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药理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药理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药理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前言

1.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药药理学》课程,考试前辅导。

2.《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和药理学的结合学科,中药学是基础,药理学是方法。

3.《中药药理学》就是通过《药理学》方法,用《药理学》药物作用的理论,对中药的传统功效作出现代的阐释,或发现中药新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两类知识:中药学、药理学。对学习和理解中药药理学内容有很大帮助。

(一)课程内容:

基本理论:

第1单元: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各论:

第2-19单元,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进行分类,每一单元包括:

(1)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与本单元中药功效相关的一般药理作用(本单元中药共同的作用)。

(2)常用药物: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不良反应等。

《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大,原因在于内容多:成分、作用、实验、应用。

(二)如何有效地学习(复习):

1.以药理作用为核心:

药理作用重要,但是有时药理作用很多。

2.提出两个方法,供参考:

1)注意与中药传统的功效结合

与功效结合,有助于把众多的药理作用分类,从而易于记忆。

如:秦艽药理作用较多,功效主要两个:祛风湿、清湿热。

记忆时可以把药理作用,按照功效分两类:

与“祛风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以上作用是祛风湿药共有的功效。

与“清湿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解热、镇静、抗菌、利尿。

2)注意通过比较,加强记忆。

横向:同一类药物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或者作用相同,机制不同。要注意比较。

活血化瘀药:益母草→兴奋子宫;莪术→抗肿瘤等。

解表药:麻黄、桂枝均发汗,机制不同。

纵向:不同的药物分类中,有相同的药理作用。酸枣仁、延胡索镇静催眠。

对药理作用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以上,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关于《中药药理学》考试的题型、考点,将结合各单元内容进行具体的介绍。

第一单元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考纲、考点说明: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概念

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要点:学科的基础、方法、内容。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可分两部分:

1.研究中药→机体

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要点:中药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

2.研究机体→中药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要点:中药的体内过程。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和无毒。

(一)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概述:

寒凉、温热药的药理作用有差异:

1.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临床病人:寒证、热证→表现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①寒证→唾液分泌量↑、心率、基础体温、血压、呼吸频率↓→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

②热证→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

应用温热药、寒凉药治疗→症状改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正常化。

说明:寒、热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寒凉药抑制交感,温热药增强交感→纠正紊乱。

(2)正常动物:寒凉药或温热药→长期给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举例:寒凉药→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儿茶酚胺含量↓),血浆和肾上腺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儿茶酚胺合成↓),心率、耗氧量↓(儿茶酚胺作用↓)→抑制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

(3)动物证候模型:

“甲低”阳虚证模型动物→体温↓、心率↓等(交感抑制的表现)。

温热性(温肾助阳药)→改善。

说明:温热药增强交感神经功能。

结论:寒凉药、温热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调节机制:

现代认为: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的递质、受体、环核苷酸(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水平。

寒凉药→升高M受体、 cGMP(环磷鸟苷)水平→兴奋副交感。

温热药→升高β受体、cAMP(环磷腺苷)水平→兴奋交感。

小结:对植物神经系统温热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寒凉

药相反。

机制:影响相应递质、受体、环核苷酸。

2.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凉药、温热药作用不一样。

(1)温热(补益药)明显促进→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功能。

举例:

温热药→寒证大鼠→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基础体温↑(增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强肾上腺皮质),缩短动情周期,促黄体生成素释放↑(增强性腺)。

说明:温热药促进内分泌。

(2)寒凉药→抑制内分泌功能。

举例:

龟甲→T3造成甲亢模型大鼠(阴虚、热证)→血清T3、T4↓(抑制甲状腺)。

小结:对内分泌功能温热药显著促进;寒凉药抑制。

机制:影响内分泌腺功能(肾上腺、性腺、甲状腺)。

3.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凉药、温热药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基础代谢。

(1)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影响代谢。

举例:

温热药→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甲低阳虚证模型→体温↑(增强基础代谢)。

甲亢阴虚证模型→基础代谢高→表现:能量消耗增加,产热增加,尿量减少、血浆黏度增高、饮水量增加,体重减轻。

寒凉性→纠正上述症状,T3、T4↓→抑制甲状腺功能(抑制基础代谢)。

(2)寒凉药、温热药影响细胞膜钠泵(Na+,K+-ATP酶)的活性→影响代谢。

温热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细胞贮能、ATP含量↑。

寒凉药→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抑制产热。

小结:对基础代谢温热药增强;寒凉药抑制。

机制:影响甲状腺、细胞膜钠泵。

4.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临床:寒凉药→中枢抑制→表现:抗惊厥、解热、镇痛、镇静等。

部分温热药→中枢兴奋

(2)动物:寒凉药→痛阈值、惊厥阈值(最小刺激量)↑→中枢抑制。

温热药→痛阈值、惊厥阈值↓→中枢兴奋。

说明:寒凉药抑制中枢、温热药兴奋中枢。

对中枢作用的机制:现代研究表明:

温热药→脑内兴奋性递质NA↑,抑制性递质5-HT↓。

寒凉药→相反,NA、DA↓,5-HT↑。

小结:对中枢神经系统温热药→兴奋中枢;寒凉药→抑制中枢。

机制:影响NA(DA)、5-HT。

5.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寒凉药显著。

寒凉药→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抗感染。

寒凉药→抑制恶性肿瘤→抗肿瘤。如清热解毒药。

小结:抗感染、抗肿瘤,寒凉药显著。

(二)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五味:辛、酸、甘、苦、咸。现代研究:五味所含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同。

1.辛味药: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分布和作用:解表药→发汗、解热;理气药→影响胃肠平滑肌活动;开窍药→苏醒。

2.酸味药:含有机酸,鞣质。

分布和作用:收涩药→抗菌、抗炎,保护创面,止泻、止血。

3.甘味药:含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

分布和作用:补虚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4.咸味药:含有碘、钠、钾、钙和镁等无机盐。分布和作用:软坚散结药,海藻等。芒硝→硫酸钠→泻下。温肾壮阳药。作用有些不明确。

5.苦味药:含生物碱、苷类。分布和作用:清热药、泻下药→抗菌、抗炎、解热、泻下。毒性方面苦味药占有较高的比例。

(三)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简单了解。

归经: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药动学有关。

1.归经与药理作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联系。如:抗惊厥→入肝经;泻下→入大肠;镇咳、祛痰、平喘→入肺经。

2.归经与药动学(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存在相关性,表现为基本一致和大致相符。鱼腥草素、川芎嗪的体内分布与归经有关。

(四)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

毒即不良反应。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掌握引起不良反应常见中药、相应靶器官。

1.急性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马钱子(士的宁)、乌头类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等)、细辛、天南星。

(2)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含乌头碱类药物,含强心苷的药物(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夹竹桃、北五加皮)。

(3)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含氢氰酸(苦杏仁、桃仁、白果等),商陆→呼吸中枢麻痹。

(4)肝损伤:苍耳子、黄药子、苦楝子、雷公藤,独活(花椒毒素)、青黛(靛玉红)。(5)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斑蝥、含马兜铃酸药物(木通、粉防己、马兜铃)、延胡索、钩藤。

(6)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穿琥宁注射液等。

2.长期毒性反应:靶器官损伤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动物药(僵蚕、蜈蚣、全蝎、蝉蜕、斑蝥、土鳖虫)、狼毒、鸦胆子、天花粉、黄药子等,中药注射剂。

4.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榔碱(大腹皮、槟榔)、千里光碱(款冬花、千里光)、马兜铃酸、砷化合物(雄黄、牛黄类中成药)。

三、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三大因素:药物、机体、环境。

(一)药物因素:品种产地、采收、贮藏、炮制、制剂煎煮、配伍禁忌。

1.品种与产地:影响化学成分的含量。

道地药材:质量高,疗效好。

①大黄→结合型蒽苷→泻下。

②正品大黄→结合型蒽苷含量高→泻下明显。

③杂品大黄→结合型蒽苷含量低→泻下作用差。

④其他:不同产地→金银花(绿原酸)、野山参与园参(皂苷)→含量不同。

2.采收季节: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

青蒿→7~8月花前叶盛期→青蒿素在含量最高达6%。

3.贮藏: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

正确的贮藏:干燥、低温、避光。

避免日照、高温、高湿→有效成分丧失,如刺五加(丁香苷)、苦杏仁(苦杏仁苷)。

4.炮制:影响药理作用。

两方面:减毒、增效。

减毒: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

举例:乌头→双酯型的乌头碱→炮制→水解→氨基醇类乌头原碱→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1/4000。

其他:雄黄(三氧化二砷)、马钱子(士的宁、马钱子碱)

增效:增强疗效。

(1)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举例:延胡索→醋制→生物碱的溶出量增加1倍→镇痛。

其他:苦杏仁(杀酶保苷)。

(2)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炮制后化学成分转变,或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药理作用改变。

举例:①生大黄炮制→结合型蒽苷减少,游离型蒽苷增加→抗菌↑,泻下↓。

②何首乌炮制→结合型蒽醌衍生物↓,游离蒽醌衍生物和糖↑→补益↑、泻下↓。

③炉甘石炮制→碳酸锌↓、氧化锌↑→消炎收敛。

5.制剂与煎煮方法

制剂→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

制剂→给药途径不同→产生不同的作用。枳实:口服调节胃肠平滑肌,注射升高血压、防治休克。

煎煮→影响药物有效成分溶出。大黄→后下蒽醌苷溶出率最高→泻下作用最强;煎煮时间长→蒽苷转变成苷元→泻下作用减弱。

煎煮→产生新成分。如生脉散合煎→5-羟甲基-2-糠醛。

6.配伍和禁忌

配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

七情配伍中:

妊娠禁忌: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的药物。

现代研究→抗早孕、流产、终止妊娠。

①半夏→致畸、流产。

②牡丹皮→抗早孕。

(二)机体因素

1.生理状况

年龄:婴幼儿、老年人,影响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用药量应相对减少。

性别:女性,妊娠禁忌。

2.病理状况

①影响药物代谢排泄:肝脏功能低下、肾功能低下→蓄积。

②影响药物作用:玉屏风→免疫功能,当归→子宫平滑肌,与机能状态有关。(三)环境因素

昼夜、四时变化,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药理作用、毒性。

如:天麻素吸收、雷公藤乙酸乙酯的毒性与时间有关。

典型例题

题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药药理学》题型均为客观题。

(一)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一个题干,五个选项,选择最佳。

(二)B1型题(标准配伍题):五个选项,两个题干,选择答案可以相同、可以不同(三)X型题:一个题干,五个选项,选择两个以上答案。

A型题:苦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蛋白质

C.有机酸

D.生物碱

E.鞣质

【答疑编号50068501020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苦味药的成分

B型题

A.乌头

B.延胡索

C.苦杏仁

D.马钱子

E.炉甘石

1.炮制后能使贮存期间有效成分损失减少的药物是()

【答疑编号500685010202】

『正确答案』C

2.炮制后能使有效成分增加的药物是()

【答疑编号50068501020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X型题:大多数寒凉药纠正热证(阴虚证)异常能量代谢的途径是()

A.阻断β受体

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C.降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D.抑制胰岛素分泌

E.抑制食欲

【答疑编号500685010204】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寒凉药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第二单元解表药

考纲、考点说明

细目一:基本知识

考点:

1.解表药的定义、分类

2.主要药理作用

细目二:常用药物

考点:

1.麻黄、柴胡

1-1主要有效成分

1-2 药理作用

1-3作用机制

1-4 现代应用

2.桂枝、葛根

2-1主要药理作用

一、基本知识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①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②药理作用:与解表功效相关。

1.发汗

麻黄、桂枝、生姜。

特点:温热性发汗:①服用后身体有温热感;②周围环境温度高,有助于出汗。

机制:①麻黄→抑制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②桂枝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2.解热

①多数解表药→降低发热动物体温;②柴胡作用最显著;③机制:发汗;增加散热;作

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抗炎、抗病原体等综合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

抑制多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某些病毒(如呼吸道病毒)。

4.镇痛、镇静

①多数解表药→镇痛(提高痛阈)、镇静(中枢抑制)。

②镇痛作用部位:多数在外周,部分药物(如细辛)→作用于中枢。

5.抗炎

抑制实验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

机制:

①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②抑制组胺或其他炎性介质生成或释放;③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④清除自由基。

6.调节免疫

①增强免疫: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利于解除表证。

②抗变态反应:麻黄、桂枝、小青龙汤、葛根汤等→过敏性疾病。

总结:以上作用与解表的功效相关。

(1)发汗、解热、镇痛、抗炎→解除表证。

(2)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驱散表邪。

二、常用药物

麻黄

主要成分:①生物碱,L-麻黄碱、D-伪麻黄碱。②挥发油。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发汗

麻黄挥发油、生物碱→发汗,促进汗腺分泌。

影响因素:温热环境、配伍桂枝作用明显。

机制:直接作用于汗腺为主。①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汗液分泌增加;

②兴奋α受体,汗液分泌增加;③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的有关部位。

(2)平喘

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平喘。

麻黄碱为主,平喘特点:性质稳定,口服有效;起效较慢,作用温和,作用维持时间持久。机制:多环节。

直接作用:兴奋肾上腺素受体。①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使平滑肌松弛;②支气管黏膜血管α受体,血管收缩,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

间接作用:③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儿茶酚胺;

其他:④抗变态反应、抗过敏,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3)利尿

①多种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②机制: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解热、抗炎

①麻黄挥发油→解热、降温。

②麻黄的多种成分,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抗炎:抑制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后期肉

芽组织形成。

(5)抗病原微生物

麻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等,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6)镇咳、祛痰

①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②麻黄挥发油具有祛痰作用。

对上述药理作用:①重要作用的机制;②相关成分;③与功效等的关系。

小结:药理作用和功效的相关性。

(1)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抗炎、抗过敏→发汗散寒;解表有关。

(2)平喘(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黏膜水肿)、抗炎(D-伪麻黄碱显著)、抗过敏、镇咳、祛痰→宣肺平喘;

(3)利尿(D-伪麻黄碱显著)→消除水肿。

2.其他药理作用:麻黄碱→兴奋中枢、心血管。

(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精神兴奋、失眠等症状,呼吸、心血管中枢。

(2)强心、升高血压①麻黄碱→直接和间接兴奋心脏、血管肾上腺素受体→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②麻黄碱升压较好,特点: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反复应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现代应用】

1.感冒

2.支气管哮喘

3.低血压状态

4.鼻塞

柴胡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多糖等。

柴胡具有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阳透疹的功效。

【药理作用】

1.解热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挥发油作用强、毒性小。

机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cAMP的产生或释放→抑制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下降。

2.抗病原微生物

体外实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抑制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

柴胡注射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抑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3.抗炎

皂苷、挥发油均有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走;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机制:①柴胡皂苷→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②柴胡皂苷→抑制致炎物质释放。

4.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多糖→增加枯否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提高病毒特异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5.镇静、镇痛、镇咳

柴胡皂苷。

6.保肝、利胆、降血脂

保肝:

柴胡皂苷、柴胡醇、α- 菠菜甾醇→保肝:ALT(丙氨酸转氨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

机制:①柴胡皂苷→直接保护生物膜(如线粒体膜);②柴胡皂苷→促进脑垂体分泌ACTH→血浆皮质醇↑→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抵抗能力↑;③柴胡皂苷→肝细胞DNA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利胆:

柴胡→胆汁排出量增加,降低胆汁中胆酸、胆色素、胆固醇的含量。(醋炙柴胡作用最强)

降血脂:

①柴胡皂苷→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水平,甘油三酯最明显。②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低胆固醇水平。

7.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柴胡粗皂苷→离体肠肌→收缩;复方制剂→对抗肠肌痉挛。

小结:

(1)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促进免疫功能→和解表里。解表功效相关。

(2)保肝、利胆、降脂、镇静、镇痛→疏肝解郁。

(3)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升举阳气。

【现代应用】

1.发热

2.病毒性肝炎

3.咳嗽

4.高脂血症

5.流行性腮腺炎

桂枝

成分:挥发油(桂皮油)。

【药理作用】

1.扩张血管、促发汗:扩张血管→体表血流↑→发汗、散热。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现代应用】

1.预防流行性感冒

2.风湿性关节炎

3.低血压症

葛根

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解肌)

黄酮类物质是其解热作用的成分,葛根素作用较突出。

机制:①葛根→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②葛根素→阻断中枢有关部位的β受体→cAMP生成减少→解热。

(2)降血糖(止渴)

①轻度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素是有效成分。②葛根素→抑制醛糖还原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3)对内脏平滑肌作用(升阳)

收缩或舒张内脏平滑肌,与成分有关。

①葛根丙酮提取物→松弛,甲醇提取物→相反。②葛根去黄酮后的水提取物→兴奋;③黄豆苷元→解痉。

2.其他药理作用:心脏、血管、血液。

(1)抗心肌缺血

①葛根素→心率明显减慢,降低耗氧量;②葛根素→冠脉扩张,增加冠脉血流量;③葛根素→减少心肌乳酸生成、肌酸激酶(细胞坏死增高)释放量,保护心肌超微结构。

机制:葛根素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

(2)抗心律失常

葛根素对抗氯化钡、乌头碱、氯化钙、氯仿-肾上腺素、哇巴因所致大鼠心律失常。

(3)扩血管、降血压

葛根总黄酮、葛根素静脉注射→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脑血流量增加,视网膜微循环改善;扩张外周血管→降压。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①葛根总黄酮→降低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②葛根素→抑制血小板聚集。

典型例题

A型题:与麻黄平喘作用无关的是()。

A.兴奋β1受体

B.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C.兴奋α-受体

D.缓解支气管黏膜肿胀

E.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

【答疑编号50068502010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麻黄的药理作用

B型题

A.治高血压、冠心病

B.治急慢性肝炎

C.治疗糖尿病

D.治疗休克

E.治疗流行性感冒

1.桂枝的现代应用有()

【答疑编号500685020102】

『正确答案』E

2.柴胡的现代应用有()

【答疑编号50068502010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代应用

X型题:与解表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

A.发汗

B.解热

C.抗病原微生物

D.镇痛

E.抗炎作用

【答疑编号500685020104】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三单元清热药

一、基本知识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清热药。

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五类。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清热药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抗毒素:抗细菌内毒素,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1)直接作用:降解内毒素,拮抗外毒素;

2)间接作用:降低细菌毒力。

3.抗炎:多数清热药→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4.解热:多数清热药。青蒿、栀子→降温。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多数清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黄芩等→免疫抑制,抗过敏。

6.抗肿瘤。

总之:清泄里热→抗病原体、抗毒素、抗炎、解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有关。

二、常用药物

黄芩没有抗肿瘤作用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2)抗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解热。

(5)保肝、利胆(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6)镇静:中枢抑制。

(7)对血液系统影响

作用复杂:黄芩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芩素等→抗凝血: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静、保肝、利胆等。无抗肿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清除自由基。

(3)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临床应用】

1.小儿呼吸道感染

2.急性菌痢

3.病毒性肝炎

4.疖疔、外痈、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

5.急性胰腺炎

黄连

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素)。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①黄连、小檗碱→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③特点: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3)抗炎、解热

②机制:抑制白细胞功能;抑制磷脂酶A2(PLA2)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

③解热:抑制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生成、释放。

(4)镇静催眠:

(5)降血糖:

(6)抗溃疡:

机制: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

(7)抗肿瘤:

①黄连→鼻咽癌→细胞毒作用。

②小檗碱→胃癌→促进癌细胞分化。

③小檗碱→抑制癌细胞呼吸,阻碍癌细胞嘌呤、核酸的合成,干扰癌细胞代谢等途径→抗癌。

小结:

抗病原体、抗内毒素、抗炎、抗肿瘤、解热;镇静催眠、降血糖、抗溃疡、抗腹泻。无免疫调节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小檗碱→对心脑血管、血液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个)

①正性肌力作用:心衰模型→抗心力衰竭→使心排血量增加。机理: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②负性频率作用:小檗碱静脉→减慢心率。

③抗心律失常: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机制: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研究发现:小檗碱能抑制心肌Na+内流,大剂量Ca2+通道阻滞。

④降压:机制: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慢心率。

⑤抗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体外:小剂量小檗碱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大剂量小

檗碱加重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

(2)抗脑缺血:

小檗碱→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对缺血再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机制: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异常升高。

(3)抗血小板聚集:

机制: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Ca2+拮抗作用。

新的药理作用:具有显著的心血管药理活性,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现代应用】

1.感染性疾病

2.心脑血管性疾病

3.糖尿病

4.烧伤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

金银花

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抗菌范围广: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绿脓杆菌。

②抗病毒,提高动物抗病毒感染能力。

③特点:金银花与连翘、青霉素等合用,抗菌作用互补或增强。

④抗菌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对内毒素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并加速内毒素从血中清除。

3.抗炎、解热:抑制炎症渗出,炎性增生。

4.增强免疫: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小结:

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解热、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现代应用】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小儿肺炎

3.急性扁桃体炎

4.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菌痢、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慢性湿疹、钩端螺旋体病等。

大青叶与板蓝根

大青叶主要化学成分:菘蓝苷(大青素B)、靛蓝、靛玉红、色胺酮、挥发油等。

板蓝根主要化学成分:靛蓝、靛玉红。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抗菌范围广: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真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②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

③特点:

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抑制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

3.保肝:

大青叶、板蓝根→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板蓝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滴度下降。

小结:

抗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肝。

【现代应用】

1.上呼吸道感染

2.扁桃体炎、咽炎

3.急性传染性肝炎

4.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青蒿

主要成分:青蒿素。

【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1)抗菌、抗病毒:

①细菌:青蒿水煎液→抑制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②真菌:青蒿挥发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杀作用。

③病毒:青蒿素→抑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

(2)抗疟原虫

①青蒿素、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青蒿酯钠→有良好抗疟作用。

②特点:高效、速效、低毒。

青蒿素→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但对红细胞前期、外期无影响。

③机制:影响疟原虫的膜结构:影响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营养的供给。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是抗疟的必要基团。

2.抗炎:莨菪亭是其抗炎成分之一。

3.解热、镇痛:以花前期采作用强。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青蒿素对正常动物无影响。

②对皮质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青蒿素→增强。

③青蒿琥酯→免疫调节作用。

5.抗癌。

小结:

截疟→抗疟原虫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解热、免疫调节、镇痛等作用。

【现代应用】

1.疟疾

2.高热

3.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栀子

有效成分:栀子苷,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水解产物京尼平。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皮肤真菌、乙

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炎。

(3)镇静、镇痛(泻火除烦):熊果酸→镇静作用;京尼平苷→镇痛作用。

(4)降温、解热:熊果酸降温的有效成分。

(5)利胆、保肝(清湿热):保肝作用,生品作用为强,炒炭无效。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解热;镇静、镇痛;保肝、利胆。

2.其他药理作用

(1)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苷→降低胰酶活性。

(2)降压。

【现代应用】

1.急性黄疸型肝炎

2.扭挫伤

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鱼腥草

主要化学成分:挥发油(鱼腥草素)、黄酮。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主要成分:鱼腥草素。

②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增强免疫:提高非特异性免疫。

②抗过敏:抑制过敏性介质,松弛平滑肌→平喘。

【现代应用】

1.急性呼吸道感染

2.妇科炎症、不孕症

3.癌性胸腔积液

4.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病、细菌性痢疾

知母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细菌: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②真菌:致病性皮肤真菌、白色念珠菌。

③病毒:异芒果苷、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解热。

(3)抗炎:芒果苷→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水肿、棉球肉芽肿。

(4)对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降低交感神经、β受体功能。

(5)降血糖。

2.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对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保护肾上腺皮质,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3)抗癌。

小结: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解热、抑制交感。

降血糖、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典型例题

A型题

1.黄芩抗炎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A.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B.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C.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D.抑制细胞因子的转录

E.以上均非

【答疑编号50068503010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黄芩的药理作用★★★

X型题

1.金银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抗病原微生物

B.抗内毒素

C.抗炎

D.解热

E.提高免疫功能

【答疑编号500685030102】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第四单元泻下药

考纲、考点说明

细目一:基本知识

考点:

1.泻下药的定义、分类

2.主要药理作用

细目二:常用药物

考点:

1.大黄

1-1 主要有效成分

1-2 药理作用

1-3 现代应用

1-4 不良反应

2.芒硝

2-1 主要药理作用

2-2 现代应用

一、基本知识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根据泻下药泻下程度不同,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

药理作用:

1.泻下

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1)大黄、番泻叶、芦荟等→结合型蒽苷→口服抵达大肠→细菌酶的作用下水解→苷元→刺激大肠黏膜下神经丛→肠管蠕动增加→排便。

牵牛子→牵牛子苷,巴豆→巴豆油,芫花→芫花酯→强烈刺激肠黏膜→剧烈泻下。

(2)芒硝→硫酸钠→口服后在肠腔内不能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泻下。

(3)火麻仁、郁李仁等→脂肪油→肠道润滑→粪便软化。

脂肪油→碱性肠液→脂肪酸→对肠壁产生温和刺激→通便。

2.利尿:

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等均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大黄→蒽醌→轻度利尿作用,机制: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Na +,K+ - ATP酶有关。

3.抗病原体

大黄、芦荟→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毒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商陆、芫花、番泻叶、巴豆等→抑制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某些皮肤真菌。

4.抗炎

大黄、商陆→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后期的肉芽组织增生。

商陆皂苷→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大黄→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5.抗肿瘤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有抗肿瘤作用。

机理: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小结:泻下药→泻下、利尿、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二、常用药物

大黄

【成分】主要含蒽醌衍生物。

蒽醌类以两种形式存在:

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蒽苷:蒽醌苷、二蒽酮苷,为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少部分:游离形式的苷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药理作用】

1.泻下

作用部位:大肠。口服后,6~8小时发生泻下作用,排出软泥状便。

主要成分: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大黄泻下作用可能包括如下环节:

(1)苷元刺激肠神经:

①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抵达大肠→细菌酶(β葡萄糖苷酶)水解→苷元

→刺激肠黏膜、肠壁肌层内的神经丛→促进肠蠕动;

②部分原型蒽苷→小肠吸收→肝脏转化→苷元→血液、胆汁→大肠。

(2)胆碱样作用:蒽酮→兴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

(3)抑制Na +,K+- ATP酶:抑制Na+从肠腔转移至细胞内→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肠蠕动加快。

2.保肝、利胆

保肝:防治肝损伤,降低ALT,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作用环节:

利胆:

3.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

保护胃粘膜:

抗胰腺炎:

大黄→抑制胰酶活性,如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和胰淀粉酶。治疗急性胰腺炎。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利尿,Na +、K+增加排出。

机制:与抑制肾髓质Na +,K+ - ATP酶有关。

大黄→治疗氮质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机理: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活血止血)

(1)止血(促凝血):

缩短出血时间,作用确切,见效快。

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机制:

①作用局部血管: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②作用于凝血系统:

(2)改善血液流变性

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降低。

机制:抑制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组织内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3)降血脂

大黄→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脂质。

有效成分:蒽醌类、儿茶素等化合物。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清热解毒)

(1)抗病原体:

大黄抑菌的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2)抗炎

作用机理: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抑制白三烯B 4的合成。

(3)抗肿瘤

大黄蒽酮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抗肿瘤。

机理:对癌细胞的代谢的多个环节有影响。

抑制癌细胞的呼吸,氨基酸、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抑制癌细胞DNA、RNA 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免疫调节

提高感染模型动物的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

抑制内毒素诱生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小结:

泻下清热→泻下;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利胆、保护胃粘膜、抗急性胰腺炎等作用;

活血→改善血流变、降血脂、促凝血。

【现代应用】

1.便秘及各种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

2.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各种菌痢肠炎

4.各种出血性疾病

5.胃溃疡、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前列腺炎

【不良反应】

1.过量生大黄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头昏。

2.大鼠长期服用可出现肝脏毒性。

3.大黄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停药后可引起继发性便秘。

4.长期服用大黄,引起所谓“泻剂结肠”。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二) 一、名词解释 1.中药的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药物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2.清热药:以清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3.长期毒性: 4.中药配伍: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5.祛风湿药: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并能解除疼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填空题 1.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糖类______、_蛋白质________、氨基酸_________、苷类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2.解表药的发汗作用机制包括和 。 3.黄芩抑菌的主要成分是____黄芩素_______________和__黄芩苷________。4.秦艽、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炎作用与__兴奋_____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 5.化湿药具有驱风健胃作用的共同物质基础是__芳香性挥发油__________。6.与猪苓利水渗湿相关的药理作用为__________利尿______、________保肝______、______抗肿瘤_______等。 7.附子、肉桂、干姜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____兴奋______作用,能_促进肾上腺_______皮质激素合成。

8.大多数理气药的解痉作用与阻断____M胆碱受体_____及__直接抑制 _______肠肌有关,有些药物与兴奋___a受体______有关。 9.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与_镇痛镇静催眠_______、_____抗心肌缺血___、_抑制胃酸分泌________和_抗溃疡________等相关。10.远志镇咳成分是____ TMCA_____,祛痰成分是__皂苷_______。 11.麝香对中枢既有___兴奋______作用,又有____抑制_____作用。 12.补虚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防治 13.甘草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是____甘草黄酮类化合物_____。 三、单选题 1.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A A.麻黄B.当归C.草乌D.延胡索 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肠内微生态环境主要指:B A.肠内渗透压B.肠内菌群 C.肠内温度D.肠内酸碱度 3.长期应用能引起生殖系统损伤的中药是C A.麻黄B.桂枝C.雷公藤D.黄芪 4.黄连为广谱抗菌药,抗菌的主要成分是:D A.棕榈碱B.苦味质C.无机盐D.黄连素 5.属于容积性刺激泻下的药物是:A A. 大黄 B. 番泻叶 C. 巴豆 D. 芒硝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 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 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 烧杯(1000ml, 400ml) 2. 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 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 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 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 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 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在 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得影响(6学时) 【目得】观察生附子与制附子致小白鼠得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得作用。【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内 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 毒性得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与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得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得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得]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得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得药理意义。[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得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得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得肠管,置于托盘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D.无机盐 3.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相畏配伍的目的是[1分]A.减少毒性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1分]B.体温降低 6.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B.有机酸 7.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1分]D.日照 8.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1分]B.相须 9.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1分]C.麻黄 10.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1分]A.相反 1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1分]D.无机盐

14.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D.蛋白质 15.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1分]E.附子 1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1分]E.枳实 18.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1分]D.麝香、麻黄 2.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1分]A.黄芩、栀子 3.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1分]D.延胡索 4.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1分]B.乌头 5.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1分]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1分]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附子经炮制后[1分]B.毒性降低 8.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1分]C.便于贮存 9.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1分]B.相须、相使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 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 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 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24.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抗炎B.解热C.中枢兴奋D.抗细菌毒素E.抗溃疡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 学时) 【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 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 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 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 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 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 (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 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 只,用苦味酸标记。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 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取各组3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 X100% 小肠全长(cm) [结果]按结果记录分析并填表。

《中药药理学》习题集 第01章绪论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2.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二、填空题 1.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个方面。 三、问答题 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3.简述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 4.有人认为中药是天然产物,所以毒副反应低,请简述你对此的看法。 5.请例举几种具有较好抗肿瘤活性的中药或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简述其研究概况。 6.什么是中药药理学、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 第02章中药药性理论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 A.NA B.Ach C.5-HT D.GABA E.NO 2.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 A.挥发油B.生物碱C.无机盐D.有机酸E.糖类 二、填空题 1.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 )的药物。 2.在中药中,( )、( )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三、问答题 1.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的观念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有什么关系? 3.中药归经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 4.简述四性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5.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五味”所含成分与中药的“功效”、“归经”间有何规律性? 7.简述中药五味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03章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作用特点 一、选择题

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C) A 血流动力学异常 B 微循环障碍 C 血小板聚集障碍 D 血液流变学异常 E 以上均非 2、下列哪项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B) A 丹参素 B 丹参酮 C 异丹参酮 D 异阿魏酸 E 以上均非 3、莪术抗癌作用机理是(B) A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B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 C 增加肿瘤组织血流量 D 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 E 以上均非 4、下列哪项不是川芎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A)

A 增加脑组织TXA2的生成 B 提高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C 降低细胞内Ca2+的超载 D 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 E 以上均非 5、丹参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是(D) A 抗心肌缺血 B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C 改善微循环 D 抗急性肝损伤 E 抗血栓形成 6、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E) A 藁本内酯 B 川芎哚 C 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 川芎嗪 7、下列哪项不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表现(D) A 改善微血流 B 改善微血管形态 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E 以上均非 8、川芎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B 抗心肌缺血 C 镇静、镇痛 D 抗射线损伤 E 抗肿瘤 9、益母草静脉注射后可出现(C) A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B 提高MDA活性,降低SOD活性 C 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降低 D 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 E 以上均非 10、下列哪项不是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药理基础(A) A 抗肿瘤 B 兴奋子宫 C 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D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E 抗心肌缺血 11、益母草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B) A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B 降血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中药药剂学教研室编写 2006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片剂溶出度试验 (4) 实验二尿药法测定水杨酸钠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7) 实验三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0) 实验四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 (13) 实验五氨茶碱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1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须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属于药物临床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验课不仅能印证、巩固和扩展教学内容,还能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 为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中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预习实验内容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合理安排实验顺序与时间。要明确每个处方中药物与辅料的用途。 2.遵守实验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保持实验肃静,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离实验室。 3.重视药剂卫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整洁的白工作服。先将工作台面擦洗干净再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台面、地面的整洁,各种废弃物应投入指定位置,不能随手乱丢,更不能弃入水槽内。完成实验后,应将容器、仪器清洁,摆放整齐,台面擦净,经教师同意后方能离开。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器材,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4. 细心操作、勤于思考称量药品、试剂时,要在称量前(拿取时)、称量时和称量后(放回时)进行三次核对。称量完毕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对剧毒药品更要仔细核对名称与剂量,并准确称取。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好实验条件,认真操作每一道工序,以保证成品质量。实验成品应标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并交教师验收。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先独立思考,再请教他人。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整洁、细致、严谨、冷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验风格。 5.正确使用仪器、注意安全使用仪器时要按使用方法正确操作,不熟悉操作方法时,应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各种仪器、容器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用毕要清洁后放回规定位置。

一、填空题 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 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 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 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 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 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________。 16、人参皂苷____ Rg ______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__使君子酸钾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_______。 21、__出血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____粗多糖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____葛根素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 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________。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 :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 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 E.祛痰止咳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 E.白附子 13.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 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16.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柏 C.黄芩 D.栀子 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石膏 B.知母 C.生地 D.玄参 E.栀子 18.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

第一组 题目: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 成员: 指导老师: 延胡索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的研究) 一、延胡索镇痛的历史[1] 罂粟科紫堇属延胡组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根据南北朝以来直到明清的医案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可把延胡索的临床应用分为三类:1.镇痛作用:延胡索中多种生物碱对胸部疼痛、胃肠疼痛、腹部疼痛、跌打扭伤等有显著的止痛作用;2.治疗心血管疾病:延胡索对心血管疾病有肯定的药效,能扩张冠脉,治疗心率失常;3.用于妇产科通经、行气:可治疗痛经和产妇产后宫缩痛。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肌肉松弛,并具有解痉作用。口服延胡索可产生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缓解一般神经痛、头痛、腰痛、关节痛、月经痛、肿疡疼痛等。延胡索对轻度痉挛性疼痛的有效率大致与杜冷丁相当。另外,延胡索还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功效。 延胡索的研究新发现 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金国章院士为代表的药理学家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延胡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的镇痛、镇静机理与传统的麻醉性镇痛或消炎解热镇痛机理不同,延胡索乙素是属于植物中枢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是一种增强内源抗痛系统功能的新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安全性好,无成瘾性。二、延胡索的主要功效及化学成分[2] 功效:延胡索有活血、理气、止痛功效和镇痛、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化学成分: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丁素、延胡索戊素、延胡索己素、延胡索辛素、延胡索壬素、延胡索癸素、延胡索子素、延胡索丑素、淀粉、黏液质、挥发油及树脂 三、延胡索乙素的镇痛机理[3] 延胡索乙素生物活性最强,其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脑内多巴胺(DA)受体有亲和力起通过阻断多巴胺DI受体增加脑内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而产生镇痛作用。 四、提取方法[4]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 2005,1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 主编曾南 主审沈映君 编委 曾南王平徐世军谢宇环 王张杨旋熊静悦杨莉娟 童妍周桢昊李佳川

第一章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 一、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应坚持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作风,决不允许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写报告。 2.教学实验往往每次是取一种动物,一种方法写实验报告。科研实验则应事先设计好实验动物数,随机分组。新药研制还应设空白与已知药物对照组。科研实验要说明的某一个作用,至少设2~3个以上计量组,要两种以上的实验方法等。 3.实验条件应详细、明确,如仪器型号、试剂的浓度、中药的品种、复方的组成、提取方法、浓度和剂量、给药途径、动物的来源、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如何分组等都应写出。 4.实验方法可简明扼要地叙述,但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科研报告还可以引用文献上的方法,以节省文字。 5.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一个教学实验小组或全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尽量总结出各种图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6.讨论部分包括实验结果的分析、思考题的探讨、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认识、体会和建议等。讨论应注意结合中医药理论。科研报告还可对比前人的实验进行分析,阐明从本实验获得的新发现或尚存在问题。

7.实验结束应及时地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材料(包括仪器、药品、动物)、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科研实验报告还应有前言,说明课题来源及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后应附有参考文献。 二、中药药理实验样品注意事项 在进行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药理实验时,由于中药不同于西药,多数不是单一化学成分,而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或多种中药的综合作用。因此,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情况下,制备药理实验用的中药样品,应注意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1.药材选择:中药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加工、霉变虫蛀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重要药理作用的实验结果,所以制备中药制剂应首先对中药样品经过鉴定,选择合格中药材进行制备。如果是研究中药新药,受试药物应是处方固定,生产工艺及质量稳定,与临床研究用药剂型相同,并应符合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 2.口服制剂:整体动物实验口服或十二指肠给药,对药材加工的中成药制剂,如冲剂、浸膏、丸、丹、片剂等,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制成水溶液剂、混悬剂,必要时可加入增溶剂和助悬剂。糖衣片可先剥除包衣再配制。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先蒸馏取得挥发油,然后助溶或制成乳剂、混悬剂进行动物实验。若含有麝香、牛黄之类不便提取加工的药材,可直接和水煎液配制成混悬液给药。 药效学研究 3.离体实验和静脉注射:对于离体实验和注射给药的中药制剂,进行药效学研究时,用不含赋形剂的提取物,应注意药物中的杂质、不溶物质、无机离子及酸碱度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 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 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 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 思考题: 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 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 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 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15min后观察小鼠们15分钟内扭体的次数。 实验结果: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3046 一、名词解释 ( 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四气 2.七情 3.相恶 4.泻下药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B.确定中药品种 C.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D.研究中药作用机制 2.研究认为多数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 .兴奋中枢神经B.增加能量代谢 C.具有抗感染作用D.兴奋内分泌系统 3.中药药理作用双向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A .剂量B.实验方法 C.药物产地D.机体状态 4.中药制备工艺差别可产生的影响为()。 A .作用强度改变B.影响毒性 C.减少副作用D.影响吸收 5.桂枝发汗解肌功效与下列哪项作用无关?() A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解热D.抗菌抗病毒 6.以下哪项不属于麻黄的主治范围?() A .支气管哮喘B.低血压 C.肾炎与水肿D.白细胞减少症 7.以下哪项无降压作用?() A .黄连B.黄芩 C.知母D.北豆根 8.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是()。 A .大黄素、大黄酸B.大黄酚 1

C.芦荟大黄素D.番泻甙 A 、大黄酸甙 9.下列哪项不是秦艽的药理作用?() A .抗炎B.镇痛 C.抗过敏D.降血糖 10.下列哪种药具有抗脂肪肝的药理作用?() A .茯苓B.猪苓 C.泽泻D.茵陈 三、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使君子可驱杀哪几种寄生虫?() A .蛔虫B.蛲虫 C.绦虫D.姜片虫 E.鞭虫 2.具有促进骨骼生长作用的药物是()。 A .人参B.党参 C.当归D.鹿茸 E.淫羊藿 3.人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A .增加肾上腺重量 B.增加垂体组织重量 C.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 C 含量 D.增加尿中类固醇排泄量 E.降低血液中类固醇水平 4.下列何为麝香的药理作用?() A .强心作用B.增加心肌的供血 C.兴奋中枢D.抑制中枢 E.抗炎作用 5.酸枣仁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 A .口服有效B.作用快 C.对动物自主活动有影响D.可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 E.量效关系不规律 6.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加速微血流B.改善微血管形态 C.促进微血管重新开放D.促进新生微血管形成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