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德育发展特征探析

当代德育发展特征探析

当代德育发展特征探析

作者:张忠华, 王青华, Zhang Zhonghua, Wang Qinghua

作者单位:张忠华,Zhang Zhonghua(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 王青华,Wang Qinghua(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刊名:

教育导刊(上半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10,3(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付轶男国家政策的回归--新世纪俄罗斯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走向 2003(3)

2.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1999

3.嘉格伦.万小器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 2000

4.詹万生认真总结,坚定信心,深入研究,不断前进 1999(1)

5.上海市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组改革课程内容形成德育教材特色 1999(3)

6.张来春各国重新定义德育核心问题 2007(4A)

7.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1996

8.黑格尔.范扬.张企泰法哲学原理 197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任丹阳论学校德育研究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4)

本文通过对德育研究目标、特点、方法的讨论,围绕加强对德育现实问题的研究、德育一体化的建设、德育经验的借鉴等内容,阐述了开展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及现实意义.

2.学位论文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2004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德育也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德育.与智育不同,德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向上的生活.生活是德育的起点,是道德践行的土壤.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德育还存在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道德体验与实践;只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情况,致使学校德育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难以取得实效和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要改变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现状,就应该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该文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德育生活化的依据.从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分析德育生活化的合理性;第二部分,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及意义.论述了德育生活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德育生活化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围绕德育生活化,开创学校德育新局面.具体从德育目标的设置、内容的建构、方法的选择、途径的拓展几个方面谈德育生活化这一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期刊论文张志祥.ZHANG Zhi-xiang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国外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综合化、实用性、回归传统等趋势,必然要求我们对我国德育工作从主体素质的提升到对客体对象的认识、从德育的手段到德育的目标、从德育的形式到德育的内容、从德育的环境到德育的载体、从德育方向到德育的空间、从德育的过程到德育的效果的全方位审视,寻找新的立足点.

4.期刊论文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甘肃理论学刊2002(1)

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理论的科学化、德育途径的多样化、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普适化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方面,也预示着我国德育改革的未来趋向,值得引起德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

5.学位论文吴青松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2006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而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道德为先。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

,带来了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更加直接、迅速地相互激荡、冲突和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得以迅速在网上传播。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格局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我们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把大学生德育当作重要问题来进行研究,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新型人才。

本文结合时代特点,首先提出了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德育的意义,分析了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及其特点,明确了德育基本涵义,论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确定了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地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当今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研究了国外德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吸取其有益部分为我所用。最后部分作为本文研究的主体,结合我国大学生道德方面以及大学生德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借鉴国外德育发展趋势的特点,吸取长处,学习其有益的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从而为培养合格的

21世纪的现代人才打好道德素质基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6.期刊论文李菲.LI Fei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兼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2)

在进行我国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中,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一条较为有效和便捷的策略.近5年来,我国学者开展了众多有关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章旨在回顾这一研究的历程,分析其发展趋势,希望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把握方向.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大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大学精神是长期形成的,它积淀了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影响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影响大学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无疑,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优秀文化,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影响是长久而又深远的,它以其特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许多优秀的大学精神,它们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但是在今天的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因素、政治因素和大学自身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大学校园的大学精神在逐渐的弱化,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培养以及大学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重塑大学精神、建设大学精神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研究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具有很强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本文从分析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功能入手,简要回顾其发展轨迹,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就现代大学精神建设进行了探讨,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希望自己对现代中国大学精神建设提出的一些看法,能够在大学精神衰微,呼唤大学精神回归的今天,对实践能够有所启发.

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精神含义、特征及其对大学发展的功能.这一部分从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追求和信念,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具有共同性与个别性的融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的集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三个特征,并以其独有的规范导向、凝聚感召、驱动激励、环境营造和促进发展功能作用于现代大学.

第二部分是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建设的发展.这一部分简要回顾了西方大学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中国大学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受到的冲击是由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误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精神教育的失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当前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存在着学人不能自主、功利观念的影响和大学精神本身有偏向性等问题.大学精神的建设呈现了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更好融合促进;二是体现卓越意识;三是国际化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建设现代大学精神.这一部分从大学精神建设应明确和坚持的七项原则入手,提出要突出特色,领导重视,广大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大学精神建设的合力;在加强德育的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理解本校的大学精神并自觉转化为动力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开展多种活动来创造大学精神建设的氛围:创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使大学精神真正成为一种象征,触手可见.

8.期刊论文王丽荣.WANG Li-rong影响日本德育因素的若干思考-东北亚论坛2007,16(5)

日本德育今后的发展,将受到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协调一致,即算盘与<论语>并重;如何示传统集团主义与后现代的人本主义并重;如何在身边寻找"伦理"的源泉.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警戒.

9.学位论文梅姝文化视角下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研究2010

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校研究生数1987

年仅有1.1万人,而2006年在校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百万。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

大,研究生德育越来越引起关注。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每种文化都

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体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化进

程的推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文化环境也在发生

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高度集中、统一和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正在被多种多元文化

同时并存的文化环境所取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高校正在成为各

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前沿,成为各种思想文化驾驭青年大学生的重要领域。如

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

要求,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的规律,是当今高等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

和德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重课题。

针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德育研究应有新的思路和视角。本文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作指导,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重点

研究文化视角下研究生德育的文化选择;从文化的视角审视研究生德育,可以提

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文整体上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我国研究生德育的基本理论分

析,首先是对研究生德育发展历程的综述;其次分析研究生德育的特点及研究生

自身的特点;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分析了研究生德育的必要性。第二部

分具体阐述影响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的文化因素,首先阐述了文化对研究生德育影

响的表现,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对研究

生德育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问卷的方法对文化视角下研究生德育现状进行分

析,得出影响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的文化问题。第三部分是文化视角下新时期研究

生德育的选择与创新,指出了研究生德育的文化选择以及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内容

的创新,这部分是全文的归宿。文章针对第二部分研究生德育中存在的文化问题,

从文化的视角相应地提出如何构建研究生德育文化。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文化;新时期

10.期刊论文周红.张祥云粤港澳台高校德育发展趋势展望-江苏高教2001(1)

本文基于一国两制的社会背景及由此形成的独特地缘文化现实,讨论了粤港澳台高校德育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趋势.由于立足民族国家大义大利的一国两制统一方针使粤与港澳台间的界限由"边界"转化成了"边缘",而"边缘地带"与其它地带相比往往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和矛盾错综复杂,粤港澳台高校德育不得不面对这种多层面相互关系的现实影响,因此,"边缘"概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相互关系"成为研究德育未来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了其发展趋势:一、扩大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二、积极探索德育的共同点,发展德育共识;三、尊重差异,发展特色,维持特殊性

;四、粤港澳台高校德育间的矛盾性将长期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6260036.html,/Periodical_jydk201003020.aspx

授权使用:郑州航空学院(wfzzgkxy),授权号:f59f7bef-c906-4bc7-a247-9ea900d177b0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7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