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

姓名:赵晨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指导教师:丁山

20050601

摘要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以人为本”的宗旨放置于更宽泛、更商尚的自然生态圈中,考察人的行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损于生态环境,兴起了人与自然“互依共存”的生态主义思想,并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一些设计师本着社会责任感,意识到生态保护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从而走上生态主义景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本文首先对生态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发展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其概念提出了系统的界定与详细的解析。接着,阐明了正是由于环境危机才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得以产生和发展,而今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态主义发展时期的观点,并列举了现代生态主义设计思想的表现形式。然后,重点以现代生态公园景观为例,对生态主义景观的内涵及设计手法做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生态主义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具体介绍了“生态主义”方法论的实践,使我们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生态主义景观设计更有了感性认识。

代表科学的生态主义思想和原则渗透到景观设计中,成为设计的指导思想,但艺术也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接下来就对生态艺术与景观设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现代艺术的思想和手法对于提升现代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的作用,并强调景观与生态艺术的结合,使得景观设计更加丰富,并就现代景观的审美内涵做了探讨。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期望能够对生态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生态景观设计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

关键词:生态;景观;艺术

Abstract

WiⅡl廿1edeterioratingoftheglobaltheecosystemenvironment,peoplere。knowtherelationbetweenpersonandnature.put”thcmakepeoplethecenter”inthemorebreadthand

moremagnificentthenaturalecosphere,investigatethebehaviorwhetherdoharmtotheenvironmentintheegodevelopprocess,rosethepersonandtheecosystemdoctrineecosystem

thoughtofthenature”thedependonthecoexistencewitheachother".AnditbecomeoneofthemostinfluencingthoughtSin20centuries.Somedesignersbeinthelightofthesocialsenseofresponsibility,beawareoftheecosystemprotectionmustgetthevalueinlandscapedesign,thuswalkinguptheroadofthequestandthefulfillmentoftheecologicaldoctrinelandscapedesign.

Firstthistextdoestoexpatiatetothebackground,reasonandthedevelopmentprocesses

oftheecologicaldoctrinethoughtformationtoelaboratecompletely,andastoit’stheconcept

anddetailedresolutions.Immediatelyafter,clarifyexactlyputforwardthesystemicdef'me

becausetheenvironmentcrisisjustcanmakethemodemlandscapedesignproduceanddevelop,havingalreadyenteredthestandpointofanallnewecologicaldoctrinedevelopmentperiodnowthen,beingapposedtoraisethemodemecologicaldoctrinedesignthemanifestationofthethought.Then,thepointistotakethemodemecologicalparkviewasanexample,tothecontentoftheecologicaldoctrineviewanddesignedtheskilltodotheoverallandthoroughanalysis.Onthisfoundation,summarizebasicprincipleoftheecologicaldoctrinelandscapedesign,andconcreteintroductionthefulfillmentof’theecologicaldoctrine’’methodology,makecognitivefoundationofourrationalcognition,evenhadthesensitivefacultyunderstandingtotheecologicaldoctrinelandscapedesign.

neecologicaldoctrinethoughtand

principlesthatrepresentsscienceseepthroughinthe

landscapedesign,becometheleadingthoughtofdesign,buttheartisalsooneofthetargetthatthemodemlandscapedesignpursue.Therefore,thistextconnectdownandthencarriedontodiscusstotheecologicalartandthelandscapedesignsanditscorrelation,pointoutthethoughtandskillsofthemodemartartfunctionforpromotethemodemlandscapedesign,andemphasizethatthelandscapecombineswiththeecologicalart,makethelandscapedesignenrichedmore,andstudytheaestheticconnotationforthemodemlandscape.

Aftertextualanalysisandresearch,expectcanhaveacomparativeoverallandsystemic

knowtothoughtoftheecologicallandscapedesignandmethod,andestablishabasicframefortheecologicallandscape.

Keyword:Ecology;landscape;art

749524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丁山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茂的。三年采.导师在我的求学过程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使我终生受益。在此特向导师的至真与至善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风景园林学院的王浩老师、王晓俊老师、尹安石老师、金晓雯老师、赵兵老师、谷康老师等,在学业上给我的关怀和教导。

三年采,得到了城市规划与设计4-业的斯震、黄静、左志高、马建梅、徐英、张梭霞、唐小简、陈苹、付溢、许仁华、王煜华、赫凌子、和晓艳、徐苏海硕士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舍友于芬、袁坤给了我极大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一并聊表感激之情。向所有关心、支特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更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无论如何,你们是我整个生命和灵魂的支柱。

最后要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你们的创造让我得以窥得万象之缤纷、心灵之神韵,让我得以呼吸到纯净又高远的气象,获得前行的意义和动力。

作者j赵晨洋

2005年6月寸南京

引言

-4。世纪--=十年代,欧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和表征的机器生产社会,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工业文明为西方社会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它的过度发展和环境、生态、能源保护意识及措施的滞后,使得自身的潜在的、隐性的弊端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二次大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设计师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等等。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a在此背景下,IanMcHarg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综合性生态规划理论,诠释了景观、工程科学和开发之问的关系,于r969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McHarg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古人。他的《设计结合自然》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

很显然,一种全新的“思想模式”、有别于以往“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诞生了,这就是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生态主义强调互依多元共兴。“互依性”是前提。人本主义看重人的独立与尊严,生态主义则以人类与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的相互依赖、相互滋润为出发点,把“以人为本”的宗旨放置于更宽泛、更高尚的自然生态圈中,考察人的行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损于生态环境。生态主义尊重多元性,鼓励多元性的良性循环,而不提倡过分强调“人是万物之灵”的单边主义思维。共兴原则是生态主义的指归。只有人类与所有的生命都共同兴旺,生机勃勃,世界才不会濒危,人类才不至于成为自然界的异类——生态难民。

生态主义运动的兴起,使人们从一度含混不清的环境意识形态中理出头绪、分清主次,一种可代表设计界主流方向的生态主义设计思想终于崭露头角,粉墨登场了。

其实,生态设计在设计界已经不算陌生了,它是设计师们近年来在建筑、室内、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所大力推崇的。回顾现代建筑国际会议的三个宪章——《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北京宪章》,将人、建筑、城市、环境的关系所作的几次重组,重温三次大会的宗旨及内容,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生态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从《北京宪章》开始,是对环境保护运动的促进和地区文化的复兴,同时,它也表明,设计界从此跨入2l世纪生态设计的主流,一个尊重科学、关爱生灵、呵护情感的“生态主义”时代已经到来。

国外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生态设计思想较早。但真正从生态的高度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当推奥姆斯特德。他于1857年在曼哈顿规划之初,就在其核心部位设计了长2英里,宽0.5英里的城市绿肺——中央公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社会进入全盛发展期,但经

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在区域环境中提倡生态规划,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分析,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生态主义思想与实践也在继续发展。两德统一后,生态设计思想更加普及,不仅体现在园林中,还运用于城市景观、城市绿地系统、流域整治、旧城改造等各个方面。

我国城市生态学的起步稍晚,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热门”起来,但发展较快。特别是2002年8月在深圳召开了国际生态城市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这些都对我国的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生态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如今,生态主义思想已经渗透到建筑、景观、园林、室内等各个领域,并孕育着属于自己的设计流派。

“生态主义”景观设计属于一种设计思潮,代表某种设计观念、手段。它不仅仅是营造一片客观存在的绿色环境,同时它是将客观的环境概念,利用绿色的技术手段,传达出本身的发展中的自然美,它的美不是来自于浅表的层面,而是说明和告诉了人类,生物所共同发展的生命本质。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主义与景观设计的研究,唤起人们对生态景观设计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丰富生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手法,使城市景观成为具有生态性、保健性、美观性、有科学内涵、文化底蕴、艺术结构的新景观。

第一章生态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I生态

1.1生态与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在英语中与“生态学”同为“Ecology”一词。一般认为,“Ecology”是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隐蔽所或家庭)和“logos”(原意为学科研究或讨论)衍生而来,一般理解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

目曲,对于“生态”的理解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即:“生态”是一种自然,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的和谐;“生态”是一种环境,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是一种适应,是生物和人对环境的适应;“生态”是一种综合,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系统;“生态”是整体;“生态”是发展、是演变、是动态演化等等。

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是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的,这也是现代生态学产生的标志。他指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学科,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生态学的研究从动植物群落为主体开始,逐渐转向人类本身,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后来,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被拓展为所有生物,这里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当然还包括人类.因此目前一般所采用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m)在他的论著《生态学基础》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这标志着现代生态学基础理论已经成熟。

事实上,生态学是--f3与人们所熟悉的、建立在经典物理学上的科学模式不同的学科。生态学是一门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科,是以一种更为复杂的观察地球的生命结构的方式出现的,是探求~种把所有地球上的有机体描述为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从19世纪初,生态学就从纯粹的生物学的领域中脱离出来。研究的现象经常紧密地触及人们感知能力的本质,如美学、道德、伦理学以及经济学等。所以说,生态学是--I']多形态的学科。生态学由于其综合性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成为现今社会--f]无处不在的科学,同样也影响到我们的景观设计。

1.2年杰的标准

当前,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同益高涨,我国的景观设计开始注重生态理念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虽然不是光靠景观设计师就能解决,但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能够呼吁政府、公众关注生态环境,表明一种姿态:其次,景观设计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虽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却有各自不同的层面。因此,关于景观设计中所说的“生态”一词我们可以为其定义三重标准:1.环境构建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

2助能的组成是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没有破坏自然生态过程的相关活动。景观生态设计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和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展示和宣传生态知识,以及提供其

它适宜的游憩、观赏、实践、体现活动:

3.设计的方法是符合生态原则的,从构思到具体的构造做法,都应该体验设计者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尊重。

2景观生态学

2.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念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生态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生态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分支。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包括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2.2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特罗尔(C.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从一开始,Troll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一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后来,Troll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在提出概念的同时,特罗尔亦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随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景观生态学研究处于停顿状态。二战以后,由于全球性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才使得生态学一词丌始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也大大促进了生态学的普及工作。同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与利用,从而出现了以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热潮。在这一时期至8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中欧成为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而德国、荷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德国在这时建立了多个以景观生态学为任务或是采用景观生态学观点、方法进行各项研究的机构。1968年又举行了德国的“第一次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同时,在德国的一些主要大学设立了景观生态学及有关领域的专门讲座。这些工作对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一时期,景观生态学在荷兰亦发展很快。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亦很有自己的特点。该国较早地成立了自己的景观生态协会,在捷克科学院内,亦设立有景观生态学研究所,而且Ruzicka倡导的“景观生态规划”(LANDEP)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方法体系,在区域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性的研究热潮。影响这一热潮的主要事件有两个,一个是1981年在荷兰举行的“第~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及1982年“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的成立:另一个是美国景观生态学派的崛起。“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的成立,使广大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从此有了一个组织,使得其国际性交流成为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景观学与生态学是各自独立地平行发展的。生态学的研究尺度主要集中于生态系统及其以下的群落、种群等水平,侧重于系统功能上的探讨。但在处理生态系统队上尺度的问题时,又显得乏力,因而迫切需要从其它学科中吸收营养。J下是现代景观学与现代生态学各自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发展需求的互补性,才促使了这两门学科的结合,正是这一结合才诞生了今天的景观生态学。

3.生态主义

3。1生态文明

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构成了人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往往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此使人类面I|缶了生态的危机。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日益严重,大量生物物种趋于灭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身遇到巨大的挑战。这一切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对于生态的负荷是有一定限度的,要摆脱当前的生态危机,不仅要控制和治理目前存在的各种污染,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尽可能把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产品并能循环利用,以彻底减少和摆脱废弃物的污染,从而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内在地统一起来。

生态主义的社会理想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时代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雨呈现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新的文明,是因为人们需求产生的方式和种类及社会满足成员需求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生态化变革。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仍有现代经济产业分类意义上的农业和工业,但它们都将采用生态化的原则组织生产。

20世纪生态学理论,经历了从浅层生态学向深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面对同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一些学者看到单纯用生态技术的办法还不够,还得借助于社会伦理道德,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途径。生态伦理学,办称“环境伦理学”。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学科。1923年,法国施韦策(AlbertSchweitzer。1875-1965)在《文化哲学》一书中,倡导“尊重生命的伦理学”。其后英国利奥波特(AldoLeopold,1886-1948)在1933年出版的《大地伦理学》中,主张把良心、权利等概念扩大到自然界,提倡“完整形态的尊重存在的伦理学”。反对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沙文主义”,提出“生态价值”概念,主张以伦理学为基础,承认生物和一切自然物存在的道德权利,形成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新的价值观念。

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节制和适度发展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节制那种对自然环境过度干预的行为。人类的活动应该有~定限度。它不能超过一个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不道德的。深层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中不仅是人类,其它存在物都有内在的价值,都有生存的权利。广义而言,景观和各种环境都有保持自我的权利。现在的生态伦理提出的一系列口号“手段俭朴、目的丰富”,“活着也让别人活着”,“让河流尽情流淌”,“轻轻走在大地上”等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景观设计。

3.2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社会生态学家认为: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文化。人类文化是历史地发展的,它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几个阶段。

自然文化是指人类生活既是自然而然的,又是同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社会生产采取采集和渔猎的方式。如果我们把地球资源分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类,那么远古人类仅仅利用了物质资源,利用人类自身的体力是主要能源形式。因此,人与自然是混为一体的,由于自然力过于强大,人们崇敬自然,把自然奉为神,表现为图腾崇拜。

人文文化表现为人类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在社会生产中逐渐代替采集狩猎成为社会中心产业,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定居生活,人们第~次享受安居乐业的欢乐,使用和制造着生活用品,光辉灿烂的古代农业文明,是人文文化的成就。

科学文化是以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是人类第二次产业革命。工业化的最重要的特征足工业代替农业成为社会的中心产业,工业生产以机器系统或自动化流水线代替手工工具,从而使手工工场的生产转变为工厂化大生产,大量开发利用能源。生产出无比丰富的商品供社会需求,使工业发达国家出现高消费社会。

2l世纪是人类史大转折时期,回顾传统文化,都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反自然的文化,虽然它使人类享受美好的现代生活,但无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以掠夺式的态度向自然进攻和索取。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使人类自己处于生态危机之中,为了从人类的这种“悲剧”中走出来,人们需要新的文化选择。

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城市景观的演进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不断变化中发展。当人们沉浸在自己取得的成就中时,“城市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突出:生态问题、特色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自然的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作为社会的人,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全球的变迁,无论作为个人、作为社会、作为一种文化,还是作为全球的生态系统,使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这个转折点就是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折点。作为城市综合体现的城市景观,必定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最终使我们在景观设计中树起生态文化的观念。

生态文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创造人类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实现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它不否定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而是抛弃这些传统产业部门的不完善方面,学习自然界的智能,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和能源形式,保证人与自然的双赢。因此,生态文化是人类谣对现实,走可持续道路的选择。

3.3生态主义的概念

生态主义基于科学的考虑,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进行分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业大发展,使城市环境受到威胁,~些设计师本着社会责任感,意识到生态保护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从而走上景观设计生态主义的探索道路。

现代生态主义兴起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现代生态主义思潮的兴起是对近代以来西方古典文化中隐含的理性至上、人力万能观念的反驳,是在对科学技术及工业体系产生怀疑的思潮中的产物。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割断

了人和自然的天然联系,自然界变成了人的征服对象、工业体系的原料库。

生态主义是一种多样综合生态化。一种正在被普遍认可的设计思潮,站在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立场上,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的宗旨,把“以人为本”的宗旨放黉!于更宽泛、更高尚的自然生态圈中,考察人的行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损于生态环境。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否台于“器”之上的“道”,这是关爱人性、保护生态平衡的~种观念的升华,远比手法重要,这就是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生态主义强调互依多元共兴。“互依性”是前提。人本主义看重人的独立与尊严,生态主义则以人类与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的相互依赖、相互滋润为出发点。生态主义尊重多元性,鼓励多元性的良性循环,而不提倡过分强调“人是万物之灵”的单边主义思维。共兴原则是生态主义的指归。只有人类与所有的生命都共同兴旺,生机勃勃,世界才不会濒危,人类才不至于成为自然界的异类——生态难民。

3.4生态主义设计思想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后,进入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和表征的机器生产社会,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五十年代末,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首先描绘了一幅由于工业社会的极度扩张丽导致生态毁灭性破坏的惨烈景象,拉开了现代生态主义思潮的序幕。

1968年在意大利召开了第一次有关人类生态危机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此会议基础上由奥雷利欧?佩西发起成立了以研究这一命题为己任的、非官方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1970年,罗马俱乐部D?米多斯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理论,指出了工业化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能源、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日渐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每况愈下的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包括人类自身,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灾难的危胁。但是该理论却受到舆论的激烈批评和顽固拒斥,可无论公众态度如何,其受关注本身表明在西方社会已普遍意识到人和自然的紧张关系。佩西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越来越大的力量,不断扩展人类活动疆域,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自然的支配能力也不断加强,而与此同时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佩西称这种人类陷入自身力量所致陷井的状况为“人类困境”。

面对工业文明的种种危机现象,自然科学家将眼光离开机器,转向对社会、对人本体的全面审视。人们努力把握历史规律,试图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法超越机械论,变社会发展中物质生产形态涉及的生态问题的不可知为可知。

设计以人为本,在工业时代,设计作为科学技术与市场的桥梁,满足了人们种种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可以说功不可没。但是以人为本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满足人们当代的需求,二是要有利于人类以后的发展。显然,以往的设计,在前者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但对于后者我们却发现有了危机。

不可否认,在人类历史上人本主义有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同时,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本主义思想不断兼收并蓄,逐步演变成一种深入人心的主导意识形态。可是这种意识形态一旦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而无限膨胀,就会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因此,清理人本主义思潮十分必要。事实上,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对人本主义的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并自觉地从生产方式、资本运行、阶级关系等方面入手来从事研究。法

农则从第三世界的角度出发对欧洲的特产——人本主义——进行了清算。他认为,欧洲的人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是孪生兄弟。人本主义希冀看到同一性的欲望使得它到处扩张,在世界各地制造同一性。生物学家厄伦费尔德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个反讽的时代,这是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人本主义宣扬并称赞批判的智能,可是当它自身最需要这一智能时,它最终却没有能够运用这一智能,通过衡量人与环境之划的互动得失,来评判人本主义自身的信仰。”他对人本主义的七条主要和次要假说进行了逐一反驳,其中包括“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人来解决”;“许多问题可以由技术解决”;“一些资源是无限的”:“人类文明必将幸存。”最后,厄伦费尔德问道:“人有没有准备好走出入本主义的藩篱?时代支持这样的变化吗?”

显然,我们需要~种新的“思想模式”,~种有别于以往“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生态主义运动的兴起,使人们从一度含混不清的环境意识形态中理出头绪、分清主次,一种可代表设计界主流方向的生态主义设计思想终于崭露头角,粉墨登场了。

其实,生态设计在设计界已经不算陌生了,它是设计师们近年来在建筑、室内、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所大力推崇的。回顾现代建筑国际会议的三个宪章,将人、建筑、城市、环境的关系所作的几次重组,重温三次大会的宗旨及内容,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生态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1933年8月,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第四次会议以“功能城市”为主题,在希腊签署了《雅典宪章》:1.必须改变传统建筑的形式主义;2.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因素结合:3.强调现代建筑的特征,就是建筑与城市规划不能分割。

J977年12月,国际建协大会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在秘鲁签署了一个新宪章一一《马丘比丘宪章》:1.总结了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教训:2黥述了城市与区域、建筑与技术、环境与文化等面临的新问题、新对策;3堪调了两次大会选址的特殊含义:雅典卫城反映了人们勇于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性主义;马丘比丘高山、安第斯古城遗址表现出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尊重。

1999年6月23日,在中国长城脚下,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召开,与会代表在“2l世纪的建筑学”的主题下签署了《北京宪章》:1.议题: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前进:2.核心:广义建筑学,可持续发展、以城市为核心,建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三位一体的观点;3.任务:促进地区文化精神的复兴,实现现代主义的地区文化和地区主义的现代化。

《北京宪章》特别强调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辨证关系,倡导科技与人文共进。这表明,现代建筑界、设计界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已经走向成熟。由昔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发展到今天的保护自然,冷静思考人自身和行为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直接、间接伤害。从《北京宪章》开始,是对环境保护运动的促进和地区文化的复兴,同时,它也表明,设计界从此跨入21世纪生态设计的主流,一个尊重科学、关爱生灵、呵护情感的“生态主义”时代已经到来。

有人认为生态主义与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向相悖,环境问题是生态学上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是设计师的能力所能逆转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误解,应当看到生态设计是

--4十代表社会发展进程的高层面的深入的综合设计,它是在总结了以往人类的行为所犯错误之后提出来的,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的核心命题,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人类自身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地球生态资源的再生、恢复,即使是仅从人类自身的长远生存考虑,修复地球生念圈的计划实施也是刻不容缓,而作为对人类环境起关键作用的设计师们,倡导生态主义,实施生态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VanderRyn和Cowan提出了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丌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充分尊重自然的机理,遵循5R原则,即“再认识,再评价(Revalue)、更新,改造(Renew)、减量化(Reduction)、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5R原则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但是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5R原则。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5R原则的优先级是:减量化一再利用一再循环。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钟情于细枝末节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第二章生态主义与现代景观设计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演进

1.1景观

“景观”(Landscape)一词的本意等同于“风景”、“景色”,从中派生出了“风景画”和“模仿自然景色的庭院布置”等含义。从15世纪到17世纪左右,欧洲的一些画家沉迷于自然美景,热衷描绘大自然风光。因此,景观(Landscape)成为专门的绘画术语,专指陆地风景画。这里所要注意的是风景画的独立并不仅仅是绘画风格的分化,而是艺术家对自然认识深入的产物,它具有简单朴素的景观美学意象和设计动机。我国从东晋开始,山水画(风景画)就己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胎而出,独立成门,风景(山水)很快就成为艺术家们的研究对象,丰富的山水美学理论堪称举世无双,因此也才有中国山水园林的臻美。景观的这种作为风景的同意语的含义~直为文学艺术家们延用至今。

1885年,J?温默将景观引入到地理学的概念中。19世纪初期的德国自然地理学家洪堡德和原苏联景观地理学派库恰恰相反耶夫等人的学术思想中也有了类似的概念。

“景观”在《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1风光景色;2地理学名词。①地理学的整体概念:兼容自然与人文景观。②一般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③特定区域概念:专指自然地理区划中起始的或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发生上相对~致和形态结构同一的区域,即自然地理区。④类型概念:类型单位的通称,指相互隔离的地段,按其外部的特征的相似性,归为同~类型单位。如荒漠景观、草原景观等。景观学中主要指特定区域的概念。

俞孔坚博士是这样理解景观的: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基于以上对景观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景观的理解还不一致,学界和业界对景观的定义与理解内容很多,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因此,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定义为:“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构成的,以相似的形式在整个面积重复出现的,具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在系统层次上是居于生态系统之上的生态学单位。由于景观组成中的异质性和人类的干扰程度不同,使景观类型差异很大;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

10

一门协调入与自然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构筑适宣的(高效、健康、舒适)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学科。因此,城市景观设计,是指综合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要素(地形、水体、阳光、空气、动植物等等)和人工资源要素(道路、广场、建构物等等),创造视觉上有美感、精神上有寄托、生态上可持续的城市大环境。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复苏,新思想得到了推动,最值得注意的进展之一,在于大型的景观规划上。由于新的景观及历史生态价值观和新技术的关系,开始强调景观的可持续性,并着手于对不同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对于社会进步、城市扩张与城市景观环境特色的保持与发展之问的一系列矛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注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与城市的环境发展保持动态的稳定,二者之间要相互适应,共同协调的发展。

近年来,生态观念对景观设计的渗透日益明显,在国内外许多景观项目中体现出强烈的生态意识。

2生态主义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2.1现代生态设计思想的四种表现形式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如图2一1)

18世纪时,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中人口密集、与自然完全隔绝的单一环境,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为了将自然引入城市,同时受中国自然观、自然山水园的影响,机械自然观正慢慢的向有机自然观过渡,人和自然的对抗关系也慢慢地转化为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双优关系,英国自然风景园开始形成并很快盛行。但它只是改变了人们对园林形式的审美品味,并未改变景园设计的艺术本位观。正如唐宁(AndrewJacksonDowning)所述,设计自然风景园就是“在自然界中选择最美的景观片段加以取舍,去除所有不美的因素”。

圈2-1圣约翰珀斯公园一片片的树林自由穿插

真正从生态的高度将自然引入城市的当推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Olmsted)。他对自然风景圆极为推崇。运用这~园林形式,他于1857年在曼哈顿规划之初,就在其核心部位设计了长2英里、宽0.5英里的巨大的城市绿肺——中央公园。中央公园位于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闹市中,设计时首先建立了公园要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特征的准则,

着重大面积自然意境,采用自然式布疑,园中保留了不少原有的地貌和植被,俨然~派城市山林。(如图2—2、2-3)1881年开始,他又进行了波土顿公园系统设计,该公园体系突破性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络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在城市滨河地带形成2000多hm2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形成一连串绿色空间。被称为波土顿的“蓝宝石项链”。这些极具远见卓识的构想,意在重构日渐丧失的城市自然景观系统,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圈2-2纽约中央公园绵羊草坪图2-3纽约中央公园摩天大楼下的大草坪

受其影响,从19世纪末开始。自然式设计的研究向两方面深入。其一为依附城市的自然脉络——水系和山体,通过开放空间系统的设计将自然引入城市。继波士顿公园系统

之后,芝加哥、克利夫兰、达拉斯等地的城市景

观系统也陆续建立起来。其二为建立自然景观分

类系统作为自然式设计的形式参照系。如埃里沃

特(ChadesEliot)在继奥姆斯特德之后为大波士

顿地区设计开放空间系统时,就首先对该地区的

自然景观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如图2-4)

图2_4波士顿大都市龋公园系统2.乡土化设计;考虑当地整体环境和地域文化所给予的启

示,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充分使用当地材料和植物,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保护场地和谐的环境特征与生物多样性。

乡土化设计是南北战争后美国中西部建设蓬勃发展的产物。19世纪末以西蒙兹、詹逊为代表的一批中西部景园建筑师开创了“草原式景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概念:设计不是“想当然地重复流行的形式和材料,而要适合当地的景观、气候、土壤、劳动力状况及其它条件”。这类设计以运用乡土植物群落展现地方景观特色为特点,因为造价低廉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延续,由考利斯和弗兰克沃倡导在全美公路网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有效解决了公路两侧的美化和护坡问题。(如图2-5、2-6)

14

圈2-5德国高速公路罱观图2-6美国高速公路景观

西蒙兹仅仅提议“向自然学习如何种植”,而哈普林则认为景园设计者应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整个创作灵感,为激发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一个具艺术感召力的背景环境。他在一本工作笔记中记录了独特的生态蕊,认为“在任何既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历史必然性,设计者必须先充分认识它们,然后才能以之为基础决定此环境中该发生些什么。在】962年开始的旧金山海滨牧场共管住宅(SeaRanch)的设计中.他先花费了两年时间调查基地,通过手绘“生态记谱”图的方法,把风、雨、阳光、自然生长的动植物、自然地貌和海滨景色等一应自然物列为设计考虑因素,最终完成的住宅里簇状排列,自然与建筑空间相互穿插,在不降低住宅密度的同时留出更多的空旷地,保护了自然地貌,使新的设计成为当地长期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设计广受赞誉。

地理、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条件往往使聚居的人群产生共同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风俗和文化,也会有共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民族的历史、文化愈深厚、发达,景观的民族形式也愈加浓烈,其造型、色调、韵律、艺术内容等特点也更突出。各种景观的民族形式与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来,在日本的各种报刊中,“里山”一词频频出现。所谓“里山”,是指村落周围的山林及其环境的总称。实际上,里山是相对于深山而言的农村景观。可以说,里山所处的是一种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既有池塘,农田,又有人们平素生活过程中离不开的林子——里山林。在日本,发挥里山的环境效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发动广大市民阶层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活动,以达到维持和经营里山的目的,并以“里山产业”的形式固定下来,已成为今后努力的目标。

在我国,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破坏性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重新审视乡土自然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风土与文化传承的场所而存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里,乡土自然所附着的风土色彩和蕴含的文化氛围,是任何城市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在现实世界里,乡土自然与当地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契合关系,除为当地居民

幽2—7乡村景色

幽2-8皖南乡村景色

提供正常的生计场所之外,还附带一种可以称之为小生计的产物。就是说,经济上的考虑并不多,玩耍的色彩则很重。当地居民置身于乡土自然中,切身感受到自然循环的力量、四季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乡土自然所固有的侠适性,也成为现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种源泉。城市入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到乡土自然中来寻找乐趣,充实自己。(如图2—7、2-8)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次生自然,其生态学上的价值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乡土自然的形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得以维持下来。这在生态学上属于一种良性的干扰过程。放弃对乡土自然的适当管理,终止这种干扰过程,有可能导致乡土自然本身在生物多样性上出现危机——经年累月已经适应了乡土自然环境的~些物种,诸如许多伴人植物或昆虫,有可能从此消失或灭绝。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干预与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

形式自然的设计并不~定具有生态的科学性。保护性设计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率先将生态学研究与景观设计紧紧联系到一起,并建立起科学的设计伦理观:人类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存离不开自然;必须限制人类对自然的伤害行为,并担负起维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早在19世纪末,詹逊受生态学家考利斯的影响,积极倡议对中西部自然景观进行保护。20世纪20年代,曼宁(WarrenH.Manning)提出应建立关于区域性土壤、地表水、植被及用地边界等自然情况的基础数据库以便于设计时参考,收集了数百张美国土壤、河流、森林和其它景观要素的地图,进行地图叠加分析,首创了叠图分析法(theOverlayMethod),完成一个全美国的景观规划,是现代景观史上一个技术理论都极其独创性的规划。

二战后,以谢菲尔德和海科特为首的一些英国的景园建筑师开始提倡通过生态因子分析使设计有助于环境保护。海科特认为,对整体景观环境进行研究是设计工作的必要前提;所谓整体景观环境,应包括“土壤、气候及能综合反映各种生态因子作用情况的唯一要素——植物群落。

麦克哈格丌创了景观生态设计的科学时代,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直观地揭示了景园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此后保护性设计主要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以合理利

16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景观设计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尽量达到最小的限度。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水循环,维持植物生活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一个景观设计是否符合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可以看它是否遵循了一下几点。 1、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哲学的视野、生态科学的原理、生态伦理学的情怀和自然美学的方法研究人与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强调生克互济、形神和谐的整体美,对环境开拓适应、协同进化的共生美,物质循环、信息反馈的动态美的一门学科。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2、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可能地节约使用。 3、整体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整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4、地域特色 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环境。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地方文化,适应地域自然过程;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性、文化特性的景观,突出地方文化和地域特征。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分析——生态主义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姓 名: 赵国栋 学 号:200900650202 班 级:09 级景观1班 指导教师: 顾云亮 景观艺术设计原理 T H E A RT O F 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 P R I N C I P L E S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T W E I H A I

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分析—生态主义指导下的景观设计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使工业遗址改造在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理解,生态主义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 以景观设计师哈克(Richard Haag)[1]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和俞孔坚[2] 的中山岐江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图1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出自 https://www.doczj.com/doc/e118678350.html,/ ) 图2 中山岐江公园 (出自 https://www.doczj.com/doc/e118678350.html,/ ) 【摘要】通过对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和中山岐江公园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现代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改造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工业遗址;生态主义;景观设计;保留;再利用;再生设计 作者:赵国栋 学号:200900650202 [1]西雅图人哈克(Richard Haag)曾两度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最高设计奖,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师,是XWHO 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生态景观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xxx位于xxx区域位置,该基地地块处在双十结构的交汇处,是科创新城生态,人文,艺术的结合点。 生态公园的存在给整个城市的景观提升了更多的生态性,在此区域设计中试图以流畅的简洁的造型塑造出独特的现代生态景观。在认真的分析了公园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后,运用地形学的多种形式模拟,塑造出不同的自然地貌,以简洁的几何式手法表现出丘、平原、森林等不同的自然生态体系,注重生态的连续,在不同的地形中以柔和的林木沟通融合,让景观真正的立体化。在不影响原有的自然景观下运用人工技术去创造一个自然平衡让后让其自身能够维持这种平衡。在原有的基地基础上创造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河谷,水池,湿地,山林,坡地,树林等。让其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自动调节,认真的对活动区域进行划分和界定,合理的让人为活动尽量少的影响这个生态系统。 因为这个公园大面积是水体,所以滨水设计非常的重要,我着重做了滨水区。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公园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简述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简述 发表时间:2019-08-27T10:15:57.0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胡忠委 [导读] 现代园林景观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态质量,彰显地域特色,供人们休闲和观赏。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所以城市园林的良好建设更刻不容缓,以积极良好的发展趋势来满足人们产生的新需求。相关的部门也要在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如何把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利用最大化。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简述 引言 现代园林景观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态质量,彰显地域特色,供人们休闲和观赏,同时还能对城市的旅游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园林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景观设计,能更好的弘扬城市地域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方法,以供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参考及借鉴。 1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1.1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 当下,我国的工业化脚步不断的加快,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遭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不但制约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园林景观的建设要加以关注,从根本处让生态的质量得到整体的改善,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其中,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用绿植的,让空气得到净化,同时调节空气中的湿度,将噪音污染得到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所上升。另外,园林建设的最大特点还能将废气有所降低,让城市的生态环境从整体进行改善。 1.2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内涵 园林景观设计所涉及的项目很多,例如,园林建筑、铺装等。目前,由于风俗和地域环境的不同,在整体的装饰效果和布局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建设的风格不同,所显示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将园林景观独特的特色进行展现和营造,将城市的文化起到的宣传的目的,城市的形象由此树立。 2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不高 国内有一部分园林景观设计者的专业素质还较低,专业水平不够随之带来的就是其设计观念较为落后,不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进行有关的推陈出新,造成其城市内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也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新技术和新理念。同时,也有一些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还不够重视,在其建设工作的开展中缺乏监管,导致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较为松散,不能进行高水平的建设。 2.2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 由于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起步较晚,所以,很多城市还依旧采用很多年以前的建设方式,在规划建设上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引进先进的建设方案和技术,在创新上更是少之又少,由此所导致的就是在园林规划中不采用新的方案,年复一年地使用多年以前的建设方式,不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进一步地满足城市的需求,不能进一步地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效果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3园林规划选择的植物品种存在不合理性 城市在进行建设规划时,一味的采用以前所采用的植物种类,或者一味地采用较为热门的植物种类,在植物种植方面类型较为单一,忽略了物种的多样性,又或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种植过多的植物种类,“只买贵的不买适合的”,这种理念不符合园林规划,因为这样只能增加园林的物种数量,不能增长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且在大肆种植过后对植物的生长情况不管不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其不稳定,不能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措施 3.1进行水资源的节约设计,准确表达水的意境 首先,进行水资源的节约设计,我国拥有着繁多的园林植物种类,需要较大的用水量。为了能将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减少,需要对水资源合理利用,进行水资源的节约设计。首先,设计者需要与当地特点相结合进行水景设计。例如,为了突出景观效果,对溪流式的水景进行打造,在夏天人们就能观赏溪水。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需要将各种各样的卵石放在溪流底部。其次,还应对水资源充分利用,增强景观效果。若是有喷泉、瀑布等水景设计在园林景观中,可通过潜水泵的利用,将水压提升,这样将喷水池内的水重复利用。为了实现一水多用的目标,对植物的灌溉,也可运用水景使用后的水。最后,采用意境水。有效运用造景元素,对水的意境美进行打造。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对水的意境很好的传达,需要对微地形变化、假山、石桥等符号充分运用。 3.2遵循因地制宜理念,合理设计园林空间 在园林项目中,因地制宜是重要的理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考察园林场地,有机的的统一和融合周边环境与景观设计,既要对原来的地貌进行保持,同时还需要合理的设计项目场地。在园林设计中,空间是关键的要素之一。园林景观的两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就是景观元素本体和由景观元素围合而成的空间,合理的园林空间设计,将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设计人员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若是忽视实体景物空间的人文意义,而是对元素主体过于关注,会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为此,为了提升园林空间视觉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将空间体验设计理念引入,重塑园林整体空间,更好的满足人们精神上和身心上的需求。 3.3增加园林设计文化底蕴 我国的园林设计不仅仅要跟随科技水平的发展而进步,更要依据我国悠久的历史,根据不同城市所蕴含的不同历史文化来进行规划建设,这样使得园林景观不仅仅只是绿化城市,更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满足人们随着发展而增长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 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 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 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 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 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 “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班级:2011级规划2班 作者:王美介 学号:3011206112 指导教师:曾鹏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摘要】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景观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景观设计师纷纷做了后现代设计的尝试与突破,本文通过分类总结分析后现代主义景观的具体实例,来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指明道路。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 1.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后期,面对逐渐凸显的城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能源危机问题以及第三世界问题等等,西方世界开始反思自身建立的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于是在西方兴起了一股以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为主要要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反对,反对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技术主义,反对理性至上,反对中心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反装饰主义,反对冷漠,怀疑理性和科学能带来自由和解放。并在建筑领域形成了几个主要流派,主要是形式主义、历史主义、地方主义、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在景观设计界引发的革命虽不像在建筑界那样轰轰烈烈,但也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进行重新思考与认知,推动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做出探索与尝试。 2.后现代主义景观分类分析 后现代主义思想纷杂,一个后现代主义景观可能同时体现多种后现代主义精神,笔者大致以后现代景观所侧重体现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为主要依据做一个分类,将当代后现代主义景观分成五大类,分别是历史主义景观、地方主义景观、隐喻主义景观、生态景观和波普主义景观。 2.1历史主义景观 历史主义景观不同于现代景观追求简洁的几何形式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而是强调与传统园林建立起一种联系,对历史文脉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增强人们对此地块的归属感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其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 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当代景观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将传统元素抽象为一种形式和符号,放在新的景观中,让人隐隐约约感受到景观与历史的某种联系。另一种途径是对传统的形式进行分解与重构,使景观更多的体现对传统景观的创新与超越。 彼得·沃克在德国的凯宾斯基饭店环境设计中,将传统勒·诺特式园 林中常用的整形绿篱、草坪、彩色砂石等元素提炼出来,但没有用传统的 手法去再现,而是将其彻底分解,并用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现代构成手法 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创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庭园。在这个庭 园中,既有现代庭园的强烈秩序感,又能感受到与传统的联系,两者恰到 好处的融合,赋予此处景观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使人们身处其间有与众 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图1) 2.2地方主义景观 地方主义景观强调地域特色,尊重场地原貌与特色。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项目对场地内工业时代遗留的产物进行保留和再设计,体现出场所的文脉和记忆,这与后现代主义注重文脉的历史主义,尊重场地特性的原则是一致的,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历史和特性,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同时也考虑防洪要求设计了榕树岛,钢结构、水泥框架船坞、两个水塔、一个红烟囱这些工业时代遗留物都被保留并结合在场地的设计中。古老机器的保留使人们身处其间的时候有更为丰富的体验。公园中对路网、装置物的处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图2)图1 图2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浅析景观设计师的生态主义思想及实践

浅析景观设计师的生态主义思想及实践 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的支撑,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以人类的文明为纽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类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混乱的高速路、无序蔓延的城郊、拥挤不堪的城市使我们意乱神迷,深受其害,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被禁锢在自己建造的钢筋水泥的机械的环境中。然而,当我们陶醉于机械的力量、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时,当我们陷落于日益复杂的生活空间、城市和道路系统时,现代技术已经在无形中破坏了我们周身的自然环境,降低了地球的可居性,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和文明的延续。 正文 景观设计师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并利用其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将人工景观和谐的融合在自然景观之中。由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和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到18世纪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再到20世纪初的“斯德哥尔摩学派”,生态主义的设计思想都仅仅建立于经验主义的生态学观点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学派”的兴起为20世纪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量化的生态学工作方法,将景观规划设计引向了一个更加科学的理性的层次1。 1、设计结合自然——伊恩.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表达 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在人与自然极端对立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的经历也促使了后期生态主义理念在其头脑中的形成。麦克哈格的童年时期,从他家出发的两条道路具有天壤之别:一条伸向肮脏、邋遢、贫困、充斥着黑烟和尘垢、令人沮丧的格拉斯哥市(glasgow),而另一条路则深入农村,最后到达美丽的克莱德湾,沿途遍布壮美的牛、马,茂密的黑檀树林、草地和沼泽、跳跃的鲑鱼都令人兴奋而欢愉。然而,当他以悠闲怀旧的心情重返故乡时却发现:原本森林覆盖的丘陵被推平,欢唱的小溪被埋成了暗沟,浓密的山毛榉林被砍光,长着兰花的沼泽已难觅踪迹,石板路被清一色的柏油路代替,云雀、狐狸等野生动物被家养宠物取代。格拉斯哥的污染粉碎了原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儿时的美丽欢愉情景不再,深切的痛楚笼罩在麦克哈格心头2。残酷的血战和病痛的影响使麦克哈格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封闭、阴暗、潮湿的空气使麦克哈格身心俱疲,形如枯槁,内心痛苦而焦虑。是地中海迷人的风貌、波光淋漓的海湾、崖边布置精巧的花园、迂回的山路使他重新回归了生命的平静。麦克哈格深切的体会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瑞士春光明媚的草地、白雪皑皑的山峰,日观云朵夜看星的美好时光,更为深刻的触发了麦克哈格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感悟,加深了他探究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信念。麦克哈格的切身经历使他认识到阳光、大海、花园、山岭、积雪和田野等美好的景观元素与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息息相关。 麦克哈格在乡村和城市之间并没有偏颇的扬弃任何一方,他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最好体现,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能同时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此外,麦克哈格还倡导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将景观设计与自然结合起来。他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建立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认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四大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四大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以保护自然能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循环过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园林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应顺应自然。自然界是没有废物的。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自然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动性,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在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要体现地域特点,并且是节约能源资源的设计。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可循环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约环境资源的目的。 3、需要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园林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在做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4、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模拟植物自然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物种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物种多样性反映了植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由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设计,可以使植物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保持物种资源多样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影响现代景观发展的主要因素

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培训,平面设计培训文化:影响现代景观发展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在欧洲、北美、日本一些国家的庭园和景观设计领域已开始了持续不断地相互交流和融会贯通。在这些地区,景观设计反映出其受到20世纪艺术流派——从立体派到极简主义,和建筑——从鲍豪斯(Bauhaus)到纽约第五大道(NewYorkFive)的影响。在这个文化范围里,3位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推动当代景观艺术的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巴西画家罗伯托·伯利·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日裔美籍雕塑家野口勇(Isam u Noguchi)和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冈(Luis Barragd n)。这些大师们不需要景观建筑学的专业等级头衔,而科班出身的景观建筑师们却受到这些大师们的影响。托马斯·丘奇(Thoma s Church)、丹尼尔·厄本·基利、加勒特·艾克波(Garrett Eckbo)、詹姆斯·罗斯(James Rose)和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著名景观建筑师。这些不同的风格联合在一起,产生了综合效应,使景观建筑师能从这些形式复杂多样的风格中获取创造灵 感。 设计师们可从诸如当代建筑、艺术、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虽然20世纪末的景观设计形式多样,但也有其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空间特性,当代景观建筑师们从现代派艺术和建筑中汲取灵感去构思三维空间,再把雕刻方法加以具体运用。现代庭园不再沿袭传统的单轴设计方法,立体派艺术家多轴、对角线、不对称的空间理念已被景观建筑师们加以利用。其次,抽象派艺术同样对景观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曲线和生物形态主义的形式在庭园设计中得以运用。最后,通过对比的方法从国际建筑风格中借鉴几何结构和直线图形,并把它们在当代庭园设计中加以运用。然而,传统的空间模式并没有被全盘否定。例如西方文明中最经典的庭园设计模式——伊斯兰式设计可与20世纪极简式建筑结合,使住宅与庭园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多样性是当代设计的显著特点。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在20世纪末对庭园景观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培训,平面设计培训文化:影响现代景观 发展的主要因素 1、抽象艺术 它对20世纪所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早期景观建筑物已在创作手法上有所变化。结构主义大师马勒维奇(Malevich)和罗德琴科(Rodch-enko)铸造了抽象的几何结构和硬边结构;迪澳.凡.兹泊格(Theo van Doesberg)和约瑟夫 .阿尔伯斯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 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1、注重人性化原则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一切都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尺度为依据,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一种优雅、放松、安全的风貌。目前,有一些社区内经常有水池,要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就可以在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形成自然驳岸。在无水期间,水池还可以作为旱冰场或舞池,发挥出了自身的明显优势。 2、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首先,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对那些较为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重新认识。包括:地形、植物、动物等。重点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原则,将人与动物、植物等组成有机整体,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其次,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等方面来崇尚绿色,充分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确保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生存的层次上,更体现在是对美和情的追求上,从而保证住宅小区的活力。 3、设计的创新 当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时,我们才正在实现了设计的人性化回归,才能真正实现宜人与亲人,自然、历史以及文化等有机结合。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客观需求和行为模式,不仅要继承先辈的设计精华,而且还要

充分考虑当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不同年代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符号和印记,若设计过程中总是跳不出崇古的藩篱,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和创新。 4、设计应体现艺术与文化性 目前来看,崇尚历史与文化是当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突出特点,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将居住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割裂,而是在当前的文化与时代景下对居住区进行生态化的规划,注重体现历史文化,使居住区成为文化的承载点。营造居住小区园林文化氛围和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居住区自然环境与景观特征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应当重视居住区环境文化的延续性、丰富性以及多元化,从而提高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文化品位。 5、坚持生态化原则 景观设计追求生态化就要从规划、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对环境和自然的破坏。生态居住区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达到节能、节地、太阳能运用,注重材料、减少废弃物、能量能够循环运用的目的。在住宅区规划和设计中,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列代的需要。 6、加强园林景观设计,完善其功能性 较之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而言,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更注重居住区的功能性。在当前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必须把人与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筑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首先,

人与自然互动的生态主义

浅析中国本土化的生态景观设计 姓名:周鸽学号2011110117 指导老师:张力 摘要:本文就中国本土化生态主义景观的形成背景和本土化景观的特点做以总结和概括,通过景观设计与地域的环境、本地域的艺术、本民族精神的相融合这几个方面总结,提出一些本土化的生态主义景观中的应注意一些细节化设计。以此来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本土化生态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主义;本土化;景观设计 Abstrac t: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Chinese localiz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mation backgroung and to sum up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 through landscape design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regional art,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integration to put forward some design details to which the localiza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Chinese local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ecology; localization; landscape design 一、引言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景观和景观设计,它们都表现为不同的视觉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映出的是不同时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变迁。所谓的本土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并带有历史传承性,能融合历史和现代文明,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的地域文化。①而所谓生态景观设计,是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②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人与整个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其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 ①王思元、牛萌,本土文化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北京园林/第25卷,总第88期/2009(2) ②肖笃宁、李秀珍等,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10—06第二版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