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科学上第二章

九年级科学上第二章

九年级科学上第二章
九年级科学上第二章

初三《科学》第二章笔记大全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可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一)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Fe、S等

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C.分类:按性质不同金属Cu Fe Mg等

非金属O2 C S等

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O2和O3(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H2O、P2O5、、烧碱、纯碱等

A.特征:①不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分类:

按元素组成金属氧化物CuO Fe2O3CaO 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CO2CO H2O SO2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H2O、P2O5、Fe2O3、CuO等

A.特征: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必含氧元素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

②是否由“二元一氧”组成

金属氧化物CuO Fe2O3CaO MgO等

C.分类:按元素组成

非金属氧化物CO2CO H2O SO2等

(二)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

A.定义:由碳以外的其它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组成特征:一般不含碳元素(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外)

C.注意事项: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属于无机化合物。(2)有机化合物

A.定义:含碳的化合物。

B.组成特征:一定含有碳元素

C.化学性质:

①具可燃性,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②加热时易炭化:加热或不完全燃烧时有黑色的炭生成。

二、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名称外观名称外观

铝银白色的固体汞银白色的液体

金金黄色的固体溴红棕色的液体

铁银白色的固体硫淡黄色的固体

碳黑色固体磷白色或红色的固体

注意点:(1)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也能导热。

(2)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一般都是固态。非金属在常温,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讨论】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

(1)放在光照处,根据颜色可分辨,具有特殊金属光泽的是金属单质,反之是非金属单质。

(2)手拿单质在火边烤,根据导热性可分辩,手感到单质发烫的,具有导热性是金属,反之是非金属。

(3)用硬物单击单质,可根据可锻性来分辨,可锻的是金属,重击后碎裂的

是非金属。

(4)用力拉单质,可根据延展性来分辨,伸长的是金属,发生折断的是非金属。

【讨论】1、银是最佳的导热体,为什么银不宜用来制造煮食器皿?试举出二种原因。

①银器煮食回产生Ag+,Ag+会对人体有害,②银太贵,银太软。

2、为什么装食品的罐头一般用镀锡的铁制造,而不用锡制造? 锡太软不能制造罐头壳,而镀锡的铁片却能防止铁生锈。

§2-2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一】: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淡黄色固体。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用化学方程式: S +O 2 = SO 2。

【实验二】: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比较2只烧杯中液体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1、 分别搅拌2只2烧杯中的液体,3分钟后,静置片刻,你发现了什么?吹气或通二氧化碳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 将盛有液体的烧杯分别放到热水中,搅拌3分钟,你又发现了什么? 现象:加热后,红色变成紫色。

化学方程式:

【讨论】: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C →CO 2→H 2CO 3→Na 2CO 3

1)C + O 2 = CO 2

2)CO 2 + H 2O = H 2CO 3

3)H 2CO 3 + 2NaOH = Na 2CO 3 + H 2O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一】:

1.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什么现象:铁粉被吸出。

2.将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生成黑色固体

3.生成物外观如何?黑色固体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不能吸引

O 2 H 2O

4.用化学方程式:S + Fe = FeS 。

【实验二】: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水,搅拌,有什么现象? 变成白色粉末,放出大量热。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 + H 2O = Ca(OH)2 。

【讨论】: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Ca →CaO →Ca(OH)2→CaCO 3

1)2Ca + O 2 = 2CaO

2)CaO + H 2O = Ca(OH)2

3)Ca(OH)2 + CO 2 = CaCO 3↓+ H 2O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金属氧化物 + 水→ 碱 (只有4种:CaO Na 2O K 2O BaO )

自然界中仅有少量金属是以单质(游离态)形式存在;大多数都是以化合物(化合态)形式存在。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元素。

【实验一】: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加热后发现试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 + 2CuO = 2Cu + CO 2↑

炽热的碳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氢气也可以夺取氧化物中的氧。

【实验二】:

1、孔雀石颜色绿色

2、气体的水溶液pH 值大约是6.5(显酸性)

3、孔雀石在加热时什么变化?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4、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u 2(OH )2CO 3 = 2CuO + H 2O + CO 2↑

5、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口有小水珠

6、化学方程式:CuO + H 2 = H 2O + Cu

【讨论】:

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有什么方法?

还可以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

2、为什么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防止加热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导致爆炸

3、铜在空气中加热容易氧化变成氧化铜,你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反应结束后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

【实验三】: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

现象:红色的铁锈变成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Δ

Δ Δ Δ

Δ

化学方程式:3CO +Fe 2O 3 = 2Fe + 3CO 2

三、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鸡蛋的变化

1. 将一只鸡蛋放到盛的稀盐酸的容器中,观察现象是:鸡蛋不断地上浮和下沉。

2. 两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什么变化? 蛋壳凹凸不平。

3. 将鸡蛋继续放置盐酸中,10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鸡蛋又发生什么变化? 变成软壳蛋。

4.解释变化的原因: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 。

【探究一】:根据下列表格,讨论各类物质间的互相转化规律:

A.两条纵线:

1. 金属 → 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2. 非金属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B.四条横线:

金属 + 非金属 → 无氧酸盐

2Fe + 3Cl 2 = 2FeCl 3

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

CaO + SiO 2 = CaSiO 3

酸 + 碱 → 盐 + H 2O

HCl + NaOH = NaCl + H 2O

+ O 2 + H 2O + 酸 + O 2 + H 2O + 酸

盐+ 盐→新盐+ 新盐

AgNO3 + NaCl = NaNO3 + AgCl↓

C.两条交叉线:

1.金属氧化物+ 酸→盐+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 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H2O

SO2+ 2NaOH= 2Na2SO3 + H2O

D.两条弯线:

1. 金属+ 盐→新金属+ 盐

Fe + CuSO4= Cu+ FeSO4

2. 金属+ 酸→盐+ H2

Zn + H2SO4= ZnSO4 + H2↑

【探究二】:根据下列表格,查找各类物质主要的化学性质:如:酸的性质

交叉线:酸+ 金属氧化物→盐+ H2O

横线:酸+ 碱→盐+ H2O

弯线:酸+ 金属→盐+ H2

竖线:酸+ 盐→新酸+ 新盐

【探究三】:根据下列表格,查找制取各类物质的可能途径:如:制取盐的可能途径:(8条)

1.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

2.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3.酸+ 碱→盐+ H2O

4.盐+ 盐→新盐+ 新盐

5.金属氧化物+ 酸→盐+ H2O

6.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H2O

7.金属+ 盐→新金属+ 盐

8.金属+ 酸→盐+ H2

浙教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新同步九年级科学浙教版下册第二章本章复习(重点要点)

本章复习 生物与环境 ???? ? ?????? ?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 ?? ??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群落 ? ????定义: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类型:分层生物与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温度、阳光、水分等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维持生态平衡 有一定限度 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专题解读】 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同样是适应四季更替,有些树在气温下降时进行“落叶”,而有些树却可以四季常青,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四季常青者”比“落叶者”更适应环境,只能说明不同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适应的相对性表

现在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暂时适应,不是永久性的。如生物适应了一定环境条件,但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可能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例1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 A.物种是不变的 B.生物进行新旧更替 C.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 D.适应是相对的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专题解读】所有能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都是环境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光、温度和水等。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如下表。 2.生物因素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前者主要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后者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例2(湖南中考)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 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例3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分析问题: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学霸笔记

第一节 一、金属与非金属 3. 1.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而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合金 2.合金:将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即为合金——混合物 3.常见合金: 铁合金:1)生铁: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高 2)钢: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低 机械性能好质地坚硬 有弹性和延展性 用途:制作坚硬的汽车车身及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材料 4.合金的机械性能: 合金与纯金属相比,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较大的硬度,较差的导电性 三、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1.污染来源: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 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 工厂排出的含重金属的污水 2.金属污染的危害 1)浪费大量的资源 2)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或地下水源 3)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 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电池等都可引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3.防治金属污染的方法: 1)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循环再生产 3)使用无铅汽油 4)各种废渣、废水、废旧电池等不能随意堆放、丢弃 第二节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能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 2Mg + O 2点燃= 2MgO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 2Cu + O 2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 说明:不同的金属跟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4Al + 3O 2 === 2Al 2O 3 铝制品不易被锈蚀 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铝制品不能盛放酸、碱性物质 2.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 + 酸 盐 + 氢气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2Al + 6HCl == 2AlCl 3 + H 2↑—— 实验室制氢气原理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有的不会反应,如:Cu 、Hg 、Ag 、Pt 、Au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 + BC == AC + B 3.金属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金属 + 盐 新盐 + 新金属 Fe + CuSO 4 == FeSO 4 + Cu 湿法炼铜 Cu + 2AgNO 3 == Cu (NO 3)2 + 2Ag 注: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呈 +2价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与盐反应: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盐 溶液中置换出来 2)金属与酸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元素)置换出来 3.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1)4 == ZnSO 4 + Cu 说明:金属Zn 失电子的能力比强 2)氧化还原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题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Na-23 、Si-28、Ca-40、Fe-56、Cu-64、S-32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 A 、纯碱 B 、氢氧化镁 C 、熟石灰 D 、烧碱 2、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 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 、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 、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 、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液态氧 C 、干冰 D 、大理石 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NO 3和HCl B 、Mg (OH )2和稀H 2SO 4 C 、CaCO 3和HC1 D 、CaCl 2和Na 2CO 3 5、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 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弹性 D .导热性 6、对Cu (OH )2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B 、跟氯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 、常温下为蓝色固体,不溶于水 D 、跟稀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 7、一些食品和生活中的物质的pH 大致如下: PH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木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 、肥皂水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C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 、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 8、往含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只有大量气泡冒出 B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C 、开始冒出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D 、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出气泡 9、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 几乎不变的是………………………( ) A 、AgNO 3溶液 B 、CaCO 3固体 C 、KOH 溶液 D 、生石灰(CaO ) 10、在物质分类中,下列各组内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的是………( ) A 、(NH 4)2SO 4 FeCl 2 Cu(NO 3)2 CuS B 、CaO Fe 2O 3 CO 2 SO 2 C 、H 2CO 3 H 2SO 4 HNO 3 H 3PO 4 D 、海水 石油 酒精 煤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 ) A 、碳酸钾和硫酸 B 、硝酸钾和硫酸钠 C 、氢氧化钙和盐酸 D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12、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13、在氯化镁 食醋 橘子 酱油 西瓜 西瓜 牛奶 蛋清 肥皂草木灰 牙膏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学霸笔记

第一节 一、金属与非金属 1.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从性质着手去区别 3.金属的用途: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等 二、常见金属材料

1.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而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合金 2.合金:将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即为合金——混合物 3.常见合金: 铁合金:1)生铁: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高 2)钢: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低 机械性能好质地坚硬 有弹性和延展性 用途:制作坚硬的汽车车身及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材料 4.合金的机械性能: 合金与纯金属相比,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较大的硬度,较差的导电性 三、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 1.污染来源: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 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 工厂排出的含重金属的污水 2.金属污染的危害 1)浪费大量的资源 2)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或地下水源 3)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 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电池等都可引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3.防治金属污染的方法: 1)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循环再生产 3)使用无铅汽油 4)各种废渣、废水、废旧电池等不能随意堆放、丢弃 第二节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能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2Mg + O2 =点燃= 2MgO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 2Cu + O2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说明:不同的金属跟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4Al + 3O2 === 2Al2O3铝制品不易被锈蚀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铝制品不能盛放酸、碱性物质 2.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 酸盐+ 氢气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H2↑——实验室制氢气原理 Mg + H2SO4 == MgSO4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第二章物质的转换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A) 姓名班级成绩 本卷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 S―32 C―12 Ca―40 Zn- 65 Cl-35. 5 Na-23Fe-56 Ca-40N----14 Cu--64 一、选择题:(20×2=40) 1、下列几种物质中,性质明显与另外三种不相同的单质是() A、铁B、银C、金刚石D、铜 2、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水B、干冰C、液氧D、液氨 3、下列方法中,不能将氧气和氢气区别开来的是() A、状态B、燃烧的木条C、密度D、可燃性和助燃性 4、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蒸馏水 C、生理盐水 D、食醋 5.(08浙江台州)气凝胶的应甩毅英国《泰晤士报》评为2007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新闻,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6.(2010.浙江义乌)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 2CO 3 、Na 2 SO 4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 2SO 4 HNO 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 2、Na 2 CO 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 3、Ba(NO 3 ) 2 、CaCl 2 7.(08浙江绍兴)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8、下列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稀盐酸 B、水 C、食盐 D、烧碱 9、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淀粉沼气碳酸氢钠B、甲烷醋酸酒精 C、木炭一氧化碳碳酸钙D、脂肪酒精二氧化碳 10.(08浙江绍兴)“好得快”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H。CH。Cl,当“好得快”喷洒到受伤部位时,由于迅速挥发使局部皮肤表面温度骤降,知觉减退,从而起到局部麻醉作用。下列关于CH。CH。Cl的说法合理的是 A它由3个元素组成 B其中碳、氢、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5:2 C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全章教案

课题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技能领域: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3、情感领域: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 1、物质分类的方法 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 讲授:物质的分类 *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课题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 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 论的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 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物质分类。难点物质分类。

春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测试题浙教版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 一、选 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 ( 2013·黑龙江大庆) “人间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你认为影响山上桃花迟开 的因素是什么?( ) A. 光 B. 温度 C. 水分 D. 土壤 2. ( 2013·黑龙江大庆)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很大的一类生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B. 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C.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氧和水等物质的循环发挥重要作用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通过呼吸作用参与水循环 C.湖中的鲤鱼、鲫鱼 D. 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4. ( 2014·广东)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 B .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C .各类生态系 统共用阳光、空气等 D .各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 5. 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 ,属于生 态系统的是( ) A. 微山湖中的水 B. 微山湖中的荷花 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 微山湖 6. ( 2013·湖北黄石)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草→兔→狐 B .泥→小虾→小鱼→大鱼 C .蝉→螳螂→黄雀 D .田鼠→猫头鹰 7. (2014·湖南益阳) 下列有关生物圈、 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B. 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可能被破坏 C.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D.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3.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城的清风湖经过综合治 理, 开放。下列属于清风湖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的是( A. 湖中的细菌、真菌 B. 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已正式向市民 8. 右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 B. 竞争 C.合作 D. 互不影响 9. 人类作为生物 圈中的重要一员, 其 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 越大。那么,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分解者 D. 生产者和消费者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材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及答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能源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约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D.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金属资源,有百益而无一害 2 .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金属的耐腐蚀性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硬度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 .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滤渣一定有Fe粉B.滤渣一定有Cu粉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4 . 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A.B.C.D. 5 . 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溶液 6 . 已知某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各含有较大量且不同四种离子,这些离子分别是Na+,Ag+,Ba2+,Fe3+,Cl-,NO3-,OH-,SO42-,若各自单独排放会造成较大污染。若混合后再排放,则会大大降低污染程度。经检测发现,乙车间的污水呈碱性。由此所作的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车间的污水中可能含有Ba2+和OH- B.乙车间的污水中可能含有Ag+和NO3- C.甲车间的污水中不可能含有Na+和Cl- D.乙车间的污水中不可能含有Fe3+和SO42- 7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B 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2章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一) 一、选择题 1.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A.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的幼体总和 D.同种生物的成体总和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一个牧场上全部的牧草 C.同一牧场上的牛和羊 D.同一饲养场上全部的肉用黄牛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长江里所有的扬子鳄 B.一个湖泊里的全部草鱼 C.一个县里的全部人口 D.一个果 园里的全部果树 4. 在一个棉田中有蚜虫卵、蚜虫幼虫、有翅蚜虫、无翅蚜虫。这些蚜虫共同组成()A.种群B.群落C.群体D.社会 5. 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A.年龄结构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 D.以上都是 6.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少,年老的个体多,则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8.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至40年,美国需40至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依据是() A.人口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 狮子种群中的性别比例一般属于() A. 雌雄相当 B. 雌多于雄 C. 雄多于雌 D. 无法确定 10. 2001年11月1-10日,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从生态学角度看,调查对象应属于一个() A.种群 B.生物体 C.群落 D.以上都不是 11.甲具有出生、年龄、性别、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则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种群 B.种群、物种的个体 C.植物、动物 D.物种的个体、植被 12.小晨学习了种群的概念后,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你认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一定的年龄结构 B.必须有相当多的生物数量 C.有一定的密度 D.有一定的性别比例 二、填空题 13.一个物种就是一群生物,它们的、相似,并能相互而生育后代。种群是由同一的许多生物个体组成。 14.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 和 15.我班男女的性别比是:。 16.出生率是指在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死亡率是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测试题及答案【DOC范文整理】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2章测试卷 考生须知: 试卷共有四大题,36小题。全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案必须做在相应的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N-14g-24S-32AI-27ca-40Fe-56Zn-65cu-64-39cl-35.5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成功! 卷I 一、选择题 .汽水中含二氧化碳、水。关于这两种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金属单质 B.都是非金属单质 c.都是氧化物D.都是碱 .《环球时报》曾报道:一种名为苹果醋的浓缩饮料多年来风靡美国,苹果酸是其中的主要物质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苹果醋饮料呈酸性 B.苹果酸不属于氧化物 c.苹果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D.苹果酸属于有机物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纸花,分别喷洒下列液

体,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c.蒸馏水D.食盐水 钢的质地坚硬,机械性能好,有弹性和延展性,是最常 见、应用较广的一种材料。但由于易锈蚀,每年损失的钢铁约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下列属于钢的化学性质的是 A.有弹性 B.质地坚硬c.易锈蚀D.有延展性有一种病叫缺铁性 贫血症,这里的“缺铁”指的是缺少 A.铁单质 B.铁元素c.三氧化二铁 D.四氧化三铁下列物质属于 合金的是 A.铜 B.生铁c.锌D.氧化铜 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的 硫化氢,它对 调节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 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硫化氢由2种元素组成 B.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c.氢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硫化氢水溶液中存 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 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铜牌颜色 B.测铜牌的质量c.测铜牌的体积 D.测铜牌的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分析 浙教版

第二章
第 1 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1.种群定义:生活在 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 总和 ,称为种群。 生物特征: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生
物种群中增加(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
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性别比(%)= 男性人数/女性
人数 ×100% ; 出生率= 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死亡率= 死亡个体数/种群个
体总数×1000‰ 。
2.群落定义:在 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
群落 。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 内的全部生物 。关系:群落中各
生物间存在着直接 或 间接 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
中 食物关系最主要。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
3.植被定义:生活在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 地球表面
的 植物群落称为植被。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植物。
类型:自然植被和
人工植被。作用:在群落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
物。
4. 破坏植被的危害: 水土流失 、 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 、
等。
5.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
生活方式。如保护色、拟态等。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
等;偏利、偏害。
第 2 节 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
———— 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 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影响 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 了一个生态系统。生态
系统成分包括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可缺少的成分①生产
者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②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
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为生产者提供原料)。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
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 不可直接比较。地球上最大的 生态系统是我
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 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总厚度大约 20 千米,但是,绝大多数的生物都集中在地面以
上 100 米到水面以下 200 米这一薄层当中。
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涵义:一 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 食物 形成联系——食
物链。举例:举例 : 草 → 鼠 → 蛇 → 鹰 。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能量
流通的渠道。功能:生态系统中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 : 能量 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食物网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 食物链 连
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 食物网。功能: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动 的
渠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 ,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
1

九年级_科学_上__第二章_总结

初三《科学》第二章笔记大全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可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一)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Fe、S等 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 C.分类:按性质不同金属Cu Fe Mg等 非金属O2 C S等 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O2和O3(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H2O、P2O5、、烧碱、纯碱等 A.特征:①不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分类: 按元素组成金属氧化物CuO Fe2O3CaO 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CO2CO H2O SO2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H2O、P2O5、Fe2O3、CuO等 A.特征: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必含氧元素 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 ②是否由“二元一氧”组成 金属氧化物CuO Fe2O3CaO MgO等 C.分类:按元素组成 非金属氧化物CO2CO H2O SO2等 (二)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详尽版

九下第二章知识点详尽版 第一节:种群与生物群落 一.物种:一个物种就是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二.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1.一定空间(一个区域):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2.同种生物(一个物种):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3.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三.种群特征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1.种群密度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3.年龄组成类型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少,老年个体很多 意义: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 4.性别比例 四.种群的数量变化 1.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2.“J”型曲线公式:Nt=N0λt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 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3.“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 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 持相对稳定 出生率与死亡率气侯、食物 4.决定因素捕食者、竞争者 迁入与迁出人类的活动 5.研究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防治害虫 五.生物群落

1群落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垂直结构:明显的分层现象 2群落结构动物的分层:受植物分层的制约 水平结构:因地形、光照、湿度不同,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3群落演替: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基本网络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必备成分):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3.消费者(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包括营捕食生活、寄生生活和共生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大豆根瘤菌) 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4.分解(者异养型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遗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6.特例与误区分析 (1)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霉菌属于分解者 (2)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题

WORD 整理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Na-23 、 Si-28、Ca-40、 Fe-56、Cu-64、 S-32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 ) A 、纯碱 B 、氢氧化镁 C 、熟石灰 D 、烧碱 2、1969 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 ( 化学式为 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CH A 、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 、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 、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 、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 B 、液态氧 C 、干冰 D 、大理石 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 、KNO 3 和 HCl B 、Mg (OH )2 和稀 H 2 4 3和 HC1 D 、 CaCl 2 和 Na 2 SO CO 3 C 、CaCO 5、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 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弹性 D .导热性 6、对 Cu ( OH ) 2 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B 、跟氯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 、常温下为蓝色固体,不溶于水 D 、跟稀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 7、一些食品和生活中的物质的 pH 大致如下: 食 橘 酱 西 牛 蛋 牙 肥 草 木 醋 子 油 瓜 西 清 膏 皂 奶 灰 瓜 PH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草木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 、肥皂水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C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 、西瓜比酱油的酸性强 8、往含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只有大量气泡冒出 B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C 、开始冒出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D 、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出气泡 9、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 pH 几乎不变的是 ( ) A 、AgNO 3 溶液 B 、CaCO 3 固体 C 、KOH 溶液 D 、生石灰( CaO ) 10、在物质分类中,下列各组内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的是 ( ) A 、(NH 4)2SO 4 FeCl 2 Cu(NO 3 )2 CuS B 、CaO Fe 2O 3 CO 2 SO 2 C 、H CO 3 H SO HNO 3H PO D 、海水 石油 酒精 煤 2 2 4 3 4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 ) A 、碳酸钾和硫酸 B 、硝酸钾和硫酸钠 C 、氢氧化钙和盐酸 D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12、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 减缓甚至阻止反应 的进行。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

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含义: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 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例:受到风的影响而形成的旗树;受光的影响而向窗户方向生长的龟背竹; 由于缺水沙漠中植物稀少等 2.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这些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的生物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的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生长在沙漠地区的骆驼刺根深而叶小;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也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1)保护色:动物为适应栖息地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具有保护色 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他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如生 活在冰雪世界的北极熊、北极狐等体色为白色 2)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或斑纹。警戒色是动物在 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3)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 异常相似的状态。生物利用拟态可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如尺蠖极似树枝, 凤蝶幼虫极似鸟粪等 4)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四肢,适于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以便觅食和躲避敌害 5)许多生物还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沙漠中的动物,如蝎子,白 天往往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 综上,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2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A.种群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群落 1: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C、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群落+非生物因素 举例:(1)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2)绍兴所有的人 (3)所有的人 (4)山坡上所有的花 (5)西湖里所有的水草鱼虾 (6)西湖 (7)包含所有鱼虾水草等全部生物的西湖 (8)山上所有的生物 第三节生态系统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而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