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岳麓版必修一第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五单元复习重点问题

主备人:马红春审核人:娄新庆2012-11-7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的体现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

二.结合背景分析巴黎公社只不过是一个城市发生的偶然事件,并理解其失败的必然性。

三.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及在革命过程并了解其特点(相关链接: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带来的影响及苏联的改革。)

四.了解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并分析每个阶段的政策。

五.掌握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民主法律建设方面的成就。

七.在文革时期中国民主法律遭破坏的表现及教训。

八.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律建设方面的成就。

九.一国两制的方针提出、内容、运用。

练习题:

1.(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6题)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2.(2012年3月黄冈市质检)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3.(2012年3月怀化市一模)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4.(2012年3月梅州质检)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普遍展开。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B.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

C.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D.创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5.(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

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

6.(2012年3月滁州市质检)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六集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片所体现的六大时代主题先后顺序是

A.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B.峥嵘岁月伟大转折千年局变中国新生继往开来世纪跨越

C.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大转折继往开来世纪跨越

D.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伟大转折中国新生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7.(2012年3月滁州市质检)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下列最能说明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的是A.实行八小时工作日B.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C.废除资产阶级的法庭D,公社是经过人民自己选举建立的

8.(2012年3月焦作市质检)1917年2月25日(公历3月10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了

A.美国支持二月革命 B.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C.俄美是战时同盟者 D.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

10.(2012年3月福州市质检22题)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11.(2012年3月淄博模拟)“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2.(2012年3月潍坊模拟)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创立拜上帝教②奉行平均主义③重建等级礼制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2012年3月南昌模拟)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4(2012年3月青岛质检)1851年与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15.(2012年3月汕头市质检17题)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2012年3月莆田市质检25题)(14分)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据材料

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目的。(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

料二,指出《权利法案》如何调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法律的共同作用。(4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部宪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并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原则两方面比较两部宪法的不同之处?(6分)

第六单元复习知识点

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

(1)筹备工作: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主要任务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相关事宜)。(2)成立:1949年10月1日

(3)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成就

(1)1954年宪法(在这之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其原则是新民主主义,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①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②颁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

③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入宪法。

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由普选产生。

③地位: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①原因: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各民主党派愿意接受中共的领导和改造。

②过程:

确立:1949年新政协召开。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入一个新时期。

③主要形式:政治协商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以前代行全国人大职责,1954年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原因: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

②法律依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③五个自治区、100个自治州、自治县。有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的原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现了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2)破坏的表现:①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②“两会”制度遭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

③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④党的各级组织遭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进行。

(3)教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民主政治建设:平反冤假错案(首要环节)、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重点是村民自治。)

(2)法制建设: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出台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1997年“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写入宪法。);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三.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港澳台问题

(1)香港问题: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一区

1898年强租“新界”。

澳门问题:1553年骗取居住权。

恢复行使主权问题,需中英、中葡协商解决。

(2)台湾问题:内战结束后,蒋介石退踞台湾,美国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允许外国势力的干涉。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979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2)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

(3)1982年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4)1984年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一国两制”的内容

一个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两种制度:两种社会制度,统一后的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需上交外交权,中央并在港澳派驻部队,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4.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条件: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国两制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完善。(2)香港回归:

过程: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洗刷了香港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的新一页,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的一步。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表现: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的停火。80年代两岸三通限制放宽,台湾民间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92年民间团体对话,达成了“九二共识”。

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民族文化相同,血缘联系紧密,海峡两岸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大陆社会稳定,积极的投资政策,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政策。

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005年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第五单元复习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1)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背景:工业革命深入,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代表人物与主张: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

傅立叶和欧文:主张建立合作组织。

评价:未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未找到改造社会的力量。

2.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主义同盟

(1)内容: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揭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原则

(2)意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

1.原因:1870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2.措施: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

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3.性质:新型的工人政权。

4.失败原因:资本主义还未充分发展,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的条件。

三.俄国十月革命

1.原因:(1)封建残余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俄国社会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2)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一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过程:二月革命——推翻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月提纲》: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权。给俄国指明了方向。

七月流血事件抛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

十月革命:武装起义。

3.措施: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成立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4.意义:

在俄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在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寻求解放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四.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共成立:(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成立:

①中共“一大”:1921年7月,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标过高,不具备现实意义),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②中共“二大”:1922年,党在现阶段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

(3)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概况: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

教训: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2.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方针确立:1922年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国民革命:

任务:反帝反封建

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打击直系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结果:消灭了吴、孙两部,张退守东北(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工农武装割据

(1)八一起义: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年8月,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初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创建,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依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4.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①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前受排挤的毛

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意义:红军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③长征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会宁会师。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2)《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西安事变: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解决: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5.抗日战争

(1)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日本在中国的残酷殖民统治:

日本军队用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残酷手段残害中国人民。

采取“以华治华”,通过建立汪精卫等伪政权进行殖民政权。

日军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统治。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①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③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

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4)中国的抗战:

抗战初、中期:国民党积极抗战,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共领导

的敌后战争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争。

抗战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和英国与日本开战,蒋介石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

战。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5)抗战胜利的影响:

对中国: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中国收回了台湾,中国国

际地位提高。

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重大贡献。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抗战胜利后,国内斗争的焦点:未来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中共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一党专政。

(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

(2)国民党破坏民主和平行为:制造一系列迫害民主人士的惨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政协通过的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

(3)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1947年2

月,中共经过8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解放区,中共采取避战主力、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1948年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主力150万人。

北平谈判: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

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