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国学经典小抄

电大国学经典小抄

电大国学经典小抄
电大国学经典小抄

《国学经典选读》单项选择题

1. 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 C )

A、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小家子气。”

B、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可以随便装东西。”

C、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D、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固定了形状,要么方要么圆。”

2.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C )

A、畏惧

B、畏缩

C、敬畏

D、崇敬

3.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恰当意思是(A )

A、孔子说:“天何曾说过什么呢?春夏秋冬按天时运行,万物因而生息循环,天何曾说过什么呢?”

B、孔子说:“天何曾有言语呢?四个时令运行,百物生长,天何曾说话呢?”

C、孔子说:“天怎么有语言呢?四季运行在天地之间,百物茂盛生长,天有什么说的呢?”

D、孔子说:“天呢!怎么说这样的言语?四时运转得很快,万物生长得茁壮,天呢用雨水说话。”

4.“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的恰当意思是( D )

A、尽心尽力地去了解人的本性;了解了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地了。

B、用尽他的心力,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的性格,那么就是知道天命了。

C、应尽心尽力了解人的本性和天意与使命。

D、尽最大的限度回归到与宇宙最初本元相应的慈善之心,这样就可以知道人内在的本性;知道了人的本性,也就知道了上天的运行规律了。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中的“率”恰当意思是(B )

A、率性而为。

B、遵行,遵循。

C、率领,领导。

D、率先,领先。

6.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句恰当的意思是(C )

A、孔子答道:“未来知道长生,现在怎么能够知道呢?”

B、孔子答道:“不知道生人是谁,怎么能够知道死人是谁呢?”

C、孔子答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

D、孔子答道:“生的道理弄清楚了之后,才能够懂得死的道理。”

7.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一句恰当的意思是(D )

A、孔子答道:“务必把人民的正义放在心上,尊敬鬼神而远望的距离,可以叫做‘知’了。”

B、孔子答道:“从事人民喜欢的正义工作,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就叫做知道明理。”

C、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把鬼神放在远处敬仰,这样就可以了。”

D、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8.“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一句恰当的意思是(A )

A、“坚决地以广大的心胸行持宽仁的恕道,追求仁德不会有比这更近的道路了。”

B、强烈地要求宽恕别人而有所作为,追求仁德不会有比这更近的道路了。”

C、以坚强的意志宽恕世人的所作所为,追求仁德不会有比这更近的道路了。”

D、坚决地以广大的心胸行持宽仁的恕道,追求仁德不要因为距离近而不知所措。”

9.“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一句恰当的意思是(B )

A、所谓的仁爱之人,是说其中有人欢欣地去爱别人;他喜欢的人很有福,而他厌恶的人就有灾祸;

B、所谓的仁爱之人,是说他从心底里很高兴很自然地去爱别人;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

C、仁义的人,所谓从他的心里乐意接受别人的爱护之意;他令人可喜的给予别人幸福感,而且给予恶人祸患;

D、仁爱的人,是所谓真心欣赏他人爱护他人的人;是喜欢有福同享的人,不喜欢有祸共担的人;

10.“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此句出自(C )

A、《论语·卫灵公》

B、韩非子《韩非子·解老》

C、王守仁《大学问》

D、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这段话的所指是( D )

A、这一段话是针对孔子的弟子们来说的,阐述了为仁好学之道,要知道仁德,要能够坚守操守,行事要庄重,行动要有礼,尽可能做到至善。

B、这一段话是针对臣子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臣子要想辅助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足够的知识和仁善的行为去执行贯彻。

C、这一段话是针对君子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子主要想修身齐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由己及人,由长到幼地施行。

D、这一段话是针对君主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由心而外,层层深入的执行与贯彻。

1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意思是( A )

A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B、恭侯客人时要有礼貌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地对待客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信任别人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敏捷地做事就会快速见效,给别人恩惠就会使人满足。

C、恭敬不如从命,过于宽松不会得到大众的拥护,信任别人还要任用别人,敏捷地做事使人有功,互惠才是使人满足的根本。

D、恭敬待人就是不要公开场合侮辱别人,人们都是喜欢宽大为怀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敏锐而且有效率地做事,恩惠足以使人感到欣慰。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的意思是( B )

A、自己所以不想要的原因是,别人不要的强加给了我们。

B、凡是自己不喜欢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C、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让我们喜欢的人去做。

D、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迫地送给别人。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C )

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远地施行仁爱

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接近取来就用的便利条件,可以说是仁德的方法了。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已经可以说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可以说到处都能够表现出仁爱之心了。

1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句的恰当意思是( D )

A、孔子说:“恭敬而没有礼貌就会劳顿,谨慎而无礼貌就会恍惚,勇敢而无礼貌就会忙乱,直爽而无礼貌就会纠结”

B、孔子说:“注重外在的恭敬,却不知礼,就会徒劳;注重外在的小心翼翼而不知礼,就会匆忙;勇往直前,却不知礼,就会乱了阵脚;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绞痛。”

C、孔子说:“恭敬不如从命,恭敬知礼,就会劳而有获;谨慎而知礼,就会避免草率;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妄为;直来直去,却不知礼,就会。”

D、孔子说:“注重外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

1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一句的意思是( A )

A、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圣人的最大法宝是权力地位,用什么来保住这高位呢?用仁德。

B天地之间的大恩大德化助生育生命,圣人所拥有的大法宝是地理位置好,为何能够守住职位呢?因为拥有仁德

C、天地之大可以生出德行,圣人之大宝是可以保护地位,怎么样能够把守高位呢?用仁德。

D、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执政者的最伟大宝物是位于至高的尚方宝剑,用什么来保住这高高在上的权利呢?仅仅用仁德是不行的。

1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一句的意思是( B )

A、孔子说:“君子在天地之间,没有不适应的,也没有莫名的,始终以义为依据。”

B、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盲目适从,也不盲目否定,始终以义为依据。”

C、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适应的地方,不肯定的地方,就要用义去比对。”

D、孔子说:“君子在人间替天行道,没有不适合,也不枉然,正义与其同在。”

18.“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一句的意思是( C )

A、“公叔文在适时说话,人们不讨厌他的语言;他乐善好施之后笑口常开,人们不讨厌他的笑;他首先坚持正义如何取得成绩,人们不讨厌取得的成绩。”

B、“公叔文在世时会说话,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话;他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所以别人也不厌烦他的笑容;他是君子取材取之有道,所以别人就不讨厌他拿取财物。”

C、“公叔文在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话;他在真正高兴时才笑,所以别人也不厌烦他的笑;他在合乎义的时候才要别人的东西,所以别人就不讨厌他拿取财物。”

D、“公叔文在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话;他在应该高兴的时候才高兴,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笑;他在应该坚持正义的时候坚守义,所以别人才不嫉妒他的多财。”

1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 D )

A、中庸:就是中规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调和、折中的意思。

B、中庸:就是关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

C、中庸:就是关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

D、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20.“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意思是( A )

A、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B、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仁者和智者都喜欢从自己仁爱的立场和智慧角度去看待同一或不同一事物的。

C、仁者见到他就说要去爱他,智者见到他就说要去启蒙他。比喻教育者对同一个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立场或方法。

D、仁者见到他就说仁爱之语,智者见到他就说智慧之语。比喻一个人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21.“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的恰当意思是( B )

A、你们这样的无知,浑浑噩噩地混迹在天地之间,所以充塞在天地之间,不过是我们的碌碌无为的躯体。天地之间的率真之志,才真正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

B、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就是我们的身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之气的志,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

C、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我们,不过是我们的躯壳而已,我们需要精气神的充盈;天地之间的统帅之气,滋养着我们的秉性。

D、你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所以应该珍惜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气,提升我们外在躯体之中的学养;让天地之气的帅志,形成我们的天然本性。

22.“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恰当意思是( C )

A、知道其荣耀,却安守其卑辱,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的人,在品德上达到满足完美的境地,就可以重新归于简朴了。

B、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浑全未破的原始、真朴之地。

C、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原初的真朴之地。

D、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仁德方面永远不知足,循环往复地从简朴之道开始。

23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中的“叩其两端”的恰当意思是(D)

A、扣住他的两端问题去同时探求处理,不可疏忽任何一端。凡事皆有两端,要么从上入手,要么从下入手,去粗取精,无所不尽。

B、从问题的两端中的一端开始处理问题。凡事皆有两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本后末,先上后下,先精后粗,无所不尽。

C、紧扣事物的低级和高级两个层面问题去探求实质问题。凡事皆有两极,都要从低级到高级,由简而繁,才能无所不尽。

D、从问题的头尾两边去探求。凡事皆有两端,两端包括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

24.“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的恰当意思是( A )

A、(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为造作事端,虽然有所施为也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自己尽了力,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B、(任凭)万物生长运作而不要始乱终弃,生出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侍物自傲,功业成功了而不退回居室,所以说只有不居功,才能不失去什么。

C、(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以肇始居功,生出万物而不拥有万物,让万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万物茁壮成长而不以为自己有所依靠,这就是成其功劳而不居功。啊,这就是唯一的不变法则,所以要以自然法则为准不去顾及其他。

D、万物生长变化而不人为开始,虽然生存法则是顺应自然不是有所人为造作,有所作为而不恃持不变,取得了功名成就而不以为自己尽了力,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不去理会别人的歧义。

2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恰当意思是( B )

A、“道”的运动变化是表面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的运用特征是表面柔弱的内心刚强的。

B、“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

C、“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不是“道”的运用特征。

D、反方向运动,说明事物总是物极必反;欲强则弱,欲刚则柔,说明事物总是适者生存。

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恰当意思是( C )

A、喜怒哀乐的情绪不要发出来,所谓藏起来情感;喜怒哀乐情绪都节制起来,所谓压抑人的情绪,和气生财。

B、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毫无节制,叫做和。

C、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D、喜怒哀乐在没有发作时就控制住它,叫做调和折中;发出来的情绪都要合乎礼节,都要恰到好处,叫做一团和气。

27.孟子曰:“伯夷,圣之清也;伊尹,圣之任也;柳下惠,圣之和也;孔子,圣之时也。”中“孔子,圣之时也。”的恰当意思是( D )A、孔子,是圣人中能把握时间、抓紧时间学习的人。B、孔子,是圣人中能时时学习的人。C、孔子,是圣人中能识时务、识大体的人。D、孔子,是圣人中能审时度势、与时偕行的人。

2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恰当意思是( A )A、因此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宇宙中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遵循地的法则,地遵循天的法则,天遵循“道”的法

则,而道以自然为法则。B、因此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地域中有四大,人居住在其中的大地上。人以地为法,地以天为法,天以自然为法,而道法要合乎自然规律。

C、因此说道大、天大、地大、人最大。在宇宙中有四大,人是其中最大的。人能够战胜地的法则,人定胜天,天道的法则,而道法归于自然法则。

D、因此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宇宙中有四大,人是四大之一。人遵循地的法则,地遵循天的法则,天遵循道的法则,道法与自然是两种思路。

29.“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的恰当意思是( B )A、所以,“道”生了它,“德”养了它;培育它、滋润它;考验它,毒害它;生养它覆盖它。生了它不拥有它,为了它不占有它,帮助它而不宰制它。这就是玄奥的“德”。

B、所以,“道”产生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道”、“德”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开花结果,使万物成熟壮大;它们对万物滋养、保护。它们生养了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它们发展了万物,却从不居功自恃;它们是万物之长,却不对万物横加宰制。这就是极大而深远的“德”。

C、所以,“道”产生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道”、“德”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开花亭亭玉立,使万物经受得住害虫侵扰;无论滋养还是颠覆都能够承受。生养了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发展了万物,却把持自恃;万物之长不被宰制。这就是所谓的神秘的事物。

D、所以,道生万物,德育万物;道德使万物开花结果,使万物成熟壮大;道德生养了万物却不把万物视为私有财产,万物自由发展,道德自在其中;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不对万物横加宰制。这就是雨露阳光的作用。

3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恰当意思是( C )

A、孔子在自己身上戒除四种空想病——凭空做揣测(脱离实际情况),绝对肯定(缺少辩正性),固执己见(从而缺少灵活性),自以为是(怀疑或否定别人的意见)。

B、孔子要求弟子们绝对不要做坏事情——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必须从政,不要顽固不化,不要自大。

C、孔子在自己身上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做没有根据的揣测(从而脱离实际情况),不绝对肯定(从而缺少辩正性),不固执己见(从而缺少灵活性),不自以为是(从而怀疑或否定别人的意见)。

D、孔子绝对不要的四件东西——乱想、胡猜、瞎说、妄为。

3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 B )

A诚实的人就是天地之间的符合道的人,诚实之人,会用诚实之道为人处世。

B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C诚实是顺应天道的,不诚实是违反人道的。

D诚实是天意的律法,做到诚实的人是能够被人尊重的人。

32.“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 C )

A诚实的人,不用勉励就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不用思考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从容行事可以逐渐修炼成为圣人。

B诚实的人,就不用勉励吗?不勉励何以进步?不思考何以行事得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C诚实的人,不必勉强就自然地符合做人的标准,不必思索就自然地言语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D仅仅做到诚实是不够的,不能勉为其难,不能不思量,为人处事一定要从容不迫,这是圣人能够做到凡人难以做到的。

33.“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 D )

A诚恳之人,选择善地而居住,绝不固执己见地住在混杂的环境里。

B谁能够做到诚实谁就是选择了善途,谁就要放下执着,不再迷失方向

C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不要固执地实践要学会变通。

D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守不渝地实行它才行。

34.“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 A )

A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亲爱自己父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是义的表现;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B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爱护他的亲人的;等他长大后,没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长的。亲近亲人,是仁;尊敬师长是义;心里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是行不通的。

C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亲爱自己父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是义的表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人可以帮助你,达到天下至圣的境界。

D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能够离开父母亲人的,长大之后,出门在外,没有能够离开亲朋好友的;亲亲爱爱,是仁的表现;恭恭敬敬,是义的天下。天底下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比父母和亲友更重要的了。

35.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在于天、人、万物所具有的永恒的根本规律,以及具有共同的最原初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在天而言是“道”,在人而言是“仁”,而在人类社会的表现则为“( B )”。

A、德

B、礼

C、学

D、法

36.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一句中的“中庸”的恰当之意是:( A )

A、恰到好处的常理

B、极致的常理

C、中规中矩

D、平庸的做法

37.“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的恰当之意是:( B ) 144页

A、君子就是遵从中庸之道的人。

B、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C、君子就是中规中矩不犯错误的人。

D、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懂得珍惜时间。

3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142页

A、用武力使人屈服,并不是真的让别人真心服气,只是力量不足罢了!

B、君子要以中庸之道,使人心服口服。

C、用武力使人信服的人,别人不一定心服,是因为他打不过人缘故;用道德感化使人信服的人,别人内心服了嘴上也不服。

D、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好像七十子归服孔子一样。

39.“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 ) 49页

A、通过传授而得的知,是闻知。通过推理不受方域语言阻障的知,是说知。亲身接触、观察而得到的知,是亲知。所用来说的,是“名”。所说及的,是“实”。“名”与“实”相匹配,即是“合”。立志于践行,即是“为”。

B、三种知识来源中,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传闻”又多不可靠,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C、用武力使人信服的人,别人不一定心服,是因为他打不过人缘故;用道德感化使人信服的人,别人内心服了嘴上也不服。

D、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①亲知,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②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③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4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去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B ) 50页

A、通过传授而得的知,是闻知。通过推理不受方域语言阻障的知,是说知。亲身接触、观察而得到的知,是亲知。

B、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C、不出大门,不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不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没有不知道的事情。

D、这句话是应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4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C )51页

A、学习越来越难,知识越来越多,学不过来,只能用无为而治的办法了。

B、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C、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修持大道之人,一天一天地不断剔除自我的私念。减少再减少自我的妄想与贪念,以至于达到没有人为造作的境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治理天下首先是不要无事生非,如果老是无事生非,就不足以治理天下。

D、这句话是说做学生的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应对日益爆炸的知识时代。

42.“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51-52页

A、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亲知,即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体见”即局部的与“尽见”即全面的两种。闻知,即传授得来的知识,又可分为“传闻”与“亲闻”两种。说知,即推论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受方域语言的障碍。

B、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C、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修持大道之人,一天一天地不断剔除自我的私念。减少再减少自我的妄想与贪念,以至于达到没有人为造作的境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治理天下首先是不要无事生非,如果老是无事生非,就不足以治理天下。

D、对言语有溯源的准则,有推究的准则,有实践的准则。向何处去溯源?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的事迹。向何处去推究呢?要向下考察,从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去推究。如何去实践呢?把它放到政治上去实行,观察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这就是立论的三项标准。

4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 ) 59页

A、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品格吗?”

B、学生不知道努力学习,教师也不要生气,要循循善诱,这不才是真君子吗?”

C、别人不知道没有关系,自己了解自己就行,不是君子就要装君子。

D、别人不了解自己就马上生气,这哪里是君子所说的品格呢?

4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B ) 59页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亲人们是值得依靠的人呢。”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4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C ) 48页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4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 63页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不知厌烦,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有谁会让我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呢?”

C、“默默地去做好事,学习不知厌烦,教学不知疲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

D、“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47.“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 ) 76页

A、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呆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B、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呆的地方,所以几乎就在道路上面流淌。

C、至善就像水。水流到哪里滋润哪里,万物离不开水,水往低处流,几乎不被注意。

D、至善就像水。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水做了众人都讨厌的事情,所以水是流向低处而不争的。

4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B ) 76页

A、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呆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B、最善的人,居处善于像水那样居处卑下的地方,心胸善于像深潭一样保持沉静,不受外界困扰,与人交往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处事能够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C、居住善地的人,心胸善良像深潭一样沉静,与人交往无私,说话恪守信用,为政善于处理问题,处事能够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所以居住善地的人风水好,没有过失没有忧愁。

D、至善就像水。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水做了众人都讨厌的事情,所以水是流向低处而不争的。

49.“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C/D ) CD答案一样 77页

A、过去有的不一定有利,现在没有的不一定没用。

B、所以说,有他就认为是有利,没他就认为有用。

C、所以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只是事物发挥作用的凭借,而无形无影的“无”却是真正的有用之处。

D、所以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只是事物发挥作用的凭借,而无形无影的“无”却是真正的有用之处。

50.子云,“吾不试,故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 77页

A、孔子说过,我没有参加仕途考试,只是好古。

B、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热衷艺术。

C、孔子说过,我不喜欢考试,所以从事艺术工作。

D、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51.穷也乐,达也乐,穷达如春夏秋冬,穷达一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C ) 94页

A、祸福循环,物极必反的道理,有谁能够了解他的究竟,有谁能在无形中去认识这些真理呢?

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D、冬天过去了,夏天就来了;夏天过去了,冬天又来,冬夏寒暑的相互推移形成了一年四季。

5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 94页A、君子没有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D、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一般轻。

53.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 ) 101页

A、孟子说:世人所谓不孝的行为有五项:四肢懒惰,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一不孝;博弈饮酒,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二不孝;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

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D、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一般轻。

54.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B ) 101页

A、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

B、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

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D、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55.“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C ) 102页

A、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

B、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

C、“孝分三种(境界),最大的孝是尊重双亲,其次是不使他们受辱,再其次是能赡养他们。

D、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5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 102页

A、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

B、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

C、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D、君子与人交往, 对上不奉承拍马, 对下不傲气凌人。

57.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A ) 102页

A、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B、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

C、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

D、君子与人交往, 对上不奉承拍马, 对下不傲气凌人。(也译为: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

5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B ) 102页

A、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B、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

D、君子与人交往, 对上不奉承拍马, 对下不傲气凌人。

59.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C ) 103页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便能做到好恶分明。

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

60.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D ) 103页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才有能力喜好人和憎恶人。

D、孔子说:谁说微生高正直呢?有人向他要醋,他向邻居去要来给人家。

《国学经典选读》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BCD )60页

A 此句大意是:我不是生来就懂得很多知识的人,我是爱好古代文化,以(不懈)的勤奋敏捷探求来诸多知识的人B、此句出于《论语》。C、此句中“好古”:是指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D、此句是孔子所言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CD )61页

A、此句大意是:三个人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跟着善良的老师,不选择不善良的老师。

B、此句出于《庄子》。

C、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D、此句是孔子名言。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B )61页

A、此句大意是: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做自我反省而引以为戒。

B、此句中的“贤”:指贤德者,德才兼备的人。

C、此句中“思齐”:指想与贤人看齐,即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D、此句是老子名言。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B ) 61页

A、此句中“殆”:本义是危险,有害,这里指没有信心,有危险,不安及疲乏的意思。

B、此句中的“罔”:本义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为蒙蔽之意;通“惘”字,迷惑、困惑不解之意。

C、此句是劝人把努力学习与思考未来前途结合起来之意。

D、此句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招致疲乏,甚至更加危险。”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BC ) 59页

A、此句中“习”:本义是指“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引申为“反复练习”。

B、此句中“愠”:生气、怨恨之意,指心中有烦厌、厌恶、怨恨之感。

C、此句意思是:“学习,而且能够时时复习它、修习它,不也是令人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同样不也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品格吗?”

D、此句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招致疲乏,甚至更加危险。”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D )59页

A、此句中悌:tì,本义: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上。

B、此句中“愠”:生气、怨恨之意,指心中有烦厌、厌恶、怨恨之感。

C、此句意思是:“学习要趁年轻,工作之后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史哲。”

D、此句意思是: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7.“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 ) 143页

A、此句出自《荀子》。

B、此句是孔子名言。

C、此句意思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可以了,成功并非必不可少的。

D、此句意思是: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

8.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CD )4页

A、此句出自《荀子》。

B、此句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有恭敬之心,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

C、此句中的“远”:指避开,不亲昵。

D、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

9.“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 ) 4页

A、此句意思是:“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这样可以叫做‘仁’了。”

B、此句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有仁厚之心,做事莫过于讲求仁义了。

C、此句中的“难”:是付出,奉献之意。

D、此句意思是:做事要先难后易,可以较好地完成。

10.“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C ) 15页

A、此句意思是:“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做到了恭、宽、信、敏、惠,这样可以叫做‘仁’了。”

B、此句意思是:“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C、此句中的中“恭”:指谦恭。“宽”:指宽厚。“信”:指诚实。“敏”:指勤敏。“惠”指:慈惠。

D、此句意思是:做事要宽容,不要苛刻。

1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D ) 33页

A、此句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B、此句意思是:“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C、此句是说喜怒哀乐要有节制,不能大喜不能大悲。

D、此句中的“中节”:即是合乎度,虽有喜怒哀乐之情,但都发而有度。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C )50页

A、此句意思是: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B、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堪呢!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

C、此句中“殆”:指危险,疲困。

D、此句中的“涯”:即是角落,天涯海角之意。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D ) 80页

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B、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堪呢!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

C、此句出自《老子》。

D、此句出自《论语》。

1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CD )80页

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B、此句意思是:“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君子没有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C、此句中“颠沛”:指困顿挫折。

D、此句出自《论语》。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D ) 92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灾祸的里面,已经隐藏了幸福的到来,幸福的里面,也潜伏着灾祸。

B、此句大概意思是: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C、此句中“倚”:指靠着,依靠,伴随。“伏”:指潜在,隐藏。

D、此句出自《老子》。

1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CD )105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B、此句中“止”:指“所当止之地”,即心灵归宿。

C、此句主要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

D、此句中的“静”,指内心安宁,不妄动。

17.“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B ) 120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与有德之人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远远瞻望,会觉得他外貌庄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轻浮;再与他亲近时,会发现他慈祥可和蔼,如春风温煦;若听闻他的教诲,则句句确切严正,都是激励人心的话语。”

B、此句中“俨然”:指恭敬庄重的样子,指行止外貌庄重自持。

C、此句主要意思是:“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

D、此句是说君子善变。

1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 ) 33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之中发育生长。

B、喜怒哀乐的情绪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安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假如情绪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所说的“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D ) 92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物极必反、苦尽甘来,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不要再被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矛盾本质,这样就可长治久安、牢固不破了。

B、灾祸的里面,已经隐藏了幸福的到来,幸福的里面,也潜伏着灾祸。但是,像这种祸福循环,物极必反的道理,有谁能够了解他的究竟,有谁能在无形中去认识这些真理呢?所以,本来是正直的道理,人们却认为那是奇谈怪论;本来是善意的教导,人们却认为那是妖怪的行为。因此使世人迷惑于邪正善恶的分辨中,这种日子,已经很久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中的“所迷”:指所迷惑的东西。

2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D )105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之中发育生长。

B、此句大致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万物皆有本末终始,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段话出自《大学》。

21.“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D )

A、此句大致意思是:因此,圣人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在没病之前就预防;(如同治理国家)不是等混乱局面已经出现才去治理,而是在未出现混乱前做好防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此句大致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万物皆有本末终始,知道其先后因果,就近于“道”了。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段话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2.“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D ) 133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因此,圣人不是等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在没病之前就预防;(如同治理国家)不是等混乱局面已经出现才去治理,而是在未出现混乱前做好防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此句大致意思是: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治疗、混乱已经出现了才去治理,那就好像口渴的时候才去凿井、要战斗了才去铸造兵器,不也太晚了吗!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中的“锥”:指武器。

23.“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D ) 136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第一个难处在于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第二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喜怒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个难处在于不能离开声色的干扰,第四个难处在于不能撇开滋味的妨碍,第五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神虑消散的负面影响。

B、此句大致意思是:人生有五大难题,每一个难题都要好好解决,如果不解决就会发生疾病和混乱。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出自《千金要方》。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CD )136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第一个难处在于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第二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喜怒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个难处在于不能离开声色的干扰。

B、此句大致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给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往来是不是守诚信了呢?老师所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C、此句中的“三省”:指多次反省、自我检查。

D、此句出自《论语》。

25.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D )137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那就是对仁德的践行。如果有一天人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就会心归于仁德。践行仁德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B、此句大致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给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往来是不是守诚信了呢?老师所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C、此句中的“复”:履行之意。

D、此句出自《论语》。

26.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能不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 )137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符合道义的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B、孔子在这里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中的“修”:指学习、培养。

D、此句出自《孟子》。

2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D ) 140页

A、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

B、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

D、此句出自《大学》。

28.“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CD ) 140页

A、此句中的“子庶民”:是以平民为子。

B、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是说: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准则:修养自我;尊重有才能的仁;敬爱自己的亲人;敬重大臣;体谅群臣;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吸收、招纳各种技艺的人才;优待远方而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D、此句中的“体”:指体恤,体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B ) 143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而未完成,这时停下来,前功尽弃,这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啊!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B、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此句是说要学习山的高尚品格,学习土的坚韧气度。

D、此句出自《孟子》。

30.“人皆可以为尧舜。”——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BC )144页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那就可以成为尧舜了。”

B、此句大致意思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C、此句中的尧、舜: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

D、此句出自《孟子》。

31.正确的为教之道有(AB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吾不试,故艺

D、礼法合制

32. 子曰:“君子有三畏:(ABD )。”A、畏天命B、畏大人C、畏孔子之言D、畏圣人之言

33. “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 ”之后的三句话是:(ABCD )

A、在天则为天道

B、在地则为地道

C、在法则为法道

D、在人则为人道

3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

之后的两句话是:(ABCD )

A、为生民立道

B、为往圣继绝学

C、为万世开太平

D、为人则为人道

35.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在于天、人、万物所具有的永恒的根本规律,以及具有共同的最原初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在天而言是(),在人而言是( ),而在人类社会的表现则为( )。三个正确选项是:(ABC )

A、“道”

B、“仁”

C、“礼”

D、“学”

36. “季梁谏追楚师”这则故事论述了:(ABC )。

A、民和神的关系

B、民是主体

C、神是附属

D、神是主体

37. “子险于宋”的故事说明:(ABC)孔子在危难之时说这番话,是相信自己之德是上天所赐。“大德者,必受命。”小人桓魋必不能违天而伤害自己。

A、孔子在危难之时仍相信自己之德是上天所赐。

B、“大德者,必受命。”

C、小人桓魋不能违天而伤害孔子。

D、神是主体,神的意志不可改变。

38.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ABC )

A、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

B、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生命的有限性。

C、要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D、神是主体,神的意志不可改变。

39.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这一段话是针对君主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ABCD )等品质。A、知B、仁C、庄D、礼

40. 子张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便是仁人了!”“是哪五种呢?”孔子说:“(ABC )”

A、谦恭、宽厚

B、诚实、勤敏

C、慈惠

D、大方

41.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ACEGH )”。

A、恭

B、仁

C、宽

D、礼E 信 F 学G 敏H 惠

42.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ABC )”(请选择后面的几句话):

A、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B、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C、惠则足以使人

D、仁则足以使人

43. “叔向贺贫”故事说明:(ABD )

A、没有仁德,越是富有,祸害愈大。

B、有了仁德,则可以转祸为福。

C、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便是仁人了。

D、叔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是否有德行。

4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事说明:(CD )

A、韩宣子认为自己有卿的名而无其实,跟富有的卿大夫比起来感到寒伧,由此发愁。

B、叔向知道后却向他道贺。叔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是否有德行。

C、对于安乐我们应该警惕,对于忧患我们却不该退缩,因为它才是锻造我们成才的烈火。

D、在人生旅途中,忧患可以成就我们的生缘,而安乐却是陷我们于沉溺中的死缘。

45. 下面出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有:(ABCD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6. 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下面哪一个是较为恰当的说明:(CD )

A、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却为万民百姓忧虑

B、在山野中隐居远离都市,却为君王担忧。

C、这种超然的姿态能够让我们超越外物得失的捆绑。

D、让我们超越自我命运遭际的束缚。

47.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句中的“空空”的恰当说明是(ABC)

A、即“悾悾”,无知貌。

B、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C、现形容一无所有。

D、即空怀抱负。

4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此句中间几句是:(AC)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长短不一,高低不同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音像相形,左右相倾

49.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BD)

A、所以,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共同成长,长和短相互形容,高和下一起倾斜,声和音相互呵护,前和后相互追随。

B、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相互对立而呈现,声和音相互对立而产生协和,前和后相互对立而产生顺序。

C、全句表现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又都是互相依存的。

D、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0.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ABC )

A、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行事传递无声的教诲。

B、所以用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保持无为的心态,身体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则。

C、此句出自《老子》第二章。

D、是这样的,我们要把圣人无为而治处理事情的做法,应用到教育方面,就是提倡默默无闻或不说话不沟通不管理的教育方法。

51.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ACD )

A、此句中的“反”:即复,相反相成,对立转化。

B、此句是指用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保持无为的心态,身体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则。

C、此句中的“动”:指“道”的循环运动方式。

D、此句意思是“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

5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BCD )

A、此句中的“习”:本义是指“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引申为“反复练习”。

B、此句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

C、此句中的“乐”:是快乐、高兴之意。

D、《论语》开卷首章,就是这三句话。

53. “有教无类。”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BD )

A、此句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区别。”

B、此句意思是:教育是平等的,不论贵贱贤愚都给以教育。

C、此句中的“教”:是指学校教学、教师从教、师傅教导之意。

D、此句出于《论语》中。

5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BCD )

A、此句是说:“人人都可以记住,学习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要不知疲倦和不厌烦。”

B、此句意思是:“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C、此句中的“识”:是与“记”字通用,(默默然)领会在心之意。

D、此句出于《论语》中。

5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BC )

A、此句是说:“不到他心里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难以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

B、此句中的“愤”:本义指因不满而愤怒或怨恨,这里指心里想弄明白还不明白,也指发愤图强。

C、此句中的:“悱”:指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D、此句是说学习时老师不要激怒学生,不要打击学生。

56.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CD )

A、此句是说:“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B、此句意思是:“教师举出一个角的例子,学生却不能解决同样的三个角的问题,教师就不再回复学生也不去理睬他了。”

C、

此句中的“隅”:原义是角、角落。在这里是指事物的某一个方面。

D、此句意思是:施教者说明一隅之意后,在受教者尚未举一反三之时,也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他。

57.“旧学商量加遂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BD )

A、此句是朱熹的名句。

B、此句意思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要商量要研讨,才能逐步增加通晓和缜密的能力;对于所学新知要训练要累积,才能慢慢转化为深刻透彻的智能。

C、此句是孔子的名句。

D、此句中的“遂”:是通达,通晓,洞达之意。

58.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BC )

A、此句是朱熹的名句。D、此句出自《老子》。

B、此句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最终还是要回到简略地陈述大义的境界。”

C、此句是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就会使人知道问题的真谛,回到简约中去。”

59.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B )

A、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B、此句中的“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C、此句是说:“有诚信的信誉,有广泛的爱好,就会使人亲近。”

D、此句出自《老子》。

6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BCD )

A、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B、此句出于《论语》。

C、此句意思是说: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此句是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范围之中。”

《国学经典选读》判断正误题(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是韩非子的名句。(∨) 160页

2. 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倡性善论。(×) 159页

3.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159页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论语》中的名句。(×) 169页

5. 吕不韦组织食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因此,史称“杂家”。(∨)

6. 董仲舒是战国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

7.“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8.司马迁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被茅盾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10. 清末,戴德、戴圣叔侄同以《礼》学名家,被立为博士,人称“大戴”、“小戴”。(×)

11.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后来人尊称其为“药王”。他编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极大。(×)

1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汤一介概括为“横渠四句”。(×)

13.北宋的程颢与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两人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14.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史记》、《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四库全书》等。(×)

15. 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

16.“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是说:君子的中庸之道,是说君子为人处事要时时处处中规中矩。(×)

17.“人皆可以为尧舜”是说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8.“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的意思是:期望的人没有来,来的人也不能久留。君子想治理国家,必须身体力行。人们为什么是最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19.“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的意思是:寄希望于别人的人,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会长久。您要想治理好国家,还是从您自身做起罢!别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20.“国学”的概念和内容自古至今是静态的和不变的。(×)

21. 《论语》以“学而”开篇,在全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统领全篇的地位和作用,一向为学者和读者重视。(∨)64页

22. 荀子说:“‘学而第一’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中的道与学是一以贯之的。(×) 64页

23.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是说只要有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一定有像我一样忠诚讲信用的人,但是不一定有如我一样喜欢学习的人。(∨) 64页

24. 《史记》开卷首章,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4页

2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理念。孔子认为学习、践行是快乐的事情。(∨)64页

26.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也已矣”,是说:每天学习已经死亡的知识,每月忘记以前的才能,可以说是谦虚好学了。(×)

27. 孔子的亲身体验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说一个人整天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天天在冥想,是没有益处的,还不如去好好学习。(∨)

28.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29.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成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30. “默而识之”里的“识”在古代汉语中是与“志、记”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懂得知识,要多学习知识,要识人,要默默地学习知识,不要大呼小叫。(×) 63页

31. 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知识体系主要集中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之中。(∨)

32. 明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称谓中国学术,以区别于“西学”。(×)

33. 国学的范围,在晚清民初发生了变化,由中国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经、史、子、集)转变为现代学术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其内在精神血脉是不同的。(∨)

34. 以《周礼》作为衡量标准,传统学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35.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而现代学科,中国传统学术被划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民俗学、艺术学、目录版本学等。(∨)

36.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37. 1907年,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 ×)

38. 国粹派张之洞先生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

39. 周代国学的教育内容是礼乐文化,周代以后国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

40. 中国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是指:经、史、诗、集。( ×)

41. 现代学术七科之学是指:理、工、农、医、文、法、商。(∨)

42. 顾颉刚《国学讲演录》则把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43. 现代学科,中国传统学术被划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民俗学、艺术学、目录版本学等(∨)

44. 学好《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就能够成为国学通了。(×)

45. 《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特质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6.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7.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8. 孔子身处乱世,所主张的“仁政”治国的思想得到了施展空间,他不仅政治上得志,而且在教育上收获甚丰,创立私塾,弟子三千,有名者七十二人,为后世乐道。(×)

49.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0. 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其思想主要见《周易》(又称《老子》)一书。(×)

51.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

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52.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被誉为“兵学圣典”。现仅存五篇兵法。(×)

53. 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与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对现今都有现实意义。(∨)

54. 子思受教于老子的高足曾参,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55. “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56.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的政治策略、治国思想等集中体现在《大学》一书中。(×)

57.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要求君臣、父子、兄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强调清廉俭朴,反对浪费。(∨)

58.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59.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乱世力求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而无拘束的精神自由。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60.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现存五篇,约一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国学经典讲解书籍 篇一:图书馆中的国学书籍推荐目录 篇二: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 蒙学 《三字经》《幼学琼林》 经部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周易》《诗经》《尚书》《尔雅》史部 《史记》《汉书》《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 子部 《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鬼谷子》《孙子兵法》集部·文学《楚辞》《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全唐诗》《宋词三百首》《窦娥冤》《西厢记》《桃花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红楼梦》《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古文观止》《人间词话》自然科学《山海经》《黄帝内经》《水经注》《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艺术生活《茶经》《园治》 百科 《水乐大典》《四库全书》 篇三: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

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 (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二)《文字画研究》(吕佛庭)《御定康熙字典》《新修康熙字典》《远东国语词典》 (三)《幼学琼林》《古文观止》《龙文鞭影》 (四)《增广诗韵合璧》《古诗源》《宋元诗评注》《清诗评注》《随园诗话》 (五)《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 (六)《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儿童西方文化导读》(老古文化公司编辑) (七)《古今图书集成》 (八)《纲鉴易知录》 1、“三百千千”。台湾老古出版的《国学初基入门》,收录有:四体三字经、四体百家姓、四体千字文、千家诗注释、增广昔时贤文、二十四孝、日记故事。《国学初基入门》应为影印本。 2、《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编撰者萧良有,湖北汉阳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最高学府的校长亲自撰写蒙书,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后来,杨臣铮认为《蒙养故事》比较简略, 于是加以补充订正,书名改为《龙文鞭影》。“龙文”是指古代良马,

200道经典国学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酒C.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反客为主D.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七夕节D.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

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C《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13. 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单选 1.独资企业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缺点是收益重复纳税 3.我国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4.企业间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的是债务债权关系 5.影响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是风险和报酬 6.A公司与2002年3月10日销售刚才一批,面值利率4% 60600元 7.复利终至的计算公司是F=P (1+I)N 8.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是P=A 1-(1+I)-N/I 9.复利的计算次数增加,其现值减小 10.a方案在三年中每年年初付款100元,b方案在三年中每年年末付款100元,若利率为 10% 33,1 11.下列项目中的后付年金被称为普通年金 12.如果将1000存入银行,利率为8%,计算这1000元五年后复利的终值系数 13.每年年末存款1000元,求5年末的价值,应用FVIFA 14.在财务管理中,风险报酬常用相对数计量 15.一般来讲,风险越高,相应所获得的风险报酬率越低 16.甲公司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假设该公司组织10名证券分析师对乙公司的股票价格进 行预测0.65 17.标准离差率能准确评估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 18.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一般把短期国库卷报酬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 19.如果一个投资项目被认为可行,那么,必须满足预期报酬率高于必要报酬率 20.协方差的正负显示两个投资项目之间的报酬率变动的方向 2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市场组合引入到对风险资产的定价中来 22.b=1表示该股票的报酬率与市场平均报酬率呈相同的比例的变化 2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 24.项目分析得出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现金流量测算的准确性 25.从资本预算的过程看,资本预算的核心环节是现金净流量的评价 26.对资本预算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计量时,使用的是现金流量 27.某公司有一项投资方案,第一年为12000;第二年为14000,第三年为16000,项目的投 资回收期3.44年 28.某公司有一项投资方案,第一年为12000;第二年为14000,第三年为16000,项目的平 均报酬率32% 29.机会成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本,而是失去的收益 30.以下属于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是平均报酬率 31.甲项目净现值为100;乙项目为125;请问,在做投资选择时应选丁项目 32.如果只有一个备选方案,那么净现值率应为大于等于1 33.从内部报酬率的基本计算公式看,当内部报酬率k=0时,ncf1=c 34.如果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用内部报酬率选择投资项目,当计算的内部报酬率大于等于必 要报酬率时,就采纳 35.当净现值率与净现值得出不同结论时,应以净现值为准 36.预计资产负债表属于公司的财务预算 37.资本预算属于长期预算

2020年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 150题) 1、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 C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望洞庭》 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 A老子B荀子C庄子D孟子 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 ) A赤眉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四黄巾起义5、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 A王维B王勃C李白D孟浩然 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 ) 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D蔡琰 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 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 A十五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

9、“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 A文章B书法C绘画D音乐 10、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赣江流域D海河流域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B、元C、商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

基础会计(排序整理)一单项选择题 31.6月30日,某企业“本年利润”账户有借方余额200 000元,表示( C.该企业1月1日至6月30日累计发生亏损200 000元 6 )。A 15.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C.盘存帐户。A 3.按照账户的经济内容分类,“原材料”账户属于C.流动资产账户。A 5.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A. 资产类账户。A 38.按经济内容分类,“制造费用”账户属于( D.成本类)账户。A 81.按照现行规定,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应于年度终了后(C.4个月)内对外报告。C 20.财产清查中发现某种材料盘亏时,在报经批准处理以前应作会计分录为D.借:待处理财产损溢。C 6.财产清查中发现某种材料盘亏时,在报经批准处理以前应作会计分录为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C 5.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 A.完成受托责任)。 C 17.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D.对应账户)。C 51.采购员报销950元差旅费,出纳员又补付其现金150元以结清其暂借款,这项业务应编制( D 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60.采用收付实现制,由于没有将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进行配比,因而也就不能正确C 计算各期的( D.经营成果)。C 65.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是(D.账簿)。D 8.“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一个(B.双重性质账户)。D 13.当经济业务只涉及货币资金相互间的收付时,一般填制D.付款凭证。D 6.对银行存款的清查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B.对账单法)。D 14.登记日记账的方式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C.逐日逐笔登记。 D 15.对现金清查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C.实地盘点法。D 16.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财产物资盘亏,若属于定额内的自然损耗,应按规定转作A .管理费用D 32.对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财产物资盘亏,若属于定额内的自然损耗,应按规定转作A .管理费用D 8.对于在财产清查中经查实无法的应付账款,在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作(C.借:应付账款贷:资本公积)。D 3.当经济业务只涉及货币资金相互间的收付时,一般填制B.付款凭证。D 4.登记日记账的方式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A.逐日逐笔登记。 64.“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但有一种情况不在D 本账户核算,而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那就是( A.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F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是为了D.正确核算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F 10.汇总会计报表与单位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按照(A.编制单位)进行的分类。G 10.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主要区别是A.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G 8.个别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按照B.会计主体进行的分类。G 7.个别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是会计报表按照 D.会计主体进行的分类。G 根据现有的发现,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A西周时期)H 23.企业预付生产车间租入设备的租金,就借记(A.“待摊费用”)账户。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稿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以下是精心的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__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觃》,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觃范,他 gap 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迚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进、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进。。。。。。 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源进流长,千年沉淀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 2.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 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 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

A:lè B:yuè正确答案:B 9.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 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 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 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 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 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 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 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确答案:C

8.某公司于年初向银行借款20万元,计划年末开始还款,每年还款一次,分3年偿还,银行借款利率6%。计算每年还款额为多少? 8.解:用普通年金的计算公式计算: P=A×(P/A,i,n) 200000=A×(P/A,6%,3) A=200000/2.673=74822(元) 9.如果一股优先股每年股利1.5元,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12%,问该优先股的价值应为多少? 9.解:用永续年金公式计算: 1.1.5/12%=1 2.5(元) 该优先股的股价应为12.5元。 10.某企业向银行借款建造厂房,建设期3年,银行贷款利率8%,从第四年投产起每年年末偿还本息90万元,偿还4年。计算该企业借款额是多少? 10.解:用递延年金的现值公式计算: 90×〔1-(1+8%)4〕÷8%×(1+8%)-3 =90×3.3121×0.7938 =236.62(万元) 要求(1)计算各现金流量在第五年末的终值,年利率为5%。 (2)计算各现金流量在贴现率为8%时的现值。 11.解:(1) A项目现金流量终值: 3000×(1+5%)+3000×(1+5%)2+2000×(1+5%)3+2000×(1+5%)4+1000×(1+5%)5 =3000×1.05+3000×1.1025+2000×1.1576+3000×1.2155+1000×1.2763 =12480(元) B项目现金流量终值: 4000×(1+5%)5+3000×〔(1+5%)4-1〕÷5% =4000×1.2763+3000×4.3101 =18035.5(元) C项目现金流量终值: 1000×〔(1+5%)2-1〕÷5%×(1+5%)3+5000×〔(1+5%)2-1〕÷5%×(1+5%)+2000×(1+5%) =1000×2.05×1.1576+5000×2.05×1.05+2000×1.05 =15235.58(元) (2)A项目现金流量现值: 1000×(1+8%)-1+2000×〔1-(1+8%)-2〕÷8%×(1+8%)-1+3000×〔1-(1+8%)-2〕÷8%×(1+8%)-3 =1000×0.9259+2000×1.7833×0.9524+3000×1.7833×0.7938 =8569.48(元) B项目现金流量现值: 4000×(1+8%)-1+3000×〔1-(1+8%)-4〕÷8%×(1+8%)-1 =4000×0.9259+3000×3.3121×0.9259 =12903.62(元) C项目现金流量现值: 1000×〔(1+8%)-1+(1+8%)-2〕+5000×〔(1+8%)-3+(1+8%)-4〕+4000×(1+8%)-5 =1000×(0.9259+0.8573)+5000×(0.7938+0.735)+4000×0.6806 =12149.60(元) 12.在你出生时,你的父母在你的每一个生日为你存款2000元,作为你的大学教育费用。该项存款年利率为6%。在你考上大学(正好是你20岁生日)时,你去银行打算取出全部存款,结果发现在你4岁、12岁

国学知识200题(附答案与详细解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A、月亮 B、姻缘 *?婵娟?的意思常用有三: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美女、美人;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屠苏,酒名。古代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表示扬善隐恶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诗中的?床?字,是比较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①指井台。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

2014年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期末复习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及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将与购置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作为资产取得成本的一部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一借款费用》规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通常为 1年以上、含1 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仅指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用于对外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机器设备等〉、建造合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无形资产等,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人所购建或生产的资产成本。 2.举例说明编制利润表的“本期营业观”与“损益满计观” 本期营业观:利润表中的本期损益仅指当期进行营业活动所产生的正常性经营损益,据此利润表的内容只包括与本期正常经营有关的收支。损益满计观:利润表中的本期损益应包括所有在本期确认的收支,而不管产生的时间和原因,并将它们计列在本期的利润表中。 例如自然灾害损失,会计上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编报利润表时,按照本期损益现不包括在利润表中,按照损益满计观,则应包括。 还有,因各种原因发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按照本期营业现,不能在利润表中列示,因为它与本期经营活动无关。按照损益满计观,当然反映在利润表中。 3.会计上如何披露或有负债 第一,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第二,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第三,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4.举例说明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涵义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例如,增持股份,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由原来的没有重大影响变为有重大影响。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重估和调整。如,折旧估计年限的变化。 5.举例说明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涵义

2018年国学知识竞赛题200题及答案(精选)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C ) A、《孟子》 B、《易经》 C、《论语》 D、《中庸》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6、“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7、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9、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1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1、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2、“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5、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6、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7、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8、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9、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2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 B ) B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10.M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为4500万元,利息费用为1500万元,该公司2008年的利息偿付倍数是( A ) A4 100.在杜邦分析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 D ),D净资产收益率. 101. 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 D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 102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为关注的是: A偿债能力 103、把若干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信用水平的方法是( D ) D沃尔综合评分法 104.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 C ) C充分性 105. 有形净值债务率主要是用语衡量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对债务的偿还能力 B债务率这个指标越大,表明风险越大 107.股票获利率的计算公式中,分子是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B普通股每股股利 108.利润表上半部分反映经营活动,下半部分反映非经营活动,其分界点是( B ) B营业利润 109.企业管理者将其特有的现金投资于”现金等价物”项目,其目的C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赚取超过持有现金的收益 11.产权比率的分母是( C ) C所有者权益总额 110.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的计算方法是( D )D年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净利润-本年利润分配 111下旬各项指标中,能够反映收益质量的指标是C营运指数 112.财务报表分析是对象是C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 113.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很小,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A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很大 114产权比率的分母是( C ) C所有者权益总额 116投资报酬分析最主要的分析主体是B投资人 117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结果的是D主营业务利润 119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很小,下列结论成立的是C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很大 120经营者分析资产运用效率的目的是C 发现和处置闲置资产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活动结果的是(D股本 13.投资报酬分析最主要的分析主体是( B投资人 121从营业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当主营业务收入一定时,影响该指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B营业利润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结果的是( D )P22 D 主营业务利润 16.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很小,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C ),C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很大 18.从营业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当主营业务收入一定时,影响该指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 B )B营业利润 19.下列财务比率中,能反映企业即时付现能力的是( B )B现金比率 1当财务杠杆不变时,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取决于( B )P158 B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 2.预期末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净投资的现值之差为( C ) C经济收益 20.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损益的是B主营业务利润 21.下列财务比率中,不能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是B资产周转率 22.下列指标中,受到信用政策影响的是C应收账款周转率 23.若企业连续几年的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均为1则表明现金流量B恰好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基本需要 24. 在平均收账期一定的情况下,营业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A存货周转天数 25 ABC公司2009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目标为20%,资产负债率调整为45%,则其资产净利率应达到( D ) D11% 27.ABC公司2008年的每股市价为18元,每股净资产为4元,则该公司的市净率为 D4.5 30. 下列关于销售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中,正确的是( A )A销售毛利率=1-销售成本率 31. 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0天,存货周转天数为180天,则简化计算营业周期为( B )B270天 32. 以下关于经营所得现金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B )B净收益-非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33.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不包括C 现金流量分析 34.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在业绩考核,应注重的财务指标是( A )P212A资产收益率 35.财务报表分析采用的技术计算方法日渐增加,但最主要的分析方法是( B )B比较分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高中生作文范文》 关于《高中生作文范文》的文章《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 - -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

单项选择题(70.0分) 1.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以()为代表 (10.0分) ? A:?诗经? ? B:?国风? ? C:?楚辞? ? D:?离骚? ? 2. 屈原投江是在农历(10.0分) ? A:八月初五 ? B:五月初五 ? C:八月十五 ? D:三月初三 ? 3. 以下不属于民间纪念屈原的方式的是(10.0分) ? A:吃月饼 ? B:赛龙舟 ? C:包粽子 ? D:插菖蒲 ? 4. ?天问?是屈原作品当中第几首长诗(10.0分)

? A:第一首 ? B:第二首 ? C:第三首 ? D:第四首 ? 5. 楚辞代表了祖国古代()文化(10.0分)? A:黄河流域 ? B:珠海流域 ? C:长江流域 ? D:松花江流域 ? 6. 屈原担任左徒一职的条件包括(10.0分)? A:出身贵族 ? B:明于治乱 ? C:博闻强识 ? D:以上都是 ? 7. 以下不是唐诗发展的源流的是(10.0分)? A:?离骚? ? B:?楚辞? ? C:屈原

? D:李白 ? 判断题(30.0分) 1.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政治抒情诗(10.0分)? A:对 ? B:错 ? 2. 楚辞的出现续写了先秦诗歌发展的历史(10.0分) ? A:对 ? B:错 ? 3. 屈原只是诗人不是政治家(10.0分) ? A:对 ? B:错 单项选择题(70.0分) 1. 香草,美人实质是用来比喻(10.0分) ? A:情投意合 ? B:门当户对 ? C:君臣遇合 ? D:传统美德

?正确答案:C 2. ?湘君??湘夫人?是以()的故事为题材(10.0分)? A:牛郎、织女 ? B:舜帝、二妃 ? C:唐太宗、杨贵妃 ? D:林黛玉、贾宝玉 ? 3. ?国殇?,殇是指(10.0分) ? A:有主之鬼 ? B:无主之鬼 ? C:悲伤 ? D:伤痛 ?正确答案:B 4. ?九歌?中有()篇作品(10.0分) ? A:九 ? B:十 ? C:十一 ? D:十二 ? 5. 屈子精神是(10.0分) ? A:为理想而求索

单项选择题: 1.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A. 完成受托责任) 2.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B.会计要素 ) 3.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C.账户性质)决定的。 4.以下各账户中属于费用账户的是(B.财务费用) 5. 某企业购进材料一批,买价15000元,运输费600元,人库前整理挑选费400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是(C16000 元)。 6. 限额领料单属于(B. 累计凭证 )。 7. 下列各项中应建立备查簿登记的是(B. 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 8. 某企业本月收到A 公司偿还上月所欠货款5000 元存入银行,下列账务处理中的哪一种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B. 借:银行存款5000贷:应收账款5 000)。 9. 财务报表编制的依据是(D. 账簿)。 1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A.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 11.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12.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是根据(C.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计算。 13.下列引起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交易、事项是(B.收回除销款存入银行)。 14.按经济内容分类,"制造费用"账?属于(A.成本类)账户。 15.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笔业务,按规定应编制(B.现金付款凭证)。 16.企业用现金支付某职工报销的市内交通费78元,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为借记管理费用87元,贷记现金87元,并登记人账。对当年发生的该项记账错误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B.红字更正法)。 17.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C.谨慎性)。 19.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根据企业的(C.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20.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C.财政部)。 21.根据现有的发现,我国会计一职最早出现在(A.西周时期 22.会计的反映职能不包括(B.主观性 23.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C.经营成果) 24.正确的会计等式是(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5.下列账户中与负债账户结构相同的是(D.所有者权益)账户。 26.简单会计分录的特征是(C.一借一贷) 27.下列账户中,期末需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是(A.管理费用) 28.下列人员工资中,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是(C.企业管理人员工资) 29.下列明细账中,可以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B.资产负债表)。 30.下列报表中,其结构有账户式和报告式的是(A.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 31.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于(A. 2007年)。 32. 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A. 应收账款) 33.账户是根据(c.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 35.账户中各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A.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

国学经典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自《论语》,是孔子的思想。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坦荡荡,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问不搞小动作,小人之间却是该表达时不表达,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在互相拆台。要想做个公正的人,就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就像君子那样,即使互相之间有异议,也能不存私心地表达出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道出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本质,小人表面上的“同”并不能代表“和”,“和”应该是更高意义上的、更本质的一种美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也是一种很高的道德要求。 “和谐社会”应该正是基于这种“和”的要求,而达到的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高度的统一。我们现在所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一种真正的和谐而不是表面的和谐,是长久的和谐而不是一时的和谐。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看问题,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如果我们都能以君子的做法,和而不同,那么,我们的家庭、单位就既可以一团和气,又可以不断发展。如果从个体到团体都能做到和而不同,一建设和谐社会也就指日可待了。 孝悌乃为人之本 为什么说孝悌是仁的根本?有子解释说因为为人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的。当时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这样。整个社会从天子到诸侯、大夫的政治结构,都建立在这种宗法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的关系,同时也是父子、兄弟的关系,因此说遵从孝悌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从这一点上看,孝悌在当时是为维护宗法制度服务的;反映在孝悌的具体内容上,就有家长制,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这是孝悌的时代内容。 但孝悌又有另一层更根本的意义。孝的基础和本质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孔子在解释丧礼的规定时曾说,每一个人都有三年不能脱离父母怀抱,所以君子在父母去世后都会“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是人情的自然流露。服丧三年的规定正是适应了这种感情需要。其实孔子的意思,并不只限于这幼时的三年。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来到人世之后,一个人从生理上的成熟到心理上的成熟,从生活上的自理到在社会上自立,十余年间都离不开父母的抚养、爱护和教导。正是父母的爱,父母的恩情,成为孝的最深刻的基础。本质上孝是对父母的爱敬之情,是对父母的爱护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人间宝贵的真情。这一点是不受时代、地域和文化差异限制的,具有普遍性。只要人类继续生存,家庭仍然存在,就有孝的基础,也需要孝。 中国传统儒学提倡仁道,仁就是爱人。孝是仁爱的具体体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兄弟是每一个人最亲近的人;爱人总是从爱父母兄弟开始。如果对父母不能孝敬,对兄弟不能友爱,又怎么可能对其他人有爱心,怎么可能谈其他的道德要求呢!所以说孝悌是仁的根本。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反对提倡孝道,主张用“人类之爱”来取代孝的教育。说“我们缺少的其实是爱的教育,这里指的是人类之爱;一个内心充满了人类之爱的人,我们还用得着拿‘孝道’来约束他吗?”这是把事情说倒了。抽掉了孝悌,没有孝悌的“人类之爱”只能是抽象的,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连父母都不爱,还何来对人类的爱呢?文章还举出了“仁者爱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说明中国“并非没有人类之爱的传统”。这两句话,都出自孟子,文章把它安到孔子和老子头上了,这且不说。只说这两句话的含义,恰恰不是提倡什么“人类之爱”,而是说爱人要从孝悌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