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如果给小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大概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所面对的是教师和教材,所活动的范围是教室。语文教学的封闭性导致它的“高耗低能”,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所需。再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浓厚的,他们大多是能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是为了语文的成绩、语文的重要性而努力地学习语文的。从他们的心底里说,他们是不大喜欢语文,不大喜欢语文课的,总觉得学习语文是累的,试想,要努力地去做一件自己不大感兴趣的事是多么的辛苦!是啊,“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如能“学海无涯乐作舟。”不是更好吗?

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二)课标对语文的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题负责人:张燕执笔:张燕副组长:王文斌

成员:林素仙陈慧敏吴朝霞

课标的这段话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语文教育究竟应该通过哪些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对照课程标准精神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形成这严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没有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三)对语文实践的认识

首先,从语文的性质来看,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无时无刻不在用语文。可以说,没有语文,人们就无法交流,社会就无法发展。其次,从我们的语文是母语来看,它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语文,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从说第一句话开始,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会的。再次,从历史来看,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确实出了像屈原、李白、杜甫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文学字、诗人。虽然他们接受的都是

传统的劝解、口耳相授的语文教学。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动荡、群雄纷争,没有放逐,屈原能写出《离骚》这样的伟大诗篇吗?如果李白没有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杜甫没有遇上“安史之乱”,过着颠波流离的生活,他们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诗仙、诗圣吗?他们不但读“四书五经”,更主要的还在读社会,读自然。

(四)研究问题的定位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育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我们把研究的问题定在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切入点,来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面貌。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4.9—2004.10)

1、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这些思想告诫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用大语文思想作指导,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

天地,关注其个性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滋有味。

(2)语文实践活动整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性。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习语文是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

(3)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主体—客观”理论,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基础。“主体—客观”理论认为,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反映”,既是客体在主体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又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结果。语文实践活动吸收近、现代以来科学认识的方法,逐步形成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思维实践和操作实践为基础的活动过程,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的主人,强化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能动的特点。

2、问题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从多维角度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实话实说”座谈会

学期初,我们对部分语文老师和实验班的学生组织了一次“实话实说”的座谈会。主要是请他们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和学习中对现状语文有什么不满和苦恼。语文老师感觉教得有点吃力,学生课堂上兴趣不高,似乎教材的内容不大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似乎应用太少。学生则认为学习语文没劲,他们更喜欢的是像“科学”课一样多一点

活动的空间,像电视里“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一样的节目,他们渴望语文课能丰富起来,像电视里的节目一样吸引人。

(2)家长谈话

家长反映,孩子是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但对语文的认识是不大到位的,做语文的作业是被动的,而且语文的作业涉及到实践活动的不多,相对机械的比较多。家长建议作业能否实践性强一些,能否更多地考虑长远的实效性。

(3)了解“减负”的要求

自上而下的减负,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对每个年级段的作业都有了时间的控制。却允许和提倡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减负但要增效,这使一线的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他们在寻求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切入点。

从以上的座谈、了解来看,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家都在渴望着有所变化,能更好地适应发展。

3、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对象

(1)研究目标

①从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入手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探索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发挥自主、学以致用、了解社会、拓宽渠道、发展兴趣。

(2)研究内容

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的实施;

②开发资源,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外的开展;

③依托生活,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首要原则,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谈话等方法。我们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内相互听课,相互交流,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做法。而且我们会采取谈话、观察等方法同我们的家长、学生进行交流,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再调整我们的研究策略。

(4)研究对象

椒江实验小学二(5)、四(6)、五(3)。

(二)课题研究策略

1、构建实践式的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教材和一切有利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何在课堂内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呢?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1)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力求新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民主开放,有整合思想,讲效率,有资源意识,有人文精神……总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低年级,我们在课堂中开展“识字剧场”,让活动进入识字教学。“识字剧场”,一般采取表演的方式来学习。通常是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例如一名学生戴上“氵”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氵”,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主”、“永”、“吉”等的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圭”,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女”、“虫”、“氵”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共同虚构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把这些字串起来,在故事中强调构字规律及字的读音。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识字剧场”的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例如可以由某个同学扮演不同的字,然后组成不同的词使识字和组词结合起来,组合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以便在扩大学生识字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见附件4)

中、高年级,我们开展“课本剧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这就是“课本剧场”。在表演课本剧之前,我们让中高年级学生自己动手把课文改变成课本剧。改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然改编不要过于拘泥于剧本的形式,学生只要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文字上的处理,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表扬。可以让学生分组改编,最后交换阅读,看谁的改编更精彩,更适宜于表演。排演节目,所有同学都可以报名,同一个角色假如有若干同学报名的话,那就要开展竞争,由报名的同学面向全体同学讲述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谁的理解透彻,就由谁来演。课本剧表演时,小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看完后,

先由演员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角色,自己在剧中的“地位”,表演时自己的心情,表演后的自我评价;然后观众同学再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对小演员的表演作的自己的评价。(见附件6)

(2)课堂中以“实践”为中心。听、说、读、写并重,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

①言语实践

我们除了在阅读课中构建对话课堂外,着重于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的课堂研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言语实践。《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说训练》,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注重了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先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然后去用心地做一件好事。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课堂中我们注重了创设情境。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言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见附件9)

②朗读实践

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朗读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朗读的实践。朗读最忌讳的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有自己去读了,去反复地练了,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培养语感受。于是,我们在课堂中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们练,让他们自己找到感觉,注重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还让他们练习不同的情境对同一句话不同的读法,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朗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课堂中逐步把朗读和配音结合起来,让学生当一回小小配音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朗读的实用性。(见附件5)

③动笔实践

课堂应是动静结合的。课堂中的动笔是不可忽视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课中的圈圈划划自然不可少。在新课程中,我们更注重了学生的书写。从观察范字入手,教师示范,学生练写,组织讲评,环环落实,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练习,规范他们的写字。另外,强调了读写结合。让小练笔、小作文随时进入课堂。找好课文的空白处和写话的切入点,让学生们在练笔中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培养了自己写话的能力。在写作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画说写”。“画说写”是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其主要步骤是:第一,孩子通过自己的想像来构图;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小朋友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内容和体裁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办的报纸完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当然,让孩子自由地

“画说写”并非撒手不管,老师仍然要给予精心的指导。例如绘画,自由绘画不是漫无边际地涂鸦,老师应当告诉学生:图画一定要和你心中构思的故事紧密连为一体,也就是说要用图来表现故事。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构图中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另外,在“画说写”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名家名作,如童话、寓言、古诗等,这个过程其实是积累材料、丰富语言的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的表达才能丰富多彩。展示作品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要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见附件8) 又如:“做说写”。“做说写”是一项既动手又动口、动脑的活动。学生首先“做”。可以做一件东西,如泥塑、制陶、剪纸、插花,也可以做玩具,创作各类模型等。简单制作可在课堂上进行,复杂的制作可在课下完成。制作完了以后,集中到课堂上把自己的设计思想、制作过程、自我评价等详细地说给大家听,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评价做得怎么样,也可以评价说得怎么样。在这里,教师对做的要求是要有创造性,对说的要求是要有生动性和逻辑性。等大家说完以后,可以当堂写一个精彩的片断,然后到作文课上再去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再如中年级的“看说写”。所谓“看说写”,就是先让学生看具体可感的图画、实物、录像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写一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减缓三年级学生作文难度,顺利完成从二年级看图说话到三年级作文的过渡。“看说写”首先是看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明确“看说写”的要求,如“看”要有顺序,要细致,要有重点;“说”要有条理,要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写”要

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等等。另外,教师可以在观察的方法上、在口头表达的艺术上、在写作的技巧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因为既然要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听别人说,这无疑是对学习习惯的一种培养。同时,要对别人的说作出评价,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这又是对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当然评价的过程也是吸取借鉴他人长处的过程。

还如:“听说写”。所谓“听”,即听有关故事的录音,通过听,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词语,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说”,即在听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想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听到的内容;“写”是“听”和“说”的继续,听得全面,才能说得流利,写得通畅。首先应明确活动的要求:“听”要聚精会神,要能抓住重点;“说”要有序、流利;“写”要用词准确,语句通畅。整个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说”之后,又插入学生讲评这一环节。“评”是“说”的升华,学生在评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思维活跃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画说写”、“看说写”、“做说写”、“听说写”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的中心是“三动”:动手、动嘴、动笔;其核心是“三自”:自主去做,自主去说,自主去写。能够主动实践,主动说写,这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

通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学生应用语言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社会交际的本领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用权课堂变得更有活力了,老师们也从中更好地体会到了课堂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2、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机会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1)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

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每周布置主题阅读。如课内学了《忆铁人》、《黄继光》等课文,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英雄的故事,利用班队课用自己喜欢或拿手的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建议模仿电视节目的形式)。(见附件12)(2)古诗文大比拼。利用本校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一书,和教材内容和季节紧密结合,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古诗文大比拼。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3)低段重要指导阅读方法。新课程有一配套读物《拓展》,老师利用这本书,和教材同步进行,相机指导阅读。

(2)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在课堂中开展制作剪报等活动课。(见附件3)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让他们

去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集邮。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在研究中,很多家长反映到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做这个作业,而且家长们也乐意帮忙,他们曾经开玩笑说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也使他们能更好地和孩子们交流。在研究班二(5)班,还搞了一个个人专辑展出。把黑板报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称为“亲子板报”。家长和学生们兴致都非常高,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学科渗透,整合教育资源

这一点主要有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中利用课件帮助理解,掌握难点。以互联网为中心构建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把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用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再如手工制作为语文学习服务,让学生们用橡皮泥制作长城、威尼斯小艇等。

3、综合实践,依托生活进行语文实践

(1)在观察积累中进行语文实践。可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回家观察家禽、家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家里人忙家务、干农活、聊天的情景;还可让他们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这类作业,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观察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并指导学生坚持写观察笔记。

(2)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语文实践。可结合课文、自然、社会等学科教学,让学生做小实验。这样,既能消化教学内容,又能积累读写素材。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捞铁牛》中的科学道理可让学生通过实验

理解;自然中的聚光、热胀冷缩、种子发芽、简单嫁接、磁铁性质等都可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可让学生进行小制作。这类作业,要引导弄清实验(制作)程序,要求作好实验(制作)记录,或结合实验(制作)写小作文。

(3)在搜集整理的活动中进行语文实践。一是“实物”搜集。可引导搜集邮票、火花、图片、烟纸、糖纸,指导他们有选择地贴在专门作业本上,根据画面写出图意。还可让学生将图片按专题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别致的民居”、“辉煌的成就”、“伟人的风采”,对这些专题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述。二是“语言”搜集。可引导学生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中搜集名言警句、精彩广告,还可到群众中搜集谚语俗话,至理名言,并通过交流,去粗取精,互相学习。

(4)在社会调查中进行语文实践。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5)在养殖种植的活动中进行语文实践。可指导学生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在种植、养殖过程中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特性,并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写观察日记。

(6)在模仿电视节目中进行语文实践。课堂中让孩子们模仿电视中的一些儿童文娱综合节目搞些综合实践活动。(见附件11) 如:“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一个著名的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采访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家长,甚至

可以采访校长。也可以在课堂中模拟记者进行采访,既巩固教材内容,又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见附件10)课题研究中,抓住校艺术节比赛这个活动,让学生对艺术节中获奖的同学进行访谈,对评委进行采访,谈谈公平、公正的话题,也对没有取得好名次的同学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心中的感受。

再如“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人,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教材中所没有的,也是仅靠课堂教学所无法解决的;为此,我们借鉴“实话实说”的形式,让学生在深人的讨论中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实话实说”的最大特点就是“面向全体”的精神得以真正体现。开展这个活动时,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一次围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人人发言,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展示自己真实的思想为特征。我们在实验班每两周一次,话题有“我心中的老师”、“作业我之见”、“日记能看吗”等,在交流中学生的一些看法变得明朗起来,思想更加健康了,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

还如“谈天说地”与“辩论会”。“谈天说地”属于一个聊天和新闻发布性质的活动。我们在实验班每天早晨拿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所思所见。这类活动没有一个固定的话题,而是学生想谈什么就谈什么,但必须有一个中心,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信息视野。

“辩论会”的目的是砥砺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中国人讲究谨言慎行,这一点在孩子的身上也有所表现。国外的孩子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意识极为强烈,而中国孩

子大多“讷于言”。“辩论会”之前先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话题,然后定出正方反方,两方各自搜集材料。(附件7)

三、成效与存在问题

1、研究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行动。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逐渐树立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从以前的传授、封闭改变为引导、开放。(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能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必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享受了学习成功的快乐。从学生的座谈中听出,学生对这些活动,充满了兴趣,觉得现在学习语文是非常有趣的,是非常轻松的。很明显,一年来,实验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如编报水平),说话能力(实验班的学生有很多个担任学校的小主持人,在区、校艺术节中获奖的较多),阅读能力(实验班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高。)都在同龄中略高一筹。更可贵的是据教师、家长观察反映,他们还养成了及时捕捉信息、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2、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语文课堂的开放,大量语文实践活动的引入,也不同程度地占用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的时间。如何分配好时间,把握好课内外学习,校内外沟通的“度”,是值得思考与

改进的。

(2)活动的组织。开放的活动组织比封闭的教学组织难度要大的多,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有时的活动组织不够实效,耗时过多,不够严密,在活动的实施方案上教师需更加努力。

(3)评价的改革。实践活动的展开,需要跟上崭新的评价。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改革中加重语文实践的砝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能力进行评价,是值得考虑的。虽然我校也在实行“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但评价体系的完善还需进一步改进。

四、参考文献

①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杨红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评价促进主体发展》

②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徐志东《强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③兴宁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淼彬《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④淮安师院附小周迎春《动用研究性学习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

⑤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附件1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椒江实验小学张燕

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即课内实践,激活课堂;拓展实践,共享资源;生活实践,获得体验。

关键词:语文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标的这段话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更新观念,突破

传统语文教育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

一、课内实践,激活课堂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树立语文实践意识,课堂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把握课堂,参与实践。

课堂中听、说、读、写并重,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

如在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言语的实践。《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说训练》,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注重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先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然后去用心地做一件好事。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夸家乡》,

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言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朗读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朗读的实践。朗读最忌讳的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有自己去读了,去反复地练了,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培养语感受。于是,我们在课堂中应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们练,让他们自己找到感觉,注重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还让他们练习不同的情境对同一句话不同的读法,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朗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语言。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时,就是让学生去实践,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朗读就是你的有感情朗读。学生顿开茅塞。

2、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景阳岗》一课是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节选的课文,有两位教师大胆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运用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教法一:“山东快书”进课堂。这是一位山东的教师,教师通过认真思考,把课文改编成了山东快书。“闲言碎语咱不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课文,被他用了一段山东快书在五分钟之内淋漓尽致地说完了,听得同学们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老师一看时机成熟了,说:“看来,山东快书要比小说好读得多,想不想露一手呀?”齐刷刷地,几十双小手举起来了。于是他请同学们当场登台亮相。当然,他们不可能说得完整,这个上去说两名,那个上去接两句,磕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