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学期概论课期末复习题库

第2学期概论课期末复习题库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概论课期末复习题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市场经济是(A)

A、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B、一种基本经济制度

C、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

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B)

A、基本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

C、经济体制

D、生产方式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4、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B)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5、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D)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C)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仅仅是谋生手段

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8、十六大报告指出,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是(A)

A、按劳分配

B、按重要性分配

C、按贡献分配

D、按地位分配

9、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

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基本经济制度

10、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是(B)

A、个体劳动者个人所得

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

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集体企业职工工资

奖金收入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

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

级阶段国情

12、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

(D)

A、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关系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关系

C、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D、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13、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

A、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

B、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

1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C)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D、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础

15、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D)

A、是为社会主义还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B、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C、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谁掌握控股权

16、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范围是(B)

A、所有企业

B、公有制企业

C、个体企业

D、

股份制企业

1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价格体制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计划体制改革

D、金融体制改革

18、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合伙制

D、公司制

19、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2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21、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

性收入

22、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

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

A、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B、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C、增加农民收入

D、建设现代农业

24、在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性质和

初级阶段的国情

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客观要求

2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配套的改

革,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A、要搞好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B、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C、要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D、要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6、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形式有()

A、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

B、转包、出租、转让

C、股份合作、买卖自由、互换

D、股份合作、转包、转让、买卖

27、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是()

A、培育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B、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

C、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D、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28、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所确定的指标是()

A、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

B、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C、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D、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

29、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思想是()

A、土地集中,发展现代农业

B、探索中国特色的土地私有化道路

C、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

D、把土地权益包括土地收益充分还给农民,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3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3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

A、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B、单一的消费品市场

C、国内封闭的市场

D、垄断市场

33、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是以()

A、直接调控为主

B、间接调控为主

C、计划调

控为主D、地区调控为主

34、产业结构是()

A、物质资料生产部门间和比例关系

B、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D、国民经济各产业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5、可持续发展强调()

A、经济快速发展

B、经济按比例协

调发展

C、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D、工业与农业协

调发展

36、分配方式是由()

A、生产方式决定的

B、可供分配的产

品数量决定的

C、交换方式决定的

D、消费方式决定

37、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居于()

A、优势地位

B、特殊地位

C、核心地位

D、次要地位

38、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社会保障费用应该由()

A、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B、国家负担

C、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

D、国家、企业和个

人共同负担

39、当前我国“三农”问题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政策是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其实质是城乡之间的()

A、分割关系

B、统一关系

C、反哺关系

D、

正哺关系

40、“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

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

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我国农业生产的

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

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

D、农业是国民经济

的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

和少选都不得分)

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反正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使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

非公有制经济()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是市场经济反正的需要

D、与公有制经济可以共存

E、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4、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

据是()

A、公有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还没有直接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6、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国家和集体参股的股份经济

E、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所有经济

7、所有制实现形式()

A、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B、决定所有制自身

的性质

C、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D、所有制关系得以实现的形式

E、直接影响到所有制所容纳的生产力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指()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

C、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D、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E、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E、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10、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集体经济

11、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公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C、不同程度的公有制可以采取同样的实现形式

D、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一一对应的

1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采取()

A、全民所有制

B、股份制

C、集体所有制

D、股份合作制

13、市场经济是一种()

A、资源配置方式

B、基本经济制度

C、经济形式

D、经济体制

14、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包括()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激励机制

D、供求机制

15、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

A、经济政策

B、宏观调控

C、经济杠杆

D、经济计划

16、经济杠杆主要包括()

A、财政和税收

B、信贷和利率

C、价格

D、工资和奖金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18、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19、“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

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

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

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

和全面进步

2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公配制度,就要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逐步扩大中等

收入者比重

C、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坚决取缔非法

收入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

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加速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转移

23、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B、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逐步清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D、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2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

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责任权,发展多

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

B、完善土地承包经

营权权能

C、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D、促进土地资源的

优化配置

25、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

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表明处理效率公平的关系,就要()

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C、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26、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必须坚持()

A、农业基础地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C、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D、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27、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

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就要大幅度()

A、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B、提高国家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投入占支农资金的比例

C、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

的比例

D、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28、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逐步形成()

A、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B、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D、有利于企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有

着根本上的区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

分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

手段的长处

D、在资源配置上,社会主义国家能优化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

30、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的具体要求是()

A、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B、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

C、收入分配消费相协调

D、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31、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改革的重要性,指出()

A、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

B、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C、农业的小康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D、农村社会和谐仍然是我国和谐社会的根本

32、国务院发布了“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北京丰台某市场因违反规定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被罚1万元,这是“限塑令”实施后北京市开出的首张罚单。“限塑令”的实施表明()

A、政府在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

B、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强制干预,必将成为市场经济道路上的障碍

C、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克服市场自身的欠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33、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重点在()

A、转变政府职能

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C、倡导市场经济观念,促使人们按经济规律办事

D、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

34、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必须()

A、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B、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C、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D、建立农村信贷金融制度

35、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的意义是()

A、有利于维护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

D、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

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36、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应遵循的重大原则有()

A、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B、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

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D、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37、国有经济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根据“有

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

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

占支配地位。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包括

()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商业和服务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38、有人认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

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其结果必然是经济私有化,

该观点()

A、错误,没有看到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放宽市

场准入的

B、正确,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与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是

不兼容的

C、错误,是调整所有制结构质的飞跃,对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D、错误,既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又可以促

进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

三、判断对错

1、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参与,

是强调按市场自由发展地国民经济。()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

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生产要素分

配。()

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

5、股份制是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6、早在1975年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7、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能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

()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的基本根据?

3、为什么说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的

有机结合?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

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6、如何理解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

入分配格局?

7、如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

度?

8、如何理解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

1、如何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党的领导者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坚

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检查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法院

A、民主集中制

B、坚持共产党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为根本。

A、调动人民积极性

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A、工农联合专政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C、共产党一党专政

D、无产阶段专政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各级领导干部

D、各个民主党派

7、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把依法治国确定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

A、十七大

B、十六大

C、十五大

D、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9、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在()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0、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主党派的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建设委员会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

的人权是( )

A、参政权、议政权

B、自由权、平等权

C、生存权、发

展权D、选举权、被选举权

1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C、依法行政

D、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5、现阶段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联合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

1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依法治国

C、多党合

作制D、政治协商

1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中国共产党对各民族党派的领导是( )

A、组织领导

B、政治领导

C、思想

领导D、作风领导

19、以下关于民主的说法,不对的是( )

A、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B、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C、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本国经济

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D、同民主的实质相比,民主的形式是第二位的

20、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1、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共产党的领导

C、

法制D、宪法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

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3、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是( )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

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

2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核心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

必严D、违法必究

2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象是( )

A、基本政治制度

B、具体政治制度

C、民主集中

制度D、民主政治制度

2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代表大会

C、人

民D、国务院

27、我国近年来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

A、乡一级

B、县一级

C、村一级

D、市一级

28、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

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

A、城市居民委员会

B、街道办

C、基层工会

D、业主委员会

29、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 )

A、民主

B、自由

C、人权

D、依法治国

3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指( )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人民政府

D、中国共产党和

各民主党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

和少选都不得分)

1、人民民主专政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是()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B、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C、在概念的表述上也有它突出的优点

D、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E、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敌

对势力反抗的职能

2、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广泛的自治权包括

()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E、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权利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共同发展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E、长期共存

4、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包括()

A、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

B、城市的居民自治制度

C、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B、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C、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D、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E、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是()

A、参政党

B、执政党

C、友党

D、在野党

7、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9、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B、各民族的平

等和团结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D、政权组织的

特点和优点

10、人民民主专政()

A、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B、是我国的国

C、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D、提法更符合

我国的国情

1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其基本要点有()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

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

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1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它们的()

A、领导力量一样

B、阶级基础一样

C、本质内容一样

D、承担的历史任务一样

13、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上是()

A、各阶级分掌统治权

B、防止国家政权侵

犯人民民主和自由

C、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

D、资产阶级专政的

工具

1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

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这是因为()

A、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弱

于资本主义

B、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

改变

C、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有时还会很

尖锐

D、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1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

B、权力制衡

C、民主监督

D、

参政议政

16、实行村民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

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17、人民民主专政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是()

A、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

产阶级,而且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B、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C、在概念的

表述上也有它突出的优点

D、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18、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的

人数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育成长有很大影响。扩大

基层民主,要()

A、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

制度

B、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完善村民自治

D、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

1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有领导

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其主

要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

目标

C、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21、政治体制改革要健康、有序、顺利地进行,应遵循以下

原则()

A、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B、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

序地进行

C、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D、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主要内

容包括()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

B、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和党

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C、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

律治理国家

23、关于人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

B、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C、经济文化落后,即使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权的实现程度也会受到限制

D、人权的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必然关系

24、关于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

B、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权利和自由,愈是有钱就愈有自由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

D、自由人人都想享有,因此它是超阶级的

三、判断对错

1、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

2、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9、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同样道理,没有社会主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

10、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民主和集中是相分离的。

1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就是照搬别国的模式。

12、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

1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16、人权高于主权。四、简答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3、在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后,坚持和完善人民

民主专政的原因。

4、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谈谈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

“三权分立”制度。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商制度?

6、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7、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8、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9、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1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11、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12、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遵循的

原则是什么?

13、如何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有机统一?

2、怎样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科学

内涵和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实行民族区域制度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决定

的?实行这一制度有什么意义?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是什

么?

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7、简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9、为什么说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

专政?

10、试简述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效仿西方

的“三权分立”?

12、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

化成果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A 、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B、社会意识的

形式不同

C、治理国家的效果不一样

D、社会控制和

国家治理的方式不同

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

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

4、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拾金不昧

D、

爱国主义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精神文明建

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C、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D、为政治稳定服

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要求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要求

7、邓小平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

A、政治文明

B、生态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和谐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3、在新时期,我国人民形成了以什么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与时俱进

B、改革创新

C、开拓进取

D、求真务实、E奋勇争先

1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坚持用科学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5、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A、重要内容

B、重要部分

C、重要基础

D、重要标志

16、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明显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提出。

A、精神素质

B、健康素质

C、品德修养

D、创新意识

17、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

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

A、基本制度

B、指导纲领

C、发展战略

D、方针

18、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A、中心环节

B、根本要求

C、特定内涵

D、根本任

19、把培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

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

A、“四有”公民

B、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四化”干部

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

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

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

22、中共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

内容来说()

A、同经济体制改革是一致的

B、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

致的

C、同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

D、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

致的

2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

A、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

神文明程度问题

C、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的智力支持问题

D、我国的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问题

2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四个现代化

B、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人

民的生活水平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5、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

支撑。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C、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2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弘扬改革创

新的时代精神

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

27、社会主义文化就是()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科学

C、社会主义技术

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精神文明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党的建

设D、全民素质的提高

2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A、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B教育和道德建设

C、科学文化道德建设

D、党的建设

30、精神文明是()

A、物质文明的对立物

B、指教育科学和文化

C、指思想和道德

D、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

建设成果、

3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各尽所

能,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实现全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目标

32、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的关键

是()

A、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

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文

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3、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

A、内容和动力

B、目标和方式

C、性质和方向

D、基础和动力

3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

B、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3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3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39、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40、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和少选都不得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C、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D、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E、明确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B、社会公德和职

业道德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家庭美德教育

E、法制与安全生产教育

3、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为()

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是社会主义制度

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E、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重大意义在于()

A、解决好文化建设为什么人的问题

B、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C、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E、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5、党的十六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包

括()

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D、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E、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

B、以体制机制创新

为重点

C、发展政府主导的文化服务体系——经营性文化产业

D、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

目标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

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接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

8、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相连、

有机统一,是()

A、对对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

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D、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样的社

会主义公民()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素质G、有思想

10、坚持“双百方针”是指()

A、百战百胜

B、百花齐放

C、百家争鸣

D、

百姓幸福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

1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

息E、爱国主义

1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二为”方针是指()

A、为经济建设服务

B、为现代化服务

C、为人民服务

D、为社会主义服务

E、为经济

基础服务

14、在新时期,我国人民形成的时代精神是()

A、与时俱进

B、改革创新

C、

开拓进取

D、求真务实

E、奋勇争先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两手抓()

A、思想道德建设

B、公益性文化事业

C、经营性文

化产业D、政治文明建设

16、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

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提供者()

A、精神动力

B、物质基础

C、政治保障

D、思

想保证E、智力支持

17、要着力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必须广泛开展如下教育()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文化素质

18、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A、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C、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D、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E、把握和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

A、鲜明的时代性

B、浓郁的民族性

C、实事求是的科学性

D、高度的民主性和深广的群众性

E、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2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

A、精神支柱问题

B、精神动力问题

C、思想保证问题

D、公民素质问题

E、智力支持问题

2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

A、为人民服务

B、以用为上

C、为社会主义服务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E、社会主义文化优于资本主义文化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了( )

A、思想道德建设

B、科学文化建设

C、综合国力建设

D、生产力建设

E、上层建筑建设

24、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C、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E、坚持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西方理论

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D、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E、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27、先进文化中的“先进”是指()

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C、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29、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是

()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

收世界先进优秀文化成果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

化成果

3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

准确通俗的表达,它表现在()

A、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

C、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

D、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33、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必须()

A、坚持制度建设为根本

B、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

C、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

价、奖惩和监督机制

D、广泛的宣传教育

34、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社会主

义“四有公民”,下面属于“四有”的是()

A、有理想

B、有修养

C、有道德

D、有文化

3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C、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严格的科学体系

D、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36、文艺工作要坚持“双百”方针,就是鼓励()

A、多出精品力作

B、多元化

C、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D、多样化

三、判断对错

1、我们面临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其中最

重要、最核心的是文化创新。( )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建设。

()

3、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

德的集中体现。()

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7 、世界文明的历史是一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融和的历

史。()

8、经济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

带。()

9、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

觉悟,称之为德治。()

10、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

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什么是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重大意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是()

A、十五届五中全会

B、十五届六中全会

C、十六届五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巩固党执政的()

A、物质基础

B、政治基础

C、思想基础

D、社会基础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5、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含义的是

()

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

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D、社会主义法

制得到健全

6、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

义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消除自然灾害

D、生态良好

7、下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建设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

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D、是小

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9、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重要性,

并对以()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布署

A、公平正义

B、改善民生

C、民主法治

D、

生态文明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A、大同社会思想

B、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

C、三民主义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

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2、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

A、民主法治

B、诚信友爱

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

的指导地位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

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20、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

A、社会手段

B、社会计划

C、社会理想

D、社会现实

21、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

A、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

B、在人与人之间、人

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C、人们可以不劳动,随心所欲地享受

D、由社会主义社会

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

22、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

重要目标是党的()

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2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6、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A、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B、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27、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

A、就业问题

B、人口老龄化问题

C、农民收入问题

D、环境问题

28、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

A、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D、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29、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3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C、发展经济

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33、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

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34、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

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35、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的建设》

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

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改革

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37、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38、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

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39、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和谐

文化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加强制度

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

和少选都不得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民主法治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说法

正确的是()

A、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B、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

3、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意思就是()

A、社会稳定

B、生产发展

C、生活富裕

D、生态良

好E、人民安居乐业

4、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包括

()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政治文明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E、社会机

制建设

5、胡锦涛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民主法

治,民主法治是指()

A、实现广泛的基层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

得到充分发扬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D、各方面积极因

素得到广泛调动

E、社会主义改革深化发展

6、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是()

A极不和谐B总体和谐C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D改革

发展的关键时期E很和谐

7、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公平正义的意思就是

()

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健全

C、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D、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E、社会主义民主健全

8、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诚信友爱的意思就是

()

A、全体人民融洽相处

B、全社会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

D、全社会互帮互助

E、全体人民和睦平等

9、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充满活力的意思就是()

A、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D、创造财富得到保护

E、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10、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安定有序的意思就是()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E、社会保持平安稳定

11、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有()

A、孔子的“和为贵”

B、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

C、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孙中山的“大同社会”

12、毛泽东思考社会和谐的著作是()

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实践论》

1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三个文明”的关系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B、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C、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15、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C、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16、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A、独立思考能力

B、创造能力

C、就业能力

D、创业

能力

17、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是()

A、安全

B、有效

C、方便

D、价廉

18、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的举措是

()

A、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B、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D、取缔非法收入和打破经营垄断

19、新形势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公平、平等原则

B、坚持广覆盖,保基本

C、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D、坚持多层次,可持续发展

20、2008年1-3月,国务院19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深入14

个省区市的基层单位,对“三农”、社保和医改体制等问题进

行考察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许多问题。这表明政府

()

A、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B、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C、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D、践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21、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

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

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

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

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

22、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D、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4、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的深化

C、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科学含义体现了()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活力与秩

序的统D、科学与人文的统一E、人与自然的统一

26、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的

社会。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E、

安定有序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是()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

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8、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

几个方面()

A、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B、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C、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系

D、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的关系

2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

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0、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

A、民主法治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E、公平正义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E、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E、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3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

B、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

C、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

34、和谐社会就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35、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3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

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37、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

A、人类社会发展规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D、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党实现执政

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三、判断对错

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为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

人为本。()

4、我国之所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国的

经济发展,超前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因此,

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已经不是经济建设。()

5、能否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是

不和谐的?()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

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是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

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

8、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

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倡导“和为贵”、“和睦相处”、“和

衷共济”、“和气生财”、“协和万邦”等和谐理念,培育和谐

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

10、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

观。()

四、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3、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理论意义?

4、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5、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6、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4、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五、论述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

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用来解决()问题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2、()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A、两制并存

B、一个中国

C、高度自治

D、积极促谈

3、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2000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5年7月1日

D、1998年7月1日

4、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以

国家大法形式掌握反“台独”斗争的主动权

A、《告台湾同胞书》

B、《香港特别行政

区基本法》

C、《反分裂国家法》

D、《澳门特别行政

区基本法》

5、邓小平指出,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

A 、中华民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

C 、台湾

D 、香港

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基础上,提出对台重要论断

A 、一个中国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两制并存

D 、解放台湾

7、从国家发展战略看,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 ) A 、武力统一 B 、运用和平手段 C 、两制并存 D 、增强综合国力

8、在2003年后相当一段时间里,( )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A 、藏独

B 、台独

C 、疆独

D 、恐怖主义 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学说

A 、地区

B 、国家

C 、民族

D 、政党 10、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所谓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即( ) A 、坚持一中一台 B 、坚持一边一国 C 、坚持去中国化 D 、坚持一个中国 11、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

A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D 、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12、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

B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

C 、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

D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1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 )

A 、由中央人民政府委派的

B 、由香港当地选举产生的

C 、由香港当地人协商产生的

D 、由香港人选举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

14、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 )

A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B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 、1978

B 、1979

C 、1981

D 、

1986

16、第一次提出大陆、台湾实行“三通”建议的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

一的方针政策》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D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而继续奋斗》

17、( )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A 、1978

B 、1979

C 、1981

D 、

1982 18、“三通”是指( )。

A 、通商、通航、通邮 B

、通讯、通邮、通航 C 、通话、通邮、通航 D 、通商、通航、通讯

19、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治理。

A 、.港澳台人 B

、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

C 、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

D 、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20、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是( )。

A 、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B 、两岸政府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

C 、两岸认可双方为对等政治实体

D 、两岸均承诺不首先使用武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和少选都不得分)

1、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

A 、推进现代化建设

B 、完成祖国统一

C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2、“一纲四目”内容为( )

A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 、除外交外,所有军政、人事安排由蒋介石重用

C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D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为( ) A 、一个中国 B 、两制并存

C 、高度自治

D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 4、“两制并存”指( )

A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两种社会制度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的关系

D 、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只实行50年 5、台湾问题属于( )

A 、内政问题

B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C 、不属于内政问题

D 、属于殖民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6、“一国两制”中的高度自治即指拥有( )

A 、行政管理权

B 、立法权

C 、外交权

D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

A 、郑重宣示争取和平统一的方针

B 、标志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篇章

C 、寓意着解放台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D 、只把希望寄托于台湾当局

8、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 )的过程

A 、从武力解放

B 、到和平解放

C 、从和平解放

D 、到武力解放 9、“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功运用于( )的实践 A 、香港 B 、澳门 C 、西藏 D 、台湾

10、大陆同台湾的统一问题,实质上是( )等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D 、外交

11、英国殖民主义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 )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B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C 、1898年中英拓展香港界址条约. D 、1887年北京条约 12、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布(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政府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C.保持香港现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

13、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 )

A 、外交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立法权

D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4、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基本条件是( ) A 、年满40周岁 B 、在港居住连续20年 C 、在国外无居留权 D 、香港永久性居民 15、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A 、是我国的基本法律

B 、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 、属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D 、其法律效力等同于宪法. 16、和平共处原则适用于解决( )

A 、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B 、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

C 、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社会制度的矛盾

D 、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17、香港回归祖国( )

A 、洗刷了中国人民100年来蒙受的耻辱

B 、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C 、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 、标志着完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是十分顺利的 18、台湾问题( )

A 、是中国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

B 、是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C 、决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

D 、只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19、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 A 、“一中一台” B 、“两个中国” C 、“一国两府”D 、“台湾独立”

20、在台湾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 )。 A 、《告台湾同胞书》 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 、十一届三

中全会关于台湾问题的公报

三、判断对错 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用来解决香港问题 2、1978年党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由于美国等的阻扰和台湾当局的抗拒,使两岸分裂

4、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6、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的领土上,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

7、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就不能对其事务进行干涉

8、实现祖国统一,在力求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9、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特别行政区的法院 10、中央政府的各部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相应部门有直接领导关系

11、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2、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

13、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

的殖民地。

14、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15、"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16、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17、解决台湾问题,经历了一个由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过程。

18、我们不会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 19、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人民同源、同根。

20、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坚持维护中国的主权。

四、简答题

1、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的方针是什么?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五、论述题 1、请论述三代领导集体对于台湾从解放到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构想历程。

2、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什么?

3、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何在?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是什么样的?

5、“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邓小平指出,和平问题是( )问题: A 、发展 B 、东西 C 、南北 D 、政治 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和平外交政策

B 、独立自主政策

C 、一边倒外交政策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指导国家间的基本准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独立自主政策

C 、中立主义原则

D 、干涉内政原则

4、邓小平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 )出发

A 、政治权利

B 、根本利益

C 、生存权

D 、发展权

5、中国在外交上,始终认识到中国是( )国家 A 、发达 B 、超级 C 、发展中 D 、发展后

6、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 )的世界 A 、开放 B 、封闭 C 、发达 D 、保守

7、经济全球化是( )发起的

A 、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

C 、落后国家

D 、被侵略国家 8、( )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A 、人才 B 、科学

C 、技术

D 、新科技革命

9、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的态势

A、人才争夺

B、苏攻美守

C、美攻苏守

D、科技的竞争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

A、继承

B、发展

C、继承和发展

D、摒弃

11、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一切国家的关系

12、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

A、科学与教育

B、环境与卫生

C、和平与发展

D、和谐与稳定

13、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对外经贸往来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

B、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

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宗教纠纷

15、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化

B、多极化

C、两极格局

D、三足鼎立

16、和谐世界的主张是()

A、第一代领导集体

B、第二代领导集体

C、第三代领导集体

D、新一届领导集体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髓是()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C、互不干涉内政

D、国家主权平等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19、邓小平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平等互利为基础

D、以互不侵犯为基础

20、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

和少选都不得分)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和平

B、战争

C、革命

D、发展

2、毛泽东在“三个世界”思想的划分中指出()是第一

世界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苏联

3、经济全球化是指()的全球化

A、生产

B、消费

C、分工

D、交换

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战争

B、维护世界和平

C、维护发达国家发展

D、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闭门谢客

6、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的主张有()

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

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7、我国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所坚持的和平共处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8、我国在外交政策中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不结盟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对话解

决争端

9、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A、和平是东西问题

B、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

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C、和平是发展的前提D、发展是和

平的保障

10、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D、国际金融贸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11、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之所以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

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因为()

A、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命运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

同的利益所在

D、在战后的长期国际斗争中,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历来

相互支持

12、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

A、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D、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进步

13、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包括()

A、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平等

成员参与国际事务

B、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进行开发,实行有效控制

C、各国有权根据各自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社会、政

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

D、国与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对待,友好相

处,不干涉别国内政

1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5、邓小平说:“我们的外交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

( )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B、霸权主义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C、争取世界和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中国是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促进发展的可靠力量

16、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中( )

A、苏联是第一世界

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D、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17、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一边倒”

B、“反霸权主义”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18、我国在外交政策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 )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的不结盟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不与霸权主义国家交往

19、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指:( )

A、国际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B、各国独立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

C、和平解决国际分歧和争端

D、不干涉别国内政

20、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包括()

A、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B、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C、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D、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判断对错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中国不主张政治格局多极化。

3、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

4、实现称霸世界,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5、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亦离不开中国。

6、当代中国,推进人类和平事业,只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战争和革命的主要根源。

8、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新的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

9、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始终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0、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1、中国要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来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3、邓小平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要独立自主处理国际事务。

14、独立自主就是不与其他国家交往。

15、中国处理国际事务要本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进

行。

16、中国呼唤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7、经济全球化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大于机遇。

18、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的全球化。

19、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

旨。

20、弱国没有外交。

四、简答题

1、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进一步理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针?

5、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五、论述题:

1、请论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邓小平为核心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发展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2、中国主张建立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

4、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

A 、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社

会阶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依靠的人数最多的基本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社

会阶层

3、我国实行的军事战略是()

A、积极进攻

B、积极防御

C、消极防御

D、消极

进攻

4、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A 、力争多数的问题B、党的领导问题C、平等协商的问题

D 、参政议政问题

5、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和各民族的

共同繁荣

C、反对大民族主义

D、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鼓励内地的汉族干部、知识分子等支援边疆民族地区

B、建立联邦制下的民族共和国

C、民族区域自治

D、给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优惠政策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爱国主义的

B、社会主义的

C、民族主义的

D、民主主

义的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A、爱国

B、坚持社会主义

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共同

的文化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

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D、大陆联盟外

联盟是大陆联盟内联盟的基础

11、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

A、平等

B、团结

C、共同繁荣

D、融合

12、建设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

A、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广泛的统一战线

B、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C、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

D、依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1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1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党内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

C、广交朋友和自我监督

D、党内外合作和相互监督

15、当前我国的领导阶级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16、江泽民2001 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17、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为()

A、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B、反对帝国主义发挥重要作用

C、反对恐怖主义发挥重要作用

D、反对反裂主义发挥重要作用

18、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19、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和睦

D、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0、在党和军队的关系问题上,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是()

A、党指挥枪

B、枪指挥党

C、现代化

D、正规化

21、正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的是()

A、机械化

B、信息化

C、现代化

D、正规化22、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A、革命化、现代化

B、革命化、正规化

C、打得赢、不变

质D、现代化、正规化

2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

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各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与

破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多选

和少选都不得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的方针,因为中国工人阶级是()

A、是国家领导阶级

B、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C、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D、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的社会力量

2、关于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有()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

主要创造者

B、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C、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D、工人阶级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

3、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

传播者,是()

A、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之一

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

A、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B、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

C、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

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D、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

生动局面

5、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的关系,

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民族平等是政治前提和基础、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根本

出发点和归宿

B、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

保证

C、民族平等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政

治前提和基础

D、三者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A、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B、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

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D、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

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7、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

A、打得赢

B、拒腐蚀

C、不变质

D、守得住

8、关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者的关系,下列表达

中正确的是()

A、革命化是第一位的、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B、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现代化是第一位的

C、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

D、三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9、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A、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B、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是我国根本性的国策

D、必须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自卫立场和战略上后发制人的原则

10、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三

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三个提供”是指我军

要()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联合国维和任务提供人员和装备支持

11、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 工人阶级D 新社会阶层

B 农民阶级E 共产党员

C 知

识分子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有()

A 队伍迅速壮大

B 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 进城就业的农民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E 岗位流动加快

14、以下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

A 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 个体户

B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D 私营企业主 E 自由职业者

15、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

A 政治合格C 作风优良

B 军事过硬D 纪律严明E 保障有力

1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有()

A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B 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C 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

D 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E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17、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E、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18、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D、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E、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20、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B、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21、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范围包括()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B、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2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B、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

C、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尤其是大汉族主义

D、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判断对错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3、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变化,改变了中

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

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或落后的标准。()

6、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

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

7、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8、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

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

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9、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

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

性和特殊复杂性。()

10、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1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

繁荣。()

12、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

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

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13、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

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4、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

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简答题

1、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作用。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

4、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5、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6、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

领导阶级?

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

4、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

意义?

5、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6、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7、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8、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基本方针?

9、如何理解国防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

位?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

导核心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