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A2007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_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AA2007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_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AA2007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_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AA2007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_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X

)))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博弈分析

金太军

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行政区行政的制度安排,重塑利益格局的制度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从而最终形成新

的制度)))相关因素充分博弈后的契约格局。这些博弈关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的/博弈0、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提出树

立合作的/重复博弈0思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

能,斩断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建立区域

公共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有效引导性对策。

关键词行政区行政区域公共管理博弈制度变迁

作者金太军,1963年生,社会学博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州215006)。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刚性的行政区划基础上形成的闭合式的/行政区行政01,与按行政条块组织经济的经济管理体制相结合,成为一种位居主流和成熟的政府治理模式。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复杂社会生态所引发的行政区划内大量社会公共问题的日益/外溢化0和/区域化0,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模式已越来越陷入/治理失灵0的困境,于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治理模式即区域公共管理治理模式o便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分权让利为主线的市场化改革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地区封锁、地区大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区域公共问题/霍布斯丛林0的局面,显然这一状况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X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研究0(编号05AZZ002)、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0中期成果。

1 所谓行政区行政,简单地说,就是经济区域各地方政府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界限,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本地区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垄断管理,具有相当程度的封闭性和机械性。

o 区域公共管理在这里特指民族国家内部地方政府(经济区域内的省级政府)间跨行政区域的公共管理活动。而区域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则是指由区域内的各级地方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市场主体所构成的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主体的组织形态,也包括这些主体在治理区域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治理理念和相关制度设计。关于区域公共管理的定义与分类可以参见杨爱平、陈瑞莲5从/行政区行政0到/区域公共管理6(5江西社会科学62004年第11期)。

进程是背道而驰的。换言之,区域公共问题的日趋严重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主要障碍,而在行政区行政的治理模式下,各地方政府往往囿于局部的地方利益,对区域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采取/不作为0的态度。从现行的行政体制层面看,由于缺乏超越各地方政府的区域性合法性权力,在区域公共事务的管理上出现权力真空和治理盲区,难以达到区域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更何况各地方政府都寄希望于/搭便车0,即都不想付出治理成本,却坐享治理绩效,结果必然是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持续性不足、诸侯经济、地方保护等现象丛生。加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获得信息的成本巨大,使得中央政府在协调各地方政府冲突时,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收集量而处于/理性无知01的局面,于是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仍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借机维护地方利益,不惜损害区域整体利益,这不仅致使区域公共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而且会侵害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在的互利互惠原则,造成区域公共问题持续滋生的恶性循环。

因此,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愈来愈成为政府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回应和必然选择,是对传统的主流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其内在逻辑并非纯粹地建立一种理想的公共管理体制,而是希望通过培育区域公共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区域公共管理介于中央政府的宏观管理与地方政府的微观管理之间,其合法性权力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让渡和地方政府的上交。二者的权力让渡和上交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前提条件:(1)对区域公共管理体制有比较充足的认知能力和水平;(2)面对日益滋生的区域公共问题,有比较高的治理意愿;(3)对区域公共管理的治理绩效,有比较好的预期。这并不意味着区域公共管理机构会成为一级政府机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双方如果试图通过第三方的介入来协调彼此间的关系,必然会使交易费用增加;而既不要第三方的介入,又不能单纯依靠中央政府高成本的宏观调控,区域公共管理方式提供了一种长效机制,作为中央宏观调控职能的一种有效的局部替代方式,它有利于节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本,降低交易费用,破除时间的滞后性,而且区域公共管理主体的内部调控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破除政策执行上/代理违背0的博弈困境。

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区域公共管理的形成不是原有制度结构中个别制度安排的局部调整或改变,而是整个制度结构的全面改造;也不是对现行制度规则的运行过程的微调,而是全部行政管理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战略性变革,这必然涉及价值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调整和改变。与此同时,由于区域公共管理在我国的推行其实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完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o,它要求政治、经济、社会、价值各个系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并接受原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很长时间内孕育自发的这种制度,而这一适应过程又必然伴随着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博弈,其间的难度和变数可想而知。可以说,上述各个系统之间及其内部的博弈过程和博弈策略,对区域公共管理在我国推行的广度和深度起着深层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o所谓理性无知是指人们面对信息搜寻的巨大成本和搜寻结果的不确定性时,不去获取某些信息和知识的行为。关于这一点如布坎南等均已认识到。参见布坎南、布伦南著,冯克利等译5规则的理由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制度变迁分为两种类型: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前者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后者是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又可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而在这一制度变迁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很难区分开来,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参见林毅夫5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6,载科斯、阿钦、诺思等著5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6,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次的决定作用。本文从这个新视角入手,在制度变迁中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考察各系统在政府治理形态嬗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对这一嬗变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地把握,并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给出相应引导性对策。

二、多重博弈过程及相关引导性对策

在政府治理形态从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变迁过程中,若要避免出现博弈困境,降低制度变迁成本,就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策略作出准确的分析,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并提出化解之策,使这种多重博弈趋于/正和博弈0而非陷入/囚徒困境0,更应避免因累加的博弈困境导致制度变迁进入低效率的/锁定01状态。因此,细致考察各个系统之间及内部的具体博弈过程及策略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限于篇幅,本文着重探讨治理理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等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博弈关系。

(一)治理理念的博弈

行政区域的法定界分(行政区划)是行政区行政的载体和依托。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逐渐形成的。虽历经数千年多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行政区划和以行政区划为载体的行政区行政始终是政府统治与治理社会的主导结构形态。行政区行政不仅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社会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的基本诉求,是封闭社会和自发秩序的产物;而且,工业社会以来/基于韦伯的-现代理性.而构建的稳态的-科层制.结构,更是使行政区行政模式的封闭性和机械性发挥到了极致0o。

区域公共管理则迎合了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的需要,顺应了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以突破单位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基本目标。实际上,无论是行政区行政还是区域公共管理都是不同治理理念在治理形态上的集合,要实现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公共管理的转变,就必须完成这一集合内部各个子集的一对一转变。具体来说:

1.在政府治理的价值导向上,区域公共管理以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为基本价值导向,而非以行政区划的切割为出发点,即变/内向型行政0为/区域性行政0,打破行政区域的刚性壁垒,把日益凸显的/外溢性0公共问题和/区域性0公共事务纳入自身的管理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对区域公共事务的综合治理和分层治理。

2.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主体选择上,行政区行政奉行的是垄断治理的理念,强调政府是管理国家和地方行政区域内部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即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0模式?。而区域公共管理奉行的是合作治理的理念,是一种/强政府0的治理模式?,在治理主体的选择上,既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

1

o?

?按照阿瑟的解释,/锁定0是指这样一种情况:最初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由于系统自增机制、学习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成为博弈局中人的普遍选择。See Arthur.W.Brian,I ncr easing Retur ns and P a th Depend ence in the Economy,Ann Ar bor:Univer sity of Michigan P ress,1994.

陈瑞莲:5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6,5中山大学学报62005年第5期。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行政权力和承担的职能过分膨胀,几乎成了/全能政府0。这种全能型政府职能的模式是在沿用革命战争年代和借鉴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负面与消极影响愈益明显。政府规模的无限增长带来了政府机构的非理性膨胀和政府行为的低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抑制了社会与市场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社会和市场的萎缩。

改革以来,在对政府职能和地位的认识上流行的思路是/大市场、小政府0,这种思路在一定意义上,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包含了代表官方的政府组织,也包含了非营利性的第三部门和私营部门等。

3.在公共问题治理的层次设计上,行政区行政基于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层次设计,将国家内部和区域内部的各种社会问题切割为若干层次,并相应配置不同的职能,面对日益外溢化的区域公共问题,行政区行政的刚性切割必然导致治理上的盲区。而区域公共管理观认为,区域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这个/单中心0,在传统科层制的框架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区域公共问题分地区、分层次地解决。这种解决方式必然伴随大量的/搭便车0行为。因此,要有效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区域公共问题,必须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区域内各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通力合作,借助科层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自组织制等复合机制进行/多中心0治理。

4.在公共权力运行向度上,行政区行政以韦伯/科层制0为基本架构,强调公共权力的层级分设和层级节制,以公共权力运行的单向性和闭合性为其基本特征。而区域公共管理追求的是/多中心0的、分散的、合作的权威,强调区域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公共权力运行的多元性和分散性为其基本特征。

当然,行政区行政和区域公共管理在治理理念上的/博弈0,并非典型的策略和行为意义上的博弈关系,准确地讲,它更多地体现为观念上的分歧和碰撞,以及理念层面的转变和替代关系。这种特殊形态的博弈所具有的学术研究上的理论分析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能否应用到真正的公共管理实践之中,并不基于两者的差异分析,而是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两种理念的认知能力和认同态度。认同态度是建立在足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的,没有认知上的实现,就谈不上认同与否了。在足够认知的基础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能否认同,则取决于各自的目标函数。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区域公共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从本质上都可以看作一种博弈过程,只不过博弈的局中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1。在方案的制定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倾向于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毕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利益考虑的重点、时段和范围不尽相同。它们围绕具体的方案安排和利益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公共管理的实施方案。方案实际上反映了某种程度的利益均衡,而利益均衡的程度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和策略决定的。当然,这种利益均衡会随着各方讨价还价能力和策略的调整而变化。方案的执行过程则是把有关利益分配方案从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方案制定过程的延伸。在方案制定阶段,利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地方政府会利用信息优势,进行逆向选择

把国家当作消极的东西,认为政府的规模越小越好,职能越少越好,政府除了保护产权,制定竞争规则以外,不

应当管更多的事。这一思路对于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严格

来讲,它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判断政府优劣的标准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和职能的多少,而在于它在社会整体结

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看它是否适应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 这里需要扩展说明的是,政府间的博弈(竞争),源于布雷顿原先强调的/竞争性政府0(competitive govern ments)概念,不仅体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而且也反映在各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不仅同级地

方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相互之间展开横向竞争,而且上下级之间还展开纵向竞争。无论哪种竞争,目标都是为了

吸引实现所辖区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不过,在纵向竞争中,突出表现为财政转移支付、财权的分割以

及政治权利的配置等交易。具体参见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5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6,5中国社会科

学62004年第1期。

等1,从而将自己的利益诉求放到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即通过改变政策实施的手段和条件,实现自己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未能得到的目的和利益。下文的/讨价还价0模型o与/委托)代理0模型,有助于分析方案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其一,方案制定过程的/讨价还价0博弈模型。

在/讨价还价0博弈模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为/理性人0?,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会按照各自的目标函数,以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标取向来进行决策。博弈的基本规则是:博弈有两个局中人,中央政府(甲)和地方政府(乙)。假定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遵循以下顺序:首先由乙提出区域公共管理改革方案(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对此甲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如果甲拒绝乙的方案,则它自己提出另一方案(包括维持现状),让乙选择接受或拒绝。若乙接受,则博弈结束;若乙拒绝,则乙再提出新方案,由甲来选择。如此循环,在此循环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方接受对方的方案,博弈就宣告结束。如果方案被拒绝,则被拒绝的方案就与以后的讨价还价过程不再有直接关系。每次一方提出一个方案和另一方选择是否接受为一个阶段。

该模型有以下基本假定:

1.由于我国制度结构的特殊规定,制度变迁的形式主要采取中央政府直接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但在初始阶段,中央政府面对制度变革后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缺乏制度变迁的相关知识贮备,因此中央政府出于稳定性的理性考虑,不会主动去进行制度创新,或者说中央政府在主动制度创新上存在意愿上的不足和创新的局限。理智的中央政府渴望有一个低成本的知识积累和传递中介,在确保社会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行制度供给。而地方政府在改革中扮演的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目标和资源配置权的角色,恰恰契合了制度创新的现实需要,从而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创新的客体选择。所以,本文假定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改革方案首先由地方政府(乙)提出。

2.行政区行政模式向区域公共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原有行政区行政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权力分配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会以不同的博弈策略参与进来,成为权力博弈的局中人。区域公共管理方式的实施势必会让中央政府让渡更多的资源配置权、政策制度权以及部分税种的收益权。更何况,地方政府也具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在经济资源配置权、政策制度权、财税最大化等方面存在着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内在经济激励,会尽可能地利用区域公共管理方式的实施从中央政府那里转移最大程度的资源配置权、获得比较宽松的政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

1o?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委托)代理0博弈模型中代理人可能的行为模式。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通常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接受合约的一方一般拥有/私人信息0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博弈或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意愿。参见谢识予5经济博弈论6(第二版),第三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前提上与新古典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否定了后者完全理性和信息对称的基本假设,认为要使理论符合实际,必须以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作为分析前提。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制度作用和演变的重要工具,也是基于博弈局中人有限理性的假定基础上的。参见阿伯西内#穆素5讨价还价理论及其应用6,管毅平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这里的理性人是指/不完全信息0条件下的/有限理性0人。有观点认为,/有限理性0的问题可以归于/不完全信息0这类问题,即只要愿意付出足够高的信息成本,理性就可能是无限的。而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信息量的大小,太多的信息与太少的信息同样是不理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加工多少信息,能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具体参见何大安5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6, 5中国社会科学62004年第4期。

策制定权,并将更多税种、税源留在本区域内。地方政府最终获得多少资源配置权或其他方面的授权,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也取决于它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所采取的博弈策略和具备的信息优势。在区域各地方政府达成区域公共管理共识之后,会对中央政府展开游说和说服工作,促使中央政府同意他们提出的方案。

3.如果中央政府利用政治强制力强迫地方政府同意并执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则讨价还价博弈结束。讨价还价每多进行一个阶段,由于谈判费用、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双方的成本总量都要增值一次。一般而言,制度变迁的替代成本要高于建立成本,因为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必然会涉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补偿问题,这种利益补偿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不仅延长了制度变迁的时间,而且往往会因为尖锐的利益矛盾不得不放弃最优方案而选择次优方案。新方案确立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成本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调整政策的可能性,这将影响政策实施的程度和效果。

从博弈过程看,在第一阶段,地方政府(乙)先提出制度改革方案,对于新的权力和利益分配方案,中央政府(甲)可以接受或不接受。一方面,甲基于对区域公共管理方式的足够认知,认为区域公共管理方式的实施会带来比较好的治理绩效,从而接受乙提出的方案,则博弈结束;另一方面,甲缺乏对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相应知识储备,对区域公共管理实施后产生的示范效用和不确定性无法预知和把握,而且区域公共管理方案的实施也会导致自身权力的大量流失,对实施后能否有效控制区域地方政府心存疑虑,出于稳定性的理性考虑,从而拒绝乙提出的方案,

则博弈开始下一阶段。

图1

在第二阶段,中央政府(甲)提出修改方案(包括维持现状),地方政府(乙)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一方面,乙依然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包含政治升迁收益)作为最终目标取向,会在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

1政府提供新制度的能力和意愿,要受到制度设计的各种要素价格的影响,即受到实施制度变迁的预期

成本的影响。行政区行政模式向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必然涉及大量配套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因为两种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社会背景、管理导向、管理主体和治理机制上的诸多不同。如何创造与区域公共管理方式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设计与其相配套的制度和机制,是政府在实施治理方式转变之前必须考虑的,另外这些新制度和机制能否达到预期的设计绩效更需要政府仔细考量。

一些关键问题上,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途径进行游说、劝告,迫使中央政府自动修改方案,博弈进入下一阶段;另一方面,乙迫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强制力,接受此方案,则讨价还价博弈结束,博弈进入方案执行阶段(下文将做出相应分析)。

第三阶段,乙提出修改方案,甲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以此类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博弈重复进行下去,直到双方都有了比较接近的认知水平,在目标函数的取向上也达成了妥协,彼此认同了政策方案,则博弈结束。

这个博弈过程可以用扩展式图1来表述:1

其二,方案执行过程的/委托)代理0博弈模型。

/委托)代理0理论的建立源于股份制公司管理体制的研究,思考如何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经营层的经营策略和行为能较好地兼容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代理人采取了什么样的经营策略和行为,或者说委托人获取完全信息成本巨大,失去了进行观察的意愿和能力。理性的代理人很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谋取自身利益,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0。依照上述/委托)代理0理论,在从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公共管理的转变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效用目标也不尽一致,可以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这一模式转变上的博弈看作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这就必然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中央政府是行为影响的一方,代理人地方政府是行为人。在委托人对代理人监督不力或两者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且委托人获取信息成本巨大的情况下,都会产生代理人对委托人的背叛,即地方政府以种种借口不执行中央政府的相关指示,而中央政府面对地方政府这种博弈策略选择,将会选择核查或不核查。

该模型有两个基本假定:

1.对地方政府而言,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两个约束。第一个约束是参与约束,又称个体理性约束,即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方案得到的期望收益不能小于不执行或者/虚假执行0o的期望收益。如果严格执行方案的收益小于不执行或者虚假执行,则地方政府会选择/退出0,即使面对中央政府的强制力,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也将是虚假执行;第二个约束是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假定中央政府不能观察到地方政府的行动策略和行为,在中央政府没有给出其他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会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行动,中央政府的效用获得只能通过地方政府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得以实现。相比中央政府的全社会公共福利最大化的理性目标,地方官员或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成本)收益分析0为导向、追求自身收益(包含政治升迁收益)最大化的。在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中央政府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往往不具体,或者说太过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从而使得地方政府旨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举措很可能与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二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0?是客观存在的。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

1o

?由于博弈过程的复杂性,图1只能是对博弈过程近似的描述,表达的只是一个博弈趋势,未实现对博弈过程细节的准确描述。

在制度的意愿性供给不足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就有可能以从本地实际出发为借口,对中央政府的制度方案进行任意地放大、缩小,甚至是化解。当中央政府强制推行制度方案,且这一制度方案供给成本较高、难度比较大、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官员的利益时,地方政府很有可能表面上大肆渲染一番,但实际上并不落实到位,甚至是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这里所谓的激励不相容,是指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二者利益不一致或并不完全一致。作为委托人的中央政府的公共利益的增减,一般并不直接影响作为代理人的地方政府的利益的增减。

2.根据现实情形和模型建构的需要,对中央政府的可能行为方式作两种界定:核查与不核查;对地方政府的可能行为也作两种界定1:严格执行和虚假执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每个行为组合都是一种/纳什均衡0状态,背后都涉及一定的利益获得和成本付出。具体设定如下: R1(Revenue):方案严格执行时中央政府的整体收益;R2: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方案的收益; R3:地方政府虚假执行方案的收益;C1(Cost):中央政府核查的成本支付;C2: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方案所需的改革成本o;C3:地方政府虚假执行所需的造假成本;C4:地方政府虚假执行方案被发现所面临的处罚成本;P(Probability):地方政府虚假执行被发现的概率(0[P[1)。

依据以上模型假定,可以列出有关甲乙策略选择博弈的收益矩阵(见图2)。

中央

政府

地方

核查不核查

严格执行(R2)C2,R1)C1)(R2)C2,R1)

虚假执行(R3)C3)C4,C1)(R3,0)

图2

在这一博弈矩阵中,当中央政府不能有效鉴别地方政府的行为时,地方政府虚假执行方案被发现所面临的处罚成本为0,即P y0、C4y0,这时要使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区域公共管理的既定方案,就必须使虚假执行的造假成本大于严格执行的改革成本(C3>C2)。而一旦中央政府不能有效鉴别地方政府的行为(P y0),严格执行的变革成本大于造假成本(C2>C3)时,地方政府参与的约束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地方政府会选择/退出0。具体来说,如果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区域公共管理的既定方案,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核查,如果地方政府虚假执行,中央政府的最优策略则是核查;如果中央不核查,地方政府就会选择只获取收益较大的虚假执行策略。假设中央政府愿意花费巨大成本进行核查,且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监督鉴别能力(P y1),则地方政府只能严格执行既定方案。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核查成本(C1)是巨大的,中央政府不愿意花费巨大成本进行信息收集和辨别,且中央政府实际监督能力也不足以一查即准,此时,理性的中央政府会选择不核查,即处于/理性无知0的局面。而在中央政府不核查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就是虚假执行。因此,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0状况下,地方政府会选择既能获利又承担较少变革成本的虚假执行策略,这种不合作博弈反复进行下去,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o需要说明的是,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在理论上可能有四种:(1)无条件地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2)通过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而追求自身的政治升迁;(3)通过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而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4)不顾全社会利益而片面追求本地利益从而获得地方的政治认可和支持。

多数学者都将改革成本与损失纳入广义的改革成本范畴。然而从承担者角度出发,改革成本与损失之间存在着差异。改革成本是为进行改革而直接付出的成本,包括改革的宣传发动成本、实施成本,这些主要应由改革发动者)))政府承担。改革损失包括公共损失(改革导致的社会存量财富的减少)和私人损失(官员的政治评价下降)。对社会公众来说,改革成本由他们先期向改革发动者提供的税收等支付构成,即使不改革也要支付,因此对改革成本是否支付并不是十分关心。改革的公共损失则是再一次地要求改革相对人从收入中进行支付,所以在改革成本与改革损失之间,社会公众对后者更缺乏支付偏好。对政府而言,当改革成本与改革公共损失、私人损失之间成替代关系时,成本最小化的顺序依次是私人损失、改革成本和公共损失。参见黄少安5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6,5中国社会科学62000年第4期。

最终导致方案执行进入/锁定0状态。

其三,打破博弈恶性均衡、破解锁定的引导性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博弈过程都存在着多个/纳什均衡0(the prisoners p dilemma)状态。问题随之而来,使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社会科学问题,/纳什均衡0是模型的/解0,据此对相应社会现象作出预测,但如果/纳什均衡0类型不只一种,/解0也不止一个时,怎样最后确定模型的/解0呢?对此,尚无定论。事实上,经济学界应用博弈理论的许多争论也正是由此而起。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分析上,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主要是基于其能帮助理解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破除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纳什均衡0和/锁定0状态。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认识到,在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的复杂生态条件下,面对行政区划内大量社会公共问题的日益/外溢化0和/区域化0,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模式必须向区域公共管理治理模式转变。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的认知程度,导致两者在政策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是政策制定和执行上不合作博弈的逻辑起点,也是/囚徒困境0形成的重要原因。要提高两者的认知程度,首先有待于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探究和完善,这里存在一个西方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中国化的问题,即要避免出现照搬西方理论所导致的/水土不服0或/食洋不化0问题。其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要有一种学习的态度和意愿,创建/学习型政府0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没有学习的态度和意愿,再完善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即使应用,也只是单一方案和个别对策的采纳和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制度创新和应用上的单兵冒进,必然导致整个制度系统的不稳定,从而进一步降低政府对区域公共管理整个制度安排的应用意愿和绩效预期。再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认知程度的提高,需要一个渐进的学习、积累过程,/如果人心的理性是无界的,且建立制度安排是不花费用、不花时间的,那么社会在对制度不均衡做出反映时,会立即从一种均衡结构直接转到另一种均衡结构。然而,人心的理性是有限的,建立新制度是一个消费时间、努力和资源的过程。01毕竟政府官员的社会科学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不足以全面把握制度变迁方向、过程、目标和方法。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府治理形态嬗变上的博弈,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种外延表现形态,如何将这种无序的不合作博弈转变到相对有序的合作博弈,是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任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都会陷入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博弈困境,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多个/纳什均衡0/解0的讨价还价过程,政策的执行过程是一种/委托)代理0的欺诈博弈过程。因此,要以科学规范的强制性法律体系作为约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准绳,对双方的任何违规行为都要加以制约和纠正,这有利于消除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相互猜忌的心态,化解不合作博弈思维。另外,要化解不合作博弈思维,就必须相应地树立合作的/重复博弈0o思维。这是本文运用博弈方法分析政府治理形态转变所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有别于也优于运用其他分析工具所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具体来说,博弈双方都要认识到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多重博弈的结果,妄想通过一次性的对抗或欺诈策略获得博弈胜利是不可能的,且这种对抗性的博弈必然导致下一轮程度更高的对抗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

1o林毅夫:5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6,第389页。

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0。由于双方能够预期到要继续交易,那么,受长期利益的驱动,形成重复博弈,就会相应增加交易双方诚信与合作的可能性,而减少一次性博弈中普遍存在的机会主义的倾向。

和欺诈,多个/囚徒困境0是其必然之果。树立了重复博弈思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会受到未来的约束,为避免下一轮更高程度的不合作博弈,会在起始或当期的博弈情形下,有意化解彼此的不合作思维,放弃两败俱伤的对抗性行为,选择从长远看能够达成合作博弈的策略。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即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个别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出现不合作博弈的情况,也不至于影响到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和经济利益格局的深层次结构平衡。

(三)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上面我们讨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那么,各地方政府是如何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差别,并彼此认可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改革方案呢?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在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共同利益的高度认同基础上的,即认为区域公共管理方式的实施会为其带来巨大的治理绩效,而在制定和认同这一模式之前,必然会有一番利益博弈,因为模式的初始制定过程就是原有利益格局打破和再塑的过程。下面我们将借助/互动策略型博弈模型0来细致分析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过程,探究各自的博弈策略,以及它们之间达成合作博弈的基本条件。

/互动策略型博弈模型0认为,在区域公共管理模式设计制定中,地方政府是各自行政区域的利益主体,有独立的利益意识,将其人格化,即视各地方政府均为理性人。在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设计上,都会按照各自的目标函数,以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作为决策的最终取向。博弈的基本规则是:博弈有两个局中人,地方政府(甲)和地方政府(乙)。

地方政府(甲)

合作欺诈

地方政府(乙)合作

欺诈

10,103,8

8,36,6

图3

该模型假定地方政府(甲)与地方政府(乙)各自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最想在区域公共管理模式设计中形成有利于自己的条款,例如占领别人的市场、免费享受别人的公共产品等。假定在区域公共管理方案制定和认可过程中,各方都以区域共同利益为重,避免相互欺诈,进行坦诚的合作,则双方各自会得到10个单位的收益,如果甲乙双方仍囿于本地区利益,互相欺诈,进行不合作博弈,则各自区域收益不变,为6个单位,如果一方选择合作博弈策略,而另一方选择欺诈,并因此得以分享对方的原有利益,则选择合作策略的一方将损失3个单位的利益,欺诈一方将因分割对方利益而得到2个单位的收益。

依据以上模型假定,可以形成有关甲乙策略选择博弈的收益矩阵(见图3,其中前一数字为乙,后一数字为甲)。

/纳什均衡0是一种策略组合,每个参与者各自选择策略,一旦实现纳什均衡,任何参与者都不再企图改变策略(如果有人改变策略,他的所得报酬必然减少)。如图3,地方政府甲和地方政府乙都选择合作策略或欺诈策略,则会出现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0解:(合作,合作)和(欺诈,欺诈)。如果两个区域均选择/合作0,结果将是理想的状态,即正和博弈局面下的/双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赢0。但是,由于博弈的局中人都是理性人,在博弈中采取何种博弈策略是建立在对对方博弈策略的准确预期上的,而事实上,双方在无法准确判断对方的博弈策略条件下,各自最优的策略选择必然是欺诈。因为选择欺诈,最坏的结果也能保持原有的收益不变,这种策略也是对对方欺诈策略的最佳回应(best response)。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0是必然的博弈形态,而/囚徒困境0则是必然的博弈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地方政府(甲)和地方政府(乙)之间可以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定1:甲采用第一行策略,乙选择第一列,博弈过程将有所变化。策略型模型将包括如下策略:如果对方签约保证选择第一行(或者列),本身将签约保证选择第一列(或行)。当然,展开的博弈模型也应表明上述可能性,而甲乙双方达成协定的可能性取决于以下几个约束条件:(1)甲乙双方是否存在比较大的共同利益;(2)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大小;(3)是否存在外在强制力;(4)是否存在相应的组织推动。而在上述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达成协定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其结果必然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产业同构、地区封锁和地区大战,甚至是/霍布斯丛林0的恶性局面。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依据这一博弈分析,就认为各地方政府不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以上的博弈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实际情况可能有较大的不同:(1)博弈主体数目的假设。为了分析的便利,本文将博弈的局中人仅仅设定为两个,而实际区域成员的数目可能要多于两个,在三方或多方博弈情况下,博弈局中人的策略选择会有较大不同。仅以三方为例,假定区域内三个地方政府进行博弈,且这种博弈是多次的、动态的,则对区域内部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如果另外两个地方政府采取合作的博弈策略,而自己选择欺诈的博弈策略,则无法获得整个区域发展的成长利益。相反,另外两方将共同分享区域经济良性发展而获得的成长利益,理性的第三方也会考虑采取合作的博弈策略,毕竟短期的欺诈收益要比长期合作收益低得多,况且这种欺诈收益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惩罚成本支付;(2)博弈策略的绝对假设。为了便于建立博弈模型,将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管理方案制定问题上的博弈策略,界定为绝对的合作或绝对的欺诈。实际上,在区域公共管理方案制定、协商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各地方政府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并非绝对的竞争或绝对的合作;(3)博弈过程的假设。本文将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看作一次性博弈,即这一博弈的最终结果决定其是否接受区域公共管理方案和利益分配格局。而实际上地方政府认同区域公共管理方案的过程是长期的、动态的,地方政府间的博弈也必然是多次的、动态的,即博弈并非一次性博弈而是重复性博弈。如果博弈只进行一次,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就会采取欺诈行为,进行不合作博弈,因为他们以后不会因这一次的欺诈付出任何成本。相反,如果他们知道这种博弈过程将持续下去、反复进行时,考虑到/长期势均力敌的争斗,结果只会使自己的财力智力枯竭,难于应付下一轮的竞争和创新0o,他们会倾向于放弃短期机会行为,而更多地采取合作的博弈策略,以获取远期回报。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地方政府间达成对区域公共管理的认同协议是有可能的,只是这种认同过程可能消耗相当大的时间成本、谈判费用和机会成本等,毕竟这一过程是建立在地方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

1o博弈分为合作博弈(cooper 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2cooperat ive Game)。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博弈局中人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博弈双方(多方)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binging agreement)。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则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collect ive r ationality),强调的是效率(efficiency)、公正(fairness)、公平(equalit y);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趋于无效。

乔尔#布利克、戴维#厄恩斯特编著5协作型竞争6,林燕、臧惠娟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第1页。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政府间的反复利益博弈基础上的。要使各地方政府在博弈中都采取合作的博弈策略,就必须使各地方政府欺诈的成本远远大于欺诈的收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长期囿于你争我夺的行政区行政阶段,就有可能出现制度变迁理论所提出的/路径依赖0现象。这里的/路径依赖0,是指地方政府现行的治理模式对行政区行政模式存在较强的依赖关系。随着以行政区行政模式为基础的契约的盛行,原有行政区行政模式的决策、执行流程将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自我强化而持续下去,/锁定0在行政区行政模式的无效治理状态上。而一旦进入/锁定0状态,往往要导入外生变量或依靠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强行推行才能解除/锁定0,从而付出更多的变迁成本。因此,应思考通过构建某种机制促使地方政府较早地认同区域共同利益,自觉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打破可能出现的行政区行政的/锁定0状态。

政府间的恶性竞争从本质上讲,就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清,政府的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之中,从而使市场主体的行为取向发生扭曲。而要斩断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就必须强化市场的作用,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但这种转变并不是政府经济职能的简单弱化,而是对原有的、严重错位的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构和再造,是新的市场取向型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和建构,它要求政府由地区社会资源指令性计划配置者和直接生产经营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辅助者、服务者和宏观调控者。诚然,西方国家也面临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但稍加推敲,人们就会发现,中西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即使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西方政府大规模地全面干预经济的年代,政府的这种干预仍未能取代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只是对其调控经济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的一种调整,属于/量变0的范畴。而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政府职能转变的起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型0政府职能模式,同时面对着的又是远未成熟的市场机制。显然,这种转变必然具有西方所没有的历史跨度和/质变0性质,由此决定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至少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在厘清、梳理原有政府经济职能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作为地方经济利益代表的地方政府应该从地方经济的直接经营者身份中解脱出来,割断其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使之能以比较超然的立场,公正地而不是有所偏袒地调控各种利益群体或个体的经济活动,防止因政府干预过度而加剧地方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能更多地从宏观层面看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问题,而非只囿于自身的局部利益。

其二,为切实矫正市场失灵,又需要政府强化、拓展乃至增加某些职能,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这主要是基于中央政府可以作为超脱地方政府间利益争端的公正裁判,在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构中充当信息沟通与冲突裁判的作用。中央政府协调作用的强化,是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为基础的,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才能保证其对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行为进行有力的纠正。而且区域内部各行政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应该说,面对地方政府竞争的无序局面,中央政府有相当大的意愿从体制内对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予以纠正和调整,从而有助于使各地方政府在竞争中更多采取合作的博弈策略。

区域公共管理方案的初始制定和提出依赖于区域各地方政府间的/集体行动0,如果各地方政府能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协商机制,降低交易费用,实现集体行动并非没有可能。实际上,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管理上达成共识是一种增量合作的过程,即地方政府间上一次的良好合作是下一次更深层次合作的/存量0,当然这种合作上的增量,不是/存量0的简单数量增长或者说是合作次数的增长,而是一种内在渐进性合作意识的增长,这种增量合

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

作为地方政府最终达成区域公共管理的共识提供了一个绩优的路径,而这种路径依赖于地方政府间双边或多边的协商机制。没有相当顺畅的对话和交流,就不能形成初始的合作存量,更不可能形成增量合作的有效路径。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一些经济一体化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这些都是进行更深层次合作的/存量0;从另外一个视角看,这些协商机制的良性运作也为地方政府间的深层次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当然这些协商机制也将随着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加深,而变得更加有效和丰富,其约束力也将逐步增强。

三、结论

由政府治理形态嬗变过程中存在的多重博弈关系可以看出,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不仅仅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多重系统框架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私营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博弈和交易的产物。治理理念一对一转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讨价还价的反复博弈、地方政府间的策略博弈,都决定了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公共管理转变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稳定性,但这种转变有其内在必然性,因为制度变迁的方式和过程是由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两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从制度创新的供给层面上看,执政党执政理念和现存制度安排的变化,政府面对区域公共问题滋生的治理压力,国内外区域公共管理的案例提供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区域公共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的技术支持等因素,累积起来,为区域公共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制度创新的需求层面来看,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迫切需要统一的市场环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公共管理体制;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滋生的区域公共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各阶层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公民也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相应制度安排解决日益严重的区域公共问题。因此,尽管仍然存在着某些使制度变迁格局复杂化的因素,但制度变迁的供给和需求因素仍将使区域公共管理制度改革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并不断得以深化。

1本文责任编辑:王广2

ABSTRACTS

separate yet co2existing in human beings who are at the same time Beings in the realm of phenomena and Beings in the realm of the thing2in2itself.After Kant,Marx cr itically combined H egel p s and Schopenhauer p s thinking and found the answer to Kant p s puzzle of the two types of causality,i.e.,productive labor.Productive labor includes not only the dimension of ends and of free causality,but also the dimension of natural and historical causality.In the context of Marxist histor ical materialism,basic productive labor as a necessary realm constitutes the true foundations for the realm of freedom.

(4)Institutional Ethics and Institutional÷Good"Ga o Zhaoming#41#

Institutional ethic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centr al question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Institutional ethics involves neither the÷moralization of institutions"nor th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morals."Its central task is to explor e the ethical dimensions and functions of an institution,so as to answer questions like÷What is a good institution?"÷What should a good institution be like?",÷H ow is such an institution possible?"and÷What is the ethical value of a good institution?"Reflections on institutional÷good"fr 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must uphold the historicist mode of thought and the standpoint of the unity of substance and form,as well as of basic and non2basic institutions.

(5)Fr om Administer ing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to Reg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A Gam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Governmental Forms of Governance J in Ta ij un#53# Reg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actually involves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regard to

governance.It is a pr 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at breaks down an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p s origin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restructures the pattern of interest distr ibution.T he whole process is permeated by gaming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leading ultimately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institutions-agreements reached as a r esult of various related factors coming into play.T he games invol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ideas of governance and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as well as among local governments.The following policies may offer effective guid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governmental for ms of governance:establish the cooperative idea of÷r epeated games"in response to possible dilemmas in the games;establish good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 and bilater al and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make further changes in government functions;cut out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nd socio2economic actors;and enhanc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 s macro2regulatory capacity.

(6)The Markov Process Is Misleading in Solving the Transfor mation Problem:A Review of Michio

Morishima p s Solution Ding Baojun and Li Guicai#66#

This paper reviews Michio Morishima p s solu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taking the simple and extended models of Mar x p s value transformation as a refer ence framework.U sing a Markov process,Morishima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value to production price by means of successive input2output iterations.H owever,instead of selecting the necessar y mathematical tools in accordance with Marxist economic theories,he tries to start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tools in interpreting economic theories.As he indiseriminately uses the input2output analysis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method of Western economics,he fails to see

澳门养老之我借鉴

澳门养老之我借鉴 来源:养老中国网编辑:root 浏览量:453 2010-2-23 编辑同志:你好!一个偶然的机会进了肖文印的QQ空间,看见他去澳门考察养老工作以游记形式写的四篇日志,很受启发。我把他修改成我们工作中可以学习借鉴的文章发给你们。供老龄工作同仁参考,请大家相互学习交流! 肖文印孙晓娟 第一部分澳门政府部门发挥的作用 澳门的社会工作局受社会文化司监督,下设五厅八处,主要是推动和贯彻各类社会工作,实施社会保护,开展援助活动。社会互助厅职责是向为儿童、青少年、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服务的民间社团和社会设施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辅助,开展合作计划并协调有关工作,帮助需要长期保护与融入社会的服务对象增进适应能力,发展自我潜能,善用社会资源,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相互共融的积极关系。此外,亦负责执行社会服务设施的准照法例和相关制度,以及社工局下属各个社会设施的管理工作。 本厅下设儿童暨青年服务处、长者服务处、复康服务处和社会设施管理暨准照处,除政府救助事务外,主要是借助社团发挥社会互助作用。澳门有几千个社团,很多大的社区领导同时兼任特区立法会或相关委员会成员,在社会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依据马德里计划,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帮助下,澳门政府制定了《<亚洲及太平洋老龄化问题澳门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方针》,本处将方针进一步具体化,并为实现既定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成立了长者事务委员会,研究制定澳门的长者政策,其中就有长者代表(由本处挑选)。一些长者中心设有长者委员会,有权对中心或社区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议。 澳门社团很多,很多社会服务组织背后有政治团体支持或操纵,能影响选举结果。如果这些服务组织认为自己获得的政府资助不够,往往会让长者去立法施压。这种情况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政府部门权衡利弊,妥善处理。本处与社团联系密切,与社会设施管理暨准照处比较类似。准照处主要是对民间社团进行管理限制,像爸爸;本处主要是对其进行资助扶持(包括精神上的帮助),像妈妈。以前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本着爱心,为长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现在则更注重培养长者及其家庭的自立意识,能独立生存,甚至能帮助其他人。 “家庭照顾,原居安老;积极参与,跃动耆年”是本处的工作原则。帮助长者或其家庭获得相应资源,派专业人士上门服务,努力减少长者入住安老院的理由,追求原居安老的目标。澳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很多,如老人日间中心、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安老院、长者宿舍、护理安老院等等。自理能力较强的长者,可到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获得供饭、洗澡、护理等服务,免除子女白天看护之苦。社工局与民间助老社团有合作协议,这些非营利组织负责为长者提供服务,他们的专业雇员能获得政府每人每月2万多元的补贴,当然社团不会把这些钱都给雇员,要分摊给其他员工,以及相关开支。本处定期对社团财务报表经常审计监督。如果是非营利性质,安老院除能获得政府补贴外,本身也可以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政府对收费标准有所限定,并对贫困长者或其家庭进行补贴。政府鼓励贫困长者及其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入住费用。无力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的,由政府补贴,但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安老机构,政府不给予补贴,但由于安老需求很大,这些机构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 澳门的长者服务工作。澳门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工作满36年可以提前退休。截止2008年12月31日,澳门长住居民549200人,老人39600人,占7.2%,其中男性17600人,女性22000人,养老床位占有率3.6%。从形势发展情况来看,人口老化速度很快,政府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大力发展长者服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

Lingnan University HKSAR Government Scholarships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金 Regulations 2011/12 Purpose and Background The HKSAR Government Scholarships were established as part of a package of measures to further develop Hong Kong into a regional education hub. The Fund was set up to award Government scholarships to outstanding local and non-local students, so as to: (a)attract outstanding non-local students to study in publicy-funded degree level programmes in Hong Kong; (b)reward outstanding local students who choose to pursue their studies in such programmes in Hong Kong; (c)recognize the achievements of outstanding local and non-local students, with a view to attracting them to stay in Hong Kong after graduation; and (d)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as a regional education hub and enhance Hong Kong’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long run. The HKSAR Government will offer six scholarships in 2011/12, five scholarships for local students and one scholarship for a non-local student to undertake undergraduate first degree programmes. Duration of Scholarships Each scholarship will be tenable fo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and renewable annually, subject to satisfactory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he awardees.

澳门旅游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一)

澳门旅游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一) 旅游业是澳门的支拄产业,也是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业在澳门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澳门旅游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作一些分析,供参考。一、澳门旅游业的特点及其在澳门经济中的作用(一)特点1.对香港的依赖性较强。澳门旅游业对香港依赖性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来澳门游客的交通依赖香港。澳门虽然一直处在自由港的地位,商业和贸易也曾有过十分发达的时期,但由于地域小、水位浅,葡萄牙政府又未给予澳门以足够的重视,使澳门一直没有深水港和国际机场,澳门与世界各国始终不能直接发展航空和海运联系。多年来,来澳门的游客多经香港,离开澳门的游客也须经香港返回世界各地,1994年澳门共接待游客800万人,其中从香港入境的就达640万左右,约占入境游客总数的81%,这说明澳门旅游业对香港在交通上处于严重的依赖地位,自1978年大陆开放以来,虽然从大陆入境的游客有所增加,但目前毕竟还是少数。二是来澳门旅游的大部分是香港游客。1994年从香港入境的640万游客中,有81%是香港游客,其它地区或国家的游客只占19%。除香港游客外,日本游客也比较多,约占澳门外地游客总数的38%,欧洲游客占16%,东南亚游客占15%,台湾游客占10%,美国游客占8%,韩国游客占5%,大洋洲游客占3%,大陆游客占1%,其它国籍游客占4%。由此说明,香港游客的增减对澳门旅游业有致命的影响。2、博彩业占有主导地位。澳门的旅游业是在博彩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在澳门,既有造型别致、建筑宏伟、专供赌博的葡京娱乐场,也有在豪华酒店内开设的赌场。在澳门的各赌博娱乐场内,均装有国际一流的各种设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并配有严密的保安系统。为配合博彩业,澳门各娱乐场附近开设有众多的当铺,在澳门当铺典押的客户可在香港取回典押品。在来澳门的游客中,有22.3%是专门为赌而来的,虽然有45.1%的游客是为度假而来,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一睹赌城的风采而选择来澳门度假,澳门政府从博彩业中所获取的收益占其总收益的3成,博彩业已成为澳门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博彩业的兴衰决定着澳门旅游业的命运。3.游客的留宿率低。来澳门的外地游客一般逗留时间很短,平均每位游客在澳门逗留0.85天,来澳门的香港游客1991年的留宿率只有1/4,其它国家或地区游客的留宿率也仅达1/3左右,留宿的游客平均每人在澳门的时间也不超过一天半。留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澳门地域狭小,缺乏综合型的旅游娱乐设施和规模较大的名胜古迹,绝大多数想一睹赌城风采的外地游客在一天之内就可将赌城的风采一览无遗,再加上港澳交通便利(日夜通航、1小时便可返回香港),大多数游客都不在澳门久留。(二)作用 1.旅游业给澳门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由于澳门大力开展旅游资源,使来澳门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加,自1965年来澳门的外地游客首次突破100万大关以来,几乎每隔5年就跨上一个新的台阶,1994年游客已突破800万。从1980年至1994年来澳门的外地游客总数已近8200万,是澳门35万人口的近240倍。虽然来澳门的游客每人平均只逗留0.85天,但他们在澳门消费很高。1990年,平均每位外地游客的消费为626澳门元,其中日本游客的消费最高,为1785.46澳门元;其次是台湾游客,为1087.44澳门元。1971年外地游客在澳门的消费总额为9亿澳门元,1981年增至27.35亿澳门元,1994年已高达约150亿澳门元。旅游业已为澳门带来了数以百亿计的外汇收入。2.旅游业是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84年澳门政府的税收总收入为8.54亿澳门元,其中仅澳门旅游娱乐公司上交的税额就达4.45亿澳门元,占政府税收总额的52%;1985年澳门政府的税收总额为9.13亿澳门元,仅澳门旅游娱乐公司上交的税额就达4.51亿澳门元,占政府税收总额的49%。1991年澳门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共81亿澳门元,其中博彩专营就达25.67亿澳门元,占全部收入的31.69%,目前澳门政府的博彩业税收还在不断增加,此外,博彩业之外的旅游税收入也在大幅度上升,1987年澳门政府的旅游税收入为2638万澳门元;1988年为3895万澳门元,比1987年增加了47.6%;1989年为4973万澳门元,比1988年增加了27.96%;1990年

中国政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有关多边国际条约所作的声明和保留

中国政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有关多边国际条约所作的声明和保留 1、经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五日议定书修订的《一九六一年麻醉药品单一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四十八条第二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2、一九七一年二月二十一日《精神药物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三十一条第二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根据公约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指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一个单独的区域。 3、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二、根据公约第七条第八款的规定,指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长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和有权执行关于相互法律协助的请求或将该请求转交主管当局加以执行的当局。 三、根据公约第十七条第七款的规定,指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关关长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受并答复该款提及的请求的机关。 4、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九日《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九条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5、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四日《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6、一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十二条第一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7、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十四条第一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8、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关于防止及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十三条第一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9、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公约第十六条第一款所作的保留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10、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一、根据公约第八条第二款声明,只在文书须送达给文书发出国国民时,才能采用该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方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送达。 二、根据公约第十八条的规定,指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长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机关。 三、指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司法常务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公约第六条和第九条的机关。 四、关于第十条第(二)、(三)项,由其他缔约国通过官方途径送达的文书只可由该国司法、领事或外交官员提出,并且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只可为中央机关或指定的其他机关接受。 11、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 中国政府声明: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只对在另一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适用本公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报告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报告(2003) 行政长官董建华 主席女士: 甲、引言 1. 现在,我宣读第二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过去五年,我们成功落实了「一国两制」,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同时我们也为香港的发展和走出经济困境确立了方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清楚知道,「一国两制」的成功,不仅要维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还需要确保香港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实现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带领香港经济走出困境,恢复市民对前景的信心,是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 2. 特区政府新领导班子在过去几个月,经过广泛、反复的咨询和集思广益,制定了未来各个领域的施政纲领,今日与《施政报告》一并发表。这套纲领从实际出发,吸收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响应了市民的期望和诉求,反映香港社会逐步形成对于未来发展路向的主流意见,体现了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它是特区政府今后统筹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我们与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3. 施政纲领的详细内容将会由各决策局局长向大家解释。我今日宣读的《施政报告》,主要讲述香港经济困难的成因,以及加快经济复苏,果断解决财赤,以及根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工作等市民关心的问题。我的主题是振兴经济,因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改善香港民生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 乙、同舟共济迎接挑战 正视困难: 4. 香港当前的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其严重程度为过去几十年所未见。首先,香港经济虽然近期出现了复苏,但是已持续五十个月,累积达百分之十三的通缩,短期内仍无消除迹象,本地投资和消费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市民收入水平继续下降。其次,资产价格下跌,市民财富萎缩,部分市民陷入负资产的困境,各种后遗症在这几年陆续显现。第三,经济收缩、经济转型导致就业结构变化,使到失业率不断攀升,成为社会关注的头号问题。近几个月失业率虽然稍见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最后,政府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开支继续增加,财政连续数年出现赤字,数字不断扩大,财政储备急降,而且,财赤开始影响香港的信贷评级,若不妥善处理更会影响香港金融体制的稳定。 剖析原因: 5. 香港多年来为人羡慕的高增长、高收入、高就业、市场稳定、举目四处繁华、到处都是机会的优越性,为什么似乎日渐一日地消失?究竟出现了什么力量,使到香港经济产生这样深刻的变化,香港内部和外部有什么因素在彼此互动,才会导致这些后果?如果我们希望

论我国特别行政区政府权力配置体系的特殊性及其启示

论我国特别行政区政府权力配置体系的特殊性及其启示[摘要]特别行政区自回归后保持了繁荣与稳定,通过对特别行政区政府权力 配置体系的透视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之间是一种新型中央—地方府际关系,这种和谐关系的原因是在“一国两制”下中央政府赋予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高度自治权。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权力配置上的特殊性,试图总结出在特殊环境背景下的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治理的多元化格局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我国行政改革与发展探寻出一些新的思路与走向。 [关键词]特别行政区;权力配置;体系 特别行政区政府同中央人民政府相比较属于地方政府,但它同大陆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高度的自治权,在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外事权、财政权、预决算权、货币发行权等方面不仅远远超过了我国的省、市和民族自治地方,甚至也超过了许多联邦制国家中成员国政府的权限。特别行政区是我国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这就使得中央政府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政府关系不同于中央政府与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领导与服从关系,表现出一种特殊性。特别行政区的权力配置体系为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形式多元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一、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特殊的立法权配置 1990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正式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香港和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具有相当大的权力,除有迫使行政长官辞职的权力外,还拥有弹劾行政长官的权力。立法会虽然拥有立法权,但是,其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行政长官签署、公布,方能生效。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在立法会对行政长官实行弹劾免职权限时,也要上报中央人民政府并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立法会具备了立法权,对行政长官和行政机构有较大的制衡能力。立法会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只要是在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立法会均有权制定法律。这些法律十分广泛,包括规范特区社会基本方面的法律。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总之,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依照基本法规定,有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限;审核财政预算、批准税收的权限;听取施政报告,进行辩论的权限;对行政长官的弹劾权;接受特别行政区居民申诉并进行处理的权限等。与内地其他地方政府相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立法权限及其他权限要广泛得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置、管理与职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置、管理与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行政部门的总称,可简称为香港特区政府、特区政府或香港政府。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时成立,取代原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香港政府,并沿用大部份制度。 虽然「政府」一词通常包括立法和司法部门,但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只是指香港的行政部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英文: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行政长官曾荫权(64岁) 成立年份1997年 所属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历史:明万历元年东莞县分拆新安县以后(除清初迁界时期外),今香港全境受位于今深圳南头的广东新安县延福乡管辖。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尚未结束英军即登陆香港岛水坑口,同年成立香港政府,并出版第一份宪报。日治时期曾短暂受日军统治。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成立。 行政部门:除行政长官外,香港政府由三层架构组成: 行政长官是香港政府的政府首脑,负责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此职位成立于一九九七年,大致代替香港总督的职权。辖下由三层架构组成: 第一层是司长,即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和律政司司长。他们均是由行政长官委任,负责制订香港政府最主要的政策,并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 第二层是决策局,又称为政策局,职能类似英国政府的部长,负责制订、统筹及检讨特订范筹,如卫生、运输、保安等的政策,和监督属下执行部门的工作。所有决策局又共同组成政府总部。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于2002年7月1日实行问责制之前,所有决策局均只向政务司司长或财政司司长负责;实行问责制后,改为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2005年10月12日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他首份施政报告中又改为决策局先向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汇报,二人才再向行政长官汇报。 第三层是部门,是政府政策的执行部门,例如卫生署、警务处等,首长皆为香港公务员。 另外少部分政府部门如廉政公署及审计署皆直属行政长官。 现任行政长官是曾荫权。 补充:(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的十一局 公务员事务局 政制事务局 教育统筹局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 卫生福利及食物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2、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3、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4、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旅游业、信息、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香港的回归,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香港和祖国内地是一种优势互利、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香港的自然地理概况。 2、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3、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教学难点: 1、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2、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2、接着由香港的历史沿革开始引入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香港在清代为转运

广东东莞的“莞香”的主要港口,由此而得名“香港”.老师借用阅读材料“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让同学们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并展示1997年7 月1 1日中国政府接管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照片或录像资料,自然过渡到对香港地理位置、范围等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讲述“香港的基本地理情况”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老师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然后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及附近小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三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查看地形图,总结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从教材P.56“香港城区”图可见香港高楼多依山而建,说明香港寸土寸金,为弥补建筑用地的不足,香港人民用大量的沙石、泥土在浅海湾地区大规模地“填海造陆”。目前香港总面积1 092平方千米,总人口678万(2000年11月)。结合世界地理知识,老师可提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已填海造陆400多年,被称为“低洼之国”? 3.香港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可通过分析教材P.56“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得出,老师可设计一组分析思考题: (1)、香港最高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2)、香港最低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3)、香港的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年平均降水量大致为多少? (4)、分析香港气候特征并判断香港的气候类型。 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教材P.56阅读材料中的3道思考题。 讲述“香港经济特征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阅读“香港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图”,并与家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做一个对比。 2.老师用投影片展示一组香港的资料: 香港——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八。 香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维多利亚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设备最完善、效率最高、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全世界100家最大银行,有85家在香港开业。 香港——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苏黎士齐名。 香港——全球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有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

澳门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第三章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政治体制 第一节行政长官 第二节行政机关 第三节立法机关 第四节司法机关 第五节市政机构 第六节公务人员 第七节宣誓效忠 第五章经济 第六章文化和社会事务 第七章对外事务 第八章本法的解释和修改 第九章附则 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序言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共同愿望。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考虑到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在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在澳门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国政府在中葡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三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组成。 第四条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和其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如何下载澳门特别行政区卫星地图高清版大图

如何下载澳门特别行政区卫星地图高清版大图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英语:Regional Emblem of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葡萄牙语:Bras?o de armas de Regi?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以绿为底色。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以中文繁体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下为澳门的葡萄牙文“MACAU”。 文件参数 名称:澳门特别行政区高清版大图(卫星地图) 比例尺:1:53858 实际像素:1678x2716 推荐打印尺寸:0.42米x0.68米 下载澳门特别行政区高清地图方法

办法一 通过此地址进行下载(因为存储空间有限,只提供的低分辨率的示例图,如下下载高清的地图,请参见办法二) 办法二 通过BIGEMAP地图下载器下载高清地图(通过搜索引擎检索bigemap地图下载器),本文提供使用bigemap地图下载器下载地图的两种方法 BIGEMAP地图下载器包括40多种地图源无需翻墙、无偏移、精度0.25、历史影像、支持卫星地图、电子地图、地形图、等高线(DWG矢量)投影转换、在线标注、标准分幅、KML、CAD、Arcgis、Mapinfo、Global Maper、MapGIS、矢量套合等等,永久免费升级自动更新: 全球高清卫星影像下载 高程、等高线下载(矢量支持CAD格式的dxf\dwg) 40种地图源下载(卫星,地形,电子地图谷歌地球、百度天地图必应等) 投影转换工具(影像,矢量) wgs84,xian80,beijing54,cgcs2000等相互转换 海拔高程基准面重构工具(基准面升高或者降低) 标绘设计工具(标绘点线面,平行线、导入CAD文件和地图套合) 7参数计算工具(西安80参数计算)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初中地理

六三制湘教版地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联系与差异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初级中学刘志洪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本节只涉及有关澳门的内容。由于澳门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因而教材重在说明它的旅游文化特色。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澳门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第2自然段讲述了澳门填海造地及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在中国的位置”、“澳门半岛”、“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3幅地图。为引导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和回归的时间,教材安排了“澳门回归”的阅读材料。 在“海上花园”这一部分,教材正文介绍了澳门宜人的气候、幽雅的环境和著名的人文景观,以及目前澳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多样化特征。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市景”1幅照片和“大三巴牌坊”1则“阅读”材料。“大三巴牌坊”材料是对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澳门土地资源紧缺性和当地人民填海造地壮举的认识,教材P.50安排了“活动”1。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突出表现在旅游业方面,为了落实“标准”要求,并强化学生对澳门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认识,教材P.50安排了“活动”2。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与祖国内的文化相联系,在教学时一定要进行强化,例如:“唐城”是根据中国古代首都长安所设计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及文化性的景点,城楼内以购物商场为主,集各地商品以至高级食府。澳门“妈祖阁”建于明代,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澳门最古老的庙宇。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陆地面积的变化。 2.了解澳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主要特点。 3.知道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版权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所有

財務管理及策劃 每日收費記錄冊 用戶手冊 用戶手冊
(文件 27c)
版權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所有,二零零七年。
?

網上校管系統 用戶手冊 目錄
1
版本 1.3
1.1 簡介......................................................................................................................................... 1 1.1.1 ................................................................................................................................. 1 1.2 功能表..................................................................................................................................... 2 1.3 流程表..................................................................................................................................... 3 1.4 與其他模組 / 組件的聯繫 ...................................................................................................... 4
組件概覽 .......................................................................................................................................... 1
目標
2
2.1 編修每日收費記錄冊............................................................................................................. 5 2.1.1 — ....................................................................................... 5 2.1.2 — ....................................................................................... 8 2.1.3 — ..................................................................................... 11 2.1.4 ....................................................................................................................... 13
操作程序 .......................................................................................................................................... 5
每日收費記錄冊 增新交易 每日收費記錄冊 修改交易 每日收費記錄冊 刪除交易 製作報告
?
版權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所有,二零零七年。

(9)不敢想象澳门老人拥有那样好的社会福利

(9)不敢想象澳门老人拥有那样好的社会福利 中秋节前去了一趟澳门,特别去看望很久未谋面的干爹干妈,和他们有多年深厚的忘年友情的缘分,特别是得知干爹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需要坐轮椅出入,我这个做干女儿总是在心里惦念着他们。从澳洲回来,先打电话给他们,干妈说再晚来几天,他们就要搬家啦。到了他们家,我很惊奇地看到宽大的客厅一片混乱,东西打包了一地。准备搬家的样子,他们知道我终于嫁了一个西人丈夫,还特别给我准备了全套约100件的西式陶瓷餐具,令我很感动。 干爹高安利是土生葡人,已经74岁了,干妈温迪也有68岁,两人是30年前在香港“巴士奇遇结良缘”,再婚后两人没有再生育孩子,温迪一直是很好的家庭主妇。他们各自的儿女都不在澳门,两人相伴相依,打趣逗乐,恩爱无比。我曾在《俏丽》画报撰写过他们的爱情故事。唯一遗憾的是高安利当年退休前是在土生葡人老板开的私人律师楼做师爷(律师助手,他精通多种语言)退休的,一次性给付的退休金。他们十年前投资珠海的复式楼也亏本卖了,移居澳门就一直租住一套80多平米的高层公寓,租金是每月1800澳门元。随着澳门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房产的不断增值,他们租住的公寓已涨到

3800澳门元。尽管温迪有四个事业成功的儿女都在帮补他们,每月缴纳这么高的租金还是很吃力的。 高安利和温迪的照片,两个人都爱拍照。 我给老人拍的人物特写,他是超级模特,特别上镜! 我和老人的合影十年前我在《俏丽》画报采访老人的幸福爱情生活的故事。 幸好在他们是澳门居民,享受各项政府福利和补助、全免费医保,前年高安利去香港成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了一百多万澳门元,全是澳门政府买单,还配备了轮椅。他们向政府申请的社屋也批复下来,40多平方米在22层的公寓有一卧一厅一厨一卫,仅需每月付124澳门元。起初我以为这样的社屋条件会很差,两周前,当我为老人们买了全新的被套恭贺他们乔迁之喜,实地参观了他们的新居后,我感慨万千。有宽敞的电梯和走廊和卫生间,方便坐轮椅的老人进出,楼下有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若发生意外需要抢救,每个老人的公寓房间都安装了一部“平安通”报警器,而且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号码,有紧急情况发生,老人按下警报器按钮,服务中心接受到讯号马上连接医院和急救中心,还有志愿者,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入市操作,推出特别措施强化金融监管案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价值和原则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入市操作,推出特别措施强化金融监管案(参见《经历两周激烈战斗昨动用65亿强力扶盘曾荫权:香港击败炒家》,载[新加坡]《联合早报》,1998.08.29;《坚决维护联系汇率香港金管局推出七项措施》,载《中国证券报》,1998.09.07;《严格治市纪律强化金融监管香港推出三十条措施》,载《中国证券报》,1998.09.08。)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价值与原则 【案情介绍】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了应对国际投机“大鳄”的市场炒作,于1998年8月动用近千亿港元入市操作;1998年9月5日,为了进一步巩固香港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减低投机者操纵市场使银行同业市场和利率出现动荡的机会,香港金管局推出7项技术性措施,这7项措施集中在港元兑美元的兑换保证和有关银行港元流动资金贴现方面的新措施两个方面。1998年9月7日,为了严格治市纪律,强化金融监管,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公布了严格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纪律的30条措施。这30条新措施的实施涉及联合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财经事务局五个机构。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表示,特区政府将继续坚守自由经济的政策,并且不会在香港实施外汇管制。曾荫权还表示,财政司的30项措施与金管局的7项措施相互配合,以增强货币及金融系统抵御国际投机者跨市场操控的能力。 【法律问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经济法的价值。 3.经济法的原则。 【法理分析】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法学界学派林立,学说纷呈。主要的观点有: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用给中央政府交税是因一国两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用给中央政府交税,是因一国两制的原因,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 关系是怎样的,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统一领导,香港则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香港特区政府因其特殊的地位受到不少关注,那么香港特区政府的行政结构是怎样的呢?除行政长官外,香港政府由三层架构组成:第一层是司长,即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和律政司司长。第二层是决策局负 责制订、统筹及检讨特订范筹,如卫生、运输、保安等的政策第三层是部门,是政府政策的执行部门,例 如卫生署、警务处等,首长皆为香港公务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表现在哪些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香港特别行政 区属于哪一种行政组织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有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可以独立的支配财政收入,不用上交国家 1.特殊的地方政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政权结构体系中的一级地方政权,特殊性是就其性质而 言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回归后特区的经济制度保持不变,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 是特区的政制已不同于原来属于英国殖民地时期的港英政制;其次,香港特区虽然作为主权回归后的我国一个地方政权,但其政制却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四项基本原则不适用于香港;第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没有使回归后的香港采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而是一种同香港具体情况相适应的 创新的政治制度,即行政主导型的政治体制。 2.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我国是单一制国家,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在国家行政区 划结构中与其他的地方行政单位如省、自治区、直辖市处于相同层次。但根据“一国两制”原则,香港特 别行政区又是高度自治的地方行政单位,与内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又有差别。 3.行政主导。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不相互配合,但重于配合的新型关系。香港是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社会结构复杂,人口密集,商贸往来频繁,作为商业,金融、航运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心, 要求快速、高效地处理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正是出于这一需要而建立了行政主导型的政府体制。它主 要体现在特区行政长官的设立及权限设置上,另外,行政主导还表现为行政参与立法程序,立法机关通过 的法案要求行政长官签署,提出议案时行政优先原则,行政长官依法解散立法会等方面。 4.政府管理中健全的咨询机制。行政主要政治体制的目的之一就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纷繁复杂 的种种社会问题,制定政策,切时有效地加以解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顺利进行。 然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制度毕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仅仅为香港目前的政治运行提供了一个整 体框架,在具体细节、基本运行机制和今后的稳定发展等方面仍需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此外,现代民主政治作为当代政治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同回归前的港英政制那种垂直型的官僚政治制度相比, 香港现行政治制度在民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按照“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原则,不论在 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的产生和任期上,还是对其所行使的政治权力的制约方面,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要求。这是香港特区政治制度进步性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如在行政长官、行 政官员、立法会议员等的产生上并没能做到充分体现民意,还没能达到普选制的标准;香港几乎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政党,香港人民的民主化参政机制尚不发达,没有建立起充分体现民意、公众利益表达和公民参

澳门特别行政区高考试卷含解析知识大全图文

1、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