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长在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市长在全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文章来 源
w w
w. 1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郫县拆院并院、邛崃土地整理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其成效是令人比较满意的,至少是启动比较正常。这两个地方的试点工作,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的赞同。这说明,有了大家积极性的调动,肯定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和新的典型。另外,今天中午我们看了邛崃市的老城改造保护,也很不错,调动了民间资金,政府花钱不多,档次却不低,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现在五城区的许多商店还在把卷帘门当铺面门,每天一开张,把卷帘门一拉,然后把商品放在店外,设摊占道。省上领导多次指示,这类卷帘门要改进,但总是进展不大。希望五城区比一比,看哪个区率先做出成效。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才一些部门和区(市)县作了发言,邓川同志作了全面部署。待会,春城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切切实实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五句话”、“二十个字”,前两句话八个字主要涉及农村生产力,后三句话十二个字涉及到生产关系,两个都要抓。现在的大政方针定了,关键是看我们各个地方怎么去抓,怎么去做,怎么去落实,“二十个字”是目标,就看谁能尽快去达到。最近大家一直在讲“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我感觉有八个抓工业的理念可以借鉴,以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集约发展的理念。大家都知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业走的是粗放型发展道路,后来中央提出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近几年又具体上升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村发展也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从生产力理论来认识,从劳动力、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方面来推动。现在农村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所以劳动生产率不高、效益不好。生产方式一定要转变。我们坚持抓的“三个集中”就体现了集约发展的理念。记得我在全市第一次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场会上就谈到了“三个集中”至少有六个有利于:有利于工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产品和产业的相互衔接,降低工业配套成本;有利于小城镇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促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规模效应,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率;有利于集中搞好基础设施配套,节约投资成本;有利于政府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利于转移农民和帮助农民增收。这些道理是明白的,集约型发展肯定比粗放型发展好。现在,我们抓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通过“三个集中”尽快扭转当前农村粗放型生产方式的局面。只有集约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所

要求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坚持推进“三个集中”就是贯彻集约发展的理念,以取得更好的聚集效应和确保可持续发展,这个不能动摇。
第二,减员增效的理念。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人越多级别越高,整个工厂没什么效益概念,一个岗位让两个人来做,甚至让三个人来做,糟蹋了效率效益,后来搞了减员增效。冗员到哪里去?有两条途径:一是设立劳动力蓄水池,进行上岗培训,集中培训教育一段时间再让上岗,员工们不仅端正了劳动态度,也学会了其他劳动技能。二是发展第三产业,包括商贸服务。把人转出去,精干的就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以管理。现在的农村也一样,是富余劳动力太多。解决“人往哪里去”,就是用抓工业“减员增效”的思路来办。各个区(市)县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评估当前你那个区域农村劳动力的富余情况和就业形势,并积极寻找对策。“人往哪里去”要心中有数,不能定性地、笼统地说到外面打工,究竟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可以便于把握转移节奏。“减员增效”适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要怕搞规模生产,只有那样,才能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农民才能增收。
第三,社会化保障的理念。工业改革一度很难搞,主要是企业办社会,没有建立起好的社会化保障体系。所以后来就下决心进行社会化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变所谓的“企业人为社会人”。社会化保障制度没有建立的地方,劳动力就流动不起来,就业渠道就拓宽不了。一个70岁的退休工人和一个70岁的农民相比,究竟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前者有退休工资,看病有医保,后者这两项基本没有,还要靠子女。虽然我市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但标准也是比较低的,农民仍有后顾之忧。这种差距太大,不仅是量的差距而且是质的差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社会化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哪怕开始建立的时候标准低一点,也仅是量的区别,不要让它有质的区别。大家一定要把失地农民的社会化保障问题作为大事认真研究解决。不一定只给失地的农民建立社会化保障金,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也可以探索对没失地的农民多渠道地划出一部分钱,建立起新型的农村社保体系。农村原有社保方法的金额太少,起不了大的作用。总之,我们一定要尽快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把社会化保障体系延伸到农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尽可能扩大它的覆盖面。现在农村教育有保证,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也有了,建设一个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化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

付诸行动。
第四,百年大计的理念。搞工业项目首先要做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住房建设涉及农民最关注的基本问题,规划和设计一定要从百年大计角度进行考虑,千万不要马虎从事,只管一二十年。在农民集中居住区、中心村建设,乃至重点镇和优先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规划,谋划长远,如果现在条件没有达到,也要把接口先留出来。比如,今天参观的邛崃农民集中居住区虽然天然气没通,但他们先预埋了管子,通到户外,为以后进行碰管创造了条件,这就很好。所以,我们要搞的是百年大计,不是权宜之计。选点、选址、建设的标准、设施配套等方面大家要特别加以注意。
第五,级差地租的理念。我市东郊工业的结构调整搬迁就是运用了级差地租理念,实现了“退二进三”,使企业能搬得出、搬得好。这次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利用了级差地租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国家制定的土地占补平衡政策,获得了资金来源。此外,各区(市)县要充分用好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和拆院并院政策,要支持县城和重点镇的建设,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使用,包括借鉴蛟龙工业港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总之,要积极运用级差地租这个理念,挖掘现有政策潜力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六,现化企业制度的理念。现代企业制度曾有十六个字的说法,即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这些同样适用于现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及土地流转后的对外合作、合资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运作。工业企业原来搞过厂长经理负责制,后来建了董事会,现在又有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主要目的是防止少数内部人的控制来侵害股东利益。农村集体经济也可以聘请外部顾问或者独立董事,帮助农民监督经营者。流转后的土地收益是农民基本的生活来源,需要有规范的集体经济组织来保护,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才不至于经营一小段时间就出问题,以保证出现了问题有人管。要帮助农民签好土地流转的合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地租变化,甚至价格因素对租金货币价值的影响也应当要有应对的考虑。
另外,政企和政农要分开,政府不要卷进企业经济和农民股权之中去,搞“拉郎配”。集体经济的经营肯定会有风险,有的甚至会亏损破产,所以,政府不能包干,政府只能起引导的作用,否则最后让你全部“埋单”,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强调政企分开的原因所在。
第七,对外开放的理念。我国整个工业的竞争力提升很快,其中很大程度与对外开

放、招商引资有关。对外开放不仅引进了资本,而且引进了技术和管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农业工作。所以,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最近我们五城区和远郊区(市)县结对子,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我认为这种互相开放的模式就很好,肯定会双赢。
第八,科技创新的理念。80年代在企业里面排位第一的一般是生产厂长,其次是销售厂长,再次是财务厂长,而现在的重心偏向技术厂长。因为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科技含量很关键,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就不可能生存,科技创新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重心就是这样慢慢从生产到销售到财务再到技术方向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技术厂长地位常常不突出,因为企业主要是按计划生产。现在新农村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科技含量的提高,要加强农业的科技体系建设。提到加强,不是走老套路,再成立一个机构,扩大一些编制,壮大一点人员,争取一些经费,然后组织申报、立项和拨经费。这条路效果不会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体是企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我们要特别着力支持企业与科技界的科研合作,加快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开发,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新产品的创新能力。
总之,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一定要注意学习好典型,借鉴好理念。文章来 源
w w
w. 1相关公文: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