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研究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振涛李平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 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1983年Rosenfold等应用DNA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发现。CGRP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生理作用广泛而多样。近年研究表明,CGRP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能更好地解释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制,并为研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CGRP与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CGRP的生物活性及合成、释放

CGRP由3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 786 . 91,它与降钙素基因同源,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含有5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由降钙素基因转录的RNA,最先在神经组织翻录成128个氨基酸组成的CGRP而发挥其生物效应。人和鼠的CGRP有α和β两种基因,两者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氨基酸组成仅在第3、22、25位有所不同。研究发现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在脊髓背根神经节( 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三叉神经节内初级小型感觉神经元、脊髓和脑干的投射纤维中密度较高,其中α- CGR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β- CGRP则主要位于周围神经系统。

CGRP释放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内毒素、吗啡硫酸盐、睾丸酮和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CGRP基因表达,1,25-二羟骨化醇可抑制其

表达。此外,年龄、细胞分化程度与基因表达调控也密切相关。辣椒素是常被用来诱导CGRP释放的物质,甲状腺素、多种理化因素及炎症介质等均可诱发神经末梢释放CGRP。雄激素、ACTH、乙酰胆碱和阿片肽则可抑制此过程。神经末梢内钙离子的积聚,细胞内cAMP/cGMP第二信使系统,可能也包括PKC系统均部分介导CGRP 释放的调节,有研究发现CGRP从神经末梢释放后还可经神经末梢再吸收。CGRP 活性的调节主要靠中性内肽酶等神经肽酶的降解。

2 CGRP与疼痛调节

2.1 与脊髓水平疼痛的关系

疼痛的脊髓机制不论在神经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方面都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漫长的疼痛研究过程中始终引人注目。现已探明,疼痛信号在进人高位神经中枢以前已在脊髓受到调控,即对疼痛信息的量、性质和时速进行调节、转换或控制。脊髓的这种功能主要集中在脊髓背角,脊髓背角是躯体和内脏传人的第一个释站及传人输出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组织损伤能导致长时间的脊髓背角神经功能改变,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感觉神经元对疼痛的反应,背角神经元活动的增强来源于外周组织感受器引起的神经反射增强,这些变化是由有活性的神经元的可塑性介导的。国外研究认为C-纤维神经肤和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在这种变化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CGRP与P物质共存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的初级传人神经元中,CGRP可以抑制与P物质降解有关的内肤酶,使P物质的作用增加或延长。CGRP与P物质在痛觉调制中存在协同作用,CGRP等

神经肤类的突触前、后效应可提高脊髓背内兴奋性氨基酸作用,通过受体上的作用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这种兴奋性增加可受CGRP等神经肤的释放而易化,其结果是感受野的扩大,过度兴奋和抑制丧失的联合作用将进一步促进高兴奋性,并导致更强、时间更长的疼痛。宋雪松等利用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模型,测定受压背根神经节中不同时间的CGRP含量变化,观察缩爪阈值的改变,发现术后一周痛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后四周仍未完全达到正常水平,测定到受压侧脊髓背角中CGRP的含量与慢性疼痛行为一致,与同组对侧、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镇痛药可使DRG 内CGRP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和脊髓内释放CGRP明显减少,并可使痛觉过敏程度减轻。以上资料提示,疼痛时脊髓DRG神经元内CGRP 合成增加,在脊髓内释放增多,因而推测CGRP可能参与痛觉信息传递及痛觉过敏的形成。

为进一步证明内源性CGRP在痛觉传递及痛觉过敏形成中起作用,研究者应用CGRP竞争性受体阻断剂发现可以部分逆转辣椒素诱导的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采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得的实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这一推测:给予CGRP基因缺失大鼠伤害性刺激不表现出痛觉反应。

2.2 在脊髓以上水平与疼痛的关系

在脊髓以上水平,CGRP及其受体出现在多个与痛觉密切相关的脑区,比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伏核(NAc)、杏仁核等。Pecile等最早发现大鼠脑室内注射CGRP有镇痛效应。此后,在

小鼠福尔马林模型上也取得相似结果。有研究报道,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注射CGRP可剂量依赖地增加大鼠因热及机械刺激引起的缩爪反射的潜伏期,说明CGRP在脑内有镇痛作用。CGRP在PAG 中的镇痛作用,是通过PAG到脊髓的下行痛觉抑制通路,激活脊髓内的阿片肽系统(尤其是μ型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2.3 CGRP与神经性、炎症性及肿瘤性疼痛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Honore等建立炎症性、神经性及肿瘤性疼痛的鼠科动物模型,观察到后肢注射弗氏佐剂的小鼠脊髓P物质、CGRP、蛋白激酶Cγ及P物质受体均明显增加;坐骨神经横断或L5脊髓结扎小鼠脊髓和初级传人神经元的P物质、CGRP显著减少,而神经肽Y则增加;股骨注射溶骨性肉瘤细胞的小鼠在脊髓和初级传入神经元均未测到P物质、CGRP含量的变化,仅观察到星形胶质细胞和强啡肽免疫反应神经元增生。

2.4CGRP与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

近年来研究发现CGRP在偏头痛的发病中亦是一种重要诱因,来源于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对脑血管的支配是头痛的结构基础,而CGRP和P物质是这些纤维中主要的两种神经肽。有学者通过对偏头痛发作前驱期的观察发现,三叉感觉神经的激活引起了脑脊膜血管系统的神经源性炎症,这一过程是由其释放CGRP所介导,伴有血浆外渗、血管扩张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偏头痛发作时伴有颈静脉血浆CGRP水平的升高。偏头痛不发作时血浆CGRP水平仍升高,提示偏头痛患者存在长期或永久性异常的神经血管调节机

制。我们可以推测CGRP的释放可能参与机体对外环境有害的物理、化学刺激的防御反应,它可能通过增加粘膜血流量等多种反应对抗组织损伤,从而在机体的正常生理稳态调节和某些疾病时机体的代偿和失代偿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如果CGRP能神经纤维功能丧失,将减弱组织的抗损伤能力,从而成为诱发疾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胡世辉等测定到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CGRP含量明显升高,与患者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及健康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的CGRP含量相比差异非常显著,而肘静脉血、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健康对照组颈外静脉血中CGRP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三叉神经疼痛发作时局部确有CGRP的参与,通过对痛支与非痛支CGRP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数量、面积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痛支中CGRP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痛支,并且差异非常显著,结合血浆CGRP放免检测结果,认为这与痛支神经过度合成、释放CGRP导致神经纤维及局部血浆中CGRP含量增高有关,从而更进一步证实了CGRP 参与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的可能性。

3 CGRP 与神经元保护

许愿忠等通过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早期CGRP的动态变化及与神经再生的关系,对神经损伤后其动态、系统性变化进行观察,发现神经损伤后的CGRP表达高峰呈明显的神经、DRG 、脊髓时空顺序模式:正常神经内未发现CGRP的堆积,压榨损伤后1 天在损伤部位近端CGRP阳性产物大量堆积,21天再生轴突通过压榨部位后CGRP的堆积基本消失,且压榨损伤后两侧表达同时增强,还观察到

脊髓内出现大量从后角向前角方向投射的阳性纤维,损伤信息传递给DRG和脊髓,引起CGRP出现次序高峰表达以激活其信号通路中的下游p-CREB 和c- fos,促进神经元再生存活。激光照射提高神经元的CGRP含量,可以明显减少轴突切断后的神经元死亡数量。周围神经损伤后CGRP发生明显的时空模式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早期向中枢传递损伤信号,并激活多种途径诱导神经再生,是神经再生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但CGRP是否发生了逆行运输并且此种运输方式是否在损伤信号向中枢的传递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CGRP与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疼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均有明显关系,而与肿瘤性疼痛的的关系尚未明确。通过应用CGRP竞争性受体阻断剂及CGRP基因敲除可以减少疼痛反应,CGRP可能参与神经元保护,促进损伤神经再生,这都为研制治疗疼痛及神经保护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 2 ng/L -60 ng/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用纯化的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再与HRP标记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操作程序总结: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1 罗蓉赵晏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 理生理学系, 西安 710061 E-mail: zhaoy502@https://www.doczj.com/doc/e318153931.html, 摘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是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肽,其在外周及脊髓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及痛敏化的形成,并与P物质、兴奋性氨基酸、辣椒素1型受体、趋化因子、激活素、大麻素受体、阿片受体、神经生长因子、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糖皮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或受体在痛觉调制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痛觉调制;脊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 是1983年发现的来自降钙素基因的神经肽。CGRP虽然来自降钙素基因,但其分子结构和生理作用均和降钙素不同,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加工成降钙素,在神经系统和其它部位则加工成CGRP。目前已知人和大鼠CGRP都有2种类型:α- CGRP和β-CGRP. CGRP的所有种类均含有37个氨基酸残基。α- CGRP是神经组织内降钙素基因转录后经与降钙素不同的剪接而产生的肽类物质,而β-CGRP是由独立基因编码的肽类物质。二者具有相近似的生物活性,但氨基酸组成仅在第3 、22 、25 位有所不同。其中,α- CGR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β-CGRP则主要位于外周。 CGRP通过特异的受体发挥作用,CGRP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升高,通过第二信使cAMP的介导而发挥生物活性。CGRP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广泛分布于机体多个部位,对心脏、血管、肾脏、骨组织、味蕾、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已知CGRP受体有四种亚型,均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CGRP及其受体均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CGRP主要分布于杏仁核、尾核、脊髓背角和三叉神经束, 垂体、下丘脑、延髓和海马也有一定分布,脊髓中含量最高, 大脑皮层其含量则极低。脊髓中CGRP阳性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后角浅层,少量阳性纤维和终末散在分布于后角深层,前角内未见阳性纤维和终末。在人脑,CGRP受体高密度分布的部位有伏隔核、中央杏仁核、尾核尾部等处,中等密度分布的部位有壳核尾部、下丘脑腹侧部、丘脑中线核群等处,低密度分布的部位有皮质、动眼神经核等处。脑内CGRP 受体和CGRP分布不完全一样。在脊髓CGRP受体广泛分布于脊髓后角浅层的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初级感觉传入纤维末梢也有CGRP受体分布。 近年来研究表明CGRP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00131,30371729,)、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No.20040698022,20020698033)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04C225)资助。 - 1 -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人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激素,主要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C细胞分泌。它是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受到血清钙水平调节。生理性Ct对钙、磷代谢有影响。正常基础血清降钙素值应<10 pg/ml(或依据试剂说明书参考值)。 一、降钙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1、主要用作肿瘤标志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及进行MTC术后随访监测;在疑似MTC患者以及MTC的随访和管理中,降钙素测量得到广泛建议和实践。《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建议,血清Ct>100 pg/ ml 提示MTC。 2、一些专家指出,他们对大部分或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ETA建议对所有具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而ATA并未表示支持或反对。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Ct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MTC,也可用于阴性排除MTC。虽MTC发病率低阳性值少,但阴性预测值高。 3、MTC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和6个月测定降钙素和CEA,如果基础及激发后降钙素水平均测不出,才能排除存在残留组织或复发的可能性。 4、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II型(IIa及IIb型)90%以上合并MTC,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主张对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常规监测血清降钙素,以排除MTC和MENII的可能性。 二、降钙素临床适应症 1、甲状腺髓样癌诊断 CT可有效鉴别诊断MTC MTC初诊和复发患者CT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他甲状腺疾病具有明显的差异。

CT可增加MTC诊断的敏感度 a.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检测甲状腺髓样癌的灵敏度比细胞学分析更高,尤其是大部分的甲状腺髓样癌。(见右图) b.为了避免假阴性甲状腺髓样癌,所有疑似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都须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测量。 c.这种方法需要测量所有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 2、甲状腺髓样癌随访

降钙素原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于1981年由Jacobs等[1]发现,1993年Assicot 等[2]发现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其浓度明显升高,因此逐渐引起重视。近几年来,临床医师尝试应用PCT作为机体感染所引起系统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并用于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PCT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1PCT基因及分子结构 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alc)的前体之一,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降钙素及其前体均属于CAPA蛋白家族。[3,4]该族蛋白均由10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含有2个半胱氨酸残基,从而形成一个二硫键。[5,6]CAPA 家属蛋白分别由Calc I~IV基因编码。Calc-I基因所编码PCT,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5.4,高度保守,且在不同种属动物间具有同源性。人与大鼠及小鼠的Calc-I 基因结构相似,具有74.5%及73.6%的同源性。[7-11]人类Calc-I基因全长约8kb,目前已克隆出约2kb(X02330,Homo sapiens mRNA)。 Calc-I基因含6个外显子,由5个内含子所分隔,外显子I~IV经转录后拼接为Calc-I mRNA,I、II、III、V及VI经转录拼接为CGRP-α mRNA(图1)。在Calc-I基因的增强子区有TATA盒结构或Sp1结合区,转录调节因子NFκB、AP-1的结合位点,以及c-AMP反应元件(CERB)及Ras反应元件(RREB-1)结合区。[12-14]Calc-I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调节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14,15]cAMP能明显增强Calc-I基因的转录,而Ras与启动子区RREB-1结合区相互作用,可诱导细胞分化,并产生不同的PCT mRNA。 图1 人Calc-I基因不同转录和表达结构示意图 在PCT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含有天冬酰胺-亮氨酸-丝氨酸(NLS)系列,这一结构在绝大多数动物的CAPA家属蛋白间均存在,为一个高度保守系列,是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胃肠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胃肠道是唯一一个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正是在这种复杂而精细的调控下,使得胃肠道能正常进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活动,以完成其生理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2citonin gene2related pep tide, CGRP)是人类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发现的第一个活性多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尤其是感觉神经末梢和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本文就CGRP对胃肠的作用做一综述。 1CGRP及其受体在胃肠的分布 胃肠道的CGRP主要分布在迷走神经和内脏神经的传入纤维,以及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对辣椒素的作用敏感,大多数为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胃内只有不到10%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含有CGRP,与此相反,近80%的胃脊髓传入神经元含CGRP,且肌层明显高于粘膜层。肠道中来自脊髓传入神经和壁内神经的CGRP各约占50% ,源于脊髓传入神经的CGRP主要分布在粘膜下血管壁,而源于壁内神经的则在肠壁其它各层占优势。此外在胆管、胰管、Oddi括约肌、下食管括约肌(LES) 、肛门内括约肌等组织中也有CGRP阳性神经纤维[ 1 ]。CGRP受体广泛分布在多种哺乳动物的LES、胃肠平滑肌、阑尾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CGRP及其受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上的特异性, 来自壁内神经的CGRP可能主要是调节胃肠道的运动。这些纤维在受内外环境理化因素的刺激时与胃肠适应性反应的调节有关。 2CGRP与胃粘膜血流 胃粘膜血流量减少是胃粘膜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胃粘膜血液供应在生理情况下已存在解剖上的缺陷,应激状态下,外周交感2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同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它可增强儿茶酚胺对缩血管的反应,更容易引起胃肠粘膜血管痉挛,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由于在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应激状态下易发生胃粘膜缺血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降低及上皮细胞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胃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 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PCT水平的监测,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过程和跟踪治疗方案是很有用的,PCT浓度的升高标志着炎症反应正在进行中,使用足够的抗生素、炎症灶清除术治疗等,PCT值下降,证明治疗方案正确,预后良好,反之改变治疗方案。 PCT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与支持,如细菌性与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鉴别;胆源性与毒素性胰腺炎的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微生物诱导的发热与非细菌性发热的鉴别,特别是发热待查(FOU)的诊断,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与免疫抑制条件下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鉴别,发热的病因的鉴别,如在肿瘤患者中被肿瘤溶解物或化疗诱导与细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区别,早期诊断新生儿和婴儿全身性细菌感染与败血症引起的急性发热;术后常规,包括术后感染预警及用药监测,术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后的治疗指导,监测腹膜炎、吻合口漏和无典型腹部症状的疾病过程;器官移植后的监测,移植前排除急性细菌或其他感染,鉴别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细菌与真菌感染;长期在ICU的患者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监测疾病过程及指导治疗;监测高危患者,早期获得有关并发症和内环境衰退的信息。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 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PCT分子生物学结构: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全长约7.6Kb。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A,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形成PCT氨基酸多肽(aminoPCT),降钙素(CT)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CT:CCP-1)。 三、血清 PCT来源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2.5pg/ml(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而成熟CT含量约6.3 pg/ml。髓质甲状腺肿瘤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均增高,组分相对含量也发生变化。在一些非甲状腺损伤如慢性肾衰、吸入性烧伤、急性细菌感染、中风、败血症等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也均增高,有些甚至成倍的上升,而CT略微升高,说明除甲状腺髓质细胞分泌贮存PCT外,仍有其他细胞具有这些功能。 血清PCT升高的可能的生物学机制:靶细胞(PBMCs等)在LPS各种败血症相关因子作用下应急分泌PCT,这种应急分泌超过细胞后转录过程(由Pro-CT分解为aminoPCT、CT、CT:CCP-1)或后转换过程缺少必需的水解酶,从而导致实验所观察到的PCT成倍增长,而CT水平不变或稍增高。四、检测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目前除了费时不易自动化的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PCT较特异与敏感的分析方法有: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双抗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双抗夹心法运用双单克隆抗体,其一作为捕获抗体直接结合PCT96-10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CCP-1部分,另一作为示踪抗体直接结合PCT70-7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分子,人工合成的PCT作为标准。该方法比较特异无交叉反应,其检测最低为10pg·ml-1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 10-60pg·ml-1。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和8℅。

·综述·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学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徐爱蕾,王为(解放军第169医院检验科,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肽,是近年来发现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在细菌所致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中可特异性升高。尤其对败血症、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的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传统实验室指标相比,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PCT有更好的特异性,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感染状态的微生物学指标。PCT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测、指导用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可进行快速定性或准确定量检测。 关键词: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3826.2012.01.098文章编号:1671-3826(2012)01-0242-03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肽,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也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多在细菌感染时诱导产生,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CT已作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因此,受到临床与检验界学者的密切关注,但是它的存在还有很多争议。本文现就其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1PCT检测的临床意义 1.1在败血症中的应用败血症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国外每年有75万败血症患者,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报道[1]。根据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败血症、严重败血症和败血症性休克。随着严重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在败血症时,感染的传统临床症状和常规实验室检测(如CRP或白细胞计数)缺少诊断的准确性,且有可能误诊。PCT相对于其他指标,其诊断的准确性不会受外界影响,与之相比,PCT在感染时升高更早,因此PCT 在诊断感染引起败血症时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感染发生后3 6h,即可检测到PCT水平升高,在预后方面,CRP和白细胞计数对于患者的预后缺乏相关性,PCT水平可以用来对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若PCT水平持续升高或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常常提示预后不良;若PCT水平快速降低至正常水平,常提示预后良好。国外学者研究发现PCT对诊断新生儿垂直传播败血症有很高的价值,患儿PCT在出生12 24h明显高于出生时及出生后36 48h,且可能是与新生儿复苏及绒毛膜羊膜炎独立相关[2]。1.2在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脓毒症是重 作者简介:徐爱蕾(1983-),女,湖南张家界人,技师,发表论文12篇,目前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工作症监护室最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是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也是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之一。吴丽娟等[3]发现,脓毒症患者PCT 值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认为PCT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炎性反应指标,可作为早期鉴别全身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的快捷、敏感、准确的检测手段。在全身严重感染时,大多数经典的炎症早期因子仅仅暂时或间歇性的增高,国外研究发现,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α、IL-6、PCT与脓毒症预后相关,并经过统计分析在严重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诊断中PCT是最好的指标,也可作为脓毒症的一个早期标志物。同时有专家指出PCT浓度与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结果有着显著的相关性[4],高浓度PCT可以从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及不同程度感染阶段分辨出脓毒性休克。在新生儿脓毒症辅助诊断方面,PCT是一个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国外报道[5],在新生儿出生后0 48h内,PCT对脓毒症辅助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为准确,可以通过PCT对其确诊,3 30d内辅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准确性为100%。 1.3在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反应鉴别中的应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细菌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时,血清PCT 浓度会出现明显增高,但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炎性反应时,血清PCT浓度仅维持低水平,提示血清PCT浓度可以鉴别诊断细菌性或非细菌性炎症。国外发现,单纯性HIV感染患者PCT浓度正常,HIV 合并继发细菌感染患者PCT浓度则明显升高[6],在脓毒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脓毒性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相比较,发现PCT浓度在脓毒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升高显著,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在抗微生物治疗后血浆PCT迅速降低[6]。国外报道,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PCT浓度升高明显,而在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的PCT浓度维持低水平,PCT对细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研究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振涛李平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 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1983年Rosenfold等应用DNA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发现。CGRP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和人的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生理作用广泛而多样。近年研究表明,CGRP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能更好地解释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机制,并为研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CGRP与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CGRP的生物活性及合成、释放 CGRP由3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 786 . 91,它与降钙素基因同源,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含有5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由降钙素基因转录的RNA,最先在神经组织翻录成128个氨基酸组成的CGRP而发挥其生物效应。人和鼠的CGRP有α和β两种基因,两者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氨基酸组成仅在第3、22、25位有所不同。研究发现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在脊髓背根神经节( 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三叉神经节内初级小型感觉神经元、脊髓和脑干的投射纤维中密度较高,其中α- CGR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β- CGRP则主要位于周围神经系统。 CGRP释放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内毒素、吗啡硫酸盐、睾丸酮和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CGRP基因表达,1,25-二羟骨化醇可抑制其

表达。此外,年龄、细胞分化程度与基因表达调控也密切相关。辣椒素是常被用来诱导CGRP释放的物质,甲状腺素、多种理化因素及炎症介质等均可诱发神经末梢释放CGRP。雄激素、ACTH、乙酰胆碱和阿片肽则可抑制此过程。神经末梢内钙离子的积聚,细胞内cAMP/cGMP第二信使系统,可能也包括PKC系统均部分介导CGRP 释放的调节,有研究发现CGRP从神经末梢释放后还可经神经末梢再吸收。CGRP 活性的调节主要靠中性内肽酶等神经肽酶的降解。 2 CGRP与疼痛调节 2.1 与脊髓水平疼痛的关系 疼痛的脊髓机制不论在神经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方面都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漫长的疼痛研究过程中始终引人注目。现已探明,疼痛信号在进人高位神经中枢以前已在脊髓受到调控,即对疼痛信息的量、性质和时速进行调节、转换或控制。脊髓的这种功能主要集中在脊髓背角,脊髓背角是躯体和内脏传人的第一个释站及传人输出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组织损伤能导致长时间的脊髓背角神经功能改变,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感觉神经元对疼痛的反应,背角神经元活动的增强来源于外周组织感受器引起的神经反射增强,这些变化是由有活性的神经元的可塑性介导的。国外研究认为C-纤维神经肤和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在这种变化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CGRP与P物质共存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的初级传人神经元中,CGRP可以抑制与P物质降解有关的内肤酶,使P物质的作用增加或延长。CGRP与P物质在痛觉调制中存在协同作用,CGRP等

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12-11T13:44:38.8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作者:温丽华 [导读] 必将带来重大的临床意义[18],但有关PCT 的产生机制及其在重症感染时的来源、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000 摘要: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是一种炎症介质,近年来逐渐成为鉴别细菌感染的新型标志物,其实际作用也在逐步被认识。以往对感染性疾病测定指标较多,常用的指标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体温等,但以上指标都不同程度存在延迟、敏感度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而降钙素原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尤其对败血症、脓毒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的鉴别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预测疾病的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传统实验室指标相比,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PCT 有更好的特异性,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感染状态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就PCT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是一种炎症介质,目前认为 PCT 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多在细菌感染时诱导产生,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用于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志,也是一种敏感的判定炎症类别和活动情况的指标[1]。因此,PCT 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其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发现于1989年,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为12793D,由降钙素、下钙素以及含57个氨基酸的N- 末端碎片组成[2],PCT由位于 11号染色体上的Calc-I 基因编码[3],通过选择性剪接生成 Calc- mRNA,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其半衰期为25 ~30 h,在体内稳定性很好。PCT在正常人体内不释放入血中,不会降解为有活性的降钙素,血液中的PCT的浓度为 0.1?g/L,当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甲状腺以外的组织产生大量的 PCT,血液中的PCT的浓度可以升高至100 μg/L 以上。虽然其确切产生部位还不清楚;但现已证实一些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对细菌感染反应可造成PCT 合成和释放。败血症时PCT 产生的确切部位虽然还不能确定,但有研究发现肝脏组织中可检测到高水平PCT mRNA,且肝脏可产生包括C-反应蛋白(CRP)等大量急性时相蛋白,故败血症时肝脏是合成PCT 的主要场所。另外,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6(IL-6)和细菌脂多糖(LPS)亦可引起PCT增加,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诱导相应细胞分泌 PCT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PCT 的诱导因子[4]。 2.降钙素原的检测方法 2.1 放射免疫分析法 该方法检测正常人的血清PCT较为敏感,利用由人工合成的57个氨基酸部分制成R2B7特异性多克隆抗体,R2B7 直接作用于PCR的57个氨基酸部分,既能检测游离型PCT,又能检测结合型 PCT,比酶免法、免疫化学发光法提高了灵敏度,但所需时间较长,且标记的放射性元素存在污染,因而限制了此方法的临床应用[5]。 2.2酶联免疫荧光法 该方法是一种定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两个单克隆抗体分别与PCT 分子的降钙素和下钙素,形成“ 夹心复合物”,一种抗体经荧光标记后固定在试管壁上,通过计算荧光标记物的含量测定PCT的浓度,突出优点是耗时少,仅需20 min,适用于床旁检测。 2.3免疫化学发光法 该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标准品上结合有胶体金(示踪)的小鼠单克隆抗降钙素抗体和绵羊多克隆抗降钙素抗体,待检标本加上后,示踪元素即与标本中的PCT结合,这样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就结合到固定的抗降钙素抗体上,形成一个“ 三明治式” 的复 合物,然后通过发光比色判断出PCT 的浓度,该方法比较特异,无交叉反应,整个检测过程可以在2 h完成。 2.4 胶体金标记法 近年来,实验室多采用一种半定量检测PCT的金标法用于PCT 的检测,是专门制备好的 PCT-Q检测卡,简便快捷,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30 min,结果分为<0.5μg/L;≥ 0.5μg/L;≥2.0μg/L和 ≥10μg/L4个等级。正常人血清PCT 值<0.1μg/L,大多数文献以 ≥0.5μg/L为阳性阈值。实验应用一个金标单克隆鼠抗 katacalcin(一种降钙素原降解产物)抗体(示踪物)和一个多克隆羊抗-降钙素抗体(固相)。血标本经离心后取20μl 血浆或血清滴入反应孔中先与示踪物结合形成明显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经虹吸作用通过观察区再与固定的抗-降钙素抗体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当标本中的PCT浓度≥0.5 μg/L时,夹心复合物呈红色带,且颜色深浅与PCT浓度成正比例。此法不依赖仪器、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床旁检验。定量方法需要同时做标准曲线和质控品,从实验室效益管理角度考虑,比较适合临床标本比较多的实验室。半定量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检测快速,不受标本数量限制,比较适合急诊科、ICU 等重症监护患者的定性判断。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还是比较一致的,均是临床上比较可靠的方法,每个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两种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检测报告[6]。 2.5其他检测方法 凝胶层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精确,但比较耗时,费用昂贵,因此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的应用。 3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 PCT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存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等情况时,血中的PCT浓度异常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预后相关。因此,PCT 的检测在判断感染类别、鉴别细菌类别、危重症监测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1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临床上针对感染发热的患者,往往根据外周血白细胞(WBC)的计数和分类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从而作为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依

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发表者:吴耀禄(访问人次:3520) 血清降钙素(CT)临床意义 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与甲状旁腺素(PTH)有相互拮抗作用。当血钙增高时抑制甲状旁腺素分泌,降钙素受剌激而升高,钙移向骨质使血钙降低;当血钙降低时甲状旁腺分泌亢进,并抑制降钙素释放,钙自骨移向血液,使血钙升高。降钙素还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排磷增加,血液中磷减少。近年发现一些恶性肿瘤可使血中降钙素增加,可能为一有价值的标志。是甲状腺髓样癌(MTC)较敏感且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在MTC几乎都呈阳性表达且水平升高,而且表达程度与MTC分化程度和侵袭生长能力有关。在未经刺激的情况下,血清降钙素>100 pg/ml,则提示可能存在MTC。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MTC, 参考值: 男性:0~14ng/L(0~14pg/ml) 女性:0~28ng/L(0~28pg/ml)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孕妇、儿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胃泌素过多、肾衰、慢性炎症、泌尿系感染、急性肺损伤、髓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降钙素分泌细胞癌、白血病、骨髓外骨髓增殖症、肺癌、食管癌、乳腺癌。 2、降低见于: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甲状腺全切病人、妇女停经以后、低血钙、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如甲状腺癌或肺癌手术后,血清CT仍持续升高,说明有残余的肿瘤组织形成,预后较差。血CT增高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降钙素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亦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效果的指标,当治疗有效时CT明显下降,故可作治疗效果估计。CT升高亦见于肺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和肿瘤骨转移时血清降钙素水平可有明显升高,还可作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活动性指标。乳腺癌也有降钙素升高,尤其在骨转移时。CT升高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 白血病、肝硬化、血液透析等亦可有CT升高。 孕妇和儿童因骨骼生长,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妇女停经以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是最先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激素,因此成为该肿瘤血清学标志物。PCT,CT的前体物,116个氨基酸糖蛋白,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0-24小时,稳定性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在除甲状腺创伤或肿瘤外,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败血症、急慢性肺炎、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创伤等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尤其对SIRS/败血症,PCT(与WBC、IL-6、TNF-2、CRP、可溶性选择素等比较)

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时间:2010-06-04 13:45来源: 作者: 点击:195次字体大小: [ 大中小 大中小 核心提示: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lt;BRg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可以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但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19.5.1指征 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可以预示为: 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价严重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19.5-1血清PCT在各种疾病中的类型 PCT升高PCT降低或稍微升高 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 脓毒症,MODS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 全身性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类型I~IV)寄生虫感染(痢疾)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发展 细菌引起的ARDS 中毒引起的ARDS 胆管引起的胰腺炎中毒性胰腺炎 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新生儿脓毒症局部微生物移植发展 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9.5.2检测方法 免疫发光测定法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145期)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 王蓉,陈雪雯,李桂珍审校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20【临床医学】 摘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激素,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关键词:降钙素原;炎症;感染 随着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患者和放化疗患者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目前,这些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2~4]。本文就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1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PCT在全身性炎症反应(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6]。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因此也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PCT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 2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1血液肿瘤科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PCT 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7]。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8,9]。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10]。 2.2内科内科重症监护医疗中的问题常围绕着感染的诊断及是否与感染有关的鉴别诊断而进行。对炎症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PCT能很方便地运用于内科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如:成人呼吸窘迫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学的鉴别诊断[11];胰腺炎感染性坏死和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12];鉴定感染时发热,如接受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鉴别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与风湿性疾病伴系统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13];对接受化疗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症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险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器官移植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同时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 2.3移植外科成功的器官移植常受到像严重感染这样的并发症的挑战。31%的患者器官移植后第一年内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盖,因此对排斥反应期出现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诊断。器官移植患者使用PCT检测,可早期引入治疗 39 --

261 269. [16] Cobb BS,Nesterova TB,Tho m pson E,et al.T cell li neage cho i ce and d ifferenti ati on i n t he ab sence of t he RN ase en z y m e d icer [J].J Exp M ed,2005,201(9):1367 1373. [17] Rodri guez A,V i gorit o E,C lare S,et al.Requ i re m ent of b ic/m i croRNA 155f or nor ma l i m mun e f uncti on[J].S ci ence,2007,316 (5824):608 611. [18] L iQJ,Ch au J,Ebert PJ,et al.M i R 181a is an i ntri nsic m odu l ator of T cell s en siti vit y and sel ecti on[J].C el,l2007,129(2): 147 161. [19] Cobb BS,H ert w eck A,Sm it h J,et al.A role for D i cer i n i m mune regu lati on[J].J Exp M ed,2006,203(11):2519 2527. [20] X i ao C,C al ado DP,Ga ll er G,et a l.M i R 150con trols B cell d iffer en tiati on by targeti ng t he transcri pti on factor c M yb[J].C el,l 2007,131(1):146 159. [21] Tho m as MD,Kre m er CS,Rav i chand ran KS,et a l.C M yb i s critical f or B cell devel opm en t and ma i ntenan ce of f o lli cu lar B cells[J]. I m m un ity,2005,23(3):275 286. [22] Tu rner M,V i gorit o E.Regu lati on of B and T cell d ifferenti ation by a si ngle m i cro RNA[J].B ioche m Soc T ran s,2008,36(Pt3): 531 543. 收稿日期:2009 12 21 修回日期:2010 04 30 降钙素原的研究进展 呼新建1(综述),常晓悦2!(审校) (1.内蒙古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呼和浩特010059; 2.包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中图分类号:R392.1;R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10)12 1795 03 摘要: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近年来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其血清浓度可早期粗略估计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其来源、代谢特点、生成及释放的调节、生物学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降钙素原;来源;代谢;生物学作用 P rogress in the Study of P roca l citoni n H U X in ji an1,CHA NG X iao yu e2.(1.InnerM ongoliaM e d i cal C ollege Gradua te S chool,H ohhot010059,Ch i na;2.Depa rt m e n t o f R es p ira t ory M e d i c i ne,B aotou C entra lH ospital,B aot ou014040,Ch i na) Abstract:I n fection i s a co mm on d i sease and the key to effecti ve treat m en t is the rap i d and accu rate d i agnos i s of pathogen.In recen t years,the p rocalci ton i n h as been reported to be hel p f u l i n t he d i ag nos i s and treat m en t of i n fectious d iseases,roughly det er m i n i ng the cl ass of pathogens at early period,e val uati ng the severit y of i n f ecti on,gu i d i ng them ed ication,and i nd icati ng t he prognosis.It s s ource,m et a bo li c characteristi cs,regu lati on of synthesis and rel ease,m echan i s m s ofb iol og i cal effects,clinical s i gn if ican ce are yet to be exp l ored. K ey words:Proca l citon i n;S ource;M etabolis m;B iol og i cal effects 降钙素原(procalc iton i 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 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自1993年A ssicot等[1] 首次报道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以来, 已作为一个新的炎症指标,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的脓毒 症诊断标准已把PCT作为诊断指标之一[2]。近年来 PC T被认为是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预警指标。目前认为PCT 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多在细菌 感染时诱导产生,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是用于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诊断 标志,也是一种敏感的判定炎症类别和活动情况的 指标。 1 PCT的来源及结构 PC T是降钙素的一个前肽糖蛋白,由116个氨基 酸组成的多肽。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可产生 极少量的PCT,健康人的血清PCT水平通常测不到, 但在细菌感染时,除甲状腺外,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肺、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内分泌细胞都能合成分泌PC T,此时血清PCT水平会明显升高,且随感染进展或控制而持续在高水平或逐渐下降。 2 PCT的生成及释放的调节 生成PCT和降钙素的过程开始于转录14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前降钙素原,它由一个信号序列、PCT的N端、降钙素序列、PCT的C端组成,当信号序列介导前降钙素原被内质网 摄取后,信号序列被降解,剩余的蛋白质即为PCT。若蛋白质溶解,降钙素即从PCT中分离;但在内毒素或某些细胞因子的干预下,这一蛋白质溶解过程可被抑制,此时PCT及其片段被释放进入循环。有学者认为脂多糖和其他多种炎性因子诱导PCT的产生,其升高程度可显示炎性反应程度。Ober hoffer 等[3]认为与其他细胞因子相比,脂多糖短时间内诱导大量PCT生成,提示脂多糖可能直接促进PCT 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翻译,并对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一定量内毒素后进行连续观察,注射2h后可在血浆中检出PCT,6~8h PCT迅速上升,12~24h缓慢达平台期,2~3d降至正常范围。Dandona等[4]认为细菌内毒素是诱导PCT产生的最主要刺激因子,健康人注射少量的细菌内毒素就能刺激PCT的合成。除内毒素外,外毒素及某些细胞因子也可诱导PCT产生。 3 PCT的代谢特点 血浆中的PCT非常稳定,收集标本24h后PC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