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毒基因在特定情况下是速死巨毒品已基本上无容置疑!

转毒基因在特定情况下是速死巨毒品已基本上无容置疑!

转毒基因在特定情况下是速死巨毒品已基本上无容置疑!

作者:半解一知半解时间:2012年5月17日

序:释意---转毒基因。顾名思义,“转毒基因”就是把有毒的基因或抗生素基因转入到农作物的种子或者植株里,以便让农作物达到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的目的。这类转基因已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事实证明对环境、动物和人类危害巨大,是一种慢性巨毒品,而全球转基因作物中,这类转基因占绝大多数,所以,将其称为“转毒基因”或“毒基因”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的。转毒基因推手们一直在用10年前、20年前甚至更早的最落后的转毒基因假说、弥天大谎和所谓的国际权威来否定最近几年有关转毒基因危害与毒害的最新重大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择手段、肆无忌惮地欺骗党和政府、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以便掩盖转毒基因全方位危害人类健康、必然导致断子绝孙、亡国灭种的超严重后果以及他们自己和转毒基因集团的滔天大罪,所以,说转毒基因推手们是伪科学骗子、刑事犯罪分子和反人类犯罪分子也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的。

本月13日,根据某自称的专业“生物男”网友的比较专业的转毒基因大米+硫酸葡聚糖纳(DSS)喂养的11只小鼠全部死亡、而只喂食转毒基因的10只对照组小鼠一直也没死亡的情况(原文标题《一个令人震惊的转基因大米小白鼠试验》),我写了一篇分析说明文章《某专业生物男实验证明:转毒基因在特定情况下是速死巨毒品!》,网友陈椰爸爸随后写了一篇从药物角度分析说明这种转毒基因毒素在遇到DSS等特定激活或倍增药品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致命结果,就像被预置的定时炸弹遇上了合适的引爆线一样,文章的标题是《惊出一身冷汗!降血脂药居然是转基因巨毒定时炸弹的引爆线!》。

我的文章在“华声-辣眼”发表后,引起了一位转毒基因铁杆粉丝的关注与反驳,他说“硫酸葡聚糖钠是实验室运用在小鼠身上模拟结肠炎的试剂,随着计量不同死亡率也不同!”(转毒基因骗子和粉丝们惯用的非理性语言省略。) 并贴出了如下截图:

他提出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一时也紧张起来,因为对这个问题我的确是外行,只是觉得那个实验比较专业,涉及的问题也很重要、很严重,所以才就此小做文章。但面对挑战,退缩就意味着失败和谎言,于是我开始从头认真地学习DSS有关的知识,在有把握以后,给这个网友做了以下回复:

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探讨问题,对于认识问题很有帮助,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我确实对此有所不知,谢谢你让我学到了知识。不过,对于不特别深奥的科技问题,智力正常的非专业人士,学习起来也并不是很大的难事。

然而,本非专业人士就对你们这些声称的专业人士难以理解,按理说,你们应该论证严密、思维缜密才对,而不是如你这般举出一些似是而非、不经过自己严格验证、论证的资料来自圆其说并忽悠他人,这似乎偏离专业人士的素质太远了,这基本上有两种可能:1。这类人并不是合格的专业人士,不具备专业人士的素质,其结果就是拿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出来忽悠不会思考的人,以为他们就代表了科学,而上升到国家级食品安全层面,其危害有多大,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简直是无与伦比;2。有意为之,为坚持某种错误的说法故意拿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是诡辩、狡辩的资料来忽悠、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同样,上升到国家级食品安全层面,其危害有多大,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之前,我的确不知道有硫酸葡聚糖钠这种药物或者药品,但由于你的似是而非的反驳,我也就花了一点时间来学习、分析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我以正视听的结果:

1。原专业实验者并没有否定硫酸葡聚糖钠(DSS)会对小鼠造成伤害,原话是“就是那种硫酸葡聚糖钠treat过的典型的肠子”。只是该实验者可能并没想到转毒基因大米+硫酸葡聚糖钠实验会如此严重地致死老鼠,剩下的就只有感到震惊

了,所以并没有讨论DSS致死老鼠的浓度问题,但作为专业人士,他不会不知道DSS浓度与至致死比例的关系。

2。不要以为实验者没有讨论DSS浓度,就可以在浓度问题上洋洋得意地大做文章。其实,实验者只是用文字代替而已,原话是“接下来,偶用了一种小鼠试验中常用的药物:硫酸葡聚糖钠。”问题就出在这里:你用高浓度DSS致死一定数量的小鼠来偷换了实验室正常DSS浓度+转毒基因大米100%致死小鼠这两个根本不同、天壤之别的概念!难道偷换概念、似是而非都成了转毒基因骗子及其打手们的常用“科学”方式?

3。实验室的DSS浓度是常用浓度,没有被稀释的,其常用浓度为5%,或3%,这你应该知道。但是,作为专业人士,你还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实验里的老鼠并不是全部喂食的正常浓度的DSS,而是和转毒基因大米一起喂养的,DSS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了,也就是说,其对肠道的损伤作用被降低了一些,DSS的致死率应该更低一些。

4。DSS致死小鼠的数量问题。根据你和你引用的论文以及专业资料提供的DSS 浓度致死小鼠数据计算如下:

DSS 100只的死亡

浓度比例或数量

3%:7.10% 或7.1只

5%:28.60% 或28.6只

8%:57.10% 或57.1只

此实验第二步喂食转毒基因大米+DSS的小鼠数量是11只,按照以上浓度与致死比例,此实验中小鼠的理论死亡数量计算如下:

DSS 理论

浓度死亡数量

3%:0.781只

5%:3.146只

8%:6.281只

5。从以上第3、4点来看,5%、3%浓度的的硫酸葡聚糖钠(DSS)不可能把11只实验小鼠一锅端(致死比例100%),顶多也就致死1只、3只,但事实却是被一锅端了,那么,唯一的凶手、罪魁祸首除了转毒基因大米以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呢?你不会又在空气和水上做文章吧?

6。你引用的是硕士论文,我记得转毒基因骗子们曾经对某师范大学一硕士生做的转毒基因大米喂养老鼠90天造成全部出现小肠病变的实验和论文特别不屑一顾,认为那不上档次,因为转毒基因骗子们拿来吓人的转毒基因高论一般都是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DA、美国农业部一类的国际权威,你却搬出一个硕士的论文,这是不是证明你也承认了那个转毒基因大米导致老鼠小肠病变的实验和论文与你引用的这篇硕士论文具有同样的正确性与可信度呢?希望你立即

与其他转毒基因骗子沟通,让它们也接受你这篇远不够国际权威水平的硕士论文,否则,你列举的论文在他们看来就不具备真实性与正确性,你也就白高兴、白忙活了。但这对于我当然不成问题,哪怕是文盲的、小学生的话,只要是有道理的、正确的,我都会接受;如果不正确,就是国际权威的,我一样不接受,不仅不接受,还要强力反驳、回击。

根据以上资料和计算,基本上可以证明:转毒基因在特定的激活条件下(也就是网友陈椰爸爸说的:转基因的剧毒定时炸弹遇到了合适的引爆线),可以成为快速致死巨毒品这个结论是成立的。转毒基因就是一种断子绝孙、亡国灭种的生化慢性巨毒品!

网友陈椰爸爸是专业药品人士,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超严重性,他呼吁说,无论那个实验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关职能部门都要立即进行客观、公正的试验以证伪或证真,如果是真的,还有必要做类似的实验以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种药物或药品、甚至疫苗可以被用作转毒基因巨毒定时炸弹的引爆线;并呼吁食用转毒基因人士一定要慎用硫酸葡聚糖钠,以免造成惨剧;还呼吁全国人民自觉抵制转毒基因食品。实际上,类似呼吁自从20多年前的有毒有害食品开始在全国泛滥成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就是一个聋子,民众20多年的呼喊也该听到了!有毒有害食品和断子绝孙的转毒基因食品也是检验某集团到底是真的执政为民还是口头执政为民的试金石:口头执政为民,民众呼吁100年也没用,真的执政为民,民众不用呼吁他们已经想到了、已经给解决了。

当然,在主要问题已经得到证明以后,那位转毒基因铁杆粉丝也不是吃素的,和所有的转毒基因骗子一样,接下来自然就是转移话题、偷换概念、旁敲侧击了。于是又有了下面供参考的场面:

1.说了不要拿你臆想实验什么正常浓度啊~什么一锅端来做证据,这些微博来的UFO没意思,我也没兴趣

2.我我再跟进来引用论文只是告诉网友们实验室拿dds干啥的,主要就是用来破坏肠道模拟疾病的,不是啥给小鼠降血脂的!!!

结合药物还可以制造肠道肿瘤!至于那位硕士所列数据比那位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详细得多!我强调GLP实验室是因为是用来做食物毒性测试的!因为你要否定一种食物至少要合乎GLP规则!!

你分得清之间的差别吗?

3. 引用我的原话【比方说,你对加拿大医学研究人员在人体内包括胎儿体内检测到5种毒转基因毒素一只非常“吐槽”,但无论你和你的国内外同党如何否定、如何歪曲,你们“转基因毒素只杀害虫、不会进入人体,所以对人、对环境安全无害”的核心谎言已经彻底被戳穿了,也彻底破产了。】

靠!不是你问我有种定向吐槽的吗?

我为了证明我是个有种的男人不先按你的要求来应战了!!

一条条掰手指头详详细细的吐槽全当扯淡~~无视了~到底讲了什么你根本就没看嘛~跟你呀~还真没什么可聊的!

除了喊口号能换点花样吗?

以下是我的针对性回复:

1。这比较明显的是一个专业人士做的比较专业的实验,你有没有兴趣无关大局,该有兴趣的人有兴趣就行了。转毒基因骗子们否定一切,连起码的事实都否定也不是从你开始的。现举例说明:2001年,日本就培育出来了转基因桉树,可转毒基因骗子、造假专家方舟子2010-09-21还满世界发文说“事实上,世界上现在根本就没有转基因的桉树”,2001年前应该就有了研究与培育了,这时间差为10年左右,已经有了10年历史并已开始大面积栽种的转基因桉树就这样被方舟子轻启红唇悲惨地“化为乌有”了。农业部的“转毒基因权威关注”神通更是了得,2000年美国已经发现了超级杂草,随后逐年蔓延,逐渐失控,到2010年已经波及到美国20多个州7000多万亩的农田,可农业部的转基因权威关注们和方舟子一样轻启红唇,2010年7月17日16:55一声断喝: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超级杂草”的存在。于是乎,横行无忌达10年之久的美国大面积超级杂草应声倒下、灰飞烟灭,农业部的毒基因骗子们的大嘴皮神功堪比天兵天将! 然而,美国的超级杂草也太不给中国农业部豢养的转毒基因权威骗子们面子了,竟然在今年蔓延到完全失控的程度,成了美国全国性的一个头疼的农业问题,有的杂草专家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回到传统的耕作方式,还有的杂草专家说:在开发出新的农药以前,这个问题无解,开发新药的时间可能至少需要20年!美国的杂草专家真没用啊,竟然不知道在这地球村里还有神勇无敌的中国转毒基因权威骗子是超级杂草的克星,让这些权威骗子重复一遍“没有超级杂草”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各位看清楚了,这些精通《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欺世盗名的转毒基因骗子们和转毒基因权威骗子们到底是哪路神仙吧。

2。实验和我的正文里也并没有讨论DSS在给小鼠降血脂,而是讨论的DSS损伤小鼠肠道,并激活了转毒基因毒素让11只小鼠100%死亡,转移话题属于你的专业素质吗?DSS既然可以用作降血脂药品,提及一下有什么问题吗?吃转毒基因的人难道就没有可能服用DSS药品?服用了就不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后果?

3。小鼠喂食转毒基因大米90天以后都引起了小肠肠腺细胞病变性增生,这通过切片在显微镜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和你们的GLP规则有什么关系?按你的强词夺理逻辑,小肠肠腺细胞病变性增生不是病变、不是转毒基因大米造成的重要器官损伤?那你说这是什么呢?最近中国否定了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猪肉、废旧皮革明胶等有毒有害食品,按你的高论,这些否定都与GLP规则不一致吧?因为这些否定都是根据受害者的情况作出的,而没有按你的要求去做符合GLP规则的“食物毒性测试”,所以不能否定,还要继续食用、继续受害啊。请读者们保护好大牙啊,以免被这位网友的荒谬高论笑掉了。

4。“微博来的UFO没意思”?那党和政府还要求官员们开微薄、关注网友们在微薄反映的情况干吗?高人啊,那你自己还玩微薄、逛论坛干吗?你还长篇大论干吗?那多没意思!或者可以这么反过来理解吧:凡是你和你类说的,都是很有意思的,凡是反对的话都是很没意思的UFO,就像上面说的转基因桉树和超级杂草一样,你类大嘴一张、眼睛一闭,口中念念有词:没意思,不存在,一切反对

的意见和事实就灰飞烟灭、无影无踪了。。。。。。。。

5。我只是在“喊口号”?难不成小鼠死亡数据计算也是口号?引用的DSS试验常用浓度数据也是口号?对小鼠的两种死亡数据的比较和结论也是口号?你的专业素质让我大开眼界啊。

6。很遗憾,我这人就知道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不会像你和你类那样玩花样。所以,你还欠缺一份作业:既然你不承认这个实验,而我们又基本相信这是个专业人士做的比较专业的实验,你有必要、也有义务从专业的角度证明你说的那个UFO实验是错误的,转毒基因大米+ 实验室常用浓度的DSS经过30天转毒基因大米+ 10天DSS喂养不会导致100%死亡或者一锅端,或者不会比比理论死亡数据高出很多,至少超出理论死亡数据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是没有依据的“。这应该不算是口号了吧?对于你类专业人士应该也没什么难度吧?我们静候你的佳音。不过,估计你也不会去做什么实验,依然会采用你类的惯用最简单神功:没有证据表明、不是事实、事实是、不存在、谣言、谎言、不是国际权威我们不承认、实验的方法错误、我们不接受这种试验方法。。。。。。。。。等等否定一切的词语。

事已至此,这个问题在没有得到另外的可信任的专业实验证伪或证真以前,那个在现阶段被迫隐姓埋名的专业“生物男”的实验就具有绝对权威性,因为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例转毒基因+ 硫酸葡聚糖钠+人参多糖小鼠喂养与损伤、死亡试验,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和重要性,对于人类认识和避免转毒基因的巨大危害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这个实验别说是非专业人士,即使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专业人士在此之前也没有设想过,所以,其真实性、独创性基本上无容置疑,除非有另外的可信任的相反的实验将其推翻。

我们也希望这位专业“生物男”能够顶住大大小小转毒基因骗子们的巨大压力,完善试验,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丧尽天良的转毒基因骗子肆无忌惮的地方发表不了,就先委曲求全发到转毒基因骗子们比较稀少的地方去,不要管什么国际权威,用2003年或10年前的转毒基因集团的陈词滥调、弥天大谎、国际权威来压制今天的科学独立研究成果和事实,企图继续用转毒基因毒害13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这本身就是荒谬绝伦、逆天当诛的滔天大罪!什么叫“逆天当诛”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20多年来到现在,全国人民的食品已基本没有安全性可言,到处都是有毒有害食品、到处都是转毒基因食品,民众的“食为天”已经被彻底毁灭了,难道如此大罪还不是“逆天”吗?难道那些食品犯罪分子及其大大小小的纵容者们不当诛吗?!

最后,再次强调我前篇文章里的可能涉及到生化战争的两个有关转毒基因巨大毒害的两个观点:

1。转毒基因食品本身就带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生素等毒素,长期食用,毒素在体内越积越多,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例如:绝育、死胎、畸形、流产、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患、器官损害、痴呆、后代体型变小、断子绝孙等严重疾患和后果。

2。在特定情况下,施用某种药物、药品、疫苗等物质,例如那个试验里的转毒基因大米+硫酸葡聚糖钠,与人体内的转毒基因毒素里应外合迅速毒死毒基因毒素携带者,进行快速种族灭绝!

并再次贴出那个匿名的专业“生物男”的图片实验文章,供有良知、有人性的人们参考和思考:

植物病毒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植物病毒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现在病毒病的危害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发病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常见到的有厥叶病毒,花叶病毒,条斑病毒,银叶病毒,黄化病毒,等几十种,而且混发的现象日趋严重。当前如何解决植物病毒病,是目前农业生产中非常紧迫的问题。植物病毒病的解决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保证。 一、病毒病的发病原因 (1)传染源 (2)传媒 (3)高温 (4)干旱 (5)光照过强 (6)品种本身的原因 二、预防措施 (1)切断传染源,措施:种子消毒,接种抗毒免疫剂。选择无毒种苗。利用茎尖脱毒克隆方法繁育种苗。 (2)消灭传媒,做好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3)尽量控制好温度,最高温度应控制在32度以下,如温度过高,就要采取措施,地面要经常浇小水,叶面多喷喷抗毒免疫剂或灌根。 (4)避免干旱,小水勤浇。要控制合适的湿度。 (5)夏天光照强时要进行适当遮光。 (6)增喷抗毒免疫剂,中药及生物的为最好。 (7)选育抗病毒品种 (8)改进栽培措施,选择先进的有机栽培模式。增强本身抗病毒能力。 三、治疗措施

(1)种子用脱毒剂进行处理,磷酸三钠10倍浸泡10分钟,或高猛酸钾100倍浸泡,或抗毒免疫剂100倍浸种10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或催芽。 (2)用无毒无菌无虫卵基质育苗。 (3)要尽量用有机栽培模式,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本身抗病毒能力 (4)出苗后接种抗病毒疫苗三次以上。 (5)移栽后定期喷洒抗病毒疫苗或制剂。 (6)冲施肥要以天然有机肥为主,用生物发酵好的肥料,厌氧菌或放线菌类有益防腐微生物为最好,养根壮根,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其抗病毒能力。 关于植物病毒病 植物病毒对寄主的危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上十分困难。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为了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病,人们采用了各种措施,包括轮作、种子脱毒、病毒间的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抗病品种的选用、传毒介体的控制及化学农药的使用等,近年来转基因植物抗病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但这些措施还不能有效克服病毒的危害,且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在当前大力提倡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强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植保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能开发出有效控制病毒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抗病毒药剂,研究人员不断寻找和筛选天然的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天然抗病毒活性物质种类很多,有的已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改变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预防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 1.轮作套种采用不同作物和品种的轮作和套种,可以减少病原积累,防止病害严重发生。 2.选择适宜播种期播种期的选择对病毒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 3.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和苗期的管理对预防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因为苗床上的病株,可能成为大田发病的重要毒源。因此,要尽力保证幼苗不生病或少生病,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毒病的能力,铲除田间地头杂草,拔除病株以除掉毒源,及时治虫防病,也能减轻病害。 二、种植抗、耐病品种 采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防治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多数抗病品种可以抵抗病毒复制和扩散,有些蔬菜可以抗传毒介体。

慢病毒系统简介及应用

慢病毒包装系统简介及应用 一、慢病毒包装简介及其用途 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人类免疫缺陷I 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基因治疗效果,在美国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慢病毒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表达RNAi的研究中。由于有些类型细胞脂质体转染效果差,转移到细胞内的siRNA半衰期短,体外合成siRNA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因而使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采用事先在体外构建能够表达siRNA的载体,然后转移到细胞内转录siRNA的策略,不但使脂质体有效转染的细胞种类增加,而且对基因表达抑制效果也不逊色于体外合成siRNA,在长期稳定表达载体的细胞中,甚至可以发挥长期阻断基因表达的作用。在所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中,是由RNA聚合酶Ⅲ启动子来指导RNA合成的,这是因为RNA聚合酶Ⅲ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而且合成的RNA不会带poly A尾。当RNA聚合酶Ⅲ遇到连续4个或5个T时,它指导的转录就会停止,在转录产物3' 端形成1~4个U。U6和H1 RNA启动子是两种RNA聚合酶Ⅲ依赖的启动子,其特点是启动子自身元素均位于转录区的上游,适合于表达~21ntRNA和~50ntRNA茎环结构(stem loop)。在siRNA表达载体中,构成siRNA 的正义与反义链,可由各自的启动子分别转录,然后两条链互补结合形成siRNA;也可由载体直接表达小发卡状RNA(small hairpin RNA, shRNA),载体包含位于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和4~5T转录终止位点之间的茎环结构序列,转录后即可折叠成具有1~4个U 3 '突出端的茎环结构,在细胞内进一步加工成siRNA。构建载体前通常要通过合成siRNA的方法,寻找高效的siRNA,然后从中挑选符合载体要求的序列,将其引入siRNA表达载体。 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较逆转录病毒载体有更广的宿主范围,慢病毒能够有效感染非周期性和有丝分裂后的细胞。慢病毒载体能够产生表达shRNA的高滴度的慢病毒,在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细胞、干细胞、受精卵以及分化的后代细胞中表达shRNA,实现在多种类型的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中特异而稳定的基因表达的功能性沉默,为在原代的人和动物细胞组织中快速而高效地研究基因功能,以及产生特定基因表达降低的动物提供了可能性。 慢病毒表达载体包含了包装、转染、稳定整合所需要的遗传信息。慢病毒包装质粒可提供所有的转录并包装RNA到重组的假病毒载体所需要的所有辅助蛋白。为产生高滴度的病毒颗粒,需要利用表达载体和包装质粒同时共转染细胞,在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得上清液后,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目的基因进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经过反转录,整合到基因组,从而高水平的表达效应分子。 二、这一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1. 对于一些较难转染的细胞,如原代细胞、干细胞、不分化的细胞等,能大大提高目的基因转导效率,而且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为RNAi,cDNA克隆以及报告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途径。 2. 进行稳转细胞株的筛选;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为什么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

为什么植物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病毒复制酶基因就具备抗病毒的能力(1)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可以阻止病毒的侵染或症状的产生。 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理:一种假说认为,当入侵病毒的裸露核酸进入植物细胞后,它们立即被细胞中的自由CP所重新包裹,从而阻止了入侵病毒核酸的翻译和复制。在离体条件下,附加自由CP能够抑制末装配病毒的翻译的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说;另一假说认为,抗性机制是在CP水平上抑制病毒脱壳,此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转基因植株可抗完整病毒的侵染.但不能抵御裸露病毒RNA的入侵;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病毒外壳蛋白的抗性机制不是外壳蛋白在起作用,而可能是它的RNA转录物与入侵病毒RNA之间的相互作用 (2)病毒复制酶基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酶是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病毒复制酶一般是在病毒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并结合到寄主核糖体之后形成的。在植物中表达不完整的病毒复制酶基因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对病毒的抗性,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基因转录后沉默有关。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 植物病毒病难以防治已成为植物界的“癌症”,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病,减少经济损失,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是农业生产当务之急。病毒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为筛选培育抗病、优质、丰产的新植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自1986年,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多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策略,并成功地培育筛选出多种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1.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基因工程抗病性 外壳蛋白是形成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它的功能是将病毒基因组核酸包被起来,保护核酸;与宿主互相识别,决定宿主范围;参与病毒的长距离运输等。1986年,美国的Beachy 实验室的Powell-Abel等第一次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TMV-Cp)基因插入修饰过的农杆菌质粒中,并置于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下,经农杆菌侵染而将TMV -Cp基因转入烟草,并在烟草中表达TMV-Cp,分子生物学检测表明TMV-Cp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中,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在转基因烟草中TMV-Cp表达量占叶蛋白0.1%左右。攻毒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能够抑制TMV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阻止TMV的系统侵染;并延迟发病12~30天。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诞生。自此科学家继续用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病毒X和Y,大豆花叶病毒(SMV),苜蓿花叶病毒(AiMV)等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均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使转基因植物获得对该病毒的抗性。至今世界各地科学家已在15个病毒组中的30多种病毒中,证实了由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许多抗性工程植物相继进入大田试验。目前认为外壳蛋白介导的抗病性是比较成熟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有人认为其机制是外壳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干扰了病毒脱衣壳,从而抑制了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与积累,但许多实验结果预示其机制的复杂性。 2.复制酶介导的抗病性 复制酶即特异性依赖于病毒RNA的RNA多聚酶。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自身复制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异地合成病毒的正负链RNA。1990年Golemboski等报道他们将TMVU1株编码的复制酶的一部分基因序列,即54kD蛋白基因转入烟草中得到的工程植株用很高浓度的TMVU1(500μg/mL)及TMV RNA(300μg/mL)接种时,均表现出很高的抗性,比一般转外壳蛋白基因的植物介导的植物抗病性高得多。后来豌豆早枯病毒54kD的蛋白基因和CMVFny RNA2编码的切去活性中心部位GDD(Gly-Asp-Asp)的复制酶部分基因片段转入烟草,均获得了高抗的工程植物。此外在马铃薯病毒X和Y中也报道了同样成功的研

关于慢病毒感染的相关知识总结..

慢病毒使用操作手册 一、慢病毒的储存与稀释: 1. 病毒的储存:收到病毒液后在很短时间内即使用慢病毒进行实验,可以将病毒暂时放置于4 ℃保存;如需长期保存请放置于-80℃(病毒置于冻存管,并使用封口膜封口) ①病毒可以存放于-80℃6个月以上;但如果病毒储存时间超过6个月,建议在使用前需要重新滴定病毒滴度 ②反复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每次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10%;因此在病毒使用过程中应仅尽量避免反复冻融,为避免反复冻融,建议收到病毒后按照每次的使用量进行分装。 2. 病毒的稀释:如果需要稀释病毒,请将病毒取出置于冰浴融解后,使用培养目的细胞用PBS或无血清培养基(含血清或含双抗不影响病毒感染)。混匀分装后4℃保存(请尽量在三天内用完) 分装后使用。 二、慢病毒用于体外(In Vitro)实验: 感染培养原代细胞和建系细胞。慢病毒对各种细胞和组织的亲嗜性不同,在使用慢病毒之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慢病毒对您的目的细胞的亲嗜性,感染复数(MOI 值)以及在体(In Vivo)注射所需要的病毒量。如果没有相关文献支持,可以通过感染预实验得到合适的感染复数(MOI 值)(使用24孔板检测病毒对目的细胞的亲嗜性)。 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预实验 1. 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预实验注意事项: ①测定慢病毒对目的细胞的亲嗜性时,需要同时设置对慢病毒亲嗜性较高的细胞(HEK293T,Hela)作为平行实验的对照细胞。 ②在进行慢病毒感染实验时,可以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目的细胞用)稀释;理论上,含有血清,双抗或者其他营养因子的完全培养基不影响慢病毒的感染效率。 ③一般慢病毒单位为TU/ml,即每毫升中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颗粒数。如:病毒滴度为>1X108 TU/ml 即每毫升病毒液中至少含有1X108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慢病毒颗粒。 2. 以24孔培养板为例,进行目的细胞和HEK293T 细胞的感染预实验实验前按照不同的MOI设置不同的感染孔,并根据MOI和细胞数量计算所需要的病毒量,如有必要可以使用PBS溶液或者无血清培养基稀释病毒原液。 第一天,准备细胞:在24孔培养板接种若干孔,每个孔内接种3~5X104个目的细胞,铺板时细胞的融合率为50%左右,每孔培养基体积为100 μl;进行病毒感染时细胞的融合度约为70%左右。 第二天,准备病毒:取出4℃保存的病毒,使用台式离心机离心20 秒(使病毒完全悬于离心管底部即可);如果是冻存在-80℃的病毒需要先在冰上融化后使用。亦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将按照MOI准确计算好的慢病毒稀释到培养基中,并尽可能保证所获得的含

【转基因水稻讲义】转基因抗虫水稻

【转基因水稻讲义】转基因抗虫水稻 前言:水稻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水稻为主食,它是人类营养和能量摄入最重要的谷物,提供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热量消耗。 概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国际水稻生物技术的研发就在洛克斐勒基金的资助下开展。至今在水稻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利超过三百项,涉及四百多个组织和机构。从1993年起,在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始了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目前,已有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得了不同的批准认可,涉及种植、食用、饲用、进口和加工等方面。全球已培育出近50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大部分均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鉴于其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除了2004年伊朗批准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国内转基因水稻主要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在研究,其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 汕优63”于2009年8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目前并没有获批进行商业化种植。除抗虫水稻外,一些药用或耐除草剂水稻陆续被批准进口或商业化应用。1998年起,美国批准Ventra Bioscience公司研发的转溶菌酶,乳铁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3个药用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美国批准安万特公司的转bar基因耐除草剂水稻及先正达公司的黄金大米等。 我们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阅图书馆书籍以及询问老师的方式对转基因水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转基因水稻的神秘面纱。 首先要介绍的是目前人类对转基因水稻研发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技术比较成熟的有以下四种水稻: 1、抗虫转基因水稻 2、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3、抗花粉过敏转基因水稻 4、金稻 技术还在研发中的水稻主要有抗逆性转基因水稻、高产和优质性状转基因水稻这两种。 表格 接下来介绍转基因水稻的工艺流程。 我们知道,基因工程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主要是对外源基因的重组设计,分为以下几步: 1、切(获取目的基因) 2、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转(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增(扩增DNA重组分子) 5、检(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产物的测定) 每一步具体的操作方法会根据供体、受体细胞的不同而改变,越具体到可以直接指导我们的实际操作的资料信息就越高精尖,目前我们的能力无法理清这些,所以只总结了一般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法。 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鸟枪法(即直接分离目的基因)、人工合成法和从文库中获取。 鸟枪法: cDNA法:将供体生物细胞的mRNA分离出来,利用反转录酶在体外合成cDNA,并将之克隆在受体细胞内,通过筛选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编码序列的重组克隆,这就是cDNA法克隆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基本原理。

pLVX-Puro慢病毒载体使用说明

pLVX-Puro pLVX-Puro载体基本信息: 载体名称: pLVX-Puro , pLVXpuro 质粒类型: 哺乳动物细胞慢病毒表达载体 高拷贝/低拷贝: 高拷贝 启动子: CMV 克隆方法: 多克隆位点,限制性内切酶 载体大小: 8102 bp 5' 测序引物及序列 : CMV-F:CGCAAATGGGCGGTAGGCGTG 3' 测序引物及序列: -- 载体标签: -- 载体抗性: 氨苄 筛选标记: 嘌呤霉素 备注: 含有组成型CMV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稳定性: / 组成型: -- 病毒/非病毒: 慢病毒 pLVX-Puro载体质粒图谱和多克隆位点信息:

pLVX-Puro载体简介: Description pLVX-Puro is an HIV-1-based, lentiviral expression vector. Lentiviral particles derived from the vector allow you to express your gene of interest in virtually any cell type, even primary cells. Expression of your gene is driven by the constitutively active human 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 early promoter (PCMV IE), located just upstream of the multiple cloning site (MCS), allowing constitutive,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your protein of interest. pLVX-Puro contains all of the viral processing elements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plication-incompetent lentivirus, as well as elements to improve viral titer, transgene expression, and overall vector function. The 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 (WPRE) promotes RNA processing events and enhances nuclear export of viral and transgene RNA (1), leading to increased viral titers from packaging cells, and enhanced expression of your gene of interest in target cells. In addition, the vector includes a Rev-response element (RRE), which further increases viral titers by enhancing the transport of unspliced viral RNA out of the nucleus (2). Finally, pLVX-Puro also contains a central polypurine tract (cPPT) element that increases nuclear importation of the viral genome during target cell infection, resulting in improved vector integration and more effi cient transduction (3). In addition to lentiviral elements, pLVX-Puro contains a puromycin resistance gene (Puror)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urine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GK) promoter (PPGK) for the selection of stable transductants. The vector also contains a pUC origin of replication and an E. coli ampicillin resistance gene (Ampr) for propagation and selection in bacteria. Use pLVX-Puro constitutively expresses your gene of interest from PCMV IE when transduced into target cells. Before the vector can be transduced into cells, however, it must be transfected into 293T packaging cells with our Lenti-X? HT Packaging System (Cat. Nos. 632160 and 632161). This packaging system allows you to safely produce high titer, infectious,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SV-G pseudotyped lentiviral particles that can infect a wide range of cell types, including non-dividing and primary cells (4). pLVX-Puro载体序列: ORIGIN 1 TGGAAGGGCT AATTCACTCC CAAAGAAGAC AAGATATCCT TGATCTGTGG ATCTACCACA 61 CACAAGGCTA CTTCCCTGAT TAGCAGAACT ACACACCAGG GCCAGGGGTC AGATATCCAC 121 TGACCTTTGG ATGGTGCTAC AAGCTAGTAC CAGTTGAGCC AGATAAGGTA GAAGAGGCCA

慢病毒生产及使用操作手册

慢病毒生产及使用操作手册 一、实验流程 制备慢病毒穿梭质粒及其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三种质粒载体分别进行高纯度无毒素抽提,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6 h 更换为完全培养基,培养48和72h后,分别收集富含慢病毒颗粒的细胞上清液,病毒上清液通过超离心浓缩病毒。以下容由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精心整理总结。 二、实验材料 (一)慢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和菌株 该病毒包装系统为三质粒系统,组成为pspax2, pMD2G, pHBLV TM系列质粒。 1、载体信息(见附录) 2、细胞株293T,慢病毒的包装细胞,为贴壁依赖型成上皮样细胞,生长培养基为DMEM(含10% FBS)。贴壁细胞经培养生长增殖形成单层细胞。 3、菌株大肠杆菌菌株DH5α。用于扩增慢病毒载体和辅助包装载体质粒。 三、包装细胞293T细胞的培养 (一)293T细胞的冻存 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293T细胞会出现生长状态下降、突变等。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在开始就对细胞进行大量冻存,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冻存,增加细胞复苏成活率。 1、去掉上清液,加入PBS洗去残留的培养基; 2、加入0.25%的胰酶,消化1~2min后,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细胞间间隙加大时,去除胰酶,加入新鲜培养基吹打混匀,移入离心管中。 3、细胞计数,将细胞全部晃下,加入3mL 37 ℃预热的10%DMEM,用10mL 移液管进行吹打,较大力吹打6~8 次即可,不留死角,之后,将所有细胞吸出,置于15mL 离心管中,取50ul 混匀后的细胞于1.5mL eppendorf 管中,加入450ul 10%DMEM,即为10 倍稀释,混匀,取10ul 细胞于计数板中计数。计数板上共4 大格,每大格16 小格。计数时,4 大格均计数,总数除以4(得每大格细胞数),再乘以10(10 倍稀释),即为实际n万/mL 细胞浓度。

三价转基因抗病毒西瓜的培育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05,13(1):10~15 牛胜鸟:女,1971年出生,博士。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收稿日期:2004-04-12接受日期:2004-06-01·研究论文· 三价转基因抗病毒西瓜的培育 牛胜鸟2黄学森1王锡民3于嘉林2*赵福兴1李大伟2王生有1翟光明1师范生1 (1.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运城044000; 2.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3.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117543) 摘要:利用西瓜花叶病毒(,WMV)外壳蛋白(CP)基因、西葫芦黄花叶病毒( ,ZYMV)复制酶(NIb)基因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复制酶基因构建三价植物表达载体,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西瓜()子叶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明目的基因成功地导入西瓜植株,并能够在后代植株中遗传,转化效率约为1.7‰。在温室和大田对T2、T3代转基因株系进行了病毒接种实验和抗病性筛选鉴定,转基因西瓜株系表现出感病、抗病、免疫和症状恢复等不同的类型。其中BH1-7株系的T3代植株对ZYMV和WMV的抗病能力普遍达到中等水平以上,并保持了受体西瓜品系原有的优良农艺性状。 关键词:西瓜;病毒病;转基因;抗病性 Creation of Trivalent Transgenic Watermelon Resistant to Virus Infection NIU Sheng-Niao2HUANG Xue-Sen1WONG Sek-Man3YU Jia-Lin2*ZHAO Fu-Xing1 LI Da-Wei2WANG Sheng-You1ZHAI Guang-Ming1SHI Fan-Sheng1 ( ) A trivalent vector containing the genes of(WMV)coat protein(CP),replicases of (ZYMV)and(CMV)was constructed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termelon( )plants mediated by.The foreign genes integrated into the regenerated progenie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nd Southern-blot.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about1.7‰.By mechanical inoculation,the detections of resistance to virus infec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greenhouse and field trial.The transgenic watermelons of the different lines represented different phenotypes of susceptible,resistant,immune and recovery from the virus infections in the late stage,among which the resistance showed by T3plants of BH1-7line was in a relative high level.This result indicated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new varieties of watermelon resistant to virus infection by transgenic protocol. watermelon;virus diseases;transformation;resistance 病毒病是西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世界范围内 均有发生。黄学森等(1994)和万莉等(1996)对西 瓜花叶病毒(WMV;以往 称为WMV-2,根据ICTV病毒分类第7次报告更名 为WMV)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 达分析,并对西瓜再生进行了探索。王慧中等 (2003)将WMV的CP基因转入西瓜,获得了抗 WMV的纯合系。但由于西瓜在大田常常同时遭受 多种病毒的侵害,其中主要有WMV、西葫芦黄花叶 病毒(,ZYMV)和黄瓜花 叶病毒(,CMV)3种病毒,因 而仅针对1种病毒的转基因抗病材料难以在生产中 直接应用。美国Asgrow种子公司采用转基因技术, 曾将WMV、CMV和ZYMV这3种病毒的CP基因 成功地转入西葫芦植株,获得了高抗病毒病转基因 西葫芦新品种(Mare.,1997;1998),并已获准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是否存在近缘野生种,若没有,则基因漂移就不会发生。另一个可能是存在近缘野生种,基因可以从栽培植物转移到野生种中,这就要分析考虑基因转移后会有什么效果。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许多基因是与抗虫或抗病有关的,其直接作用的对象是生物。如转入BT杀虫基因的抗虫棉,其目标昆虫是棉铃虫和红铃虫等植物害虫,如大面积和长期种植抗虫棉,昆虫有可能对抗虫棉产生适应性或抗性,这会影响抗虫棉的应用和BT农药制剂的防虫效果。因此,在抗虫棉推广时一般要求种植一定比例的非抗虫棉,以延缓昆虫产生抗性。 2.2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即用转基因生物制造或产生的食品。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时,应从宿主、载体、插入基因、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及其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等方面来考虑[3]。主要内容有:转基因食品基因修饰导致的新基因产物的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以及过敏效应。 3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价方法 3.1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等级与原则 中国农业部在2002年1月5日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按照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险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分为4个安全等级(表1)[4]。 表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 在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时一般遵从以下几条原则:(1)促进而不是限制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发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李茜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南京210095) 摘要:简要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安全等级潜在危险程度 Ⅰ尚不存在危险 Ⅱ具有低度危险 Ⅲ具有中度危险 Ⅳ具有高度危险 农业生物技术 62 --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第1期E-mail:chinaxiaokang@126.com地址:100026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pSicoR PGK Puro慢病毒载体使用说明

pSicoR PGK Puro pSicoR PGK Puro载体基本信息: 载体名称: pSicoR PGK puro, pSicoR-PGK-puro 质粒类型: 哺乳动物细胞慢病毒表达载体,RNAi, Cre/loxP 高拷贝/低拷贝: 高拷贝 启动子: CMV 克隆方法: 多克隆位点,限制性内切酶 载体大小: 7696 bp 5' 测序引物及序列: mU6-F:CAGCACAAAAGGAAACTCACC 3' 测序引物及序列: -- 载体标签: -- 载体抗性: 氨苄 筛选标记: 嘌呤霉素 备注: 本载体利用表达的嘌呤霉素作为筛选标记。嘌呤霉 素和shRNA寡核苷酸被LoxP位点加在中间。Cre酶 能够同时使得这两个基因在重组过程中切除出载 体,同时启动shRNA的表达。 稳定性: / 组成型: -- 病毒/非病毒: 慢病毒 pSicoR PGK Puro载体质粒图谱和多克隆位点信息 pSicoR PGK Puro载体简介: pSicoR PGK puro载体允许条件控制(通过Cre-LoxP), 稳定表达shRNAs,能够RNA干扰细胞和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表达。Cre序列的加入能够使shRNA关闭表达。shRNA编码寡核苷序列可以通过HpaI和Xho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插入载体。 pSicoR PGK Puro载体序列: ORIGIN - 1 GCTTAAGCGG TCGACGGATC GGGAGATCTC CCGATCCCCT ATGGTGCACT CTCAGTACAA 61 TCTGCTCTGA TGCCGCATAG TTAAGCCAGT ATCTGCTCCC TGCTTGTGTG TTGGAGGTCG 121 CTGAGTAGTG CGCGAGCAAA ATTTAAGCTA CAACAAGGCA AGGCTTGACC GACAATTGCA 181 TGAAGAATCT GCTTAGGGTT AGGCGTTTTG CGCTGCTTCG CGATGTACGG GCCAGATATA 241 CGCGTTGACA TTGATTATTG ACTAGTTATT AATAGTAATC AATTACGGGG TCATTAGTTC 301 ATAGCCCATA TATGGAGTTC CGCGTTACAT AACTTACGGT AAATGGCCCG CCTGGCTGAC 361 CGCCCAACGA CCCCCGCCCA TTGACGTCAA TAATGACGTA TGTTCCCATA GTAACGCCAA 421 TAGGGACTTT CCATTGACGT CAATGGGTGG AGTATTTACG GTAAACTGCC CACTTGGCAG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

利用GmNH23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植物对其广谱抗病毒特性的研究

利用GmNH23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植物对其广谱抗病毒特性的研究植物中克隆得到的抗病(resistance,R)基因大多数编码NBS-LRR类蛋白。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从大豆中克隆得到了一个NBS-LRR家族抗病毒蛋白编码基因GmNH23,对TMV(tobacco mosaic virus,烟草花叶病毒)和 SMV(soybean mosaic virus,大豆花叶病毒)具有抗性。 前期研究中我们只做了GmNH23基因的瞬时表达及抗性研究,而未进行稳定表达及其功能验证。为了验证GmNH23稳定表达后的抗性,并验证其是否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本论文以马铃薯敏感品种夏波蒂为材料,得到了过表达GmNH23转基因马铃薯,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高效的马铃薯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转化体系如下:马铃薯叶片预培养、共培养培养基为MS+1.6%葡萄糖+5 mg/L NAA+0.1 mg/L 6-BA;愈伤组织芽诱导培养基为MS+1.6%葡萄糖+0.02 mg/L NAA+0.02 mg/L GA3+2.0 mg/L ZTR;农杆菌菌液侵染浓度OD600=0.7,侵染时间为15 min,共培养2 d;特美汀和头孢曲松钠作为脱菌剂,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500 mg/L;由于遗传转化所用的两种重组载体骨架上分别具有潮霉素(Hyg)和卡那霉素(Kan)标记基因,故采用两者进行抗性筛选,在芽诱导及生根阶段的浓度分别为4 mg/L和50 mg/L。 经愈伤组织再分化与抗生素筛选后获得多株马铃薯转化幼苗,经基因组PCR 技术鉴定到了21个阳性植株,经RT-PCR进一步检测发现16株转基因株系成功表达了GmNH23基因,Western blot实验也证明了GmNH23蛋白的表达。PVY(potato virus Y,马铃薯Y病毒)是一种马铃薯的严重病害,且与SMV同属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综述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综述 一,摘要 介绍目前转基因植物概念、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就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讨论。 二,正文 转基因植物概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人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人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转移技术获得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植物个体。在过去十多年来,植物学家们已成功地把具有各种新性状的基因转移到了50多种不同的植物上,为农作物育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品种。 ?每一个植物都有很多基因。基因的本质,就是我们常说的DNA(去氧核糖核酸)。一个基因,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占据着一个限定长度的片段。所以要想从供体植物上获得某个决定遗传性状的基囡,只要我们能从供体植物的DNA结构中取出这个基因片段可以了。这个决定遗传性状的基因也称目的基因,将它转化或转移到受体植物上,使它整合到受体植物的染色体上重新组合并使其(目的基因)在再生植株中表达出来,这样就完成了目的基因的传导操作,达到了转基因植物的合成及改造植物性状的目的。 1983年,植物学家首次完成了将一个容易鉴别的抗卡那霉

素基因转移到烟草上的试验,其后代也具有抗卡那霉素的特征。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开拓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自此以后,在水稻,玉米,大豆、番茄,马铃薯,烟草,油菜等很多重要的农作物上又得到了转基因植物。如美国孟山都等公司把杀蠋菌的苏云金杆菌的毒素蛋白基因引入到棉花、烟草、番茄和马铃薯等植物上,产生了杀死吃这些作物的蠋幼虫的毒蛋白,培育出了抗虫的棉花,烟草新品种。将毒壳蛋白基因转入苜蓿、黄瓜,烟草等作物,它们可对致命的病毒产生抗性,从而获得了抗花叶病毒感染的抗病植株。 植物转基因方法大致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1.农杆茵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根瘤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两种,其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 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但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日益作为模式植物的水稻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这是该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