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公共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权效率解释

金融02班陈希 1630216

Introduction: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legal rules that describle what people or firms or governments may do with their property efficiently. When people have property rights to land, for example, they may build on it or sell it and are protected from interferenee by others.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not the only way to deal with the inefficiency(externalities). A sound legal system may also recover the damages people suffer.

Take a tour in this thesis, you are warmly welcomed.

前言: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批学经济的人士喜欢充当“吹鼓手”的角色,整日对着一些似同游戏的数字,发表像模像样的文章,难到他们对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就熟视无睹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对类似周其仁的学者,我是尤其尊敬的,因为他们至少仍保留着一份实践自己学说的真挚的心。脚踏实地的实证分析在人们看来是一些用处不大的学问(如美国加尔布雷思以前的制度经济学就遭众人摒弃)对经济学更负责任。作为我,在这篇文章里,将用简单一些的例子来说明一些广为人知的事实,或许受科斯的影响较深,我将沿用其传统,仿亚当.斯密的古风,一篇下来竟无一数理公式,实乃“宁愿大概的对,不想精确的错”之故。

文中试图通过实例加强对产权的认知,同时缩小东西方的产权理解之距离,最终运用于中国实际,提些建议,乃我写作之愿,诚惶诚恐。

关键词:

科斯定理公共品私人品机制失衡

交易费用制度创新社会博弈

一、一个例子

从1859年美国首次发现石油以来,由于严重的资源共有的状况,数量众多的公司争夺油田地下流动的原油,原油生产一直受到责难。众所周知,对于一块储油层上的每个公司而言,多钻油井,进行密集式开采的战略可以使他们掠夺“邻居”的原油。新开发、储量足的油田,地下压力大,足以将油压上地表,而不需用价格不

菲的加压泵,或是不需将水或天然气注入地下,把石油推上来的耗资,开采成本将会降低。但新的问题随即产生,每个公司都有了疯狂开采的动力来增加自己的份额,过多的油井与地表的储油设备出现在油田上,导致石油易着火,挥发与变质,快速的开采又会由于地下压力被释放而增加生产成本,开采者不得不较早引入气泵与注水井。过度的开采还将导致石油再生的降低。面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两种解法方案,一是联合生产,但很难在民间以一种适时的形式完成,其中反映出了对强制联合生产的政治阻力。二是依靠按比例分级,把生产配额分配到每口井上去。然而与联合生产的收益相比,按比例分级好处有限,因而存在更多地钻井的激励。统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到1980年,美国拥有世界上88%的油井,而产量仅占世界的14%,租金分配上的协调失败与石油公司的规模,租约价值和其他要素不同有关,谈判方之间由此产生了分配的冲突,同时也阻碍了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游说集团(canvassing group)。本例告诉我们许多问题,产权问题的分析远比想象中的“是否有效率”的分析来的复杂,并非对资源共有造成损失作出快速反应的制度可以更理性的使用资源并推动经济增长,任何新的产权安排都存在内在的分配冲突,即使没有人怀疑它的效率。想要取得制度变化的政治一致,就必须对产权安排的分配含义、参与者的背景、政治协议的历史等做深入的了解。这是我在下面要探讨的话题。

二、定义的争论

马克思对产权的认识是建立在产权是作为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关系的意志表现或法律硬化形式的基础之上的。道理很简单,正如语言不是一个人的产物一样。故而产权并非凝固不变,而是随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样的理论确也能解释一个个历史时期,如部落所有制经过几个不同阶段(封建地产、同业公会的动产,工场手工业资本)进而演变为大工业与竞争所产生的现代资本,可见资本主义的私有产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西方学者的看法与之明显不同的是他们将所有制关系看作本源,认为产权是所有权有关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也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准则。这是T.安德逊、Y.巴泽尔、P.阿贝尔等经济学家共同的杰作。可对以上观点进行证实的是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产权的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全社会强制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经济学是建立在资源稀缺与劳动分工基础之上的,从劳动分工角度看,社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然产生如何协调劳动以及如何分配劳动果实的问题,由此现代产权机制应运而生。产权的得当与否决定了生产组织的刺激力度,进而决定了生

产的效率。著名的科斯定理中使用的《农夫与放牧者的故事》就说明了它。在产权尚未明晰以前,畜牧者可以随意的让自己的牛吃农夫的麦子,结果自然打击了农夫劳动的积极性,生产的效率大打折扣。但界定了农夫对麦地的产权后,无论农夫与牧民就牛吃草的问题商谈的结果如何,两者的自由交易便达到了经济的最佳配置。

经济学家卡尔特认为产权制度的优劣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这显然站在与研究公司理论的科斯稍有不同的角度上,他的这一结论来自保罗?萨缪尔森的一次错误的分析。萨缪尔森曾认为5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最快的将是南美,因为南美的资源丰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但后来他意识到自己错了,因为事实上战后欧洲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尽管这些国家中多数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资源贫乏。可以这样认为,即萨缪尔森对问题的截然相反的误断来自他对产权对于经济发展作用的无意识。也许,当今日阿根廷经济崩溃、委内瑞拉查韦斯被政变下台在狱中拿起染满尘土的《宪法》来拯救自己的时候,萨缪尔森会更有所悟,其实这也只是我的臆测,来源于我所谈过的萨缪尔森所说的警惕阿根廷式的裙带资本主义(其统治者在瑞士银行存有巨款),同时也要警惕智利为代表的法西斯资本主义(皮诺切特大独裁者的出现及政府将大权交给由一批在芝加哥大学受过保守教育的经济学家组成的“芝加哥学派”)。

三、日常所闻

一个例子是住房。在这个例子中,产权的界定使房主的状况得到改善。在住房改革前,我时值孩提,与家父偶尔在邻里串串门,常见到几个新到单位的小青年合住单位分的一套公房。屋内的卫生状况非常糟糕,而厨房与洗手间就更不便提。几年来,福利分房制度已逐步取消,买房进行出租投资的人也日见其多。拿南京的楼市来说,由于赢得十运会的举办权,河西地区房价上涨,大房东将房子租给所认可的人这一态度越发鲜明了,首先日常生活的习惯成了一个考虑因素。再而房主可以采用竞价的方式尽力剥取对方的“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由此可见取得产权的好处。随着产权的到来,原本的制度下的租价得到了提高,产权中对物品的收入享有权得到了体现,户主装璜的质量也可有一定提升,无论自己买房亦或出去租房,房屋环境的改善彰显,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可奏奇效,即使如房价飞涨的香港,收入权依然可以体现,因为根据最极端的例子,使用一个床位分三更睡觉,租客每更不同的“租值消散”方法也是可行的。

产权的界定使制鞋的工匠境况更好。因为他自己是独立经营亦或为专营制鞋业的公司所雇佣将完全取决于何者收益更高(交易费用较低),同时,他会将自己在这

个公司得到的收益与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工匠在其他公司中所获的收益相比,如果他发现自己的收益相对较低,他便会中止合同,从而与更有前途的公司签订合同。劳动价值的私有财产权保证了这个工匠自身劳动力的独立的支配权与自由转让权。回想一下使工匠境况更好的方法也并不难理解,只要如同畜牧者与农夫般的产权界定,从而利益界定,社会博弈的各方均从自身利益出发,得到的结果一定是费用较低而收益最大的契约形式。

产权的划分对己可利益最大化,对一国经济则可最有效率的进行资源配置。上例中劳力财产的自由转移将使生产技术的选择性更强,生产费用越低,更多的企业组织方式与资产组合方式无疑将更好的解决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难题。利用产权的划分明确公共品(Public good)与私人品(Private good)的界线,有益于社会全体受益。典型的便是科斯的灯塔。17世纪初英国的领港公会(Trinity House)建造了两座灯塔,这个起初由海员组成的公会后来被政府授予权力,成为政府的隶属机构,而其对灯塔的建造动力却不如私人,而在1820年后,公会开始收购私营灯塔,到1842年后,英国就再不见私营的灯塔了。据后来的资料,英政府收购私营灯塔的原因在于认为私人收费太高,且因“搭便车”(Free Ride)的可能性太强而在收费中存在困难,由政府的免费提供将有利于人民的福祉,港运的发展乃至经济之振兴。

电视台的经营是问题的另一面。在美国的私人电视台乃至中国的各地方电视台节目或许更精彩些,但观众也将相应的付出代价。比如地方台、私人台的广告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眼球买各厂商的产品,为产品打开了销路,但中央台却不能因为这样的代价取消地方台、私人台,因为后者毕竟对消费者的休闲更有利。类似这样的产品的产权交给地方、私人来提供显然更有利。

从社会角度考虑,对于一些无法辨认产权的公有品,政府作为其“代言人”,作为虚拟的利益主体,似同产权的利益协调有时是必须的,对于不能开口说话的自然资源的保护起了关键作用就是一例。如被视为“公共财产的悲剧”的鲸鱼。捕鲸可以赚钱而保护鲸却无经济利益的刺激将导致鲸从海洋中消失,类似的还有美洲野牛的濒于灭绝。政府要做的工作很多,如缩短捕捞季节,对捕捞的相关工具的限制。

这个例子不禁使我想起了武汉地区长江边的采砂行为。中国共有5个地方当局能够钳制对江砂的过度开采,却没有一个能够独立的控制采砂者,后果可以想象,各部门各自为阵,纷纷与采砂者合伙捞好处,长江边的采砂有禁不止。对于砂这一个公共财产,绝不可由私人进行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中央应当出面协调,成立能够独立管辖,且能超然利益之外的机构方为所需之策。

对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如此,在政府只有很有限的关于污染排放的花费与收益资

料的情况下,边际排放的社会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曲线很陡峭,而减少排放的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of Abatement)曲线较平坦时,对排放多征费显然不如规

social costs)

Level of Emissions

图1

额外增加ADE,而同样的偏差在决定多征费时导致了社会花费更大的ABC。可见,即使在无法明确界定产权归属时,政府的类似拥有产权的“代言”对于挽救环境资源是急需的。

也并非一味的政府出面可以包打天下。最近温州打火机因为欧盟的CR法案

被拒欧洲市场以外,当温州人在博鳌论坛向朱总理求救时,朱总理风趣的说:“你们尽力去打,可是打不赢也不能怪我啊!”温州人自己行动了,他们的打火机行业协会组团去欧洲谈判。诉求于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的产权明晰化,是企业的产权就剥离给企业,让企业在产权流动的优胜劣汰中生存,这是浙江民营经济领先于全国的本质因素。

在将产权界定给政府或是非政府(如社区、团体、个人)都不能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的情况下,多方的合作就成为必然。教育在许多国家被认为主要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品,是应该由政府提供的。但对此,联邦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曾作出公共教育部门是“最无效率的公共管理部门”的尖锐评价!基于此,我们应当对教育产权的公有或私有问题有了处理的经验,然而,我国高校的低效率

与低贡献率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以教育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为例,发达国家平均贡献率在1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贡献率在5-6%,而根据纪宝成的测算,在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投资平均贡献率大约在3.12%,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贡献率水平。明显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要求不相适应。在发展中,我们渐渐摸索出了途径,但客观上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与低质量与无特色的教育的尖锐矛盾的日益突显,使教育产业成了公有和私有的共同乐园。一方面,国家掌握难以排他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不仅要政府松绑,而且要求高校本身具有“法人意识”。回顾我们的阶段性成果,是因为我们正着手完成:

1.打破垄断,构建“三足鼎立”的办学体制, 培养了市场中竞争的因素,缓解了国家的财政投入压力,使国家将教育投入更集中的用到那些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中。

2. 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提高高校“法人”的意识这种机制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人才,创造出服务于社会的科研成果。

3. 健全、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机制。一些内部机制共同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管理活动、文化建设的决策和评议。让“自主办学、科学办学、民主办学”成为大学自治的风尚。自主办学导致了图2中的W1、W2、W3对于教育支出的意愿的

图2 Education Spending per Pupil

多元化。此时W1、W2、W3分别代表教育支出的意愿,中间人(median voter)的¥1200的偏好被确定为有效的水平,但在多数人决定(majority-rule voting)的场合, 若W2与W3的偏好一致,且都是¥1200,这时有效的水平小于¥1200(因为有效水平是W1、W2、W3加权平均的结果),则实际的公共教育支出过剩,同理,此时

W1、W2的偏好一致,且都是¥1200,则实际的公共教育支出不足。政府的自主办学、多元化办学将使人们教育支出的偏好多元化,从而解决了公共教育支出的资源配置不利。

我相信,将来如果我们做的更好,也是源于对这三点的更进一步贯彻.

四、产权的机制失衡与西方产权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

众所周知,产权的明晰化将带来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的大幅降低。这也是前面若干实例分析的结论。明晰的产权应该伴随有排他排,扩张性与依存性。一方面,根据排他性,产权要保护自身价值形态的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扩张性,产权要追求自身价值形态增值,扩大所占有和支配的财产数量。再一方面,每种产权形式皆离不开其他的产权而独立存在。产权间应能够相互制约、影响与转化。只有发挥这三性,产权体系才能顺利的运转。而2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非国有产权的三性被加强,而国有产权恰恰相反,形成非国有产权对国有产权的强对弱局面,导致产权的机制失衡。原因是非国有产权的主体明确,一些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主具有迅速致富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其收益扩张机制。而国有产权代表人“缺位”,弱化了排他性与扩张性。拿企业来说,没人为国有产权负责,职工的收益扩张意识不断强化,而他们做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的主体意识淡薄。多元化的产权体系实际是众强对一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后果必然是国有产权遭受侵蚀,越发不能正常运转。

“改到深处是产权“,是众多经济学家的共识,怎么个改法却颇费思量,科斯提出的现代西方产权理论虽然是维护他们私有制的那一套,但在西方经济学界,对科斯定理仍有不同观点,罗伯特.D.库特指出:“以私有制的基础来建立私人间的协议,并以之来克服外在性,客观上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便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进行国有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是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切不可采取前苏联式的外部剧烈冲突的突变方式,常以内部渐变的方式进行。另外值得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产权改革不具有革命的性质。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产权的改革方式可分为需求诱导型与供给主导型。后者是由政府借助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组织实施的制度创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定阶段后,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方式已突显。推进改革的政府与非政府主体需参与制度创新的社会博弈,要防止非政府主体或下级政府利用上级政府的授权谋取自身利益而使改革变形。对这一轮的产权改革,我有以下药方:

①进行增量改革,着眼于资产增量的配置上引入新的产权制度的因素。

②试验推广,改革方案先在一定地域试验,取得成果后再加以推广,以尽力减少改革风险。

③秩序改革,充分利用已有的组织领导资源,有秩序的改,以保证改革中制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大的社会波动与资源浪费。

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品的分配过程中,利用产权改革的有利结果,扩大信息分布范围、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信息的成本、提高获得资源的机率,进而降低取得资源的成本,促进经济的增长。可以说,政府正扮演着“超级企业”的角色,其“经济组织“的地位越来越得到证实。难怪诺斯曾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其他的以非政府(主要是企业)为主体的分配过程中,需要国家政府主体的支持,把本属非政府主体的产权从政府主体中剥离出来,使国家出让产权、企业拥有产权,以保企业法人地位的完整,保证所有者权益。这一过程有历史为鉴。在匈牙利过去的中央计划与有调节的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中,国家把一部分财产的支配权转给企业,但原有产权结构未有从根本上受触动,结果证明了改革的失败。经过若干年后的证明,国家要做到放弃除得到资产收益及其增值以外的所有权力与利益则必须实行国家职能与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从根本上理顺政企关系,将依赖于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依赖于打破产权在原有者手中形成的难以改变的僵局,依赖于对“企业只生不灭”的负效应的根除,让产权能随商品快速流动起来,这一点被张五常的研究证实。他的研究表明土地生产要素边际成本与边际产出的边际成本相等后的非排他性的转让是低效率的。因而,台湾的土地改革并不需要,确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机制,允许土地自由转让,方能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用。

五、结语

本文竭力对产权的世界性与本国性进行解释,进而探讨其对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

其实,任何制度的运用与变迁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也不能独身事外,可以认为,中国的产权制度就是一种交易费用极高的制度,但它只所以能存在,只所以使其改革者将改革定位在对原有制度的保存之上,是因为维护它的费用小于改变它所需要的费用(即搜集有关其他制度的信息资料及迫使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接受新制度的成本)。正如对于一个手中有物品要出售的人,迟迟不能找到买家,在信息经济

学(information economics)中是认为他手中物品的潜在价格低于他获知潜在买者的信息成本,越来越多的这种情况造就了不对称信息下的市场(market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无奈,信息成本的高昂使我们只有这样的高度。这就交给了我们年轻的经济学学子们这样一个使命,汲取新制度经济学开创以来科斯、阿尔钦、诺斯等前辈的理论成果,同时结合中国的产权状况,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产权革新之路。

六、主要参考文献:

1.《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C.诺斯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产权效率论》立信会计出版社李会明著

3.《国际石油百科全书》

4.《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

5.《产权的经济分析》Y.巴泽尔剑桥大学出版社

6.《社会成本问题》科斯

7.《探求智慧之旅》一书中对Paul A Samuelson的专访

8.《佃农理论》张五常2000年版

9.《卖桔者言》张五常

10.《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市场经济与产权改革》胡永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经济学小品和案例》Stiglit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高度审视发展知识经济》,朱丽兰《求是》1998年第14期。

14.《全球化与道德重建》赫尔穆特·施密特著柴万国译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版

15.《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政策选择》纪宝成

16.《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America)Libecap.G.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7.《Microeconomics》Fifth Edition

by Robert S.Pindyck Daniel L.Rubinfeld

小论文题目 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3.中国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方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5.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6.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7.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8.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研究(38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9.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度研究度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010..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政策政策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1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评估体系体系体系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创新创新研究研究(33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工具工具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616..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7.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8.创业的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9.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评估主评估主体体多元化多元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02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评估方式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评估评估研究研究研究综述综述(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222..我国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32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对公共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这个学期跟着我们敬爱的罗老师我们学习了公共经济学,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特征和它的一些研究对象。 【关键词】:市场失灵研究对象学科联系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如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 人们研究政府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比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等。但是,经济学认为人们是通过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为、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商品货币关系中完成自己的交易行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服务性的,政府是服务性的政府。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提供公共物品、政府价格管制、外部性与政府行为、政府政策与经济自由度、寻租等问题时,采用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博弈理论、信息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既完成社会的目标,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大致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混合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 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 其它经济学论文: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 欢迎来到站,今天本站为大家提供了公共经济学结课论文,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随着中国房价的不断攀升,中国的广大百姓已很难承受高房价的压力,这就不得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施压行为,他们所在利益集团主要包括:①普通获益者集团:过去的研究证明,这个集团非常大,其中有一般干部、一般工人、农民、职工等。②利益相对受损集团:这个利益受损集团不是由各个年龄段的人员组成的,它主要是由 45 岁以上年龄的人组成的,包括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等。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再就业能力较低。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有很大部分在这一集团。③社会底层集团:底层社会不仅仅是城市居民,还有很大部分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流动人口、民工群体。如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是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而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主要有:大部分国企的上层人士,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住房困难的人民大众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则采取游说方式促进政府对房价的调整。在中国的游说形式主要包括: 1、争取出席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的立法或者行政政策意见听取的座谈会; 2、针对决策者个人及其接近者的交往与意见表达活动,这一形式所占比重较大; 3、利用权威媒体与权威信息收集机构提供高层领导可以阅看的内参文件; 4、利用知名专家与民意代表在两会或者其他场合发表个人意见,尤其借助于媒体压力引起决策部门注意。我国为获得良好住房条件的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人关系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他们有时会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如报告制度) ,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更多地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家族血缘、同学、老乡或私人情谊) ,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表达其特定利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关系 1.公共部门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公共部门指的是政府及其附属部门之和,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主体. 2.如何理解混合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体制是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通过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经济效率实现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①产品的净社会收益非负,②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净社会收益最大化) 4.资源配置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习惯模式,政府命令模式,市场模式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信息不完全问题,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失业通胀及经济失衡. 补充,公共部门经济职能(市场失灵的原因):一资源配置(自然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二收入分配.三稳定经济, 6.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7.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企业生产活动中私人成本与其生产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产品生产数量超过社会适宜量,污染物过度排放. 生产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学技术创新有可能产生生产的正外部性问题.在企业技术革新产生后,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商品. 消费的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消费活动也会对他人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例如吸烟. 消费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一些消费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该消费活动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消费活动存在正效应的外溢. 8.公共部门矫正外部性的措施有哪些? 命令与控制,征税或收费,(征收排污费征收庇古税,命令控制与征税收费的比较.)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可交易污染许可证: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既能达到高效率的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根据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向各个排污厂商分配排污权,从而有效的满足一个地区特定的总量排放水平或满足一个确定的环境标准,然后准许各个持有排污权的厂商进行交易.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何为公共产品的政府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 政府建立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实体,由政府直接控制经营实体来生产经营公共产品.,叫做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由市场上的私人部门生产经营通常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

15525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备考题库15525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经济运行角度提出的新颖的课税根据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外,还发挥了调节经济的功能。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这种功能() A.优化产业结构 B.协调收入分配 C.刺激有效需求 D.稳定社会结构 正确答案:D (2)按照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应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 A.社会救济 B.社会基础设施 C.社会治安 D.社会福利 正确答案:B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正确答案:B

(4)产权归政府所有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正确答案:D (5)充分就业是指没有() A.非自愿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正确答案:A (6)从当今世界各国的税制情况看,税制模式主要有()。 A.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B.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财产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C.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财产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财产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D.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财产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正确答案:A (7)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 A.税收

B.收费 C.公债 D.公债加收费 正确答案:A (8)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 A.企业所得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人头税 正确答案:B (9)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使用费,是公共收入的一 个有偿性的来源。下列对于使用费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收取使用费的特定设施通常属于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设施 B.使用费的特点是谁使用谁付钱。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益, 应当相应地为此支付一部分费用,即所谓谁受益谁出钱 C.政府收取的使用费,通常低于其提供该种物品或劳务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和使 用费之间的差额,便是对使用者的补贴,而这一补贴是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 D.使用费收入的获取稳定,与使用者的意愿无关 正确答案:D (10)分税制是一种中央与地方政府划分公共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 税种实现“三分”。“三分”指的()。 A.分权;分税;分管 B.分钱;分税;分管 C.分钱;分税;分权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思考 摘要:研究生教育本来是一个公共品,这几年随着考研人数的剧增,然后出现了一个事实,就是国家对研究生的补贴不再是全额,全部,而是部分学生,这是否有利呢,是否会产生什么弊端呢? 关键词:公共品,研究生收费制度,私人品,效率与公平 2005年全国9所高校参加“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预示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这一话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自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我国实行以来,人们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事实上已经接受了这一制度。那么,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是否将要延续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还是会因为研究生教育的殊异性从而使得收费制度难以甚至不宜推行?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大体上主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者认为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收费,符合国际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反对者则认为研究生属于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公共产品,担心研究生教育收费会使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因此而放弃读研,同时也认为研究生收费会成为扼杀“大师”的元凶,带来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这样会有悖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尽管不一而足,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目前也尚在试行阶段,但对此问题的探讨,无疑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尝试从公共经济学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教育:公共产品抑或私人产品 研究生教育应不应该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教育是不是一种公共产品。按照现代公共经济学对教育服务产品的区分,教育的属性因教育的层次而不同,而不同属性的教育成本和费用也是由不同的主体所提供的。如义务教育由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所以受教育者的成本和费用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所承担。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成本都是由政府来承担,尤其是基础教育之外更高层次的教育。一则因为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客观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不断膨胀的教育需求,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如此;二则因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而个体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根据“成本和收益”的具体衡量来决定这项教育投资,这时候的教育往往具有一种私人产品属性。当然也有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教育,如一些继续教育,这时候需要政府和个人来共同支付教育成本。 义务教育以及一些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其原因在于公共产品存在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样市场机制对公共产品的供给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存在着一些有这种教育需求但又没有能力投资的个体,而私人往往不愿意生产这类商品,这时候这种教育投资只能由政府来生产或提供,既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来增加国家、社会宏观上的收益。而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除了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外,最直接还是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显性的或潜在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理论上讲,研究生教育从总体上讲更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 我们知道,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校的大规模招生,这种大规模的招生在促进国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阿时,也带来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的不平衡导致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社会中高学历人才比重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现代社会结构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有机成本结构提高、社会的劳动力过剩,竞争机制成为人们获得收益的前提,而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是人们提高竞争能力、获得更多收益的一个主要途径。经济学用教育收益率作为衡量教育的经济报酬的指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专题研究表明,中国的教育收益率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增长过程,多接受一年的教育的收益率水平从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三篇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

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 题型与分值: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简答(25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 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 2、居民从公共支出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 A) A、财政净收益 B、净利润龄前 C、边际贡献 D、净现值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B ) A、进口漏损 B、出口漏损 C、顺差 D、逆差 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C ) A、非正规的硬约束 B、正规的软约束 C、正规的硬约束 D、非正规的软约束 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D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A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企业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部门 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 C ) A、正外部性 B、不道德行为 C、负外部性 D、违纪行为 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 C ) A、私人部门 B、中小企业 C、垄断行业 D、竞争性行业 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 B ) A、立法权 B、执行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A )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军事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 D ) A、成本上升 B、停产 C、产量下降 D、通货膨胀 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 B ) A、司法权 B、弹劾权 C、行政权 D、立法权 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 C )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A、集会 B、社会关系 C、舆论 D、游说 16、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A )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垄断 D、计划经济 17、规模报酬递增必将导致(C )

一、名词解释 政府预算 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结构 外部性 社会保障 税收负担 拉弗尔曲线 资源配置 二、填空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2、个人对公共需求表达的缺陷是________。 3、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存在最有多 数原则,就是在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和最小的那个多数。 4、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效应。 5、政府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6、财政性转移性支持主要包括___________(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社会保障包括以下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五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税负转嫁的特征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 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0、税收的两大原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税制更适合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税制更适合发达国家。11、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是一个国家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做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上,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___________的最大化或促使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提高。 12、一项公共需求从产生到实现要经过以下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国家分配论关于分配的目的的阐述是____________;公共财政论阐述的是____________。 14、国债的还本资金来源有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政府预算按政府级次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投票悖论是指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尼迪曾断言“那种能保证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____,并且不依赖________________的多数规则的投票方法是不存在的”。塔罗克也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越大,就越难以使某个提案获得多数票。 17、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条件下,当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配置的状态都不具有帕累托效率。但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属于财政特征的是 A.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的 B.分配主体是国家 C.分配主体是财政部门 D.以保证国家机器运转为目的 E.分配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2、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基于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服务“看病难”问题 XXX (北京XXX大学XXXXXX学院)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出现的“看病难”问题,描述了“看病难”如何在医患之间体现出来。基于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经济学原理,探讨了市场失灵下,政府参与控制的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对“看病难”的影响,通过分析现有体制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对造成“看病难”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制度分析,以期为政府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看病难 1 问题背景和医疗服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经济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对自身健康水平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将财富的一部分存款用于日后就医看病所用。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投入,医疗服务体制的改革进程非常缓慢,这就引起了人们健康需求与卫生医疗服务的脱节,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均衡的社会问题,例如医疗卫生资源缺乏、部门监管不到位、高层管理者腐败、医药垄断价格昂贵等等。在我国现阶段国情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的表现呈现严重的不公平,城乡服务水平,资源供给,投资力度差距较大,医患矛盾多,纠纷频频发生,这也是医疗领域近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众多因素积聚使得宗旨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很难解决人民的迫切需要。因此,“看病贵、看病难”成了百姓心中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种恐惧心理,也成了他们生活的一大重担。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早就存在,但是这一阶段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经历了几次医疗改革,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仍然有许多地方还没得到有力的改善。纵观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虽然能够同市场中其他商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提供,然而在医生和患者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疗市场的本身具有不可逆性,纠错成本非常高,所以存在许多的医患问题是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医疗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人们对于看病就医保障身体健康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很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致使市场调节机制不能完全发挥。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医疗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2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经济学性质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上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或收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看,该服务是为了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身心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经济学》王雍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研究生课程刚刚开始的阶段,我首先自学的教材是《公共经济学》。原因是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是公共管理学科范畴内的理论和应用,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而公共部门的经济作用则是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以我要从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部门入手,开始我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习研究之旅。 通过公共经济的学习,首先是要弥补一下理论的空缺。书中按照篇章系统地从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经济政策和管制等角度讲述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失灵的类别和范围、帕累托效率、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博弈论和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等。 (一)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现代市场经济是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互作用的混合经济,私人部门更多时候遵从市场规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共部门则基于公共利益极大化的原则,利用非市场的政治程序制定和实施决策来支持和补充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多由地方政府来具体提供给民众,这也就解释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司法服务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人人均可受益。高速公路,公园等则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在一定容量内可以平等受益。这让我想到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引来严重拥堵成为了新闻热点,我想这就是政策将准公共物品改为了纯公共物品,去除了排他性,造成了“劣币追逐良币”的效应,低效益追求者将高效益追求者一起共享有限的资源,另外,我认为这个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原理,也并没有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却进行了政府的政策干预,最终导致了高速公路的一度瘫痪。我想公共政策的出台、公共物品的提供,既然出发点是社会效益,那么就需要以结果为导向。高速公路这种资源在使用中,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资源如何有效配置而非如何平等配置。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一定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私人部门可以承担生产和管理责任,公共部门则承担决策和融资责任。公共部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