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5.1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⑥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

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 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

(有删改)

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2分)

(1)xuàn()富(2)贵胄.()

2.第②段从和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分)

3.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义的表现。

4.第⑤段论证很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3分)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④②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C.①⑤③④② D.④①③②⑤

6.请从所学课文中再举一个能够体现作者所说“贵族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上海的另一面

①是报道的错误或是自己的幻想,提到上海便是纸醉金迷一片浮华世界,似乎所有浮世的欲望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影随形。也听人说上海购物商场奇多奇大,国际名牌林立,醒目精品琳琅华美且气派光鲜,崭新建筑与装潢样式极力仿造欧洲与美国,只可惜洋里洋气中又混杂着做作的古典情调,精致优雅处也仍不够到位。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

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

②如何让新旧交遇而别有韵味又不失亲和沉稳?把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成一体是门大学问。假若不停地拆旧迎新,换了一个全新面目的城市,上海是否仍然还是上海?

③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

④土山湾,有个土字的土气名字,实在而朴素,一看就很喜欢。意外地发现竟是一个孤儿院,1864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建造,原名徐家汇孤儿院,原意是为了解决孤儿谋生技能而开设的土山湾艺工场。博物馆里展示徐家汇形成的历史和明末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光启,复旦大学的创建者马相伯等人的功绩,图文并茂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包括当时的画工坊、玻璃工坊、五金工坊、印刷工坊、木刻工坊等等。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可惜时间不足,无法从土山湾老人们在电子视频中的口述历史获知更多当时的情况。临走之前,我在展馆外边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土山湾》,并盖上两枚纪念印章。

⑤行李因作家赠书其实早已超重,忍不住又买书,因为进门那一座令我惊叹不已的“镇馆之宝”。这座曾经参加过3届世博会,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和配套展出的木雕宝塔获得最高甲等大奖的中国牌楼,制作者是土山湾艺工厂的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雕刻三国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关公。对着牌楼,想象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弯着身子,一刀一刀地雕和刻,那么精微和细致,对艺术若非有特别的深情,绝对不会愿意把时间专心一意地用在精细的雕刻创作上。

⑥他们在时间里雕刻时间,用过去的时间换来今天的时间,甚至未来的时间。艺术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在时间里留下来了。

⑦土山湾艺术家,也即是来学艺的孤儿们,在那个时常有人饿死的年代,土山湾艺工场收留他们,教导他们各种手艺,希望他们未来可以自食其力,这里是宗教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温馨的。老师传授西方宗教教义,也灌输西方文化艺术,至于师长们的为人处世方式,孤儿们耳濡目染,即是另一种无形的说法。展厅里各种精致典雅的艺术品,展示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圆梦的工厂,默默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周湘、徐泳清、张聿光、潘克恭、徐宝庆、张充仁等,孤儿亦有机会成大师,当年创建土山湾孤儿院的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诸多新工艺如彩绘玻璃、印刷技术等都发源于此,艺工厂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经在此任教。

⑧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见到中西文化交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美丽典雅,叫我想起一个外国的历史学家曾经向中国人提出的忠告:“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旅人游客前来的特殊诱惑。城市在更新,倘若让中国文化的内涵生锈腐烂,甚至毫不珍惜地一刀切除,失去上海原有的风貌以后,上海的独特魅力便会消逝无踪了。

⑨旅人要看欧洲,自然会到欧洲去,绝对不会选择飞来上海。再如何“打造”,上海也不该成为一个“欧洲城市”。都说上海“洋气”,这一回,却是“土气”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并且提醒我:上海,永远是中国的上海。(有删改)

7.第①段“如影随形”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8.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9.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生动,议论深刻,试加以赏析。(3分)

10.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3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以设问方式引出作者对新时代精神和历史传承相融合的思考。

B.第⑤段介绍了土山弯木雕牌楼,突出其技艺的精巧和对文化的传承。

C.第⑦段交代学艺的孤儿有机会成为大师,与老师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D.第⑧段强调要保有上海的魅力,必须更新中国文化生锈腐烂的内涵。

12.根据你的理解,对本文的标题加以鉴赏。(5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2)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3)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落花水乡茅舍晚,。(马致远《远浦帆归》)

(5)令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7),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8)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4.从体裁看,这两首都是近体诗中的。(1分)

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

16.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楚归晋知罃①

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②其忿以相宥③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④。”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

③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释】①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②惩:戒,克制。③宥:宽恕。④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2)然则德.我乎

(3)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

(4)遂适.齐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求知罃孤违蹇叔,以.贪勤民

B.子其.怨我乎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C.寡君之.以为戮石之.铿然有声者

D.重为之礼而.归之吾从而.师之

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0. 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3分)21.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伊尹论①

苏轼

①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②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③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④夫太甲之废②,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

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有删节)

【注释】①伊尹:夏末商初人,曾辅助商汤王简历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

②太甲:商朝国君,在位时朝政混乱,被辅政的伊尹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反省。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还政于他。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

A.乃、故 B.故、而C.则、乃D.而、则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树立高尚节操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B.确立天下秩序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C.树立高尚节操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D.确立天下秩序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24.第②段“推此而上”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第④段中伊尹废掉国君,后又拥立被废的国君,天下人却不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26.分析第③段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分)

二写作(70分)

27.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浦东新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答案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5.1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从民间和学界两个角度,列举“精神贵族”的现象。)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以“然而”一词过渡,引出“贵族”和“寡头”两个概念,并用柏拉图的定义来解释贵族的内涵。)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具体分析贵族和寡头的本质区别)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具体分析贵族对于一个社会的意义:为不幸者呐喊)

⑤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胃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痛斥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先贤,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

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贵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从外中角度举例论证,并引出“贵族精神”这一概念)

⑥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贵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体倒挂”(本文并非为“倒挂”辩护),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以“然而”转折到对“精神贵族”的论述,第一段只是具体现象的列举,而这里是带有普遍性表现的论述)

⑦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 一个正常社会里阿Q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社会里不能只有阿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先以“当然”转折,主张以平常心宽容那些“精神贵族”,显示出论述的辩证性;又用“但”再转折,强调出作者的观点: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⑧当然,贵族精神不等于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贵族(应当说是寡头)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贵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寡头)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又以“当然”转折,区别“贵族精神”和“贵族制度”两个概念,并指出真正的贵族精神是实现消灭贵族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其实也就是再一次突出“贵族精神”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有删改)

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2分)

(1)xuàn()富(2)贵胄.()

答案:炫 zhou

2.第②段从和两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分)

答案:物质精神

3.对第④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

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

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公正的表现。

答案:B

4.第⑤段论证很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第⑤段从多角度、多侧面列举实例:有古代的例子,如:“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的志士;有现代的例子,如“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有中国的例子,如上两例;有外国的例子,如出身贵胄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的俄国十二月党

人;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十二月党人”;有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有政见一致,共同反抗黑暗社会的例子;有主张不同,却抨击社会黑暗如一的例子,如鲁泡特金公爵和列·托尔斯泰伯爵。这些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人之常情

②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③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④这不禁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Q

⑤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④②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C.①⑤③④② D.④①③②⑤

答案:C

6.请从所学课文中再举一个能够体现作者所说“贵族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分)

答案:例子要出自课文1分;作者或人物要符合贵族精神1分;要有分析1分;语言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上海的另一面

①是报道的错误或是自己的幻想,提到上海便是纸醉金迷一片浮华世界,似乎所有浮世的欲望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影随形。也听人说上海购物商场奇多奇大,国际名牌林立,醒目精品琳琅华美且气派光鲜,崭新建筑与装潢样式极力仿造欧洲与美国,只可惜洋里洋气中又混杂着做作的古典情调,精致优雅处也仍不够到位。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

②如何让新旧交遇而别有韵味又不失亲和沉稳?把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成一体是门大学问。假若不停地拆旧迎新,换了一个全新面目的城市,上海是否仍然还是上海?

③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

④土山湾,有个土字的土气名字,实在而朴素,一看就很喜欢。意外地发现竟是一个孤儿院,1864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建造,原名徐家汇孤儿院,原意是为了解决孤儿谋生技能而开设的土山湾艺工场。博物馆里展示徐家汇形成的历史和明末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光启,复旦大学的创建者马相伯等人的功绩,图文并茂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包括当时的画工坊、玻璃工坊、五金工坊、印刷工坊、木刻工坊等等。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可惜时间不足,无法从土山湾老人们在电子视频中的口述历史获知更多当时的情况。临走之前,我在展馆外边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土山湾》,并盖上两枚纪念印章。

⑤行李因作家赠书其实早已超重,忍不住又买书,因为进门那一座令我惊叹不已的“镇馆之宝”。这座曾经参加过3届世博会,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和配套展出的木雕宝塔获得最高甲等大奖的中国牌楼,制作者是土山湾艺工厂的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雕刻三国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关公。对着牌楼,想象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弯着身子,一刀一刀地雕和刻,那么精微和细致,对艺术若非有特别的深情,绝对不会愿意把时间专心一意地用在精细的雕刻创作上。

⑥他们在时间里雕刻时间,用过去的时间换来今天的时间,甚至未来的时间。艺术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在时间里留下来了。

⑦土山湾艺术家,也即是来学艺的孤儿们,在那个时常有人饿死的年代,土山湾艺工场收留他们,教导他们各种手艺,希望他们未来可以自食其力,这里是宗教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温馨的。老师传授西方宗教教义,也灌输西方文化艺术,至于师长们的为人处世方式,孤儿们耳濡目染,即是另一种无形的说法。展厅里各种精致典雅的艺术品,展示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圆梦的工厂,默默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周湘、徐泳清、张聿光、潘克恭、徐宝庆、张充仁等,孤儿亦有机会成大师,当年创建土山湾孤儿院的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诸多新工艺如彩绘玻璃、印刷技术等都发源于此,艺工厂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经在此任教。

⑧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见到中西文化交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美丽典雅,叫我想起一个外国的历史学家曾经向中国人提出的忠告:“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旅人游客前来的特殊诱惑。城市在更新,倘若让中国文化的内涵生锈腐烂,甚至毫不珍惜地一刀切除,失去上海原有的风貌以后,上海的独特魅力便会消逝无踪了。

⑨旅人要看欧洲,自然会到欧洲去,绝对不会选择飞来上海。再如何“打造”,上海也不该成为一个“欧洲城市”。都说上海“洋气”,这一回,却是“土气”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并且提醒我:上海,永远是中国的上海。(有删改)

整体分析:

从标题出发,“上海的另一面”,意味着文章会讲到上海的“这一面”和“另一面”,而以“另一面”为重点。

再读文章,第①段讲到上海的“浮世欲望”和“洋气与做作”,应属于上海的“这一面”。作者以问句“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来表达自己的否定和担忧,并引出第②段作者对“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的思考,并引出第③段的“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一个“幸好”,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与欣慰,也告诉了读者下文要讲的“土山湾博物馆”就是“上海的另一面”的代表。

④—⑦段是对作者参观土山湾博物馆的具体叙写。

第⑧段第一句“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既呼应了标题,也总结了上文的叙述,从而开始作者的议论。作者引用西方历史学家的话,提出“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旅人游客前来的特殊诱惑”的观点。

最后一段,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对上海的“土气”的赞美。

7.第①段“如影随形”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答案:浮世的欲望很多,在城市风貌和人们的生活中随处显现。

8.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以“幸好”照应第一段对上海的光鲜洋气、精致优雅背后的仿造和做作的担忧,引出下文对土山湾博物馆的介绍和对“上海另一面”的议论;强调了作者参观土山博物馆后有了“上海是保存了历史传承的上海”的答案后的庆幸、欣喜之情。

9.第⑤段画线句子描写生动,议论深刻,试加以赏析。(3分)

答案:画线句通过想象(虚写),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土山湾年轻的艺术家精微细致地进行艺术创作的细节,再用议论直接赞美了他们对艺术的深情执着,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在观摩牌楼时的赞叹和感慨,描写和议论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10.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

。(3分)

答案:土山湾年轻的艺术家当年进行精微和细致的艺术创作,(专心一意,耗费了巨大的时力,)换来了他们优秀作品和精神的长留。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以设问方式引出作者对新时代精神和历史传承相融合的思考。

B.第⑤段介绍了土山弯木雕牌楼,突出其技艺的精巧和对文化的传承。

C.第⑦段交代学艺的孤儿有机会成为大师,与老师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D.第⑧段强调要保有上海的魅力,必须更新中国文化生锈腐烂的内涵。

答案:D

12.根据你的理解,对本文的标题加以鉴赏。(5分)

答案:要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简洁朴素含义丰富;③隐含土气和洋气的对比;④引发人们对上海城市传统文化缺失的思考,寄托人们对新旧、中西文化融合的期望。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2)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3)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落花水乡茅舍晚,。(马致远《远浦帆归》)

(5)令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7),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8)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①溯洄从之②苒苒物华休③杜鹃声里斜阳暮④断桥头卖鱼人散

⑤其可怪也欤⑥而致千里⑦香雾云鬟湿⑧何事偏向别时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赏析:

寇公就是北宋名相寇准,蒨桃是他的侍妾。寇准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正直、有功于国的大臣,但生活上非常豪华奢侈,《宋史》本传说:“准少年富贵,性豪侈。”欧阳修《归田录》也说他“早贵豪侈”。《呈寇公》二首就是就是蒨桃针对他的一次豪侈之举而作的。

《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四十有段记载:“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令歌数阕,公赠之束彩,歌者未满意。荷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讲的就是蒨桃作诗的经过。

蒨桃的第一首诗,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一二句写美人(歌女)。三四句转写织女的辛劳,寇准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蒨桃不平,所以她要站出来说话,表现了蒨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全诗出语坦率,倾向鲜明。

第二首,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

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那位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个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体念到织女的苦楚,而以诗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进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讽谕诗。这位不谙蚕织苦、只知挥霍的相爷看了蒨桃的诗,却对蒨桃之言颇不以为然,步她第二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说他要及时行乐,还要听歌。要听歌就要大量赏绫,蒨桃的诗等于没有做,反映了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准宴乐之际不去乘兴助乐,反而作诗批评一位堂堂的当朝宰相,她知道寇准可能会发怒,但是她敢说,她有足够的勇气来诉说不平,又有足够的勇气来写出不平之鸣。这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才女。其诗其人博得了千百年来读者们的喜爱和尊敬。

14.从体裁看,这两首都是近体诗中的。(1分)

答案:绝句

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

答案:C

16.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答案:①环境描写,如“风劲”写天之寒,“幽窗”写夜色之深;②细节描写,如“手屡呵”;

③对比,织女整天织布却衣着单薄,一日辛劳不及歌女一曲清歌。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楚归晋知罃①

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②其忿以相宥③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

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④。”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

③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释】①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②惩:戒,克制。③宥:宽恕。④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译文:

晋国把楚公子谷臣送回,还有连尹襄老的尸骨也送来,以赎回知罃。这时,知罃的父亲荀首已做了晋国中军的副帅,因此楚国答应了。

楚王给知罃送行,说:“你怨恨我吧?”知罃说:“两国交兵,我没能耐,作了俘虏。君王的部下没有用我的血来涂在鼓上祭神,而让我回国去受晋君的刑罚,这都是君王的恩啊!我自己不行,又能怨谁呢?”楚王说:“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说:“两国都为了本国的利益,交换俘虏,言归于好。两国友好的大事,我毫未参与,又该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晋国以后,如何报答我呀?”知罃说:“我既没有怨恨谁,君王也没有给谁恩德,无恩无怨,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楚王说:“话虽这么说,你总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说给寡人听听。”知罃说:“托君王的福,我这被俘的臣子能够回到晋国。敝国君主按照军法将我处死,那么,君王的恩惠还是永存不朽的。如果敝国君主看在君王的面上,赦免了我,把我交给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再请求敝国君主,按家法在宗庙内处死我,君王恩惠也还是不朽的。如果荀首的请求未得准许,反而让我继承祖宗的官职,带一支部队守卫边防。那么,即使遇到君王的部属,我也不敢回避,只有尽力拼命,决无二心,尽我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我对君王的报答。”楚王说:“看来是不好同晋国争霸啊!”于是为知罃举行隆重的礼仪,送他回国。

解读:

知罃被俘九年,因为晋楚两国和解,交换俘虏,可以回国了。楚王很想借此机会拉拢他,再三再四提问,总想套出他几句感恩戴德的话。知罃却完全撇开个人恩怨,公事公办,毫不领情。最后一问,逼他非报恩不可,他出于礼貌,先说两句“死且不朽”,但是报答的方式,仍是公事公办,“无有二心,以尽臣礼”。这样坚决地维护国格,真使楚王大出意外,不由得更加礼重,并且由此得出“晋未可与争”的结论。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两释累.囚以成其好()(2)然则德.我乎()

(3)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4)遂适.齐()

答案:①同“缧”,捆绑②感激③继承④往、到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求知罃孤违蹇叔,以.贪勤民

B.子其.怨我乎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C.寡君之.以为戮石之.铿然有声者

D.重为之礼而.归之吾从而.师之

答案:D

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答案:您(您的手下)不杀我(把我的血涂在鼓上),让我回到晋国被杀(接受惩罚),这是您的恩惠。我的确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呢?(衅鼓,即戮,不才,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错一点扣一分,扣完为止)

20.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

。(3分)

答案:晋国有像知罃这样的有智慧、有尊严、忠于国家的大臣。

21.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赞美了郑贾人敬慕贤才、轻利重义、无功不受禄的品格;②从侧面表现了知罃的美德;③也佐证了楚王“晋未可与争”的观点。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伊尹论①

苏轼

①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②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③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④夫太甲之废②,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有删节)

【注释】①伊尹:夏末商初人,曾辅助商汤王简历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②太甲:商朝国君,在位时朝政混乱,被辅政的伊尹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反省。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还政于他。

译文:

能办天下大事的,是有天下大节的人;能立天下大节的,是把天下看得很狭小的人。

如今平民中的男男女女,都知道廉洁忠信是美德,假使他果真能做到廉洁忠信,那么,他们的智慧谋虑,不一定不如王公大人的有才能;只因他们所争取的,只限于一筐饭一碗豆羹,而一筐饭一碗豆羹足够使他动心,那么,应当是他的智慧谋虑不超出这了。倘若一筐饭

一碗豆羹,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去拿,那么,一乡的人,没有敢用不正的办法来侵犯他了。一乡的人,没有敢用不正的办法来侵犯他,而他不能办理一乡的事,是没有的。由此而向上推论,他不取的越大,那么,他能办理的事情越远大了。辞让天下和辞让一筐饭一碗豆羹,是没有差别的;治理天下和治理一乡,也是没有差别的。然而不能去治理天下,是有所遮挡。天下的财富,是一筐饭一碗豆羹的积累。天下的广大,是一乡的推移。

孟子说:“伊尹在有莘的田野耕种,不合他的道,不合他的义,虽然把天下的俸禄都给他,他也不接受。”天下的俸禄不能使他动心,所以他的才能全面;用他全面的才能来控制天下,所以面对大事而不慌乱。古代的君子,一定有超出世人的德行,不是苟且求得不同罢了。卿相的地位,千金的财富,有所不屑一顾。将用来扩大自己的心胸,使穷和达、利和害,不能成为他胸中细小的阻塞,来使他的才能全面,而想有所作为罢了。后代的君子,大概也曾经有过他们的志向了:但因为得失搅乱了他的心,而荣辱又从外界影响他,所以劳苦不休直到老死也没有空暇,也足够悲伤了。孔子写书到舜、禹、皋陶互相推让的时候,大概没有不叹息的了。把帝位的尊贵,而进行着平民的推让,孔子取它什么呢?取他们不奔走于富贵,有使天下的人心大大推服罢了。

讲到太甲的被放逐,天下不曾有过这种情况的,而伊尹开始实行了,天下的人不认为可惊;以臣来放逐君主,天下的人不认为僭越;已经放逐后再立,太甲不认为他专。为什么?是伊尹平常所不屑去做的,足够取得天下的信任了。他看天下很微小,不足以打动他的心,而岂能忍心用废弃放逐他的君主来求利呢?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

A.乃、故 B.故、而C.则、乃D.而、则

答案:D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树立高尚节操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B.确立天下秩序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C.树立高尚节操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D.确立天下秩序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答案:A

24.第②段“推此而上”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案: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就能服一乡之人,办一乡下之事。

25.第④段中伊尹废掉国君,后又拥立被废的国君,天下人却不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案:他平素不追求富贵,不以天下为意,得到天下人信任。

26.分析第③段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分)

答案:先引用孟子的话,肯定伊尹不以天下动其心,所以凭其才做到临大事儿不乱;然后将古之君子不屑高位千金欲有所作为与后之君子心系得失荣辱,老死也无暇顾及先前的志向,形成对比;最后用孔子感慨舜、禹、皋陶相让的例子,再次强调他们不汲汲于富贵,有服天下人之心,从多方面证明了狭天下者能办天下之大事(或“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的观点。(答对其中任意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

二写作(70分)

27.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D.【零和思维方式】 2.(3分)*A. 3.(3分)*C.【A将“零和概念”与“零和思维”等量齐观。B“看似有经济学模型的支持”。另外,事实上有的国家、有的人就是零和思维的。D原文:“人之为人,不在于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在于面对善与恶的纠缠,可以作出顺应客观规律、彰显人性光辉的正确选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3分)*C. 5.(6分)【(1)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3)善良有担当。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他”“老孟”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答对1点2分,2点4分,三点6分,大意准确即可)】 6.(6分)【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 (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D.【“国产锂电池企业无法‘走出去’”不对。原文是“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8.(3分)*B.【“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一句错,材料二并没有提到两者的关联。】 9.(6分)【①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②提升国产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能力,掌握核心技术。③加大对动力电池研究的资金投入。④加强企业与科

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届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苏轼《水调歌头》)(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可以用《琵琶行》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病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 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是内质网 B.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 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生成 D.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16分) 漫说“散文心” 沈扬 ①前些年在旧书摊淘到一本名为《文心》的书,1934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作撰写并出版,是一本关于国文写作的指导性通俗读物。《文心》一书在提出用功求学用心作文的要求后,具体到写作的过程,讲述了确定“中心意旨”对于写

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岳阳市高三质量检测试卷(一) 历史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

最新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最新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 2017.12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

2020年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考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深度应用。数据已经成为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新生产要素。如何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是信息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数据之所以能创造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它能提高经济运行体系中原有要素的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数据本身就能产生新的价值。比如,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业态创新本质上就是基于数据信息的价值创造。但数据创造价值的功能并不能直接实现。数据要素也不能直接参与价值分配,而是要经过数据创造、加工并传输给数据要素使用者后,才能创造价值、参与价值分配。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竟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体系最完备、制造业规模最大、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先的国家,每年创造出巨量的数据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一些国际数据公司和数据存储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30%的新增数据资源来自中国。我国也是数据利用强国。2018年底,我国有10家企业名列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30强榜单,在信息产业部分领城实现着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数据要素在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方面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比如,数据资源开放程度有限,大量数据资源处于“休眠”状态;信息产业和数据应用部分环节、领城还存在被“卡脖子”风险;数据应用不,广泛、应用程度不深,数据价值衡量缺乏统一标准;等等。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严重影响了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效率和价值分配的公平性。 尽快消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技术短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既不能因担恍信息泄露而拒绝数据资源开放和交易。也不能把信息社会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都简单地归答于数据资源的使用。而是要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协调机制,加快实现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稳步向社会开放。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千兆网络和IPV6规模部暑,推动5G示范工程和规模化应用,加快行业专用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及相关标准的统一、推广,不断扩大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三是加快数据资源确权立法,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打击数据盗用等违法行为,建设线上线下数据市场,促进数据产权交易;研究和执行合理的数据使用规则,夯实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制度基础。四是注重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在鼓励数据信息公开、共享和交易的同时,严厉打击数据信息的非法收集、

2019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现代文阅读一模试题

2019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现代文阅读一模试题 摘要:下载2019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语文一模试题word版,阅读下文即可查看! 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作为通俗文学的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媒介传播的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 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 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 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2020届 广东省广雅中学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幻电影是基于现实世界对超自然的人、神、妖共存的多维时空的重构,是对虚幻异域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它往往利用数字技术以夸张、变形、寓言或传奇等方式,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奇幻电影能够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目前奇幻电影大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神魔、玄幻、武侠、动作等类型元素,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载体,凝结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从中能够探寻到共同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奇幻电影选择了以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文学叙事的母题,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反观人性,借助不同世界的生灵重构超越自然的多维时空。如《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奇幻电影将人、神、妖等不同世界的生灵放置在共生共存的空间中,试图唤起现代人心灵回归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 作为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电影类型,奇幻电影同时需要在传统经典故事文本基础上重新传达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以追求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庄子》中说:“齐谐者,志怪者也。”神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诡异事件及妖鬼与人类的互动。中国观众对神怪故事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基础,《聊斋志异》《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往往被其他文艺样式取材改编,同样给奇幻电影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 奇幻电影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其实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故事设置与矛盾冲突进而凸显电影的戏剧性。在人物刻画与塑造,场景的渲染与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生动,而往往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无疑会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就目前奇幻电影“西游系列”的改编而言,在重构“西游”经典奇幻世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较为恢宏的场面。然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奇幻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奇观场景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让观众感受不到要传达的核心精髓,无法塑造经典文本中那样生动的艺术形象。由此,奇幻电影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需要在满足观众精神诉求与娱乐消费中,寻求主流价值与电影市场之间的共赢,力争在接受性和整合性等向度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救赎。 奇幻电影需要新的思维模式推动整体叙事转型。以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也引起了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警醒。奇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电影工业及硬科幻文化产品带来发展的新趋势。该部电影设置了科幻的时空概念等科学范畴的命题,在充满科技特性与工业基因的叙事话语中,穿插了营救地球过程中战友合作、牺牲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等人文元素,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生活相接近,被称为国产电影中的现象级作品。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调研考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徐沟中学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落莫朔风凛冽偌(rùo)大廿( èr ) 四桥 B.瑕疵一遛空地怪癖(pì)怏(yàng)怏不乐 C.黯然忧患倍尝攒( cuán)射像模(mó)像样 D.国粹冥顽不灵编纂(zuǎn )勾(gòu)当(d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鲁强一向很自信,这次接受任务后,他以为自己的计划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B.近年来,中东的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过度开采仅存的林木资源,结果只能是纸浆价格上扬和用纸量增加,势必会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 D.张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仍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B.温家宝总理5月22日重访北川中学,在高三(一)班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并对同学们说:“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历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质量执法大队的小王,对某企业送检的一批肉制品,未按该分管局长的意见,加盖“合格”签章,以至受到停职检查的处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流坑那一条条铺着彩色鹅卵石的巷子走过,脚下发出的声响,像敲击编钟。微微闭上双眼,让人思接千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应着千年古韵一路跌宕流向梦一般的前方 ②那一排排泥瓦覆盖着的屋 ③不知是状元楼高,还是庶民的檐低 ④站在至高点俯瞰全村 ⑤恩江的悠悠波浪 ⑥酷似麒麟的脊背 A.④③②⑥⑤① B.①③②④⑥⑤ C.②③⑤④⑥① D.⑤⑥①④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诗经》中的时间意识 与西方人对时间的覃思相比,中国哲人更早开始了对于时间的妙悟。孔夫子从黄河滚滚东去不舍昼夜领悟到时间的永恒,庄子以“白驹过隙”喻指人生的短暂。这种对时间的诗性感受方式,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中国哲学的诗意与情趣。追溯哲人的诗性思考,我们会发现《诗经》的导源作用。《诗经》以诗歌的形式传达了先民对于时间的感受与思考,从中可以谛听到个体意识由蒙昧朦胧向觉醒迈进过程中坚实的足音。 《诗经》中出现了大量的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在诗人而言并非刻意为之,实在是基于先民对时间的深切感受。这种感受大致包括三个层面:时序感受.心理感受.生命感受。

(完整版)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以城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 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 诗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轫,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幸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事,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2018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2 一、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 (2)?。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应在下文中 ()处。(3分) 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连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

【真题】广东省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i)

广东省2020届高三调研考试(I)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文玩”之“文”,是器玩至关重要、至为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意味着与文化修养相关,内蕴着人文之理、文化之道,勾连着情之所钟、性之所至,投射着心之所向、灵之所属,规约着“玩”之法理,影响着“玩”之意志,统帅着“玩”之雅趣,升华着“玩”之妙境。 “文玩”之“玩”,是“文”的载体和表现。这里的“玩”兼具名词“玩”和动词“玩儿”两种词性。前者为对象,即浅层的实体的物。“文玩”多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是“文”的物质载体。后者为活动,即对象的赏玩过程。精湛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赋予“文玩”器物一种独特的美,是“文”的审美表现。“文玩”的玩家、藏家通过“玩儿”的活动,即文玩审美赏玩过程,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这便是“文玩”由古至今绵延不绝、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 “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物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儿”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对物道、人道、天道的体察。进一步讲,“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超越当下的幽思情韵,能够表现藏家玩者的学问见识,能够凝结赏玩者的高洁雅致;在于它呈现的其实是一种情怀,是一样情性,是一片趣味,是一颗心灵。质言之,所谓“文玩”,其“文”在心,其“玩”在趣。一言以蔽之,“文玩”即“文”心“玩”趣。

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甲]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映态度也不一致。[乙]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丙]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假如 B . 心习 C . 反映 D . 东想西想 (2)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假如 B . 心习 C . 反映 D . 东想西想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三上·全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计算机自动化 一百年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写道:“文明的发展就是加大不用想便能完成的事情的数量。”如今,计算机可以被编程执行非常复杂的工作,许多软件程序还负责脑力工作,比如观察检测、分析判断,甚至作出决定等等直到最近都还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职能。怀海特的话里隐含着一种这样的信念——人类活动是从上到下有等级区分的:每当我们把一件任务或一种工具交给机器去负责,就把自己解放出来去追求等级更高的、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任务。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谬见——自动化学者称之为“替代神话”。节省劳力的设备不只替代了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的一些彼此孤立的组成部分,它还可能改变了整个任务,包括参与者的态度、技能和角色。 心理学家发现,当我们用电脑工作时,经常会陷入自满和偏见——两种会削弱我们表现和引发错误的认知缺陷当中。当一台计算机诱使我们进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当中,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相信计算机会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并且处理任何出现的问题,我们任注意力四散开去。我们与手头的工作脱离开来,对周围事情的注意力也在淡去。自动化偏见则是指我们过于相信显示器上面的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对软件的信任变得如此之强,以至于忽略或无视其他的信源,包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当一台计算机提供了不正确或不完备的数据,我们会视而不见。 计算机自动化将我们从执行者转变为观察员。我们放下了操纵杆,转而观看屏幕。这种转变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但同时也可能抑制专业技能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和其他专家都依赖决策支持系统来分析信息和提出行动方案,但一些迹象表明,软件越是能干,会计师就越是不行。最近由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