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II第11次教学_川大

理论力学II第11次教学_川大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者的含义不同。 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课程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通过一个特定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的建设,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教学过程。 (3)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如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局、委、办等)、课程指导机构(如各教育厅、局、委、办下属的教研室)、师资培训基地(如师范院校的对口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

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4)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教学目标则相当具体、相当微观。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 在看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两者的密切联系: (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 例如,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不仅包括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内容,而且有与科学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还特别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过程以及基本方法。科学教师在确定每学期、每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注意体现课程宗旨。 (2)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 (附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 一、课程名称:理论力学B Theoretical Mechanics B。 二、课程编号:1701105。 三、学分学时:4.5学分/ 72学时。 四、使用教材:《理论力学》,武清玺、冯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理论力学》,武清玺、徐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理论力学》,许庆春等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必修。 六、教学对象:大禹、水工、土木、港航、海洋、交通、农水等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力学与材料学院工程力学系。 八、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九、教学目标: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后续力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也为将来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十、课程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讨论、课后练习和集中答疑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能较熟练和较灵活地应用矢量方法求解各类典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力学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课前较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等课程的有关知识;课内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 ?完成140~160题作业; ?二次课堂测验;

《理论力学基本教程》课程大纲

《理论力学基本教程》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理论力学基本教程》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 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因此把它设定为物理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理论力学基本教程》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中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理论力学基本教程》作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基础课,并与高等数学密切相关,不仅要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同时作为科学就必须使用严谨的方法去表达,去描写,去推演,去总结自然规律,因而我们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密切联系物理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习者必须先学习大学物理、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课程,同时加强课后练习来帮助加深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二部分: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拟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管靖等人编写的《理论力学简明教程》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建议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以下几本重要的参考书: 1、卢圣治主编:《理论力学基本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世民主编:《理论力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周衍柏主编:《理论力学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年。 4、金尚年等主编:《理论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吴德明主编: 《理论力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6、张宏宝主编: 《理论力学教程学习辅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H.戈德斯坦[美]著:《经典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6 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 绪论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矢量描述与直角坐标描述 §1.2 质点运动的平面极坐标描述 §1.3质点运动的柱坐标描述 §1.4质点运动的球坐标描述 §1.5质点运动的自然坐标描述 本章要求: 1.掌握在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柱坐标、自然坐标系中描述质点运动的状态(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在球坐标系中质点速度表示式,并会推导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在平面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的分量式。(注意矢量要用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本科教学日历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本科教学日历 数学建模部分 开设课程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程编号0701107 施教单位理学院 课内学时 总课时36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讲授课时28 修读要求选修实践课时8 选用教材教材名称数学建模教程出版社名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及版次 2011年出版,第一版印刷时间2011年 其他情况 教学安排 班次授课对象及人数任教教员(指导教员)姓名及职称数学建模A 各专业本科学员 吴孟达教授 段晓君教授 毛紫阳讲师 王丹讲师 数学建模B 各专业本科学员 吴孟达教授 段晓君教授 毛紫阳讲师 王丹讲师 课次节 次 授课内容 教学 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时) 多媒体电教双语网络实验 1 1 (1)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一般概念 (2)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讲授 1 2 (1)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2)敏感问题调查案例 讲授 1 2 3 (1)行走步长问题 (2)雨中行走淋雨量最小问题 (3)道路是越多越通畅吗? 讲授 1 4 (1)有奖销售的抽奖策略问题 (2)“非诚勿扰”女生最佳选择问题 (3)网络文章流行度预测和招聘匹配 讲授 1 3 5 (1)线性规划模型基本概念 (2)整数规划模型 (3)0-1规划模型 讲授 1 6 (1)非线性规划 (2)多目标规划 讲授 1 4 7 (1)最短路算法 (2)最小生成树算法 讲授 1 8 (1)最大流算法 (2)PageRank算法 讲授 1 5 9 规划模型上机实践实践 1

课次节 次 授课内容 教学 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时) 多媒体电教双语网络实验10 图论模型上机实践实践 1 6 11 (1)博弈模型基本概念 (2)Nash平衡和Pareto最优 (3)博弈论案例 讲授 1 12 (1)贝叶斯纳什均衡 (2)拍卖模型 讲授 1 7 13 社会选择理论中的选举问题数学模型-阿罗不可能定理讲授 1 14 越野长袍团体赛排名规则公平性问题讲授 1 8 15 军事作战模型-Lanchester作战模型讲授 1 16 自动化车床管理模型讲授 1 9 17 (1)“边际效应”基本概念 (2)实物交换模型,最佳消费模型、报童售报问题 讲授 1 18 (1)价格弹性模型 (2)合作效益的Shapley值分配模型 讲授 1 10 19 (1)聚类分析基本概念 (2)常用聚类算法 讲授 1 20 (1)方差分析基本概念 (2)单因素方差分析 (3)双因素方差分析 讲授 1 11 21 (1)主成分分析基本概念 (2)因子分析 讲授 1 22 (1)一元回归分析 (2)多元回归分析 (3)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与优化 讲授 1 12 23 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上机实践实践 1 24 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上机实践实践 1 13 25 (1)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26 遗传算法计算实例讲授 1 14 27 (1)模拟退火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28 模拟退火算法计算实例讲授 1 15 29 (1)蚁群算法基本思想 (2)算法步骤 讲授 1 30 (1)数学建模中的计算机仿真 (2)不可召回的秘书招聘问题 (3)车灯光源优化设计 (4)生命游戏 讲授 1 16 31 遗传算法上机实践实践 1 32 模拟退火算法上机实践实践 1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D》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理论力学D》是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每周3学时(总学时54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 《理论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由“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构成。“牛顿力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十七世纪末,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奠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力学与人们的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直观形象而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采纳。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更是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但牛顿力学几乎都以力F为基础,因此它的应用只局限于纯力学问题的范畴,运算也比较繁琐。 十八世纪伯努利、达朗贝尔、欧勒、拉格朗日等人先后发展了经典力学的分析形式,这是力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拉格朗日于1788年发展的名著“分析力学”对此作了全面的总结,从此建立了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形式。它用体系的动能和势能取代了牛顿形式的加速度和力,并且由于能量对任何物理体系都有意义,因此力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相应地拓展到整个物理学。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哈密顿又推广了分析力学,将力学体系的变量从空间坐标扩大到相应的动量,这就使力学理论完全适应了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要求,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分析力学理论形式简洁且富有公理特性,很容易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因此在理论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在近两个世纪前就已发展成一门理论严谨体系完整的学科。作为理论物理学的第一门课程,它的任务不仅是介绍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数学去描写和分析物理问题,训练学生使用最严谨的方式去表达、描写、推演、总结自然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物理学的课程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强调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研究的发展,力学系统混沌行为的逐渐揭示为古老的经典力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已超过了力学学科,扩展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甚至超过了物理学,而成为许多理工学科以至一些人文学科的共同课题。因此在原来的理论力学课程中应适当加入关于非线性系统讨论的内容,这也已成为这一课程进一步发展革新的必然趋势。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 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原则; 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确定课程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课程目标有助于指明课程编制工作的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只有解决了课程目标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教的问题,才能解决应该教什么的问题即课程内容问题。因此,怎样确定课程目标,怎样选择课程内容,这是课程论和课程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目标 (一)涵义 课程目标是指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博比特)。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反映。每一门课程既具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又具有具体化的学段目标。 相关概念: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 宗旨、目的、目标具有内在的联系,从宗旨到目的再到目标是一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过程,越来越具体。在教育系统中,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宗旨是指最终的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一般体现为宏观的理念。教育宗旨常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贯彻、落实。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规格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不同时期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不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教育理论界,教育宗旨往往表现为对教育目的的研究。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总要求,它规定了人的质量规格和基本素质。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思想。 确定了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就可制定一定的教育目标。目的一般体现长期的价值标准,关注总体任务;目标一般体现短期的价值标准,关注具体任务。教育目标一般是指培养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方针或办学宗旨、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的。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是达到课程目标的手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总之,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起着统帅、支配、制约的作用。教学目标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如何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是课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课程目标是一定

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青岛科技大学《理论力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理论力学是工科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研究力学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力学学科中其它课程以及工程专业的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简单工程问题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以及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对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在以下能力上得到培养:1.建模能力:具有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质点、质点系、刚体或刚体系力学模型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 2.分析能力:具有对力学模型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性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 3.自学能力:具有借助理论力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0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任务,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力学发展简史。 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公理 1.2 约束和约束力 1.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学模型和力学简图 教学要求:理解力、刚体、约束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二力平衡公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特点及其约束反力的画法;能熟练准确的画出各种构件的受力图。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篇一:理论力学学习体会 理论力学学习体会 —理论力学所培养的能力 习每一门科目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是去学习思维,学习历史是去学习智慧......那么学习理论力学呢? 很多 人觉得理论力学很枯燥,学起来的时候感觉彻底颠覆了自己的思维,像高中学习的物理什么的 都变成错的了,有时候解下一道题时又感觉上一道的理论是错的,最后都不知道到底该用哪种 方法去理解了。其实,这只是在初学的时候所有的感觉。 理论 力学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学习,不过又不仅仅是这样,其中的实际问题的探讨又能帮助 我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待事物的灵活性等等。 中,一题多解的例子更多,可以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也可以用达朗贝尔原理求解,或用动 力学普遍方程求解.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相同题型尽量用不同方法求解,做到各种方法融会贯 通.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灵活,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广开思路,通过 自己的探索,找出最佳方案. 利用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创新意识。 抓住 概念与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的绝对运动,先将其看作由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组合而成,然后研究三种运动之间的速度关 系、加速度关系,再利用这些关系求解绝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 要善于思考,然后注意分析的过程和解决的办法.一旦理解了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可以 触类旁通,并灵活应用. 借助 多种形式培养表达能力。受力分析时,需要准确、清晰地画出受力图;运动分析时,需要准 确、清晰地画出速度图、加速度图;计算求解时,需要列出各种方程式。通过这些,可以培养 我们的图像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课程考核试卷(B卷)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B 卷) 2007 — 2008学年第 2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 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45003900 课名:理论力学 考试考查: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重考( )试卷 一、 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一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A 简化后,得主矢0≠R F ,0≠A M ,则最终可简化为合力的条件为 ;最终可简化为力螺旋的条件为 ;合力或力螺旋的位置是否过点A 。 2. 物块重力为P =50N ,与接触面间的静摩擦角? f ?=30,受水平力F 的作用,当F =50N 时物块处于 ________________(只要回答处于静止或滑动)状态。当F =_____________N 时,物块处于临界状态。 3. 半径为R 的圆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 若轮心O 为匀速运动,速度为v ,则B 点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 4. 已知OA =AB =L ,ω=常数,均质连杆AB 的质量为m ,曲柄OA ,滑块B 的质量不计。则图示瞬时,相对于杆AB 的质心C 的动量矩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均质圆盘半径为R ,质量为m ,沿斜面作纯滚动。已 知轮心加速度a O ,则圆盘各质点的惯性力向O 点简化的结果是:惯性力系主矢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惯性力系主矩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应在图中画出)。

6. 某摆锤的对称面如图所示,质心为C ,转轴为O 。受冲击时轴承O 的碰撞冲量为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15分) 如图所示结构,已知:q =20N /m ,M=20N ·m ,F =20N ,L =1m ,B ,D 为光滑铰链。试求: (1)固定铰支座A 的约束力; (2)固定端C 的约束力。 三、计算题(10分)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AC=BC=EC=FC=FD=DE=L ,力1F 及 角。试用虚位移原理求机构平衡时,2F 力大小。

本科级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日历汇总

本科级--第一学期教学日历-(汇总)

————————————————————————————————作者:————————————————————————————————日期:

泸州医学院教学日历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外科学 课程类别:必修授课班级:口腔系2011级 教材名称及出版社:《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答疑时间:每周五答疑地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考试方式:笔试计划学时:108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54学时 其他学时:0学时 主讲教师:夏德林赵威李明霞胡鹏陈俊良付光新肖金刚孙黎波理论课教师:夏德林赵威李明霞胡鹏陈俊良付光新肖金刚孙黎波 实验课教师:赵威李明霞郑婷陈俊良明华伟贾娟周航宇吴双江张磊孙黎波 教研室主任签名:院系意见: 填报日期:审核日期: 教务处意见: 批准日期:

序号日期 周 次 授课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任课教师教学方 法 及手段 共 计 讲 授 实 践 课堂讨论 课堂练习 习题课姓名职称 1 9-2(2014) 1 口腔颌面外科总论 3 夏德林教授PowerP oint 2 9-2、3、4、 1 局部应用解剖(实验室) 3 赵威 陈俊良 副教授 讲师 临床见 习 3 9-9 2 局部麻醉 3 赵威副教授PowerP oint 4 9-9、10、 11 2 局部麻醉见习(口腔医 院) 3 赵威 陈俊良 副教授 讲师 临床见 习 5 9-1 6 3 局部麻醉 3 赵威副教授PowerP oint 6 9-16、17、 18 3 局部麻醉见习(口腔医 院) 3 赵威 陈俊良 副教授 讲师 临床见 习 7 9-23 4 牙体牙周正常解剖及常 见病X线表现 3 李明霞助教 PowerP oint 8 9-23、24、 25 4 口腔放射(口腔医院) 3 李明霞助教 临床见 习读片 9 10-7 6 正常颌骨及颌骨骨折、 颌面骨炎症的影像诊断 3 胡鹏讲师 PowerP oint 10 10-7、8、 9 6 口腔放射(口腔实验室) 3 郑婷讲师 临床见 习读片 11 10-14 7 颌骨囊肿、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恶性肿瘤影 像表现,系统疾病在口 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 3 胡鹏讲师 PowerP oint 12 10-14、 15、16 7 口腔放射(口腔实验室) 3 郑婷讲师 临床见 习读片 13 10-21 8 颈部肿块与囊肿的影像 诊断及介入放射学 3 胡鹏讲师 PowerP oint 14 10-21、 22、23 8 口腔放射(口腔实验室) 3 郑婷讲师 临床见 习读片 15 10-28 9 涎腺疾病与颞下颌关节 疾病影像诊断 3 胡鹏讲师 PowerP oint 16 10-28、 29、30 9 口腔放射(口腔实验室) 3 郑婷讲师 临床见 习读片 17 11-4 10 牙槽外科 3 陈俊良讲师PowerP oint 18 11-4、5、 6 10 牙槽外科见习(口腔医 院) 3 赵威 陈俊良 副教授 讲师 临床见 习读片

课堂目标与课程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每门具体的学科目标都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标》问答录 Q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4082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建立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综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开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二)考核方式:考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54。其中理论:46,习题:8。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 0.1 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0.2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学生掌握要点】:理论力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1章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5学时) 【主要内容】: 1.1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力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重点难点】:约束与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生掌握要点】: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2学时)

【主要内容】: 2.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解析法。 2.2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学生掌握要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第3章力矩与力偶(2学时) 【主要内容】: 3.1 力对点之矩 3.2 力偶与力偶矩 3.3 力偶的等效条件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重点难点】: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学生掌握要点】:力偶的基本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主要内容】: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简化 4.3 主矢与主矩 4.4 简化结果的分析 4.5 合力矩定理 4.6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4.7 物体系的平衡 【重点难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与简化结果,平衡方程的应用,物体系的平衡。 【学生掌握要点】: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物体及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第5章摩擦(2学时) 【主要内容】: 5.1 滑动摩擦 5.2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5.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5.4 滚动摩擦的概念 【重点难点】:摩擦角与自锁,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学生掌握要点】:摩擦的基本规律,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6章空间力系(4学时) 【主要内容】 6.1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理论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2 日期:2016.6.30 一、课程简介与特色 1.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论力学以质点、质点系、刚体为研究对象,因所研究问题的不同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 technical basic course with intensive use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It is research the science of the general laws of mechanical motions of the material bodie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orces.I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many advanced courses. It is also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particle,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Theoretical mechanics may be divided in three parts:static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The first task of the course is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motions basic law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article, particle system and rigid body.The second i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The third i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ing and mastering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fourth is to analyze and solve some simple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The fifth is to develop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world outlook of students.The last is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2.课程特色: (1)改革与建设相结合,努力形成包括课程内容与体系更新、教材建设、启发式教学方式实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考试考核方法在内的全方位教学新体系。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72 时学分:4 分课程类型:必修适用专业:物理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四年制高等院校物理学专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高等数学为工具,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全面的阐述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一,对宏观机械运动规律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起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二,能较深刻的分析力学教材,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三,认识教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讲授与习题的比例为3:1,具体情况如下。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篇牛顿力学主要包括:质点力学、质点组力学、刚体力学、非惯性系力学等;第二篇分析力学主要包括: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正则方程、哈密顿原理等。 理论力学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程。与普通物理力学相比,它在理论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都有较大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理论物理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应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及运用高等数学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并较好理解数学与物理的密切关系。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经典力学的运用方法 第一章质点力学 基本要求:(1).空间和时间,力和质量,惯性参照系是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牛顿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是理论力学的起点。同时介绍现代科学的观点。(2).重点:1.平面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加速度分量式的推导和应用,也是本章的难点。 2.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要多举几种不同类型(F=F(r,v,t))例题,学会以高等数学为工具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求数学表达式分析其中的物理意义,从而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明确质点的约束运动在加约束反力后,可按自由质点处理 4.由于质点的三个基本定律及守恒律在力学多半阐述过,要在原有基础上概括提高,对于一些问题要能正确判断一个力为保守力,并能求出相应的势能曲线。 教学内容: §1.1运动的描述方法 1.参照系与坐标 2.运动学方程与轨道 3.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07-08试卷a

同济大学试卷统一命题纸 (A 卷) 20 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12500400 课名:理论力学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补考( )试卷 年级 专业 重修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边长为2a 的匀质正方形簿板,截去四分之一后悬挂在点A ,今欲使边BC 保持水平,则点A 距右端的距离x =_______________。 2. 已知:力F =100N ,作用位置如图,则 F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y =__________________ __ ; M z =___________________ _。 3. 已知力P =40kN ,F =20kN ,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f s =0.5,动摩擦因数f d =0.4,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4. 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板在其自身平面内运动,已知点A 相对 于点B 的加速度AB a 的大小为a ,方向平行于边CB ,则此瞬时三角形板的角加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 5.一匀质杆置于光滑水平面上,C 为其中点,初始静止,在图示各受力情况下,图(a )杆作____________;图(b )杆作____________;图(c )杆作__________。

6. 半径为R 的圆盘沿水平地面作纯滚动。一质量为m ,长 为R 的匀质杆OA 如图固结在圆盘上,当杆处于铅垂位置瞬时, 圆盘圆心有速度v ,加速度a 。则图示瞬时,杆OA 的惯性力系向杆中心C 简化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将结果画在图上)。 二、计算题(15分)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匀质轮O和匀质轮B的质量均为m 1,半径均为r ,物 C的质量为m 2,物A的质量为m 3,斜面倾角β=30?;系统开始静止,物A与斜面间摩擦不计,绳与滑轮间不打滑,绳的倾斜段与斜面平行;在O轮上作用力偶矩为M的常值力偶。试求: (1)物块A下滑的加速度a A ; (2)连接物块A的绳子的张力(表示成a A 的函数); (3)ED段绳子的张力(表示成a A 的函数)。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 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利用学案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全部都出示在学案上,如何能够发挥目标的指导作用呢?我想有必要认清目标的作用和目标的操作原则。分清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 结果,教学目标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所以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 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学生的学习目标,二者都为学生的学习而设立的,其具体不同之处在于: 1、涵盖的内容不同 “教学目标”应涵盖三维目标,而“学习目标”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出示。 2、目标的对象不同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学习目标”是由教师代替学生或者师生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实现的目的。 3、表述的程度不同 “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教师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能看懂,可操作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了。 4、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 “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学习目标”的表述就应该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当堂达标教学已经扎根在我们临邑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初步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坚信:它会在我们临邑这片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