的。教师补充说明: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两极格局终结。教师过渡:两极格局终结后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呢?学生阅读回答: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教师提问:当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地区冲突、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高科技军备竞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2.学生阅读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的资料,提问:美军轰炸“南联盟”和占领伊拉克等军事行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学生思考回答: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目标导学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师讲解: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拥有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在国际格局中的确占据着优势地位,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

川教版历史九下“冷战”局面的形成随堂练习

第一课“冷战”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 A.丘吉尔B.罗斯福C.杜鲁门D.麦克阿瑟 2、美国“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D.北约组织的建立 3、美国冷战政策实施的主要地区是() A.欧洲B.亚洲C.北美D.非洲 4、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所产后的影响不包括()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B.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得以稳定 C.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政治控制D.美苏对欧洲的争夺更加激烈 5、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美国出兵朝鲜 C.北约组织的建立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步骤有()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华约组织的建立③北约组织的建立④马歇尔计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B.称霸世界C.稳定资本主义D.扶植反动势力 8、“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这段话出自() A.丘吉尔“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 9、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B.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C.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苏联的崛起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推行“冷战”政策的美国总统是()

A.威尔逊B.罗斯福C.杜鲁门D.尼克松 11、“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这其中的缔约国成立的组织是() A.三国同盟B.三国协约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二、填空题: 13、__________,是继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14、战后初期,________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_________政策。 15、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______向国会宣读了一篇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___,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三、识图题: 16、看右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⑴这一幅图中右边的那个人物是谁 左边的人物是哪个国家的总统?

高考历史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专题1

高考历史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专题1 2020.03 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亚洲人民斗争的新特点是 ①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②性质是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无产阶级开始参加斗争④多数国家争取到独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工人武装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以威廉·洛维特为首的协会组织拟定3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 材料三: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请问题: 归纳材料一、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

(2)材料三巴黎公社政权的民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民主政权得以建立的有利条件。 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②生产经验、技术水平的积累 ③基督教会的逐渐宽容④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在发明成果应用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被少数国家所垄断 B.技术发明源于工人实践 C.自然科学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5,下列各项中,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的人们不可能见到或者听到的有A.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纽约街头有了电话 C.圣诞节期间邻家里的电话铃声不断 D.邻居说他家美国亲戚发来电报告知他们将乘飞机来欧洲旅游 6,下列关于“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最全版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政策的提出 ㈠原因 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 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㈡提出 1、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第一枪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二、美苏展开冷战 ㈠美国“冷战”政策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政策的表现 ⑴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 ①背景:英国无力承担对土耳其、希腊的援助,希望美国接管 ②内容: ③影响: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阅读并回答: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 问题一: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 两种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问题二: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折”? 转折:美国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孤立主义,转变为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及战后美国面临的经济转型的问题。 问题三: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 目的:宣告美国在全世界的扩张,目的把苏联势力遏制在其本土和东欧范围,不准苏联干涉其他地区的事务,干涉美国的扩张行动。 影响: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⑵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⑴背景: ①西欧各国的经济困难 ②无产阶级革命威胁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导案)

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课时 主编教师:李世界审核:张支利 使用教师:使用时间: 【当堂检测】一. 【课标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铁幕演说”;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经过及具体内容;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初步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的探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和《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体和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历史,从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学习,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二、难点:什么是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杜鲁门主义 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2)铁幕学演说。丘吉尔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呼吁英美结成同同盟,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危胁,这是冷战的信号,由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3)希、土危机。希腊、土耳其发生政治危机,英国要求美国立即向希腊提供援助。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把援助希、土当做是一个打开更广阔局面的机会。冷战由此开始。 (4)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二战后,急剧膨胀的实力使美国力图充当世界的领导者。把苏联看成是它称霸的妨碍,于是开始向“遏制苏联”转变。 2、主要内容: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以“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极权政体”,“遏制共产主义”、“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国情咨文。 3、后果:(1)在欧洲,1947年5月22日,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美国控制了希腊、土耳其,同时加紧筹划建立联邦德国。 (2)在亚洲,继续大力资助蒋介石在中国扩大内战,逐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扶持日本成为在远东遏制“极权主义”的重要阵地。 4、影响: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也标志着长达40多年的冷战全面展开。 二、马歇尔计划: 1、背景:1)战后欧洲遭到严重破坏,西欧呈现一片衰落破败的景象。2)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起彼伏。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影响扩大。4)美国担心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经共产党造成在动乱中夺取政权的机会。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2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习题精选三十七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习题精选三十七第1题【单选题】 “冷战”政策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无法消除。导致“冷战”政策出台的两个关键人物是( ) A、罗斯福 B、罗斯福、丘吉尔 C、丘吉尔、杜鲁门 D、戴高乐、尼克松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了同盟,共同抵御来自法西斯国家的威胁,但这种同盟关系在战争结束后很快破裂,请问破裂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发表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上个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B、冷战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C、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D、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的措施是( )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交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 ①助欧洲发展②扶持控制欧洲 ③建立北约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二战后,欧洲形成了两大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集团——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巴黎、柏林、伦敦再也不能决定欧洲的命运,远方的莫斯科和华盛顿倒成了欧洲的主宰。两大阵营的核心国家是( ) A、美国、英国 B、中国、苏联 C、苏联、美国 D、英国、苏联 【答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教案 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2.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长时间的轰炸,这一事 实表明 ( ) A.冷战掩盖下的民族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 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3.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是指 ( ) 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④俄罗斯⑤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4. 在1970—198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应其成员国要求召开了129次会议,其中有111次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提议召开的。在一国一个表决票的联合国大会,不结盟 运动国家所拥有的表决票超过总数的1/2,接近2/3多数,这对联合国大会各项决议的通过与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 ) A.不结盟运动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B.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C.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D.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5.“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冷战消失”的标志是什么?“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对材料二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的形成造成威胁的因素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2014年高二历史学案第15课冷战的形成(岳麓版选修3)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一、遏制理论的提出 1.历史背景 (1)美国杜鲁门政府将________作为最主要的敌人,但国内反苏还没有太大市场。 (2)普遍的____________使美国不可能采取战争的方法打击以至消灭________。 2.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1)正式提出:1946年,________________主张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____________、颠覆、局部武装干涉等方式来遏制苏联。 (2)重大影响:“遏制”理论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的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正式发表:________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__________发表演说。 (2)主要内容:公开美国、________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矛盾,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________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3)与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的思想一脉相承,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美国决定全面实行对苏“冷战”政策和“____________”的爆发。 2.正式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声称________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宣布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而美国必须帮助各国人民。 3.开始实施:美国开始向________和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4.主要影响:标志着美国____________的一大转变,也是“________”全面开始的标志。 三、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1.马歇尔计划 (1)目的:防止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________接近;通过援助西欧扩大________。 (2)提出:________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______________”,即“马歇尔计划”。 (3)内容:强调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挽救欧洲经济的办法是美国的援助。 (4)实施:美国向西欧各国提供援助,西欧各国撤销____________、降低关税税率等。 (5)实质:马歇尔计划是______________的延续和扩大。 (6)作用: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拉动了美国经济,强化了________对美国的依赖。 2.经互会的成立 (1)主要目的:苏联为了对抗______________。 (2)成员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评价:有利于促进苏联和____________的经济发展,但苏联利用____________进行不平等的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完整版)第16课冷战

第16课冷战 一、【课程标准】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简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点:冷战背景及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学生:描述漫画内容,观察漫画体现了美苏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什么是冷战?为何冷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 (二)探究新知 1.冷战的发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冷战?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教师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与“热战”相对而言。 展示: 材料一: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分析冷战的原因。 预设: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教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展示: 材料一: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材料二: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行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设问:分析材料,预测美苏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丘吉尔所说“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两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展示: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治”。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设问:“极权政治”“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这次演讲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办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展示:美国总统杜鲁门及其轶事

关于冷战起源的解释

《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王 帆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所,邮编:100037) 摘 要: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一直有争论,但总体而言,没有超出国际因素、国家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于冷战起源的种种解释正是围绕这三个层次而展开的。无论作何种解释,美国作为第一责任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笔者同时认为冷战起源与冷战思维的形成密不可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冷战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于一些国家决策者的脑中。 关键词: 冷战起源;层次分析;冷战思维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对战后国际关系性质、特征和相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识。在本世纪经历了两次全球规模的大战之后,力量组合出现了新的平衡、新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正是为了揭示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深层原因。对冷战起源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把握和认识影响国际关系和对外决策长达几十年并在一些决策机构中持续至今的冷战思维的形成过程。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呈现出分阶段、分层次、不同角度切入的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和为国家政策宣传服务的功利性和局限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些反映冷战时期政府决策的重要档案相继解密,加深了历史研究的深度,也减少了历史研究的盲目推测和主观想象。 在介绍冷战起源研究的几种观点之前,首先有必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冷战?冷战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冷战一词最早见于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于1947年发表的评论文章,此后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冷战是指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简而言之,冷战的形成是以大国的对外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为标志的,具体而言,美国1947年推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组建具有军事联盟性质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改变了战时的合作政策,建立与北约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从欧洲开始与美国针锋相对的较量,标志着冷战的形成,争夺范围迅速遍及全世界。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以美苏两个大国争夺霸权为主线的。两个大国陷于明显的然而又是无法调和的冲突之中,并且时时面临核大战爆发的危险。但与此同时双方又划定了所谓的最后底线,形成了所谓危机惯例,尽量避免有可能引发大战的直接冲突。 34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争第12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争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冀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三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列不能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趋势的事件是( ) A、北约建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WTO建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所谓“冷战”,其含义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 ) A、发动战争 B、采取一切对抗形式 C、采取一切敌对行动 D、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和对抗形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 )

A、美苏“冷战” B、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南北战争 D、欧盟的形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推行霸权主义的过程中,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工具时间最长的是:( ) A、欧盟 B、联合国 C、国际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 ①助欧洲发展②扶持控制欧洲 ③建立北约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在砖瓦废墟中缓缓拉开大幕,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冷战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实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东欧的剧变和苏联解体 【答案】: 【解析】:

第24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使用说明】 1.课前根据“知识梳理”认真研读课本,要求边研读边记忆边标注勾画课本(写上问题提示语,标明序号)。 2.思考完成“问题引导”部分,画出知识树。 3.在完成上述两项内容基础上,自主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用另色笔标注自主探究遇到的疑难部分,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解疑答惑。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理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基本概念,分析它们与冷战的关系。 2. 掌握“冷战”的概念,理解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3. 理解“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热战”的本质。 【自主学习】

【知识拓展】 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1) 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有什么意图?苏联又有什么意图? 材料三“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2)二战后的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3)依据材料指出冷战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冀教版】九年级下: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二战后的“铁幕”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发表人是()A.杜鲁门 B.丘吉尔 C.马歇尔 D.叶利钦 2.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不同 B.苏联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其称霸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 3.下面对“冷战”政策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B.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C.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D.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4.美苏“冷战”的实质是() A.维护不同的社会制度 D.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C.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想控制资本主义

5.“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根据这一条约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是()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国际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二、列举题。 列出下述年代中的重要事件。 (1)1947年: (2)1949年: (3)1955年: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绝对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问答题。

第13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13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课标要求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线索 导入新课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在打败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 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完全成为敌对关系是从美国的“冷战 ”开始。(二战后初期,还未完全成为敌对对手) 3.参考教参P120第3 段。 一、东西方“冷战”的概念和原因 “东”和“西”各指什么? “东” 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冷战”?什么是“冷战”? 原因

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昔日的强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被彻底击溃。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它们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的削弱,战后实际上已降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战后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国家均无法与之相匹敌。战后国际力量的基本特征是“两极化”,即“新的权利天平上只剩下美苏两国”。其中美国力量最强大。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居世界之首,取得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本目第1段大字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得出: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材料: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实力膨胀。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只有33。5万人,军费开支仅为12亿美元。到1945年,武装部队总数达1230万人,军费开支达90多亿美元。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它垄断着原子弹。————《教参P118页》 得出: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综上: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已居世界之首,取得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②苏联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力量的中心。 苏联虽在战争中大伤元气,但在二战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显示其巨大的能量。战争中,大大增强了它的军事力量,迅速发展了强大的军事工业,战后其陆军数量居世界第一。战后苏联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成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力量的中心。战后的苏联是一个政治军事大国。 昔日的强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被彻底击溃。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的削弱,战后实际上已降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战后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战后“新的权利天平上只剩下美苏两国”。 ③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所以,美苏双方由二战时的盟友转为战后的敌手。两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冷战”。 2.“冷战”概念:美苏双方因制度不同与利益冲突,由战时的盟友转为战后的敌手。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冷战”。 它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持续了40多年,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半个世纪中的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3.“冷战”的表现“冷战”信号——“铁幕演说”(用下图解释本目小字第1段)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降落下来。它将欧洲分为两半:一半指西欧的资本主义世界,称为“自由世界”,另一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管理的模式,即受苏联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极权”统治之下。号召英、美联合起来,抵制苏联,这就是“冷战”信号的“铁幕”演说。 (1)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本目大字第2段和“读一读”)

第14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导学案 【课前延伸】 1. _________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端。 2. 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记住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掌握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2、了解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中变化的实质 【学习方法】:归纳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课内探究】: 课题导入一: 1、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二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提出假设:如果你生活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分析战后各国情况:了解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而苏联则成为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那么双方关系将怎样发展,从而导出冷战政策。 课题导入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但是,就在打击法西斯势力的同时,美苏也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在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自主学习:(学习提示:看课本解决问题,,注意在课本上勾划记忆,有疑问的内容请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老师相信你能行!) 1、冷战政策: (1)背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原因:二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以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不断壮大。 (3)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4)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 (5)结束标志: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 (6)表现:A 政治:_______________ B经济:_______________ C军事:_______________ (7)苏联军事组织:__________ (8)两极格局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___结束标志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形成》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九年级历史《冷战局面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冷战局面的形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学情,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冀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的12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极具现实意义的政治关系史,对学生今后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国际关系的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课在世界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道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建立的事实 2、能简述冷战局面的形成过程,知道冷战的表现 3、能正确认识冷战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是战后“冷战”的根源,同时也是学习本课乃至本单元的基础。 难点:对冷战的理解。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现今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根据“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采用:引用法、合作讨论法、图片展示法、问答法。 (二)学法 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提问(4分钟)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利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提问重点问题,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入新课(5分钟) 节选纪录片《突破柏林墙》为导入,通过震撼的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一系列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丘吉尔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幽默形象比喻,进一步过渡到本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