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QYXB 0002S-2012 短梗刺五加饮料 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YXB 0002S-2012 代替Q/BYXB 02-2009 短梗刺五加饮料 2011-02-20发布 2012-03-14实施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发布

Q/YXB 0002S-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代替Q/BYXB 02-2009《刺五加饮料》。 本标准与Q/BYXB 02-2009《刺五加饮料》的主要差异: ——核查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更改了标准名称; ——调整了标准结构。 本标准由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YXB 02-2002、Q/BYXB 02-2006、Q/BYXB 02-2009。 Q/YXB 0002S-2012 Ⅰ

短梗刺五加饮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梗刺五加饮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短梗刺五加淬取液为主要原料,加入辅料制作而成的短梗刺五加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7 白砂糖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9297 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3.1 短梗刺五加原汁型 原汁含量不低于10%的饮料。 3.2 短梗刺五加低热量型 短梗刺五加原汁含量不低于10%的低热量型饮料。 4 要求 4.1 原辅料要求 4.1.1 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4.1.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1.3 短梗刺五加;应符合卫生部有关新资源食品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Q/YXB 0002S-2012 1

收稿日期:2009204205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 3080238);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2006C12032)作者简介:申屠旭萍(1974-),女,硕士,讲师,E 2mail :stxp @https://www.doczj.com/doc/ea18381651.html, ;3通讯作者,博导。 哈茨木霉发酵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优化 申屠旭萍, 石一 ,俞晓平3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采用快速有效的数学统计方法对一株枸骨内生真菌哈茨木霉生产木霉素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 2Burrman 设计在影响木霉素产量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主效因素:葡萄糖浓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以上三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木霉素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通过模型确定出最佳的试验条件:葡萄糖浓度4218g/L ,接种量1139ml 和发酵时间102188h ,该条件下木霉素的产量可达147144mg/L 。经五批培养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 关 键 词:木霉素;哈茨木霉;优化;Plackett 2Burman 设计;响应面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S4821292;T Q920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9261(2009)0420348207 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 richodermin by Trichoderma harzianum SHE NT U Xu 2ping ,SHI Y i 2jun ,Y U X iao 2ping 3 (C 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 Abstract :Factori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process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trichodermin produced by the Trichoderma har zianum ,an endophytic fungus is o 2lated from Llex cornuta.Initially ,Plackett 2Burman design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six factors and thre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rameters including glucose ,fermentation time and inoculum size were selected.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above critical factors ,and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levels and the rela 2tionships between these factors.By s olving the m odel ,the optimal batch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de 2termined.Under conditions of glucose ,4218g/L ;inoculum size ,1139ml ;fermentation time ,102188h ,the yield of trichodermin reached 147144mg in 1L fermentation liquor.A fter five batches cultivation ,the predicted values were verified by validation experiments. K ey w ords :trichodermin ;Trichoderma har zianum ;optimization ;Plackett 2Burman desig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8 4325(4)348-354 中国生物防治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 ontrol 2009年11月

刺五加育苗及栽培技术 朱爱国 黄泥河林业局

刺五加育苗及栽培技术 摘要:刺五加为重要中药材,其嫩茎叶又是味道鲜美的山野菜。本文从种子采集、调剂、实生苗育苗、栽培、管理、采收等放苗介绍了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 关键词:刺五加、栽培技术 1种子育苗 1.1种子的采集、调制及层积 刺五加果实8月下旬开始成熟,在9月上旬分别采集长梗五加、短梗五加的成熟球果。采收的球果应立即放容器中揉搓,用清水清洗,漂净果肉、果皮、瘪种及杂质,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涝起,沥干水分,置于背阴处的苇席上阴干,不得暴晒或用火坑烘干。 于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播种前17周)用清水浸种4d,每天换水,再用50×10的赤毒素液浸泡1d后捞出,混3倍细河沙拌均。先进行2个月后将种子取出,置温棚中处理3-5d,当有30%的种子裂嘴吐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1.2播种育苗 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刺五加播种地要施足基肥,结合翻地每公顷施用腐熟厩肥75㎡。要求床地细,床面平。在做好苗床上按行距20㎝开宽5㎝的沟,沟深3㎝,播种后覆地镇压。有条件应覆盖草帘,并适量浇水,以保持床面

湿润。播种量视种子质量而定,一般刺五加种子成熟度只有50%左右,播种时应根据种子的优良成熟度确定。一般要求每平方米出苗150-200株,即每沟有40粒优良种子即可。刺五加虽然耐寒,但幼苗出土时易遭晚霜冻害,出苗后应防晚霜冻。 1.3田间管理 在刺五加幼苗出齐、长出3片真叶时可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50株。应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刺五加抗性较强,播种的幼苗很少发生病虫害。 3栽培 于春季发芽前(5月份),按50㎝X100㎝的株行距,直接于造林地中。栽植后的每穴刺五加可发出多个萌芽,可任其生长。在秋季进行修剪,每株保留5个左右的萌条为宜。 刺五加虽较耐庇荫,但幼苗时需要充足的阳光。要及时对林地进行抚育,割除影响剌五加生长的杂草、藤、灌。 3收获 刺五加幼苗定植后,萌条长至50㎝时可视市场的需要及行情,进行摘叶加工绿色出菜或茶叶,秋季落叶后可将剪除的茎干销售。 市场根皮价格好时,视株丛小,采取侧面刨开法,将大丛的2/3的根、小丛的1/2的根刨出,取根后,要回真周转的腐殖土,埋严踏实,让保留的部分根系继续生长萌发。

草地畜牧业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 活力的研究 王仪明1,张宗舟1,2,蔺海明1,孙小弟3,雷艳芳1,王东明4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3.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4.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绿色木霉T richderma v iride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小麦秸秆纤维素提供最佳条件,进而提高小麦秸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佳培养基为:氮源为(N H4)2SO4,pH值5.5,含水量为200%,麦秆∶麸皮质量比为4∶1;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为96h、温度35℃、初始pH值6.0、含氮量0.4%、接种量15%,培养方式为半密闭;发酵后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 DF)、酸性洗涤纤维(AD F)、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发酵前分别下降5.22%、6.88%、4.73%和4.16%,木质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绿色木霉;发酶条件;纤维素酶活;小麦秸秆;纤维素 中图分类号:T Q9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9)05-0123-05  纤维素类物质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1]。纤维素材料可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乙醇、乙酸、单细胞蛋白等纤维素的产品[2-3]。纤维素的生物转化近些年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大规模纤维素生物转化工艺的发展,将有效解决食品和动物饲料不足的问题[4-6]。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将秸秆转化为营养价值较高的单细胞蛋白饲料倍受人们的青睐[7]。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生物催化剂使其成为研究新型蛋白饲料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内容[7-8]。纤维素酶不是一个单种酶,而是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纤维素酶系,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而能相互协同催化水解纤维素的3类酶组成:内切葡聚糖酶(EG)、外切葡聚糖酶(EX)和β-葡萄糖苷酶(BG),在分解纤维素时,任何一种酶都不能单独裂解纤维素,只有3种酶共同存在并协同作用才能完成水解过程[9]。 目前,用于研究生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大多数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derma、青霉属Penicillum、根霉属Rhizopus等。曲霉和根霉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高,而在天然纤维素降解中起重要作用的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较低[10]。木霉菌株是公认产纤维素酶最高的菌种之一[11]。因此,研究绿色木霉T.v iride 的培养条件及其对纤维素酶活的影响为纤维素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一些试验基础,为更好地利用秸秆开辟新的途径。 研究以麦秆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时间、最适温度、pH值、接种量和含氮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发酵前后小麦秸秆的化学成分,研究绿色木霉对小麦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为绿色木霉降解秸秆生产蛋白饲料提供最佳条件。这对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缓解我国高蛋白饲料严重紧缺的局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小麦秸秆粉(当地农户提供,粉碎过40目筛),麸皮(市售)。 26卷5期 V ol.26.No.5 草 业 科 学 P RA T ACU L T U RA L SCI ENCE 123-127 5/2009 *收稿日期:2008-09-0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内陆灌区农田循环生产 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7BAD89B17) 作者简介:王仪明(1981-),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方向 为纤维素降解及蛋白饲料生产。 通信作者:张宗舟

1.1木霉菌株的来源经对峙培养及活体试验后有效的B TC21(Tri cho der ma.har zia num)菌株。 1.2不同碳源对B 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基础培养基为:蔗糖20g,硝酸铵5g,磷酸钠2g,硫酸镁1g,蒸馏水1000ml。分别有葡萄糖、果糖等。15碳源与其中的蔗糖置换,以无碳源的做对照,配制成不同碳源的培养液,每瓶50ml,接种培养3天的d=6m m的BT C21菌片3片,在25℃下振荡培养(120rpm)。第8天测菌丝干重并观察孢子产生情况,每处理重复3次。 1.3不同氮源对B TCZ I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用等量的蛋白胨、氯化铵等八种氮源与其中的硝酸铵置换,配制成不同氮源的培养液,培养方法及测量方法同上。 1.4钠、镁盐对B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从15种碳源中选择较好的碳源红糖与蔗糖;从9种氮源中选择理想的氮源酵母浸出汁与牛肉浸膏,比较两种碳源与两种氮源在不同组合下钠、镁盐对BT C21菌丝干重及分生孢子产生情况的影响,培养及测量方法同上。 1.5不同碳氮比对BT 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分别按红糖:酵母为4:1、4:2、4:4、4:8、4:12的比例配制培养基,钠镁盐含量不变,培养方法及测量方法同上。 1.6液体发酵B TC21最适pH的选择综合以上结果在最佳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比下用HCL与NaOH调节发酵液的初始pH,设有pH 2.0~12.0共14梯度,培养条件及测量方法同上。 1.7不同培养时间对B 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从培养第24h起每天定时测量孢子量的变化,测至第8天;从第72h起每天记录菌丝干重的变化,测至第16天,培养条件及测量方法同上。 1.8液体发酵BTC21最适温度的选择将B TC21接种在按比例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分别在15℃、20℃、2 2.5℃、25℃、27.5℃、30℃、35℃等温度下进行振荡培养,测量5d后的菌丝干重及分生孢子量。 2 结果与讨论 不同培养条件对木霉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影响 2.1 不同碳源培养B TC21后的性状及对菌丝生长与产孢的影响液体培养基中以红糖、肝糖为碳源,培养BTC21所获得的菌丝干重最大,可能与红糖中含有其它生长所需成分有关;其次为淀粉、蔗糖、L-(+)树胶醛糖、麦芽糖、半乳糖;以山梨糖、木糖、密二糖、葡萄糖、甘露醇、果糖为碳源获得的BT C21菌丝干重较轻;以菊糖、棉子糖为碳源菌丝干重最轻。 不同碳源培养后性状差异很大,缺碳对照、菊糖、棉子糖培养后产生纸屑或粉末状菌丝,不形成菌球且量极少,麦芽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红糖、半乳糖、密二糖、L-(+)树胶醛糖、肝糖及蔗糖为碳源,液体培养过程中易产生小菌球(d≤0.3mm);木糖、淀粉、乳糖为碳源时可产生不同大小的菌球。并且大数碳源不利于孢子的产生,其中以果糖、密二糖为碳源的培养滤液中观察到了大量的木霉菌分生孢子;其次为蔗糖、半乳糖、菊糖、葡萄糖、L-(+)树胶醛糖与淀粉。其余8种碳源的B TC21培养滤液中几乎未见到分生孢子。综合以上结果,液体发酵B TC21最利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红糖,而最利于产生孢子的碳源是果糖与密二糖。 2.2不同氮源培养BT C21后的性状及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液体培养中以酵母浸出汁、牛肉浸膏为氮源的BT C21菌丝生长最好,菌丝干重最大,产生d=2mm左右的小菌球;其次为蛋白胨,菌球直径达到2.5m m;菌球直径<1.5m m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硫酸氨、硝酸铵,氯化铵为氮源的菌丝干重较轻;以脲素、硝酸钾为氮源的菌丝干重最轻,且菌丝未能形成菌球。 最适合BTC21产生分生孢子的氮源是酵母浸出汁、蛋白胨与硫酸铵;其次为氯化铵与天门冬氨酸;牛肉浸膏、硝酸铵、谷氨酸、硝酸钾、尿素则不利于产孢。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液体发酵B TC2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同时又可促进产孢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汁。 2.3钠镁盐对BTC21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蔗糖、红糖、牛肉浸膏与酵母浸出汁两种碳源与两种氮源的不同组合中,在加有N a 3 PO 4 与M gSO 4 时,培B TC21所获得的菌丝干重较没有钠镁盐时大。以红糖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为氮源,在有Na 3 P O 4与MgS O 4存在时BT C21菌丝干重最大。观察培养后可以发现,对同碳氮组合,有无钠镁盐对菌球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在以蔗糖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与牛肉浸膏为氮源时,加入钠镁盐情况下菌球直径变小,在2mm左右,而菌球数量明显增多,在红糖为碳源、酵母浸出汁与牛肉浸膏分别为氮源时则与上述情况不同。 2.4不同碳氮比对BT C21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在液体培养中碳氮比为4/6时可以获得最大的菌丝干重,4/8、

第一节短梗五加食用方法1 l、传统食用方法蘸酱菜用:去叶择洗干净,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浸泡半小时,可蘸酱食用,色泽鲜绿,清凉可口。 2、凉拌菜:去叶择洗干净,切成寸左右的段条,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浸泡半小时放入调料调人酱油、精盐、香醋、香油及少许白糖和味精便可食用。这种食用方法使维生素不会受到损失,或损失较少,质脆味鲜,品味俱佳。 3、炒肉、炖肉食用:将其洗净切成寸段条,可与肉炒吃食用或排骨(鸡)炖吃食用 4、将嫩茎去叶腌制成咸菜或酱菜。 5、嫩茎还可以用做涮锅菜。 6、将摘下的叶子,用水冲洗干净,可做蘸酱菜食用,食用方法与苦菜、蒲公英菜相同。嫩叶晒干代茶饮用,味微甜。 第二节短梗五加加工与利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回归自然的趋势,短梗五加作为药膳兼用的植物资源,具有软化心脑血管、稳定血压、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等多种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利用人工栽培的短梗五加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产品已问世,正在开发其菜用、药用、保健三大系列产品。短梗五加叶可制作保健型茶;其茎皮可制作五加高度酒;果可以加工成多种功能食品,即五加干红,五加果酒、五加果茶、五加果饮品、五加药品,还可提取天然色紊、果胶等;人工栽培的短梗五加嫩茎作为精品山野菜每公斤价格达10元以上。短梗五加深加工产品具有无任何添加剂,口感、颜色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的特点,它的天然保健功效,是其它产品无法替代的。保健食品、有机食品、安全食品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短梗五加系列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产品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伴随着中国人世,其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短梗五加将逐步形成产业,把地域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也避免农民对当地野生资源的掠夺式采挖,保护了生态环境和野生资源。由于短梗五加经济价值较高,通过该项目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us(Rupr.et Maxim.)Harms.】又名豺节五加、老虎潦、刺拐棒、五加参等,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的根、茎和地上茎作药用,嫩茎和鲜叶是优良的山野菜,叶、果可做茶、饮料。刺五加原为东北地区民间用药,具有良好的扶正固本作用,据我国及俄罗斯有关资料表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适应原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症、关节炎、老年病等症状,还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但由于近年来的大量不合理和盲目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目前,全世界已发现五加属植物约4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有3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省区,以长江流域最繁盛。据《中国药典》中收藏的刺五加及其制剂的原植物均为刺五加一种植物。但我国各地供药用而形态与刺五加近似的同属植物有多种。短梗五加(又称无梗五加)即其中之一,可作为刺五加的替代品。 一、刺五加特征特性 刺五加为落叶灌木,高可达2~3米。树皮浅灰色,

纵沟裂,生有多数脆弱的刺。幼树黄褐色,老枝灰褐色,密生细刺,叶有密生细刺。叶为掌状复叶,重小叶5,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中间一枚较大,边缘具锐利重锯齿,上面粗糙,下面主、侧脉上有表皮刺和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常疏生细刺。茎直立,多纵生,1~2年生密生针状细刺。地下根状茎发达,横走,主根不明显。伞形花序1~6个顶生于枝顶,总花梗长5~7厘米,花梗长1~2厘米,花单性异株或杂性,花萼近全缘或具不明显5裂,花瓣5,黄白色,外面微带紫斑,卵形,长1~2毫米,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近球形,为浆果状核果,成熟时紫黑色,直径为7~9毫米,种子扁平,新月形,花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8~9月。 二、短梗五加特征特性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又称拐棒芽、刺拐棒,属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药用部分根皮及果实。植物形态树皮灰褐色,小枝无刺或基部有少数硬刺。掌状复叶,互生,边缘有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暗紫色。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由于植株嫩茎风味独特、口爽滑、营养丰富,是传统食用的最佳野生蔬菜之一。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野生短梗五

短梗五加果抗炎活性成分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Maxim)Seem.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主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地,具有滋补强壮、祛风除湿的功效。短梗五加果为短梗五加的成熟干燥果实,本文对短梗五加果的化学成分、抗炎活性和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ODS开口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从短梗五加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1D-NMR、2D-NMR、MS等光谱手段,对42个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0个:分别为3-oxo-24-methylenecycloartan(1),甘五酸(2),异五味子酸(3),白桦脂醇(4),白桦脂酸(5),五加苷K(6),22-α-hydroxychiisanogenin(7),chiisanogenin(8),22α-hydroxychiisanoside (9),(1R,11α)1,4-epoxy-11-hydroxy-3,4-secolupane-20(30) -ene-3,28-dioic acid(10);甾体类化合物1个:豆甾醇(11);黄酮类化合物4个:分别为isooirenitn(12),芦丁(13),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15);紫罗兰酮类化合物3个:分别为icariside B1(16),icariside B2(17),(6R,7E,9R) -9-hydor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β-D-apiofuranosyl-(1-6)-β -D--glucopyranoside(18);木脂素类化合物7个:分别为(+) -l-hydroxypinoresinol-l-O-β-D-glucoside(19);苯甲酸类:(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20),蛇菰宁(21),berchemol-4’-O-β-D-glucoside(22),落叶松脂醇-4,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icariside E3(24),(75,8R)赤型-7,9,9’-三羟基-3,3’

短梗五加栽培技术 短梗五加也叫无梗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全身是宝,是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药用植物。其嫩茎被称为“刺拐棒”,嫩叶可做茶,果可做果膏、果茶、果酒、饮料、制药,根皮泡水做茶饮等。短梗五加产品具有软化血管、调节血压、降血脂、疏通血栓等功效,特别是对治疗眩晕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因此,短梗五加在生产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广大林农重要的致富门路。 一、生物学特性 短梗五加适于在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湿润、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栽培,其既耐寒又喜温,种子在-3℃就能发芽,但在1~2叶幼苗期不耐低温,遇霜冻易受冻害。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2~30℃,特别是在结果期,遇到低温容易受到影响。短梗五加喜肥水,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施多元微肥。短梗五加对光照比较敏感,幼苗期在半阴半阳环境下生长良好,木质化以后能耐强光照,开花结果期光照充足则产量高、品质好。 二、育苗繁殖 采用种子和扦插及分株繁殖均可。 1、种子繁殖。入秋后,一般在9月下旬种子全部成熟。采摘成熟变黑的果实,在水中浸泡24小时,搓掉果皮,漂出种子,鲜种直接用2倍量的湿沙混拌均匀,放在花盆或木

箱中,在20℃左右温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动1次,约3个月左右,待种子有50%左右裂口时,放在3℃以下低温贮藏,待播种。播种的方式分条播,苗床上开沟2厘米,沟距5厘米,掺进细沙,种子均匀播入沟内,上覆细土,厚度在0.5-1厘米,压平,盖一层稻草;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入;穴播,每穴2-3粒种子,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 2、扦插繁殖:硬枝扦插用休眠越冬枝条扦插,选择2-3年以上的生枝做母枝,在秋季树林停止生长后或春季树液流动前采集,严格挑选芽孢健壮,插条长度在15-20厘米,距上口2厘米处留1-2片绿叶。将插条下端浸泡于浓度为100mg/kg,ABT生根粉溶液中,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一,浸泡时间为3-4小时。绿枝条是地上床高度约40厘米需要覆盖地膜和遮阴网。 3、分株繁殖:短梗刺五加每年在母株周围能分蘖出1-3个幼苗,幼苗经过一年生长逐渐形成独立根系春季将幼苗从母根分离后,进行定植。 三、林下栽培 1、选地与整地。在林下选择土质肥沃、偏酸性土壤,坡向多为阴坡、半阴坡或沟岸以及腐殖土厚的阴凉地带都可栽植短梗五加。整地方法因地制宜,以穴状整地、带状整地为主。 2、选苗与栽植。选择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整

刺五加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围绕“中国药都标准化药材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以刺五加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2009年连山关镇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特产刺五加之乡”。2012年,“连山关刺五加”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本溪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刺五加之乡”的称号;本溪县被市政府批准为“中国药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县”,“华本牌”刺五加茶、刺五加酒等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荣获多项畅销产品奖、优质农产品奖和最佳食品奖;2013年获省政府以刺五加为主的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2016年,本溪县刺五加及制品(铁刹山露酒)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下面,按照通知要求,将我县刺五加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是立足资源,壮大种植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县不断调整和优化“一县一业”结构,投资500万元,对种苗基地、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建设进行重点扶持。2016年、2017年县政府分别出台了以刺五加为主的中药材扶持政策,平地种植每亩补贴200元,加速形成

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截止2016年底,刺五加发展面积60万亩。其中:野生面积43.5万亩,人工栽培面积16.5万亩(林地栽培16.2万亩;平地栽培0.3万亩),资源蕴藏总量30万吨。与周边县区相比,发展面积居全国前列。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刺五加和短梗五加两种,2013年选育出了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刺五加新品种——“连山关五加1号”,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备案。我县百亩以上的刺五加示范园有50个。成立了6家刺五加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700多人,带动农户2000余户,研究探索出“红松混交刺五加”、“果树混交刺五加”等林药复合经营模式。 二是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发展。 我县现有刺五加深加工龙头企业5家,且都在扩大产业规模。其中本溪森秀药业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同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刺五加红茶酵素”等“本C五加”系列产品,厂房正在装修,即将批量生产;辽宁铁刹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引进1条刺五加露酒生产线;本溪华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扩建厂房1500平方米,引进1条刺五加饮料生产线,目前正在安装设备;辽宁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以刺五加饮料为主,年创产值达1000万元;本溪天滋保健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刺五加保健酒已经投放市场,广受欢迎。除此之外,未被企业加工的原产品刺五加嫩茎叶,主要是在市场上零售,用于丰

五加科 *K5C5-10A5-10?(1-15:1-15:1) 一、主要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植物体为乔木、藤本或多年草本。叶多复生,掌状复叶、羽状复叶、或为单叶(多掌状分裂)。常有刺,茎枝的髓大,体内有分泌管或分泌腔,含挥发油、树脂、树胶或乳状汁;花整齐,多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排成伞形花序,或再集合成圆锥状或总状花序;萼齿小,花冠绿白色或黄绿色,子房下位,子房室与心皮同数,心皮1~15,合生,常2~5室,每室有一倒生胚珠;花瓣5~10,分离,有时顶部连合成帽状;雄蕊与花瓣同数,互生,稀为花瓣的二倍或更多;花盘位于子房顶部;虽花小而色不艳,但具香味,花盘隆起且分泌组织发达,伞形花序(或其他花序)常再密集成鲜明而突出的大圆锥花序,适应虫媒传粉,果实为浆果或具多核之核果,鸟类传播种子。种子有丰富胚乳,胚小。染色体:X=11,12,13。 二、代表性植物的具体介绍 1、人参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个,扁圆形,黄白色。 临床应用:1.元气虚脱证。该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该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2.肺脾心肾气虚证。该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 2、鹅掌柴 亦称伞树(umbrella tree)。常绿大乔木或灌木,栽培条件下株高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