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六答案

生化六答案

《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蛋白质互补作用:同时食入多种营养价值比较低的蛋白质,由于必需氨基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因而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这个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 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3.电子传递链:由一系列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构成的、把氢和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的传递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
4.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在排出体外之前,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化学转变,使其极性增强,以便随胆汁或随尿排出体外,这种化学转变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5. 逆转录作用: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将遗传信息从RNA传递到DNA,这一过程因与转录过程相反,故称为逆转录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 神经递质 ,它是由 谷 氨酸经 脱羧基 作用产生,服用维生素 B6 可使其含量增加,故可治疗妊娠呕吐和小儿惊蕨。
2.肽链合成的延伸阶段是重复进行 进位 、 转肽 和 移位 三步反应。
3.胆色素包括 胆红素 、 胆素原 、 胆绿素 、 胆素 。
4.血浆与细胞间液的交换主要在 毛细血管部位进行,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的交换在 细胞膜 部位进行。
5.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为 2500毫升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对水的需要量按千克体重计,是成人的 2~4 倍。
6.血液中[Ca]×[P]= 2.5~3.5 ,大于 3.5 有利于骨钙化,小于 2.5 则骨盐溶解。
7.血浆缓冲体系中缓冲能力最强的是 NaHCO3/H2CO3 ,红细胞中缓冲能力较强的
是 血红蛋白 和 氧合血红蛋白 。
8.肾回收 Na+,是通过 NaHCO3重吸收 、 尿液的酸化 、 氨的分泌三种方式完成的。
9.肾小管上皮细胞除能进行H+- Na+交换外,还能进行 K+ - Na+ 交换,二者具有相互拮抗作用。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经转氨基后生成α-酮戊二酸的是: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 C、谷氨酸 D、亮氨酸
2.尿素的合成是在肝细胞中的哪个部位?
A、线粒体 B、胞液及线粒体 C、胞液 D、内质网
3.对高血氨患者,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禁食高蛋白饮食 B、用肥皂水洗肠
C、静脉滴注盐酸精氨酸 D、应用抗脲酶药物
4.白化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
A、色氨酸羟化酶 B、酪氨酸酶
C、苯丙氨酸羟化酶 D、尿黑酸氧化酶
5.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的机制是:
A、活化黄嘌呤氧化酶
B、抑制尿酸生成
C、竞争性抑制核苷酸酶
D、使嘌呤核苷酸转变为其他物质
6.转录的模板是:
A、DNA B、mRNA C、RNA D、蛋白质
7.生物

转化的主要组织器官是:
A、肺 B、肠 C、肝 D、肾
8.生物转化中最普遍的结合反应是:
A、硫酸结合反应 B、乙酰基结合反应
C、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D、甘氨酸结合反应
9.肝细胞性黄疸时应出现:
A、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B、尿中无胆红素出现
C、肠道中胆素原生成增多
D、粪便颜色加深
10.血浆占体重的:
A、5% B、10% C、7% D、15%
11.能降低神经肌应激性、提高心肌应激性的离子是:
A、Na+ B、H+ C、Ca2+ D、Mg2+
12.有关钠和氯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B、 可维持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
C、 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D、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13.关于醛固酮的生理作用正确的是:
A、保Na+排H2O B、保K+排Na+
C、保K+排H+ D、保Na+排K+
14.下列哪一项不引起血钾升高?
A、大面积烧伤 B、感染
C、碱中毒 D、大手术后
15.有生物学活性的维生素D是:
A、VitD3 B、25-OH-D3
C、1-OH-D3 D、1,25-(OH)2-D3
16.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是:
A、酮酸 B、磷酸 C、碳酸 D、乳酸
17.对挥发性酸起主要缓冲作用的缓冲体系是:
A、NaHCO3/H2 CO3 B、KHb/HHb
C、Na2HPO4/NaH2PO4 D、NaPr/HPr
18.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是:
A、排出CO2,调节HCO3-浓度
B、排出CO2,调节H2CO3浓度
C、对固定酸也有调节作用
D、直接呼出丙酮
19.酸中毒时肾:
A、H+-Na+交换增强 B、NH4+-Na+交换减弱
C、K+-Na+交换增强 D、NaHCO3重吸收减少
20.反映血浆NaHCO3含量的主要生化指标是:
A、pH值 B、PCO2 C、CO2-CP D、血Na+
21.在维持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
A、转氨酶 B、乳酸脱氢酶
C、碳酸酐酶 D、谷氨酰胺合成酶
22.酸中毒时血浆钾:
A、升高 B、降低 C、不受影响 D、进入细胞内
23.体内氨的贮存及运输的主要形式:
A、天冬氨酸 B、谷氨酰胺 C、谷胱甘肽 D、尿素
24.人体最常见缺乏的微量元素是:
A、铁 B、锰 C、锌 D、碘
25.氯离子转移不表示:
A、血浆中氯离子进入红细胞
B、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进入红细胞
C、血浆中钾离子进入红细胞
D、红细胞中碳酸氢根离子进入血浆
26.饥饿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A、有氧氧化 B、糖酵解
C、肌糖原分解 D、糖异生作用
27.人体代谢产生的固定酸主要由:
A、肾排出 B、呼吸排出 C、随汗排出 D、粪便排出
28.能使蛋氨酸的碳链骨架反复利用的途径是:
A、蛋氨酸循环

B、嘌呤核苷酸循环
C、鸟氨酸循环 D、核蛋白体循环
29.翻译的产物是:
A、DNA B、mRNA C、RNA D、蛋白质
30.糖原分解的限速酶是:
A、葡萄糖-6-磷酸酶 B、糖原磷酸化酶
C、葡萄糖激酶 D、己糖激酶
四、简答题(共 25 分)
1.肾排钠和排钾有何不同?
钠主要经肾随尿排泄,肾对钠排泄的调节能力强,在不进食钠或体内严重缺钠时,尿中可几乎没有钠排泄,故钠的排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也主要经肾随尿排泄,但肾对钾排泄的调节能力弱,在不进食钾或体内严重缺钾时,成人每天也有一定量的钾随尿排出,故钾的排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2.酸碱平衡失常与血钾浓度有什么关系?
酸碱平衡失常与血钾浓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肾小管细胞既能进行H+-Na+交换,又能进行K+-Na+交换,且两者相互拮抗,故
当酸中毒时,肾小管细胞的H+-Na+交换增强,K+-Na+交换减弱,钾的排出减少,可引起高血钾;
反之,碱中毒可引起低血钾。
当高血钾时,K+-Na+交换增强,H+-Na+交换,H+排出障碍,可引起酸中毒;
反之,低血钾可引起碱中毒。
可见,酸中毒与高血钾可互为因果,碱中毒与低血钾可互为因果。
3.简述6-巯基嘌呤、5-氟尿嘧啶抗肿瘤的生化机制。
核酸合成是细胞分裂的物质基础。6-巯基嘌呤与次黄嘌呤的结构相似,可竞争性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5-氟尿嘧啶与胸腺嘧啶的结构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脱氧胸苷酸的合成,进而抑制核酸的合成。所以它们能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抗肿瘤作用。
4.简述临床上采取下列措施治疗肝昏迷的理论依据。
(1)应用抗生素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2)应用乙酰氧堊等抗尿素酶药物
(1)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使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减少,肠道产生的氨减少;同时大肠杆菌分泌的尿素酶减少,产生的氨也减少,从而使肠管吸收氨减少,故可治疗肝昏迷。
(2)乙酰氧垩等抗尿素酶药物能抑制尿素的分解,使肠道产生氨减少,使肠管吸收氨减少,故可治疗肝昏迷。
5. ATP在体内的作用有哪些?
(1)为物质代谢中代谢物的活化提供能量,如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脂肪酸转变为脂酰辅酶A,氨基酸转变为氨基酰-tRNA。
(2)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
(3)为其他高能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如磷酸肌酸的合成、dNTP、NTP的合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