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的实证检验

对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的实证检验

对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的实证检验
对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的实证检验

对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还是外生性的实证检验

——从基础货币角度

田后元12007210319

摘要:研究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文章采用我国1990年到2007年的18个经济变量的样本数据,通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校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内生性。这意味着以货币供给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货币当局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单根检验;协整检验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是相对于实质经济体系而言的一对概念。外生性是实质经济体系外部,不受实质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决定的性质;内生性是在实质经济体系内部,受其他实质经济因素(非货币的)影响,并与这些实质经济因素共同决定的性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则意味着货币供给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的,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控制其变动,因而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则说明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货币当局及其货币政策决定的,因此货币当局能够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调控,使其平稳运行。然而,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议颇多,难以达成共识。在目前宏观经济偏热的困局中,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和股票投资的高速增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若仅从基础货币投放角度来看,我国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程度到底如何?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模型实证研究,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做出实证判断,以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依据。

一、相关研究回顾

对于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Milton Friedman领导的货币学派为代表的外生论者和James Tobin等为代表的内生论者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而对于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也有许多国内学者做过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李晓华(2003)、冯玉明(1999)和其它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结论,但综合起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农业经济管理

来,对于货币供给总体上的内生性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更进一步,货币金融学经典理论认为货币增长主要应溯源于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乘数放大两个阶段。目前相关研究中从基础货币供给角度着眼的比较少见,虽然有田登月以基础货币对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构造了模型进行了实证,但笔者认为其逻辑有一定缺陷,实证部分与理论部分的结合也较不严密,本文采取了与之不同的论证逻辑和模型。在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关系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蒲艳萍,2006),但他们都没有同时考虑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因此本文的模型构造和他们不同;并且他们考虑的也并非基础货币投放阶段政策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文章侧重点也不同。另外,本文还使用了与类似文献不同的最新的数据序列,并得出了相对上述研究新颖的结论,即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阶段政策的外生性很强,因此控制流动性应主要从投资、信贷等货币乘数因素着手。

二、变量和样本数据的选取

表1 各个经济变量的取值单位:百分比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本文选取货币供给量作为内生变量、国民收入和利率作为外生变量,样本容量是从1990年到2007年的18个经济变量的样本数据。具体取值上,货币供给量选取基础货币(用M0表示),国民收入用国内生产总值(用Y表示)替代,利率选用一年期的贷款利率(用R表示)。文中使用的经济变量数据均采用百分比,即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利率。输出结果均来自于软件Eviews3.1

版本。根据Eviews结果可知,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在样本期间内从走势看保持高度一致,而且两者的峰值和谷值几乎都是在同一年份出现。

图1 GDP增长率的直方图

图2 基础货币增长率的直方图

图片来自于Eviews3.1结果

例如,我国经济增长率的一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92年前后,最高达到了16.6%,而此时的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率最高也达到36.4%,在1993年达到了35.26%;而谷值则出现在1998年、1999年两个年份,分别是7.8%和7.6%,例外的是在98至99年度,我国经济仍然呈下滑的势头,而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率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此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呈现递增的势头,基础货币的供给量增长率却有增有减。

上述结论表明两者的相关度非常高,这表明我国货币供给受GDP增长率的

影响非常大,内生性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率和利率的联动关

系呈现前弱后强。相对于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率,我国利率的波动较为平稳,这跟

长期以来我国利率非市场化相关。从下图可以看出来:

图3 利率的直方图

图片来自于Eviews3.1结果

三、实证检验

1.单根检验。考虑到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特性首先应该对各经济变量进行单根检验以考察其平稳性。检验方法通常采用Augmented Dickey - Fuller Test

(ADF) 检验。一般说来,各经济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所以,本文将会对各经济变量及其一阶差分(用D表示) 分别进行单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2 对M0的单位根检验

列都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表3 对R的单位根检验

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表4 对Y的单位根检验

对y 序列作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出无论在1%还是5%的置信水平,Y 序列都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下面是对以上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做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表5 对Dm0的单位根检验

表6 对Dr 的单位根检验

表7 对Dy 的单位根检验

从上面的Eviews 结果可以看出,Dm0、Dr 、Dy 即选取的三个经济变量的一阶差分在5%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拒绝单位根过程,即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协整关系反映的是所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如果存在两个经济变量X 和Y ,它们的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即I(1),且存在一种长期的线性组合:Y X αβε=++,ε为随机扰动项,且ε是平稳序列,则(Y X αβ--)是平稳序列,并有(Y X αβ--)是平稳序列I (0),此时,有X 和Y 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主要运用Engle 和Granger 的两阶段回归分析法:先是对研究变量运用OLS 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见方程(1)和(2),方程下面括号里的数为对应的t 统计值,下同);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 检验(见表2),其中y1和r1分别表示方程(1)和(2)的残差序列。

0t m =-9.12+2.31*t Y ………………………………………………………………(1) (-1.1866) (3.3156)

R -squared 0.422927 F -statistic 10.993225 Durbin -Watson stat 1.466703

M0= 2.42+1.75*R ………………………………………………………(2) (0.3406) (1.9486) …… R -squared 0.202010

F -statistic 3.797228 Durbin -Watson stat 1.149917

对上述两方程生成的残差序列y1和r1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8 对y1的单位根检验

表9 对r1的单位根检验

可以看出,y1和r1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过程。也就说,M 0和Y 以及M 0和R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 ECM 模型。ECM 模型是误差校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的简称,其基本思想在于:从长期来看,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这种关系得以维持的前提条件则是变量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的存在,ECM 模型就是对这种调整过程的检验,以防止长期稳定关系的偏差在数量或规模上的扩大从而偏离均衡。考虑如下回归模型:

t 110

0m

m

m

i t i t i t i t t i i i M Y R Y αβγδλμν---===?=+++++∑∑∑ (3)

m 是最优滞后项,1t μ-是误差修正项,t υ是随机扰动项,t 表示时间,α、β、γ、δ和λ是系数,其他同前。根据Hendry 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原则,运用Eviews 3. 1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从最优滞后期开始删除不显著变量,最终结果如下:

121 0=31.37-2.45* -1.34* +0.32*0 -0.003*0 -1.56*t t t t t M Y R M M μ---???…(4) R -squared 0.768572 F -statistic 3.321000 Durbin -Watson stat 2.779407

根据(4)式结果,Δ0m 和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皆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原则,即上期的0m 于均衡值时,本期0m 便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而且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非常显著。

4.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根据协整检验结果,0m 和Y 之间、0m 和R 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然而,其因果关系需采用Granger 和Sims 的因果关系检

验法来进行分析。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得出Y和R变量都是引起0

m的内生性较为显著。

m变化的原因,即0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1990-2007年18组样本数据的计量检验结果,结论如下:我国货币供给量和国民收入及利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受到国民收入变化和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前者影响大于后者,这说明我国货币供给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就得充分考虑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性质,根据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考虑货币发行量,做到适度发行,以避免两者不对称的增长带来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改革我国利率形成机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即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货币当局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通过制定基准利率,吞吐基础货币,通过市场力量完成存、贷款利率的自动调节。

特别是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参考文献:

[1]魏巍贤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的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

[2]韩丽萍固定汇率制度下最优货币供给量的确定[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

[3]崔建军货币供给的性质:内生抑或外生[J] 经济学家,2005

[4]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童哨兵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分形[J] 武汉金融,2002

[6]张文先关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几点思考[J] 金融与经济,1996

[7]魏雅丽杜娟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

[8]庞皓计量经济学[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货币供给的外生论与内生论研究 摘要:根据对“货币供给是否由货币当局能决定的变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货币理论可以分为外生论与内生论两种。货币供给外生论是指,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内生论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全面。本文将介绍国外学者对于货币供给外生论与内生论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还要讨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的争论。 关键词:货币供给额;进出口;内生性;外生性 一、货币外生论和内生论的含义及其差异 外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内生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两者之间的差异:两者本身就是一种对立的身份出现,所以两者在基本方面来看都是呈现两极分布。 二、国外研究 (一)主流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1.古典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都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他们的货币是金币,黄金的生产与经济的运行没有直接的内生的联系,按照费雪和庇古的货币数量说公式,都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商品的价格决定货币的供给。产出的多少为制度和技术因素所决定,既不受货币数量恩德影响,也不影响货币的数量。 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凯恩斯明确地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因为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自主地变动货币的供给量,调节利率。没有中央银行的决策,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不会增加。也就是说,经济运行的状况下不会自发地影响流通中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的图形中,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垂线,它与利率和实际经济的运行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3.货币主义的货币供给外生论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方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高能货币H、存款与准备金率D/R和存款与通货比率D/C,虽然分别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行为和公众的行为,但其中,货币当局能够直接决定H,而H对于D/R和

第12期(总第349期)2012年12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12(General Serial No.349) December,2012 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 与外生性问题的再探讨———基于联立方程回归的实证研究 杨旭,冯兆云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对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效果,因此需要我们给出清晰的回答。目前,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内生与否的问题虽然已多有论述,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外生说”缺少实证检验,“内生说”虽有大量的实证检验,但所采用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存在严重的缺陷,这包括:(1)它偏离了经济学关于判断货币供给内生或外生的标准;(2)它在确定解释变量时具有太大的随意性。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判断标准;其次使用TSLS方法对我国货币的供求函数同时进行了估计。按照明确后的标准,估计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在现阶段依然是外生的。最后澄清了关于货币外生供给的一些误解。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单位根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12-0052-08 我国的货币供给究竟是一个内生变量还是一个外生变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思路与实施效果。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的,就意味着央行可以主动地、相机抉择地控制一国的货币数量,进而影响一国的整体经济。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则意味着央行无法单方面地控制货币数量,因此单纯的货币政策无法产生可预计的结果,对经济的干预需要央行与政府共同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和收入政策。显然,如果央行主观认为货币是外生的,但客观上却是内生的,那么货币政策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甚至对经济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与否的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文献综述 在主流经济学的视野里,任何一种商品,其均衡价格与数量都是由其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货币也不例外,它的价格(即利率)与数量(货币余额)也是由它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但比较特殊的是,主流的经济学教科书大多认为,货币的供给是外生的,即货币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1]-[2]。 然而,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关于货币供给是内生还是外生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认为货 收稿日期:2012-07-20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收入差距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算机模拟分析”(2011JBM237) 作者简介:杨旭(1974-),男,北京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E-mail:xyang@https://www.doczj.com/doc/ea18397873.html,

第四章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T 2、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 M之中。()F 1 3、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T 4、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F 5、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F 6、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T 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含义是,当货币量增加10%时,物价水平也会上升10%。()T 8、在长期中,货币数量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但实际国内生产总是不变。()T 9、如果货币数量为500亿,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亿,那么货币流通速度为1/4。()F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利率水平越高,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货币量就越少。()T 1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T 12、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将引起利率下降。()F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货币的经济学定义是:( C ) M; A、通货和活期存款; B、 1 C、所有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计量单位的东西; D、A和B。 4、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 A )。 A、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 B、作为价值贮藏手段; C、作为商品计价单位; 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5、下列哪一种情况是货币( A )。 A、支票存款; B、银行的支票; C、信用卡; D、大额定期存款。 6、法定通货是指:。( D ) A、由黄金作保证;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作为货币制造的; C、包括货币和在银行保险库储藏的黄金; D、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一种货币。 7、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 张曙光 货币理论的新视角 宁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以下简称《内生》)是一部有关货币问题的理论性著作,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与主流货币理论不同的理论框架。可以说,作者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派都是在向传统理论和主流理论的挑战中产生的和发展的,都是在对名流大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当中涌现和成长的。因此,一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批判史(张曙光,1995)。这是由理论发展本身的逻辑决定的。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其对象都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运动过程。一种理论其所以成为主流,一个学者其所以成为名家,就在于其理论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对象作出更全面的描述和更深入的解释,因而有更多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由这种理论分析中得到的政策结论,能够解决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某些重大的关键问题,因而能够得到经验的检验,并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要对传统的主流理论进行挑战,要对名流大家的观点进行批判,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和切入点,由此出发,看看传统理论和名家学说提出和解释了哪些问题,忽略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释对了,哪些问题解释错了,哪些解释还不够全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说,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就能作出自己的理论创造。《内生》就具有的样的特征。 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主要是指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外生性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货币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自主地加以决定,其对经济运行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凯恩斯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实现的。因而,货币被帕廷森称为神赐的食物吗哪(manna),或者如弗里德曼所言,是从直升飞机上抛撒下来的。这样,在主流货币理论的理论模型中,并没有为货币数量的决定或货币供给留下什么位置。 主流货币理论的形成始于凯恩斯《通论》的发表。在《通论》中,凯恩斯使用了货币外生性的假设,由于《通论》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凯恩斯主义遂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的外生货币理论也就成为主流货币理论。货币主义虽然在理论取向和政策主张上与主流凯恩斯主义相对立,从主张政府干预转向经济自由主义,从重视财政政策到突出货币政策,从实行“相机决策”的政策方式到主张“常数货币政策规则”,但在货币外生性这一基本理论假设上,其与凯恩斯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只是主流货币理论中的不同派别。 在主流货币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货币外生性提出过质疑,也对货币内生性作出过一些分析和说明,如果以《通论》的出版为界,早期有银行主义学派中的图尔、威尔逊、富拉顿等,马克思,《货币论》时代的凯恩斯以及熊彼特等人,后期有卡尔多和“拉德克利夫报告”、格利和肖、托宾以及后凯恩斯主义者戴维森、温特劳布、明基斯、摩尔、罗西斯等人。很明显,前者未能成为主流,后者则由于内容上的缺陷和观点上的分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提不出一个可与主流理论相抗衡的新的货币理论。 《内生》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主流货币理论进行挑战,并力图提出一个研究货币问题的新思路,构造一个内生货币理论的分析框架。首先,《内生》从货币的生产性出发,将生产的货币经济与交换的货币经济相对应,扩展了货币需求的内容,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作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找到了货币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途径,使研究的重点从货币的使用转向货币的创造,为内生货币理论奠定了独立而坚实的基础。进而,作者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并区分了不存在中央银行和存在中央银行的两种情况,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过程。为了给这一理论分析寻求经验支持,《内生》不仅从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一般地考察了金融机构的行为,而且从货币供给的制 度特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对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基础货币内生性的宏观经济模型和超额准备率的

浅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 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 但从长远来看, 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 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我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所折射出的是我国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的构造性问题,掺杂着许多向市场转轨期的制度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在涉及货币政策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 一、引言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是货币理论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在现代经济学中, 主流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外生的基础上, 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完全决定于货币当局主观意愿的外生变量,不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供给, 即货币供给是由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内生决定的, 它受制于经济体系内的众多因素( 如产出、物价、利率等) , 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投放货币。20 世纪80 年代末,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很多国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和各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本文将从我国独特的地方来解读其内生性问题。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早期货币内生性理论 1.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观点。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在1959 年提出的关于货币体系运行的研究报告中,除了将货币定义为“流动性”之外,还指出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是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使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变得毫无意义。这些金融机构具有比银行更低的准备率,一旦人们的资产选择发生变化,银行的存款负债就有可能被转移到这些金融机构中,于是整个社会的现金准备尽管未变,信用却得到了扩张。决定整个社会支出的是整个流动性状况,而不仅仅是货币供给。只有对经济的一般流动性加以控制才能获得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拉德克利夫委员会所实际主张的是,货币供应是内生的,因而它是不受货币当局控制的。 2. 格利和肖(Gurley&shaw)认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充当信用中介的过程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创造某种形式的债权。货币系统和非货币中介机构的竞争取决于它们创造的金融资产间的替代程度,而货币、非货币间接金融资产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这就使货币供给不再仅仅取决于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据此,他们证明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而不是一个外生变量。 3. 托宾(Tobin.James)认为由于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的区别日渐消失,货币越来越多地决定于经济过程的内部变动,即成为内生变量,从而使人为的对

中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准外生性的理论浅析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宏观金融基本理论,通过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内涵,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机构在货币供给量决定过程的机理,引出货币供给量外生性和内生性的联系和特征,基于央行多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参照当前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引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及运行情况,得到中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准外生性的结论。 关键字:货币供给量货币内生性货币外生性货币政策操作 一、何谓货币供给量 我们解析何谓货币供给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货币供给量的定义、内容、形式、使动及受动者。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拥有货币主权的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由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货币总量。也就是其实质是区域时点货币总量,形式是存量。货币供应量内容可以划分三个或四个层次(美国为四个层次,我国为三个),每个层次又有不同的载体。我们以最简单的M1层次狭义货币为例。其载体包括现钞和活期存款,前提是为非银行部门所持有。 接着再谈论货币供应量使动者和被动者,这对明确货币供给运作的循环始末非常重要。继续以狭义货币M1作为讨论原型。货币供应量的使动者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以其法定权力发行现钞,成为货币供应量的源头。非银行部门是货币供应量的初始受动者,承受了国家通过央行发行的债务,获得国家对自身的负债凭证——货币。商业银行及存款类金融机构(以下一并归类为商业银行范畴)则是货币供应量的间接受动者,商业银行接受原始存款后对非银行部门放款、投资创造出货币供应量的另一载体——活期存款Dd。于是在如此双管齐下的环境下,货币供应量油然而生。 二、货币供应量决定机理 接上面所述的货币供给的两种载体——现钞和活期存款,探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量决定过程的所起的作用。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现钞通常有两种渠道:对政府或大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收购外汇和黄金。中央银行向政府发放贷款可以增强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同时,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向大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为创造存款打下基础;又或者反其道发放央行票据吸纳商业银行资金;又或者提高央行贴现利率提高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收缩信贷规模。中央银行以本国货币向企业或个人购买外汇,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外国货币需求上升,进而产生汇率上升、出口增加等一系列经济效应。纵上所述可以得出第一点,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如购买国债、发行票据等所谓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调节汇率的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二点,商业银行把吸收得到的原始存款用于贷款或投资,基于现代银行系统的日益发达,在贷款以转账形式的条件下,受信客户在人次上增加,客户存款在账面上相应的增加。在这样的循环之下,多存多贷,多贷多存,从而派生出多倍于原始存款的活期存款额。由于实际生活中非银行部门与商业银行的接触相对频繁,所以派生存款占了货币供应量的重要部

三、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原因 内生性货币供给使得中央银行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奏效。导致我国货币供给 内生性,从而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控制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存款外流程度、商业银行经营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居民收入、市场 利率、金融资产多元化程度、对未来预期等因素会影响持有金融资产的行为,导致居民现金持有量发生变化。而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和现金漏出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变量,⑥二者随经济内生变量的波动导致了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测性;同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以及社会公众行为偏好等因素,也会导致货币乘数的长期不可测。 (2)在经济转轨时期,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和投融资体制的缺陷,财政和企业的 预算软约束在投资饥渴症的刺激下,必然转化为银行信贷的软约束,从而形成“适应性内生货币供给”式的“倒逼机制”,导致信贷规模失控;另一方面,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存在破产的风险,因此它们对利润的关心远远超过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当前,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监管指标还不尽科学,例如,当前存贷比指标监管还未采用日均存贷比,⑦这被认为是银行过度放贷冲动和月末恶性揽储大战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的减少使得银行系统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则不得不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基础货币供给的增加。(3)我国的国债市场还不完善,中央银行可用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资产又十分短缺,只能做 投放短期资金的单向操作,难以通过逆回购业务收回基础货币,因此灵活性受到束缚。由于缺少较好的投资渠道,持有大量国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国债视为优质资产而不愿出售,这些都使得公开市场业务缺乏交易基础,从而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同时,中央银行开办公开市场业务的难点还在于其独立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4)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外汇管理上实行的是“强制结汇,意愿售汇” 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从而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渠道。本文认为,从本质上讲,我国所面临的不是外汇占款问题,而是进口商品的占款问题。我国每年的外贸赢余在扣除了各出口企业外当代财经2012 年第6 期总第331 期 66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汇留成之后,外汇占款造成的人民币投放远远无法弥补进口商品所造成的人民币占款。同时,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据的买卖(公开市场业务),进一步加重了货币短缺,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强。这样还会导致热钱的大量流入,加重外汇占款的程度。再加上其他的诸如走私进口、假进口(骗取外汇)、出口转进口等,以及其他地下经济所转化出来的对人民币的需求,这都是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难以考量却又影响巨大的因素。

中美货币供给调控模式与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 2006-11-2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自走出1998-2002年的周期以后,面临着投资和信贷过热以及通货膨胀的问题,货币是否已经进入加息周期,也是理论界和决策层讨论的焦点。2005年9月21日,美联储以既有的加息节奏和幅度,将其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和再贴现率再次提高,是自2004年6月以来的第11次,举世关注。显然,中美货币供给调控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由此也折射出货币的不同性质。 如何调控货币供给以达到预定的宏观目标,存在不同的思路和分析模式。货币供给调控模式,按调控手段可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楼志刚,1987;周正庆,1991;戴根有,1999);在间接调控模式下,按调控时的着眼点,可分为货币需求型调控和供给型调控(周晓寒,1988;薛万祥,1998);按是否有利于形成逆周期货币供给机制,可分为古典货币供给模式和现代货币供给模式(张磊,徐忠,2000)。 这些研究方法,往往是基于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两分法,单纯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的模式,缺乏系统的整体性。本文试图从货币供求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的一般均衡视角,对货币供给模式及货币的内外生性进行分析。 二、货币内生性调控模式与货币外生性调控模式的分析框架 在货币供求均衡分析中(沈伟基,2003),货币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与实体经济中的市场总供求均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见图1),图中箭头表示其主导的方面,反方向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从这个一般均衡的视角出发,可把货币供给调控模式分为两种;货币供给外生性调控和货币供给内生性调控(见图2)。 (一)货币供给外生性调控模式 货币供给外生性调控模式,是基于货币供给外生性的假设,强调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当局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居高临下地通过其资产业务运用增减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基本稳定或可测的情况下,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投资、消费等行为,进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合意的影响。在这一模式下 1.中央银行盯住的目标是“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遵循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基本论断。反映在图2中,就是AD—AS,考虑到货币经济因素,是 Ms—AD—AS。在这一框架下,强调需求管理与需求政策的重要性和主动性。其中蕴含的意义在于:当采取直接刺激需求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宏观调控者所从事的是马克思在商品交换过程W—G—W中所指的第二形态变化,即买的过程G-W,也就是拿着政策外生性的货币直接到市场上买东西,以刺激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虽可以在短期内轻而易举地带来效益,但更有可能造成总需求与总供给在结构上的不匹配,扰动总供给的正常运行秩序。 2.这一模式强调微观主体市场运作的自主性会产生市场失灵,以此为依据,格外重视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在凯恩斯“通论”思想的影响下,调控当局“相机抉择”,主动地提供政策外生的货币供给,操纵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在萧条和经济过冷时减税,增加政府开支,扩大货币供给量,在高涨和过热时增税,减少政府开支,收缩货币供给,这样的“相机抉择”机制,先验地假设微观主体的自主性低,其货币需求是被动的、稳定的、无足轻重的,其中的“积极”思想、宏观“能动性”和“理性”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它必然会造成压抑微观主体自主性的后果。 3.这一模式往往以集权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和金融体系相对比较简单等为一定的制度背景和环境。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职能定位还未完善,微观主体的自主权受到管制和挤压,资产选择余地较小,金融市场欠发达,银行融资居于主导,其中货币信用的支撑靠的不是私人信用,而是国家强权和国家信用。因而,其货币供给就呈现国家外生的特征,货币供给的波动往往成为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其货币供给外生性调控的目标就会在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摆动,并相机抉择。 4.这一模式以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工具,所追求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某种均衡。按照普尔的总需求模型(Poole, 1970),如果经济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总需求AD,那么调控当局最优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就是货币存量不变使产出得到稳定,因而,这一模式必然以货币供应量为其中介目标。其操作的具体过程是:中央银行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量或贴现率等操作目标,进而影响均衡的货币供给量或代表性市场利率等中间目标,最终实现最终目的。

第三讲:货币需求与供给 本讲内容概要 第一节货币需求 第二节货币供给 第三节货币本质 第四节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部门(个人、企业)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M d 表示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没有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即直接以名义货币来表示的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后的货币需求,即用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实际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数量论 M d V=PY 其中: 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 P 表示价格水平 Y 表示一定时期产出(GDP) 意义: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货币与价格水平等比例变化。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 交易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 预防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 投机性动机:与利息成反比 M d /P=L1(Y)+L2(r) (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是一个人的永久收入而非当期收入。除此以外,债券和股票收益率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1)收入 (2)利率 (3)其他资产的收益率 四、货币流通规律 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货币流通速度(V),用公式表示为 M=PQ/V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不仅表达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需要量

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1)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即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所需的货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2)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例: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恒常收入的影响 B.资本的影响 C.利率的主导作用 D.汇率的主导作用 答案:A 例: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 A.基础货币 B.超额储备 C.利率 D.货币供应量 答案:C 例:凯思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受未来()的影响。 A.利率不确定性 B.收入不稳定性 C.证券行市不稳定 D.国家政策 答案:A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定义 1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和创造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由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货币存量总额。 2 货币供给量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而实际货币供给量则是一定时点上剔除了物价因素影响后的货币存量。 二、货币层次 1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总量指标 M0=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广义)=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 简化版记忆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 M0+活期存款 M2(广义)= M1+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三、货币创造过程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 2011-11-16 摘要: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生成机制,认为货币内生性造成的供给量过度增加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文章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是使得货币供给量内生增加进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从政策层面上应该改革汇率制度和信贷投放制度,使得货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内生货币,后凯恩斯主义 一、引言 过去几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加大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接近9.6万亿元,截至2009年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增长32.4%和27.7%,比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分别提高23.3和9.9个百分点。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从1985年以来一路攀升,广义货币量从1985年的4146.3亿元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增长了将近80倍,但与此相反,货币流通速度却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1.74下降到2009年的0.55,如图1所示:

图1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变动趋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货币流通速度在中国持续下降与货币供给量增加,国内有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杜子芳(2005)认为货币供应量(M2)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沉淀率在现阶段维持较高水平,将货币供应量过大归咎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不合适。孙健、辛然(2002)认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的过量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制度性紧缩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易纲(1996)认为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产生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唐兴国、徐剑刚(2006)认为,外资流入使货币当局的对外资产迅速增加,造成潜在的货币供给压力,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对货币流通速度有很大影响,但分析好像侧重于经验和理论层面,没有深入到货币供给内部去细分影响因素,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角度对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关系。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模型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IU Model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Function或MIU Model) [编辑]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概述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由塞朝斯基(Sidrauski,1967)首先提出,模型假定行为人的效用既来自于对物品的消费也来自于对货币的持有。持有货币能够直接带来效用的原因在于货币的使用在“需求双向不吻合(No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的交易中减少了购物时间,而时间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效用的。但要增加货币持有量就必须减少行为人的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而这些同样会为行为人带来效用。因此,行为人要使其效用极大化,需要在货币持有量与其消费量或债券拥有量之间进行权衡。如果稳态下模型经济的货币需求为正,它能为人们带来效用,那么,货币就具有了正的价值。MIU模型是首次在均衡分析中使货币真正具有正价值的模型。 [编辑]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的内容 效用函数中的货币模型将代表性行为人的效用函数表示为: (1) 其中,c t( = C / N)为时期t人均消费,m t( = M / PN)为人均实际货币余额,0 < β < 1为贴现因子。通常假定u c > 0,u m > 0,u(c,m)为严格凹函数。假定经济中有货币和物质资本2种资产,给定收入,行为人的财富分解为消费、资本投资和货币余额3部分。用τt表示行为人在t期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净转移支付,πt表示通货膨胀率,Y t表示t期产量,δ表示资本折旧率,总体经济的预算限制可表示为: (2) 当人口增长率为n时,用人均量表示,等式(2)成为: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源、对华影响及对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国的基准利率为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央行为了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产生新的流动性,鼓励消费、投资等,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其主要手段是央行通过印刷钞票,在公开市场上大量的买入本国国债,使新产生的流动性通过这种方式流入市场,市场上的资金因此大量增加。它的原理就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从而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消费和投资,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1]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影响不仅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负面的影响。如美国这个经济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其政策或经济活动,对其本身乃至全球各个国家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美国的政策或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大。事实表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作为美元的持有大国,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超过其他一般国家。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源 金融危机后美国表示因其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信贷萎缩等原因,不顾他国的反对施行了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希望采取这一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但这一政策会直接加大美元贬值预期,大量美元投机资金进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投资套利,对世界经济稳定带来严重冲击。[2]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传统货币政策失灵,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陷入了自身的经济问题中。货币市场利率在危机爆发后开始走高,金融机构因此融资意愿下降,信贷危机爆发。货币政策的调节是最直接的方式,美联储对利率进行了连续的下调,当利率调节到接近于零时,此时利率已经不能再降了,货币数量再怎么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这时候,调节利率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货币政策就失灵了。但是利率在接近于零时,对现金的持有需求会变大,银行贷款、私人投资和消费因此受到影响,这样可能产生“流动性陷阱”。另外在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应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比如扩大公共部门投资来推动需求。然而这一系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美国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据估计,美国的公共债务到2025年有可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并在2035年达到GDP 的185%。[3]因此如果继续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财政赤字继续大幅上升,会有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因此在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并且传统的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非传统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政策就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二)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入低迷阶段。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为141508亿美元,第二季度GDP为142945亿美元,环比增加1.02%。第三季度仍然是上涨,达到144128亿美元,环比增加0.83%。第四季度GDP数据为142003亿美元,环比下降1.47%。从数据中看出,在危机爆发前,GDP增速减缓,危机爆发后,GDP出现负增长。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4.91%,一直到4月份,失业率都维持在5%左右。5月份失业率相比前四个月有明显的增加,达到了5.52%,接下来一直到12月份,失业率都呈现上涨,涨至7.19%。 伯克南明确指出:由于美国仍然疲弱的经济基本面,以及高企的失业率和过低的通胀,美联储需要更多的刺激经济。当大多数的实际通胀率指标都不到2%,低于美联储决策者心目中符合经济长期健康增长所需的水平。虽说低通胀一般来说是有益的,但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过低的通胀仍然可能对经济构成严重风险。其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极低的通胀可能变成通缩,这会造成长期的经济停滞。正是处于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甚至是对通缩或停滞的提前防控,希望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和就业。[3] (三)转移债务风险 发达国家多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而发展中国家多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在2001至2006年,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美国累计对外借债净增加 3.209万亿美元,但净负债却减少了1990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a18397873.html,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作者:张颖馨 来源:《大经贸》2015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日益强化,这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我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内生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内生性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一、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相关理论 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经济中投入或收回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为确保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而维持的货币存量,它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一定时点的负债总额。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是共同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三大因素。现代经济金融条件下,货币供给机制由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和中央银行发放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进行宏观调控这两个层次构成。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再加上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币的总和,它在性质上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通过信用活动来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则由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再贴现和再贷款,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购买黄金、外汇。商业银行是二级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货币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是通过提供活期存款服务、发放贷款等方式来创造货币的。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即,其中为货币供给总量,是指基础货币,就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由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和通货比率共同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无常是不争的事实,它完全取决于支付制度与交易习惯,中央银行无法进行控制,因而不存在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 (二)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书中首次将货币纳入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认为货币是外生性的,并把这一观点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弗里德曼和米什金等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他们提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然而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外生性的货币供给理论并不是毋庸置疑的。格利和肖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书中第一次提出内生货币的概念,从债

第十五章货币供给 一、选择题 1、C 2、B 3、A 4、A 5、D 6、C 7、B 8、A 9、C 10、A 11、B 12、B 13、D 14、B 15、D 16、B 17、B 18、A19、B 20、A 21、B 22、C 23、A24、A25、C 26、A27、D 28、B 29、D 30、C 31、A32、D 33、D 34、A35、C 36、A37、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20、√ 三、名词解释 1、货币供给: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供给量: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总额,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3、现金漏损率: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 4、货币乘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代表着每一 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5、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也称货币基数或高能货币 6、存款货币:指在商业银行帐户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7、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 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中央银行难以直接控制。 8、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 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9、存款乘数:反映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之间的倍数关系或准备金和活期存款之间的倍数关 系。 10、原始存款:指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或能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的存款 (如中央银行的支票存款)。

理论与现代化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2013-05 May , 20132013年第3期NO.3,2013 货币供给的性质是货币经济理论中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它关系到中央银行对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可以由货币当局进行外生调节,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内生于市场力量。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曾为这种争论埋下伏笔。凯恩斯在1930年的《货币论》中采用的是内生货币观点,但在其1936年的《通论》中采用的却是外生货币观点。由于外生货币观点能够极大地简化理论分析,所以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多数货币分析都未能摆脱这种对外生货币观点的“路径依赖”,尤其以货币学派为外生货币观点的代表。占据正统地位的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认为,在给定的货币乘数下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来“外生”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通货膨胀和名义产出。 虽然外生货币假设有助于简化分析,但也忽视了 真实的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的复杂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与这种外生货币观点的决裂。 1959年的兰德克里夫报告(RadcliffeReport)① 认为,英 国的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放贷内生决定的,因为货币政策的紧缩经常引起增加放贷和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创新。同时在理论界,美国的明斯基(Minsky,1957)和罗西斯(Rousseas,1960),以及英国的卡尔多(Kaldor,1960),提出了正式的内生货币供给模型,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因于透支便利、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作用和金融创新等制度因素。但长期以来,这些内生货币研究并未被吸收到正统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在随后的时间里,货币理论的研究依然集中在货币需求和速度的稳定性、货币需求的形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金融市场预期的作用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与此同时,部分经济学家如卡尔多(Kaldor,1970)、戴维森(Davidson,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北京、上海支付渠道货币流通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项 目编号:TJJL038。 作者简介:于 宾(1981-),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博士生。邮编:300071陶 江(1951-),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300071 史欣禾(1993-),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邮编:200433 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与争论 于宾 陶江 史欣禾 摘要: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信贷需求 决定的内生变量,而非中央银行控制下的外生变量。根据对货币内生程度的认识不同,又可以分为适应性内生与结构内生两种观点。内生货币理论的发展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弥补了现有货币供给理论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适应主义;结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1.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3-0064-08 64

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的再探 讨(下) ——基于联立方程回归的实证研究 杨旭冯兆云 2013-3-18 9:46:39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12期 2.关于货币的供给函数 任何一种商品的供给都是来自于它的生产者。而在现代银行体系下,货币的直接供给者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的背后是中央银行。所以,弗里德曼与施瓦兹[27]在其合作的经典著作《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中给出了后来成为标准教科书中重要内容的货币供给公式: 即:M1=H×k或者M1=(Cu+R)×k (2) 又因为,狭义货币供给量(M1)被定义为:通货(Cu)+贷款总额(D),即, M1=Cu+D。所以,货币创造乘数就表示为: (3) 其中,Cu/D表示现金存款比;r d 表示法定准备率;r e 表示超额准备率。 在货币的供给机制中,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H)被认为是由中央银行完全 控制的,而“货币创造乘数”则较为复杂。根据公式(3),法定准备率(r d )是由

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的。而超额准备率(r )是由银行与借贷者共同决定的。 e 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贷款利率”。如果假设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那么当贷款利率提高时,商业银行会有增加贷款的动力,从而降低它的超额准备率)。而r。的下降,会导致货币创造乘数的提高,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因此, (r e 如果我国的货币供给是内生的(且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向),即,货币供给量受利率的影响,那么其中的机理就在于此。当然,是否内生还需要在后文中加以证实,因为虽然这种机制在理论上存在,但在现实中这种作用机制是否明显还需要定量的分析。 根据上述论证,本文认为“货币的供给函数”可构造为如下的一般形式: 其中,M表示货币供给量;H表示基础货币,它与M之间应该呈正相关关系;rd表示法定准备率,它与M之间应该呈负相关关系;r表示贷款利率,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它与M之间应该呈正相关关系。 3.货币供求函数的计量模型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所构造的货币的供求函数方程组的一般形式可表示如下三个模型。 模型一: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