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

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

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
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所长。电邮:Penglan66@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三网融合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zh002)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The Redirec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Driven by New Technologies

Peng Lan is a professor and the director of New Media Institute at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he is also a research fellow of the Research Center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mail:

Penglan66@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

This paper is the research resul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specially commissioned project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and i ts Relevant Issues” (Project number: 10@zh002).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目前中国的三网融合,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布局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从公众对它的认知程度、业界对它的认可程度,以及电信、广电行业对其的投入程度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网融合会终止,无论如何,作为技术演变的一个过程,三网融合必定会持续下去。而这个过程,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或相关行业的市场策略,还会受到与之并行的各种新兴技术力量的影响。

近几年兴起的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开始与三网融合的技术形成交叉渗透,这几种新兴技术力量的合力,也使得三网融合的目标与路径在发生一定的“转向”或“重新定向”。未来也会出现新的层面的三网融合。本文将重点分析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对三网融合进程及走向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升级的起点

今天,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已经到来。

图1:KPCB报告:世界范围内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2013与2014年的比较)(见摘要页图表项)

图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a/20140529/002637.htm#p=2

美国研究机构KPCB在2014年5月发布的《2014互联网趋势》中,总结了全球各个洲的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截至2014年5月,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占互联网使用量的25%,亚洲更是达到37%,如图1所示。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终端。在中国,人们平均每天花在电视机上的时间为89分钟;花在PC机(含笔记本电脑)上的时间为161分钟;而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为170分钟;花在平板电脑上的时间为59分钟。如图2所示。尽管这个数据或许只反映了网民而并非所有媒体用户的行为特征,但是,它所揭示出来的移动化趋势,仍是不容置疑的。

图2:KPCB报告:世界各国用户在不同终端上消耗的时间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a/20140529/002637.htm#p=2

2012年6月,中国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首次超过用电脑上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CNNIC,2012)。这是一个转折的开始。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 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CNNIC,2014)。

移动互联网与三网融合进程密切相联,在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是电信网与互联网融合的一个产物,所以它也可以看作是三网融合的一个结晶。当然,它并非是电信网与互联网简单的结合: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使得原有的电信网和互联网都变得面目全非;它的未来发展,也会促进三网融合的升级。

(一)移动互联网对三网融合的影响之一: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进入新层次

三网融合发展的焦点,早期主要在广电网与其他两个网络(电信网及传统互联网)的融合方面,但手机终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向深层。

在中国,今天的电信网,已经主要是手机业务的天下。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数就已经超

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根据相关统计,2006年4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达4.16亿户,固定电话用户数为3.6亿户(冯晓芳,2006年5月23日)。而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月,全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5亿户大关,达到15.0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降至17.7%,移动电话用户占82.3%。同时,移动通信收入增速上升,固定通信收入增速回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继续提高。1月,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695.2亿元,同比增长11.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达73.4%,增长贡献率达87.1%。,固定通信业务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4.2%,对行业收入增长的贡献从上年同期的28.2%降至

12.9%(刘菊花,游苏杭,2014)。

与此同时,手机也开始超过电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接入设备。手机业务成为了电信网与互联网共同的重点,也成为了两者的交集。手机业务的扩张过程,也就是电信网与互联网交织、互动,最终走向融合的过程。

因此,手机业务拓展下形成的移动互联网,必然带来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自然融合。

比起广电网与电信网及互联网的融合来说,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显得要更顺理成章,其发展也更为顺畅,其中的原因,也许不能简单归结于电信网的运营商与互联网的基础运营商是同一个,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基础运营商,内容和其他各种服务的开发,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的发展。而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也不仅仅是物理网络的融合。当电信运营商和内容及服务提供商共同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利益冲突,但移动互联网仍然能在这些冲突中前行。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广电网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借鉴。

1. 开放的市场是融合的基础

从早期的互联网开发,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市场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开放的市场机制,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果互联网的发展,完全由电信运营商垄断,而不是由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共同参与建设,很难想象互联网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很难想象它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同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产业链条上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是电信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最终都需要服从市场规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企业也会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试图独霸一切。

即使在某些方面电信运营商看上去很强势,但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里,在各种运营力量的较量格局中,用户可以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这个力量可以防止垄断力量的扩大,可以

纠正市场格局的倾斜。在手机网发展之初,电信运营商也试图通过“移动梦网”等模式掌控所有业务,但事实证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本身的力量最终会打破这种垄断。

用户在信息、社交、娱乐、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了电信网与互联网共同向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也促进了两者业务的相互渗透、共同提升。

对于广电系统来说,在广电网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于数字电视网所需要开发的新的产品与服务,并非是广电一家能提供的,它必须引入其他力量。如果广电部门封闭地守着这个平台,而自己无法提供足够多的产品与服务,那么这个平台也是形同虚设。广电网越开放,越能吸引到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电子商务经营者等各个方面的加入,其平台上的产品与服务才能不断创新、优化,而这个平台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广电网的开放,并非只是对电信部门开放,而是对一切可能有利于广电网的力量开放。

广电系统要尽快地在移动互联网中寻求自己新的利益空间,也需要它有更开放的心态和姿态。

在今天电信网已经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强大的移动互联网的局面下,如果广电网不能跟上技术的步伐,不能更充分的开放,那么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它的劣势将进一步加剧。可以说,广电网的开放使它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转型的开始。在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双向进入等问题上过于保守,看上去是在守住自己的利益,但守得的只是现有的市场格局中的利益,而失去的是未来一个更广阔市场中更大的利益。

2. 终端变革是融合的契机

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顺利地将电信网与互联网兼收并蓄,与手机这一终端的迅速发展紧密相关。尽管移动互联网并不等于“手机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不仅仅意味着发展手机业务。但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开启者,手机功能的丰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3G、4G乃至5G等技术的发展,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三网融合最早主要考虑的是传输网络这个层面的基础设施的融合、互通可能,但事实上,作为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的直接承载者的终端,能最直接地感应用户的需求及其变化,在用户那端一种新终端的迅速普及,必然带来一场产业革命。因此,以终端的变革方向为基准,来反推市场变化的规律,也许更为顺畅。

在媒介融合或三网融合的过程中,革命性终端始终是一个杠杆的支点。找到了合适的支点,就可能撬动整个产业,甚至引发一场新的变革。尽管并非所有的终端都具有手机这样成为支点的可能。一个具有前瞻能力的企业,应该具有一种基本的判断力,那就是能在层出不穷的新的产品

中,找到那些能够成为“杠杆支点”的终端,并且尽早确定自己相对这个支点的位置。

对于广电网与其他两大网的融合而言,电视机这个终端的变革,将起到重要作用。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被称为互联网电视的电视机,尽管目前的有些产品名不符实,但是这个方向是无庸置疑的。总体而言,互联网电视机是智能化的,基于操作系统的,其操作界面与模式与手机、平板等也越来越相似,而能直接连接互联网也是一个基本条件。

尽管对互联网电视机的具体形态变化今天还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未来它必然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长远来看,它的名称也可能会发生本质变化,“电视机”这个词未必还会保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家庭需要更多的智能终端,它们本身虽然不一定是“移动的”,但是它们与那些随身的终端一起共同为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提供着便捷的服务。这些终端也会带来新一轮的业务变革。

3. 自我颠覆才能带来凤凰涅槃

移动互联网不是手机网与电脑网络的相加,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是,移动互联网是一场全新的革命。因此,简单地把过去手机平台上或以前互联网平台上的业务“平移”到移动互联网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指出:“有些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加了…移动?两个字,互联网十几年了,移动互联网应该是互联网的延伸,但我的感受是远远不只是一个延伸,它是一个颠覆。”(马化腾,2013)

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既是针对传统互联网的,也是针对手机网的。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重构、产品的创新,需要全面抛开过去手机网或电脑网络的思维,抛开那些成熟的业务模式,在一个交叉、融合的市场中去重新进行产品的设计。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证明这样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正在开始。深层的融合将在传统互联网与手机网两者的自我革命中实现,而开放、融合的思维,又是创新的基础。

当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进入深层,当移动互联网在实现技术的不断突破、产品的不断创新时,广电网如果还以自我防御的姿态封锁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道,广电网的产品也不会出现革命性的突破,至多是重复过去互联网的一些老套路。

(二)移动互联网对三网融合的影响之二:三种入口改变市场格局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伴随着市场的重新洗牌。这在那些可以称之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产品的竞争中,显得尤为突出。对于用户来说,内容、社交、生活服务,是移动互联网的三个核心诉求,在这三个方面的入口之争,也就显得更为激烈。

这三个方向的入口之争,也导致三网融合过程中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

1. 内容入口之争:广电媒体内容优势的再抑制

对于门户网站来说,新闻客户端是对门户的结构与内容的一次优化与重组。传统媒体也把新闻客户端作为移动时代产品转型的重要方向,试图通过自己的独立客户端,建立起面向用户的更直接的产品输送渠道。

一些新兴技术公司开发的新闻客户端,也给移动终端上的新闻推送带来了新的思维。“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Zaker”、“鲜果”等的信息聚合,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但从下载量等方面的数据来看,主流媒体的客户端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根据CNIT-Research(中国IT研究中心)2014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在此之前近三个月中国市场上八个手机新闻客户端在六个移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如表1所示(清轩,2014)。

表1: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统计(2014.1-3)

2014年1月7日,赛诺市场研究公司(SINO Market Research) 发布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智能手机用户中,新闻客户端类应用渗透率较高,超过68.5%的用户通过新闻客户端来获取新闻资讯。而在专业的新闻客户端中,搜狐新闻客户端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安装率及使用率分别达到41%及33.2%;腾讯新闻分别为38.9%和28.1%;网易为32%和24.4%,见图3(佚名,2014)。

图3:赛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安装率、使用率数据(2013.12)

图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cn/uploadfile/20140107170405676.pdf

由于统计的数据对象和时段有所差异,两家研究机构提供的排名不尽相同,且这些数据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偏差,但是这些数据还是能大致反应新闻客户端的基本格局。四大门户网站中,新浪的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与其他三家相比,有一定的距离。而传统媒体开发的新闻客户端,除了凤凰新闻外,其他的还难以与门户网站的客户端相抗衡,体制内的广电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更是如此。

图4:主要视频客户端下载量及环比增长率(数据截至2014年6月)

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2014-07/17/content_12022269.htm

视频客户端的下载方面,同样是商业公司开发的客户端占据了优势。CNIT-Research (中国IT研究中心)对安卓市场、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应用宝、91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安智市场、金山手机助手和木蚂蚁这几大视频客户端下载平台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

年6月底,爱奇艺与优酷土豆下载量均已突破10亿次,其中爱奇艺为13.05亿次,优酷土豆下载量10.37亿次。具体数据如图4显示。尽管这些视频客户端的内容多数来自传统电视媒体,但作为入口,它们决定着广电媒体内容在移动端的再分发。与此同时,这些视频网站原创内容的份额也越来越大,自制剧成为2014年视频网站发展的一个重点,优酷土豆、腾讯、搜狐、爱奇艺、乐视等众多网站都在网络自制剧方面投入数亿资金。

当然,今天的影响力状况并不一定代表了明天,但是,移动互联网会进一步改变内容生产的格局,包括广电在内的传统媒体,其话语权在不断被削弱,这已是一个不争事实。

2. 社交入口之争:门户的转型及运营商的被革命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个性化的、基于社交的入口成为互联网上更基础性的入口,它在未来也可以兼容内容入口与服务入口,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入口之争,更具有战略性意义,对产业格局的振荡更为强烈,波及的面更广。

微信的出现,正是这样一个入口之争激烈化的产物。微信自2011年1月上线后,2013年1月注册用户数达到3亿。其积累1亿用户花了14个月,从1亿用户增长至2亿用户,花了6个月时间,而从2亿用户增长到3亿用户,仅用了4个月时间(林丰蕾,2012)。

与微信的井喷式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同一时期新浪微博的日趋疲软,因此,微信被一些人视为微博的终结者。但简单把微信看作微博的替代者是有局限的。尽管都是社交平台,微博与微信的重心是不相同的,其传播特质也有所不同。微博侧重媒体功能,而微信更适合点对点的服务。但它们都是门户网站在社交化、移动化时代转型的核心产品,两者都具有入口的战略意义。

与微博、微信的兴起形成对照的是门户网站流量的下滑,特别是新浪这样的主要依靠内容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这种继承了传统媒体模式的网络媒体,也正在成为传统媒体,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挑战,向社交化平台的转型,也是它们自救的手段。

微信等入口更重要的意义,是它以OTT的方式,对本来占据着着绝对垄断地位的移动运营

商的基础业务产生了冲击。

OTT(Over The Top),原为篮球术语,意为“过顶传球”,在今天互联网的语境下,即指互联网公司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管道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在手机网发展早期,电信运营商凭借自己对传输渠道的控制,也垄断着相应的服务。但是OTT业务出现后,大量的应用虽然借助运营商的管道,但是不再与运营商发生联系,运营商基础业务的黏性被弱化,运营商的角色变成单纯的“管道”。Skype便是一种典型的OTT服务,它可以提供与电信运营商一样的语音通信服务。苹果的“应用商店”中的应用也是OTT业务。而在中国,OTT业务引起运营商的巨大恐慌主要缘于微信,微信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户之间点对点的文字、语音交流以及其他多媒体通信,这就意味着用户对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短信服务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三大运营商逐步意识到,微信等OTT业务一方面大大分流了自己的业务,另一方面大大增加了网络信道的负担,OTT业务将“革掉自己的命”。2013年3月,运营商开始向微信等OTT 业务发难,微信将向用户收费的传闻也开始出现,尽管最终这被证明只是传言。

中国移动发布的财报显示,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与之相对的是,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8.6%(刘鹏,20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由互联网公司提供各种业务特别是OTT业务对移动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了显著的冲击,但同时也对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逐步实现从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的拓展,已是必然,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在市场格局中的地位的变化。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认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运营商一直处于电信行业价值链的中心环节,网络设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等都要围绕着运营商来转,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这个价值链,电信行业由运营商一个中心分化为三个中心,第一是网络连接,第二是移动终端,第三是APP终端,这三个中心紧密相连,但同时也完全独立(刘鹏,2014)。

OTT业务的出现,的确使运营商以往依靠自己对渠道的控制建立起来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过去必须由运营商提供的如通话、短信等基础服务市场,已经被各种OTT业务瓜分。但无论怎样,对于用户来说,OTT业务是他们更好的选择,一旦他们享受到了更高性价比的OTT业务,就很难再回到之前的业务模式中。移动运营商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OTT业务进行封杀,未必能再赢回失去的江山。因此,面对OTT挑战,用开放心态寻求积极合作,也许是更为有益的。3. 服务入口之争:BAT引领下移动时代的合纵连横

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服务与内容、社交一样,成为人们对互联网的基本诉求,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在线教育等在线服务,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互联网。生活服务的入口争夺,也成为移动互联网开发的焦点。

在服务方向的入口的争夺中,BAT(百度、阿里、腾讯)是三个引领者。尽管这三家公司的起步领域和优势产品不尽相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开始在同一个版图上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当互联网日益成为全方位的生活平台时,“BAT”(百度、阿里、腾讯)成为了这个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三个中国巨头。它们都并没有停留在自己最早的优势产品上,而是以此为切入点,向各个领域进行着全面的渗透。

图5 近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的新业务方向及比较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图5展示了2013年以来BAT的主要新业务架构,从中可以看出,这三家企业新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在线金融、在线医疗等领域,但与此同时,也全面在服务平台上推进,当然,它们更多是通过寻找相应领域的合作伙伴,以合纵连横的方式来进行业务的发展与竞争。而对于其他线上、线下企业来说,与BAT中的一家或几家的合作,也影响着它们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的位置。

尽管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基调是开放的,但是,最终还是会有几家公司在市场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但与广电网中只此一家的格局相比,几家巨头的同时并存会形成相互的促进与制衡作用,这也是市场能不断向前推进的基础。

(三)移动互联网对三网融合的影响之三:可穿戴终端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连接可穿戴终端的出现,使人们对移动终端的便携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谷歌公司在2012年6月发布的“谷歌眼镜”,目前被认为是可穿戴终端的主要代表。谷歌眼镜的出现,使得人们在移动状态下的信息采集与接收能力得到强化,特别是在那些人们的手被占用的时空里。对于手术中的医生、运动场上的运动员、多媒体采访环境中的记者、开车中的用户等,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将带来全新的感受。

2014年4月百度首款可穿戴式设备BaiduEye进入内测,在9月3日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这一产品正式发布。该设备应用百度的语音助手和图像识别技术,已实现语音控制支持语音启

动、这是谁、这是哪里等指令。这款配备还将与百度语音、百度云、百度地图等进行深度整合。

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谷歌眼镜”或“百度眼”的大行其道,但是,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被人熟知。而它们作为人体的传感器的功能,尤其在开发中得到重视。

智能手表、手环是可穿戴设备中另一个热门方向。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全球有160万台健康腕带和智能手表出售。而预计这个数字在2014年将成几倍增长,预计2014年全年智能穿戴产品销量将有1700万台NE.Ref。

对于移动互联网发展,可穿戴设备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可穿戴设备成为情境适配服务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产品、服务产品,需要基于用户在某种特定环境或场景中的需要,这要以获得对他们所在的环境信息为基础。尽管今天的GPS等系统可以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但除了地理位置这个数据外,很多移动服务还需要获得更多的环境信息,而可穿戴设备在这个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优势。

虽然谷歌眼镜还没有进入普通消费者市场,但是,一些开发者开发的创造性“应用”,已经展现了基于环境采集而提供适配服务的思路:

美国软件开发者兰斯·纳尼克 (Lance Nanek) 为“谷歌眼镜”开发出了一款购物应用

Crystal Shopper,它能够利用谷歌眼镜的摄像头,扫描商品条形码,联网对比价格,并提供该商品在亚马逊上的排名信息。

另一个应用Word Lens则可以使用谷歌眼镜提供实时的翻译服务。被翻译后的文本会出现在佩戴者的显示屏上,文字呈现的背景、字体风格等与原来的文本保持一致。这种翻译系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环境适配服务。

百度推出的百度眼(BaiduEye)则试图定位于某些特定空间中的信息采集和个性化服务,如商场、博物馆等。尽管相比谷歌眼镜,百度眼的定位要窄得多,但是,它的思路也说明,通过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基于特定空间或情境的服务。

2. 可穿戴设备成为连接物联网的人体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环境的感知,也在于它对人体的感知,虽然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在对用户数据的传感与记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数据的准确程度有限,但是它们还是展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数据来源与采集模式。

可穿戴设备作为人体的传感器,可以为人体的健康状态的监测、健身和保健的指导等提供基础,在未来它与远程医疗系统的连接,也可以使它成为智能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群体中得到深度应用。儿童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用户市场,可穿戴设备的定位功能为儿童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当然,同样的思路可以用在老年群体上可穿戴设备在推动移动互联网服务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连接。今天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主要的是人-信息、人-人交互的终端,但未来也将可能变成一种物-物、物-人、物-信息之间互动的中介设备。因此,这些终端上的应用开发,需要突破今天的思维局限。

二、物联网时代:老“三网融合”向新“三网融合”的飞跃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物联网发展也开始渐入佳境,而这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从字面上看,物联网意味着“万物相连”,但事实上,它不仅意味着物与物的相连,也意味着物与人、物与环境、物与信息等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它将带来的是一场全面的信息传播革命。融合中的三网也会与物联网逐渐融合,这将带来的是三网融合的一次更大飞跃。

(一)物联网对三网融合影响之一:“智能家居”目标下NGB的升级

当三网融合在推动着电视终端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时,物联网也在推动着所有家电的变革。

2013年9月海信推出两款智能空调,并联手新浪微博开拓物联网市场。海信智能空调可与用户的微博账号绑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私信看到绑定空调的使用状态、环境数据状况以及舒适度排名,也可以给空调发私信进行开关机、调节温度等操作,做到了用户与空调的实时互动(周文林,2013)。11月,海尔也推出了类似的智能空调,利用微信或专门的APP,手机用户可以对空调进行远程控制。这一空调还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实时户外温度,及时推送给用户温度信息和着装建议(邢焱,2013)。

智能空调,是智能家居的一个开端,未来家庭中的各种电器、各种物体,都有可能通过物联网装置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互连、智能调控。

广电系统关于自己未来发展战略的设计,应该放在物联网这个更大的背景下。今天电视网数字化升级方向的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NGB的设计方向以及对电视、机顶盒或互联网盒子这些终端以及电视服务的未来定位,如果不放在智能家居的前提下考虑,思路依然是狭窄的。尽管已经有了“占领客厅”的先天优势,但从电视发展到智能化家居,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同样,开放的系统和思维,对于广电系统进一步向智能家居转型,至关重要。

同样的,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在智能家居里,也将有新的功能定位。它们

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今天的各种遥控器,成为各种智能家电的控制器和连接器。

因此,今天业界提出的“三屏互动”目标只是三网融合的一个过渡阶段,三网融合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物联网在家庭的全面应用提供基础。

(二)物联网对三网融合影响之二:移动互联网“环境适配”能力的加强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与移动互联网尤其有着密切的关联。

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核心是移动,也就是不断变化中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与传统媒体以及早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得传播环境或情境的意义被放大,环境和情境成为了传播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为特定环境中的人提供适配信息,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必然方向。

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环境数据的获取更为便捷、及时,环境与人的互动也更为具体、实时。因此,提供个性化、与环境适配的信息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当然,“环境”这样一个概念是相对的。在某些时候,活动中的人,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物联网在帮助人更好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同时,也捕捉着这些人的相关数据,把它们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反馈给其他人或设备。

“你在看屏幕,屏幕也在看你。” (果子,2013) 美国技术哲学家凯文·凯利的预言提示我们,未来的屏幕,不仅仅是信息的显示设备,也是用户信息的收集设备。捕捉用户特征,以此为基础完成个性化推送,这是未来终端的另一个意义。而这样的屏幕,当然也是一种传感装置。

这样一个设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英特尔推出的环境感知营销解决方案,可以根据数字标牌观众的年龄和性别动态变更标牌所展示的广告,让数字标牌的内容投放更加有效。当一位消费者路过基于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数字标牌时,英特尔广告框架技术可分析包括天气、社交媒体和顾客手机在内的信息,调整内容和用户界面,使其与受众更相关、更个性化。英特尔环境感知营销解决方案还可与店内库存系统绑定,使前端只展示目前店内有货的产品广告(赵斌,2014)。

在提供与环境适配的信息服务方面,LBS应用的潜力也值得关注。虽然目前人们并没有太多地将LBS与物联网联系在一起,但在某种意义上,LBS应被视作物联网应用方向中的一种。用物联网的思维来开发LBS应用,才能将LBS更大的潜力发掘出来。

(三)物联网与“三网”的融合:“新三网融合”呈现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上,而三网融合有助于创造一个基于共同技术基础的物联网环境。因此,物联网的发展,与三网融合的发展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物联网本身,也会逐步融入到今天的三网中。这个新的融合,将对三网融合的未

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物联网之所以必然与三网逐步融合,首先是因为它与互联网内在的共通性。物联网是传统的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延伸,它把互联网实现的信息与信息、人与人的互联,扩充到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等各种对象之间各种形式的互联、互动。

物联网带来的智能家居,会改写今天的电视终端的功能以及电视与其他智能家电的关系。因此,它与广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必然联系在一起,

物联网与三网的融合,将建立在移动互联网成型、广电网升级为NGB的基础上,也因此,那个时候的融合,变成了新三网的融合,即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广电网(NGB)、物联网之间的融合,如图6所示。这三者的融合将形成一个泛在网络,即网络无处不在,人、物体、信息、服务之间形成全面的连通。

图6: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

结合今天的实践及未来的发展看,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演变路径是:

(1)第一阶段:实现三网互通

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个方向的进展:

一个方向是:电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在手机这一终端的发展的推动下,电信网与互联网已经自然融合,移动互联网兴起。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电信网与互联网传统业务的全面改造。

另一个方向是:广电网升级为NGB,与移动互联网初步互通

目前我国的广电网正在升级为NGB,其功能与互联网越来越趋同。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建设一个封闭的强大的NGB,而是要使其与移动互联网连接、互通。尽管中间必然有很多的障碍,但市场规律和技术规律不可抗拒。

(2)第二个阶段:三屏互动深化

当三网互通实现后,进一步的目标是,通过三屏互动,促进三网的业务融合或重构,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产品和体验。

(3)第三个阶段:物联网扩张

在三网融合的同时,物联网也正在兴起,并且不断扩张,这一扩张过程必然导致它移动互

联网、新一代广电网之间的界限的模糊。

(4)第四个阶段:移动互联网+NGB+物联网——泛在网络

第四个阶段将是新三网融合时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NGB与物联网之间的融合,它们的最终目标,是造就一个泛在网络,终端和网络无所不在,万物互联。

尽管三网融合被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它的启动与推进,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但仅仅把三网融合作为一项工程来看待是不够的。

三网融合是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社会化媒体以及未来更多的新技术的推动下,三网融合本身也会呈现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三网融合这个初始概念,只是一个新的革命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未来将在新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新的泛在网络。

(责任编辑:陈曦)

引用文献[References]

CNNIC(2012).《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 4.pdf.

[CNNIC (2012).The 30th Report of the State of Chinese Intern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 4.pdf.]

CNNIC(2014).《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 4.pdf.

[CNNIC (2014).The 34th Report of the State of Chinese Intern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 4.pdf.]

冯晓芳(2006年5月23日).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羊城晚报》.

[Feng, Xiaofang (May. 23rd,2006). The amount of Chinese mobile phone users surpass the fixed-line phone users. Yangcheng Evening News.]

国仁(2014).《今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达1700万台》.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20140214/n394971297.shtml.

[Guo, Ren (2014).The sale volume of wearable devices will reach 17 million this

yea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20140214/n394971297.shtml.]

果子(2013).《凯文·凯利:未来十年的趋势》.检索于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p/203658.html. [Guo, Zi (2013).Kevin Kelly: Trends in the next decad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p/203658.html.]

林丰蕾(2012).《微信用户增长进入爆发期增速超新浪微博》.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20121214/n360460984.shtml.

[Lin, Fenglei (2012).The growth of the users of Wechat into the outbreak: Over Sina Microblog. Retrieved from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20121214/n360460984.shtml.]

刘菊花,游苏杭(2014).《中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5亿大关》.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newmedia/2014-03/03/c_126214813.htm.

[Liu, Juhua & You, Suhang(2014).Chinese telephone user surpass 1.5

bill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newmedia/2014-03/03/c_126214813.htm.]

刘鹏(2014).《王建宙:微信没给电信行业带来压力》.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a/20141024/002031.htm.

[Liu, Peng (2014).Wang Jianzhou: Wechat is not a threat to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a/20141024/002031.htm.]

马化腾(2013).《马化腾: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空间》.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tml/yuedu/opinion/20131115/44443.html.

[Ma, Huateng (2013).Ma Huateng: The future of the Mobile Intern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tml/yuedu/opinion/20131115/44443.html.]

清轩(2014).《CNIT:近3个月新闻APP下载量猛增》.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bpd/hbrj/rjy/2014-03/10/c_119696478.htm. [Qing, Xuan (2014).CNIT: Download of News APPs ballooned in recent three month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hbpd/hbrj/rjy/2014-03/10/c_119696478.htm.]

邢焱(2013).《海尔推出智能感知空调》.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techgd/201310/t20131019_513868804.shtml.

[Xing, Yan (2013).Haier releases smart air condition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techgd/201310/t20131019_513868804.shtml.]

佚名(2014).《赛诺:搜狐领跑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市场》.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19/12830019.shtml.

[Anonymity (2014).Sino: Sohu ranks the first in the News App mark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19/12830019.shtml.]

赵斌(2014).《英特尔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个性化购物》.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118/35777618.shtml.

[Zhao, Bin (2014).Intel personalized shopping vi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118/35777618.shtml.]

周文林(2013).《用微博可操控智能空调新浪与海信联手开拓物联网市场》.检索于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fortune/2013-09/23/c_117471964.htm.

[Zhou, Wenlin (2013).Sina and Hisense cooperate in the IOT mark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fortune/2013-09/23/c_117471964.htm.]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但是,如果按传统的办法处理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何绕过传统的三网来达到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寻找通信体制革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规模不大,比起发达国家的多协议、多业务的包袱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体制,在光缆上采用IP优化光网络,建设宽带IP网,加速我国Internet网的发展,使之与我国传统的通信网长期并存,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文章来自: 好喜爱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 网址:

三网融合心得体会.doc

三网融合心得体会 篇一:对三网融合的看法 一、对三网融合的理解 答: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层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三网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现代生活! 一、使用无线网络的心得

答: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即使在室内或相距咫尺的地方,无线电也可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无线网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真正体现了5w的要求。由于网络一般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即因特网)两种,但本文将着重对局域网部分进行阐述。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IEEE802.11、https://www.doczj.com/doc/e018929624.html,N2、HomeRf、蓝牙等。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整个区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连接。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无线网络。从概念上理解,红外线传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只不过红外线只能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能组网罢了。此外,射频无线鼠标、wAP手机上网等都具有无线网络的特征。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机或Vcd机等家电遥控器几乎都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只不过此时是窄带红外技术。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

三网融合传输网络解决方案

三网融合传输网络处理方案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功效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全部能够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个服务。三网融合本质是未来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全部能够承载多个信息化业务,发明出更多个融合业务,而不是三张网合成一张网,所以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三网融合可能发展方向以下图所表示,由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到最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图1 三网融合可能发展方向 IPTV/CATV是三网融合起步和关键 三网融合关键在于电信和广电业务融合。电信运行商和广电运行商业务相互渗透,全部将成为全业务运行商,经过全业务绑定及价格策略相互争夺用户;而电信运行商经过铺设超带宽城域网来提供IPTV业务,抢夺有线电视运行商TV业务,有线电视运行商可能自建或MVNO方法进入传统电信运行商移动领域,行程全业务竞争,双方全部面临前所未有竞争压力,基于全业务进行全方位竞争,而IPTV/CATV是三网融合起步和关键。 现在网络承载IPTV还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现在网络不满足端到端提速:高清入户需要10~20M,目前入户带宽普遍低于4M,要实现端到端提速,部分接入设备、BRAS和关键路由器需要改造;其次,业务体验难以保障:宽带IP城域网绝大部分流量为互联网业务,现网计划、设计和建设基础上未考虑IPTV业务承载,而IPTV频道切换比传统电视体验差,而且对丢包很敏感,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第三,缺乏端到端管理手段:承载网络运维包含到IPTV业务系统、承载网络和机顶盒,运维部门包含到多领域多个部门,难以快速定界,快速定位;最终,网络层次较多会成为质量瓶颈,现在城域网通常为5跳,IPTV相关承载技术难以统一布署,若直接用此架构网络承载IPTV,网络建设成本、网络业务控制、网络服务质量等方面全部会带来更大问题,所以三网融合对接入网提出了新要求。 接入网扁平化发展 首先是接入网络融合和统一,分离网络向多业务综合接入转变,PON网络为中小型企业、楼宇微基站、住宅用户统一接入提供可能,而业务融合、设备统一深入促进了FTTX网络融合,降低网络节点,简化网络层次,降低网络TCO成本;其次,面向运行商全业务管理,现行网络维护由不一样垂直业务部门管理各自设备,而在三网融合环境下,统一OLT必需面对不一样部门管理,实现管理虚拟化。最终要面向最终用户差异化,OLT 设备必需面对二维网络,即不一样业务+不一样用户群,提供不一样QoS保障,真正实现用户差异化。 面对三网融合下广电运行商,接入网需要向扁平化趋势发展,以下图所表示,光进铜退现网逐点改造架构是一个5级架构,网络节点众多;而光进铜退全新技术组合架构是一

三网融合技术(三种网络结合的时代)

三网融合——一场跨行业资源的博弈与合作 第一章内容初探--理论意义的三网融合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第二章发展趋势--广电、电信部门在三网融合中的“位”与“为” 第一节广电、电信职责定位第二节 第二节广电、电信现阶段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电信运营商可为之处: 第三章传播效应--三网融合与新媒体的深层互推 第四章行业蓝图--打造运营商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全球,三网融合是业界数十年来的共同追求,它代表了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中国,三网融合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和有效手段。然而,三网融合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三网融合推进主体之一的电信运营商相应也面临来自各个层面的机遇与挑战,也与广电进行着跨行业的资源博弈与合作,那么,电信运营商如何拿出切合自身的解决方案推进三网融合,是能否在新一轮全业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第一章内容初探--理论意义的三网融合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后,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样也可以实现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 第二节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根据试点方案,我国三网融合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满足以下要素: 1、双向进入:电信强广电弱的现实情况,决定我国政府在短期内会采取扶

三网合一与核心技术资源整合

三网合一与核心技术资源整合 目前,“三网合一”终于随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而板上钉钉,从准备研讨阶段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规划”中对5年内推进三网从技术方面整合基础

设施资源,做了明确的硬性行政规定。由此在未来实现“三网”从行政上统一管理,经营上协作互动,在大趋势下看来为期不远。乍看起来,这仅仅是一个政府对于国企的行政规划监管行为,难以成为关注焦点。其实这项举措的深远意义,可能影响到每个国民今后的切实生活,甚至未来国家的科技发展观。 早在1ArrayArray8年,国内已提出“三网

合一”问题。但是受限于当时的IT科技发展状态和国企的经营体制缺陷,以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预见性不足,致使举措搁置。 时至今日,随着IT科技对旧有“三网”经营范围的技术革命,“三网”的经营资源技术核心日趋一体化。“三网”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显露出更多弊端。 如果,继续按照“三网”鼎立的模式经营、

建设下去,不仅造成基础设施的资源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有市场竞争力的新科技产品的开发。长此以往,客观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实力进步。 为什么“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等新型IT科技产品已经并非概念产品,却迟迟没有走向市场?我们的IT产业在技术层面、市场需求都已经有了走向世界尖端的趋势和条件,却

为何不能进一步走向世界信息产业的前沿?其中一个原因正是“三网”企业的经营领域局限,导致新产品无法面对市场,阻碍了新型科技产品实现市场化而产生效益。 “三网合一”的潜在效应,影响国内民用信息产业发展,也影响中国企业的高科技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新型科技产品不能通过国内进行市场化运作产生效益,抑制了更新型科技产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2010013232 肖永博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软件01班北京100084) 摘要:仅仅通过一根缆线就可将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具体需要选择网络和终端,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需求,让民众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实现在手机上看电视剧。“三网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的融合更意味着优化的信息系统市场、便捷的客户使用方式。 关键词:三网融合,政策,商业难题 目录 1 引言 1.1 三网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2 三网融合的发展问题 2.1 实现三网融合的关键 2.1.1 业务融合空间 2.1.2 融合的实行和普及 2.1.3 受益企业 2.1.4 用户间的信息交互 2.2 国际现状 2.2.1 英国方面 2.2.2 美国方面 2.2.3 日本方面 2.2.4 法国方面

3 我国三网融合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3.1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 3.2 在我国“三网融合”面对的商业三大难题 3.3 三网融合带来的受益企业 3.4 既得利益在融合中的作用 4 结束语 4.1 两个方向的优缺点分析 4.2 下一步研究方向 5 参考文献 6 附录 1引言 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 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需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图1

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探究

三网融合技术应用探究 一、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用户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可以更好的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这样也可以实现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实现无线上网。 二、三网融合的要素及内涵 我国三网融合,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满足以下要素: 1、双向进入:电信强,广电弱的现实情况,决定我国政府在短期内会采取扶持广电的有限度进入政策; 2、网络建设改造:从电信网络看,FTTX(光纤接入)建设将成为未来3-5年工作重点;从有线网络看,双向改造、全网建设是工作重点; 3、网络信息安全:是我国发展三网融合前提条件,无论电信网络还是有线网络发展,都是在确保信息安全框架内进行; 4、产业监管:我国电信和有线运营商分属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监管之下,未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发展历程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1998年3月,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启动有线电视省级、国家级干线网建设。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完成合并,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目前的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息产业部。” 1998年3月,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启动有线电视省级、国家级干线网建设。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部委《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详细

三网合设方案 一、概述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 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二、术语和定义 1) 无源光网络: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点对多点的 网络,简称PON。 2) 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PON(或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 3) 光分配网:是无源光网络的另一种称呼,由馈线光缆、光分路器、支线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4) 馈线:光分配网中从光线路终端OLT 侧紧靠S/R 接口外侧到第一个分光器主光口入口连接器前的光纤链路。 5) 支线:光分配网中从第一级光分路器的支路口到光网络单元ONU 线路侧R/S接口间的光纤链路。采用多级分光时,也包含除一级光分路器以外的其它光分路器。 6) 冷接子:一种通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续器件。 7) 光分路器:一种可以将一路光信号分成多路光信号以及完成相反过程的无源器件,简称OBD。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刘志坚河北联合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摘要 仅仅通过一根缆线就可将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融合在一起,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选择网络和终端,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需求,让民众用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三网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成本的降低,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的融合意味着更优化的信息系统市场,便捷的客户使用方式。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文章针对三网融合,阐述了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三网融合的着力点及展望。 关键词:三网融合,政策,商业难题 Abstract Link the television network, computer network,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ogether only through a cable. You can select the network and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customers. Complete the communication, television, Internet and other requirements。We can use telecontroller to call the remote control,watch TV in the mobile phone . Three nets fusion brings not only reduce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means that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market more optimization and the convenient customer usage. Convergenc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is accelerat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able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 and Internet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vergence of three networks,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Point out the focus and Prospect of convergence from the macro level. Keyword :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policy, business problems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在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三网融合”是当下科技和标准逐渐融合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1]。“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三网”融合会给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网”融合会给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三网融合的迅速发展,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也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主要对三网融合的基本概述、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挑战;机遇;策略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三网融合已进入推进与发展阶段,尤其针对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电信网的融合,政府已颁布许多相应的政策。然而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如何在融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网融合的基本概述 三网融合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但其融合的实质并非指从物理层面进行融合,而需进行技术与服务的互通,通过应用统一IP协议中的信息实现业务上的融合。其融合的意义在于使信息服务过程中,能够以语言、视频、文字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取代传统单一的业务,提高网络性能与资源利用水平,同时对于基础建设投入的减少、成本维护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融合的条

件下,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网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佳的效果。现阶段,三网融合过程中所采用的路径主要在于首先将电信业务与广电业务进 行试点先行,然后将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双向化与数字化的网络建设,最后进行网络管理的强化[1]。 二、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带来的挑战 (一)从技术力量与网络基础角度 广播电视网络自身具有网络覆盖面广、宽带资源丰富等特点,而且主要通过宽带电视信号传输进行业务或其他服务的提供。然而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尚未实现全网全通、网络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网络建设标准、质量以及规模不够均衡。相比之下,电信网则形成了全网全通且双向的信息网络系统,加上专业的科研与技术团队,为网络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从市场运作能力角度 尽管三网融合所提供的平台具有开放性、公平性与竞争性,但广播电视网络并未完全适应三网融合下的市场竞争,仍将思想观念维持在传统依托于政策的阶段。相比之下,市场竞争机制却早已被引入到电信移动业务中,市场运作方面具有极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市场营销策略与管理体制方面更加完善。 (三)从管理体制角度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一、概述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经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手机能够看电视、上网,电视能够打电话、上网,电脑也能够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二、术语和定义 1) 无源光网络: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点对多点的 网络,简称PON。

2) 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PON(或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 3) 光分配网:是无源光网络的另一种称呼,由馈线光缆、光分路器、支线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4) 馈线:光分配网中从光线路终端OLT 侧紧靠S/R 接口外侧到第一个分光器主光口入口连接器前的光纤链路。 5) 支线:光分配网中从第一级光分路器的支路口到光网络单元ONU 线路侧R/S接口间的光纤链路。采用多级分光时,也包含除一级光分路器以外的其它光分路器。 6) 冷接子:一种经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续器件。 7) 光分路器:一种能够将一路光信号分成多路光信号以及完成相反过程的无源器件,简称OBD。 8) 光分路盒(框):专门为安装光分路器设计制作的盒体或机框,内部包含光纤熔接盘和光纤活动连接器等配件,具有一定的防尘功能。盒式可分成落地安装式或挂墙安装式,机框式可安装在标准19 英寸机架上。 9) A86 接线盒/A86 面板:一种长和宽均为86mm 的通用墙式出线装置,由接线盒和面板组成。 10) 综合信息盒:安装在最终用户处,具有电话、数据、有线

三网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智能小区建设 ——OPLC光纤复合电缆推广 一、PFTTH概念 电力光纤到户PFTTH(Power Fiber To The Home)是指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等线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以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电力光纤到户可满足智能电网用电环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在提供电能的同时,可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同网信号传输。 二、PFTTH的目的及意义 电力光纤到户能够在布放电力电缆的同时构建覆盖居民用户的高速通信网络平台,综合考虑设备、施工、管道资源等因素,采用OPLC与分别敷设光缆和电缆相比,能较大幅度降低建设成本,还避免了二次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是低压通信接入网目前集成度高、节省资源的优选技术。 依托电力光纤到户连接家家户户的光纤通信网络,可实现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务等智能电网核心业务,并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用电需求的变化,发展智能家庭、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等扩展业务。 PFTTH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1)支撑智能电网。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系统的清洁能源接纳能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和丰富电网的服务质量及内涵。 (2)推动企业发展 拓宽业务范围,促进产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综合信息服务、广告投放等多种增值业务运营,延伸公司的服务范围,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3)服务三网融合 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显著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提高社会网络的综合运营能力。 (4)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推动绿色能源接入,发展低碳经济;推广电动汽车,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智能城市建设,创造和谐新生活;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三、PFTTH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试点城市名单及发展前景 2009年7月,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首批12个试点城市地区名单出炉。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1.1总体目标 在试点城市现有完成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业务,结合行业应用实际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路线的特点,通过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推动广播电视网发展。 1.2 总体技术路线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藕合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 业务要求 2.1 广播类(必选)

1.模拟电视广播业务 2.数字音频广播 3.基本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4.付费电视频道业务 2.2 交互类2.2.1视音频类(必选)1.电视频道回看业务 2.音视频点播业务 2.2.2 信息服务类 1.公共信息服务 (1)政务信息业务(必选) (2)电视城市信息服务业务(必选)(3)在线营业厅服务 2.普通信息服务 (1)呼叫中心服务业务 (2)电视行业(企业)信息服务业务

(3)电视社区信息服务业务(4)电视家庭信息服务业务3.媒体信息服务类 2.2.3应用服务类 1.电视教育业务(必选) 2.电视医疗健康业务 3.电视游戏业务 4.卡拉OK业务 5.电视投票业务 6.互动电视关联推荐业务(推荐) 7.多镜头选择 8.互动投票 9.场景关联信息 10.场景关联点播 11.场景关联通信

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2011年3月

内容提纲
一、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二、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三、融合类业务关键技术 四、终端技术 五、其他技术
-2-

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3-

内容提纲
一、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二、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三、融合类业务关键技术 四、终端技术 五、其他技术
-4-

IP城域网多业务承载面临的挑战
城域网需要具备承载丰富的自营精品业务的能力,如IPTV、IP虚拟专网、 以太网专线(替代ATM/帧中继)、3G基站回传等等,因此要求城域网不 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带宽服务,而是要成为给用户提供保证业务 体验的平台。 精品业务承载的关键技术要点
– 网络故障的快速恢复(单播、组播)、安全、QoS、稳定性 – 网络不仅需要具备QoS能力,还需要具备QoE能力,能够感知应用服务的传送 质量。
可将城域网分为两个平面,公众平面负责承载开放式互联网业务、精品 平面负责承载运营商“封闭式”的自营精品业务
-5-
虚拟IP专网
内容服务
以太网专线
移动3G业务
高速互联网
语音 &视频

IP城域网双平面实现多业务综合承载
公众宽带互联网平面
业务定位 开放互联网业务
精品平面
电信运营商自营的“封闭”业务: IP-RAN、NGN VoIP、IPTV、 L1/L2/L3 VPN、DCN*、企业互联网 专线* 2G/3G移动用户、3-play家庭客户、 商企客户、运营商自身 保证业务内容SLA、提供视频承载 能力、严格的Qos保障机制、时钟 同步能力、高可靠性、快速收敛、 VPN业务隔离能力、支持组播…. IP/MPLS、Unicast、Multicast 桶型+树型+网状流量模型 高 光纤直连/PON/基站路由器 /DSLAM+SR
服务客户群 网络承载要求
家庭客户+Wifi用户 每用户的Qos限速、保证连通 性SLA、不保证业务内容 SLA,允许较高的超卖比、较 低的网络故障收敛要求 IP + Unicast 桶型流量模型 一般 DSLAM/PON/Wifi+汇聚交换机 +BRAS
承载技术 流量模型 网络安全需求 网络设备
-6-

探讨三网融合真正意义

CHINANEWTELECOMMUNICATIONS(TechnicalEdition)探讨三网融合真正意义 钟瑾 (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4) 钟瑾,男,通信专业硕士,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网络公司渠道行业事业部总经理。从1999年开始至今,陆续从事通信产品和数据 网络产品的研发和产业推广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 多次参与主持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在国家行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 通讯网络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目前担任建筑部智能专家委员 会专家、湖北省公安厅金盾工程专家、湖北省招投标中心专家、武汉市 数字社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组组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摘要本文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发展现状和现实意义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与叙述。在分析了三网融 合的两种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推动中国三网融合的五种推动力量,引申出三网融合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三网融合三重服务业务融合 近年来,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基于网络的新业务与新体验不断涌现,使得公众对多业务的综合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的单一业务运营商的单一网络体系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从固定到移动,从图像到语音、数据,从通信到视频的信息化生活体验已经成为强劲的用户需求。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为电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三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都可以采用统一的格式传输、交换和分配,消融了划分三个业务的基本技术隔膜。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三大网络最终都能支持各种功能和业务。不同的业务完全可以在同一张网完全呈现。在技术上,三网融合已是水到渠成。 不过对于三网融合,在业界一直有两种提法,实际上代表了对待网络融合的两种观点。过去我们在提三网融合的时候,一直是提三网合一,直到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对此提法为“三网融合”,目前在称呼上才逐步统一下来,但在理解上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主要是将三网合一与三网融合混为一谈。本文希望就此问题抛砖引玉,阐述一下笔者的观点。主要解答三个主要问题:一、如何正确理解三网融合?二、目前中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如何?三、三网融合真正意义何在? (技术版)2007.8 专家论坛SPECIALISTFORU M 5 中国新通信

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全文)

三网融合推广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三网融合全面推进。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将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实质性开展工作。 (二)网络承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宽带通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融合业务和网络产业加快发展。融合业务应用更加普及,网络信息资源、文化内容产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四)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基本健全,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五)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技术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和服务,活跃信息消费市场,拓展信息消费渠道,推动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二、主要任务 (一)在全国范围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1.确定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各省(区、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称省级协调小组)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本省(区、市)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报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 2.开展双向进入业务许可审批。在全面做好试点地区双向进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许可一个”的原则,开展双向进入许可申报和审批工作。广电企业在符合电信监管有关规定并满足相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可经营增值电信业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网融合的发展 但是,如果按传统的办法处理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何绕过传统的三网来达到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寻找通信体制革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规模不大,比起发达国家的多协议、多业务的包袱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体制,在光缆上采用IP优化光网络,建设宽带IP网,加速我国Internet网的发展,使之与我国传统的通信网长期并存,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启动 2010年至2012年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 ⊙据新华社北京2010年1月13日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