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1).docx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1).docx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1).docx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1).docx

《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

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众):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们一定听说过我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的消息吧!你们是否留心过他们成功登顶后的感言?一起读一下这两条登顶感言。

(课件展示。)我们把珠峰踩在脚下五星红旗飞扬于世界之巅(《人民网》2003年5月22日)珠峰接纳了我们,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登山运动员林涛2009年5月22日)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句话说话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生1: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两种关系。

生2:人对待珠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句踩在脚下是征服珠峰。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众):豪迈。

师:我们用豪迈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珠峰接纳了我们”,表明了人们对珠峰的敬畏之情,那么,短短六年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严春友的文章《敬畏自然》。课前布置了预习,要求同学们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请一名学生读屏幕上的词语。

(课件展示。)读一读写一写

蓬蒿(hāo)狼藉(j)í咫(zh)尺鲲(ǐkūn)鹏精巧绝伦(lún)不自量力美味佳肴(yáo)相形见绌(chù)

(一生读。)

(学生齐读词语,书写词语。)师:学习一篇新文章要快速抓住文章内容,那么,怎样快速抓住文章内容呢?生1: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

师:准确!抓住中心句其实就是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内容。请几名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生2: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

更高级的生物。

生3: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类;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生4: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第10段,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师:这几位同学找的非常准确,这就为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知并整理作者的观点。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一生读。)

生1:因为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生2:因为人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水滴。

生3: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师:作者认为人类要“敬畏自然”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速读课文2-10段,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速读,合作探究。)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合作探究的结果?注意汇报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

生1:作者认为人要敬畏自然,主要是因为……

(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

人类与自然相比:比智慧:相形见绌说作用:认识工具论关系:宇宙处处有弟兄

师:在此基础上,作者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里作者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生1: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其他部分是我们的弟兄,与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敬畏他们,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生2:人和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结晶,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所以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爱护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师:我们这两位同学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道理。你们是否被他们两人说服,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了呢?

(生点头称是。)

师:那我们就怀着敬畏之情再读作者的观点。

(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语言的特点。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举个例子,比如可以从词语入手:“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在这个句子里,“窃笑”用得就很传神,我们试着改成“嘲笑”、“冷笑”,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1:窃笑是偷偷地笑,写出了自然像母亲一样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情状。

生2:嘲笑和冷笑都是公开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品析语言还可以从句子入手,我们看这个句子。

(课件展示。)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

师:我们从句子入手品析语言,可以从修辞、句式、情感、内容等方面来说。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

师:我们品析语言还可以从段落入手。比如说文中的第8段,我们可以变式来读。

(课件展示朗读角色分工情况,师生合作诵读。)师: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男生: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女生:那永恒的运动、男生:那演化的过程,

师生: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师: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女生:这个宇宙男生: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女生: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男生: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师生: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合: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师:同学们读出什么味道来了?生1:我感受到宇宙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生2:我感受到宇宙的生命都很友好。

生3:我觉得这一段句式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作者用了很多反问句。

师:你真是个有慧眼的孩子。整个这一段作者都用了反问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们可以先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生改反问句为陈述句,诵读比较。)

1.宇宙是有生命的。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3.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你能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5.你能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1:我觉得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

生2:加重了语言的力量。

生3:从情感上说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

生4:改的时候应该把肯定句变成否定句,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师:你的意思是说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课文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的语言,按照老师教给你的方法,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

(生品读课文,师巡视。)

生1:我喜欢“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个句子,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智慧的伟大。

师: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很好。

生2:“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这个句子句式整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师:你是从句式的角度来说的。

生3:“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个句子,作者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责问的语气。告诫人们,如果不保护自然,肆意开采,就会破坏地质结构,最终危害我们自己。

师:谈得很深刻。我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呢?可以参考老师的提示。(课件展示。)仿写句子: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_______

生1: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呢?

生2: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人类的棺木呢?

生3:谁能断言那些排向大海的污水不会是人类的血液呢?

生4:谁能断言那浓烟滚滚的工厂不会是人类自己的墓地呢?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敏锐,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一首现代诗的创作,我们一起朗诵一遍我们的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

师:现在,你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了呢?这篇文章自1998年发表以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来看几篇。

(课件展示。)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

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师: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的观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点,那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人与自然要对话

季羡林

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求人与自然的合一,不要成为敌人,而是成为朋友。在东方,要求“天人合一”,理论上是这样,但没有做到。

若干年来,我有一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冉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

(生阅读。)

师:我们总结一下这几个观点。

(课件展示。)

严春友:敬畏自然

何柞麻:征服自然

季羡林:天人合一

师: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的观点,那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

的专刊,继续探究。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关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环保问题,还要在今后几课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希望同学们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浏览了许多论坛,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是其中几篇文章的出处和几个论坛的网址,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去看看,继续探究!

(课件展示。略。)

自主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读一读,并将它们连词成句。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读一读,并试着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读一读,并试着仿写一段话。

师: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下课!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课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掌握文章对比、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和反问的修辞。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 3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水平。 设计说明: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理解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点实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升理解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水平。 课前准备: 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相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课前搜集我国人民抗击洪水、抗击雪灾的图片。激情导入: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大漠孤烟,青山绿水。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逐步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面前我们理应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今天学习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理解自然的伟大,理解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有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体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牧童》教学实录之一

《牧童》教学实录之一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 生:牧童 师: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准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开始。 生:(自由朗读) 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升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明白吗?生:明白 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 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 师: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生:(再读这句诗) 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能够了。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 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来,由你来点词 生:(一生上台) 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弄 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多熟啊,再读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

小学五年级抗击疫情主题班会教案 敬畏自然 反思生命 2篇

小学五年级抗击疫情主题班会教案敬畏自 然反思生命 2篇 小学五年级抗击疫情主题班会教案敬畏自然,反思生命一、活动背景: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阴酯,使人们重新思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指导人与自然应该构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自然伦理形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原因正是某些不法分子做了违反自然规律,打破生态平衡的事情。二、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对大自然也有一些认识。但是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浅薄。本次网络主题班会,在加深学生对野生动物的认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从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四、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学生了解捕杀、贩卖、食野生动物带来的危害,懂得了解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对人类至关重要。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食野生动物的严重后果,警醒学生从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片、互动交流等活动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并在U常生活中践行。五、活动准备:搜集相关视频、图片:制作ppt课件:调试网络平台(腾讯课堂、钉钉等)。六、活动形式:学

生家长一起参加的网络互动对话。七、活动时间:晚上8:30-9:10。八、活动过程:(一)认识根源 1.师播放2003年非典肆店视频,以数据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疫情给人类带来的火难,究其根源竟然是食野生动物果子狸。 2.师提问:无独有偶,17年后的今天,又是人们食野生动物,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而对来自自然的警示,同学们及你们的家长有什么话想说?(学生和家长语音、跟帖分享)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疫情的传播来源于人们捕杀、贩卖、食野生动物。正是有了这些杀载,病毒才会“乘虚而入”。那些贪口舌之福的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二)人与自然 1.师讲授:了解生态平衡的性循环对人类至关重要。 2.观看视频《大自然在说话》,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师山示野生动物贩卖的图片,并提问:假如你是那些遭受杀酸的动物,你想(三)共守家园对人类的这些行为说些什么?(学生和家长语音、跟帖分享) 1.播放视频,观看《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态文明》公益片。 2.师提问:希望这次疫情尽早褪去。今后,我们不能让悲剧再次上演,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和家长语音、跟帖分享) 3.发出倡议,学生、家长共同承诺。(四)布置作业 1.全家一起制作各具特色的倡议书,并签字拍照上传互动平台。 2.学生制作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主题的手抄报,开学后上交。 2020开学第一课抗击疫情主题班会教案一一致敬最美逆行者班会背景:而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恐慌、焦虑、担忧,但这场疫情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

精品文档 (180)11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敬畏自然》一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极富意韵,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整体把握课文时应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认识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实施】 一、创设槽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一)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二)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三)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整体感知,台作探究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与同桌相互交流识记,如: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2,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 明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号召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点明观点的部分是最后一段。 (2)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和场景的关键字眼,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的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铺”、“蓑”等字,会写“牧”、“蓑”2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借助重点字词,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 3.体会诗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教学重难点】 利用重点字词体会诗中画面的美妙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和“情景创设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牧童短笛》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疑导入,激发“趣” 导入语:在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童年是一段疼痛的成长旅程,“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百态;在罗大佑的歌曲中,童年成了一幕“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纯真印刻。那么,唐代诗人吕岩在《牧童》中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呢?(板书:牧童) 版块二、初步感知,读出“趣”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诗句,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指名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默读。说出自己初步读到的画面。 师:这遍读,试着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 版块三、细读赏析,品出“趣”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并不很好理解,好在课文思路清晰,教学中我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了以下一些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从哪几方面理解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并不值得骄傲? 3、怎样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5、课文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读课文时有了方向,在朗读一遍之后,又让学生迅速浏览进行勾划,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有必要先把问题作以简单的说明。 前面的博文曾论及学习文章时要让学生入境,而要让学生入境首先老师自己要入境,说理性很强,那么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要想法设法找一些佐证,要能真正地为作者的观点叫好,但带着学生学完之后又能走出课文。而要让学生入境,则要侧重于联系一些材料证明课文中的一些观点。而要让学生入境,好的导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化这一条主线,让学生慢慢地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

或者是获得一些知识。当然学习过程中不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话题或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种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办法,比如得到大自然创造了巧妙绝伦的艺术品,但苍蝇蚊子是这样的艺术品吗?学生对这一问题还是颇感兴趣的。 总之,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要让学生养成预习提问题的习惯,事先收集归纳,以此设计好教学,可课下预习,问题由课代表收集,提前交回),这样才能设计好教学,实施好教学。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采用了小组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在“互问互答,探究主旨”这一环节,各小组在提出本组的问题时,教师随时巡视并加以指导,结果全班五个小组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都围绕着课文重点在进行。提问小组代表对其他组同学的回答是否满意也给予了评价,激发了各小组竞相回答问题的热情。在“细细研读,品味语言”环节,我提出了一个富有张力的问题,即让学生们谈谈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各组学生各抒己见,争相回答,表达自己的见解。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开充分的讨论,使学生能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②、理解人“敬畏自然”的原因。 ③、课文蕴涵比较丰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④、本文题材特点,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自主学习法、快乐学习法、对比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开充分的讨论。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把握课文蕴涵丰富、深刻的意义。 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2、启发引导组织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想: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我用多媒体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导入,在整体感知和自主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与再认识,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促使他们能够正确支配自己的行动与实践。采用了“实话实说”合作、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语言与思辩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体验和反思中,用口号和标语的形式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后,在布置作业中,学生能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3分钟)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牧童谣》教学设计

《牧童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l、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与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养成恒拍感。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唱准旋律3 5 6 5 3 6 3 5的每个音。 教学准备: 串铃、多媒体课件、音频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l、聆听歌曲《牧童》。 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谈感受。展开联想,请学生说一说:当听到歌曲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出示PPT图片(参见教材图片),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听到第一、三句时带领学生向前走,听到第 二、四句时向后退着走,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踏步,第一、三句向同心方向走。第二,四句向后退着走。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来行走。 设计意图: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听赏《牧童谣》 l、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中国的小牧童吹

奏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聆听《牧童谣》竹笛版范奏。 提问:这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牧童悠扬的笛声带我们步入了青山绿水当中,仿佛我们也骑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图片展开联想。 4、复听《牧童谣》旋律,边听边看老师做手势。 5、再次聆听,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学习2(re)的手势并唱准音高)。 6、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师:老师刚才唱了歌谱,同学们记得老帅唱了哪些音吗? 总结:歌曲中只有5(sol)、6(la)、3(mi)、2(re)四个音,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出来并跟着琴唱一唱。 三、发声练习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l、过渡语:刚才同学们一共唱了几个音?[四个,5(sol)、6(la)、3(mi)、2(re)]让我们用这四个音来做音乐游戏好不好(略) 2、发声练习。 师唱:55 55 6- 牧笛声声吹, 生唱:556- Lululu。 师唱:55 55 3- 牧笛声声吹, 生唱:553- Lululu。 师:请同学们听好,现在我反过来唱了。 师唱:33 33 5- 牧笛声声吹, 生唱:335- Lululu。

敬畏自然

11敬畏自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2.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把握论证思路。(教学难点) 3.转变过去征服自然的观念,提高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投影:人与自然关系的图片 师: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自主预习 1.文体知识 本文是严春友所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既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的思路清晰;二是具有散文的文学性,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字音字形 鲲.鹏(kūn)咫.尺(zhǐ)深邃.(suì) 蓬蒿.(hāo) 美味佳肴.(yáo) 相形见绌.(chù) 3.词语解释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沾沾自喜: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也说不自量力。 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菜肴。 4.阅读课文,思考勾画: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些关键语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明确: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关键语句:“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合作探究 (一)论证思路 1.再次阅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概括每段大意。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王君《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王君《敬畏自然》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导入 【投影展示以下“名言”】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师:同学们,在上个世纪中期,屏幕上的这些话啊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流行。来,请大声朗读。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读好“改造一切”,“开道”等短语) 师:说说你读这些当年的“流行歌词”的感觉。 生:豪迈! 生:人的力量压倒一切! 生:战胜自然的豪情! 生:征服自然! …… 师:对,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 【投影展示】 人是万物之灵 人定胜天 征服自然 师:在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众笑)请同学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 (生朗读) 生:天真幼稚。 生:不自量力。 生:对立。 师:对,所以,严春友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生:敬畏自然! 【投影展示课题】 第二部分:共鸣——整理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 (一)整理观点 师:十八世纪的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叫伏尔泰,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是否同意严春友的观点呢?这有待我们学习之后才下结论。但既然是教材向我们推荐的一篇课文,我们就首先要去理解他的观点,才有可能评论他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努力和文字发生“共鸣”,然后才可能“争鸣”。产生

“共鸣”起码应该做到两件事: 【投影展示】 共鸣: 整理观点感受情怀 师: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它掷地有声的鲜明观点。 【投影展示】 议论性散文: 观点鲜明掷地有声 师:现在我们就来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他的观点有哪些。这篇文章很长,也很难。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来做这件事:先抛开第一自然段和末尾一段,请你快速浏览各自负责的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说说每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啥。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教师简单分组,每一个大组负责三段)(生浏览,勾画批点) (师生交流中心句,略。在交流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比如“相形见绌”的“绌”等等) 师:真好,同学阅读有速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请同学们再进行深度提炼,用最关键的词语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首先,作者让人类和自然比智慧,得出的结论是—— 生:相形见绌。 师:接着,作者又探讨了人类之于自然的作用,原来人类不过是自然的—— 生:表达工具。 师:最后,作者进一步研究人类和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原来大家都是——生:兄弟姊妹! 师:于是,严春友最后这样归纳,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感受作者的情怀 师:作者的观点确实很新颖,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和普通议论文不一样的是,它和散文一样讲究飞扬的文采,彭湃的情感。 【投影展示】 议论性散文: 诗一样美的语言 酒一般浓的情感 来,同学们,只有体会到了《敬畏自然》一文中诗一样美的语言、酒一般浓的情感后,你才可能真正和严春友产生共鸣。先让我们来做一回诗人。老师把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做了一个变式,大家这样来朗读 【投影展示】 (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领)实在是相形见绌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赵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牧童》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演唱技巧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感受歌曲情绪的细微变化,让学生正确运用音乐表现要素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听唱法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且层层相扣。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用明亮、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1.歌曲中切分节奏的掌握。 2.歌曲中3段歌词中,不同歌词的高音演唱方法。 三、教学用具 钢琴、画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播放《牧歌》)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 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播放《牧童》)一会我们在听的时候请你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生答:活泼,欢快的 【设计意图: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着重培养听的能力;为用明亮,清脆的歌声表现歌曲做了铺垫。】 2.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遍老师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听一听歌曲是用什么拍子来唱的 生答:2/4拍(区分2/4和3/4) 3.师:我们以前曾经学过哪些歌曲的演唱形式啊 生答:独唱,合唱,齐唱,领唱,二重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都运用了那些演唱形式来演唱的。 生答:领唱,二重唱,齐唱,轮唱 4.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 一、重点段落研读: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竟不知道;竟没想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1、这一段有两个比喻句,先找出来,再说出它们的含义: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天真幼稚的孩童 像一株小草 自然的智慧是大海―――对比―――人类的智慧是水滴 含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极其渺小的。 小结:这里作家给我们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2、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人们干了哪些“征服自然”的蠢事? 1、围湖造田 2、毁林开荒 3、开山造田 4、移山添海 5、过量捕鱼及其他野生动物 6、超采水资源 7、不合理开采矿产 ……一切破坏自然生态和向自然过量索取的行为 二、思考

思考1:人类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2、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3、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思考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之所以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文学鉴赏 1、文体―――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①、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 ②、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写法探究

2021年小学语文5年下《牧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5年下《牧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5年下《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

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 ___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敬畏自然》教学案例与评价

在山的那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一一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从体裁上讲,这篇新诗放在本单元的首篇,可见它的重要性。与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相比,现代新诗从写作时间到所取得的成果来说都有自己相对的局限。但是,新诗体现了现代人在复杂多变的现代性语境下复杂纠葛的现代意绪,创设性地运用现代汉语,这都与现代人的情感相一致,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接近与共鸣,也更易为学生接受。新诗教育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乃至健全的人格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诗歌的语言无疑是各种文体中最具创设性的,优异的诗歌,足以打开读者心灵上通往世界和语言的窗口,照亮心性,愉悦性情。正是因为诗歌文体对语言相当高的要求,那么学生在阅读、品味诗歌并尝试写诗的时候就自然会增加对母语的认识以及运用母语的能力。此文会带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感受,并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这首新诗的学习,也为后续的现代诗歌(例如九年级上册1单元)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在学习方法上与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就学习方法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借助工具书学习,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知识结构而言,小学语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和运用,初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注重课文的阅读与分析。本课是诗歌,它的意蕴深刻,学生难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他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教案

《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结合环保主题我们开展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主题班会,通过赞环境、忧环境、护环境等形式,使同学们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并激发他们以实际行动参与绿化,宣传环保活动,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二、活动方法: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讲授、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地氛围中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发出倡议,保护环境。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讲话: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美丽家园,创建一个文明、洁净的环境,保护地球,爱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今天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同学们,地球上的资源为了生存很着急,那么我们人类更应该关注环保问题。 (二)情景表演《地球妈妈笑了》,从中感受一些比较突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我班环保小卫士所了解的情况吧。 学生1:一些工厂的大烟囱向天空喷吐着浓烟。 学生2:焚烧垃圾产生的废气、汽车废气不断排放,黑烟弥漫。主持人:所幸的是“爱护人类的家园”已成为全球人

民的共同呼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同学们,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哪一天?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同学纷纷投入到了抢救地球的活动。 (三)请同学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说说保护环境的事例吧。 主持人小结:正因为人们能自觉投身于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中去,所以我们才能生活在天长蓝,水长碧,山长青的优美环境中。劳动最光荣,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美化我们的环境。 (四)、实践活动 为了让天空明净,让地球妈妈青春常在,请同学们为环境保护献一计。讨论: 学生1:小学应增设环保教育课。 学生2:我建议给县长写一封信,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议。主持人:同学们的建议很好,但是爱护地球母亲,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请大家谈谈准备怎么做? 学生1:我要多看有关环保知识的书,用知识武装头脑。学生2:劳动最光荣,我要用勤劳的双手美化我们的环境。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会说得到,做得到,是不是?(五)环保知识问答,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 (六)“环保小卫士”宣誓。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可以为环保做很多事情,我希望全体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 培养学生三度音程的二声部演唱的能力。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二、歌曲学习 1. 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 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三、学唱歌曲高声部 1. 教师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旋律谱例) 教师指导:完整弹奏第一段旋律,让学生加深对第一乐段歌曲旋律的记忆。 2. 请学生单独演唱出自己记忆的乐句。 3. 学生分句学唱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音准外,还要指导切分节奏的准确,让学生把切分节奏唱得活泼、跳跃。第三句连续的切分节奏要让学生唱得有推动感。最后一个乐句旋律下行,声音的位置不要落下来,时刻保持高位置。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学生自己熟悉歌词。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指导:学生轻快、有弹性地读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教师指导:用慢速演唱,声音要整齐、统一。 四、学唱歌曲低声部 1. 教师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旋律谱例) 提问:听辨哪个乐句和高声部旋律不一样?标在谱例上。 2. 教师用琴带着学生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旋律。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第二乐句中出现的“”。多让学生练唱几遍这三个音。 3. 完整演唱低声部旋律。 4. 练唱低声部歌词。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把低声部旋律练熟。 五、二声部合唱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林素君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关于《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关于《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敬畏自然》一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 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极富意韵,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 意识;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 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 人类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