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学教案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向沙漠进军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第二部分(第5段至第8段),说明征服沙漠的方法。其中第5~6段说明抵御风沙和沙丘的具体办法。抵御风沙的办法是培植防护林,以减小风力,培植草皮,以减少沙粒的来源;抵御沙丘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以固定沙丘。第7~8段介绍采取攻势的积极办法。7段强调“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8段说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征服沙漠的治本方法。

第三部分(第9段至第13段),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并向人们展示了征服沙漠、利用沙漠的美好前景。其中第9~10段介绍解放后征服沙漠所取得的成绩。第11~12段说明利用沙漠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第13段总结全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征服沙漠的可靠保证。

二、层层深入的结构顺序

全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说明沙漠严重危害人类,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抵御、进攻讲到利用,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全文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的结构顺序,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三、首尾照应突出中心

课文开头介绍:“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末段根据中间所说明的事实,得出“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的结论。这种写法,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同时内容上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出向沙漠进军的深远意义,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逐个进行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抵御风沙的两种方法),打比方(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用比喻进行说明。武器,游击战,阵地战,波浪式),作比较(摇篮和荒漠,过去没能征服沙漠和现在向沙漠进军,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比较),列数字(沙丘的高度、速度、风遇防护林的速度的大小,湿沙层的深度,日照时间的长短)。

还有举例子,如课文在阐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先从人类“同沙漠不断地斗争”和“没有能征服沙漠”说起,举出国外、国内两个地区变成沙漠的例子加以具体说明。

五、巧妙自然的过渡

如第7段中的第一句“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既是承接上一段的意思,又引出下文“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该段的末一句“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又起启下的作用。

六、修饰、限制词语的使用

例如:“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在“大风沙袭击”前用“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在“打死”前用“全部”限制,说明幼苗被打死的数量之大;“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若干成绩”中的修饰词“有计划地”准确地说明了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限制词“若干”说明有多项成绩。这些修饰、限制词的使用,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

七、语言学习教学建议

语言特点的学习,如学生有基础,可让他们自己到文章中去找典型的例子,从中归纳出

特点来。如没有这个基础,可由教师举例,让学生来学习、体会。辨词和综合能力训练可请几位学生先作重点准备,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班级学生集体讨论。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反映沙漠化问题的材料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初渎课文,提出如下要求。

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

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三、具体妍习

1.细读课文(1--3)段思考。

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2.沙漠危害人类极大,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呢?其前途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重点研读

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2.本部分又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请同学们采用摘录中心句和概括法相结合的方法,列出本部分的结构提纲,然后讨论修正。

3.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抄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

4.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脊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先说明了沙漠危害人类,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而这一部分也是按层进式结构,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然后针对危害的方式采用抵御、进攻到利用等治理方法;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本文有很多段采用了中心句提纲挈领,逻辑性非常强。

六、作业

阅读课后《沙尘暴十袭京城》的短文.在此基础上,收集资料,了解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市的情况,并整理,准备在下一节课在班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在班上充分交流自己收集并整理好的材料。形式:分组交流,然后请代表向全班公布交流情况及内容。

二、回顾本文的结构和内容

三、具体研习

讨论后,明确:

1.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请大家重点掌握。)

2.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 3.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

4.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5.例数字(略)

四、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这“敌人”的性质就模糊不清;去掉“之一”,在阐述事理上就显得有些绝对。试指出下边各句中哪些限制性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如果去掉,在表达效果上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1.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2.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3.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5.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2021年八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 第课时教案 浙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2 第1课时教案浙教版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心句和支撑句之间的关系。 2.了解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树立向困难作斗争的思想。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两课时。 2.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可以在讲课前让学生列出结构提纲。 3.第一课时,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落实第二 部分的结构提纲。 4.第二课时,复习举事例、作比较、列数据三种说明方法,学习打比方、作诠释两种新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限制性词语对说明事物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了解中心句和支撑 句之间的关系。 5.在复习或学习说明方法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揣摩。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2.落实第二部分的结构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学生思维。 人类要生存,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同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包括同自然灾害 的斗争。沙漠蔓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为它无情地吞噬土地,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有六十三个国家受沙漠之害,总面积已达二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而且还在以每年五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大。长此下去,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百分之十四的人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分之二的人将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我国也是长期受沙漠化困扰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树立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决心。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 是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并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著有《竺可桢文集》。 这篇文章是竺可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为了我们认识沙漠、改造沙漠提供 了有益的经验。 二、解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 知识目标:明确并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能学以致用。 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情感目标: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识别和把握中心 课前准备:读《沙尘暴十袭京城》;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问。 一,导入:(图片导入) 同学们课下都读了《沙尘暴十袭京城》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暮春时节,理应草长莺飞,风和日丽的北京却是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昏。(出示当时的图片)大家请看屏幕,这是当时拍摄的情景,看完图片,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生,心灵都会受到震撼,谁想破坏我们美丽的首都,谁就是我们的敌人。今天,我们就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一起向沙漠进军,保护祖国大地。 二,作者简介: 作者竺可桢(1890——1974)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向沙漠进军》两篇文章。在他的倡导下,有关地区设置了六个治沙综pin合试验站。他虽年逾古稀,还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他一生为普及科学知识写了68篇文章,其中自然保护和自然改造方面有17篇。 三,检查预习:读读拼拼记记 乾隆qián lóng 开垦kěn 诚恳kěn 袭击xí逞强示威chěng 埋怨mán 埋葬 mái丘墟xū抵御yù葱茏cōng lóng 俨然yǎn

四,整体感知,了解敌情。 1,俗语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同敌人斗争时,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对敌情有充分的把握,现在我们就朗读课文,深入敌方,了解敌情。) 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沙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风沙进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改造沙漠的方法是什么? (4),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前景如何? (学生读完课文后,交流敌情) : 教师明确: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给人类造成了很多的危害。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可以从前六个段落中找到。如风沙曾经让很多地区变成沙漠,严重危害人类。 (2)游击战和阵地战。 (3)改造沙漠的方式:面对游击战,可以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面对阵地战可以植树种草。 (4)第九段和第十段中:新疆建设兵团,包兰铁路等。最后一段谈到,沙漠是可以治理的,前景是乐观的。 五,透过中心句,再现敌军信息: 明确了本文的顺序我们对敌情有了初步的把握,但是要想打胜仗,仅仅靠一两次的勘探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再次深入敌人内部,进一步确认信息。现在,我们再读课文,把握每段的中心信息,找出每段的中心句,透过中心句,再现敌军信息。 教师举例: 第一段:中心句是“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教师提示:有的中心句在段首,有的在中间,还有的需要自己概括。(学生读课文,寻找中心句,然后交流)

2021年八年级语文第课《向沙漠进军》教案 北京课改版(2)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第11课《向沙漠进军》教案1 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 2,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逞,肆虐, 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导入: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题目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这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归纳: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 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刚才有同学说了“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1)问:去掉“之一”行不?有何作用?(你能否举个例子?)说明除了沙漠是我们的自然敌人外,还有其他的自然敌人。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地震,桑美台风。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燕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学案自学】 (一)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认会“俊、俏、拂、增、掠、偶、沾、漾、谱”,会写“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正确读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飞到了()间,有的横掠过(),有的落在()歇息。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之情。 自学提示1:研读课文第一段。 (1)说说这一段写了燕子的什么?(2)“凑”是什么意思? 自学提示2:研读第2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你知道“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的意思吗? 自学提示3:研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自学提示4:研读第4自然段 (1)理解“几痕”和“几根”的意思。 (2)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呢?这一句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向沙漠进军1

向沙漠进军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2.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人类征服沙漠的业绩,树立改造大自然的雄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分类说明、举例说明的方法以及恰当的使用词语准确说明说明事物。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手法导入,并利用此法使学生理解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以及人类防御沙漠、向沙漠进军的方法。 (2)比较阅读,体会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写法。 (3)借助于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4)开展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决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录像,分组讨论,开展演讲比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之地,经济繁荣之所,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丽,留给人们的只是遗憾,我们要拿起武器,与沙漠决战,还我家园。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分类说明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这篇文章根据大量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军的前景如何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讲得有声有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6)说明对象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 (1)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用途等;(2)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抓住事物特征;(3)说明文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等;(5)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6)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理。 2.背景、作者简介。 背景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现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定人。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

2021年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第课时教案 鲁教版(3)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2第1课时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心句和支撑句之间的关系。 2.了解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树立向困难作斗争的思想。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两课时。 2.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可以在讲课前让学生列出结构提纲。 3.第一课时,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落实第二 部分的结构提纲。 4.第二课时,复习举事例、作比较、列数据三种说明方法,学习打比方、作诠释两种新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限制性词语对说明事物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了解中心句和支撑 句之间的关系。 5.在复习或学习说明方法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揣摩。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2.落实第二部分的结构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学生思维。 人类要生存,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同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包括同自然灾害 的斗争。沙漠蔓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为它无情地吞噬土地,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有六十三个国家受沙漠之害,总面积已达二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而且还在以每年五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扩大。长此下去,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百分之十四的人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分之二的人将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我国也是长期受沙漠化困扰的国家。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树立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决心。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 是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以及变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论文多篇,并重视和带头参加科学普及工作。著有《竺可桢文集》。 这篇文章是竺可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为了我们认识沙漠、改造沙漠提供 了有益的经验。 二、解题。

三年级下册导学案

河套小学三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M1-1It’s the ABC song 课型New 时间 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目标语句:What’your favourite song? It’s the ABC Song. 目标单词:song, favourite , 重点难点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 学习提纲 (1)、Listen carefully (2)、Listen and repeat (3)、Practice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A: 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A: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请按学习提纲进行学习,期间可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也可询问老师或查阅工具书及 资料等。) 二、自我检测

河套小学三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M1-2My favourite toy is a car 课型New 时间 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目标语句:My favourite toy is a …… 目标单词:toy ,computer game,car,kite,ship,doll 重点难点发出指令和执行指令。 学习提纲 (1)、Listen to the tape (2)、Listen and repeat (3)、Practice in groups: ask and answer A :What ‘s your favourite toy? B : It’s a …… 学习流程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请按学习提纲进行学习,期间可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也可询问老师或查阅工具书及 资料等。) 四、自我检测 五、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材料 1.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实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2.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阅读步骤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1) 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弄清顺序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 空间顺序。(2) 时间顺序。(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3.把握结构形式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1)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 用心爱心专心 1

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4.掌握说明方法主要掌握以下六种:(1) 下定义 (2) 举事例 (3) 作比较 (4) 打比方 (5) 分类别 (6) 列数字其余的还有: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古籍(引证法)等。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方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有何不同? answer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从形式上说都是比喻的修辞格,都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二者在各自文章中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目的是给人以所“知”,给人以知识,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清楚.明白。而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是为了给人以所“感”,是为了加深对比喻事物的感受,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看云识天气》语言属生动说明,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注意准确。 6.分析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由说明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观点。分析说明文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要在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1) 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什么是事物或什么是事理进行说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阐释的?(3) 什么 用心爱心专心 2

《短语类型教案》

短语类型教案 一、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雄伟壮丽、唱歌又跳舞、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句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定语用“()”表示,状语用“[]”表示,补语用“< >”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 例如:(汉语)语法、(祖国)大地、[完全]相信、[小心]翻阅、[更加]坚强、[多么]伟大 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例如:吃晚饭、盖房子、住石洞 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例如:给我笔、教你一首歌 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建议将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补语用“〈〉”表示。 例如:洗得〈干净〉、翻了〈一阵〉、抱〈起来〉、活跃〈在基层〉、热得〈出汗〉、大得〈多〉 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谓语之间用“︱”标示,“︱”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 例如:红旗︱飘扬、天气︱好。 一个短语一个成分或每一个成分,还可以扩展成短语。这样短语中包含短语,成为复杂的短语。扩展后的短语,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例如: 迷人的秋色--一派迷人的秋色--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走进来--急急忙忙走进来--神色慌张、急急忙忙走进来 另外,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也很常用。 介宾短语如: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等。 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 试题解析 例1 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征服沙漠为沙漠所并吞变成荒漠非常荒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向沙漠进军导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向沙漠进军导读 学习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的顺序和作诠释、举例子等说明法子。 ⒈《被沙漠吞噬的古城》 楼兰,曾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古城,许多古代诗文都提到过它,王昌龄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唐代时,这里仍是一个十分丰饶的处所,它凑近罗布泊,周围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又处在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客商来往的必经之地。 可是现在,楼兰却早已被沙漠吞噬。居民迁走了,牛羊不见了,罗布泊干涸了(50年代还有水),丝绸之路中止了,只有那断壁残垣还留在沙漠中,偶尔有一支考察队来到这里,凭着废墟想像它往日的风貌。 ⒉《百泉之城已无泉》

咱们河北邢台过去被称为“百泉之城”,由于它遍地是泉。最集中的是西南郊百泉村一带,泉眼密布,河道纵横,土地全体自流灌溉,盛产水稻、鱼虾和芦苇,宛如江南水乡。城北的达活泉公园,更是以其清冽的泉水和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然而70年代之后,邢台的泉逐步干涸,众多的河渠变为了干土沟,往日的水稻田现在生长的是玉米、小麦,以泉水著称的达活泉公园也只能靠自来水保持它那浅浅的人工湖了。 缘由──过多开采地下水。 ⒊“说文解字” 虐上面的“”是虎头,也是“虎”字的变形;下面的“”是一只反着的“”,即“爪”的变形,古文字写作“”、“”。“虐”字用“老虎反爪抓人”表示“残酷”之义。 总结:学习肯定中心句,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据说训,增强环境生态方面的危机感,培育环保意识。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部编版

《向沙漠进军》教案 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 2,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掌握新的生字及基本词语,如竺,逞,肆虐, 6,感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快了改造自然环境的步伐。 一.导入:同学们,平常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都有气象预报,那么你知道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谁吗?竺可桢。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竺可桢不仅是气象学家,而且还是地理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竺可桢老人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二.题目 大家首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进军,本意是军队出发向目的地前进。如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今天竺可桢老人却响亮地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口号。昨天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你在读了课文后,觉得这个题目中用“进军”,包括了哪几方面意思呢,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后归纳: 1.标题表明治理沙漠难度很大,因为如果是轻而易举的事,就无需进军了。 2.表明治理沙漠行动规模很大,因为“进军”指的是众多军事人员的行动。 3.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4.标题表明治理沙漠的行动是有计划的。因为“进军”都是有计划的行动。 5.还表明治理沙漠的目的是征服沙漠,使它为人类服务。这就像“进军”的目的是征服敌人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由第3点引入课文学习。)刚才有同学说了“这个标题表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就像是我们的敌人一样。因为进军是去攻击敌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8,看看沙漠对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又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该如何治理沙漠,向沙漠进军呢? 我们课文一开头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大家划一下主干会发现是“沙漠是敌人。”因为沙漠是敌人,所以我们要向沙漠进军。一开头就点题。

教案5A4版

春季高考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复习(一) 教案 说明文阅读应考技巧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张宏 一导入: 《山东省2012年春季高考考试说明》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考试要求 1 理解 2分析综合 3鉴赏评价 学习目标: 1、夯实基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把握技巧:学习理解文意和分析综合的方法,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重点) 二复习: (一)基础知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常见说明文分为事物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章结构:总分式、递进式 说明文的语言分平实性和文学性的,但是它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二)把握技巧 1看题目: 练习一:《台湾蝴蝶甲天下》 《中国古代发明三则》(《古瓷杂说》、《古镜记趣》、《古老精湛的铸剑工艺》) 《向沙漠进军》 《食物从何处来》 2找句子中心句 找出中心句,感知文段大意 练习二: 你有过被魔术师和他的魔术蒙骗的经历吗?魔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它其实包含着人类心理学。现在,人们对魔术 和心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感兴趣了。…… 练习三: “拼爹”一个当今社会流行词,指的是比拼“老爹”。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社会,子女的贫富意识也越来越 明显,这就造成了子女比拼各自的父母,例如: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等,这些人认为自己学得好,有能力,不如有 个“成功”的老爸。 练习四: 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20世纪时,人们认识了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的营养价值而提高了胡萝卜的身价。胡萝 卜中的维生素A原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而且耐高温,生吃 很难被人体吸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因此,在食用胡萝 卜时,最好不要生吃,用油略炒或与肉同时红烧,营养才 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3看语境ABCD四个选项找出文章中对应的哪段、哪句,然后比较出差异 练习五:读文段判断句意表达正误 可吸入颗粒物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在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其在空 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 物的粒径大小。 判断:可吸入颗粒物在人体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 练习六:判断一下哪项是正确的 微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其结构、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能通过 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 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第二类: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如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第三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

向沙漠进军阅读答案

向沙漠进军阅读答案 引导语:做完向沙漠进军阅读题后,要怎样找一份向沙漠进军 阅读答案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文章,欢迎阅读! 向沙漠进军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 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拨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 地战 ,就是风(甲)__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__(乙)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民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显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10.若将“移动`推动”恰当地填在文段中(甲)、(乙)空缺处,应是:(甲)__乙)__ 11.本文段的中心句出现在何处?() A段首 B.五段中 C.段尾 D.没有出现 12.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在安排说明内容时采用了_顺序。

13.文段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14.在“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句中: ①“主要”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答:_ ②“主要”一词的使用,反映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请选择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 A生动五形象C.准确D.通俗 10.(甲)推动(乙)移动 11.A 12.逻辑 13.分类别、打比喻 14.①因为去掉后,就不能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方式中主要的两种,就变成只有这两种方式了。②C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采用的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顺序及分类别,列 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结构;体会 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说明文,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文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 (一)、文体知识早知道-----说明文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3)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4)说明文的要素: A、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 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

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 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 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 B、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 引资料等。 C、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 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二)、熟读课文,掌握下列指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充pai( ) chěng( )强肆nüa( ) ( ) ))口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充沛: 逞强施威: 不毛之地: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位置与方向》学案(一)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学生姓名: 课 题 认识东南西北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一单元第1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学 案 自主预习 .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3)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

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1)起立,早晨,太阳在( )面,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 .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生产加工电路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使得它们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不同,需要的电器类型和数量不同,构成的控制线路也就不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但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重要性。 本项目包括3个学习任务,其中有了解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正确接线、并会根据接线图完成点动电路的控制安装、试车排故。通过“理实一体”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基础接线实训等学习任务。 该班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水平有待强化,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根据接线图对其安装、检测。 2.能熟练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绘制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 4.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安装和调试点动控制线路。 5.能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会根据接线图安装完成接线。 2.化解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2.化解方法 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等。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实一体教学法(设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细节的理论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手实训积极性)分层教学法(职中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为A,较一般的B,强迫学习的为C)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向沙漠进军》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 Teaching plan of March to the desert

《向沙漠进军》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容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 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运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教学难点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关于“阵地战”的说明;二是第5自然段关于“造防护林方法要求”的解说,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以采取画示意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 1 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

环环紧扣。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 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 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三、教学时教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注意字音字义 竺、桢、沛、榆、逞、涸、噶、馏 2.理解词语含义 充沛、肆虐、城郭、绿洲、葱笼、俨然、移居、逞强施威、不毛之地 二、导入新课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xxx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xxx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