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一、上肢X线摄影

(一)肘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

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质控要点】

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二)肘关节——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

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

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三)肩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评价标准】

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

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二、下肢X线摄影

(一)跟骨——轴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2.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曲。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45°,经第3跖骨基底部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为防止跟骨投影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人方向三者应保持一致。

2.病人踝关节背屈时,可借助绷带牵拉。

3.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背屈角度大,中心线倾角可减小。中心线倾角大小的原则是:垂直跟骨长轴与台面夹角的角平分线。

【评价标准】

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l:2;

2.距下关节应显示。

【质控要点】

1.足底与胶片垂直;

2.中心线35°-45°向头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

(二)踝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略偏下处。

2.足稍内旋,足尖下倾,下肢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lcm处,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

【评价标准】

1.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重选;

2.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80°;

3.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

【质控要点】

1.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

2.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达胶片。

(三)踝关节——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

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使踝关节成侧位。

3.将内踝上方l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5.中心线经内踝上方lcm处,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

(四)膝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

2.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膝关节不能伸直时,可采取后前正位。

2.检查髌骨骨折宜应选择后前正位。

【评价标准】

1.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

2.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

3.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份重迭;

4.髌骨居内外髁中间略偏外。

【质控要求】

1.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3°,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0°,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垫一小棉垫使股骨前缘约成13°角,这样,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五)膝关节——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暗盒。

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0°。

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

4.摄影距离为90-100cm。

5.中心线经胫骨上端,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为使股骨内外髁保持投影重叠,可将小腿用棉垫或沙袋垫高。

【评价标准】

1.股骨内外髁重迭;

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

【质控要点】

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角;

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

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六)髋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

2.双下肢伸直,足跟分开,足略内旋,使两足尖内侧互相接触。

3.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4.暗盒上缘包括部分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

5.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经股骨头(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下2.5cm与暗盒垂直射人。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为保持病人的稳定,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两踝部。

2.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摆体位时,应牵拉病人患肢,即减少病人痛苦,又易达到体位标准。【评价标准】

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l/2与髓臼重叠;

2.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

【质控要点】

1.由于股骨颈前旋18°,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选;

2.骨盆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

3.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外下作垂线5cm处。

(七)髋关节——水平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内旋。

2.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的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嵴,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

3.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

4.健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人。

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并向头侧倾斜,经被检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向垂直股骨颈射入暗盒。

6.摄影距离为100cm。

【注意事项】

1.此摄影体位,适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检查。但设备必须具备可水平摄影条件。

2.特别注意滤线栅的正确使用,包括正反面及栅条与线束的角度关系。

3.股骨颈骨折病人,下肢体位很难达到标准,可借助他人帮助牵引。

4.暗盒与滤线栅贴实,垂直床面,用沙袋或其他辅助物固定稳当。

【评价标准】

1.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造影;

2.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

【质控要点】

1.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与骼前上棘同耻骨连线的垂直线)平行。

2.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5cm达胶片。

三、颅骨X线摄影

【适应证】

1.头颅先天性疾病。

2.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

5.颅内压增高症。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一)颅骨——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4.暗盒上缘超过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评价标准】

1.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影。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二)颅骨——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问线与床面垂直,下颁略收。

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人。

【注意事项】

使用滤线器摄影。

【评价标准】

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

(三)颅底——颏顶位

【适应证】

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颅内疾病所致颅底病变。

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2.头顶部下垂,尽量后仰,使其与床面接触。

3.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尽量与暗盒平行。

4.胶片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突。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0°,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注意事项】

1.对仰头受限达不到标准时,应调整中心线倾角和暗盒。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95°。

2.设备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摄影。

【评价标准】

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迭;

2.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cm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

(四)头颅汤氏位(Towne's位)

【适应证】

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

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床面垂直。

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6.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经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

【评价标准】

1.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3.两侧内耳道显示。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30°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四、颞骨部X线摄影

(一)乳突——许氏位(Schuller,s位)

【适应证】

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2.胆脂瘤。

3.颞骨良性、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2.下颌略内收,使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3.摄影距离为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被检侧外耳孔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摄影距离应控制在滤线栅栅焦距的范围内。

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

3.常规分格摄影,双侧乳突投影在同一照片中。

4.若有专用乳突摄影架,应按摄影架的操作程序进行。

(二)乳突——梅氏位(Mayer's色位)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在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45°,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面边缘呈90°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

2.被检侧外耳孔置于暗盒上方l/3处,暗盒垫高与台面成23°。

3.两臂放于身旁尽量下垂。

4.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注意事项】

1.若有专用摄影角度架,可按摄影角度架的使用要求进行。

2.不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

【评价标准】.

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2.上鼓室、鼓窦人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楚;

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1.0。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中心线45°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

(三)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稳定头部。

2.头颅向被检侧倾斜,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

3.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听眶线垂直台面边缘。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经外耳孔平面的隆突外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注意事项】

在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暗盒上下位置的放置受托盘与床面间距影响。原则上应以中心线经外耳孔的延长线达暗盒中心为准。

【评价标准】

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2.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听眶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12°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四)下颌骨——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肿瘤与囊肿。

3.下颌骨炎症性病变。

4.下颌骨发育畸形。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腿屈曲,对侧身体抬高,被检侧肩部下垂,前臂置于躯干旁。

2.头颅向被检侧旋转,使下颌骨支贴近暗盒。暗盒置于颈侧高、头顶侧低的15°角度板上。

3.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平行,下颌略仰,使下颌体部下缘与暗盒下缘平齐,暗盒前缘包括颏部,后缘包括外耳孔。颈伸直,对侧肩部后展。

4.摄影距离为65-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 20°,经两下颁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可利用长遮线筒或小照射野摄影。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也可以采用立位或俯卧侧斜位体位摄影。

(五)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强直。

3.肿瘤性病变累及颞颌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侧位,矢状面平行暗盒,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2.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3.使用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为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对侧外耳孔上方7cm处射入暗盒中心。

5.在嘱病人开口、闭口状态下,分别摄取颞颌关节开、闭口像。

【注意事项】

1.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像,应双侧对照。

2.开口位,嘱病人口尽量张大。

3.若采用附有颞颌关节开闭口摄影功能的专用口腔曲面全景机时,应按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五、鼻旁窦x线摄影

(一)鼻旁窦——瓦氏位(Waterg位)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和结石。

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

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坐于立式摄影架前,或俯卧于摄影台上,取后前位,两手平放于头部两侧,支撑固定,下颏部紧贴面板。

2.头颅正中矢状面与面板垂直,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3.头部后仰,听眦线与面板夹角呈37°。鼻尖置于暗盒中心。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鼻尖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当观察窦腔内积液时,应取坐位或立位。

【评价标准】

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两侧上颌窦的三壁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示。

【质控要点】

1.头听毗线与胶片成37°角,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

(二)鼻旁窦——柯氏位(Caldwell’s位)

【适应证】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或结石。

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

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上肢放于头部两侧。

2.前额及鼻尖紧贴台面,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胶片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台面。

3.暗盒横放,眶间线与暗盒横长轴重合。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经鼻根部射入胶片中心。

【注意事项】

柯氏位也是眼眶病变的检查体位之一。

【评价标准】

l.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2.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

3.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质控要点】

1.前额和鼻尖贴片、听毗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

2.中心线23°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六、胸部X线摄影

【适应证】

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6.对病人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后前立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50-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l。

2.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评价标准】

1.两胸锁关节对称;

2.两肩胛骨推出肋外;

3.两侧肋隔角显示;

4.两锁骨居平与第4后肋重迭且仅与肺尖下l/3重迭;

5.布局合适。

【质控要点】

1.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紧贴胶片;

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6胸椎达胶片。

(二)胸部——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2.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3.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150-180cm。

7.中心线经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8.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1.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2.去除胸部——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3.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评价标准】

1.胸椎4以下椎体呈“四方块”侧影,后肋基本重迭,两侧肺门重迭,前后肋隔角显示;

2.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3.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阴影明确;

4.胸骨呈侧位投影。

【质控要点】

1.两手臂上举,两手抱头,眼平视,收腹;

2.前胸壁和后胸背垂直胶片;

3.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5胸椎达胶片。

(三)心脏和大血管

【适应证】

1.心脏及大血管先天、后天性疾病。

2.瓣膜病、高血压病。

3.肺心病。

4.原发或继发心肌病。

5.真性或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禁忌证】

休克病人禁止立位摄影。

【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粘贴X线照片标记,齐全、正确、无误。

3.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4.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5.对病人进行屏气训练。

6.调制适量的医用硫酸钡剂。

心脏——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背向x线球管,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两足分开,身体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紧贴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200cm。

6.中心线水平方向,经第7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7.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8.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使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l。

2.摄影前,训练病人呼吸屏气。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心脏大血管摄影体位顺序应为:左前斜位、右前斜位、侧位、正位。

心脏——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暗盒。

2.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3.胸部腋中线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

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200cm。

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通过腋中线第7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8.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1.使用高电压摄影时,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l。

2.摄影前,训练病人呼吸屏气。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心脏——右前斜位(第l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

2.左手高举抱头,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置于臀部。

3.人体冠状面与暗盒呈45°-55°角。

4.暗盒上缘超出锁骨5-6cm,左前及右后胸壁包括在暗盒内。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150-180cm。

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左侧腋后线第7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8.吞服医用硫酸钡剂。

9.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1.掌握好医用硫酸钡剂的黏稠度及吞服的时机。

2.摄影前,训练病人呼吸屏气。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评价标准】

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2.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1.2;

3.心前间隙的狭窄倒三角形和心后间隙清楚。

【质控要点】

1.左臂抱头,右臂下垂手背贴紧臂部,右胸贴片,体轴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55°角(45°角心尖前缘为左心室,大于45°则为右心室。心后缘的左心房和右心房显示,当角度小时右心房在左心房下占范围大;旋转角度大时,右心房比例小,大部显示左心房);

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七胸椎平面达胶片。

心脏——左前斜位(第2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

2.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呈65°-75°角。

3.右手高举抱头,左肘弯曲内旋,左手背置于臀部。

4.暗盒上缘达肩部上方。右前、左后胸壁包括在暗盒内。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150-180cm。

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通过左侧腋后线第7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人暗盒。

8.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1.摄影前,训练病人呼吸屏气。

2.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评价标准】

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2.自膈顶处的胸椎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推前缘至胸前壁的比例为l:1.5;

3.主动脉窗显示。

【质控要点】

1.右臂抱头,左手背贴臂部,左胸贴片,体轴旋转,冠状面与胶片成60°-65°角;

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七胸椎平面达胶片。

七、脊柱X线摄影

(一)脊柱X线摄影

【适应证】

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5.各类骨病。

【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

6.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

(二)颈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l胸椎。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15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3.第l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评价标准】

1.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

2.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形显示;

3.应显示颈椎3-7椎体。

【质控要点】

1.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

2.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

3.中心线15°向头通过甲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三)颈椎——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上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

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或持重物向下牵拉。

4.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6.摄影距离为100-150cm。

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根据X线机性能,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放大。

3.照片包括外耳孔、第7颈椎及颈部前后缘软组织。

4.外伤危重病人只能采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评价标准】

1.颈椎1-7全部显示;

2.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

3.下颌骨不与颈椎重选;

4.齿状突显示清楚。

【质控要点】

1.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

2.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

3.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l-2重叠;

4.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甲状软骨垂直胶片;

5.焦点胶片距离取100-150cm。

(四)颈椎——后前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立式摄影架前站立,身体旋转,被检侧前胸靠近面板,对侧远离。

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呈55°-65°。

2.头部偏转呈侧位姿势,下颌略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3.颈椎椎体序列置于暗盒长轴中线。

4.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l胸椎。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100-150cm。

7.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放大失真。

3.照片包外耳孔、第7颈椎及颈部前后软组织。

4.此位置亦可采取俯卧位摄影或选择前后斜位。

5.特别注意左右标志准确,它代表着照片中所显示的是哪侧的椎间孔。

【评价标准】

1.颈椎2-7椎问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

2.颈椎2-7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

3.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

【质控要点】

1.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50°角;

2.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

3.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五)胸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头部略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胶片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由于心脏重叠的影响,胸椎的检查应以下段胸椎的摄照条件为准。

2.取呼气位摄影。

(六)胸椎——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暗盒中线。

3.胶片上缘包括第l胸椎,下缘包括第l腰椎。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第7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如果腰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头侧倾斜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5°-10°。

(七)腰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两髋及膝关节屈曲,双足踏于台面,以使腰部贴靠台面,减小腰椎前凸度

3.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4.胶片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l骶椎。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100cm。

7.中心线通过第3腰椎(相当于脐上3cm处)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病人仰卧,身体不能扭曲,避免出现人为的腰椎侧弯。

【评价标准】

1.腰椎l-5及骶椎l-2显示;

2.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

3.腰大肌影清浙。

【质控要点】

1.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

2.中心线垂直腰椎3达胶片。

(八)腰椎——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自然上举,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季肋下垫以棉垫,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暗盒中线。

3.胶片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第3腰椎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如果季肋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足侧倾斜的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5°-10°。

2.病人脊柱腰段有侧弯时,体位选择应采取突出侧贴近胶片的方式,用锥形线束原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椎体和椎间隙显示的失真。

【评价标准】

1.片含腰椎l-5及腰骶关节;

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

31.腰椎棘突显示。

【质控要点】

1.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

2.中心线垂直通过第3腰椎达胶片。

(九)腰椎——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然后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呈45°。

2.腰椎序到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

3.胶片上缘包括第ll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第3腰椎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病人后倾身体不稳时,可用棉垫或沙袋支撑。

2.常规摄取左后斜位和右后斜位,双侧对比观察。

3.注意左右标记准确。

【评价标准】

1.片含腰椎l-5的斜位影像;

2.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

3.椎弓部份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椎板为狗腹;峡部为狗颈;对侧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质控要点】

1.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45°角;

2.中心线垂直通过第4腰椎达胶片;

3.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骰骼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注明。

(十)骶骨——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侧足尖靠拢。

3.胶片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通过耻骨联合上方3cm处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对于骶尾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

2.中心线倾斜角度的大小与骶骨向后倾斜的角度有关,骶骨向后倾角大,中心线倾角相应加大。中心线倾斜以垂直骶骨长轴与暗盒平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为宜。

(十一)骶尾椎——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自然置于胸前。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骶部后平面垂直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骶尾骨置于暗盒范围内

3.胶片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骨。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对于骶尾椎伤势较严重的病人,仅摄取骶尾椎侧位即可,不必摄取骶尾椎正以减少损伤。

八、骨盆X线摄影

【适应证】

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骨骼生长障碍。

6.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

非特殊情况下,妊娠3个月内孕妇应尽量避免此项检查。

【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X线照片标记,正确、无误、齐全。

3.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4.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5.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病人防护物品。

(一)骨盆——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

3.胶片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两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对于骨盆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

2.照片包括骨盆所属诸骨、股骨头颈部以及骨盆两侧软组织。

3.对骨盆骨折病人,搬动时应平托,不要用力挤压。

(二)骶髂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双下肢伸直,或双髋和双膝略弯曲并用棉枕垫稳,使后腰部尽量贴近台面。

3.胶片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约20°-30°,通过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必要时,可考虑清洁肠道,以减少肠内容物和气体的重叠干扰。

2.中心线倾斜的角度,依据骶骨的后倾角度决定。

(三)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的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20°-25°。

2.将抬高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暗盒中线。

3.胶片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通过抬高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病人倾斜体位,应采取相应措施固定。

2.病人与台面的夹角,应从骶骨后皮肤面测量为准。

九、腹部X线摄影

【适应证】

1.泌尿系统结石。

2.腹腔内脏器钙化。

3.腹部异物。

4.急腹症。

5.腹腔内占位性病变。

6.消化道穿孔。

7.胃肠道梗阻。

8.游走肾。

【禁忌证】

1.休克病人不宜做立位腹平片。

2.非特殊情况下,妊娠3个月内孕妇尽量避免此种检查。

【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体位检查目的、摄影体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腹部范围较大,应根据被查者体形尽量选择大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腹部可能造成伪影的物品。

6.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病人防护物品。

(一)腹部平片——仰卧位(KUB平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两臂置于身体两侧。

2.胶片上缘包括胸骨剑突,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3.使用滤线器。

4。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通过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6.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1.主要观察泌尿系、胆系结石,应清洁肠道,减少肠内容物和气体的重叠干扰。

2.除急诊外,病人检查前2-3天内禁用不透X线的药物,如硫酸钡、钙片等。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围不可超过±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2)深吸气后下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放射科摄片操作规程 为了更好地使用好有限的医疗资源设备,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特制订本操作方案: 一、开机前准备 1、每天上岗前做好摄片机保洁工作,保持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 2、按上电源闸刀,开机后应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其他功能键是否选择正确。 3、操作机器时应该小心仔细,尤其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标识的标准电压。 4、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杜绝一切非法操作。 5、随时观察照片质量,出现异常应检查摄片机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 二、做好投照前准备 1、阅读好申请单,核对好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以确检查部门和目的的要求,并选择好适当大小胶片,标记好X线号码、日期、左右顺序等。 2、询问病情并嘱患者取下投照部份的药膏、衣物上的装饰品等,腹部折片需清洁肠道。 3、摆好投照体位,放射机器、对准中心线,并选择好适当的焦片距,KV、MAS及板据投照部位合理使用滤线设备,曝光过程中应注意机器仪表指针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障碍。 四、X线透视检查 1、尽可能缩短X线透视检查的时间,采取小照射野,间断曝光观察。 2、有条件及必要时使用影像增强器和闭路电视,在明室内观察,这可以减少曝光量及避免观测医生的照射。 3、X线透视医生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暴露在照射野和有用线束的照射范围内。 4、X线透视检查过程中不能用裸手对被检者进行触诊。 5、X线透视医生一定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6、进行胃肠及各种造影X线透视检查及介入性放射性检查必须与患者发生身体接触时,尤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 五、 X射线摄影检查 1、要把曝光次数限制最低限度内,避免重复摄影, 2、医生、工作人员应在屏蔽室内进行操作、观察。 3、在使用移动式X射线机进行摄影又无屏蔽设施时,操作人员应距X射线管2m以上,还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x射线防护服。 4、投照胸腹部前,应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动作。 5、片拍完后及时送暗室冲洗,待照片符合质量后,方可告之病人离去,否则应及时重照。 六、拍片工作完毕后准备 一天的工作完成后,要拉下电源开关,使机器恢复原位,保养并整理好机器,及时搞好室内外卫生,摆好多种用具,下班前要详细交班。 X X X市X X X医院 X X X年X X 月X X 日

放射科标准及各项计划 1、放射科技术人员防护培训计划 (1) 2、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 (2) 3、放射科设备质量保证监测计划 (4) 4、影像投照条件标准 (6) 5、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7) 6、放射科线事故应急预案 (8) 7、员工培训计划 (10) 8、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细则 (11) 9、放射科诊断报告评价标准 (12)

放射科技术人员防护培训计划 1.从事放射影像工作的医技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有环保总局组织实施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放射工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放射影像工作。 2.按时按计划参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放射防护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和自救技能。 3.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防护有所了解,掌握各种影像技术。 4.邀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专家举办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新技术讲座。 5.技术人员应自觉学习,了解和掌握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并掌握其排除方法,以便在特殊情况下能自行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6.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请设备厂商工程师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注意事项、保养要求和故障表现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7.配合医院保卫部门做好防盗、防火和辐射安全管理的培训。 1

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 一.质量控制指标: 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 2.设备完好率≥95%; 二.检测计划: 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 2.设备因素监测: (1).电源条件:每台X线机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 (2).X线机:每半年进行一次光野-照射野一致性的监测,保持误差小于0.5cm。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 (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2

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 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岗位职责 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 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 线机的使用原则: ( ) 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 )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 ) 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 %,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 。 ( ) 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 )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 ) 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 线机移动前应将 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 ) 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二. 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 ) 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 ) 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 ) 检查球管、床中心 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 ) 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 ) 根据需要选择暴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暴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 ) 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暴光。 ( ) 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三. 摄影原则 ( ) 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 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 ) 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 ) 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 )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 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 深吸气后下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级领导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二.可分设副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科室应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以期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由专人负责,保证资料的完整,不得遗失和破损。 三.如有缺片,应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六.急诊借片。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七.平诊借片。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三节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患者。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应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 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 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第四节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早清洁暗室、洗片机、打印机,检查自来水、红灯,备足胶片。 二.检查清洁洗片机和打印机各部分结构 ,检查运转状况,包括循环、补液、显影和干燥、温度。 三.洗片机工作前先走废片数张,并记录走片时间是否正常。打印机每天工作前先作,确定情况正常再进行日常工作,并装满胶片。 四.定期检查、清洁暗盒;看看有无破损、污迹,并做好记录。五.暗室工作人员应随时关灯,非暗室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六.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源、水源、空调、洗片机和打印机等,并做好桌面卫生保洁工作。 第五节CT室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 二.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三.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五.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六.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托架等。CT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放射科管理制度目录 放射管理领导小组 (1)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 受检者放射危害告知与防护制度 (3) 一、受检者危害告知: (4) 放射质量保证方案和管理制度 (5) DR操作规程 (9) 放射科主任职责 (12) 放射科技师岗位职责 (13) 北京熙仁医院孕妇X线检查知情同意书 (14) 放射管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医院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决定成立我院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如下: 一、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的放射诊疗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 二、放射科为医院放射诊疗管理机构,专职的放射诊疗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时间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放射事件,减轻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及职责:医院放射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及解除。 二、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当发生人为失误或放射诊疗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报告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放射事件应急响应处置: (一)当射线装置发生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封锁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并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卫生部门,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二)立即转移受照射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 (三)配合行政部门查明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 四、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解除:当发生辐射事件的射线装置修复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合格方可解除应急预案。对事件有关资料及时收集,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并采取妥善的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受检者放射危害告知与防护制度 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放射科操作规程79956

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 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放射科 基本技术操作常规 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 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

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 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 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更衣或去除金属或X线不透明装饰物,并详细地回答患者的询问。 六、工作应认真仔细,摄影要做到三查四对。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46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高强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一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 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 机等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 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 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 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 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 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 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 摄影原则 (1) 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 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4)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2)深吸气后下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常用于腹部及隔下肋骨的摄影。呼气后膈

中铁一六四医院 放射科管理制度汇编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投照技术,特殊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4、X线诊断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有着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电子版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 5、定期组织集体阅片,经常研究X线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房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二、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对放射事故应急防范的意识,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根据上级卫生部门与环保部门要求,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吴兴尧 副组长:赵庚旭 成员:赵付华王廷和 2、主要职责:监督检查放射安全工作,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提出整改意见;对已发生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并向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通报;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情况,负责恢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二)、应急处置程序 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继续发生和蔓延而扩大危害范围,并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程序如下: 1.迅速报告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将发生事故的性质、时间、地点等报告给放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立即将情况向主要情况报告卫生局、环保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 2.现场控制 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3.启动应急系统 放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现场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放射科操作规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 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保证制度 一、落实责任制,由放射科负责人负责放射诊断质量控制工作。 二、放射科医、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三、放射诊断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不购置、接受、使用、转让和出租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断设备。 四、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每年对放射诊断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定期进行设备校正、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 五、建立完整详细的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包括放射诊断设备校正、维护保养,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洗片机专用水槽的质量等。 六、熟悉X射线诊断设备和X胶片的性能特点,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X胶片。根据体厚选择适宜的投照条件。

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方案 一、天水新天坛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张建平 成员:李康宁王文洁张玉红张伟军 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 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 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 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 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保证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

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X线诊断、CT、MRI、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二.可分设付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 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 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 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 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二.急诊借片。 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三.平诊借片。 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 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五节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放射科各项操作规程 透视操作规程 开始操作前 检查主机、透视机、工作站机器是否一切就绪,所有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操作 一、透视 让患者进入透视室关闭铅门并站立于透视机圆盘上,打开电脑工作站操作程序,操作透视机各项按钮及手柄通过玻璃窗不断的监视机器与患者的状态,随即通过工作站程序点下部位图片,视完毕,关闭仪器并安排患者在透视室等候5分钟左右。 2、钡餐透视 1?调好钡剂,让患者进入透视室(与透室相同) 2.踩脚闸进行透视检查。 3.检查结束后,把站立位复位,断开操作面板上电源开关和电源总闸开关。拍片操作规程 1、打开墙上电源总闸,打开机器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机器系统自检 2、了解患者检查目的及投照部位,确定投照方式。 3、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的体外物。 4、制定投照条件,如KV , mAs,是否使用滤线器等。 5、选择胶片种类规格,放置铅号码。

6、按规定摆好位置,定好投照中心。 7、先按曝光手闸的预备键,待预备灯亮后按曝光键。 8、检查完毕,在下班前将球管等复位。 9、断开机器控制面板上电源开关,然后再断开墙上电源总闸。登记室操作规程 一. 根据疾病, 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 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 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 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 四. 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 五. 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 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 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 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 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 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 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借片操作规程 一. 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二. 急诊借片。

简阳玛莉亚妇产医院 放射科操作技术规范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一、上肢X线摄影 (一)肘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 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质控要点】 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二)肘关节——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评价标准】

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 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三)肩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评价标准】 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 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二、下肢X线摄影 (一)跟骨——轴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2.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曲。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45°,经第3跖骨基底部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为防止跟骨投影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人方向三者应保持一致。 2.病人踝关节背屈时,可借助绷带牵拉。 3.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背屈角度大,中心线倾角可减小。中心线倾角大小的原则是:垂直跟骨长轴与台面夹角的角平分线。 【评价标准】 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l:2; 2.距下关节应显示。 【质控要点】 1.足底与胶片垂直; 2.中心线35°-45°向头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 (二)踝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