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钙素营养研究

果树钙素营养研究

果树钙素营养研究
果树钙素营养研究

果树钙素营养研究(很全面的资料)精

钙作为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被人们认识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在土壤中含量丰富,故不为人们充分重视。近20多年来,钙在植物营养生理研究中是最受重视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果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大量元素,更重要的是作为胞外信号和胞内生理生化反应的第二信使参与果树生长和发育的调控。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远比氮、磷、钾、镁重要,许多果实的生理失调症状如樱桃(Prunus PseudoceasusLind1)裂果、桃(PrunusPr~ica)的软化、鸭梨(Pyrusp yrifoliaNakaicv.)黑心病等都与缺钙有密切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土壤并不缺钙,其可溶态钙含量高于磷、钾、镁等元素,果树缺钙也并不意味着土壤钙不足,即使生长在富含钙的石灰性土壤上的植物,仍有苹果(Malusmila)的苦痘病、果肉内部溃败等生理病害。钙是一种不易被植物吸收且吸收后又不易移动的元素,大量的钙存在于叶中,果实中甚少。

钙只能单向(向上)转移,并受蒸腾作用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低蒸腾果实中的钙向树体倒流的现象,因而果实极易表现出缺钙症状。在果树栽培中仅由此所造成的果实腐烂等损失约占产量20%---30%,经济损失严重。

近20年来国内外果树营养和生理工作者对钙的营养机理及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提高果实鲜食品质和储藏品质,改善果实

的商品性能,促进果园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试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1、钙的吸收、运输、分配

1.1树体的吸收、运输和分配

根系对钙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尚未木栓化的幼嫩部分如根尖和侧根发生部位。土壤中Ca2通过扩散、质流和根的截获到达根系的表面,后经质外体和共质体向木质部转移。这个过程曾被认为是一被动过程,因为众多呼吸抑制剂明显抑制P、K进入细胞原生质,而对钙离子没有明显影响。

但目前普遍认为,根系吸收钙表现出两个机理系统。在外界低钙浓度时,钙的吸收符合米氏动力学曲线。是典型的主动运输。在外界高钙浓度下,还受到非代谢因素如钙浓度的影响。并与蒸腾速率呈直线关系。根系吸钙速率受呼吸抑制剂(2,4一DNP)和低温的限制,需要大量光合产物,是一个需能过程。

林建军等(2001)认为钙离子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是一个被动过程,正如单个细胞吸收钙,不受呼吸抑制剂影响,但由细胞排出则依赖于质膜上的caz一ATP酶,Ca2一ATP酶催化反应时需要消耗A TP,是一个主动的需能过程。电镜定位观察表明,苹果导管内壁及木质部薄壁细胞与导管的连接处和果肉质膜微囊都存在Caz一ATP

酶,进一步推动了钙的主动运输。此外,苹果根系无论在低供钙还是在高供钙浓度条件下,其吸钙速率均与根系的各种生理代谢指标,特别是与根系脱氢酶活性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看来,根系吸收钙不纯粹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与代谢活动有关的主动过程。果树体内钙的长距离运输途径主要为木质部,钙主要以离子态、苹果酸钙和柠檬酸钙的形式向上运输,但目前对苹果酸钙和柠檬酸钙的生成过程以及它们被植物各器官的利用机制尚末明确。本质部运输程度受钙素浓度,蒸腾拉力,果树氮素营养形态的影响。钙很难在韧皮部运输,钙由蒸腾液流从木质部到达旺盛生长的枝梢、幼叶、花、果及顶端分生组织后几乎不再分配与运输。树体中的钙可通过果柄的韧皮部进入果实,然后通过木质部到达果实的各部分。钙在树体中的分布一般地上部较多,根部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液泡膜和导管内缘,茎叶(特别是老叶)较多,果实较少,新陈代谢旺盛的顶端分生组织(如新梢、新叶、根尖)具有较多的钙。

1.2果实的吸收、运输与分配

果实对钙的吸收主要在幼果期。此期为细胞分裂期,时间短,果实中钙含量增加迅速,在细胞膨大期。钙以较慢速度吸收,果实中钙的相对含量随果实体积的增大、蒸腾作用的降低和木质部功能的障碍而下降。整体上,幼果期越早,越有利于Ca2的吸收。果实对钙吸收的消长动态。随树种、品种的不同而不同。鸭梨果实整个生育期钙

都能进入果实,但以果实生长中后期为多,在盛花后140d(天)进入果实的钙可达9O%。芒果(Anacardium)对钙的积累呈单S型。最大吸收峰出现在果实快速生长阶段。幼果组织中钙运输存在共质体与质外体两种途径。钙可从表皮细胞间隙经下表皮到达果肉组织,也可由共质体途径在果肉中运输,但以质外体途径为主,质外体途径的动力主要来自由扩散和离子交换。由于钙在细胞壁与其中的果胶酸结合形成交叉链桥,减少了细胞壁的透性,从而也减少了钙在质外体的运输,故一部分钙离子通过钙离子通道或载体进入细胞质内。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过高会与磷酸反应生成沉淀,干扰能量代谢,钙离子一方面通过Ca2一ATPase或Ca2/2H交换体系将多余的钙离子排入线粒体、内质网、叶绿体、微粒体和液泡等细胞器中,以草酸钙或磷酸钙的形式储藏起来,另一方面通过胞间联丝运往其它细胞。钙在果实中的分布由遗传决定。苹果果实生长初期,钙在果实中均匀分布,随季节推移出现浓度差异,果皮最高,果肉最低,种子与果心居中,沿纵剖面,钙的浓度从果实的果梗至萼洼处逐渐降低;梨中钙的分配与此类似;芒果果实内果肉钙为4.23mg(毫克)/100g(克)鲜重,外果肉为7.05mg(毫克)/120g(克)鲜重,果柄处最高,果尖最低。果实组织中的钙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壁中,与细胞壁结合的Ca2约占60%,而胞质必需保持极低的钙离子浓度。受精后果肉细胞中的钙大量出现在细胞核、细胞质、质体及叶绿体外膜上,与细胞的分裂和初期膨大的旺盛代谢有关,受精后2~3周。钙离子转向细胞间连接处。果实储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Ca2会发生再分配,在苹果上。Ca2由果心

移向外层果肉是导致苹果苦痘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但钙再分配的机理还不太清楚。品种、采收期和储藏条件也会影响Ca2再分配。

1.3果实中钙及其化合物的消长

梨果肉细胞中总钙含量在幼果发育前期较高,以后呈下降趋势;种子总钙含量远高于果肉,随果实发育而逐渐上升【3J(刘剑锋,20 03)。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钙的变化,各研究者的结果不尽相同。桃果肉细胞壁Ca2含量略为降低,苹果果肉细胞壁Ca含量增大,而S iddiqui和JBangerth(1996)则证明其无明显变化。果实中的钙包括水溶性钙组分(易溶于水的钙盐和游离Ca2),果胶酸钙、碳酸钙、磷酸钙、草酸钙和硅酸钙,它们在果实中的含量与分布因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而异,并随果实发育的时期不同而不断变化。梨水溶性钙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前含量较低,进入膨大期后迅速升高,采收前有所下降。苹果幼果期主要以活性钙(水溶性钙和果胶酸钙)为主,膨大期则以非活性钙为主。在储藏期间,随贮藏时间增加,果实水溶性钙和果胶钙含量下降,草酸钙以及硅酸钙含量相应增加,使原生质粘滞性、细胞壁刚性、细胞膜稳定性减弱,离子间平衡破坏,引起的细胞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是缺钙导致苹果果实生理失调的重要机理之一…。病果中各形态钙的提取总量均低于健康果,且草酸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果,草酸钙含量的下降在梨黑心和褐变中可能有其重要的生理意义。

2、钙与果实品质

2.1钙能提高果实营养品质钙在果实品质的形成和保持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钙含量的多少对果实品质的形成及采后的储藏和运输具有重要影响。钙含量高,不仅果实细胞的结构牢固、膜系统稳定,而且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果实着色,与采后果实质地、风味等品质性状有密切关系。幼果期喷钙或结合施用NAA 能增加单果重、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果实硬度、增加果实糖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糖酸比,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套袋所引起的品质,增加储藏期苹果果实全钙、水提取态和lmoLNacl和5%HCI提取态钙组分。采前钙处理能增加果实外果皮、果肉和果心钙含量,采后钙处理能维持柠檬果实的色度和阻止其硬度的下降。缺钙可导致果肉组织内部酒精发酵,乙烯产生,果肉水渍状,早期果实内部组织软化,不是因为细胞壁中的钙离子缺乏,而是因为缺钙导致乙烯释放。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与钙处理的时期有关,而且可被某些离子或鳌合离子抵消或削弱,故今后应加强平衡施钙或配方施钙的研究。

2.2钙能提高果实储藏品质

钙与细胞壁中的果胶结合成果胶酸钙以维持细胞壁结构的稳定,

钙参与细胞壁合成和降解有关酶活性的词节。减少细胞壁的分解作用,维持果实硬度。

外源钙能显著增加细胞壁Ca2含量。钙能与生物膜表面的磷酸盐、磷酸酯与蛋白质的羧基桥接起来,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与稳定,防止胞内底物与酶接触而导致生理代谢紊乱。缺钙时首先破坏的是内质网、质体和质膜。钙能增加原生质的黏滞性,降低果实的膜透性,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含量的含量,降低H202水平,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膜系统的伤害。钙能抑制脂氧合酶(L0X)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的积累,提高质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钙处理能阻止淀粉分解、()2和乙烯的释放,延缓果实成熟和软化,影响呼吸跃变出现的早晚进程以及呼吸峰的大小(陈发河等,1991),防止细胞衰老,减轻储藏期生理病害和冷害,从而提高储藏寿命、储藏品质和商品价值。

3、果树钙素营养缺乏与调控

3.1缺钙症状

果树缺钙时新梢嫩叶边缘或近中脉处出现淡绿色或棕黄色褪绿

斑,经2d~3d(天)变成棕褐色或绿褐色焦枯状并形成枯斑,叶尖及叶缘向下卷曲,这种症状逐渐向下部叶扩展,顶芽干枯。新生幼根的根尖枯死,并逐渐向根基扩展,未枯死的后部复生新根,新根又复枯死,从而形成粗短多分枝的根群。果树缺钙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在果实上。果实缺钙一般从采收前1~2个月开始发生,在采收后贮藏过程中也有发生。

病症表现为:果实裂果(多出现在樱桃、苹果、葡萄等果实上);组织褐变果实表面产生大小、形状不一褐色痘斑及果肉内部存在褐色斑块;细胞败坏发生干燥的空腔式凹陷;果肉组织水渍状。

3.2缺钙原因

果树缺钙并不一定意昧着土壤中钙素不足,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其钙素含量丰富,供钙能力大于根系的吸收能力,苹果根际土中表现钙素积累现象。所以若钙吸收、运输和分配受影响,都可能造成果树钙营养失调。土壤中离子拮抗,土壤温度、pH值、N肥形态等均可影响根系对钙的吸收。修剪过重使树势减弱,果实套袋后,幼果蒸腾被抑制,吸收钙的能力均会减弱。氮/钙比过大,钙/镁比过低,或钾/钙比过低,易引起果树营养失调,导致果实缺钙。随果实膨大,果梗中草酸与钙形成的草酸钙沉淀渐增,填塞维管组织,阻止钙进入果实。缺钙时山梨醇过量积累可引起苹果水心病发生。

3.3钙素营养诊断

对于大多数作物和土壤来说,土壤交换性钙缺乏临界值为400m g/kg(毫克/公斤)土,但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略有差异。果树的树体营养诊断主要是进行叶片分析,国内外研究认为不同果树叶片钙含量的适宜值,苹果为1.00%~2.22%,梨1.00%~2.5%,桃1.50%-2.7%,葡萄1.27%~3.19%。果树缺钙的症状多发生在果实上,一般认为发生苦痘病的果实总钙含量比正常果低30%。另外果实的N/Ca比也是引起果实缺钙的重要因素,降低果实氮/钙比,有利于降低苹果果实发病率。苹果的N/Ca比为10时,果实表现比较正常,N/ca比为30时则果实易表现缺钙症状。Fergrison 等提出,测定苹果果实采前钙含量能预测贮藏中果实的生理病害发病率,每100g(克)鲜果含钙量大于3mg(毫克)时,基本元病害发生,当含钙量少于1.5mg(毫克)时,发病率大于15%。也有人认为每100 g(克)鲜果含钙量低于50mg(毫克)时苦痘病大量发生。周卫等研究显示。富士苹果甚至在全Ca含量达到58.6mg/L(毫克/升)Fw时仍然发病,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供试品种不同有关。

3.4钙素营养的调控

提高果树树体及果实的钙含量,能减少果实储藏生理病害的发

生,延长果实的储藏寿命和提高果实储藏效果与商品品质。国内外研究者采用各种补钙措施增加果树钙含量,生长季节补钙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补钙方式、补钙时期、补钙种类、配方施肥及补钙频率等5个方面。补钙方式主要有四种:根施钙、喷钙、高压强力注射钙、果实采后浸钙,每一种补钙方式都各有其最佳的补钙时期及钙肥种类。幼果期喷钙苹果产量与果实钙含量显著高于后期喷钙,增加喷钙次的效果比提前喷钙时期效果好。但目前果树钙素营养调节主要集中在激素调控上,根用生长素类(2,4一D、NAA、IBA)可增加新根数量,但只有IBA能同时增加根系及叶中的钙含量,并提高根系活力而增进钙等元素的吸收。生化测定也表明,IBA能提高根系钙素吸收速率和C a2一ATPase活性,叶用ABA明显降低根系对钙的吸收和运输。钙离子运输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相偶联。钙可与生长素逆向运输,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TIBA会抑制钙离子向地上部的运输而引起果实缺钙,钙离子螯合剂EGTA也会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

生长素也影响木质部的发育,改变树体中钙的形态,从而增加钙的运输。生长素能激活钙离子运输的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促进质外体运输的机制是生长素能够向细胞壁分泌大量H,使细胞壁变得松弛而露出更多RCOO一,吸引更多的钙离子向壁松弛区转移,钙离子移走后留下的空位由后面的钙离子填补。生长素促进共质体运输的机制是通过激活H一ATPase将H泵出胞外而形成胞质内外H浓度梯度,对钙离子通道的开启有促进作用,使钙离子流入细胞,同时它通过Ca一CaM复合体也激活Ca2一ATPase或Ca/2H反向转运

器,而使钙离子流入液泡;激活质膜Ca2一ATPase也使钙离子排出细胞。果实可直接吸收钙,但由于成熟果实的角质层对外源钙进入果实具有阻碍作用,因而对幼果喷钙并配施激素促进果实钙吸收已受到重视。IAA、NAA、GA3等均促进幼果果皮的钙运往果肉,提高果肉总钙含量,但机理不同,GA3可能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壁钙调蛋白的Ca2吸收以及在质外体空间Ca2的交换吸附等方式而促进幼果钙运输和积累,IAA和除影响质外体钙运输外,主要促进Ca2跨质膜外流和与之联系的共质体运输及其在液泡(可能以Ca2、草酸钙和磷酸钙等形态)、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的积累。IAA还能促进树体中的钙运往果实,增加果实水提取钙组分;但引起品质下降。将IAA涂在果柄上,能改变果柄处钙的存在状态,降低草酸钙的含量,增加活性钙的含量。这可能iAA增加了H一ATP酶的活性,使质外体或液泡酸化,草酸钙溶解,从而增加活性钙的含量。

4、果树的钙素营养研究展望

不同栽培品种对钙的敏感性不同,进一步揭示植株喜钙嫌钙机制,培育钙营养高效基因型品种应是今后对钙营养深入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目前,关于果实生长后期钙的吸收、分配机制有人认为受两个基因的控制,果柄处低钙含量诱导这种基因的表达,但有关果树的钙素营养遗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果树的钙素营养的热点。

钙可与植物体内70多种蛋白质结合,目前仅发现几种酶与Ca2和CaM有关,其作用及其机制很不明确,需进一步从基因水平上研究钙延缓果实成熟衰老的生理机制。在生产实践中,尚未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果实钙素失调的状况,土壤施钙、叶面喷钙的效果不佳,高压强力注射法和输液法的效果好,但对这两种方法的补钙时期以及配方施肥的研究较弱,以后平衡施钙或配合施钙的研究将成为研究者们探索的重点此外,在我国南方地区部分酸性土壤上果树钙素营养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例如重庆地区对黄花梨的钙素营养研究报道很少,尤其在永川的酸性黄壤上,黄花梨栽培面积达550hm2(公顷),田间调查表明钙严重缺乏,研究黄花梨的钙素营养及其调节对提高黄花梨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钙营养状况与缺钙原因及其改善措施

中国人钙营养状况与缺钙原因及其改善措施 周树南 一、中国人的钙营养状况 根据四次(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钙营养状况是一直处于不良状况的。以近三次调查为例:1982年居民平均钙摄入量为694.5mg/d,1992年为405.4mg/d,2002年为388.8mg/d,是推荐指标的86.8%、50.7%和48.6%。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钙的摄入量都不断减少,农村居民下降的幅度更大,1982年我国农村居民钙的平均摄入量达到750mg/d,到了2002年只有371.8mg/d。(见图1、2) 图1 我国城乡居民钙摄入量情况 图2 摄入量在DRIS的比例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上的报告认为,目前中国人的钙摄入量仍存在不足的问题,钙营养状况并不理想。会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卫所报告,对中国四大菜系(川、鲁、粤、淮扬)地区538人的调查结果,平均每人每日钙的摄入量为男性318.9 mg,占DRI S的43.9%,女性238.1 mg,占DRI S的33.9%;上海新华医院报告,对全日制幼儿园418名2~5岁儿童的调查结果,每人每日钙平均摄入量为297.9 mg,仅占DRI S的37.2%;福建协和医院对155名孕妇的调查结果,每人每日平均钙摄入量占DRI S 的50.4%。 但以上结果是各人群从日常膳食中钙的平均摄入量,不包括有些人服用钙营养剂补充的钙,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家营养知识的提高,较普遍重视在日常膳食中増加含钙高的食物,并较多人群在食用钙营养补充剂,因此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钙营养状况将有良好改善,但由于负值很大不会很理想,有待调查评估。 二、中国人钙缺乏的原因 1、膳食结构: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一种低钙性膳食结构,钙的摄入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同时,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牛奶、豆制品等摄入量也不足,这是导致人群钙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据全国营养调查每人每日平均摄入深浅色蔬菜为1982是316.1g,1992年是310.3g,而2002年下降至279.7g,要求摄入量300~500g。据调查由奶与奶制品食物提供的钙仅占总钙摄入量的10%(而欧美一些国家超过50%)。豆类制品是富钙食物,据2002年调查结果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为16g,要求摄入量30-50g。 2、饮食习惯:吃得越来越细,偏食、挑食、厌食和吃零食的现象增多。粮食吃得过细要减少钙的摄入,因为钙在粮食的表皮层含量较高。瓜子是含磷量高的食物,消费量增加,使钙磷比例更趋失调。烹调类的菜肴越吃越多,而主食越吃越少,使食盐的摄入量增加,大量钠离子在肾脏竞争了钙的吸收,并可降低钙在骨骼中的存留,从而降低骨密度。过量饮酒可引起骨骼脱矿物质增加,即使年轻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也可使骨密度显著降低。因此磷和钠离子的大量摄入和过量饮酒者均可影响人体钙的营养水平。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题目: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日期: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 关键字: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便秘、肥胖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1.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膳食纤维具有的特征归纳为:降低通过时间和增加粪便量;促进结肠发酵作用;降低血总胆固醇或LDL胆固醇水平,降低餐后血糖或胰岛素水平。当前关于膳食纤维的定义相对权威的一个概念是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CC)成立的膳食纤维专门委员会提出的[1],他们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可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的植物成分、碳水化合物和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蜡质、木质素等,此定义明确规定了膳食纤维的范畴,是可食的植物成分,而非动物成分。

降钙素原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于1981年由Jacobs等[1]发现,1993年Assicot 等[2]发现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其浓度明显升高,因此逐渐引起重视。近几年来,临床医师尝试应用PCT作为机体感染所引起系统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并用于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PCT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1PCT基因及分子结构 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alc)的前体之一,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降钙素及其前体均属于CAPA蛋白家族。[3,4]该族蛋白均由10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含有2个半胱氨酸残基,从而形成一个二硫键。[5,6]CAPA 家属蛋白分别由Calc I~IV基因编码。Calc-I基因所编码PCT,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5.4,高度保守,且在不同种属动物间具有同源性。人与大鼠及小鼠的Calc-I 基因结构相似,具有74.5%及73.6%的同源性。[7-11]人类Calc-I基因全长约8kb,目前已克隆出约2kb(X02330,Homo sapiens mRNA)。 Calc-I基因含6个外显子,由5个内含子所分隔,外显子I~IV经转录后拼接为Calc-I mRNA,I、II、III、V及VI经转录拼接为CGRP-α mRNA(图1)。在Calc-I基因的增强子区有TATA盒结构或Sp1结合区,转录调节因子NFκB、AP-1的结合位点,以及c-AMP反应元件(CERB)及Ras反应元件(RREB-1)结合区。[12-14]Calc-I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调节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14,15]cAMP能明显增强Calc-I基因的转录,而Ras与启动子区RREB-1结合区相互作用,可诱导细胞分化,并产生不同的PCT mRNA。 图1 人Calc-I基因不同转录和表达结构示意图 在PCT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含有天冬酰胺-亮氨酸-丝氨酸(NLS)系列,这一结构在绝大多数动物的CAPA家属蛋白间均存在,为一个高度保守系列,是

作物补钙有诀窍

近年来,果蔬作物因缺钙引起的生理性问题越来越普遍,如苹果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番茄、辣椒的脐腐病,白菜、芹菜的干烧心,瓜类的顶腐病等,另外,葡萄、樱桃、西瓜等果实的裂果也与缺钙有很大的关系。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造成作物缺钙现象越发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作物对钙的需求量提高了。例如,果蔬类作物的平均需钙量一般是小麦的5倍左右,其吸收钙的数量超过了磷的需要量,部分作物甚至超过了需氮量,跃居前三位。二是长期重视氮磷钾化肥而不重视补充钙肥,土壤中有效钙的含量下降了。三是部分土壤因管理不当造成钙的有效性下降,例如土壤酸化,致使钙含量下降。 四是施肥措施等不合理,也影响了钙的吸收。 钙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钙营养会造成作物抗性下降、生长不良,严重者甚至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问题,造成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下降。因此,生产上必须给蔬菜尤其是瓜果类蔬菜和果树补钙。 正确的补钙方法是土壤施用钙肥与叶面(果面)喷施钙肥结合的方式。 土施类钙肥的种类很多,如过磷酸钙、石膏、钙镁磷肥、牡蛎壳粉等。酸性土壤施用的生石灰除了可调节土壤酸性,也有补钙的作用。绿原贝富泰威有机钙粉是一种采用牡蛎加工的土施类优质钙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钙的含量,并兼有改良酸性土壤和板结土壤的作用,一般可亩施40~60公斤,具有改良土壤及持久补钙的效果。 叶面补充钙肥要注意选择吸收效果好的品种,也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时期。作物结果期对钙的需求量非常大,是最关键的补钙时期。因此,喷施钙肥一定要从幼果期开始,连续喷施3~5次。由于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非常差,叶面喷施钙肥一定要注意喷施到果实上。生产中如果采用了套袋技术,一般的钙肥无法达到补钙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糖醇螯合的果蔬钙肥。它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螯合技术,钙元素的吸收效率比普通钙肥高,而且以糖醇结合的方式促进其他部位中的钙向果实转运,最大程度的解决果实缺钙问题。大田3~5年的试验也显示,喷施果蔬钙肥可以提高果实的硬度,延长储藏

营养素补充剂资料要求

营养素补充剂资料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产品配方 (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产品配方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二)配方按10万个制剂单位书写,液体制剂及粉剂、颗粒剂可分别以10万毫升或10万克书写,并分别列出全部原料和辅料名称、用量及产品规格(格式及示例见附件1)。使用复配原辅料的,在复配原辅料名称后,列出全部组成及用量。使用香精、香料、包衣剂等复配辅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且其加入量小于配方总量的25%的,不需要列出原始配料,但须提供依法使用、各原始配料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承诺。 规范的原料名称为《营养素补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和《营养素补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婴幼儿类)》收录的化合物名称。规范的辅料名称应为国家相关标准所用名称,所用辅料品种须在《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辅料名单》

内。 二、生产工艺 (一)提供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图,采用的生产工艺应能够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食用安全性。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附录C及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资料中应提供所用加工助剂名称、来源及质量等级。 固体产品的主要工序一般包括原、辅料前处理、混合、制剂成型、灭菌或消毒、包装等。 液体产品的主要工序一般包括原、辅料前处理、配制、过滤、灌装、灭菌、包装等。 (二)阐述半成品、中间体和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要求; (三)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说明。 三、检验报告及其相关资料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确定的保健食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二)检验报告: 1.三批产品稳定性试验报告; 2.检验项目为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 3.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不同及产品规格不同的产品,应分别提供相应三批产品稳定性试验报告;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之氮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之氮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之氮 2016-07-26 掌上农事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而氮素尤为重要。在所有必须营养元素中,氮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首要因素。它对改善作物品质也有明显的作用。氮的营养功能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氮是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中的基本物质,也是植物内每个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氮还是制造叶绿素的重要物质,它能够促进植物叶片浓绿,使植物生长的更茂盛。还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促进植物细胞不断的分裂和增长,使植物枝叶的叶面积逐渐增大。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基础,其平均含氮量为16%~18%,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长和分裂及新细胞的形成都必须有蛋白质参与。缺氮时因新细胞形成受阻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缓慢,严重时甚至出现生长停滞。所以氮素是一切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也被称为生命元素。核酸和核蛋白的重要成分核酸和核蛋白在植物生活和遗传变异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蛋白质的合成的模板,另一方面决定作物遗传信息

的传递者。而氮在核酸中的含量为15%左右,当作物缺氮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会受到严重阻碍。叶绿素的组分元素众所周知,绿色植物有耐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的含量能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当植物缺氮时,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减少,从而使作物产量明显降低。绿色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没有氮素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植物氮的来源空气中含有近80%的氮气(N2),然而,植物无法直接利用这些分子态氮。只有某些微生物(包括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植物所利用的氮源,主要来自土壤。根瘤菌土壤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躯体的腐烂分解,然而这些含氮化合物的大多是不溶性的,通常不能直接为植物所利用,大部分需要经过一定的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氨化作用有机态氮经微生物作用并分解产生NH3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也是氮元素的矿化过程。参与氨化作用的微生物很广泛,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这一作用都能进行。氨化作用是促进氮元素有效化的作用,氨溶于水生成NH4+易被作物吸收。当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土温保持30℃~35℃,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条件时,氨化作用顺利进行。如尿素是有机态氮肥,是酰胺态氮。尿素要经过土壤微生物(尿酶)的作用,转化生成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硝化作用氨或铵盐在土壤硝化细菌的作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营养素补充剂的审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第三条营养素补充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应当符合《维生素、矿物质种类和用量》的规定。 (二)《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名单》中的物品可作为营养素补充剂的原料来源;从食物的可食部分提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得含有达到作用剂量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三)辅料应当仅以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并且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四)适宜人群为成人的,其维生素、矿物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应当符合《维生素、矿物质种类和用量》的规定;适宜人群为孕妇、乳母以及18岁以下人群的,其维生素、矿物质每日推荐摄入量应控制在我国该人群该种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s或AIs)的1/3~2/3水平。 (五)产品每日推荐摄入的总量应当较小,其主要形式为片剂、胶囊、颗粒剂或口服液。颗粒剂每日食用量不得超过20克,口服液每日食用量不得超过30毫升。 第四条使用《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名单》以内的物品,其生产原料、工艺和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一般不要求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试验报告;使用《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名单》以外的物品,应当提供该原料的营养学作用、在人体内代谢过程和人体安全摄入量等科学文献资料以及依照新资源食品安全评价的有关要求出具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报告。 第五条申请人应当提供营养素补充剂中营养素的定量检验方法。 第六条营养素补充剂标示值是指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所标示的该产品中某种营养素含量的确定数值,不得标示为范围值。 营养素补充剂标示值以及产品质量标准中营养素含量范围值应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款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含有三种以上维生素或矿物质的营养素补充剂,方可称为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 第八条产品应采用定型包装,便于消费者食用和保持产品的稳定性,直接与营养素补充剂接触的包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学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综述·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学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徐爱蕾,王为(解放军第169医院检验科,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肽,是近年来发现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在细菌所致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中可特异性升高。尤其对败血症、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的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传统实验室指标相比,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PCT有更好的特异性,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感染状态的微生物学指标。PCT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测、指导用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可进行快速定性或准确定量检测。 关键词: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826.2012.01.098文章编号:1671-3826(2012)01-0242-03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肽,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也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多在细菌感染时诱导产生,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CT已作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因此,受到临床与检验界学者的密切关注,但是它的存在还有很多争议。本文现就其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1PCT检测的临床意义 1.1在败血症中的应用败血症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国外每年有75万败血症患者,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报道[1]。根据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败血症、严重败血症和败血症性休克。随着严重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在败血症时,感染的传统临床症状和常规实验室检测(如CRP或白细胞计数)缺少诊断的准确性,且有可能误诊。PCT相对于其他指标,其诊断的准确性不会受外界影响,与之相比,PCT在感染时升高更早,因此PCT 在诊断感染引起败血症时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感染发生后3 6h,即可检测到PCT水平升高,在预后方面,CRP和白细胞计数对于患者的预后缺乏相关性,PCT水平可以用来对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若PCT水平持续升高或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常常提示预后不良;若PCT水平快速降低至正常水平,常提示预后良好。国外学者研究发现PCT对诊断新生儿垂直传播败血症有很高的价值,患儿PCT在出生12 24h明显高于出生时及出生后36 48h,且可能是与新生儿复苏及绒毛膜羊膜炎独立相关[2]。1.2在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脓毒症是重 作者简介:徐爱蕾(1983-),女,湖南张家界人,技师,发表论文12篇,目前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症监护室最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是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也是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之一。吴丽娟等[3]发现,脓毒症患者PCT 值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认为PCT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炎性反应指标,可作为早期鉴别全身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的快捷、敏感、准确的检测手段。在全身严重感染时,大多数经典的炎症早期因子仅仅暂时或间歇性的增高,国外研究发现,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α、IL-6、PCT与脓毒症预后相关,并经过统计分析在严重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诊断中PCT是最好的指标,也可作为脓毒症的一个早期标志物。同时有专家指出PCT浓度与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结果有着显著的相关性[4],高浓度PCT可以从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及不同程度感染阶段分辨出脓毒性休克。在新生儿脓毒症辅助诊断方面,PCT是一个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国外报道[5],在新生儿出生后0 48h内,PCT对脓毒症辅助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为准确,可以通过PCT对其确诊,3 30d内辅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准确性为100%。 1.3在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反应鉴别中的应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细菌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时,血清PCT 浓度会出现明显增高,但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炎性反应时,血清PCT浓度仅维持低水平,提示血清PCT浓度可以鉴别诊断细菌性或非细菌性炎症。国外发现,单纯性HIV感染患者PCT浓度正常,HIV 合并继发细菌感染患者PCT浓度则明显升高[6],在脓毒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脓毒性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相比较,发现PCT浓度在脓毒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升高显著,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在抗微生物治疗后血浆PCT迅速降低[6]。国外报道,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PCT浓度升高明显,而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的PCT浓度维持低水平,PCT对细

果蔬论文

果蔬成熟衰老生理研究现状及化学调控与发展趋势 摘要:植物衰老是受内外因素控制的细胞有序降解并最终导致死亡的过程,衰老期间会出现与正常生长阶段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衰老引起的各种功能的下降极大地限制了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种子贮存过程中的衰变、逆境条件下植株的早衰、果蔬采后贮藏衰老导致货架寿命的缩短等均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研究植物衰老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有关植物衰老时生理生化变化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以利于人们对植物衰老生理的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果蔬成熟衰老、生理变化、化学调控、植物激素作用 Fruit mature aging physiological and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emical control Instructor: zhanghui Name: qujing Abstract:Plant senescence is a programmed cell degradation and death process ultimately controll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During senescence of plant,the changes in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mal growth stage.Decline in many functions triggered by senescence restrict yield potential of crops extremely.Senescence of stored seed,premature senescence of plant in stress and shorten of shelf life lead by harvest senescence of fruit and vegetable will result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plant senescence.The recent advances in studies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plant senescence were summarized.It will help to know more clearly the physiology of plant senescence. Key words:Fruit mature aging、Physiological changes、Chemical control、Plant hormones 前言:新鲜果蔬富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无机盐、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许多有机成分,在膳食中具有重要位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与加工产品不同的是,新鲜果蔬采后虽然脱离了母体,但仍是活的、有生命的有机体,体内仍然在进行着一系列的生理代谢活动,导致果蔬组织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促进了果蔬的成熟衰老进程,加快了组织劣变;同时,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水量较高,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从而使得果蔬非常容易腐烂,了解果蔬成熟衰老生理研究现状及化学调控与发展趋势,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正文: 1.果树成熟衰老生理 1.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1.1.1果实的生长 肉质果实(如苹果、番茄、菠萝、草莓等)的生长一般也和营养器官的生长一样,具有生长大周期,呈S形生长曲线;但也有一些核果(如桃、杏、樱桃)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食品营养学研究进展 题目: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日期:2016年12月30号

摘要 膳食纤维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使它在生理代谢过程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要保障人体健康,需要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并且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speci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etary fiber make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disease prevention.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the need for adequate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dietary fib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fiber were reviewed,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etary fiber in food development were introduced. 关键字: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所摄入的食 物中,的含量越来越少,现代“文明病”诸如、、、、糖尿病等,严重 地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在人们的食物中补充膳食纤维已成为当务 之急。膳食纤维被公认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 质和水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此外,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食品成分,也已经成为功能性食品领 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 1.1膳食纤维的定义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膳食纤维具有的特

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12-11T13:44:38.8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作者:温丽华 [导读] 必将带来重大的临床意义[18],但有关PCT 的产生机制及其在重症感染时的来源、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000 摘要: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是一种炎症介质,近年来逐渐成为鉴别细菌感染的新型标志物,其实际作用也在逐步被认识。以往对感染性疾病测定指标较多,常用的指标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体温等,但以上指标都不同程度存在延迟、敏感度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而降钙素原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尤其对败血症、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的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传统实验室指标相比,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PCT 有更好的特异性,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感染状态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就PCT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是一种炎症介质,目前认为 PCT 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多在细菌感染时诱导产生,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用于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志,也是一种敏感的判定炎症类别和活动情况的指标[1]。因此,PCT 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其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发现于1989年,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为12793D,由降钙素、下钙素以及含57个氨基酸的N- 末端碎片组成[2],PCT由位于 11号染色体上的Calc-I 基因编码[3],通过选择性剪接生成 Calc- mRNA,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其半衰期为25 ~30 h,在体内稳定性很好。PCT在正常人体内不释放入血中,不会降解为有活性的降钙素,血液中的PCT的浓度为 0.1?g/L,当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产生大量的 PCT,血液中的PCT的浓度可以升高至100 μg/L 以上。虽然其确切产生部位还不清楚;但现已证实一些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对细菌感染反应可造成PCT 合成和释放。败血症时PCT 产生的确切部位虽然还不能确定,但有研究发现肝脏组织中可检测到高水平PCT mRNA,且肝脏可产生包括C-反应蛋白(CRP)等大量急性时相蛋白,故败血症时肝脏是合成PCT 的主要场所。另外,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6(IL-6)和细菌脂多糖(LPS)亦可引起PCT增加,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诱导相应细胞分泌 PCT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PCT 的诱导因子[4]。 2.降钙素原的检测方法 2.1 放射免疫分析法 该方法检测正常人的血清PCT较为敏感,利用由人工合成的57个氨基酸部分制成R2B7特异性多克隆抗体,R2B7 直接作用于PCR的57个氨基酸部分,既能检测游离型PCT,又能检测结合型 PCT,比酶免法、免疫化学发光法提高了灵敏度,但所需时间较长,且标记的放射性元素存在污染,因而限制了此方法的临床应用[5]。 2.2酶联免疫荧光法 该方法是一种定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两个单克隆抗体分别与PCT 分子的降钙素和下钙素,形成“ 夹心复合物”,一种抗体经荧光标记后固定在试管壁上,通过计算荧光标记物的含量测定PCT的浓度,突出优点是耗时少,仅需20 min,适用于床旁检测。 2.3免疫化学发光法 该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标准品上结合有胶体金(示踪)的小鼠单克隆抗降钙素抗体和绵羊多克隆抗降钙素抗体,待检标本加上后,示踪元素即与标本中的PCT结合,这样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就结合到固定的抗降钙素抗体上,形成一个“ 三明治式” 的复 合物,然后通过发光比色判断出PCT 的浓度,该方法比较特异,无交叉反应,整个检测过程可以在2 h完成。 2.4 胶体金标记法 近年来,实验室多采用一种半定量检测PCT的金标法用于PCT 的检测,是专门制备好的 PCT-Q检测卡,简便快捷,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30 min,结果分为<0.5μg/L;≥ 0.5μg/L;≥2.0μg/L和 ≥10μg/L4个等级。正常人血清PCT 值<0.1μg/L,大多数文献以 ≥0.5μg/L为阳性阈值。实验应用一个金标单克隆鼠抗 katacalcin(一种降钙素原降解产物)抗体(示踪物)和一个多克隆羊抗-降钙素抗体(固相)。血标本经离心后取20μl 血浆或血清滴入反应孔中先与示踪物结合形成明显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经虹吸作用通过观察区再与固定的抗-降钙素抗体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当标本中的PCT浓度≥0.5 μg/L时,夹心复合物呈红色带,且颜色深浅与PCT浓度成正比例。此法不依赖仪器、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床旁检验。定量方法需要同时做标准曲线和质控品,从实验室效益管理角度考虑,比较适合临床标本比较多的实验室。半定量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检测快速,不受标本数量限制,比较适合急诊科、ICU 等重症监护患者的定性判断。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还是比较一致的,均是临床上比较可靠的方法,每个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两种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检测报告[6]。 2.5其他检测方法 凝胶层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精确,但比较耗时,费用昂贵,因此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应用。 3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 PCT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存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等情况时,血中的PCT浓度异常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预后相关。因此,PCT 的检测在判断感染类别、鉴别细菌类别、危重症监测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1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临床上针对感染发热的患者,往往根据外周血白细胞(WBC)的计数和分类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从而作为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依

果树钙

钙作为植物营养的必需元素被人们认识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在土壤中含量丰富,故不为人们充分重视。近20多年来,钙在植物营养生理研究中是最受重视的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果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大量元素,更重要的是作为胞外信号和胞内生理生化反应的第二信使参与果树生长和发育的调控。钙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远比氮、磷、钾、镁重要,许多果实的生理失调症状如樱桃(PrunusPseudoceasusLind1)裂果、桃(PrunusPr~ica)的软化、鸭梨(PyruspyrifoliaNakaicv.)黑心病等都与缺钙有密切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土壤并不缺钙,其可溶态钙含量高于磷、钾、镁等元素,果树缺钙也并不意味着土壤钙不足,即使生长在富含钙的石灰性土壤上的植物,仍有苹果(Malusmila)的苦痘病、果肉内部溃败等生理病害。钙是一种不易被植物吸收且吸收后又不易移动的元素,大量的钙存在于叶中,果实中甚少。 钙只能单向(向上)转移,并受蒸腾作用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低蒸腾果实中的钙向树体倒流的现象,因而果实极易表现出缺钙症状。在果树栽培中仅由此所造成的果实腐烂等损失约占产量20%---30%,经济损失严重。 近20年来国内外果树营养和生理工作者对钙的营养机理及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提高果实鲜食品质和储藏品质,改善果实的商品性能,促进果园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试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1、钙的吸收、运输、分配 1.1树体的吸收、运输和分配 根系对钙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尚未木栓化的幼嫩部分如根尖和侧根发生部位。土壤中Ca2通过扩散、质流和根的截获到达根系的表面,后经质外体和共质体向木质部转移。这个过程曾被认为是一被动过程,因为众多呼吸抑制剂明显抑制P、K进入细胞原生质,而对钙离子没有明显影响。 但目前普遍认为,根系吸收钙表现出两个机理系统。在外界低钙浓度时,钙的吸收符合米氏动力学曲线。是典型的主动运输。在外界高钙浓度下,还受到非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 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2)中量营养元素Ca、Mg、S; (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 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 (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 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 土壤类型土壤pH<6.0 土壤pH 6.0-7. 0 土壤pH>7.0 沙土、氮、磷、钾、钙、镁、铜、氮、镁、锰、硼、铜、锌氮、镁、锰、硼、铜、锌、铁 锌、钼 轻壤土氮、磷、钾、钙、镁、铜、钼氮、镁、锰、硼、铜氮、镁、锰、硼、铜、锌 壤土磷、钾、钼锰、硼锰、硼、铜、铁 粘壤土磷、钾、钼锰硼、锰 粘土磷、钼硼、锰硼、锰 髙有机质土磷、锌、铜锰、锌、铜锰、锌、铜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_综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145期)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 王蓉,陈雪雯,李桂珍审校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20【临床医学】 摘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激素,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关键词:降钙素原;炎症;感染 随着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患者和放化疗患者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目前,这些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2~4]。本文就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1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PCT在全身性炎症反应(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6]。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因此也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PCT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 2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1血液肿瘤科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PCT 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7]。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8,9]。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10]。 2.2内科内科重症监护医疗中的问题常围绕着感染的诊断及是否与感染有关的鉴别诊断而进行。对炎症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PCT能很方便地运用于内科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如:成人呼吸窘迫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学的鉴别诊断[11];胰腺炎感染性坏死和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12];鉴定感染时发热,如接受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鉴别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与风湿性疾病伴系统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13];对接受化疗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症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险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器官移植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同时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 2.3移植外科成功的器官移植常受到像严重感染这样的并发症的挑战。31%的患者器官移植后第一年内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盖,因此对排斥反应期出现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诊断。器官移植患者使用PCT检测,可早期引入治疗 39 --

营养素补充剂标示值等有关问题补充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营养素补充剂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规范营养素补充剂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健功能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制定《营养素补充剂种类和用量》、《营养素补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营养素补充剂名单及质量要求(婴幼儿)》、《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辅料名单》。鼓励保健食品企业、行业协会、学会、专家等参与修订完善工作。 第四条营养素补充剂的样品试制应当连续规模化生产三批样品,生产车间和生产过程必须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进口营养素补充剂产品应当已在中国境外生产销售一年以上,并符合中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及当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保健食品企业应当将三批样品或者进口产品及与检验有关的资料送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保

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应当按照企业提供的适用的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的稳定性检验。 第六条营养素补充剂产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营养素的种类和用量应当符合《营养素补充剂种类和用量》的规定。 (二)营养素的化合物种类和质量要求应当符合《营养素补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的规定。适宜人群为3岁以下婴幼儿的营养素补充剂,维生素、矿物质化合物种类和质量要求应当符合《营养素补充剂化合物名单及质量要求(婴幼儿类)》的规定。从食物的可食部分提取的营养素,不得含有达到作用剂量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鼓励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规定的原料质量要求。 (三)辅料应当仅以满足产品工艺和质量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辅料及其用量应当符合《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辅料名单》的规定。 (四)产品主要形式为片剂、胶囊、颗粒剂、粉剂或口服液等。固体制剂每日食用量不得超过20克,液体制剂每日食用量不得超过30毫升。 第七条产品配方应当明确营养素的化合物名称、种类、用量(或比例)以及辅料的名称、用量(或比例)。 第八条产品生产工艺采用简单实用、合理成熟的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