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内部控制是一个广受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也在前进过程中避免各种错误和意外。

然而由于民营企业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国外并没有这个名称,也就不存在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所以国内外学者对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也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如何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综合的论述。

1 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1.1 内部控制的理论

1994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内部控

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

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报告是从企业的立场,说明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判断内部控制的优

劣,企业应设置哪些内部控制目标和相应的控制程序,内部控制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如何评估内部控制,如何就评估结果对外作出声明等。

1.2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陈惠贞(2009)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牵制制度,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内部控制制度,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后——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阶段。

龚雪,白亚龙(2008)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概念的变化: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方法观”到“过程观”,再到“风险观”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自然逻辑发展,反映出人们对于事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2)控制内容的变化,内部控制从对行为人的单一控制发展为对企业组织的综合控制,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到对企业整体的系统控制。内部牵制阶段强调对于当事人的行为控制,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阶段强调企业内部各个组织部

门的有效控制,以提高效率;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则强调整个企业系统,各个层次的全面控制与参与,从而形成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生产目标等全面系统的控制。(3)控制观念与重心的变化:内部控制观念从控制当事人的行为观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观、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经营观、至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风险观、再至管理企业风险的战略观的转变,这是从事中控制到事前管理的发展,是从降低风险到风险控制直至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而内部控制的关注重心则由内向外发展,由单一个体向系统整体发展。(4)理论基础的变化:随着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内部控制的发展变迁有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企业管理的组织行为学、系统管理学、战略管理等,在内部控制发展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5)研究视角的发展与融合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审计、管理和社会学中的内部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和行为控制系统是相互交融、共同演进的。但是,内部控制研究的各个领域在范围界定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真正凸现于经济舞台中心的是那些内部控制完善,有专业管理、长远战略、核心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优秀的企业,这些无疑是全方位的竞争,是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发展战略、市场眼光、品牌形象、成本优势的竞争,而这一切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密切相关。

2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的研究

张岩(2009)研究认为现在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它是它是管理效能的一种先进方法,实现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高效化、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中小民营企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内部审计监督,我国目前除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企业中设内部审计部门以外,许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量少,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有的民营企业没有专门设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经理层的领导,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不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风险控制不到位,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是企业能否生存、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非常单薄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当风险来临时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地发

现风险、化解风险,只是家族中比较有权威的人员内部商讨决定,整个过程没有科学的依据有效的技术支撑,单凭企业家的经验。这样企业经常会毫无防备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却不能有效解决,企业时常处于高风险经营的境地。缺乏相应的控制,缺乏专门的风险治理机构、人员和适当的控制活动,造成企业的隐形失控因素。企业缺乏凝聚力,职工福利奖励机制不完善。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很多民营企业不愿意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职工福利机制不健全,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就算部分人员去民营企业,因各项福利待遇不完善,也会形成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和频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很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民营企业很容易倒闭、破产。

曾小群(2005)研究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认识偏差。多数民营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不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然后管理机制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通常只有一个虚职,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日常事务的总经理班子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职责重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形成董事会弱经理班子强。监事会虚设,造成了管理层次的混乱,权利分配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然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并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企业重视,有的民营企业没有专门设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经理层的领导,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不是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

我们可以想象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正所谓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虽然民营经济已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就全国经济整体情况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企业必须正视内部控制的现状,通过认识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才是加快我们民营企业迅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3.1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雷结斌,谢志青(2010)现代企业以制度为核心,企业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管理的各个环节,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淡化家族色彩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致的逻辑和规范。要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招聘机制,在用人上,要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要给予人才足够的施展个人才智的空间与权力,让人才的自我价值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实践证明,授权是企业重视和信任人才的最佳表现,也是企业有效地留住人才的关键举措。

方泓龙,顾正娣(2009)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就是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民营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性化管理,在化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隔阂的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注重自身素质操守和管理哲学的修炼,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责起表率作用,并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民营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二是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3.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与监督制度

唐华(2007)研究认为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股东对其经理层进行监督,使管理层按照企业的目标行事,把企业所有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作用。其次,结合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体系实行监督,在这过程中,要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3.3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常茂松(2003)认为,要改进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务必注重企业控制的环境建设建立和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企业控制的活动管理,提高信息流动和沟通的效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3.4 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

雷结斌,谢志青(2010)认为优越的政策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政府必须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保护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也是问题凸显期,因此需要政府对民营经济多加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级政府要彻底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作用,把支持和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中华的高度来认识。在法律上给予保护、政策上给予鼓励,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要转换职能,摆正位置,要减少行政干预,树立长期战略发展观念,放弃对民营企业市场进入的种种限制,鼓励和引导其投资于教育、旅游、环保等成长性好的领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集中办理检查审批业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坚决杜绝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摊派、乱卡要现象。

根据这么多学者的分析认为民营企业最大特点是家族经营、亲戚代理,应建立以下几项控制制度: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实物保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惠贞.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J].管理与财富,2009 (8).

[2]龚雪,白亚龙.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8 (10).

[3]张岩.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9 (5).

[4]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曾小群.浅谈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2005 (9).

[6]雷结斌,谢志青.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0(2).

[7]唐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 (27).

[8]常茂松.关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6).

[9]李建坤.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J].财会通讯,2006 (9).

[10]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苗建敏.亲戚代理与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税与会计,2003 (10).

[12]建玲.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论坛,2002 (10).

[13]崔玉姝,邵红岭.浅析民营家族制内部控制问题[J].价值工程,2005 (2).

[14]李艳.浅议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研究,2010 (5).

[15]焦建玲.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经济论坛,2002 (10).

[16]刘淑荣.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8).

[17] COS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 work1992.

[18] Mark R Simmons.COSO Based Auditing [J].Audit Research, 1999 (10).

[19] Christy Chapaman.Bringing ERM Into Focus—A new COSO Study Provides some much-needed clarity and structure to the fluid topic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7).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1)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部控制的八大要素为基础,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解释其成因,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内部控制。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XX年6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XX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但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治理的具体体现。在现代公司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不仅仅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包括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实践

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停留在保障会计资料安全、完整及资金的安全性上,无法有效实现会计的监督与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具体可归纳为: (一)会计控制相对弱化。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产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对外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少数企业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系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制约,我国企业的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使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从近年被揭露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外部力

对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析

对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析 摘要:论文运用对比方法,探讨了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指出 了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体系的建设的建议。提高家族企业的运营技能,是家族企业研究的最终目的,以促进中国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family business from several aspects used comparative method. It is deeply pointed out the reason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family business. Moreover ,in order to make the family business of China develop healthily , it is bes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family business. And it is that the ultimate goal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skills of family business. 关键词: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环境;控制程序 Key words: family business;internal control;control environments;control procedure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128-04 0 引言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90%以上,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家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对家族企 业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根据相关基础企 业数据分析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难点,以此借鉴COSO内部控制经 验加强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途径,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有所裨益。 1 内部控制及家族企业概念 1.1 内部控制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发生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 的政策、措施及程序[l]。它是一种管理方法,是由一个会计主体的董事会、管理 部门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旨在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执行各种法规条例的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 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的总体 态度、意识和所采取的有关措施。控制程序是指为实现企业特定目标而设立的程 序与措施。 2 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家族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 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譬如有的家族企业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 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而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人员呆在 家族企业的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任人唯亲使得内部控制难以正常开展。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所难免。 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的会计学历教育还是会计继续教育,内部控制的内容 浅显而不系统,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十分缺乏。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 的业务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业务知识及新会计法规的学习,出现账务处理违反 新会计法规制度对核算的要求,这些无疑给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部控制基本规》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部控制的概述 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

理等领域。由于该指南是COSO一系列报告的延伸,它所阐述的一些准则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公司,尤其对小企业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围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部控制的研究上,很少有人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小企业之上,这也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部控制极其落后的现状。 程晓峰认为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不是规章制度,也是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部控制主体的经理和员工。 《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将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经济效益能否达到,也是我国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16T08:57:40.0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6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杨凯 [导读]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杨凯(中铁物资集团铁建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角度,对我国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石。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又于2010年4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配套文件。这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基本规范》为基础,以《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配套指引为补充的、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且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看,在新的会计准则背景下应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已成为了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司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它涵盖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对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公司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文化、业绩评价机制等。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可以看出,在这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失效问题。 1.1 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造成内部控制的流于形式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有的为内部控制只针对一般员工,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与审计有关系,而与企业没有直接关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它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1.2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不完整、不科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使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许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偏重于事后控制,通常是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更严重的是,企业往往注重钱财等有形资产的控制,对人员素质和信息等无形资源控制不够,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已建立的内部控制要保证其有效执行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相配合,目前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内部审计部门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的监督检查权力,而在执行内部控制时也没有具体的奖惩标准,结果,内部控制执行好坏都一个样,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1.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妨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内控制度更多地维系在经理层的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基础上。我国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缺乏分工,没有按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投融资决策没有专门董事监督;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1.4 公司文化建设薄弱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公司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公司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公司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公司文化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在良好的公司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问题。大多数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公司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公司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很多公司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1.5 监督,考核机制乏力目前多数企业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来实现,但是一些企业的内审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财务部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较突出的薄弱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检查或者没有认真去考核、检查,而只流于形式,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制度无论多么先进、完备,在没有有效监督考核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几点思考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本企业以“合作、进取、至诚、超越”的企业文化为指导,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监督反馈环节等都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中。 2.2 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本企业首先加强了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同时加强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此外,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 2.3 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财务流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财务信息化既能简化和规范内部控制,同时又能提升实施效果。本企业在2007年4月份,引入了财务办公自动化的新平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有关财务子系统的使用,实施信息系统全面集成。采取“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办法,将管理流程自动化、软件功能服务化、接口技术标准化、业务功能模块化融为一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集中交换平台,实现了借款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和差旅费报销流程的信息共享和流程简明。财务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内部控制上更加严谨,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

2020年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管理运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公司展开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公司资产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公司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公司良好、可持续的运行。然而分析当前部分公司内部控制执行的情况,发现内控控制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总结了几点当前公司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对策。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会计行业也在摆脱计划经济的旧观念、引进新的会计概念以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其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引进就是会计行业的一个重大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企业的利润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保证企业经济资源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企业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便于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而采取的单位内部分工以便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一个内部控制体系。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检查;我国的内控规范借鉴了美国COSO的内控框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经济现状的内控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虽然我国鼓励企业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和监督,但是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有些根本就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有效的实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空有纸面文章、形同虚设。从我国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内部控制的外界环境、企业自身机制、监督效率等都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认识不足,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灵敏,缺乏创新意识,思想墨守成规,他们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带头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些高层管理者出于一时热情,将内部控制形成书面文件,但是缺乏后续的执行或是执行的持续性,使得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本应有的作用。 2、缺乏风险意识,控制制度不健全。有效的风险评估是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步骤,国有企业和家族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主力军,这两种企业的共同点是企业责任人独揽大权,一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程序完全由企业负责人说了算,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不能正确和灵敏的发现潜在的风险,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能为企业提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比较薄弱,家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治理制度还不完善,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家族企业的稳健发展,就要处理好内部控制制度与公司治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与解决措施。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发展中,应该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重视公司治理问题、明确权责利关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并完整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并且根据家族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建立符合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更均衡。 关键词: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Abstract Our market economy is relatively weak,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family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company is not perfe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guarantee the investors (shareholders) return on investment,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groups within the enterpris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enterprise governance issues, to deal with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the company.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family firm,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the meaning of both and solu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pattern of family enterprises in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good contro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blems,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relationships, and establish accountability system,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integrity of assets maintenance system, the responsible person of the enterprise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accept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enterprise itself, to establish their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nterpris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mily enterprise is more balanced. Key words:Family Business;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1、引言 1 1.1 现状 1

内部控制评价_国内外文献综述_谢元萌(精)

有学者主张运用经济学资产专用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明确公允价值是资产专 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按专用性水平将资产分为三类:通用性、低度专用性和高度专用性。通用性资产采用层级1报告公允价值,低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2 报告公允价值,且此两类资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报价体系,高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 级3报告公允价值,形成以报告主体为导向的报价体系。虽然资产专用度高,受市场 影响不大,但其价值由报告主体来决定,仍会产生我们上述所议的管理操纵问题,所以,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 四、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细则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只是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有效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快实施该准则,以适应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对层级信息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在层级3中表现尤为明 显。因此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管来协调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利益冲突,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还需注意加强公司 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估值过程的公平与恰当。 参考文献:

[1]W.B.Thomas,Han Yi.Value Releva ne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 formatio 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 nance Mcha ni sms [J].The Acco unting Review,2010,(85. [2]张曾莲,雷崇信.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一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项目的统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谢元萌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 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球通讯、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相继爆出 其中众多企业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内部控制的缺失及无效导致的。自此,国内外相 继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内控评价指引、内部控 制审计指引,不仅政府主管各部门相继颁布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规章,学术界也越来 越关注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特别是现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文献越来越多。 、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要

?财经纵横 Consume Guide ?Finance Realm ■陈雯卉南京财经大学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关键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是一种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却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标和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含义和目标,这些都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现从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及内部控制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定位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 三、内部控制目标 四、内部控制的定位 五、我国的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人倾向于总结或者展示某些企业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却很少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许有人更加推崇从实践或者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尽管这似乎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将经济学的规范方面与它的实证方面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实证分析选择概念的分析框架必定包含有经济学家对框架质量的价值判断(对各种评价标准所加的权重以经济学家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如果经济分析的不可回避的规范本质得到承认而不再坚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割裂,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学科。”[澳]杨晓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所以目前来说内部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零散、分散,还没有发展到系统、统一的境界。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理论的研究总是源于一定的需求,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理论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审计人员。(二企业管理层。(三外部监管者。(四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五其他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各方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使用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在范围、内涵、目标、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需求和目的是不一致的,这就是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 (一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及目前主流目标。 从系统的角度看,内部控制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内部控制系统来说,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环境,内部控制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改变;对环境来说,内部控制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系统的变化。在内部控制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中,必须把系统视为开放的系统,在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和系统功能的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目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很多文献从很多不同角度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但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列示,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很重要的制约关系,但事实情 况并非如此。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应发挥的功能以及所输入、转换与输出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都应当服从于系统的总目标,系统的所有构成要素都是为了实现总目标而起作用的。所以,必须首先内部控制的总目标或终极目标。 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位,历来各家有各家的看法。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1.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

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5.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2001年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的爆发,以及随后发生的世通、南方保健等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使得美国政府迅速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同时其审计准则中也明确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2010年,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文件,执行内控规范的企业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目前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倍受关注同时它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点,是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之所以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成为重大难题,是因为上述规范体系中在对内控缺陷识别和认定做了原则性规定之后并没有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这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审计机构只能凭借个人主观判断进行内控缺陷的识别和认定。这种主观判断容易受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自我选择性的影响。 在企业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基础,其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而当前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具体标准,相关规定较为模糊,导致企业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企业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为控制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因此,对于内控缺陷本质的理解应该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主要从偏离控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程度以及影响后果来识别和认定内控缺陷。 二、文献综述 杨有红、李宇立(2011)从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关系出发,认为对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的识别应分别采以以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作为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