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控制血糖,使其尽量达到或接近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为:

指标目标值

空腹血糖(mmol/L) 4.4-6.1

非空腹血糖(mmol/L) 4.4-8.0

HbA1c(%) 6.5

血压(mmHg) 130/80

2.筛查血管并发症。

3.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让患者掌握出院后自我管理的手段。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饮食治疗

控制总热量和体重,饮食均衡,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比例合理。

(3)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经饮食和运动治疗1个月血糖控制不达标者,应在继续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①磺脲类:用于2型糖尿病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且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常用剂量为格列本脲(优降糖)2.5-15mg/日,格列齐特40-320mg/日,格列吡嗪5-30mg/日,格列喹酮30-160mg/日,以上药物日剂量分2-3次,于餐前20-30分钟口服;格列美脲1-4mg/日,1次/日;另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缓释片也可选用;格列喹酮95%从胆道排泄,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仍可应用,但应监测肾功能变化。

②二甲双胍: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并贯穿其治疗的各阶段,开始一次0.25g,一日2-3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一日总量1-1.5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餐时或餐后服。对本药及其它双胍类药物过敏者,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酸酐超过 1.5mg/dl)、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或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者,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酗酒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缺乏者,营养不良、脱水等全身情况较差者均禁忌使用,高龄患者慎用。

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控制餐后高血糖,阿卡波糖50-150mg/日,推荐起始剂量一般为一次50mg,以后逐渐增至一次100mg,必要时可增至一次200mg,均一日1-3次。本药应在刚进食时与食物一起嚼服,若服药与进餐时间间隔过长,则药效较差,甚至无效。本药可引起胃肠胀气和腹泻,消化道症状重者

慎用。

④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为改善胰岛素1相分泌的餐时血糖调节剂,其特点为口服吸收快,30min后即有促胰岛素分泌反应,三餐前15min服用即可,较适宜于老年人及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用药原则提供了给药的灵活性,可适应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顺应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0.5-6mg/日,最大日剂量不超过16mg;那格列奈120-360mg/日。

⑤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强胰岛素对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的作用而直接减轻胰岛素抵抗。这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噻唑烷—2 ,4 —二酮衍生物,能在体内诱导产生噻唑烷二酮,能增强骨骼肌的葡萄糖非氧化代谢,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从而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各种代谢紊乱,且不影响胰岛素分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单用本药无需调整剂量。代表药有罗格列酮4-8mg/日,起始用量为一次4mg,一日1次,经8-12周治疗后,若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加量至一日8mg,或联用二甲双胍,本药的最大推荐剂量为一日8mg,可单次服用或分2次给药;该药空腹或进餐时服用均可,服用片剂时不可掰开。吡格列酮15-45mg/日,本药在不考虑饮食的情况下,起始剂量为一次15-30mg,一日1次,必要时可增加至一日45mg(一日最大剂量),如患者对单药治疗反应不佳,应考虑联合用药;在不考虑饮食的情况下,本药起始剂量为一次15-30mg,一日1次,同时继续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或磺脲类抗糖尿病药治疗,如出现血糖低于或等于100mg/dl时,胰岛素应减量10%-25%,磺脲类抗糖尿病药也应减量,但二甲双胍可能不需要调整剂量。上述药物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严重受损者慎用。

上述各类口服药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并可与胰岛素合用。注意同类药物不要同用,药物剂量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2)胰岛素治疗

①适应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差,饮食运动及口服药不能使代谢控制达标者;2型糖尿病应激状态时(如大手术、严重外伤、感染等);妊娠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并妊娠和分娩时;2型糖尿病有严重心、眼、肾神经等并发症;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和征;以及禁忌使用口服药时,可用胰岛素治疗。

②剂量:根据病情可先给10-30U/日,以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③用法:动物及人胰岛素一般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0.4-0.8单位,分三次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若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与睡前加用长效胰岛素.剂量分配比例有以下方案:①早:中=2:1;②晚:睡前=2:1;③(早+中):(晚+睡前)=2:1;轻型患者可将每日剂量于早餐前一次注射(通常长效和短效胰岛素各占1/3和1/2,或用预混胰岛素);病情较重或胰岛素用量大于30U/日者,应每日早晚各1次或每餐前各1次;严重者每日3-4次或使用胰岛素泵。

④制剂品种:动物及人胰岛素均可,妊娠糖尿病推荐使用人胰岛素。

药物治疗最常见和严重的副作用是低血糖,治疗时应进行血糖监测。

3.其他治疗

控制血压、血脂,改善循环治疗。

4.好转或痊愈标准

糖尿病目前为止为终身性疾病。血糖控制达标为治疗目标。

(六)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小时,必要时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加测0点、3AM等)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诊断用)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有条件时);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

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有条件时)。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增加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检查;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

事件发生。

3.完成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并开始对症治疗。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双向转诊流程

轻中度2型糖尿病,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进行药物调整,使其血糖控制达标。如病情需要应考虑转诊或请上级医院会诊,上级医疗机构经处理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患者再转至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试点期间上级医院应与基层试点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

(一)向上级医院转诊条件

如遇下列情况基层医疗机构应考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1.基层医疗机构无专科医师,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管理不能进行合理指导,或对降糖药物的使用缺乏经验。

2.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较重,空腹血糖大于1

3.9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16.67mmol/L。

3.使用2-3种口服药至最大剂量,血糖仍不能控制达标者。

4.在降糖药调整过程中反复出现低血糖者。

5.患者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基层医疗机构无条件处理时。

6.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降糖药使用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或家属要求使用处方集以外的药物,而本医疗机构无条件时。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1.轻中度2型糖尿病或虽血糖较高,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可直接由基层医疗机构与协作医院联系转诊;

2.反复出现低血糖者应在纠正目前低血糖后,由基层医疗机构与协作医院联系好床位后向上级医院转诊行药物调整;

3.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患者,应由基层医疗机构紧急联系协作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在静脉输液和小剂量胰岛素点滴过程中由医护人员护送转诊。

(三)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诊治

上级医疗机构经处理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患者再转至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

1.经上级医疗机构处理病情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患者返回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时,可继续上级医疗机构治疗方案,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以期血糖继续维持稳定达标。

2.经上级医疗机构处理病情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患者返回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时,血糖稳定后,可酌情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允许使用的降糖药物来替代目前方案中的药物,继续控制血糖稳定。

附《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降糖药物一览

药物名常用剂量最大剂量备注

不同时效的动物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个体化肥胖、胰岛素敏感性分次于三餐前

(普通胰岛素)一般0.4-0.8u/kg/d较差剂量酌情增加30分钟皮下注射

中效胰岛素个体化肥胖、胰岛素敏感性每日一次或分两次于早晚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一般5-20u/d 较差剂量酌情增加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

长效胰岛素个体化肥胖、胰岛素敏感性早餐

30

-6

射(精蛋白锌胰岛素)一般5-20u/d 较差剂量酌情增加必

要时晚餐前再注射一次

预混胰岛素个体化肥胖、胰岛素敏感性分两次于早晚餐前30分钟

一般0.5-1u/kg/d 较差剂量酌情增加皮下注射

二甲双胍 1-1.5g/d <2g 餐

用格列本脲 5-10mg/d <15mg 分

2

-

3

用格列吡嗪 5-15mg/d <30mg 分

2

-

3

三、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医疗版)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 或冠状动脉造影;

中国肥胖及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 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2019版) 郴州市第一人民胃肠外科 汇报人:赵玉国

c o n t e n t s 目录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手术方式的选择 术后随访监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围手术期管理

PART 0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BMI BMI≥37.5,建议积极手术; 32.5≤BMI<37.5,推荐手术; 27.5≤BMI <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腰围 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 )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年龄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 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

1 2 3 4 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养科及发育儿科等MDT 讨论,综合评估可行性及风险,充分告知及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不建议广泛推广; 对于年龄>65岁病人应积极考虑其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行MDT 讨论,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手术。 T2DM 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 <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 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 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建议手术年龄为 16~65 岁。 T2DM 病人手术适应证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卫生部 2 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 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 : 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 1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 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编辑版word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表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表的应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流程表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1日责护一组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责护二组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流程表系统、连续、有计划地教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流程表的应用,有效避免了教育的重复、缺乏或不连续,有效地促进了患者行为改变,值得推广。 标签: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表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终身性疾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疗[1]。笔者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健康指导不到位,责任不到人,行为改变不明显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护士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制定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表》,2012年开始按此表完成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1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60例,其中男102例,女58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8.82±9.81)岁。将责护一组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责护二组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类型等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相同。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采用对家属进行随机讲解、示范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每人配备1张《糖尿病患者健康流程表》,见表2。责任护士按此表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用口头讲解、食具模型、示范、练习、图片、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方法。同时不断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要求,给予及时指导,责任到人。护士长检查督促实施情况。 1.3判定标准根据我院满意度调查表,健康教育评分表、行为改变依从性在患者出院前1d由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 1.4数据处理所有结果经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评分、行为改变依从性评分比较,见表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 1).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或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3).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4).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 ○1有代谢性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2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后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 (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1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多普勒踝动脉/踝肱指数/经皮氧分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 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 2 .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 并发症,注意询冋可能的诱因,如摄入咼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 .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 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 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 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 4 .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 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 5 .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辅助检查】 1. 急性并发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

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 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2) 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查。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 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 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 1 ?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 糖》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或0GTT2h血糖》 11.1mmol/L ; (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 空腹血糖A 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 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空腹血 糖A 7.8mmol/L 及一次OGTT2h 血糖A 11.1mmol/L ,或两次以上 OGTT2h 血糖A 11.1mmol/L。 2 ?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 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

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 内分泌代谢科 一、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编码:02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妊娠期糖尿病行业诊断标准》: ?步骤:一步法或两步法 方法: 一步法:直接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查0h,1h,2h,3h 血糖 两步法: 第一步:空腹行50g口服葡萄糖筛查,1h血糖≥7.2mmol/L为阳性,需行第二步 第二步:空腹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查0h,1h,2h,3h 血糖 时间:高危孕妇在首次产检,普通孕妇在孕24~28周

OGTT血糖界值:0h 5.3mmol/L,1h 10.0mmol/L,2h 8.6mmol/L,3h 7.8mmol/L 诊断GDM需要达到的血糖界值个数:2 高危因素包括: a) 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b) 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 c) GDM史或大于胎龄儿分娩史; d) PCOS; 2.妊娠糖尿病分级 1、A1级:FBG<5.8mmol/L,经饮食控制,餐后2h血糖 <6.7mmol/L 2、A2级:经饮食控制,FBG≥5.8mmol/L,餐后2h血糖≥ 6.7mmol/L,妊娠期需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妊娠期糖尿病行业诊断标准》: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024妊娠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2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心电图、腹部B超(包括肝脾、胰腺等);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释放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CA、GAD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肿瘤标志等。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2019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江苏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糠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隔日重复检查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控制血糖,使其尽量达到或接近控制目标。 2.筛查血管(大血管、微血管)及其他慢性并发症。 3.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患者掌握出院后自我管理的方法。 4.全方位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基层部分)等。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3、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L)。 (二)证候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10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阴虚热盛证 ②气阴两虚证 ③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西医治疗方案 参照《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二)中医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编码患者。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糖尿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糖尿病分级诊疗流程 (2019年版) (一)2型糖尿病。 1.疾病相关情况 (1)定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 (2)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 ≥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3)临床特征: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或无明显症状,或因其他症状就诊而发现,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外阴瘙痒、反复感染等;少数以急性并发症如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酮症酸中毒起病或因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症状就诊而明确诊断。 2.门诊双向转诊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①初发糖尿病无急性及严重慢性并发症,随机血糖 <16.7mmol/L; ②发生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经三级医疗机构诊治后病情

好转或稳定,治疗方案已明确。 (2)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①已经过药物调整血糖仍然控制不佳,随机血 糖>16.7mmol/L; ②排除饮食、运动等因素所致,反复发生低血糖(包括脆性糖尿病); ③糖尿病合并妊娠; ④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⑤糖尿病分型有困难者; ⑥糖尿病合并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者; ⑦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⑧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 (3)二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经二级以上医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无严重并发症、病情稳定的患者。 3.住院双向转诊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①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急性代谢紊乱已纠正; ②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稳定,已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③严重高血糖的患者经治疗后随机血糖<16.7mmol/L,已制定血糖控制方案。 (2)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

2019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重磅:美国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7年12月10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公布了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ADA指南每一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备普遍影响力。最新版指南对于药物防治的保举以下,倡议珍藏浏览。 一、免疫接种 依照惯例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一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曾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斟酌接种3次。 二、防备2型糖尿病 对付糖尿病后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纪 历久利用二甲双胍能够惹起维生素B12短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随血虚或四周精神病变的患者,应按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的值 多半非怀胎成人正当的AIC目的是 对付有重大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无限、有早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病发、利用了包含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医治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的值

对付变动医治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医治 无忌讳症者,肇端医治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斟酌肇端两药结合医治。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有显著高血糖症状和/或AIC程度≥10%和/或血糖≥16.7mmol/L,斟酌开端胰岛素医治。 假如单药医治或两药结合医治在3个月内没有到达或保持AIC目的,加用别的一种降糖药物。 对付没有到达血糖目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该推延药物强化医治,包含斟酌胰岛素的医治。 没有明白的证据支撑对不短缺的患者饮食弥补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并且历久摄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够存在平安性成绩。 五、抗血小板药 伴随动脉粥样软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防备医治;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利用氯吡格雷(75mg/d)。 包含至多有一项其余重要风险身分(高血压、抽烟、血脂非常或卵白尿)的大多半&gt;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身分者,可斟酌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防备。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医治一年是正当的,继承医治或者也有好处。 六、糖尿病归并高血压 多半糖尿病归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的值为 怀胎期糖尿病归并高血压者,降压目的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削减胎儿发展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端接收药物医治;≥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结合医治。 对付糖尿病归并高血压者,保举利用的药物范例包含: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CCB,以削减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变乱。 对付糖尿病肾病归并高血压者,保举采纳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医治。一种药物不克不及耐受时,应采纳另一种药物代替。 对付三种降压药物(包含利尿剂)未到达降压目的的高血压患者,应斟酌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医治。 制止将ACEI和ARB、ACEI和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医疗版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与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她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与/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眼底检查、心脏超声、颈动脉与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2019指南与共识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I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完整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CSMBS )于2014 年组SOCiety for MetabOIiC & BariatriC SUrgery I 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一一《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Z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硏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Z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 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 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 )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J o鉴于此Z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 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Z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1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 )BMI≥37.5 , 建议积极手术;3 2.5≤BMI<37.5 ,推荐手术;27.5≤ BMI < 32.5 ,经改变生活

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 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 90 cm、女性腰围n85 Cm Z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Z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 ~ 65岁。 注:(1 )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 空腹≥1.70 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 男性空腹V 1.03 Z mmol/L 女性空腹V 1.29 mmol/L )、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 或 Z 动脉舒张压≥85 mmHg Z l mmHg = 0.133 kPa )o (2 )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Z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 )等慢性并发症。(3 )对BMl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4 )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或MRl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T2DM病人手术适应证:(1 )T2DM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8 ]。(2)BMI≥32.5 建议积极手术;27.5≤BMI < 32.5 ,推荐手 Z 术;25≤BMI<27.5 ,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1 , 6-7 Z9-13 ]O(3)对于25≤BMI<27.5 的病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n85 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 ~ 65 岁。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

(完整word版)2型糖尿病门诊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门诊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基本诊疗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需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或不同日期内任一项重复。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疾病编码︰E11.2- E11.9)。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就诊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 (五)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一次0.25g,一日2-3次;或格列苯脲片★一次2.5mg,早、午餐前各1次;或格列吡嗪片★一次2.5mg,一日2次;或格列美脲片★一次1-2mg,一日1次;或格列齐特片★一次80mg,早、午餐前各1次;或瑞格列奈片★一次0.5mg,餐前30分钟;或阿卡波糖片★一次50mg, 一日3次;或吡格列酮片一次15-30mg,一日1次;或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一次2-4U,一日3次。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一次为4-8U,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1次,一日平均剂量为0.5-1.0U/kg。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如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4.中医治疗。 (六)门诊期间检查项目 1.初诊必检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