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江西省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方鸿锦,孙旭东,刘燕德*(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在论述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江西省情,提出农业信息化推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34-11257-02

S tud y on J ia n g x i A g ric u ltu ra l In fo r m a t iza tio n an d N ew C oun try s ide Co n s tru c t io n

FANG H on g-jin e t a l(J ian gx i A g ricu ltu ra l U n ive rs ity,N an ch an g,J ian gx i330045)

A b s tra c t

B a sed on d iscu ss i n g ag r icu ltu ra l in fo rm a tiza tionandth e con n o ta tion o f n ew coun trys ide con stru c tion,th e fu n ctiono f ag r icu ltu ra l in fo rm a tiza tion in n ew coun trys ide con stru ction w a s expa tia ted.

C om b in ed w ithth e cond ition s o f J ian gx i,th e s tra tegy o f prom o ti n g n ew coun trys ide con stru ctionin J ian gx i prov i n ce by a gr icu ltu ra l in fo rm a tiza tion w a s pu t fo rw a rd.

K e y w o rd s A gr icu ltra l in fo rm a tiza tion;N ewcou n trys ide con s tru ction;S tra teg y

当前,在农村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1]。

1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国外对农业信息化普遍称作“电子农业(e-A g ricu l-tu re)”。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信息化推荐的定义为电子农业、农业发展和商务中正在崛起的领域。它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提供或改善的农业服务、技术传播以及信息[2]。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来看,集中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②农村生产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③文化事业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④农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⑤农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3]。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息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广义上而言,农村信息化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6个领域: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村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政务管理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

2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推动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发展战略。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决策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之间的衔接程度和协调程度得到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创造出以信息技术和信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60064)。

作者简介方鸿锦(1970-),男,江西彭泽人,讲师,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7-07-10

要素应用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追求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所有这些都能够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4]。

2.2 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和谐环境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信息化有利于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利用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农民可以获得各种先进文化服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健康、进步的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可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化有利于推动农村“村容整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利用信息网络可以获取乡村建设规划,更新观念,培养良好的卫生整洁的生活习惯,促进的村容村貌建设[5]。

2.3 改善管理模式,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农村管理信息化不仅是手段的创新,更是机制的创新。培育现代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6]。通过逐步普及开展农业服务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使信息活动纳入农业决策、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科技、生产、经营、销售全过程,提高决策管理的效益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使信息化农业网络惠及广大农村、农民。

3农业信息化推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策略江西省是欠发达地区。近年江西省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业信息化工作也稳步推进。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下,省市县3级网络已初步建立,信息为农服务模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但是,江西省的农业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基础相当薄弱,资源分散,人才匮乏。为此,笔者提出以农业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信息化道路的策略,使农业信息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利保障。

3.1海纳百川、资源整合、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目前信息化热潮已搅动整个农村,信息产业、广电等部门、电信、移动等运营商也迅速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挤身农村信息化大市场,大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势。农业信息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多部门多方面合力推进。信

安徽农业科学,Jou r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S ci.2007,35(34):11257-11258责任编辑刘月娟责任校对俞洁

息化工作通常用“铺路”和“送货”来形容。铺路在先,送货在后。“铺路”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宽带、广播、电视、光缆、信息网站建设;“送货”指开展信息服务,把信息送到千家万户农民手中,如开辟信息窗口、手机短信、语音服务等。在“铺路”方面,广电、电信、移动等部门是主力军,它们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农业部门主要负责自身网络延伸和信息采集、整理平台建设。在“送货”方面,农业部门应是主力军,因为农业部门有专家队伍、农业技术、信息内容。“铺路”和“送货”要衔接好,要避免“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路”的现象。农业部门要适时与电信、移动等部门开展合作,充分依托其宽畅的“马路”把“货”送到农民手中。

3.2 完善网络、共享信息、强化信息源江西省农业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因此,农业信息化的重点不是信息网站的建设,而是如何对现有农业信息网站进行集成整合,提高网站质量,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针对现有网络存在的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面上信息多、区域信息少,过时的信息多、时效信息少的问题,要紧紧抓住围绕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农村科技和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强化信息源,挖掘丰富、时效、多样的信息,积极开展广泛有效的信息服务,把农民需要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送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以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

3.3 农业院校、农业院所、网络传媒协力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农业信息化人才,是指既精通农业知识又精通信息化知识,能够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各类优秀人员。信息化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各要素中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因素。如果没有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信息

化人才,那么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人才建设是整个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需要人来研究、开发和创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农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结合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所以,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只有拥有了大量的信息化人才,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证,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在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中,既要注意发挥农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又要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地方农业站等的积极作用。结合网络、报纸、电视、书籍等传媒工具,大力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4结语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只有清楚认识目前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案,有效结合新农村建设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才能够真正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助推器,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信息化农业与新农村建设[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6(4):56-59.

[2]梁敬东.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内涵与技术对策[J].南京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28.

[3]李丹婷,丁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福建金融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4-20.

[4]王巧莉,王朝良.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科学研

究,2005,26(1):54-57.

[5]胡坚勇.关于我国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经济界,2006

(6):80-83.

[6]袁军.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J].农村发展研究,2004(3):

39-40.

(上接第11243页)

取利于提高饲料安全水平的行为,以实现整链的长远发展和利益。饲料产业链的整合可通过横向整合,也可通过纵向整合,还可通过包括横向和纵向在内的混合整合。从横向整合看,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重点是推进饲料企业间的联合和合并,以实现饲料加工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是目前世界饲料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纵向整合看,目前我国饲料产业链整合的重点一是加强饲料加工企业、养殖企业与畜禽产品加工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以保证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二是建立饲料加工企业与相关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和合作,以为产业链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3.3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规范饲料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行为,降低饲料安全隐患,政府应为饲料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提供以下政策支持:①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支持和引导农村散养户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运销合作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其地位、规范其机制,以提升饲料产业链中养殖户的市场竞争力。②为饲料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提供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不仅要继续加大对饲料加工等相关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还要促成

相关的科研部门、服务部门、信息部门等与实际生产部门(特别是原料种植农户和散养农户)相结合,促使饲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参与到产业链的建设中来。③加强饲料产业和畜牧业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促使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和监管。

参考文献

[1]宋洪远,赵长保.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

村经济,2003(11):30-34.

[2]杜长乐.我国饲料安全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05(9):

50-52

[3]张利庠,张喜才,吴睿.饲料安全的市场困境[J].农业技术经济,2006

(3):54-57.

[4]屈健.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3):

22-23.

[5]秦玉昌,杨振海,马莹,等.欧美饲料安全管理和法规体系走向及启示

[J].农业经济问题,2006(7):75-78.

[6]张利庠,张喜才.小农散养与饲料安全之间的矛盾分析及政策建议

[J].饲料广角,2006(8):5-8.

[7]顾宪红.饲料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饲料,2004(3):35-

37.

[8]李瑾,秦富,丁平.从畜牧生产视角剖析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J].

调研世界,2007(3):10-14.

[9]都晓岩,卢宁.论提高我国渔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一种产业链视角

下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19.

8

521

1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 王科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向深入,乡村问题又一次引起政学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村治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社会的全面紧张。如何在变动的时代环境中构建一种适应中国乡村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一问题在民国时期也曾受到高度关注。其时,各种力量都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包括政府、教会组织、大学、社会团体等等。据统计,在20世纪30年代全国就有600多个团体从事农村工作,有1000多处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一时期的乡村建设中,由政府主导的“江宁实验县建设”尤为值得关注。 作为国民政府县政改革实验县试点之一,江宁实验县于1933年2月成立,实验期四年。实验期结束后,在政府的推动下,江宁实验县的多项举措在全国推广。 江宁实验县建设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第一,重构基层行政制度,废闾邻改村里,建立起县—乡镇—村里的基层行政体制;改组地方保卫团,整顿警政,全面提升基层的行政管理能力。第二,设立农民合作组织,救济农村金融;推广新式农业科技,改良蚕桑业、农林业及其他农村副业;提升农民现代意识,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第三,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修筑公路,兴修水利,先后疏浚河道50余公里,关系农田灌溉23万余亩;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在每一乡镇均设有一所学校,学生人数从1933年的3492人增加到1935年的21344人,入学率达到40.06%;全面推进乡村卫生事业,先后设立了4个卫生所和6个卫生分所,形成了一个融环境、医疗、学校、妇婴、宣传及防疫为一体的乡村卫生系统。 与之相应,江宁实验县建设也呈现三个重要特征。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是这一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江宁县不仅拥有较普通县政府更大的职权和更多的经费,而且其运作基本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正是由于有着政府力量的支持,江宁实验县才能够对旧有的县行政

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图,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新农村规划效果图

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的进一步融合,城市的景观、生活在广泛地影响着农村的居民,促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农民从观念上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进行房屋建设,村落绿化建设,道路的修缮硬化和绿化,还增加了健身娱乐设施。1980年以后,农村的住房条件大有提高,先富起来的村落对居住环境也有了高的要求,兴建了村公园。使农村的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但是在村庄的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己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开始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人文景观再现、延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宏观角度加强了对农村规划、保护和建设方面的研究。 加上农村许多当地政府的反思和重视,己经出现开始注重前期规划设计的趋势。相关的法令和法规也正在被提上日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当前的农村规划滞后,目前,虽然全国有26%的村庄己经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但是大多没有和近期编制的市域和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有一部分对农村未来的发展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管理者来说,制定规划只是政策需要,没有真正实施的可能。己经建成的新村,缺乏农村的环境特征,设计者没有对农村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一味迎合居民的需求。 ①建筑形式欧化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和人民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致使农村的居民也盲目的模仿城市中见到的欧式建筑,在有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土地上长出了欧式特征的建筑,破坏了中国农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田园风光,岂不知欧式建筑的形式是和他们国家的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我们的农村民居建设也应该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 ②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化当前的有些农村环境景观设计不尊重农村的地方文化和场所精神、不考虑农村的环境特征,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农村景观的固有风貌,而将适合城市环境的设计照搬到农村的规划设计当中。修建了不适合农村规模的宽马路,大尺度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农村乡村治理机制●陈幼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如何落实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的要求,构建和谐乡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的措施。 一、农村基层乡村治理的现状 1、乡村两级组织关系交叉错位。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乡镇党委与村党组织是领导关系,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也是领导关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是指导关系。从基层的实际运作来看,乡镇党委、政府大都是一体运作,常常以乡镇党委名义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发号施令、布置工作,以党组织之间的领导关系代替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指导关系,而村委会有时则以自治指导关系来对付。同时,由于乡、村两级组织的权力来源和合法性基础的不同,也导致了党的政治领导权和村民自治权之间存在着交叉与冲突、争

斗与协调的现象和问题。 2、村两委运行机制不够协调。农村工作繁杂且对象具体,在实际工作中,村级组织的领导主要是对公共事务和个体事务的领导和管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重叠交叉。而有关法律和党内法规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及关系 规定得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这就使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有时难以明确区分,规定的工作程序容易流于形式。而村“两委”的矛盾经常集中在谁主谁次的问题上,实际工作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个人的素质、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书记和主任有一方更强,往往不是村党组织代替村委会就是村委会凌驾于村党组织 之上;如果双方都很强,大多数情况下是互不买账,难以团结协作或配合协调。 3、村级自治组织功能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民逐步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农民不再依赖村级组织而相对独立。一方面,由于一些村级组织缺乏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对经济资源和公共事务的调控手段也逐步减少,且一些干部自身素质偏低,群众公认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自治功能。另一方面,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在一些地方的强化,不仅影响了村民自治,也制约了公共权力,有的甚至左右党员大会或者支委会的决定。 4、村级其他组织职能多方制约。目前村共青团、妇女、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 '.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 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 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 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 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 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 '. ) 10、消除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类隐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 )25% 5分四、简答题(5题,每题 1、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注意哪“五要”、“五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1)调查的目的: (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根据《XX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1X-201X)》、《XX省201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农信办〔201X〕6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掘起、进位赶超,建设繁荣和谐魅力XX的奋斗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资金奖补。鼓励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支持通讯部门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

长效机制。 2、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打破地区间和部门间的资源分割,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抓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点、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通讯服务站点等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推进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农村区域和产业布局,以及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切实发挥实效,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4、服务农民,注重实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市场情况、农民需求和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有效地综合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水平,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普惠广大农民。 三、总体目标 以农村信息化建设“六项工程”为主抓手,以“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在巩固试点成果,总结其他地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1X年起,每年在全市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四年努力,到“十

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

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 【内容摘要】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关键词】乡村精英;治理;政治文化。 【作者简介】张芳山,政治学博士,南昌大学廉政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 从事乡村治理研究。 熊节春,哲学博士,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哲学研究。 涂宪华,南昌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当代经济发展。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乡村的治理和建设,因而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历时二十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这也许是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训练的国度的政治文化惯性延续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是当前中

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今天的中国乡村,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执掌着乡村治理权力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村的各类能人。可以预见,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国农村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治理模式注定会成为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精英政治是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乡村一级,精英的角色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乡村的治理。但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往往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角色摇摆,会垄断乡村本已稀缺的资源,会破坏乡村的民主化治理;如果没有规制或规制不完善,精英治理就会成为百姓所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局。 一、乡村精英政治:偶然与必然 关于何谓精英,我们一般援引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v.pareto)的定义,他曾经将精英分为“治理精英”(governingelite)与“非治理精英”(n on-governingelite)两类。显然,政治精英只是治理精英中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军事上的领导者、有影响力的经济集团的领导者等。政治精英是政治体系中的精英分子,具体到中国,所谓乡村精英就是在村级组织中拥有领导地位的人,或者说是在村级组织决策中有影响力的人,这里指的乡村精英是一种狭义的精英概念,主要是指乡村政治精英。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 社会的文化发展”[1]。为什么乡村选择了这种精英体制?文化上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上海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上查询功能介绍

《上海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上查询功能介绍 根据本市建筑建材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要求,自2006年12月起, 原由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编制的《上海建设工程造价与交易信息》(月刊)内部会员刊物中造价信息,改为在上海建筑建材业网(https://www.doczj.com/doc/ff415042.html, )上发布。为便于网上查询,我们编写《上海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上查询功能介绍,供参考使用。主要功能及操作步骤如下: 一、上网查询: 1、用户登入“上海市建筑建材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ff415042.html, ); 2、单击[专题专栏]中的标准定额,如图1所示; 督上海建抗連斜业■ ■让匱巧?瑰Internet E EP I IVE cf 图1 3、单击标准定额标题栏中造价信息,如图2所示;

包上肉进猊建制业——标殖疋0! - licros?£t Internet Ei^lorer ◎ 着含快卷 ■■关于故好呑节期问解决程谡蟲戍舷工涯St 和农民工工蜒工住的紧寻IB 知碓市请[EQQD5T 号】 2Q07-0Z- r| < ±] L kttp ://www. ci &c.富h_ cn/ncfwsd 政策法規 网上咨询 > 文件②赭迫看? 删工具⑴務肋?| _口。亢年十二月主要洼说材科厅洛 2Q0T-DL-L6 二OO 此年十一月主要逹疏材料厅惰 200&^12-13 2006-11-01 2006-0B-2S 吐陶市建球智能化累規设番安装工程预算刘期通布芻施 2006-08-24 Lt 海市淫设工程谕榕与捋数P ittSIKn 200&-06-^01 200&-DB-07 2006-DB-07 打业动龙I 越拡法规|定匿莒裡I I 诒析信且 上飾 比园林绿优工理养护维蜂费用计鄧 培训敎材近期通过审定 紅每币連班和装怖工程硕程足眼<2COOn 轻集初混給土爭孔墻按*凰瓏... 上诲■預? 11业 门 户厨站 £上海市 Si 這吏通工程預宜定颐P 巴出版逅行 <±海市執适交通工建预豐定蹦发行谢a | tfctt (B )|呈1 http :丿/缰叭? ui ou. 除 收缺 0^ -O T 0 ? ,.1J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邓晓栋 The S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Deng Xiaodong 技术正在加快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浪潮席卷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急剧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aspect - to expand 变革和加速发展,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alysis, mainly 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国际 studie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来,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先后经过了计算机科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精准农业等阶段,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新的发展历程。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 to mak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n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 impro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the 播、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科学计算阶段;第二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标签:新农村建设;治理机制;村民自治 对于后发达国家来说,在面对现代化沉重压力的征途中、在“浓缩发展”的道路上都纷纷出现了“发展综合症”。在中国,最明显地表现为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和相互隔绝: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体系和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农村。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由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折。正如亨廷顿所说:“城乡区别就是社会最现代部分和最传统部分的区别。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政治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找到填补这一差距的方式。通过政治手段重新创造被现代化摧毁了的那种社会统一性。”…即寻求通过政治路径重新创造“社会统一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由党在乡镇和村的基层组织、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农民的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共同构成的。所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就要求我们既要完善以上组织构成,又要着力以上组织功能的协调发挥,使乡村治理机制良好运行。 一、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对于皇帝只有一个关系,就是纳粮,除了纳粮之外,便和政府没有别的关系,因为这个缘故,中国农民的公民思想就很薄弱。在传统中国,农民的耕地同时是国家的国土,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农民自然是皇帝一官僚体系的臣民或子民,依附于国家。国家(皇帝)对土地有终极意义上的所有权,决定了“皇粮国税”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换言之,农民向国家提交税赋是单向强制而不是双边同意的义务,是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传统社会中的“子民”、“臣民”思想具有很强的忍让性。重义务,轻权利。“子民”、“臣民”思想的充斥以及对国家认知上的单一性,相比较是公民精神的缺乏。农民思想中的这些传统意识直到今天也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改革之前在城市是一系列“块块”上的单位,在农村也是一系列“块块”上的单位——公社。单位的政治介入,切断了公民与政府的直接联系,代之以公民通过单位与政府发生间接的联系,缩小了“公民社会”或“经济社会”的范围,将整个社会都扩展为“政治社会”,减少了政府活动和公民活动两个方面以及两个方面必要的弹性,是公民的正式生活不得不受单位领导政治行为的制约。单位制的历史遗留下的对单位的依赖心理,相比较则缺乏了独立的公民意识。 21世纪伊始,面对“发展综合症”,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蒋家堰镇莲花村新农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讲解

省水利厅驻竹溪县蒋家堰镇莲花村2014-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初稿 省水利厅驻竹溪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 中共竹溪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竹溪县蒋家堰镇 2014年3月 省水利厅驻竹溪县蒋家堰镇莲花村 2014-201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草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按照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服务三农发展” 的要求,为加快省水利厅新农村建设驻点村莲花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莲花村基本概况 莲花村位于蒋家堰镇的中北部,共有5个村民小组,292户1160人,其中沿村主干道居住农户250户1000人。现有耕地面积693亩,其中:水田330亩旱地363亩, 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9.1万元,人均纯收入6607元;粮食总面积1012.5亩,541.9吨。该村主要以种植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村内有竹溪县十大寺院之一的莲花寺遗址,是中国佛教文化摇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贯彻县委、县政

府打造中国绿谷、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竹溪、能源竹溪、人文竹溪、宜居竹溪”的发展思路,坚持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发展战略,遵循保护第一,科学发展,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加快莲花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莲花村新农村建设。 三、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经济主导,全面进步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村两 委要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新农村建设。 3、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要做到规划在先,建设在后,超前规划,分步实施。要坚持规划的科学性,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全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历史习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突出特色。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5、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时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找准切入点,集中力量,办好试点,循序渐进。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办法,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四、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三年期间,紧紧

武汉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武汉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2011年第5期武汉地区主要建材市场价格变化动态及 浅析 东莞网站建设一、武汉地区主要建材市场价格总体走势浅析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原材料价格变化、人工成本及运输费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期武汉地区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上涨的走势。其中,水泥、商品砼、成品油、沥青及沥青混凝土市场价格呈现大幅上涨的态势;建筑钢材及制品、钢纤维、预拌砂浆、复合管材及园林苗木市场价格小幅上涨;铸铁、铜、铝、锌材及电线电缆等材料价格走势趋于稳定。 二、武汉地区主要建材市场价格具体变化动态 1、近期武汉地区水泥市场价格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本期 水泥市场信息预算价平均每吨上调25元左右。 2、由于近期水泥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砂、石料以及粉煤灰 等原材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商品砼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由此引起武汉地区商品砼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本期商品砼市场指导价格平均每立方上调20元。3、近期由于原材料沥青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导致沥青防 水卷材生产成本增加,本期市政工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市场

参考价格继续小幅上调。 4、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成品油价格上调政策。省物价局出台湖北市场汽、柴油销售价格政策:90#、93#、97#汽油以及0#柴油最高批发价(不送货)分别为9000、9540、10080、8150元/吨;最高零售价分别为7.0 5、7.45、7.90、7.35元/升。武汉地区主营汽柴油批零价格全面上涨,本期汽柴油市场参考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上调。由于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因素仍不稳定,后期国内汽柴油市场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5、在资源供应偏紧、市场需求向好、成本高位支撑以及厂家调价推动等综合因素影响下,近期国内及武汉地区沥青市场价格呈现大幅上涨的走势。本期重交AH-70、SBS改性沥青市场参考价格大幅上调。后期沥青价格受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及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 6、由于沥青、柴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沥青砼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本期武汉地区沥青砼指导价格每立方上调 20-25元左右,10公里以内运输费指导价格每立方上调2元。 7、近期武汉地区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小幅上涨的走势。本期信息价作如下调整:圆钢价格每吨上调150元;螺纹钢平均每吨上调200元;工字钢、槽钢、角钢平均每吨上调50元左右;镀锌钢板平均每吨上调50元左右;中厚钢板平均每吨上调150元左右;无缝钢管平均每吨下调100元左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正式版

农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xx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以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 实践为例 作者:时间:2010-07-10 浏览次数:2588 次 【摘要】当代中国农村治理基础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建国后实行了很长时间的集体化使国家的治理深入农村基层是农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绑缚一体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尚有农业税费将农民与国家联系,收农民的税就得为他们提供保护;免税后,则是国家政权组织和农民自组织(社会团体)共同维持治理的合法性。农民再组织化既是对农村治理基础转型的回应,也是对市场化进程的应对,因而是新农村建设的焦点问题之一。治理基础的变迁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创新。本文作者在此背景下,选择安徽省安庆、巢湖、滁州、宣城等4个市,10个县(区),20个乡(镇),60个村作为样本,就“农业税取消后乡村治理”和“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乡村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对策。 【关键词】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 一、乡村治理的现状 免农业税以来,安徽省乡村治理实践是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先导和主要内容的。2005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意见》,决定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改革的重点转向以深化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即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以及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改革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适当调整了乡镇区划和村级规模,在税费改革已经合并减少乡镇和行政村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乡镇和行政村的数量。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省级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省级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1.1.建设背景综述 金农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二金”工程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电子政务工程,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 目前,金农工程中央本级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中。按照金农工程一期的总体规划,至2010年以前,数据中心、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市场监管、农技信息联合服务等中心建设内容要扩展到各省级部门。 当前,部分省级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与省政府政务外网实现互联互通,并建立了农业信息网门户,基本实现了政务公开的目标。 但是,金农工程一期建设内容中要求省级单位建设的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市场监管系统、农技信息服务系统、省级农业和粮食流通数据中心等均未建立,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不高,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农业电子政务外网的业务办理系统及公众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不仅影响着各级农业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与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适应,必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2.建设目标 围绕“金农”工程总体建设目标,通过两年时间,初步形成农业电子政务体系框架。构建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

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迅速增强农业部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收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业数据中心和粮食流通数据中心,健全采集渠道,增加信息总量,加强统筹规划,改善内容结构,加大整合力度,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协作机制,提高共享程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装备县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培训信息服务队伍,初步形成延伸到基层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迅速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1.3.农业信息化总体框架 如上图所示,省级农业信息化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应用系统、

内经委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表

附件2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表 填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联系电话:E-mail: 一、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及网址 2、单位性质及地址 3、经济情况: 2010年GDP(产值)万元,税收(利税)万元 4、辖区情况: 面积,其中:耕地亩,水面亩,山区亩, 人口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小学以上人 5、信息化基本情况: 干部职工总数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数人, 计算机台数,是否有专用机房,是否联网 二、农业信息组织体系建设情况 1、单位信息化机构(或信息服务站)设置情况 机构名称,机构性质, 人数人,其中:在编人,临时人,兼职人, 主管领导,职务,电话,电邮 2、信息技术相关人员(或农村信息员)情况 人数人,其中:在编人,临时人 姓名性别年龄职务工龄专业学历职称电话主要 技术 人员 基本 情况

□ □ □ 3、上级主管单位情况 名称: ,网址: , 单位人数: 人,计算机: 台, 是否与本单位联网: ,是否属于同一网站群: 4、下级单位或机构(或主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情况 单位名称 三、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区域通信网建设情况: 电信网:光纤 □, ADSL □, DDN □,小灵通 □, CDMA □, GSM □,其它 □ 请说明 ; 电视网:光纤 □, 有线电视 □, 无线电视 □,卫星电视 □, 内部有线电视 □, 其它 □ 请说明 ; 广播网:调幅台 □, 调频台 □, 广播站 □;其它 □ 请说明 ; 政务专网 ; 其它 □ 请说明 2、局域网建设情况: 无 □, 有 □ (如有,请填写下列数据) 服务器:台数 , 用途分别为 ; 客户机:台数 , 其中:内网信息点 ,外网信息点 ; 安全情况: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 □,网络隔离卡品牌 , 网络加密机 □,型号品牌 ,用途 , 防火墙 □, 型号品牌 ,开通功能 ; 网络 设备: 路由器 ,台数 ,型号品牌 ,用途 , 交换机 ,台数 ,型号品牌 ,用途 , 远程连接:连接方式 ,接入带宽 , 机房情况:面积 m 2,UPS 电源□ ,空调□,其它 □ 请说明 ;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

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历史新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0XX年3月25~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在海口举行,会议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60多人,包括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中编办、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的领导和专家;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

学等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农村政策研究人员;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美国、印度、韩国、挪威等国家研究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学者。为使研讨会更具实践性,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内部分乡(镇)、村的基层代表。现将本次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一、站在历史新起点,统筹城乡发展 20XX年以全面取消农业税为标志,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也揭示了中国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因此,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代表们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农村改革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一是把“三农”工作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三是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判断;四是制定了“少取、多予、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五是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新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拓展和升华,它与建设新农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统筹城乡发展是适应社会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代表们普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后农业税时代,我国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