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电防护基础知识

雷电防护基础知识

雷电防护基础知识
雷电防护基础知识

第5章建筑物防雷及安全用电

内容提要及学习要求:建筑物防雷及安全用电是一个电气安全问题,电气安全关系用户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本章介绍一些常见的电气安全知识,具体来说,包括雷电的基本知识、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电击防护措施。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的雷电防护和电击防护措施及特点,并了解其基本原理。

5.1建筑物防雷

雷电是一种雷云对带不同电荷的物体进行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对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和建筑物进行放电,其电压幅值可高达几亿伏,电流幅值可高达几十万安,因此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5.1.1雷电的形成及作用形式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人类对雷电的研究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然而有关雷电的一些问题至今尚未能得到完整的解释。

雷电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气流上升、电荷分离和放电三个阶段。在雷雨季节,地面上的水分受热变蒸气上升,与冷空气相遇之后凝成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气流摩擦产生电荷,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的云;较大水滴形成带正电的云。由于静电感应,大地表面与云层之间、云层与云层之间会感应出异性电荷,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的值时,即发生雷云与大地或雷云与雷云之间的放电。典型的雷击发展过程如图5.1所示。

据测试,对地放电的雷云大多为带负电荷。随着负雷云中负电荷的积累,其电场强度逐渐增加,当达到25~30kV/cm时,使附近的空气绝缘破坏,便产生雷云放电。雷云对地的放电是以下行先导放电形式进行。当这个下行先导逐渐接近地面,大约100~300m距离时,地面受感应而聚集异号电荷更加集中,尤其是突出物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上行先导,并快速向雷云的下行先导方向发展,两者会合即形成雷电通道,并随之开始主放电,接着是多次余辉放电,(由于雷云中存在几个电荷聚集中心)。

一般认为,当雷电先导从雷云向下发展时,它的梯级式跳跃只受到周围大气的影响,没

有一定的方向和袭击目标。但其最后一个梯级式跳跃则不同,它必须在这个最后阶段选定被击对象。此时地面上可能有不止一个物体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产生上行先导,并趋向与下行先导会合。在被保护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就是让它产生最强的上行先导去与下行先导会合。最后一次梯级式跳跃的距离,其端部与被击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雷击距离。也就是说,雷电先导的发展起初是不确定的,直到先导头部电场强度足以击穿它与地面目标间的间隙时,才受到地面影响而开始定位。因此,雷击距离是一个变化的数值,它与雷电流幅值、地面物体的电荷密度有关。雷击距概念对于分析地面建筑物受雷状况是十分有用的,常用于估算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

2.雷电特点及作用形式

(1)雷电特点

雷电流是一种冲击波,雷电流幅值I m的变化范围很大,一般为数十至数kA。电流幅值一般在第一次闪击时出现,也称主放电。典型的雷电流波形如图5.2。雷电流一般在1~4μs内增长到幅值I m,雷电流在幅值以前的一段波形称为波头;从幅值起到雷电流衰减至I m

/2的一段波形称为波尾。雷电流的陡度Arrayα,用雷电流波头部分增长的速率来表示,

即α=di/dt。据测定α可达50kA/μs。雷

电流是一个幅值很大,陡度很高的电流,具

有很强的冲击性,其破坏性极大。

(2)雷击的选择性

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分是有一定规律

的,建筑物雷击部位如下:

(ⅰ)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

——檐角、女儿墙、屋檐。

(ⅱ)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面

——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ⅲ) 坡度不小于1/2的屋面——屋

角、屋脊、檐角。

(3)雷电击的基本形式

雷云对地放电时,其破坏作用表现有以

下四种基本形式。

(ⅰ)直击雷。当天气炎热时,天空中往往存在大量雷云。当雷云较低飘近地面时,就在附近地面特别突出的树木或建筑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雷云就会通过这些物体与大地之间放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雷击。这种直接击在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的雷电叫直击雷。直接雷击使被击物体产生很高的电位,从而引起过电压和过电流,不仅击毙人畜、烧毁或劈倒树木,破坏建筑物,甚至因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ⅱ)感应雷。当建筑上空有雷云时,在建筑物上便会感应出相反电荷。在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电场消失了,但聚集在屋顶上的电荷不能立即释放,因而屋顶对地面便有相当高的感应电压,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引起建筑物内的易爆危险品爆炸或易燃物品燃烧。这里的感应电荷主要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所以称为感应雷或感应过电压。

(ⅲ)雷电波侵入。当输电线路或金属管路遭受直接雷击或发生感应雷,雷电波便沿着这些线路侵入室内,造成人员、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伤害和破坏。雷电波侵人造成的事故在雷害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ⅳ)球形雷。球形雷的形成研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通常认为它是一个温度极高的特

别明亮的眩目发光球体,直径约在10~20cm以上。球形雷通常在电闪后发生,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在空气中漂行,它能从烟囱、门、窗或孔洞进入建筑物内部造成破坏。

3.雷暴日

雷电的大小与多少和气象条件有关,评价某地区雷电的活动频繁程度,一般以雷暴日为单位。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或者看到雷闪就算一个雷暴日。由当地气象台站统计的多年雷暴日的年平均值,称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天的地区称为少雷区,超过40天的地区称为多雷区。

5.1.2雷电的危害

雷电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雷电的危害一般分成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雷电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二是间接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雷电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1.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热能,可造成物体燃烧,金属熔化,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2.机械效应。雷电的机械效应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雷电流流入树木或建筑构件时在它们内部产生的内压力;二是雷电流流过金属物体时产生的电动力。

雷电流的温度很高,一般在6000~200000C,甚至高达数万度,当它通过树木或建筑物墙壁时,被击物体内部水分受热急剧汽化,或缝隙中分解出的气体剧烈膨胀,因而在被击物体内部出现了强大的机械力,使树木或建筑物遭受破坏,甚至爆裂成碎片。

另外,我们知道载流导体之间存在着电磁力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力称电动力。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电动力使他们遭受破坏。

3.电气效应。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会击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产生闪络放电,以致开关掉闸,造成线路停电;会干扰电子设备,使系统数据丢失,造成通信、计算机、控制调节等等电子系统瘫痪。绝缘损坏还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防雷装置泄放巨大的雷电流时,使得其本身的电位升高,发生雷电反击;同时雷电流流入地下,可能产生跨步电压,导致电击。

4.电磁效应。由于雷电流量值大且变化迅速,在它的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强大且变化剧烈的磁场,处于这个变化磁场中的金属物体就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使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流,产生发热现象。此热效应可能会使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火灾。特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将更危险。

5.1.3防雷装置及接地

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三个部分组成。接地装置又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

1.接闪器

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受雷云放电的金属物体。接闪器的类型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环等,都是经常用来防止直接雷击的防雷设备。

所有接闪器都必须经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闪器利用其金属特性,当雷云先导接近时,它与雷云之间的电场强度最大,因而可将雷云“诱导”到接闪器本身,并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安全地泄放到大地中去,从而起到了保护物体免受雷击。

(1) 避雷针及保护范围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发电、配电装置、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针通常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将其顶端磨尖,以利于尖端放电。为保证足够的雷电流流通量,其直径应不小于表5.1 给出的数值。

表5.1避雷针接闪器最小直径

面,有一个一定范围的安全区域,处在这个安全区域内的被保护的物体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

非常小,这个安全区域叫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至关重要。避雷针对

建筑物保护范围一般用滚球法确定。

滚球法是将一个以雷击距为半径的滚

球,沿需要防直接雷击的区域滚动,利用这一滚球与避雷针及地面的接触位来限定保护范围的一种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见图5.3,具体步骤如下: 1) 当避雷针高度h ≤滚球半径d s 。 ① 距地面d s 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② 以避雷针针尖为圆心,

以d s 为半径,作弧线交平行线于A 、B 两点。

③ 以A 或B 为圆心,d s 为半径作弧线,

该两条弧线上与避雷针尖相交,下与地面相切,再将此弧线以避雷针为轴旋转1800,形成的圆弧曲面体空间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

④ 避雷针在h x 高度XX ′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 x 按下列计算式确定:(单位为m )

)2()2(x s x s x h d h h d h r ---= (5.1)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 0可确定为:

)2(0h d h r s -= (5.2)

式中: r x ——避雷针在h x 高度的XX ′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

d s ——滚球半径,按表5.2确定(m );

h ——避雷针的高度(m );

h x ——被保护物的高度(m );

r 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

表5.2按建筑物防雷类别布置接闪器及其滚球半径

s 在避雷针上取高度为d s 的一点,代替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其余的作图步骤与h ≤滚球半径d s 时的情况同。用上述计算公式时,h 用d s 代替。据此可知,当h>d s 时,避雷针的保

图 5..3 避 雷 针 的 保 护 范 围

护范围不再增大,并在其高出滚球半径h-d s部分,将会遭受侧面雷击。

(2)避雷线

避雷线是由悬挂在架空线上的水平导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组成的。水平导线起接闪器的作用。它对电力线路等较长的保护物最为适用。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架设在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或变电站构筑物上,以保护架空电力线路免受直接雷击。由于避雷线是架空敷设的而且接地,所以避雷线又叫架空地线。避雷线的作用原理与避雷针相同。

(3)避雷带和避雷网

避雷带和避雷网主要适用于建筑物。避雷带通常是沿着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如屋脊、屋檐、屋角等处装设的带形导体。

避雷网是将建筑物屋面上纵横敷设的避雷带组成网格,其网格尺寸大小按有关规范确定,对于防雷等级不同的建筑物,其要求也不同,见表5.2。

避雷带和避雷网可以采用圆钢或扁钢,但应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扁钢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得小于48mm2。避雷带和避雷网的安装方法有明装和暗装。避雷带和避雷网一般无须计算保护范围。

(4)避雷环

避雷环用圆钢或扁钢制作。防雷设计规范规定高度超过一定范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应设均压环防侧击雷。当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利用结构圈梁钢筋与柱内引下线钢筋焊接做为均压环。没有结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应每三层在建筑物外墙内敷一圈φ12mm镀锌钢做为均压环,并与防雷装置所有的引下线连接。

2.引下线

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其作用是构成雷电能量向大地泄放的通道。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要求镀锌处理。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的要求。

(1)一般要求

引下线可以专门敷设,也可利用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采用圆钢时,直径应不小于8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暗装时截面积应放大一级。

在我国高层建筑中,优先利用柱或剪力墙中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不小于16mm时,应用两根主钢筋作(绑扎或焊接)做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做为一组引下线。建筑物在屋顶敷设的避雷网和防侧击的接闪环应和引下线连成一体,以利于雷电流的分流。

防雷引下线的数量多少影响到反击电压大小及雷电流引下的可靠性,所以引下线及其布置应按不同防雷等级确定,一般不得少于两根。

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人工敷设的引下线宜在引下线距地面0.3~1.8m之间位置设置断接卡子。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时,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或室外的适当地点设置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联结用。

(2)引下线施工要求

明敷的引下线应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地面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引下线,应有保护措施,防止受机械损伤和人身接触。

引下线施工不得直角转弯,与雨水管相距接近时可以焊接在一起。

高层建筑的引下线应该与金属门窗电气连通,当采用两根主筋时,其焊接长度应不小于直径的6倍。

引下线是防雷装置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可靠敷设,以保证防雷效果。

3.接地装置

无论是工作接地还是保护接地,都是经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的。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它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向大地均匀地泄放电流,使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至于过高。

(1)接地体

接地体是人为埋入地下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接地线是连接接地体或接地体与引下线的金属导线。

接地体一般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 自然接地体是指兼作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体,例如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构成的接地系统。有条件时应首先利用自然接地体。因为它具有接地电阻较小,稳定可靠,减少材料和安装维护费用优点。

人工接地体专门作为接地用的接地体,安装时需要配合土建施工进行,在基础开挖时,也同时挖好接地沟,并将人工接地体按设计要求埋设好。

有时自然接地体安装完毕并经测量后,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增加敷设人工接地体来减小接地电阻值。 人工接地体按其敷设方式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两种。垂直接地体一般为垂直埋入地下的角钢、圆钢、钢管等。水平接地体一般为水平敷设的扁钢、圆钢等。 1)垂直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多使用镀锌角钢和镀锌钢管,一般应按设计所提数量及规格进行加工。镀锌角钢一般可选用40mm ×40mm × 5mm 或50mm ×50mm ×5mm 两种规格,其长度一般为2.5m 。镀锌钢管一般直径为50mm ,壁厚不小于3.5mm 。垂直接地体

打入地下的部分应加工成尖形,其形状如图5.4所示。

接地装置需埋于地表层以下,一般深度不应小于0.6m 。为减少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接地体长度的2倍,并应保证接地体与地面的垂直度。 接地体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镀锌扁钢。扁钢应立放,这样既便于焊接又可减小流散电阻。

2)水平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是将镀锌扁钢或镀锌圆钢水平敷设于土壤中,水平接地体可采用40mm ×4mm 的扁钢或直径为16mm 的圆钢。水平接地体埋深为不小于0.6m 。水平接地体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水平接地体、绕建筑物四周的闭合环式接地体以及延长外引接地体。普通水平接地体埋设方式如图5.5。普通水平接地体如果有多根水平接地体平行埋设,其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围绕建筑物四周的环式接地体见图5.6。当受地方限制或建筑物附近的土壤电阻率高时,可外引接地装置,将接地体延伸到电阻率小的地方去,但要考虑到接地体的有效长度范围限制,

否则不利于雷电流的泄散。

(2)接地线

接地线是连接接地体和引下线或电气设备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它可分为自然接地线和人工接地线两种类型。

自然接地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如梁、柱、桩等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等,利用自然接地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应保证全长管路有可靠的电气通路。

2)利用电气配线钢管作接地线时管壁厚度不应小于3.5mm。

3)用螺栓或铆钉连接的部位必须焊接跨接线。

4)利用串联金属构件作接地线时,其构件之间应以截面不小于lOOmm2的钢材焊接。

5)不得用蛇皮管、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作接地线。

人工接地线材料一般采用扁钢和圆钢,但移动式电气设备、采用钢质导线在安装上有困难的电气设备可采用有色金属作为人工接地线,绝对禁止使用裸铝导线作接地线。采用扁钢作为地下接地线时,其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X4mm,采用圆钢作接地线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人工接地线不仅要有一定机械强度,而且接地线截面应满足热稳定的要求。

5.1.4 建筑物防雷措施

前面介绍了各种主要防雷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各种防雷器件保护特性和适用范围。对建筑物的防雷,需要针对各种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才能达到既经济又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小雷击的目的。GB50057把建筑物的防雷进行分类,并规定了相对应的防雷措施。

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受雷击可能性的大小和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类, 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各类防雷建筑的具体划分方法,在国标GB50057—1997中有明确规定。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类防雷建筑物对防雷装置的要求最高。

凡制造、使用或贮有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业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的民用建筑物。

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2.建筑物防雷保护措施

接闪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是各类防雷建筑都应装设的防雷装置,但由于对防雷的要求不同,各类防雷建筑物在使用这些防雷装置时的技术要求就有所差异。

在可靠性方面,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提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最为苛刻的。通常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应包括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等保护内容,同时这

些基本措施还应当被高标准地设置;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与第一类相比,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之处,综合来看,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仍采取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相类似的措施,但其规定的指标不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严格;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主要采取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对比见表5.3。

5.2 安全用电

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为了实现电气安全,对电网本身的安全进行保护的同时,更要重视用电的安全问题。因此,学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掌握常规触电防护技术,这是保证用电安全的有效途径。

5.2.1电气危害的种类

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尤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或引发坠落等二次事故致人伤亡。电气火灾是近20年来在我国迅速蔓延的一种电气灾害,我国电气火灾在火灾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达30%左右。另外,在有些场合,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触电又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组织、器官损坏,以至死亡的一种现象。电击在人体内部,人体表皮往往不留痕迹。

电伤指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对人体外部组织造成的局部伤害,而且往往在肌体上留下伤疤。

5.2.2 电对人体的危害因素

电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直接因素是电流,而不是电压,而且电流对人体的电击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频率、持续时间、流经途径和人体的健康情况有关。现就其主要因素分述如下:

1.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亦越大。人体对电流的反应虽然因人而异,但相差不甚大,可视作大体相同。根据人体反应,可将电流划为三级:

感知电流——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称感知阈。感觉轻微颤抖刺痛,可以自己摆脱电源,此时大致为工频交流电1毫安。感知阈与电流的持续时间长短无关。

摆脱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逐渐增大,人体反应增大,感到强烈刺痛、肌肉收缩。但是由于人的理智还是可以摆脱带电体的,此时的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大于摆脱阈时,受电击者自救的可能性就小。摆脱阈主要取决于接触面积,电极形状和尺寸及个人的生理特点,因此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同。摆脱阈一般取10毫安。

致命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能引起心室颤动或呼吸窒息而死亡,称为致命电流。人体心脏在正常情况下,是有节奏地收缩与扩张的。这样,可以把新鲜血液送到全身。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数量时,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坏。每分钟数十次变为每分钟数百次以上的细微颤动,称为心室颤动。心脏在细微颤动时,不能再压送血液,血液循环终止。若在短时间内不摆脱电源,不设法恢复心脏的正常工作,将会死亡。

引起心室颤动与人体通过的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一般认为30毫安以下是安全电流。

2.人体电阻抗和安全电压

人体的电阻抗主要由皮肤阻抗和人体内阻抗组成,且电阻抗的大小与触电电流通过的途

径有关。皮肤阻抗可视为由半绝缘层和许多小的导电体(毛孔)构成,为容性阻抗,当接触电压小于50V时,其阻值相对较大,当接触电压超过50V时,皮肤阻抗值将大大降低,以至于完全被击穿后阻抗可忽略不计。人体内阻抗则由人体脂肪、骨骼、神经、肌肉等组织及器官所构成,大部分为阻性的,不同的电流通路有不同的内阻抗。据测量,人体表皮0.05~0.2毫米厚的角质层电阻抗最大,约为1000~10000欧,其次是脂肪、骨骼、神经、肌肉等。但是,若皮肤潮湿、出汗、有损伤或带有导电性粉尘,人体电阻会下降到800-1000欧。所以在考虑电气安全问题时,人体的电阻只能按800-1000欧计算。

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时,触及带电体不受电击或电伤。人体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产生了有害效应,然而触电的形式通常都是人体的两部分同时触及了带电体,而且这两个带电体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因此在电击防护措施中,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无危险范围内,即在形式上将人体能触及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国家标准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或额定值,这些额定值指的是交流有效值,分别为:42V、36V、24V、12V、6V等几种。

要注意安全电压指的是一定环境下的相对安全,并非是确保无电击的危险。对于安全电压的选用,一般可参考下列数值:遂道、人防工程手持灯具和局部照明应采用36V安全电压;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应不大于24V;特别潮湿的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使用的照明灯具应采用12V。

3.触电时间

人的心脏在每一收缩扩张周期中间,约有0.1~0.2秒称为易损伤期。当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时,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最大,危险性也最大。

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电流也就越小;触电时间愈长,愈易造成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据统计,触电1min后开始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

4.电流途径

电流途径从人体的左手到右手、左手到脚,右手到脚等等,其中电流经左手到脚的流通是最不利的一种情况,因为这一通道的电流最易损伤心脏。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通过神经中枢会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还会导致半身瘫痪。

5.电流频率

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伤害也不同。据测试,15~100H Z的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由于人体皮肤的阻抗是容性的,所以与频率成反比,随着频率增加,交流电的感知、摆脱阈值都会增大。虽然频率增大,对人体伤害程度有所减轻,但高频高压还是有致命的危险的。

6.人体状况

人体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

5.2.3 触电方式

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种情况:

1. 单相触电

接地导体上,

电体的触电事故。

单相触电事故。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图5.7为电源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时,

里的危险性大。

2.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地下时,

围,

电压。

步电压触电,见图 5.9

险。

5.2.4触电急救

载,触电后1

9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

钟救治者,10

触电后12

救的时间是个重要因素。

医务人员。

对与电气设备有关的人员还应进行必要的触电急救训练。

1. 解脱电源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这是实施其它急救措施的前提。解脱电源的方法有:

(1)如果电源的闸刀开关就在附近,应迅速拉开开关。一般的电灯开关、拉线开关只控制单线,而且不一定控制的是相线(俗称火线),所以拉开这种开关并不保险,还应该拉开闸刀开关。

(2)如闸刀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则应迅速用绝缘良好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把的利器(如刀、斧、掀等)把电线砍断(砍断后,有电的一头应妥善处理,防止又有人触电),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木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拔线时应特别注意安全、能拨的不要挑,

以防电线甩在别人身上。

(3)若现场附近无任何合适的绝缘物可利用,而触电人的衣服又是干的,则救护人员可用包有干燥毛巾或衣服的一只手去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若救护人员未穿鞋或穿湿鞋,则不宜采用这样办法抢救。

以上抢救办法不适用于高压触电情况,遇有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拉掉高压电源开关。

2. 对症救治

当触电人脱离了电源以后,应迅速根据具体情况作对症救治,同时向医务部门呼救。

(1)如果触电人的伤害情况并不严重,神志还清醒,只是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只要使之就地安静休息1~2小时,不要走动,并作仔细观察。

(2)如果触电人的伤害情况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头部触电的人易出现这种症状),应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抢救。

(3)如果触电人的伤害情况很严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需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如现场仅有一人抢救时,可交替使用这两种办法,先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再做心脏挤压15次,如此循环连续操作。

3. 人工呼吸法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迅速解开触电人的衣领,松开上身的紧身衣、围巾等,使胸部能自由扩张,以免妨碍呼吸。置触电人为向上仰卧位置,将颈部放直,把头侧向一边掰开嘴巴,清除其口腔中的血块和呕吐物等。如舌根下陷,应把它拉出来,使呼吸道畅通。如触电者牙关紧闭,可用小木片,金属片等从嘴角伸人牙缝慢慢撬开,然后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这样,舌根部就不会阻塞气流。

2)救护人站在触电人头部的一侧,用一只手捏紧其鼻孔(不要漏气),另一只手将其下颈拉向前方(或托住其后颈),使嘴巴张开(嘴上可盖一块纱布或薄布),准备接受吹气。

3)救护人作深吸气后,紧贴触电人的嘴巴向他大量吹气,同时观察其胸部是否膨胀。以决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

4)救护人员吹气完毕换气时,应立即离开触电人的嘴巴,并放松捏紧的鼻子,让他自动呼气。

按照以上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每5秒钟一次。

(2)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

1)使触电人仰卧,松开衣服,清除口内杂物。触电人后背着地处应是硬地或木板。

2)救护人位于触电人的一边,最好是跨骑在其胯骨(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部,两手相叠,将掌根放在触电人胸骨下三分之一的部位,即把中指尖放在其颈部凹陷的下边缘,即“当胸一手掌、中指对凹膛”,手掌的根部就是正确的压点。

3)找到正确的压点后,自上而下均衡地用力向脊柱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的血液。对成年人的胸骨可压下3~4厘米。

4)挤压后,掌根要突然放松(但手掌不要离开胸壁),使触电人胸部自动恢复原状,心脏扩张后血液又回到心脏里来。

按以上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每秒钟一次。挤压时定位必须准确,压力要适当,不可用力过大过猛,以免挤压出胃中的食物,堵塞气管,影响呼吸,或造成肋骨折断、气血胸和内脏损伤等。但也不能用力过小,而达不到挤压的作用。

触电急救应尽可能就地进行,只有在条件不允许时,才可把触电人抬到可靠的地方进行

急救。在运送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也不要停止,直到医生宣布可以停止时为止。

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肾上腺素),只有当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

5.2.5供电系统接地形式

低压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末端,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建筑的每一角落,平常使用最多的是380/220V的低压配电系统。从安全用电等方面考虑,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系统、TT系统、TN系统。TN系统又分为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三种形式。

1.IT系统

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壳直接接地的系统,如图 5.10所示。IT 系统中,连接设备外壳可导电部分和接地体的导线,就是PE线。

图5.10 IT接地

2.TT系统

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壳也直接接地的系统,如图5.11所示。通常将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而设备外壳接地叫做保护接地。TT系统中,这两个接地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设备接地可以是每一设备都有各自独立的接地装置,也可以若干设备共用一个接地装置,图5.11中单相设备和单相插座就是共用接地装置的。

在有些国家中TT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工业与民用的配电系统都大量采用TT系统。在我国TT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公共配电网和农村电网,现在也有一些大城市如上海等在住宅配电系统中采用TT系统。

图5.11 TT系统接地

3.TN 系统

TN系统即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外壳等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点有直接电气连接的系统,它有三种形式,分述如下。

(1)TN—S系统

TN—S系统如图5.12所示。图中中性线N与TT系统相同,在电源中性点工作接地,而用电设备外壳等可导电部分通过专门设置的保护线PE连接到电源中性点上。在这种系统中,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这就是TN—S中“S”的含义。TN—S系统的最大特征是N线与PE线在系统中性点分开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TN—S系统是我国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系统。

图5.12 TN-S系统接地

(2)TN—C系统

TN—C系统如图5.13所示,它将PE线和N线的功能综合起来,由一根称为保护中性线PEN,同时承担保护和中性线两者的功能。在用电设备处,PEN线既连接到负荷中性点上,又连接到设备外壳等可导电部分。

TN—C现在已很少采用,尤其是在民用配电中已基本上不允许采用TN—C系统。

图5.13 TN-C系统接地

(3)TN—C—S系统

TN—C—S系统是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结合形式,如图5.14所示。TN—C—S系统中,从电源出来的那一段采用TN—C系统只起电能的传输作用,到用电负荷附近某一点处,将PEN线分开成单独的N线和PE线,从这一点开始,系统相当于TN—S系统。TN—C—S系统也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系统。这里采用了重复接地这一技术。

图5.14 TN-C-S 系统接地

5.2.6电击防护措施

为降低因绝缘破坏而遭到电击的危险,对于以上不同的低压配电系统型式,电气设备常采用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等不同的安全措施。

1.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将与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架构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连接起来,如图5.15。保护接地常用在IT 低压配电系统和TT 低压配电系统的型式中。在IT 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保护接地的作用:若用电设备设有接地装置,当绝缘破坏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装置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流过每一条通路的电流值将与其电阻的大小成反比。通常人体的电阻(1000欧以上)比接地体电阻大几百倍以上,所以当接地装置电阻很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因而,人体触电的危险大大降低,见图5.15。

在TT 配电系统

中的保护接地的作

用:若用电设备设有

接地装置,当绝缘破

坏外壳带电时,多数

情况下,能够有效降

低人体的接触电压,

但要降低到安全限

值以下有困难,因此

需要增加其它附加

保护措施,实现避免

人体触电危险的目

的。

2.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是把电气

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

属导体部分,如金属机

壳,同电网的PEN 线或

PE 线连接起来。见图

5.16。保护接零适用于

TN 低压配电系统型式。

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

统中,设备采用保护接零

时,当电气设备发生碰壳

短路时,即形成单相短

路,使保护设备能迅速动作断开故障设备,减少了人体触电危险。

在TN 低压配电系统中若采用保护接地的方法则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见图

5.17。此时一相碰壳引成的短路电流为:

I d =5.274

4220Re 0=+=+R U P A 式中R 0—系统中性点接地电阻,取4Ω;

R e—用电设备接地电阻,取4Ω。

由于这个短路电流不是很大,通常无法使保护设备动作切断电源,所以此时设备外壳对地的电压为:

U d= I d R e=27.5×4=110 V

该电压大于安

全电压,当人触及

带电的外壳时是十

分危险的。因此在

低压中性点接地的

配电系统中不能采

用保护接地的方

法,而必须采用接

零保护。

在采用保护接

零方法时,注意要

适当选择PE导线

的截面,尽量降低

PE线的阻抗,从而降低接触电压。同时要注意在TT和TN低压配电系统中不得混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方法。

3.重复接地

将电源中性接地点以外的其他点一次或多次接地,称为重复接地,见图 5.14。重复接地是为了保护导体在故障时尽量接近大地电位。重复接地时,当系统中发生碰壳或接地短路时,一则可以降低PEN线的对地电压;二则当PEN线发生断线时,可以降低断线后产生的故障电压;在照明回路中,也可避免因零线断线所带来的三相电压不平衡而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

4.漏电保护器

以上分析的电击防护措施是从降低接

触电压方面进行考虑的。但实际上这些措施

往往还不够完善,需要采用其它保护措施作

为补充。例如,采用漏电保护器、过电流保

护电器和等电位联结等等补充措施。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人体触及带电导体

时,有一部分泄漏电流通过人体,这时系统

中若配有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就能检测

到泄漏电流,并在人受伤害之前,快速切断

电源,从而达到保护目的。漏电保护器的工

作原理见图5.18。主要检测元件是零序电

流互感器,它将测到的泄漏电流与预定的基

准值比较,如大于预定值,便借助于脱扣线圈使脱扣器动作,切断电源回路。图5.18 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雷击距?雷击距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雷电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叫滚球法?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如何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与滚球半径有何关系,为什么?

4.引下线数量与什么有关?

5.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的区别?

5.为什么垂直接地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6.水平接地体有哪三种形式?

7.什么叫保护接地?什么叫保护接零?什么情况下采用保护接地?什么情况下采用保护接零?

8.重复接地的功能是什么?

9.同一供电系统中,为什么不能同时采取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611—2007) 来源:日期:2007-11-12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定义、机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检测程序以及重要设施和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质量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IEC61024-1-2 建筑物防雷 3定义 3.1雷电防护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3.2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3雷电防护装置检查 对雷电防护装置的完整性、锈蚀、焊接、防腐等情况进行目测的过程。 3.4雷电防护装置测量 用检测仪器、仪表,依照规定方法对雷电防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测定和计算的过程。 3.5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和测量的总称。 3.6检测机构 依法取得青海省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组织。 3.7检测报告 检测机构给被检测单位提供的记录雷电防护装置各项检测数据和结论的文件。 3.8检测原始数据 在检测现场经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检测、复核,并在统一印制的纸质文件上记录的检测数据。 3.9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雷电防护装置上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 3.10雷电感应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3.11电涌保护器 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3.12接地电阻 表征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电流的一个基本物理参数,是大地电阻效应的总和,即接地体及其连接线的电阻、接地体表面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土壤的散流电阻三部分之和。 3.13易燃易爆场所 生产、储存或使用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纤维等物质的场所。 4检测机构及人员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是根据省人民政府按照《青海省气象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批准的《防雷检测站(点)设置规划》进行设置,并依法取得省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变电站的防雷电保护设计

浅谈变电站的防雷电保护设计 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以及分配的场所, 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一旦变电站遭受雷击,将会造成城市大面积停电,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变电站必须进行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设计。 关键字:变电站;防雷保护;设计 abstract: the 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the power voltage and current transform,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lace, is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voltag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if the substation lightning, will result in large area city blackouts, caused a great los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for substation must. key words: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变电站内有各种高、低压变、配电设备,而这些设备是直接与供电系统的线路相连的。直击雷是对变电站造成危害的最主要元素这一,同时,线路上发生雷电过电压的机会较多,因此,入侵波通常也是对变电站造成危害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对变电站的防雷

申请甲级雷电防护装置

申请甲级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资质技术负责人理论考试大纲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 4.《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1号); 5.《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21号); 6.《吉林省气象条例》; 7.《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8.《吉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二、防雷安全理论 1.雷电形成的基本原理; 2.建筑物防雷(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3.建筑物电气系统防雷;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5.易燃易爆场所防雷。

三、防雷检测技术 1.雷电的形成及分类;雷电流、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2.建筑物防雷分区、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接闪器、引下线安装位置、安装高度、与被保护对象的距离、材料规格、施工工艺;侧击雷防护等。 3.接地装置的类型;接地体有效长度、工频与冲击接地电阻换算;接地电阻的检测方法。 4.建筑物、机房、设备间、线缆的屏蔽;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及计算; 5.电气设备、大尺寸金属物体、金属管道、金属桥架等等电位连接。 6.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确认;建筑物电气系统供配电制式;电源电涌保护器及信号电涌保护器的参数、安装位置、安装级数、安装数量、安装工艺等。 7.防雷检测:防雷装置检测程序;定期检测周期;检测内容及分类;检测方法、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防雷检测现场操作及安全检测规则,包括人员安全,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易燃易爆场所检测注意事项等。 四、参考书目 (一)熟练掌握 1.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GB/T 32937-20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

四大管道基础知识

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压力。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 ^C ;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炉内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 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要提高%,一年就可节约6000吨优质煤。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是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它们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600MW就是说电厂一台机组每小时可以发电60万千瓦/小时。但是这是在这台机组满负荷发电的情况下。600MW也是指这台机组发电机的额定功率。 四大管道是主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高压给水管道。四大管道为:主汽、给水、再热热段、再热冷段。抽汽管道是辅助管道。是汽机高压缸到高压加热器之间的连接管。 工厂化: 四大管道工厂化加工是施工单位的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减少浪费的措施,值得给予极大关注。 进行招标的注意事项: 1、实行邀请招标,选用有资质的厂家不少于3家进行招标。 2、分品种招标,按照设计院图纸分出不同品种的大约数量请厂家报出分项单价。 3、要求厂家按设计院图纸加工。 4、要求厂家提供少量备用材料。 5、主蒸汽管道必须酸洗合格。 6、做堵盖板防止杂物进入,进行妥善包装,防止碰伤。 选厂家: 1、选用电力系统、大型电力建设单位定点管道管件厂,有这些单位的证明文件。 2、有经过ISO质量认证体系认证证书。执行国家标准。 3、有业绩,特别是大型电厂和国外电厂的业绩。 4、工厂考察,有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设备、厂房、和有资金或融资能力。 5、能及时交货。

探讨计算机网络中心的雷电防护技术

探讨计算机网络中心的雷电防护技术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特点、雷电侵入的途径及产生的影响,着重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中心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中心;雷电影响;防雷措施 引言计算机网络中心是电子信息设备的集中场所,电子信息设备的耐压和抗电磁干扰性能比较低,雷电所伴随的强大的感应电磁场以及在金属导体中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影响着计算机房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0.07高斯的的磁场强度可造成计算机元件失效,2.4高斯即可使元件击穿[2]。为了减小雷电感应对电子信息设备的影响,对网络中心机房的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电源系统及控制系统等弱电电子设备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保障机房系统正常安全运行,通过了解雷电的影响及侵入途径,然后对具体的防雷保护技术作深入的研究。 1、雷电的影响雷电对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影响主要为雷电感应电磁干扰、雷电波侵入和环路感应。雷电电磁场是伴随瞬时强大雷电对地放电的雷电流产生的,具有和雷电流相似的波形特性;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计算机网络中心所处的建筑物内通常敷设着各种电源线、信号线和金属管道等,这些线路和管道在建筑物内的不同空间构成环路。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电流沿建筑物防雷装置中各分支导体入地,流过分支导体的雷电流会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暂态脉冲电

磁场,脉冲电磁场交链不同空间的导体回路,会在这些回路中感应出过电压和过电流,导致设备接口损坏。 2、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特点2.1 计算机网络中心的电子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UPS供电系统、路由器或交换机、程控交换机、天馈接受机、打印机、刻录机、电话等电子设备设施。计算机的主要配件基本上是由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逻辑控制电路等芯片都是由绝缘半导体场效应管(MOS)构成,并且抗磁干扰能力和抗过电压能力都比较低。 2.2 为了延长设备工作时间和降低系统的能耗,计算机工作电压设计得越来越低,一般在1.1V—1.5V之间,任何超出该范围的电流冲击,都可能导致其永久性破坏。 2.3室内敷设进出机房的网络、供电线和各种设备的供电线,线路较多,布线复杂。 3、雷电侵入途径雷电侵入计算机网络中心途径主要有:(1) 出入建筑物中各种电源线路及信号线路、设备间的连接线;(2)具有公共接地的建筑物中的一切金属管道;(3) 直接雷击落雷点建筑物的地电位上升。 4、防雷措施 IEC、IEEE、GB等标准体系对雷电浪涌保护工作设立了相应规范,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分流、屏蔽、搭接、接地、和设置保护元件等措施。 4.1 电源系统防雷由于有8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进入网络中心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应在LPZ0与LPZ1、LPZ1与LPZ2区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前端,安装防浪涌SPD。电源系统防雷分为多级保护。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保证SPD 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雷电冲击电压,确保设备安全。SPD 一般并联安装在各级

雷电脉冲防护设计

雷电脉冲防护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主要介绍雷电脉冲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雷电脉冲的入侵途径,通过电磁兼容理论获得解决雷电脉冲的设计思路。 一、雷电脉冲防护概况 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超大规模集成化及新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为信息时代的主导技术支撑产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过压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系统的运行中断,设备永久性损坏,重的是这些系统所承负的那些须实时运行的后续工作的中断瘫痪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影响。 二、雷电脉冲入侵途径 雷击引起的上万伏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极强的交变电磁场是损坏楼内弱电设备的主要原因,交变电磁场的瞬即变化是吸引雷电入侵的最佳渠道。其中入侵渠道可以大致分为3种: 1、配电线路引入雷电:配电线路(对 10KV 线路,高压MOV 的残压很高,弱电设备受此高压都会损坏,变压器有一定的隔离和衰减作用,但还有相当大的剩余雷电会传到后续设备。)产生过电压后,该过电压直接传到弱电子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电源部分损坏。 2、通信控制线路引入雷电:通信控制线路(通信控制线路一般有

数据专线、网络线、数据控制线和视频线等)感应雷电后,雷电也直接传到设备,并将设备损坏,一般是将设备的通信口损坏,与供电路线上产生雷电流的情况相似,一般来讲,通信线路上的雷电流比供电线路上的雷电流要小。 3、金属管道、电缆引入雷电: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电缆的进出线等也是雷电引入的又一途径。通常是由于雷击静电感应引起或因暂太高电位 / 过电压通过线路耦合,造成管道和电缆线路毁坏。 三、雷电防护设计 雷电入侵的防范措施:针对上述分析,电子信息系统从电磁兼容角度防止雷击电磁脉冲,从电磁干扰三要素--干扰源、偶和途径、敏感设备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屏蔽、滤波、接地和合理布线等综合防护措施。 1、屏蔽 屏蔽是减少电磁脉冲干扰的基本措施。屏蔽体可做成板式、网状式以及金属编织带式等, 利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对电磁能流具有反射和引导作用,在内部产生与源电磁场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从而减弱源电磁场的辐射效果。 金属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为对电磁波的反射损耗、吸收损耗和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部多次反射损耗之和。银、铜、铝等相对电导率大, 利用屏蔽体表面所产生涡流的反磁场来达到屏蔽目的, 以反射损耗为主铁和铁镍合金等相对磁导率大, 铁磁材料的高导磁率对干扰磁

通信管道知识2

通信管道知识 1、管块的标称孔径允许最大负偏差,应不大于()毫米,管孔无形变。 A、1 B、2 C、3 D、4 答案:A 2、管块长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宽、高允许偏差不大于( )毫米,一孔以上的多孔管块,其各管孔中心相对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0.5毫米。 A、±3 B、±4 C、±5 D、±6 答案:C 3、水泥管块的管身应完整,不缺棱短角,管孔的喇叭口必须圆滑,管孔内壁应光滑无凹凸起伏等缺陷,其磨擦系数不大于()。管体表面的裂纹(指纵、横向)长度应小于50毫米的不宜整块使用。 A、0.5 B、0.6 C、0.7 D、0.8 答案:D 4、管块的管孔外缘缺边应小于20毫米,但外缘缺角的其边长小于()毫米的允许修补后使用。 A、30 B、40 C、50 D、60 答案:C 5、人孔上覆耐压,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KN)。 A、350 B、450 C、550 D、650 答案:B 6、人(手)孔盖装置应用灰口铁铸造,铸铁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KN(即是1200KgF/cm?)铸铁质地应坚实,铸件表面应完整,无飞刺、砂眼等缺陷。 A、10.77 B、11.77 C、12.77 D、13.77 答案:B 7、铁盖的外缘与口圈的内缘间隙应不大于()毫米,铁盖与口圈合后,铁盖边缘应高于口圈1—3毫米。 A、2 B、3 C、4 D、5 答案:B 8、人孔积水罐采用铸铁,铸造成型出模经修理后其盖及内部要求热涂沥青以防锈蚀,外部不涂沥青以加强与其周转混凝土的粘结程度。 A、对 B、错 答案:A 9、管道基础为63厘米以下宽时,其沟底宽度为基础宽度加( )厘米。 A、30 B、40 C、50 D、60

压力管道基础知识

压力管道基础知识 要紧内容: 一、管道的概念 二、压力管道的概念: 三、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范畴 四、压力管道的特点 五、压力管道的结构要求 六、压力管道的分类和分级 七、压力管道失效的缘故 八、压力管道破坏特点 九、压力管道事故防范和报告 十、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一、管道的概念 依照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的规定,管道是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等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或操纵流体流淌。 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的定义是:由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承件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操纵和禁止流体流淌的管子、管件、法兰、螺栓连接、垫片、阀门和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的装配总成。 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称之为“管道系统”或“管系”。 上述定义包含两个含义: (A)管道的作用:是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操纵和禁止流体流淌。 1)流体:在有些标准中称为介质。流体可按状态或性质进行分类。 a)按状态分: 气体; 液体; 液化气体: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呈液态存在的气体; 浆体:是指可燃、易爆、有毒和有腐蚀性的浆体介质。 b)按性质分: 火灾危险性;是指可燃介质引起燃烧的危险性,分为可燃气体、液化气体和可燃液体。有甲、乙、丙三类。 爆炸性;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的可燃介质或在高温、高压下可能引起爆炸的非可燃介质。 毒性;按GB5044分级。有剧毒(极度危害)和有毒(高度危害、中毒危害和轻度危害)两大类四个级别。 腐蚀性。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管道材料造成损坏的物质。 2)输送流体:依靠外界的动力(利用流体输送机械如压缩机、泵等给予的动能)或流体本身的驱动力(如介质本身的压力)将管道源头的流体输送到管道的终点。 3)分配流体:通过管系中的支管将流体分配到设计规定的多个预定的设备或用户。 4)混合流体:将管系中来自不同支管中的流体在管道中进行混合,如稀释等。 5)分离流体:将管道内部不同状态的流体通过支管进行分离,如汽液分离、油水分离等。 6)排放流体:将管道内部流体通过支管进行排放,如超压放空、排放被分离的流体等。 7)计量流体:通过设置于管道系统中的计量外表对输送、分配的流体进行计量,如测量流量、压力、温度和粘度等。8)操纵流体:通过设置于管道系统中的操纵元件对管内流体的流淌进行操纵,如调压、减温、流体分配和切断等。(B)管道的构成: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管道支承件)等组成,是管子、管件、法兰、螺栓连接、垫片、阀门、其他组成件或受压部件和支承件的装配总成。 1)管道组成件:指用于连接或装配成管道的元件,包括管子、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管道专门件。所

古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闪盾防雷)

古建筑物雷电防护设计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回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火灾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 天灾方面,最常见的是:雷击起火 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雷击焚毁;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 殃及午门;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 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清 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 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 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 间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

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镇署遭雷击起火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普惠寺大雄宝殿遭遇雷击起火大雄宝殿完全被烧毁。经初步调查,大火烧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92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逾2千万元。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 寺大雄宝殿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 起火原因为雷击,烧损钢筋混凝土结 构建筑920平方米。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 宝殿受雷击发生火灾 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 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透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以遭受雷击。 现代建筑防雷技术和技法,是建立在西洋式的建筑形式和现代建筑结构基础上的。依据建筑物防雷原理如何进行中式古建筑防雷保护,目前尚无相应的规范标准,这需要文物界、建筑界和防雷界共同努力,制定适合中式建筑的防雷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无以伦比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用途、规制、等级区分,外形上总体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按屋顶形式区分有攒尖顶、卷棚顶等;按格局区分有殿、堂、楼、阁、亭、榭、廊、厦、坊、塔等;按建筑层级区分有单檐、重檐,以致多檐。除石坊、砖塔外,屋架主要为木结构,梁、柱、斗、拱、檩、椽、窗、扉均为木材制作。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技术措施

防雷接地装置安全技术措施 防雷接地装置的安全技术措施 1) 在土壤电阻率低于20012·m区域的电杆可不另设防雷接地装置,但在配电室的架空进线或出线处应将绝缘子铁脚与配电室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2) 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井字架、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表16—7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表16—7中地区年均雷暴日(d)i应按JGJ46~2005规范中附录A执行。 当最高机械设备上避雷针(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能覆盖其他设备,且又最后退出现场,则其他设备可不设防雷装置。 确定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采用JGJ46-2005规范中附录B的滚球法。 3) 机械设备或设施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或设施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连接。 4) 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塔式起重机可不另设避雷针(接闪器)。 表16—7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及高架设施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 地区年平均暴日/d机械设备高度/m ≤15≥50 >15,<40≥32 ≥40,<90≥20 ≥90及雷害特别严重地区≥12 5) 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的机械设备,所有固定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及通信线路,.宜采用钢管敷设。钢管与该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应做电气连接。 6) 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120。 7)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感谢您的阅读!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现代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摘要: 一、现代防雷体系的组成 现代防雷体系从大地及其外围空间来说可划分为三个防雷区域(更确切地说是三个防雷层次),即高空防雷区、低空防雷区和地下防雷区)。这三个防雷区域各有一定的独立性,相互又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三个防雷区域是三个子防雷体系,由三个子防雷系统组成一个总防雷区域的雷害情况和防雷。 二、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 (1)勘测设计 1.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工程应按雷电防护分区原则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参 数计算,确定其防雷等级和防护措施。 2.建筑物按综合防雷措施要求设置防雷系统。 3.据规范要求,将设置有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 的防雷区,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电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确定个防雷 区交界处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以此作为设计依据。在同一个保护级别里, 还应根据给类电子信息系统的风险等级和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勘测、设计资料的依据(新建工程) 勘测、设计资料的主要依据如下: 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气象条件(如雷电日等)和地址条件(如土壤电阻率等);需保护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的长、宽、高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各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需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情况。 配置于各楼层或设备机房的设备名称、功能及性能参数(如工作频率、功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等):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系统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供、配电情况及其系统接地形式。

(3)勘测、设计资料的依据(已建工程扩建、改建) 对已建(扩建、改建)工程,除(2)所述应收集、勘测的资料外,还应收集、勘测下列相关资料: 1.防直击雷接闪装置(避雷针、带、网)的施工状况; 2.防雷引下线的施工状况及其信息设备接地系统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 要求; 3.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措施及施工情况; 4.强电及弱电竖井内线路布置是否合理; 5.信息系统的安装要求和系统设备特性相关资料,以及电源、信息号线路进 入建筑物的方式; 6.总等电位连接和各局部等电位连接施工情况,以及共用接地装置施工情况 等图纸及测试资料; 7.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三、整体防雷系统 按照防护范围,信息系统电子设备的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电子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装设避雷针、避雷带、屏蔽网以及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人们比较重视、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内部防护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弱电设备对过电压(雷电或电源系统内部过电压)的防护,其措施有等电位连接、屏蔽、保护、隔离、合理布线和设置过电压保护器等。这种措施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办法,其核心主要是对雷电浪涌及地电位差的防护。 四、防雷设计要素 防雷工程是一种系统工程。防雷设计七要素提出人们要整体的、全面地考虑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设计。这七要素是: 1.接闪供能 接闪功能指实现接闪功能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器的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造价以及接闪器建筑物的美学统一性等。 2.分流影响 分流影响指引下线对分流效果的影响。 3.均衡电位 均衡电位指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即等电位。

防雷设计方案

防雷设计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 二、防雷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 三、施工方案 四、工程进度表 五、产品售后服务 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常见放电现象,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每年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次于水灾而大于其它任何灾害。 雷电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尤其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测量、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广泛运用的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大型CMOS集成元件组成的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的缺点,暂态过电压很可能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尤其地处山野外的高速公路,水电厂、污水处世理厂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的侵害。它们的共同特点,电力线路往往要翻山越岭,传输和控制线路往往经常穿越复杂的地质层面,这些都是易遭直接雷击或感应过电压的薄弱点。 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两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电压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

入侵途径,对各类可能性能产生雷击的因素进行排除,采用综合防治——均压、习屏蔽、分流、接地、保护(包括安装先进的防雷产品、过不去电压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才能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接雷、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两大类。 a)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 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脉冲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入电线、室外设备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b)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和雷雨云之间及大地 之间放电时,在放电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雨云电场的表面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屋顶管道,铁塔,水箱,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出雷电高电压,沿这些金属部件线路通过室内的管道,电缆等进入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从而放电并损坏设备。 c)因为直击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渠道不同,其次是 由于被保护系统的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或安装电涌保护器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概率高,损坏电子电气设备,全国年薪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元,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到提高对雷灾的防御能力,并提供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雷电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通信管道基本知识(答案)

单选题 1. 通信管道一般有()特点。√ A永久性 B超前性和管网 C永久性、一次性、超前性和管网化 正确答案:C 2. 通信管道主要材料有哪些()。√ A水泥管块 B塑料管 C钢管及其他新型管材 D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D 3. 通信管道人手孔结构、种类很多,从外观上看有园形和方形二种,广东常用是单盖用井采用方形结构,其尺寸长X宽各是多少㎝()。√ A60×80 B60×70 C60×60 正确答案:A 4. 管道在允许开挖路面情况下,为节约成本,在城区人行道、地下障碍物的地段采用()施工。√ A人工开挖 B机械开挖 C机械顶管 正确答案:A 5. 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标准。√ A国家

B行业 C企业 正确答案:A 6. 在不允许开挖的路面,通信管道施工一般采用()施工√ A人工 B机械开挖 C机械顶管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7. 在可以开挖的路面,通信管道施工一般采用()施工。√ A人工 B机械开挖 C机械顶管 正确答案: A B 8. 通信管道的水泥管块相对塑料管有以下()特点。√ A施工周期长 B管块接续复杂 C孔内摩擦系数大 正确答案: A B C 9. 通信管道的塑料管有哪些种类()。√ A梅花管、栅格管 B钢管 C PVC管、PE管等 正确答案: A C 10. 钢管强度大,但易腐蚀,一般使用镀锌钢管,主要用于管道的特殊地段,如()。√

A过路、过桥 B埋深不够的地方 C水田 正确答案: A B 判断题 11. 通信管道是城市地下光(电)缆的唯一载体()。√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通信管道不仅提供光(电)缆路由,并且环境相对稳定、隐蔽安全,还为其提供保护()。√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3. 通信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要长期服务于城市人民生活,永久性是他的特点之一()。√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4. 通信管道材料有水泥电杆()。√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5. 通信管道材料有水泥管块()。√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管道基础知识

管道基础知识 一、管道的组成 原油长输管道的管线是原油运输的通道,如果把输油站比作人的心脏话,管线则是人的大动脉。由管道本身和沿线的截断阀室、通过河流、公路、铁路、山谷的穿(跨)越设施、阴极保护装臵、通讯与自控线路等组成。 ①长输管道由钢管焊接而成,一般埋地敷设,为防止土壤对钢管的腐蚀,管外都包有防腐绝缘层,并采用电法保护措施。长距离输油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截断阀室,大型穿(跨)越构筑物两端也有,其作用是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截断管内油品,防止事故扩大并便于抢修。通讯系统是长距离输油管道的重要设施,通讯方式包括微波、光纤与卫星通讯等。 ②管道截断阀室 截断阀一般设在管线重要流域两岸、人口稠密地区,或管线起伏较大的地域,其主要作用是管道出现爆管、穿孔等情况时,减少原油的泄漏,防止事态扩大。根据国家现行的标准,上述地区必须安装截断阀,管线每30km也建议安装截断阀。 截断阀室根据地理位臵、危险程度和设计要求等可分为手动阀室和自动阀室;也可分为有人值守阀室和无人值守阀室。 ③管道穿越 管道经过公路、铁路、河流及障碍物时,管道从下面穿过的一种方式。目前,管道经过公路、铁路、河流及障碍物时,主要通过这种

方法,如仪征至金陵的管线,采用穿越的方式过长江,穿越的总长度约为1200m;东临复线、鲁宁线过黄河,塘燕线过海河,均采用这种方式。 ④管道跨越 管道经过公路、铁路、河流及障碍物时,管道从上面跨过的一种方式。但目前这种方式采用得比较少,主要在一些不通船的小型河流、水渠上使用。 ⑤阴极保护装臵 管道一般均埋在地面1.2米以下,钢管的外壁采用绝缘防腐,为防止或减缓钢管的腐蚀速率,管道均采用强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形式。局部区域外加牺牲阳极。 ⑥水工保护装臵 管道经过河流、湖泊及特殊地形时,为了保证管道不被损毁而采取的设施,一般包括:稳管设施(压重块、混凝土覆盖层等)、过水堤、护坡、挡土墙、固定墩等设施,一般采用混凝土、石块、沙包等材料修建。 ⑦管道三桩一牌标志 管道应设臵里程桩、测试桩、标志桩;里程桩应自首站0km起每1km设臵1个;测试桩一般应每公里一个,并在管道穿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时增设穿跨越测试桩;标志桩包括穿(跨)越桩(河流、公路、铁路、隧道)、交叉桩(管道交叉、光缆交叉、电力电缆交叉)、分界桩、设施桩等;在同一地点设臵的管道三桩应合并设臵。

通信管道、线路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一、通信管井内作业,慎防有毒气体伤害和避免二次伤害 1、风险说明 井下或其他封闭环境存在有毒气体,没有事先通风和检验有毒气体浓度。 2、事故后果 人员中毒造成人员伤亡。 3、安全控制点 1)做好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提前打开井盖通风,施工过程要确保通风畅通。 3)下井前先检测施工环境有毒气体的浓度。 4、防范措施 1)做好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现场安全员。 2)下井前或进入其他封闭环境前要先用毒气测试仪或采用生物测试法进行检测。 3)在井下或其他封闭环境内施工要使用抽风设备,确保通空气流通良好。 4)作业发现有身体不适的立即停止作业。 5)发现有人中毒,采取正确措施,切忌盲目抢救,避免二次伤害。 5、应急措施 1)人工鼓风,向施工环境补充新鲜空气,降低毒气浓度。 2)将出现轻微中毒症状的人员转移到通风环境。 3)将出现中度及以上中毒症状的人员送医院急救,并在送救过程施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手段。 6、注意事项 1)作业前,提前打开人井通风。 2)确认有有害气体的浓度。 3)使用抽风设备对人井内有害气体进行排空,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便于人员下井作业。 4)在井下或其他封闭环境内施工,要使用排气扇、鼓风机等方式做好通风工作。

二、开挖管道、占道施工做好安全围蔽及警示措施,避免交通意外。 1、风险说明 1)管道施工未设置安全警示设施,造成交通事故。 2)管井下作业,路面没有设置安全警示设施或留人职守,井面重物打击伤害。 2、事故后果 1)人员伤亡 2)交通事故 3)损坏通信设施 3、安全控制点 1)做好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区域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围带,井下作业井口留人值守。 3)高速公路上施工必须在前进方向300 米开始设置警示标志。 4、防范措施 1)做好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现场安全员。 2)井下作业井口留人值守。 3)施工前检查安全警示措施是否到位。 4)井口附近不要放置重物。 5)夜间设置警示闪烁灯或红灯。 5、应急措施 1)现场急救或打120 送伤员到医院救治。 2)保护现场,拨打110 和报告上级。 6、注意事项 1)施工区域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高速公路上作业前 300 米开始设置警示标志和专人负责指挥交通。 2)设置作业区和和警示标志。 3)高速公路上施工必须在前进方向300 米开始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的人井现场周边 设置足够的安全警示牌或者留人守候。 4)设置作业区和和警示标志。

雷电防护装置涉及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2020年11月29日中国气象局第37号令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职责范围内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区),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 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下列建设工程、场所和大型项目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 (二)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 (三)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 第五条 雷电防护装置未经设计审核或者设计审核不

合格的,不得施工。雷电防护装置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六条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提出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申请。 申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申请表》(附表1); (二)雷电防护装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三)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相关说明。 第八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 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并出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附表2)。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附表3)。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管道基础知识

管道基础知识 一水的物理性质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用符号H2O表示。 一般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却有自己的特点。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若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水的体积都将发生膨胀。例如: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4℃的水的密度是1000kg/m3,0℃时的密度是999.87kg/m3,50℃时的密度则是988.07kg/m3。在0℃时,冰的密度为916.8kg/m3,也就是说,一定数量的水结成冰以后,体积膨胀率达8.3%。如果水在管道中结冰,管壁将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其数值可高达200MPa以上,对于普通管材来说是无法抗拒的,管壁往往被胀破。 通常水在标准大气压作用下,它的沸点为100℃。 二流体 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统称。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并且可以认为是不可压缩的,在重力作用下,液体具有自由表面;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重力作用下也没有自由表面,总是充满所在的空间,并且容易压缩和膨胀。 热水采暖系统在常温下充满水后启动时,由于水温不断升高,水的体积就会明显膨胀,因此,必须设置膨胀水箱来容纳多余的水。如果没有膨胀水箱,水的膨胀将会在系统中产生很高的压力,给热水锅炉和管道系统带来爆裂的危险。 三阻力 流体在运动时会遇到阻力。阻力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 在施工中应尽可能地减少阻力。 ①为了减少沿程阻力,应避免使用管道内锈蚀严重的管道;焊接管道时应注意不使熔渣 在内壁上结疤;敷设管道时,应防止碎石等杂物掉进管道或在连接前清除干净,避免 表面碰撞后凹陷进去。 ②为了减少局部阻力,应尽量减少转弯点,多用煨制弯头和冲压弯头,少用焊接弯头, 弯头和虾米腰应尽量拐大弯,管道转弯和变径时应避免直棱直角的错误做法,而应采 用圆滑过渡的正确做法。 四热量的传递 热量的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 工程技术中应用热量传递规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设法增强热量的传递,如锅炉、热交换器;二是设法减弱热量的传递,如管道、设备的绝热层。 工程中遇到的传热现象,多数是热传导与热对流并存的过程,例如在锅炉中,既存在锅炉受热面的导热,也存在锅炉内部水的对流,在热交换器中也是这样。 采暖和空调系统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主要是靠空气对流来实现的。 4.1 夏天,空调风机与管道表面温度较低,而室内温度高湿度大,这时当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风机盘管与管道表面就会凝结成液态水,即冷凝水。因此,需要对空调系统采取隔热和排水措施。 五常用管件

论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doc 7页)

论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doc 7页)

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 彭立新赖乐圆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十分的便利,信息技术的普及也给我们的生产力带来极大的提高。目前,信息技术设备已在人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本文简略介绍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雷电防护技术。 一、定义 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依据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的划分,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选择表 雷电防护等级电子信息系统 A级1、大型计算中心、大型通信枢纽、国家金融中心、银行、机场、大型港口、火车枢纽站等。 2、甲级安全防范系统,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大型电子医疗设备、五星级宾馆。 B级1、中型计算中心、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场(馆)监控系统、证券中心。 2、乙级安全防范系统,如省级文物、档案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雷达站、微波站、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 4、中型电子医疗设备 5、四星级宾馆。 C级1、小型通信枢纽、电信局。 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 3、三星级以下宾馆。 D级除上述A、B、C级以外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

防雷设计方案

目录 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 二、防雷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情况 三、施工方案 四、工程进度表 五、产品售后服务 一、雷电防护理论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常见放电现象,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每年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次于水灾而大于其它任何灾害。 雷电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尤其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测量、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广泛运用的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以及其它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大型CMOS集成元件组成的这些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着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的缺点,暂态过电压很可能造成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尤其地处山野外的高速公路,水电厂、污水处世理厂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的侵害。它们的共同特点,电力线路往往要翻山越岭,传输和控制线路往往经常穿越复杂的地质层面,这些都是易遭直接雷击或感应过电压的薄弱点。 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两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

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电压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入侵途径,对各类可能性能产生雷击的因素进行排除,采用综合防治——均压、习屏蔽、分流、接地、保护(包括安装先进的防雷产品、过不去电压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才能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接雷、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两大类。 a)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 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脉冲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入电线、室外设备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b)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和雷雨云之间及大地之间放电时,在 放电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雨云电场的表面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屋顶管道,铁塔,水箱,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出雷电高电压,沿这些金属部件线路通过室内的管道,电缆等进入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从而放电并损坏设备。 c)因为直击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渠道不同,其次是由于被保护系统 的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电涌保护器或安装电涌保护器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概率高,损坏电子电气设备,全国年薪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元,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到提高对雷灾的防御能力,并提供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2、雷电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