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苑)

——文化名家访谈录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24 版)黄会林(电影研究专家)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我获得了新的感悟,特别是将“为人民”作为文艺创作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影视艺术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受众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之一,人民生活是电影艺术唯一的、真正的源泉,是电影艺术的原动力。反映人民生活、创造“为人民的影像”,是中国电影艺术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宗旨。

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为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但近些年来,电影创作中背离人民的现象日益严重,必须加以正视和纠正。“为人民的影像”,实质是主张电影艺术深刻反映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精髓。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甚至抛弃“为人民的影像”这一根本宗旨。只有牢记并坚持这一宗旨,不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才能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影片,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电影早日屹立于世界电影艺术之林!

陆天明(作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来被视为文学创作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此,这八个字便显得分外寓深意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看来,倘若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艺术创作,只求稳妥、只能容纳一种声音,那么可以说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创作危机已经来临。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和市场化浪潮,是写作者的福音,更是挑战。信息时代,固然降低了写作的门槛,但时代对写作只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会是相反,如若不然,作品必将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如果写作者只带来文学作品数量的增长和表面的热闹,那不是“百花齐放”。同样,如果作品只瞄准稿费和码洋,而不能直击人心,丰富当代文化生态,从而有利于时代的进步,那也不是我们所要的“百家争鸣”。今天我们重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文学的本质和作家的社会责任。

刘兰芳(曲艺表演艺术家)

从我16岁进入鞍山曲艺团开始,毛泽东文化思想就是我们那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必修课。我59年的曲艺生涯,说到底是不断向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汲取营养,不断以作品回报生活和观众的过程。尽管时代在变化,文艺样式在丰富,但是“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依然是今天我们进行曲艺创作、表演需要坚持的准则。

如今,我们大部分创作者生活在都市中,有些脱离曲艺观众更熟悉的民间生活、乡村生活。我们曾多次组织“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工作者志愿团”向生活和群众求教。犹记得,2011年元旦,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我们在黑瞎子岛与战士一起升起国旗;2013年元旦,我们在三沙市与海防战士一起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在以天为幕、以地为席的表演中,我们深深感悟自己的责任所在,艺术的根基所在。经济大潮涌动,各种诱惑并存,

文艺工作者尤需站稳脚跟。因为,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盛于民间的曲艺样式只有植根生活的沃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赵汝蘅(芭蕾舞舞蹈艺术家)

推陈出新的精神,对我个人乃至中国芭蕾艺术的发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推陈出新”的“推陈”,不是抛弃过去的积累,而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已有的人类文明秉持开放的、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谓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芭蕾艺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推陈出新”精神的受益者。对芭蕾这一舶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我们一方面张开眼睛看世界,积极学习芭蕾艺术的多种流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逐渐创造出“中国芭蕾”,融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思想和这个时代特有的中国气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中国芭蕾推陈出新的代表作之一,是我们的“传家宝”,明年将迎来其50周年诞辰。如今,中国芭蕾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影响力大大增强,我们深刻感受到国际同行对中国芭蕾的认可和尊重,也期待创作出更多的中国芭蕾代表作。

廖奔(戏剧评论家)

实事求是、立足时代和文艺对象的要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精髓,对于今天意义重大。

为什么人和怎样为的问题,永远都是文艺的根本问题。站在改革开放迈上新的台阶、全国人民追寻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节点看,现时文艺的目的是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对象又是分众化的,例如戏剧的对象可分解为城市白领、城镇居民和农民等。更重要的变化在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来源的极大丰富和文艺鉴赏水平的极大提高,真、善、美的统一是文艺必须实现的目标,而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为文艺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思索毛泽东文化思想的辩证观和认识论,从而顺利解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方向问题。

(本报记者徐馨、张健、任姗姗采访并整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论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1 版)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三农”问题让中央更关切、让老百姓更关心。那片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广阔天地,需要怎样的牵引力和助推力,才能和全国一道同步走向全面小康、迈入现代化?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出重要部署。着眼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重中之重”,这是中央确立的全党工作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位置,充分突显了“三农”工作的分量。这些年来,在中央出台一系列“三农”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至世界前列,实现了从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今年农民增收有望超过1000元,实现“十连快”;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中国人靠自己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质的提高。

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强调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农村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的最大实际;我们说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原因所在,就是为什么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这口气松不得、这个劲懈不得的原因所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7亿农民的梦想构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样的铿锵语句中,彰显的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三农”诉求,蕴含的是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今天,惟有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长远问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我们整个大局才有保障,各项工作才会比较主动。

35年前,我们的改革从农村起步拉开大幕,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崭新时代。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同样要尊重和激发7亿农民的首创精神,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现在起距离全面小康目标,只有7年左右的时间。时不我待,任务繁重。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我们就必定能让广袤农村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毛泽东同志的几个重要评价(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陈晋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7 版)关于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建立的历史功绩,以及他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重要评价。体会这些评价,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毛泽东同志作为历史伟人的具体特点和丰功伟绩。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开辟了正确道路。与此同时,在评价毛泽东同志的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关系我们能不能在正确道路上迈开步子,而且关系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党的团结和国家的安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正式表达了这个论断。

这个论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也会有其他人出来实施正确的领导。抽象地看,这句话没有错。但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同志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比较过程。在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以前,中国革命几经曲折,这与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有关,但也与几任党的主要领导人认识水平、政治智慧、担当意识、创造精神以及个人能力不够有关。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虽然实践证明他的探索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党的领导层认可,他在党内依然遭受排挤和打击。直到遵义会议,党和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才开始确立。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因为有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够渡过一道道难关,顺利向前发展。这样的选择过程和历史进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会引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党和人民事业的进程将会怎样这个话题。答案也很清楚,就是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多次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并不是要回避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我们党在改正他晚年的错误、开辟新的正确道路的同时,确认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确认他的错误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是科学地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不能要求伟大人物没有任何缺点错误,那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是要永远坚持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我们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认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30多年过去了,今天回过头来看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要求,无疑更加感受到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此后,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以及相关文献,都一以贯之地使用了这个评价。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是不言而喻的要求。但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还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改造中国的伟大实践,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的发展。我们党是经历了不短时间的探索和一些失败之后,才认识和做到这一点的。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无疑是最突出的先行者、最杰出的创新者、最集中的代表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的独到之处显而易见。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着眼未来、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忠于理想的革命信念,不怕鬼、不信邪的斗争精神,杰出高超、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

斗的作风,尊重人民、尊重实践的品格,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些都使他的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使他的品格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在我们党对老一辈领导人的评价中,唯有对毛泽东同志使用了“战略家”这个称谓。毛泽东同志的过人之处在于,有一种站在历史高处反思实践、总结经验、谋划未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时局关键之际,他常常能及时作出战略预见和决策。比如,大革命时期关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拿起枪杆子到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农村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从“反蒋抗日”到“拥蒋抗日”的政治路线转变问题,抗日战争的战略和阶段划分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如何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问题,革命胜利后工作中心从农村到城市的问题,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设计问题,如何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三个世界划分以及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问题,等等,这些重大判断和决策都体现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战略家善于从全局着眼、从发展着眼、从解决现实问题着眼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战略思维能力。

作为理论家,毛泽东同志更是当之无愧。这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不少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理论著作,更是因为我们党以他的理论著作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历史决议》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老一辈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领导集体。关于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先后使用了三个逐步递进的评价。

第一个评价是首要地位。这是《历史决议》的表述,即“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

第二个评价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1989年提出来的,即“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这个评价从此固定下来,沿用至今。其具体内涵有这样几层:我们党是从遵义会议开始才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形成,是我们党成熟的标志;在困难的时候,特别是面临风浪的时候,我们党只要有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就会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

第三个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这也是邓小平同志198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江泽民同志1993年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提法,说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是党的主要缔造者,不仅因为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更主要的是他花费大量心血,把一个幼年的党建设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不仅因为他创建了井冈山红军,更主要的是他把弱小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并且带有旧式军队影响的红军改造并建设成为强大的、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不仅因为他是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更主要的是以他为主探索确立的正确道路把革命引向了胜利,使新中国得以建立,并且在他的领导下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一系列基本制度,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由两大目标引导前行: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个目标的递进和衔接,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毛泽东同志,我们党的评价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这是江泽民同志1993年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2003年继续使用这个评价,并进一步说,毛泽东同志“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作为“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的突出贡献是:领导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国家的面貌,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

毛泽东同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把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使国家和民族富强振兴起来。关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他指出,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关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申明,一切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更是自豪地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毛泽东同志充满感情地说,“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在实现兴国、强国之梦的探索路上,尽管有过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错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方面、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在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始终坚定不移,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讲,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面貌一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变了,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比过去更多了”。

作为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突出的贡献是:领导党和人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独立自主地探索兴国、强国之路,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这样的历史巨变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时提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胡锦涛同志200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中继续使用了这个评价。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们党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集中完成和推进了3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3件大事,前两件都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完成的,后一件是在他逝世后进行的。关于前两件大事和后一件大事的关系,邓小平同志1980年明确表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候,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这就指出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起步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党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陌生和复杂,在实践和理论上所做的创新和发展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在怎样看待毛泽东同志那代人做的两件大事和第三件大事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党的态度不仅一以贯之,而且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199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到200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逐步形成了这样的表述: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成为了我们“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这些评价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说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一脉相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我们党干的三件大事,没有前一件的完成就引不出后一件,后一件大事总是在前一件的基础上做起来的。特别是“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5个概念,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毛泽东同志那代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贡献,说明我们党做的前两件大事和第三件大事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三者之间有不小差别,但一脉贯通,第二件大事为第三件大事积累了思想、物质和制度条件,第三件大事是对第二件大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他和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最好的纪念(思想纵横)

郑剑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7 版)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隆重纪念。今年也是改革开放35周年,我们牢牢铭记。两件大事,一样庄肃,彼此联系: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因为他是一位伟大人物,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发展振兴奋斗一生,建立了丰功伟绩。回望历史,毛泽东同志的最大功绩无疑是领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今天我们说,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

制度基础。然而,告别了血雨腥风,走出了困惑迷茫,人们往往容易低估革命的残酷、探索的艰辛,容易忽视昂然挺首的英勇、改天换地的奇崛。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毛泽东同志的战友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评价,是对待历史人物的正确态度。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毛泽东同志的巨大贡献,永远景仰他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魅力,也永远应当维护他的光辉形象、珍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们铭记改革开放,因为它是一个伟大创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环顾现实,时移世易,我们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条件今非昔比了,古老神州生机盎然,亿万人民奋发向前,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数千年衣食无虞、安居乐业的小康梦,百余年不屈抗争、不断求索的自强梦,在短短35年里,在13多亿人口中,真正而顺利地实现了。这无疑得益于改革开放。这样的奇迹前所未有,这样的壮举也前所未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得出的坚定结论,从历史比较和国际对比中形成的深刻认识。我们衷心拥护改革开放,坚决支持改革开放,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在回望和环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如滔滔江水,哪怕山高地远、千回百转,总是奔腾不息、绵延不绝。而新纪元与新时期更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当代中国高耸并峙的两大丰碑,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突出耀眼的两大标志。如果说新纪元是一扫百年耻辱,那么,新时期就是重振千年雄风。所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历史的必然性。“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而不懂历史,就会目光短浅;歪曲历史,必然引起混乱。

说古论今,评骘臧否,是纪念的内容,但不是目的。纪念的目的是为了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人民谋幸福,使国家得富强,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至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毛泽东同志未竟的事业、未了的心愿,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先烈先贤的愿望和追求。完成这个未竟的事业、未了的心愿,最根本的就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实践轨迹和历史逻辑的聚合彰显着当代中国奋进的主题,也深刻揭示出“我们应该怎样纪念”的指向。这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1 版)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工作规划》是指导今后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依据。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颁布实施《工作规划》的重要性,担负起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列入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各级纪委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承担监督责任,协助党委抓好各项任务分解,搞好组织协调,加强检查监督,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密切配合,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严肃认真地抓好任务落实。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任务。新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全党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章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今后5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党的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四风”问题得到认真治理,党风政风和民风社风有新的好转;惩治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

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二、坚持不懈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坚持党组织从严抓党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各级党组织要把管党治党作为主要职责和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落实抓党风建设的工作责任,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讲原则,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持之以恒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纠正“四风”,不断改进学风文风会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巩固发展成果。要从具体问题抓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日常管理,纠正打折扣、搞变通行为,坚决防止反弹。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铁面执纪,严肃查处和通报、曝光违纪违规行为。

(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摆“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整改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等问题。总结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及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四)严明党的纪律,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保证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各自为政、阳奉阴违。加强执纪监督,严肃处理违反党的纪律行为,确保中央关于加强

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坚决有力惩治腐败

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一)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办执法、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谋私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畅通举报渠道,严格查办案件程序,严明办案纪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采取约谈、函询等方式向本人和组织核实,加强诫勉谈话工作。对疏于监督管理、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直接管辖的下属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严肃查处用人上的腐败问题,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选好用好干部。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决不放过,坚决纠正跑官要官不正之风;对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违规用人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严格问责,不仅查处当事人,而且追究责任人。坚持和完善立项督查制度,对干部群众举报的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查核,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让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三)坚决查纠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整治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问题,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坚决纠正违规收送礼金、有价证券、会员卡、商业预付卡等问题。健全查纠不正之风工作长效机制。

四、科学有效预防腐败

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

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一)深化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将其纳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年安排廉洁从政专题学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把廉洁从政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学习廉洁榜样,强化示范教育。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加强警示教育。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教育提醒。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之中。发挥文化馆、纪念馆和廉政教育基地等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培育良好的民风社风。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和年度安排,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要办好反腐倡廉专栏和专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严肃宣传纪律,加强对外宣传工作。

(二)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和办公用房清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完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完善反腐倡廉党内法规,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制定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研究完善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方面的法律规定。

(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向中央提交述廉报告。加强法律监督,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保证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开展行政审判活动,强化检察机关对立案侦查活动、审判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强民主监督,听取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重视和加强舆论监督,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

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继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深化财政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信息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控廉政风险,增强工作实效。加强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情况的监督,健全执行、问责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四)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弊端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对取消的审批事项要加强后续监管,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错位或不到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防范腐败问题发生。探索和总结预防腐败工作的途径和经验。

五、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一起抓。

(一)各级党委要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体责任

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充分发挥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贯彻落实本工作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支持和保证纪委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执纪作用。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发挥社会各有关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驻在部门要自觉接受监督,提供工作保障。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不该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集中精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

用。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守责任担当,做到正人先正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强化基础工作,坚持和完善约谈制度,树立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

(三)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合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抓好组织实施,整体推进作风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要落实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宣传部门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宣传,强化舆论引导;纪检监察、司法、行政执法等机关和部门要充分发挥纪律约束、法律制裁、经济处罚、市场监管、科技支撑作用,多措并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综合效果。

(四)狠抓任务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责任分解和任务分工,有重点、分步骤地落实本工作规划部署的任务。对阶段性任务,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对持续性工作,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提高;对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充实的工作,及时研究安排。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每年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评估,查找不足,督促任务落实。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由中央军委参照本工作规划制定。

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部署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1 版)中共中央日前正式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着力建设廉洁政治的决心和信心。

反腐倡廉应常抓不懈,拒腐防变须警钟长鸣。着眼刹住不正之风这个源头,着眼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着眼健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预防机制,《规划》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定了详细规划、提出了具体任务、明确了目标要求。这个规划立足堵住反腐败斗争中的制度漏洞,构筑更为严密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2013—201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为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反腐败的标本兼治之举。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越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越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源头治理,不断清除滋生腐败病菌的条件和环境。实践表明,这个体系建设得越健全、惩防两手配合得越紧密,腐败现象就越能得到有效遏制。

反腐败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对贪腐行为是一种有效的预警和震慑。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统筹运用这些科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是破解反腐倡廉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根本路径。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度冷静,有着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判断和部署上来,在各项工作中把《规划》的任务要求和刚性约束化为不折不扣的执行,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向前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我们就必定能凝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人应该享有低保才是最公平的扶贫方法,因为市场经济世代,人们没有永远的富有,也没有永远的贫困,有的人今年有钱,也许明年变成穷光蛋,这样的事情普遍存在,有的人今年穷,明年变成富人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人人应该享有每月几百元的低保才是最公平的,人们不会因为有几百元的低保而变成懒汉的。)

毛泽东的文化梦想

何建明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24 版)

当激情的巨斧向历史的大山猛烈劈去,一定会迸射道道异常绚丽的火光。伟人毛泽东的文化观就是这样一把巨斧,它所闪耀的光芒,便是这个民族近现代的时代光芒,便是一个立志改变中华民族落后现实的不懈追求者的光荣梦想。

(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自古文人墨客多有旷世之作。这首《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充盈着指点江山的抱负与情怀。

从一名爱国青年,到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就了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追求,实现了为民族复兴与人民翻身解放而奋斗终生的伟大梦想,并且使得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艺术光芒焕发异彩。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从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他的内心就期待时代浪潮急风暴雨式的战斗洗礼。这份激情沉积,化为影响他大半生的革命文化思想和革命文化性格。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出版。当时还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毛泽东在老师杨昌济的推荐下读到此刊,立即被这本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杂志深深吸引,也由此促使他探索振兴中国之路。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团体,毛泽东开始由革命文化梦想向革命文化实践迈进。

“五四运动”爆发,毛泽东立即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带头组织成立了《湘江评论》周刊,擎起文化这个战斗武器,投身于社会变革的滚滚洪流之中——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

“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毛泽东也是凭借这本四开四版的小报刊的平台,鲜明地张扬起自己的革命文化主张,陆续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等一系列文章,很快成为一名宣传反帝反封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斗士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

沙场上点将,笔锋间见兵。

之后20多年里,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武装的缔造者之一和主要军事领袖,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与敌人生死决战的残酷战争中,但由于他骨子里的“革命文化情结”,心中始终不忘另一条战线——风云变幻的文化战线。在南征北战的枪林弹雨里,他“指点江山”;在马背上、窑洞里,他“激扬文字”,关注“文化同行者”的种种心迹与表现。

这个时候,影响毛泽东最深的当算鲁迅。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五个“最”,让鲁迅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一面旗帜,飘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高峰上。百年来,鲁迅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界的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峰,与毛泽东对他的肯定与评价有直接关系。

红军长征结束后到达陕北,毛泽东已成为党内的领袖。在窑洞里,一面运筹帷幄,指挥

千军万马作战于抗日前线,一次次同国民党军队面对面搏杀,一面不时地思考文化思想战线的种种“冷暖”。1942年开春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单独约见了诗人艾青,于是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你看怎么办?

开个会,你出来讲讲话吧!

我说话有人听吗?

至少我是爱听的。

毛泽东欣然点头。之后,他又约见了周扬、周立波、何其芳等一批文艺界人士,探讨文艺问题。在与各色各样革命的知识分子接触过程中,毛泽东深切地感觉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于是这年5月,他约请当时在延安的文艺界代表,会集到杨家岭大院,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大家促膝交谈,并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革命文艺观。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集中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文艺思想,并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确定为革命文化的发展方向。《讲话》对此后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这一思想引领下,当时的革命根据地作家积极投身火热的群众革命运动,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发生了巨变,涌现一大批表现人民群众的优秀作品:贺敬之、丁毅的歌剧《白毛女》,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时期,民间文艺蓬勃兴起,百姓自编自创的《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绣金匾》等歌曲,以及秧歌剧、快板诗、枪杆诗等风靡一时,使得整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艺创作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鼓舞民众和革命将士们最有力的精神武器。

面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毛泽东在北平自信而激情地宣布:“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呵,那是何等的气壮山河!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开始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当时,各路文化大军“大会合”,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价值观念都多少带有旧时代的痕迹。于是毛泽东决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参加社会运动和实践,还对他认为的消极事件和人物进行批评与批判。这些批评和批判虽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在一

定程度上抑制了当时社会上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文化思潮,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

值得抒写一笔的是,早在1951年毛泽东就为中国戏曲研究院作过“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1953年,面对历史研究工作问题,他又提出“百家争鸣”。之后的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毛泽东以朴素而平实的语言告诉全党同志: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指导方针被提出,令全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心潮澎湃,激情涌动。

“双百方针”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一时异彩纷呈,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老作家们如沈从文、穆旦、周作人等纷纷重新操笔。更有一大批以革命现实主义为表现形式的优秀小说涌现。如柳青的《创业史》,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杨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等。无论是《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还是《红旗谱》里的朱老忠以及《红岩》中那些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特殊斗争的英雄,都成为文学史上光彩熠熠的典型形象。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十几年间,整个国家从上至下都笼罩在一种激昂、兴奋,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毛泽东的文化理想主义追求有着直接关系。

任何时代的文化,总是带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痕迹,这并不是中国的“专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产生的一批经典作品,同样携带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在毛泽东“双百方针”影响下所产生的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字里行间所呈现的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历史应当给予它们必须的肯定和敬意,更何况其中有许多作品至今我们读来依然可以从中吸收丰富的艺术养分。

(四)

毛泽东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划时代价值的文艺观点和思想:他坚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他首次提出文化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才有了今天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确立了“双百方针”,重视各种形式的文化表现方式,在文化中做到不片面化,不极端化,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他始终把文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避免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一笔宝贵财富,在他的一生中,中国文化实现了近现代的转变,我们应该把他文化思想的精髓继承和发扬开来。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紧密,市场经

济更是给社会主义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回望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前瞻文化发展之势,感慨良多,重读他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河北陕西举行座谈会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一批图书和影视作品面世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4 版)本报石家庄12月25日电(记者李增辉)12月25日上午,河北省在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家追忆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崇高风范和与河北、西柏坡的不解之缘,表达了对伟人的无限敬仰、深切怀念。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召开这次座谈会,既是缅怀伟人、重温教诲,也是自我教育、砥砺前行的一课。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就是在河北。执政之路就是赶考之路,这是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永恒课题。如何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在新的“赶考”路上需要回答好的总考题。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牢记使命、答好考题。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时刻做到艰苦奋斗、夙夜在公,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

据新华社延安12月25日电(记者薛天)12月25日上午,陕西省在延安枣园宾馆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在会上热烈发言,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追思他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发展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了国共合作、团结对外、一致抗日,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这里,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延安精神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至今仍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

提及1946年在延安大礼堂为毛泽东同志表演文艺节目扭秧歌,80多岁的刘泽民仍旧激动不已,“毛主席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表演,一边看一边还和周围的人拉话。他是那么的亲切,和群众的心离得好近。”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座谈会上表示,纪念毛泽东同志,就是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修养的“压舱之宝”,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敢担当、勇负责、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白瀛)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一批图书和影视作品先后面世。

中央电视台、湖南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50集电视剧《毛泽东》,时间跨度从1901年到1949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贡献,表现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品德、风范,塑造了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形象。

潇湘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讲述了毛泽东和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交往的故事,表现了毛泽东与老艺术家的深厚情谊;动画片《少年毛泽东》讲述了少年毛泽东在韶山的求学和生活,表现了他少年时代的优秀品格和远大志向。

重点图书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撰写的《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等4种理论研究著作;有著名编剧王朝柱创作的《寻路》、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刘金田撰写的《伟人故事: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等4种通俗读物。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版的《毛泽东文献》U盘电子书收录了毛泽东选集、文集、单行本、书信、诗词、照片、手迹,以及毛泽东年谱、传记、纪念邮票等。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督查情况汇报,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6日01 版)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督查情况汇报,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全国范围内对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是国务院确定的今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让低保等政策“落地”见效,保障困难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完善能托底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而且能鼓励更多人敢闯敢试敢创业。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发挥“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重要作用,使7400多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但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存在资金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低保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

会议要求,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有针对性地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努力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一要强化政策落实。结合年终岁末慰问困难群众,重点督促落实低保政策。各级政府预算要优先安排低保资金,保证及时到位。加强审计监督,堵住分配、拨付等环节漏洞,确保资金足额、有效用于低保家庭。二要强化信息公开。健全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跨地区、跨部门核对平台,在农村、社区实行“阳光”公示,把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向前明显推进一步。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坚决纠正“关系保”、“人情保”及错保、漏保,严惩骗保。三要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临时救助机制,切实解决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减少“碎片化”、一次性补助。完善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等挂钩联动机制,使低保家庭基本生活保障更好落实、水平逐步提高。同时,要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强化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严肃查处渎职失职等行为,切实做到低保工作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