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

《中国文学批评史》

考核方式:闭卷。

海南师范大学历年考核试题 (2)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一套) (2)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 (3)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 (4)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参考答案 (5)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末考试试卷(第三套) (8)

一、填空题(30×1=30分) (8)

二、简答题(2×10=20分) (9)

三、论述题(2×20=40分) (9)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末考试试卷(第三套)答案: (9)

一、填空题(20×2=30分) (9)

二、简答题(2×10=20分) (10)

三、论述题(2×20=40分) (10)

海南师范大学历年阶段性考核试题 (12)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一套) (12)

一、填空题(40×1=40分) (12)

二、选择题(10×2=20分) (13)

三、简答题(2×15=30分) (14)

四、分析题(1×10=20分) (14)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一套)答案: (15)

一、填空题(30×1=30分) (15)

二、选择题(10×2=20分) (15)

三、简答题(2×15=30分) (15)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二套) (18)

一、填空题(30×1=30分) (18)

二、选择题(10×2=20分) (19)

三、简答题(2×15=30分) (20)

四、分析题(1×10=20分) (20)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二套)答案: (20)

一、填空题(30×1=30分) (20)

二、选择题(10×2=20分) (20)

三、简答题(2×15=30分)三选二 (20)

四、分析题(1×10=20分) (21)

海南师范大学历年考核试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一套)

一、文献知识:写出下列论著的时代与作者(每道1分,共10分)

1.《岁寒堂诗话》

2.《列朝诗集小传》

3.《录鬼簿》

4.《文章流别集》

5.《花部农谭》

6.《诗薮》

7.《带经堂诗话》

8.《论文偶记》

9.《文史通义》

10.《艺概》

二、术语简释:(每道4分,共20分)

1.一祖三宗

2.无我之境

3.气盛言宜

4.别是一家

5.体性

三、用以下所给定的概念术语,写成一篇彼此间有联系的短文。(每题20分)韵外之致妙悟兴趣神韵

四、简说《诗大序》(20分)

五、分析下列一段话及其影响(30分)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

一、文献知识:(每道1分,共10分)

1、宋张戒

2、清钱谦益

3、元钟嗣成

4、晋挚虞

5、清焦循

6、明胡应麟

7、清王士祯

8、清刘大櫆

9、清章学诚

10、清刘熙载

二、术语简释:(每道4分,共20分)

1.元人方回对江西诗派的誉称。他论诗反对西昆派,推崇江西派,以之为正统,首倡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2.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提出。指诗人的感情色彩比较隐蔽,完全融化于景物之中不直接外露的境界。与“有我之境”相对。

3.唐代韩愈关于作者道德修养与文辞关系的论断。当作者道德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则发言、著文,无论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都会是适宜的。这个观点源于孟子、曹丕但有所发展。4.宋代李清照《论词》中语,意为词与诗、文的体制不同,不能相混。特别注重词的音乐性,讲究典雅、浑成与故实等。这主要是针对当时以诗为词的作法而发的。

5.刘勰《体性》篇。体指文章的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性情个性。他认为不同的作家作品的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的不同个性决定的。

三、以下所给定的概念术语,写成一篇彼此间有联系的短文。(每题20分)

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了解司空图的韵味说、严羽的妙悟说与王士祯的神韵说的基本内容以及他们的内在联系,从而钩勒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重视审美一派的历史线索。

四、简说《诗大序》(20分)

《诗大序》是先秦儒家诗论的总结。它吸收了传诗经生们的意见,论述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内容、风雅颂赋比兴的分类与表现方法、诗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正风正雅变风变雅等)、诗的教化作用等,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分析下列一段话及其影响(30分)

此段话出自严羽《沧浪诗话》。他论诗推崇盛唐诗,以李杜为宗,而且他不同于以往的一些理论家对李杜的任意轩轾,提出他们各有特点,各臻极致。严羽对于“太白之飘逸”与“子美之沉郁”的审美把握可为定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10分,每空1分)

1.古代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被收入集部的类中。 2.国内最早的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出版于年。

3.孔子用以评论整部《诗》的“思无邪”一语,在《诗·鲁颂》中的本义是

4.《文心雕龙》是刘勰寓居期间完成写作的。其“文体论”的写作大致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四个方面展开的。《文心雕龙札记》一书的作者是。

5.“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6.《典论·论文》中的“气”包括和两层意思。

7.王国维《人间词话》最初发表于(刊物名)。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

2.简述南北朝之前“诗言志”说向“诗缘情”说发展的逻辑进程。

3.简述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内涵及区别。

三、阅读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朱光潜在《诗论·抗战版序》中说:“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炼亲切,是其所长;但是它的短处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有时偏重主观,有时过信传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请简要提炼朱光潜的学术观点,并联系有关事例谈谈你对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看法。

2.《庄子·达生》:“梓庆(鲁大匠)削木为鐻(乐器,似虎形),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视朝廷若无),其巧专而外滑(身外杂乱之事)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自然好木),形躯至矣(木形适合制作鐻),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请简要提炼这段文字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例,谈谈文学创作的类似情形。

3.钟嵘《诗品序》:“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文词不通畅)。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请简要提炼并评价这段话的理论内涵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二套)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诗文评

2.1927

3.专心致志

4.定林寺敷理以举统黄侃

5.主文而■谏

6.气质(或性格)风格

7.国粹学报

二、简述题

1.分别解释兴观群怨四者的基本意义(参见教材);简要分析四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突出“群”的终极意义。

2.理清从《尚书》到《文赋》在理论话语上的演变轨迹;文学从工具发展为具有本体意义的艺术样式;文学的独立与情感的发现;文学性文体的出现。

3.提出的哲学背景;物我关系为核心;情感的显与隐;在文体上的不同表现。

三、阅读分析题

1. 朱光潜的观点在对古代文论形式上的分析是大体符合实际的,这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特点和著述方式有关;没有深入到中国古代文论的本体层面;立论不全面。

2.系统表述了虚静的心理和实践过程;忘怀名利得失,才能达到以天合天的最高境界。

3.四言诗与五言诗的区别;滋味说的美学内涵;滋味的表现艺术。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第三套)

中国文学批评史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本试题包括四种题型,意在考核学生对有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选文中概念、命题、观点的理解能力及对相应内容的文字表达能力。既反对学生答题时凭空议论,也反对学生死记、照搬教材中和老师在课堂上所作的阐释。强调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求记住涉及重要论题的有关原文或关键词语,熟读有关重要论题的难度大、篇幅长的原始资料并能进行简要阐释。阐释论题,不追求所谓“标准答案”而强调个人理解、独立阐释,但要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较全面地把握论题的内容、要点。文字表达上,要求语言通顺,逻辑清晰,书写规范。

一、填写下列论著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每小题2分,共20分)

《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

《戏为六绝句》()()、《与元九书》()()、

《沧浪诗话》()()、《词源《()()、

《闲情偶寄《()()、《人间词话》()()。

本题答案见教材:一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目录》

二、解释下列概念、命题(共10分)

诗言志(默写:“帝曰……神人以和。”)

(默写:“子曰……草木之名”并要求在解释四个概念时引证古注。)

本题答案见教材:第13-14页,〔注释〕:第32-36。

默写《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是尚友也。”并解释其表达的理论观点。(共10分)

本题要求简要阐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的本义和引申义,阐述引申义要点时,说出“论世”的两层意思,即论及作者生活的时代状况和作者平生的所作所为(“行事之迹”)。

标点下列文字并解释其表达的理论观点。(10分)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之?”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而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我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然后见成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本题要求结合故事阐释庄子关于人把握事物和艺术创造的规律的看法,其要点是净化内心和“以天合天”,即以人的自然本性去契合物的自然本性。

论述题:(共50分)

略谈墨子的非乐理论(有关论点要求引出关键词)(15分)

本题要求把握五个要点:一是墨子的政治理想,二是墨子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三是墨子提倡节约,主张“先质后文”,四是历史的教训,五是并不否定“乐”的审美愉悦价值。

略谈荀子的诗乐功能理论(默写:“乐者,乐也……立乐之方也。”)(15分)

本题要求把握荀子以“情”为本的诗乐观,其论诗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以情为中心而展开,即宣泄情感、规范情感,升华情感,进而移风易俗,辅政化民。略谈庄子对美的基本看法(默写:“天地有大美……圣人无为。”其他论点可以只

引关键词)(20分)

本题要求联系庄子的宇宙生化论,简要阐释庄子说到的美的三种基本形态或三个层次,即“大美”、“德美”和世俗之“美”。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末考试试卷(第三套)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30×1=30分)

1、《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设卦以尽情伪,),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2、《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诗大序》:“诗者,(,在心为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4、《通变》:“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赞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5、严羽《沧浪诗话》:其大概有二:(曰、曰。)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6、《尚书·尧典》:“诗言志,(,,律和声。,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7、《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8、《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其政乖。(),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9、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兴者,()。”

10、孙过庭《书谱》:“情动形言, (),阳舒阴惨,(。)”

11、严羽《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12、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3、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通古今之变,。)”

14、皎然《诗式》卷五《复古能变体》条:“作者须知复变之道,(,。)

15、苏轼:《送参寥师》:“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16、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 , )。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人之大致也。”

17、《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不知其人,可

乎?),是尚友也。”

《与元九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 、、、 )。

18、

上自圣贤,下至愚 ,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19、谭献《复堂词话》:“所谓(),读者何必不然。”

20、刘熙载《艺概·诗概》意象分类:“(,,弦泉幽咽,):诗不出此四境。”

二、简答题(2×10=20分)

1.简述《诗大序》的主要内容;

2.简述刘勰《文心雕龙》的内容结构。

三、论述题(2×20=40分)

1.诗论性灵说的来龙去脉。

2.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养气说的源流述评。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末考试试卷(第三套)答案:

一、填空题(20×2=30分)

评分标准:本大题每小题两分,注意不是按每空计分,每题以错一处扣一分,对一处得一分。但满分必须全对。

1、(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2、(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4、(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5、(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6、(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8、(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

9、(以彼物比此物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10、(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

11、(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

1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反古曰复,不滞曰变。)

15、(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16、(言征实而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

1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8、(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19、(作者未必然)

20、(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1、(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2、(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4、(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5、(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6、(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8、(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

9、(以彼物比此物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10、(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

11、(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

1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反古曰复,不滞曰变。)

15、(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16、(言征实而寡余味,情直致而难动物也)

1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8、(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19、(作者未必然)

20、(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二、简答题(2×10=20分)

评分标准:本大题共二十分,每题十分,下列答案只是基本要点,也是基本分(七分)的依据,八分、九分需要看对问题的精神把握程度和逻辑疏通能力。满分则必须准确、完整的从中国文论的大背景下作深层次的阐述。

1、简述《诗大序》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情志统一论;

2)六义说;

3)“讽谏”说

2、简述刘勰《文心雕龙》的内容结构。

答案要点:

刘勰在《序志》篇中清晰的说明了本书的创作构架。

《文心雕龙》全书由50篇论文组成,是一个自觉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1)、前无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刘勰自己所说的“文之枢纽(关键)”;

2)、从第六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是20篇文体分论,即刘勰自己所谓的“论文叙笔”;前10篇为有韵之文,后10篇为无韵之笔。

3)、第26篇《神思》至《总术》为创作论或曰写作方法论。

4)、《时序》、《通变》、《才略》、《知音》、《程器》五篇为杂论,分别讲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作家品德论。

5)、最后第50篇《序志》,全书的序言

三、论述题(2×20=40分)

评分标准:本大题共四十分,每题二十分,下列答案只是基本要点,也是基本分(十四分)的依据,十六分、十八分需要看对问题的精神把握程度和逻辑疏通能力。满分则必须准确、完整的从中国文论的大背景下作深层次的阐述。

1、诗论性灵说的来龙去脉。

答案要点:

1)简述性灵说的精神源流。如:刘勰、钟嵘、司空图、李贽等。

2)明公安派的性灵说要旨。

3)清袁枚的性灵说要旨。

2、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养气说的源流述评。

答案要点:

1)这是一个探讨创作主体与创作关系的理论。萌芽于《周易》“修辞立其诚”和《左传》中“有德者必有言”等论述。

2)源于孟子的知言养气论。

3)变于庄子的心斋坐忘和曹丕的文气论。

4)韩愈、欧阳修比较好的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精神。

5)苏辙则发展了养气说。

海南师范大学历年阶段性考核试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一套)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40×1=40分)

1、《尚书·尧典》:(),歌永言,声依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2、《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3、《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4、《孟子·万章上》“以意逆志”说:“说诗者,(),不以辞害志。(),是为得之。”

5、《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6、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兴者,()。”

7、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8、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然则歌咏所生,()。”

9、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疏瀹五藏,澡雪精神,(),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10鐘嵘《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至乎吟咏情性,()?“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

1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12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二曰情境。三曰()。

13、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

14、皎然《诗式》: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情性,(),盖诣道之极也。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则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奥。

15、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谭哉?

16、孙过庭《书谱》:“情动形言, (),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17、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大抵道胜者()。”

18、严羽《沧浪诗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

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19李贽《焚书·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20谭献《复堂词话》:“所谓(),读者何必不然。”

21、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二、选择题(10×2=20分)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A.夏承焘

B.王国维

C.况周颐

D.唐圭璋

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

A、“尽美矣,又尽善也”

B、“尽美矣,未尽善也”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善矣,未尽美也”

4、《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

A、“劝百而讽一”

B、“怨而怒”

C、“主文而谲谏”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5、王充《论衡》的主旨是( )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6、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论家是( )

A、曹丕

B、陆机

C、钟嵘

D、刘勰

7、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

A、《文赋》

B、《文心雕龙·神思》

C、《诗品序》

D、《典论·论文》

8、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 )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9、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 )

A、韩愈

B、陈子昂

C、皎然

D、白居易

10、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来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的古代诗论家是( )

A、钟嵘

B、司空图

C、陆机

D、刘勰

三、简答题(2×15=30分)

1、简述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意境理论的形成过程。

2、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关于诗可以怨、诗长于怨的观念传统。

四、分析题(1×10=20分)

请从《二十四诗品》中选出其一,默写原文后结合具体诗例阐述其旨趣。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一套)答案:

一、填空题(30×1=30分)

1、诗言志;律和声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思无邪

4、不以文害辞;以意逆志

5、物使之然也;乱世之音怨以怒

6、以彼物比此物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7、诗缘情而绮靡

8、宜自生民始也

9、贵在虚静;积学以储宝

10、亦何贵於用事;皆由直寻

11、兴寄都绝

12、物境;意境

13、转益多师是汝师

14、不睹文字

15、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6、取会风骚之意

17、文不难而自至

18、不涉理路;惟在兴趣

19、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0、作者未必然

21、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二、选择题(10×2=20分)

1——5:Adacb;6——10:aaadb;

三、简答题(2×15=30分)

1、简述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意境理论的形成过程。

答案参考:《周易》及王弼的意象论、王昌龄、王廷相、王夫之、王国维等关于“意境”的观点之间传承发展关系。

2、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关于诗可以怨、诗长于怨的观念传统。

答案参考:孔子“诗可以怨”、司马迁“发愤著书”;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白居易《序洛诗》:“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欧阳修“穷而后工”等等

1. 含蓄美的理论特征。

答:[“含蓄”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又是基本的诗歌风格,既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又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

诗歌“含蓄美”的主要特点:

(1)要情思深长。含蓄是诗情的含而不露,含蓄之作必须包涵着深长丰富的思想感情。感情寡淡、意蕴浅薄,就不为含蓄了。情意是诗之核心,也是含蓄美的根本所在。含蓄因为

包蕴着诗人的深长情意,才有感人的艺术力量。例如:皎然说“但见性情,不睹文字”、

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都是强调含蓄的重要性。

(2)委婉、曲折。这是含蓄的基本特点。诗人的情意不是直截了当的流露,而是隐藏于诗歌审美意境中。含蓄通常是诗人借助于比喻、象征、典故等艺术手法,曲折委婉地表情达

意而实现的,作品往往呈现意象浓郁而不见情思的特点。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是对含蓄美委婉曲折作的最好诠释。

(3)余味悠远。由于含蓄美有着情思深长、委婉曲折的特点,因此含蓄能给读者带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余味不尽的审美效果,从而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悠远,是读者去想象景外之景、

象外之象,感受言外之情,味外之味。古人所说的“意无穷”、“味之不尽”等,都是指含

蓄具有意味悠远的特点。例如:欧阳修说含蓄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韵味美的理论特征。

答:[“味”是古代诗论家评价诗歌审美特征的又一重要范畴。诗味论的源头是《老子》。经过众多文论家的发展,到钟嵘时,他的“滋味说”使“味”正式成了诗歌审美特征的范畴,并初步系统地论述了诗味的特征;唐司空图第一次明确地把“味”确定为评诗标准,提出著名的“韵味”说,影响巨大。] “味”作为古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体现于诗歌的内容、形式、技巧运用等各个方面。

(1)韵味与情、意等诗歌的思想内容相关。古人认为,诗人的情感意绪是诗歌的生命,也是诗歌韵味的根本,情意是诗味产生的根本源泉。中国人强调情、意对于诗味的意义,原

因在于诗歌以情、意为根本,诗歌感人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真诚丰富的思想感

情。(例:刘勰“繁采寡情,味之必厌”,钟嵘认为应该“穷情写物”,司空图说“韵味”是

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他们都把诗人的情致意旨是诗歌“韵味”的根本所在。)(2)韵味与文辞语言等艺术形式密切相关。诗歌的韵味美还体现在巧妙完美的艺术形式上。

情、意于诗固然重要,但诗仍需要形式美来体现。诗歌形式产生诗味,在于语言的形象性

(例如钟嵘认为“滋味”离不开“造形”、“写物”的“详切”)与言简意丰、含蓄委婉。(例

如钟嵘要求“文已尽而意有余”)韵味在于读者的审美感受,诗歌用形象上的魅力激发读者

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在感受、体验诗歌的同时完成了韵味审美情趣的形成。

(3)韵味与意境相关。意境美本身就具有丰富的韵味美。意境情在言外、境外有境、模糊朦胧的特点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在把握意境的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同时,可

获得无限的审美韵味。

(4)另外,诗歌技巧的巧妙运用亦能产生诗味。诗人巧用其法,做大表情达意的出神入化,就能使诗在艺术上巧夺天工,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至于声律、辞采的优美惬当,也能

给读者以悠远深长的审美感受,进而产生丰富的韵味之美。古人对于诗歌韵味“味要深长、

多重、新、鲜”的要求,将韵味美要旨总结得颇为到位。

3.意境理论的形成过程。

答:意境作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范畴,其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关于其

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做以下梳理:

(1)先秦时期。是意境思想的源头所在。《易传》中的“意象”论对后世有着“开山纲领”式影响。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论说自有其经典所在。

(2)魏晋时期。王弼从哲学角度论述意、象、言的关系,(他认为生成角度是意生象,象生言;

表现角度是言明象,象出意,意是目的,言和象都是手段。)他的意象论与意境论还差很远,

但对意境论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在其后的刘勰从文学创作论的角度提出了“意象“概念,他

的意象的“象”与意境之“境”已经很接近了。

(3)唐代。正式产生了“意境”论,并被用于诗学评述。王昌龄一“境”论诗,将之分为“物境”、“情境”、“心境”三种,这标志着“意境”已作为一个诗论术语正式诞生了;到皎然那里有

了深入,他初步提出了“取境”说和“诗情缘境发”的命题,并涉及到“境”的虚实特征;

到司空图对意境本质特征的多方面论证,让意境理论趋向更前的轨迹。他的“思与境谐”、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等命题,推动了意境理论的臻于成熟。

(4)宋元时期。宋人都是在唐人的基础上作更具体、细致、深入的探讨。不管欧阳修“言外”与“不尽之意”的言说,释普闻的《诗论》,还是严羽《沧浪诗话》论诗歌的审美特点,都是

对意境的审美特点的描绘。姜夔“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观点,涉及到意境中情、景二因

素的构成问题,促使意境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5)明清时期。意境理论进一步深入发展。谢榛《四溟诗话》和王夫之的《姜斋诗话》都有颇有见地的论述,但真正古代意境论彻底完全成熟,还是伴随着王国维对前人意境论的总结概括,

最终使意境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完成的。其中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造境”与“写境”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述,将古代意境论推向一个极致。

4.关于“诗可以怨,诗长于怨”的观念传统。

答:“诗可以怨”的观念最早可上溯至《论语·阳货》中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后世学者对于“诗可以怨”各自有不同的解释:孔安国注云“怨刺上政”,朱熹注为“怨而不怒”。当然,不排除两位前辈是对“怨”的补充,并不是确切的定义,但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前者失之于片面,而后者则有点离题了。目前比较可以统一认同的观点是:“‘诗可以怨’指的是:诗歌(或曰文学艺术)具有干预现实,批评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现实等社会功能”。

对“诗可以怨”的理解对于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是影响巨大的:

至于汉代司马迁在评价屈原和他的《离骚》等作品时,就特别强调他的“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太史公“《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的言论总结起来就是“发愤著书”说;汉代《毛诗大序》的“讽谏”说、南朝钟嵘的《诗品序》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到了唐代,杜甫《天才怀李白》里“文章憎命达”在慨叹时运不公的同时,也是其“怨”情的深沉体现;韩愈则提出了本质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的“不平则鸣”说;同为唐人的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要“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思想,就是对孔子的“诗可以怨”的继承。韩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不平则鸣”理论,慨叹:“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些都是对“发愤”说的进一步发展。“不平则鸣”理论,有歌哭悲喜之分。柳宗元的“感激愤悱”说,对传统的由“穷”而生“怨”的观点有所突破,它把作家的创作动力和积极用世联系起来,具有积极意义;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总结了历代文人由“穷”而“工”的普遍规律,说明了“穷”与“文”的关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等,把“发愤著书”说运用于诗歌理论和创作中,发爱国主义之义愤,使“诗”与“怨”结合愈加密切。

纵观历史,细数中国古代进步的作家,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辛弃疾,乃至曹雪芹等,他们都是在痛苦、灾难降临后,才写出伟大的作品。正应了太史公“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之意。从孔子“诗可以怨”发展到后来历代文人“诗长于怨”的运用,中

国历代文人以着进步、正直文人的自觉,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国文学历史颇有典型意义的“诗可以怨”脉络,划出了清晰的“诗长于怨”的创作轨迹。

《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二套)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30×1=30分)

1、《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设卦以尽情伪,(),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2、《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3、《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群,()。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说: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可乎?(),是尚友也。”

5、“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6、扬雄:《法言·吾子篇》:“诗人之赋(),辞人之赋()。”

7、《时序第四十五》:“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

8、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暢,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9、《物色第四十六》:“春秋代序,阴阳惨舒,(),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

10、鐘嵘《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11、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不薄今人爱古人,()。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12、曹丕《典论·论文》:“(),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13、严羽《沧浪诗话》: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14、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15《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16、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副县长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毕宏于是阁笔。”

17、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18、严羽《沧浪诗话》:大抵禅道惟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19、袁宏道《叙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0、袁枚《答兰垞论诗书》:“(),与唐、宋无与也。”

21、《人间词话》:“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弊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出新意,故(),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中衰者,皆由于此。”

二、选择题(10×2=20分)

1.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

A.金圣叹

B.张竹坡

C.朱彝尊

D.刘辰翁

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 )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5、最早提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

A、陆机

B、刘勰

C、钟嵘

D、曹丕

6、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 )

A、《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B、《论语》的“兴观群怨”说

C、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D、王充的“疾虚妄”说

7、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来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的古代诗论家是( )

A、钟嵘

B、司空图

C、陆机

D、刘勰

8、提出以禅喻诗的“妙悟”说的古代诗论家是( )

A、唐代皎然

B、唐代司空图

C、宋代严羽

D、宋代苏轼

9、为了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抗,袁枚提出了( )

A、“神韵”说

B、“肌理”说

C、“情景”说

D、“性灵”说

10、1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 )

A、韩愈

B、陈子昂

C、皎然

D、白居易

三、简答题(2×15=30分)

1、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韵味美的理论特征

2、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含蓄美的理论特征

四、分析题(1×10=20分)

请举例阐释“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要求不能只举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已举的例子。《中国文学批评史》科期期中试卷(第二套)答案:

一、填空题(30×1=30分)

1、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

2、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

3、可以观;可以怨

4、不知其人;是以论其世也

5、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6、丽以则;丽以淫

7、兴废系乎时序

8、后须切响;轻重悉异

9、物色之动;与心而徘徊

10、思君如流水;明月照积雪

11、清词丽句必为邻

12、文以气为主

13、诗而入神至矣

14、物不得其平则鸣

15、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16、中得心源

17、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18、诗道亦在妙悟

19、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20、诗者各人之性情耳

21、遁而作他体

二、选择题(10×2=20分)

1——5:Bd abd;6——10:cbcdd

三、简答题(2×15=30分)三选二

1、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韵味美的理论特征

2、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含蓄美的理论特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期期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 分) 一、看谁写得既正确又漂亮。(8 分) lǒng zhào róng qià yǐn bì lǎn duò ( ) ( ) ( ) ( ) chǎo rǎng níng jié píng héng yī lài ( ) ( ) ( ) ( )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 分) 1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zhàng zhǎng ) ,但岸边的树木却枝叶茂密.不留一点缝隙.(xī xì)。 2 .请不要攀折.(zhé shé)花木,以免枝折.(shé zhé)花落。 3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dī t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的垂柳不可计数.(shǔ shù)。 4 .白公鹅在浅水滩里时而伸长头颈.(jǐng jìng ) ,时而将脖颈潜.(qián qi ǎn )入水中。 三、按要求填空。(8 分) 1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照猫画()横()江面耀()扬威 血()亲情不胜()烦应接不( ) 2 .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 l )当初因为没有人.我才勉强承担了这个任务,现在是()呀!( 2 )妈妈把这件事情的()说得很清楚。 四、按要求写句子。(8 分) 1 .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爱是黑暗中的灯塔,让人在迷途中找到前进的方向。(照样子,写句子)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纵观整份期末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下面就本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的人数为25人,平均分85.5分,及格人数25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8.最低分为73分。 三、试题分析 1.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 2.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今后

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 3. 课外阅读,失分相对教多,学生积累比较少,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反映出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 四、反思与建议 1.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2. 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报告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期中测试,从整体看凸显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测试一至四单元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试卷内容及考核目的分析 这次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题型有“字词积累”,“语句训练”,“阅读平台”,“妙笔生花”四大块。“字词积累”,部分包括四小题:“拼一拼”“选择正确读音”“加偏旁,再组词”“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答案”。“语句训练”,包括三小题:“选择关联词”“填空”“给句子排排队”。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其涵盖的内容,各题的分值及考核目的如下:

三、考试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测验,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从整体看学生发挥的还比较理想。 数据分析:我班有47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3分,平均分75.5。85分以上占28﹪,60分以上占88.6﹪。从以上数据看出我班平均分、85分以上、60分以上三组数据比率都较低。 正答率分析: 由表看出: 1、正答率最高的是第二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0%左右,这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字词教学落实的较好,尤其是多音字的教学落实得好。 2、正答率最低的是课外阅读第八大题的第4小题,只有10.6%,这一题是让学生谈谈蚂蚁争论牛的观点谁说的对?为什么?学生对短文中的三只蚂蚁的对话把握不准。第二低的是课外阅读八的第3小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只有19.1%。 3、从板块分析,基础知识正答率较高,但习作训练(尽管以90分进行统计)和课外阅读正答率都比较低。 (二)具体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 分) 好似(shì sì) 困窘(jiǒnɡ jǔn) 迸出( banɡ bìnɡ) 应声(yìnɡ yīnɡ) 家禽(qín qínɡ) 歼灭(qiān jiān ) 粗糙(zào cāo) 勉强(qiánɡ qiǎnɡ)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4 分) 1. “潘”和“庞”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 ( ) 2. “瀑”和“爆”的音节相同; “遨”和“袄”的音序相同。 ( ) 3. “栏”和“难”的声母相同; “晕”和“拥”的韵母不相同。 ( ) 4. 《西江月》 《清平乐》 《破阵子》都是词牌名。 ( )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6 分) 辩( ) 掏( ) 援( ) 谣( ) 壁( ) 锦( ) 辨( ) 淘( ) 缓( ) 遥( ) 璧( ) 绵( ) 四、选词填空(只写序号) 。 (4 分) ____公共秩序、____公共安全、____公共财物、___环境卫生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A、注意 B、保护 C、遵守 D、爱护 E、保持 五、填写反义词。 (4 分) ( )惊( )怪 同( )共( ) 口( )心( ) ( )嘲( )讽 出( )入( ) 不( )则( ) 自( )至( ) 七( )八( ) 六、下面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医学家 作曲家 他们家 专家 B.父亲 亲眼 亲自 亲人 C.记载 刊载 登载 载入 D.花费 花朵 昏花 花白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4 分)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则进也。 4.写课外积累的关于学习的名言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5 分) 1.一位旅客正出神入化地望着窗外那笔直的白杨树。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我家添置了空调、电脑、沙发和家具。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对赵王说: “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5 分) 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 ) 3.树叶丛中,一只小蝉欢快地唱起了第一支晨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fb1132145.html, 原文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fb1132145.html,/showtopic-77995.aspx ) 4.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及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题型比例分析: 本次试题共有四个大题,识字与写字;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看图写话。 试题在排版设计上图文并茂,形式灵活多样,基本尊循了“生字——句子——课文——写话”的规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认知规律,考查全面,重点突出,给了每位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激发了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展示欲望。整体上来说,本次试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2、内容比例分析 其中,“基础知识及积累运用”中包括有:拼音;看拼音,写汉字;同音字正确选择;照样子变一变;加部件;连一连;排序成通顺的句子;把句子补充完整;按课文内容连一连、填空。看图写话则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试题题型新颖多样,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给了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题型的编排上,有亲和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更加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整体上来说,凸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3、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期末质量检测题共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知识,看图写话。从题目的设计来看,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字和写话的要

求,试题难易适度,既能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又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较好的发挥检测这一指挥棒的作用。4、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字有这样的要求:能按笔顺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试题正是在实践着这一点,题目中需要学生写的空格就有上百个,这正是考验孩子书写习惯和书写能力的最佳时机。 语文课程标准写话的要求是: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试题中写话题目主要让孩子观察生活,是生活的最基本体验与感悟。这也是“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即是生活”的体现。 5、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 通过评改试卷,我发现试题中:积累运用题目“照样子,变一变”“补充句子””看图写话”等几个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很惬意,调动了学生思维,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精神。(二)、试题质量评价: 1、本试题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新课标,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题型全面,覆盖面广,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察、培养、提高。尤其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的考查,更注重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试题本着不但学会,而且会用,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达到了最终目的。 2、试题自身的特点: (1)试题注重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本次期中测试对于三年级小孩来说并不陌生了,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家长的积极配合支持。学生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但有些同学由于基础比较差,答题还很慢。有的题理解不清出错比较多。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阅读,多数对阅读要求理解不清,在加上阅读所回答的问题较多。阅读题丢分较多。为今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本次测试中查找不足,使在今后的教学中弥补不足。特将本次期中测试卷面分析如下: 本次期末试题难度适中,知识面比较全面,对学生识字写字、单元练习、理解课文、课外阅读、各种能力都进行了充分的考查。本次期末考试,考试学生73名,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包括给加点的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填空、写近义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生活中学语文等等。 二、阅读理解。 本题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 三、主要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表现在:个别学生还不能牢牢掌握本学期学习的生字,对练习中要求熟记和背诵的内容,还不能完全掌握,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出现了会背但写错字的现象。 2、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本次检测中,所要填写的内容都是书本上要求掌握的,都是要求背诵的。但是学生实际做题并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给我们教学提了个醒:平日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形式力求多样化,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题,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3、个别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期末小学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 一、字词游乐场。 1.读拼音,写词语。 càn làn bǎo lěi zhèn xīng cí zhí zhǎng cháo hén jì qì pò cōng yù 2.火眼金睛,划掉错别字,改正后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薄雾照耀逐斩随遇而安 ____ (2)愉快倘若剩下漫条斯理 ____ (3)长郎堤岸间隔山洪爆发 ____ (4)吵嚷模范躁热欣喜若狂 ____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勉强.(qiáng qiǎng)粗糙.(cāo zào)闷.雷(mēn mèn)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回答问题。 耀()扬威应接不()()调有序 横()江面从容不()()山峻岭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句子。 。 ★加分题:请照样子写四个词语,如:涓涓 ..细流(每写两个加一分,最多加两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句子万花筒。 1.填空。 (1)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以为坏事小就可以去做。我们应该常用 “____ ,”这句 名言来勉励自己。 (2)“________ , ___”这两句诗说明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3)《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____ 写他和朋友两次经过“___________”的所见所闻。

___________的河流,___________的大榕树,___________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4)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对文__ __,对人____,不愧是文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读了《___ ____》,我感受到少年周恩来远大的志向;从课文《乌塔》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加分题:你课外还诵读过哪几首送别诗,选一首最喜欢的写下来。(不出现错别字加4分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养鹅等于养狗,鹅也能看守门户。(用上“因为……所以”改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一)课内阅读。 《巨人的花园》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情()寒冷() 2.填空:巨人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末四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积累,相信大家又有了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在这张试卷上摘取丰硕的果实吧!相信自己,你是最优秀的!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ɡuī lǜ zhì huì lǎn duò lǒnɡ zhào ()()()() m?n jié chǎo rǎnɡ yánɡ yì miáo huì ()()()()ténɡyún jiàwùshān hónɡbào fā ()( )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龙()凤()如()如()屏息()() 来( )去( ) ()枝()叶()()而安 人影()()()()不安金碧()() ()()无双()()自若受益()() 三、先比一比,再组词。(4分) 折()即()燥()删() 拆()既()操()册()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 ()什么地方,()比不上我的家乡美。 2. ()他今天有病了,()仍坚持来上学。 3. ()没有老师的教导,我的作文()不会有那么大的进步。 4.体操小将程菲在训练中()把每个高难动作都做好()。 五、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上序号。可要动脑筋啊!(3分) A 博:①多,丰富②宽广③取得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2、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3、叶圣陶老先生知识渊博.。() B 浓:①稠②颜色深③程度深 1、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 ..的湖水,显得虎虎有生气。()

2、爸爸下班了,我为他沏了一杯浓.茶。() 3、最近,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查字典填空。(3分) “凭”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凭”字的意思有:①依靠;②证据;③根据;④无论。下面句子中的“凭”字是什么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世界。( ) 2、猫要是决定出去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 3、猫会丰富多腔地呼唤,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不高兴,一声也不出。( )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礼花绽放。 扩句: 2、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改为反问句: 3、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改为肯定句: 4、这首歌真动听。 改为感叹句: 5、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用“……像……像……”写比喻句) 6、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学着用比较的方法写一句话) 八、修改病句,用上修改符号。(4分) (1)家乡的一草一木对于爷爷奶奶都非常熟悉。 (2)教室里响起了热情的掌声。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4)几乎所有的孩子全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九、关注生活:(4分) 1、我们班的刚刚同学最近迷上了悠悠球,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请你用积累的名言劝劝他。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在本次期末检测中,五年级有6人,参考人6人,总分为391.5 分,平均成绩为65.25分,及格率为33%,优秀率为3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根据五年级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部分同学能跟上现有的学习进度,上课能积极发言,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也不稳定。在这个班里特困生有2个,他们的基础特别差,从他们的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作业和试卷上的错误比较多,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虽然有些进步,但是学习仍然缺乏自学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 二、试卷分析及考试完成度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应用”、“习作”四大部分。题目整体分布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双基”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能以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3)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掌握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语言积累”部分和课本知识的传统题,即看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其次是改写句子和综合性学习,此类题型少数几个学生得分率较低;三是一些分析运用能力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作文”题。 二、题型具体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从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如第三题:找出各组中的一个错别字,先在下面划横线,然后将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号里。这是课文的二类生字,几乎每次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共12分) 二、pú tào diāo kè rǔ zhī pèi fú huì long duàn liàn 三、( ) ( ) ( ) ( ) ( ) ( ) 四、lǒng zhào táo yè huī fù lā jī Jūn yún zì háo 五、( ) ( ) ( ) ( ) ( ) ( ) 六、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共8分) 七、赛()骆()析()炼() 八、塞()络()折()拣() 九、吹()佛()鱼()暑() 十、炊()拂()渔()煮()十一、三.我能把成语语补充完整。(共10分) 十二、人()人()心()神()兴()采()()()芙蓉炉()纯()根()蒂() 十三、叶()归()若()若()络()不()()()奇观 十四、四、我能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2、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行________________,人在________________。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6、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书有三到,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连线。(8分) 1.@ 2.矗立的文化 2.完成信息火红的晚霞传递模样灿烂的胸怀改变光辉博大的宝塔闪耀任务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天空飘着云朵。(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辆玩具汽车的反光镜被我弄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6.这盆花好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基础知识] 一、我会正确拼写词句。(7%) zūn xún táo zuì wēī’? chōnɡ jǐnɡlǎn du? shan t?u ()()()()( )()ju? xīn shìzhǒnɡ zi, shíɡàn cái shìf?i l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仔细辩别,准确组词。(8%) 概()霄()既()zhēng()慨()屑()即()zhang() [积累运用] 四、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还会用其中的一个词写句子。(7%) ()吃()用居()思()()()洋洋 ()往()前身()其()()()翼翼 ()头()干积()成()波涛()()()堂()笑心()胆()娓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会按要求写词语。(6%) 地名: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名称:汉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的桥:安平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按要求写出优美的句子。(8%)

1、福娃吸引了大家。 扩句:_________________的福娃____________________地吸引了大家。 2、草原真美。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六”飞天,这是一件令中国人民自豪的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个含有“月”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会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 1、他的家乡是福建省人。 2、一年有四个春、夏、秋、冬季节。 3、他因为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一点也不骄傲。 4、上课了,老师把眼睛投到同学们身上。 [阅读理解] 八、我能根据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4%) 1、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恩难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九、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尽量用课文原句回答)(4%) 《》是革命家叶挺写的。将军在十分渴望得到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因为他深深地知道— —。 十、我能认真阅读短文,仔细作答。(14%) 卖镜子的人 从前,有个卖镜子的人,他卖各式各样的镜子: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他的镜子质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错,生意做得很红火。 但是,他忙于经营,连饮食起居、梳洗的时间都没有,外观逐渐邋遢(lā tā),自己(竟然虽然)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不知怎的,买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本试卷试题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三大块内容。考察的知识点涉及到拼音、字词、句子、标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等多方面,题型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总的来讲,课内外知识结合,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总而言之,整份纸卷既有知识的检测,有涉及到能力的评估,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分优秀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 1、字音、字词字词的总分合计33分失分率约在 21、92%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但那些拼音很容易拼错,如多音字组词“散”和“挣”,有一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失分。这反映出学生对拼音的掌握不是很好。还有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答题时粗心大意书写不规范,书写出现错误,再加上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句子句子合计15分学生的失分率为 11、35%。第一种是补充句子,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得分,但中等以下的同学,没有认真审题,所填词语不符合实际情况

如:小松鼠的尾巴像个大蘑菇又大有漂亮。把小松鼠的尾巴比作蘑菇自然是既不大又不漂亮。造句,比较常见,难度也不大,学生答得较好。从卷面来看,失分的原因有:一是句子积累太少;二是平时练习时没有认真答题,错题也没有订正。 3、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内容填空总计20分学生的失分率为 47、97%。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时间一长学生就有遗忘现象。答的不太完整。如:《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中两个怪人的观点,学生记得已经不清楚。诗词背诵只注重学生的熟读成诵,忽视了学生写的练习,有的学生会读不会写,比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识”字,会写成“时”,“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经常写错。 (二)、阅读阅读的五道题总计分占卷面比重的分之一,学生的失分率在 11、48%。各题相对都比较简单,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所以学生回答起来比较轻松,但也有部分同学,粗心大意。没有读懂短文,就开始答题,导致错误。 (三)、作文习作总计20分学生的失分率为 17、77%。今年的写作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让学生根据三个事物构想一篇童话,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很符合中年级学生想象思维的特点。但由于给了三个固定事物,对孩子的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8 分 l ǒ ng zhà o kò ng xìní ng shìkā i pì ()()()() cō ng yùxí j īguīf à n mǐ n ji é ()()()() 二、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 分 颤动 (ch àn zhàn)崭新 (z ǎn zhǎn) 铁锹 (qi ū qi āo) 欺侮 (wǔ f ǔ) 统率 (shu ài suài)崛起 (ju é ji)é惬意 (qi è xi á)储存 (ch ǔ cǔ) 三、组词。 5 分 幻()篇()核()赖()乘— shèng() 幼()遍()该()懒()— chéng()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8 分 从容不 () 如() 添()毫不 () ()()如()来 ()天()地() ()扬威呆若 () ()() 马 ()劳 五、把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4 分 1.王老师把问题分析得十分 (深奥深刻 ),对大家启发很大。 2.那块石碑的字迹依然 (清晰清楚 ),很容易辨认。 六、句子练习。 3 分 1.大家接待客人。(扩句) 2.在教室里专心听教师讲课。(修改病句) 3.我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份试卷。(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0 分 1.一径,半帘花影月笼纱。 2.业,荒于嬉;行成于思, 3.九月 ________ 初开放,十月芙蓉 ____________ 。4.夏日的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 一样在上面,闪烁着。 ,像 的光 点。 八、把古诗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9 分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西出阳关无故人。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考试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 面面。现对本学期三年级期末试卷及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试卷从知识乐园、阅读天地和习作世界三部分对三年级学生 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题量不大,难易 适中,覆盖面较广,有拼音的考察、生字的掌握、词语的积累、量词的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的检测以及句子的多种形式的练习 等。阅读天地有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古诗文阅读。通过学生的答 题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不过课内阅读部分中句子之间的 关系没有理清。由此看出学习是在阅读中进行的,离开了阅读, 语文就成了无本之木,于是阅读中的积累,阅读中的理解,阅读中 的运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次三年级测评正是以阅读为专项对学生进行了测评。可谓抓住了语文学习的要害。短文以小动物为题材,学生很感兴趣,有亲切感。课外阅读难易适中,顾及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且从多方 面检测学生的素质。 写作也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最好水 平,同时还让学生学习审题,很符合中年级学生特点。 总而言之,整份试卷既有知识的检测,又涉及到能力的评估, 题量适当,题型丰富,是能较为全面的检查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份 优秀试卷。

二、学生完成情况 本次测试学生的书写认真,做题细心,优秀率达 56℅,及格率 达97.5℅,平均分84.6。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课内积累相对较好, 课外阅读和有关课外知识的题目做得准确率比上学期有所提高。学生 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增多了,注重积累。学生 的语文水平普遍提高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学生日 常读书量大,能学以致用;(二)、平时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学 习习惯。 通过本次试题,知识乐园中看拼音写词语有绝大多数同学书写 认真,正确率高,但有的学生书写不正规,个别词语写错了。辨字 组词多数同学做的很棒,能够分清字形,正确组词。但也有极个别 的同学不用心,把词组错了。积累词语我最棒,多数同学补充得很 完整,字也写得正确。句子大本营中考察的句子类型比较全面, 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掌握得比较好;比喻句和拟人句的仿 写做的也可以。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多数 同学能够认真阅读短文,理解意思,填上正确的序号。阅读天地 是描写动物的短文,多数同学能够认真阅读短文,答题不错。其 中找描写翠鸟颜色的词语多数同学找的很全面,做得很棒。习作世界中多数同学写的比较棒,但有的学生作文写了几句,就草草了事。 面对试题,审视学生的状况,挖掘出现如此状况的根源,教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镇教研室统一组织安排,外校老师与本校老师合作,学生同桌异题,本着本校本人不监不改本班试卷的原则进行。本次语文期末试卷共分为十个大题,本次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书写习惯、多音字区别、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写话等几个部分对学生的习惯、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 二年级共有38人,全部参加考试。总的来说,本次期末考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本册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的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极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 第二题: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道题是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和近义词的区分及运用能力。大部分学生掌握很好,能做到正确进行选择,但也有少数同学填得比较马虎,没有结合句子细致地考虑。 第三题:比较组词。总体来说学生完成的很好,出错最多的是塔和搭,学生识记不清。 第四题:照样子写词语。所考查的都是平常练习的一些有特点的词语,学生完成的不错。 第五题:积累词语。考查了学生对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容易出错的是众志成城,有的同学把成和城写颠倒了。 第六题:照样子,写句子 该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灵活掌握情况以及对句式的运用能力。其中围绕课文的积累所出的题目,紧扣书本。在做这道题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答题,对课文内容熟知,错误主要在于学生在用所给句式写话时出现了两个主语的情况。如句式_________一_______,就______________。有学生写成妈妈一出去我,就开始写作业等等。 第七题:加标点。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学生完成的不错。

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语文反思

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反思 南马庄小学王赫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三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以新修定大纲为依据,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积累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检测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而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 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特点。 三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巧妙地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书面化融为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答卷情况。 (二)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既考查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得分率在96%以上。错误多出“满载”“威武”等词这些词。还应加强训练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掌握比较好。 (四)补全成语 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成语的掌握程度,个别学生出现错字。 (六)把句子写具体。 这道题同学们失分很多,出现语序的错乱。 (七)句子加工厂。 这道题中的改为转述句失分较多,我想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教的不全面,学生记得也不扎实。 (九)阅读理解。 4、5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并准确地表述。失分率较高。 (十二)习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一) (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基础知识] 一、我会正确拼写词句。(7%) zūn xún táo zuì wēī’? chōnɡ jǐnɡlǎn du? shan t?u ()()()()( )( )()ju? xīn shì zhǒnɡ zi, shíɡàn cái shì f?i l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仔细辩别,准确组词。(8%) 概()霄()既()zhēng()慨()屑()即()zhang() [积累运用] 四、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还会用其中的一个词写句子。(7%) (傻)吃(呆)用居()思()()()洋洋 ()往()前身()其()(小)(心)翼翼 ()头()干积()成()波涛()()()堂()笑心()胆()娓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会按要求写词语。(6%) 地名: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名称:汉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乡的桥:安平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按要求写出优美的句子。(8%) 1、福娃吸引了大家。 扩句:_________________的福娃____________________地吸引了大家。 2、草原真美。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六”飞天,这是一件令中国人民自豪的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个含有“月”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我会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 1、他的家乡是福建省人。 2、一年有四个春、夏、秋、冬季节。 3、他因为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一点也不骄傲。 4、上课了,老师把眼睛投到同学们身上。 [阅读理解] 八、我能根据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4%) 1、十年树木,_百年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恩难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