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吉林农业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一,序

二,人类科技文明的源头

三,世界科技文明中心的转移

四,宇宙演化论

五,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态

六,人于自然

七,科学发展的逻辑

八,科学研究的经验方法

九,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非逻辑思维方法

十,系统科学方法

十一,耗散结构理论

一序

1,必修课(70分及格) 60学时(40+20)作业(至少5次以上/也可以不交)

2,课程性质:---哲学----自然科学

3,研究对象:自然界;

内容:整个自然界的规律[A,发展变化规律;B,科学技术方法论;C,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现代科技与社会)]

4,课程目的:A,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B,培养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能力;C,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能力;D,你是人才。5,平时分:听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

二人类科技文明的源头

1,东方文明(孔子,老子,印度的佛教文化)

2,西方文明(古希腊公元前600—前300多年)

◆10大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哲学,医学,农业

科学,军事科学,系统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混沌论),环境科学,宇宙科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春秋》

①泰勒斯:古希腊哲学家,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曾游学埃

及,测量过金字塔高度,成功预测过一次日蚀,认为万物由水组成,水是万物之源。

②赫拉克利特(前540--480):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学派创始人,

以毕达哥拉斯学说为基础,他借助毕的“和谐”理念,认为对立和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和谐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冲突让世界充满生气。赫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苏格拉底因此称之为“流动者”。赫拉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有其对立物。

③毕达哥拉斯(约前580--500):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他认为社会中有三类人,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毕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产生的“和谐”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有重要影响,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

④苏格拉底(前469--399):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苏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所著《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长期以教育为业,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进行教育。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与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要用理性指导。他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他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由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的是神的智慧与目的。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提出归纳论证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做出精确地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

⑤柏拉图PLATO(前427--347):哲学思想,理念论,对西方哲学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理想国》是他重要的著作。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到雅典创办了“学园”,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是西方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知道公元529年被XXX大帝关闭为止。柏拉图的哲学思想都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

⑥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他总结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是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分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的独立研究。古

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A:四因说(水、火、土、气)---自然界的物质有四种元素组成,每一个元素同时有两种性质,还存一种元素同时具备四种性质,叫以太。(以太,构成天堂的物质以太)

B月上尘世与月下尘世。(宗教文化的源头)

C,现实主义的审美观点,柏拉图则是理想主义的审美观点。

⑦阿基米德(前257--212):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⑧欧几里得:《几何原理》(几千年以来仍然没有变,这取决于其公理化的方法。真值下传,结论恒真)

公理:1等量间彼此相等;2等量加等量和相等;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4完全重合的东西是相等的。

公设:1过任意一点可做两条直线;

2直线可以向两端无延伸(任意直线可以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3以任意的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画一个圆;

4所有的直角都是90度;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相交。——推论:a过平面上已知直线外一点,可做仅可做一条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三角形内角和恒等于180度。

9.罗巴切斯基(1820—1876非欧几何的创始人)得出结论,第五公设在平面内无法求证,无解。

《关于几何学的概述及平行线定理的严格证明》在已知直线外一点可以做二条以上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悖论:一个理论体系看似很有道理,从它的推论中可以得出两个相悖的等价命题,则称该理论是一个悖论。

芝诺(哲学家、数学家):四大悖论----A,阿格琉斯悖论(永远也赶不上乌龟);B,飞矢不动;C,运动无法开始悖论;D,运动场悖论

小结:A,哲学理念的提出;B,追求理性(问为什么,用逻辑思维来思考);C,数学科学的建立;D,世界时可以认知的;E,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认识世界;F,对后人产生了很到的影响。

三,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

1、意大利(1540--1610):但丁《神曲》;文艺三杰: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达芬奇《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薄伽丘《十日谈》(西方第一部淫书,举起人文主义的大旗)

达芬奇:机械大师,水利设施;将罗马快车道分开的人;飞机设计者;降落伞的设计者;军事上,火箭弹头,潜水艇,潜水衣,水下呼吸器;化学大师,火焰专家;医学家。

◆为什么这个时候的世界科技中心会在意大利?A,具有传统优势,

古罗马的后裔;B,文艺复兴开始时,意大利科学文化已很繁荣,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C,意大利通行城邦自治,很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的货币已成为不少国家的流动货币。城市多为沿海。D,意大利有很多艺术科学的倡导者;E,意大利很多贵族家庭很愿意出资去赞助科学家的研究。

2、英国(1660--1730):发展海军。牛顿《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恩格斯1895《自然辩证法》

3、法国(1771--1830):百科全书学派。成立第一个皇家科学院。

弗兰西斯·培根、拿破仑

巴黎工业学校【当时法国专科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四第一的】

4、德国(1810--1920):机械,化工领先世界。

5、美国(1920—至今):1752富兰克林—雷电。亨利、法拉第的电

磁学、

美国成功的变现:A,美国农业革命(美国的立法是很成功的,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农业部的国家)B,基础设施建设上;C,流水线与标准化的产生----福特汽车;D,美国大托拉斯的出现;E,美国的实验工厂(爱迪生,泰勒制)

作业:以某个国家为例,说明它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原因?

四,宇宙演化论

1,演化模型

(1)宇宙大爆炸学说:1948伽莫夫(前苏联)。

(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弥漫说(1755--1796)

(3)宇宙爆胀理论:1981古斯

2,现代宇宙观测的重要意义

(1)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 1929 哈勃定律宇宙至今仍然在膨胀

(2)3K微波背景辐射 1969 阿诺·彭齐亚斯/罗波特·威尔逊(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噪声

(3)氢元素丰度(宇宙大爆炸的痕迹)氘氚

3,恒星演化的四个基本阶段

(1)引力收缩阶段

(2)主序星阶段(大多数星系存在的年代)

(3)红巨星阶段

(4)恒星坍塌阶段(高密星阶段)

◆演化的方向:进化(从无序到有序0;退化

作业:黑洞---吸引力巨大,它的提出打破了宇宙均衡性学说。

五,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状

生命世界:核酸,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命个体,生命群落,生物圈

非生命世界:总星系,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小行星,宏观物体,分子,基本粒子,夸克。

一、生命世界的物质多样性(总数200万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二、◆自然界物质多样性的统一性

①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统一性:a化学元素是同一的;b地球上的元素在其它星球上都能找到。

②基本粒子(夸克)证明的统一性。门捷列夫居里夫人伦琴

③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证明的统一性卡诺汤姆逊焦耳

④实物与场的统一证明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物:固体,液体,气体,等粒子状态,超密态

场:以连续的状态存在客观物质场(如吸引力,电磁场)

◆场:也有质量,静止质量为零,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重子数守恒定律,轻子数守恒定律,奇异数守恒定律,同位旋守恒定律,宇称守恒定律)。有实物必有场,有场必有实物。

◆基本粒子:轻子类(光子族;轻子族);重子类(介子族;重子族)◆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统一场论:爱因斯坦至死研究的东西超大统一场论

◆1964年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汤姆逊发现了e电子

◆自然界的基本相互作用力:A,万有引力;B,电磁力;C,强力;D

弱力

◆自然界的基本粒子特点:A,寿命;B,电荷e;C,质点:所有基

本粒子都有质点。

作业:杨振宁宇称守恒定律与弱宇称不守恒;夸克幽禁现象(一)关于时空本性的探讨

1,空间的广延性方位性

空间:物理空间(相对空间,广位空间);数学空间(黎曼空间—广义;闵科夫斯基空间---狭义)

2,时间---延续性、顺序性:

3,热力学时间之矢;

进化论时间之矢(达尔文—汉斯曼);

◆达尔文:《通过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保存良种的物种起源》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

4,电磁学时间之矢;(有迟播效应)

5,量子力学时间之矢;(量子从高能量级向低能量级跃迁,自发的从基态到稳定态)

6,宇宙学时间之矢(演化时间一直向前霍金)

7,热力学时间之矢:①克劳修斯1850----第三定律----汤姆逊

A,在一个系统之类,高温物体上能单向向低温物体导热,在不改变周围环境的条件下,要实现其逆过程是不可能的。

B,熵增加的过程-----热寂

②汤姆逊

任何形式的热机都没有办法从单一的热源获得能量,而全部转化为功。

演化方向:1进化(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变化过程);2退化

作业:关于自然界演化的方向;关于时间之矢

六,人与自然

▲人类历史发展中人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

1,探索阶段

(1),古希腊的自然观;(2)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学说);

(3)上帝创造人于自然界;(4)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人凌驾于自然,上帝被淡化);(5)回归自然;

◆一,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的使用),呼吁反对战争爱因斯坦曼

哈顿工程

作业: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可以看一下海湾战争)

值得一读的书:

《寂静的春天》《无极限的增长》《增长的极限》《后工业社会来临》《封闭的循环》《第三次浪潮》《只有一个地球》《力量的转移》《我们共同的为未来》《今后200年》《人类新视野》《擒获未来》《迎接未来的挑战》《自然的终结》《熵-----一种世界观》

◆美国人卡逊1962《寂静的春天》戈尔副总统为此书做序

◆罗马俱乐部1968:民间松散的学术团体,跨几个国家,40几个人。

1972年《增长的极限—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五大困境》(人口、粮食、工业、环境、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悲观主义,产生重大影响。

1974《学无止尽》

◆巴里·康芝纳:生态学法则:A,自然界的事物都与其它事物关联;

B,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发展的自身趋向;C,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

D,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类向自然地索取每一次都会遭到自然地报复)

七,科学发现的逻辑

一,科学发现的起点

科学问题:在一定的时代知识背景下,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知识水平而提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世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构:

(1)问题的指向

(2)定义域(求解范围)

(3)分类:是什么,是谁,为什么,怎么样;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4)科学问题的基本来源:

A,人类的一切认知来源于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矛盾产生问题;C,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现象;D,科学理论的分化与融合产生的问题;

E,不同学术派别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作业,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

说谎悖论:

理发师悖论:我反而给那些自己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A,科学悖论:在科学理论体系内部,存在两个个矛盾命题的等价式,称这一理论为悖论。

B,科学佯谬:一个科学理论推论当中可以得出该理论不能够成立的结论,则称该理论内部存在着佯谬。

①伽利略悖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康托尔悖论(集合论)

③麦克斯韦——小妖;④奥尔勃斯佯谬:光度佯谬;

⑤希利哥尔佯谬:引力佯谬;⑥薛定谔的猫;

二,科研选题

1,课题:方法范围价值

2,重要步骤:A,大量资料的占有;B,对资料的分析(利用专业知识);

C,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逻辑论证;

7,分类:(1)基础理论研究;2,应用技术课题;3,综合发展需要性的题目;

8,需要遵循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实际需要;学术发展需要;

(2),科学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A,掌握的文献资料;B,实验条件设备是否具备;C,时间是否允许;D,科研经费是否允许;E,自己所具备的只是水平能力(如查阅外文资料的能力)

八,科学研究的经验方法

(一)观察方法

(1)概念:A,保持客观对象的自然状态(客观性);B,认识主体对客体事物的一种描述(主观性)

(2)特点:科学选题的直接来源,所获资料为一手资料,经验的积累与主体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3)分类: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利用科学仪器的手段)

(4)条件:A,认识的客观性;B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要具有全面性;

C,方法要具有典型性;D具有理性思维,专业知识,哲学思维。

(5)作用:A,XXXXXX;B,发现问题从而确立研究方向;C,有可能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改变思维,开拓新的研究领域;D,可作为验证

假设的手段;E,科学观察法是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研究方法;G,积累科学资料的基本手段;

(二)实验方法

(1)定义:工作者出于一定得研究目的,对客观对象进行干预而人为控制改变它的环境状态并对其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的方法。

(2)特点:A,简化纯化了客观对象;B,强化实验对象(使处于极端状态);C,可以演示事物变迁的状态和未来的状态;D,对实验过程的内容进行放大缩小

(3)条件:A,实验主体的能力;B,对象的选取要有典型性,安全性,经济性;C,实验装置、装备-----a,客观发生装置;b,控制装置; c,观测记录装置;d,安全装置;e,顺据处理装置;

(三)把握科学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1)机遇:A,发生地意外观察导致新的发现,新的科研成果;B,超乎工作者的想象;

(2)客观事件=必然性+偶然性

◆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可有过错,但千万不能错过

作业:交一份自己专业的实验报告

九,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

(一)科学抽象:感性具体→抽象的概念→思维的具体→概念→判断→推理

(二)成果

(1)科学概念:A,建立科学理论的出发点;B,任何一门学科里都存在有科学概念,人类新的知识成果的概括;

(2)科学符号: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科学语言符号系统

(3)思维模型(思维实验):A,伽利略的动力加速度实验;B,斜面实验;C,爱因斯坦吊桶实验;D,牛顿的金苹果实验

(三)分析与综合:单元,部分,要素,组织,细节,过程,综合(四)归纳与演绎:A,归纳(简单归纳,完全归纳)培根个性到共性;B,演绎真值下传,结论恒真一般到个别笛卡尔

(五)科学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非逻辑思维方法:直觉,形象思维,潜意识,灵感(兴趣,知识,长期研究,偶然激发)

十,系统科学方法

(一)系统科学的创立1946--1948 自学:科学假说方;科学理论及其评价

系统论---贝塔郎菲(奥地利生物学家);

控制论:维纳---机械工程师;

信息论---伸农(信息工程师)蓝德公司:大批科学家在一起解

决综合问题与系统工程

◆德谟克利特:《宇宙大系统》;康德---宇宙是一个大系统;

◆贝塔郎菲:《生命问题》用数学方法研究生命问题,

◆《基础发展与应用》《一般系统论》《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控

制论:或去人和动物中实现控制的理论》《人当做人来使用》《在噪

声中的通讯》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霍金三维分析理论方法》:时间维---知识

维---逻辑维

(1)逻辑维:A,科学问题的提出;B,研究方法的分析;C,综合;

D,最优化;E,决策;F,执行;G,更新预测的知道;H,

具体规划

(2)时间维;A具体规划;B,方案;C,方案预测;D,设备运行分

析阶段;D,生产调控阶段;E,价值检评

(3)知识维:A,专业;B,建筑;C,交通;D,医药;E,人文;F,

法律;G,社会

(四)贝诺郎菲的基本观点

(1)整体性原则:整体功能要远远大于部分之和

(2)动态性原则:开放系统----物质与外界环境所发生的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换。

(3)有序性原则:系统的要素之间总会形成一种有序的结构(时间

有序,空间有序,时空有序)(先后要有秩序)

◆同构同能异构异能同构异能异构同能

(4)最优化原则:

◆黑箱方法

1,黑箱:认识主体在对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内部要素结构尚不清楚地情况,这种系统就叫黑箱。

2,黑箱方法:就是通过探索功能而推测结构的方法,它通过观察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过程。

3,研究步骤:A,人与系统的藕合;B,输入到输出;C,标准的表达式;D,建立模型;E,最优模型选择;F,对模型加以分析和研究;G,应用;

4,意义:A,从整体入手,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整体方法;B,提供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C,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保证人们对事物真知的逐步接近(黑箱→灰箱→白箱);

D,系统的黑箱是对认识主体而言的;E,对我们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限性和无限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十一,耗散结构理论

1967—1970: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系统科学新三论系统的自组织理论)

◇博弈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分行学)

1,耗散结构:(普利高津或称普列戈金,比利时自由大学学者,研究熵,非平衡状态热力学)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物理学的,化学的,生物学,社会学的,还是经济学的系统,当外部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会从原来的无序状态突然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与生命》《确定性的终结》

特点:

(1)耗散结构本身与外界环境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不断交换过程中保持自己,它是一种活动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结构。

(2)耗散结构一旦形成,它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出现新无序结构。

2,开放系统形成的条件

A, XXXX;B,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C,非线性系统(递进相干,低阶分解;协同和放大,约束和选择)

3,涨落

系统内部要素的扰动,对系统内部平衡状态的偏离事物在其变化的临界点上课发上不可预测的涨落(蝴蝶效应、共振现象)4,函反馈作用:推动事物进入新的有序状态。

作业:贝纳德元胞化学震荡 B-Z反应

课程考试题型:概念;简述;问答;论述。

课程考试要求:论述题要多答,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科。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学习意义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界------科学技术----——人 (客体)(中介)(主体) 研究内容 自然观, 科技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 哲学 交叉科学(科技哲学) 学习意义 a科学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需要 b探索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c、提高哲学素养的需要 d、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e、提高科技意识的需要 2自主创新的形式和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个方面。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 消化创新是指在引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的过程。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 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形象思维是用个别表现一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美学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1)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研究仅依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应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问题 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 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非A非B D 亦A亦B 这个选c 上课我记的笔记是常规科学范式应该是唯一的 2.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问题 A 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 B 新教的兴起 C 非A非B D亦A亦B 这个选d,资料上有写 亚里士多德主义兴起和被改造(1)重新发现古希腊(2)大学创立(3)逻辑论证上帝存在(4)新教出现(5)改革教义(6)实验研究自然界 应该是这个吧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问题 D A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问题D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D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问题 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4 科学研究始于A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问题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à评价à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好像记得有D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66 人们往往把 1543 年作为近代科学的开端。这是因为在这一年发表了两部非常重要的科学著作,一部是维萨留斯的《论人体的构造》,另一部是 A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D 伽利略的《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74 最早创建国立科学研究机构的西方国家是问题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选这个 D 美国 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成果出来后通常。问题 A. 由成果创造者专有以获取利益 B. 无偿交给公众 C. 由发布成果的中间机构(如杂志社、出版社等)代收使用费 D. 非 A 非 B 非 C

如何认识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 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如下 1、古代朴素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它是辩证法的初级形态,虽是正确的,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又是不完备的。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 ○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 ○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就本学科采矿工程中认识地质环境而言: 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需要了解煤矿地质情况,而且能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后者的产生, 是由某些自然因素的诱发作用和采矿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不但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也无比庞大,它所赋存的时空隧道也是永无止境的,地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地质现象自然就错综复杂了。要正确地认识种种复杂的地质现象,必须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人类采矿工程活动的种类和规模是复杂的、空前的,加上某些人的主观性和物欲,所造成的工程地质现象更加扑朔迷离、纷纭繁杂了。因而,必须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即以唯物的观点、辩证的方法来分析煤矿地质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煤矿地质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 我们的目的是把它提炼出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作为分析复杂纷繁的地质现象的指导思想。 采矿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今天尤为突出。采矿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并且深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它可以影响矿井建筑物的类型、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等。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反过来讲,采矿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具有反作用。人类的采矿活动深刻影响着地质环境, 主要表现为干扰和改变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演化速率、方式和轨迹,从而出现煤矿地质问题。这类问题足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工程建筑安全,乃至造成矿井坍塌、沉陷,破坏较大区域内的工程地质环境。如工程建筑荷载使岩土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巷道施工爆破及各种工程振动使地质体松动、破坏,地面开挖改变地形地貌,引起边坡失稳,过量开采会造成地面沉降,岩溶塌陷以及地震活动加剧等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研究人类采矿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做到既能使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 又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这其中便是自然辩证法的完美运用。

2007年考题 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造灵感从众性 二、回答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2、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 3、实验类型和作用 4、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5、头脑风暴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6、创造与智力的关系 7、二选一 1)具体说明找到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2)试举出网上搜索的缺点和你遇到的困扰,至少5点 8、谈谈你对波普证伪主义的看法 一、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5考题 名词解释:(20) 自然辩证法分析综合机遇创造新颖性(专利法中的)发明、实用新型等 问答:(60)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产生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各自的自然观; 3、用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 4、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5、详述寻找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 6、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进行方式; 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4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新颖性创造机遇分析综合(专利法)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 二、简答 1.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产生的背景? 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两人的自然观? 3.结合观察的易缪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4.“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和进行方式 5.亚里斯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 6.寻求创新目标的方法 三、论述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 2008年1月考题 一: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灵感创造性,新颖新创新性实用性等共十个其他想不起来了! 二简答题 亚里斯多德辩证观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 结合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 波谱的证伪思想 创新的评判原则

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 第一篇绪言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 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2. 赫拉克利特 火为本源;罗各斯(规律);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 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即万物;无理有理数;一切物都可以公度。 4. 诡辩学派: 世界即存在,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的; 巴门尼德; 学生:芝诺:二分辨;追龟辨;飞矢辨 5. 苏格拉底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安排,神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原因 "辩论法":辩论双方; 一方提出观点,另一方进行辩论;使一方承认自己错误,同意自己的想法。 6. 柏拉图 理念观:理念是真实的世界; 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理念世界是巨匠或造物主的杰作; 认知即回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7.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一切物质由原子和空虚组成 原子是运动的,原子的大小形状不变,从而构成缤纷世界 8. 亚里士多德(求学于柏拉图,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 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

ChapⅠ绪论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 恩格斯-> 列宁-> 于光远

ChapⅡ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观 1. 中国古代自然观 i>. 五行金,木,水,火,土; ii>. 八卦:乾,离,兑,震,巽,坎,艮,坤 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iii>. “元气”: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 “浑天” v>. “宣夜” 2.赫拉特利特: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毕达哥拉斯: i>. 灵魂转世说; ii>. 数(有理数)即万物; 补充: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 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 和谐说; 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 5.苏格拉底 i>. 目的论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 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 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 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 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理想国》 柏拉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

从自然辨证法角度浅谈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一事 控制工程何壮壮 167760660 一、屠呦呦获奖简介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爱尔兰、日本和中国的3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即青蒿素)”为我国摘取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医学科学最高奖项。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也引发了热议,其它暂且不表,下面本人尝试就这一事件利用本人仅知的部分自然辨证法相关理论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如有不当恳请老师对我的观点和思想加以批评和指正。 二、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相关理论是我国千百年医疗实践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此之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并没有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医学奖项无缘。归其原因,私以为是我国中医事业缺乏标准化建设。对于西方人来说,数字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西医就是建立在数字统计学分析基础之上的。而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恰恰在于:西医讲求具体指标,而中医讲求“因人而治”,缺乏可通约性,常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而如果所做的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支持,西方人是不太可能认可的。故而,时至今日,中医还没有完全走上世界舞台。 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我国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中药事业为国际认可的里程碑,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现的影响。青蒿熬水可以治疗疟疾的事实早已被广泛记载传播,许多单位均做过青蒿的抗疟筛选,都因无效而与幸运无缘。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采用传统方法未果之后,通过对中医药文献的反复研究及参考西方萃取方法对青蒿素的提纯方式思路的改变,细心的想到其抗疟成分可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冷萃取法得到了没有被热破坏的青蒿素,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青蒿和青蒿素,一字之差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此前的科学家受困于中药提纯常规方法的限制,人为的将中医和西医划上鸿沟,中医和西医就其理论、研究手法、起效时间、治标治本等等来说的确是对立的,然而单纯的将二者对立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如此次青蒿素的发现,便是运用西方萃取对中医药进行定量提取,同时此举也是对西医临床的重大贡献,二者互相促进,是统一的整体,中医不破坏药物原始成分基础上,讲究医疗综合效果的做法值得西医学习;西医的精确诊疗、有的放矢的治疗及技术也值得中医借鉴。这里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不但如此,所有特点的医学包括中医、西医、蒙医、藏医等都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有益于人类减轻病痛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三、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身份

老师点题: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伪科学的泛滥、高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1-1、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反映了人类最新的认识成果。 1-2、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1-3、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1-4、为什么说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实现自然观的历史的革命性变革? 答: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局限性(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吸取了它关于自然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等),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机械论、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补充的部分) 1-5、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1-6、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支撑的主要毕业要求指标: 二、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预期会有以下收获: 1、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扩大哲学视野、了解一些相关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知识。 4、为学好其他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准备。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和发展规律 了解:在实践中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了解:联系和这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了解: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第二章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了解: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

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的成就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论证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自然科学家必自觉地学习辩证哲学。 2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高对有关 究工作。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 科学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诸方面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 它包括科学哲学的一般理论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两部分,前者涉及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的哲学问题, 后者涉及与具体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历史和流派相联系的特定的哲学问题.通常所讲的科学哲 学,不包括后者 ? 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处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不 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2 4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 科学知识是已证明了的知识。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辩在科学中没有 地位。 ? 科学是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可靠的。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 ? 法严格

一.选择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ABC) A.自然界 B.科学与技术 C.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 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E辩证唯物方义的科学技术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容有(BDE) A.大科学观 B.进化历史观 C.高技术观 D.系统层次观 E.协调发展观 3.自然科学是(BCE) A.反思的科学 B.认识活动 C.社会建制 D.科学的科学 E.知识体系 4.科学抽象成果的表现形式有(ABDE) A.科学概念 B.科学符号 C.科学事实 D.思想模型 E.理想实验 5.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BD)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类比方法 C 反馈控制方法 D 归纳和演绎方法 E 功能模拟方法 6.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有(ABE) A 不可逆性 B 自组织性 C 因果线形 D 热平衡性 E 对称性的破缺 7.()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A 信息含义的可变性 B 信息的不守恒性 C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D 信息容的选择性 E 信息本质的绝对独立性 9.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有(ABCDE) A 整体性 B 最优化 C 动态性 D 层次性 E 模型化10.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有(ADE) A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B 假说方法 C 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D 公理化方法 E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1.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ACD) A 必然与偶然 B 原因与结果 C 渐变与突变 D 周期性与无限性 E 现象与结果 二.填空题 1.自然辩证法是联系(具体科学技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3.1755年,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出版,在僵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打开了的第一个缺口。书中,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4.物质的形态除气、液、固态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密态)、(真空场)和(反物质)七种状态。 5.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新型学科群。 6.可持续发展的容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 7.被马克思称为“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人是(弗郎西斯-培根)。8.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标志着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9.1971年,前联学者凯德洛夫首先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更替)理论。10.科学概念的涵包括(知识体系)、(认识活动)和(社会建制)。 11.现代社会的三大基本资源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12.不完全归纳法又可区分为(简单枚举法)(因果关系判明法)和(科学归纳法) 13.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是(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14.人体观的演变经历了古代(朴素整体)、近代(机械论)和现代(辩证系统)三个阶段 15.自然辩证法就是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 16.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7.技术生命周期模式:(开始期)、(发展期)、(成熟期)、(饱和期)和(衰退期)(S曲线)。 18.高技术特点:(高创造性)、(高智力性)、(高效益性)、(高战略性)、(高风险性)和(高实效性) 19.现代大科学的特点:(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科学整体化)(科学技术群体化)(科学技术管理现代化)(科学技术一体化) 20.国家创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