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

一、耳与听得见的声音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常把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同时停止。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15℃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为340m/s。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多孔或柔软的物体会大量吸收声波。

二、声音的特征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它由发声体的复杂性决定。

三、噪声

(1)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是由发声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声音的强弱用声级来表示。声级的单位是分贝。0dB表示人刚刚听到的最小声音,90dB以上的噪声对人体有害。140dB的噪声会对人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3)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听不见的声音

1、大多数人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的声音。人们将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做超声;将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做次声。

2、有些动物能发出并感受到超声波,如蝙蝠、海豚、海狮。有些动物对次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大自然的许多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

一、眼的结构

1、人眼的结构主要包括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能够转动的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外膜、中膜、内膜和内容物;其他部分为眼球的附属结构,主要包括眼睑、睫毛和泪器。

2、光线通过晶状体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神经把视觉细胞获得的信息传入大脑,人就产生了视觉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成像条件

成像性质应用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虚像|v|>u 放大镜

三、透镜

1、分类:凸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如近视镜)

2、特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称为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称为发散透镜

3、透镜的结构:

4、近视眼和远视眼

(1)成像:A: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B: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2)矫正:A近视眼:凹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图例

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另一侧的焦点

经过焦点或从焦点出发平行于主光轴

经过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

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指向另一侧焦点入射平行于主光轴

经过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

四、看不见的光

1、光谱: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可见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紫外线

A:定义: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线,称为紫外线

B:应用:紫外线的重要作用是化学作用。

①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灭菌消毒;

②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

③紫外线很容易使照相机的底片感光,可用于照相;

④适当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3、红外线

A:定义:在光谱的红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但也有能量辐射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B:一切物体都会辐射出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C:应用:①利用其热作用强。如红外线烤箱、取暖的浴灯、烘干油漆等;

②红外线可用于遥控,如电视遥控器;

③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如预测台风等气候现象、监测森林火灾等;

④在黑暗的环境中可利用红外线夜视仪进行夜间侦察。

4、电磁波:

A: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微波等都是电磁波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时可以被反射和折射

一、粒子的运动

1、粒子运动的特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状态粒子间的距离粒子的作用力粒子的运动情况特征

固态很小很大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较小较大在一定距离内自由移动有一定的体积,无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很大很小能自由迅速运动无一定体积和形状,具有流动性

二、用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解释物态变化:

①熔化:固体温度升高,粒子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粒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已不能把粒子限制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粒子的有规则的排列被

破坏,固体变为液体。

②蒸发: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液体粒子中,总有一些粒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

液面其他粒子的吸引,运动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粒子。

三、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中一般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与物质的温度有关。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些化学反应在发生时要吸收热量,这种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叫做放热反应

三、燃烧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

2、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的利弊:

(1)利:燃烧的过程中,贮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为人们利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2)弊:为一旦失去控制,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具大的损失

3、灭火

(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2)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

(3)灭火器的分类及使用

4、爆炸

5、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四、认识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从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上去理解)

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比较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说明: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②压力的作用点总是在受压物体的受力面上;

(3)压强:①计算公式:P=F/S;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风下表:

二、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受到重力的作用。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例子:马德堡半球实验、钢笔吸墨水、瓶口吞鸡蛋实验、吸管吸饮料、瓷砖上的吸盘。

(3)大气压的变化: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

拔3000米以内,海拔每升高10米,大气压降低100Pa。②大气压随季节、气候、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冬天气压比夏天高、睛天气压比雨天高。

(4)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升高而增大。

三、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具有重力,因而对容器底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形状等因素无关。(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①工作原理:连通器中装同一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②应用:船闸、茶壶、洒水壶、涵洞、锅炉水位计等。

四、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流体:流体是能够流动的物体。如:液体和气体

(2)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应用:

①把一张纸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上飘起来。这是因为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上方气流流速大,下方气流流速小,所以纸条上方流体的压强小,下方流体的压强大,所以就推着纸条向上运动;

②飞机机翼的升力:飞机机翼的形状类似鸟的翅膀的形状,下方平,上方凸起,当所流迎面而来时,在相同的时间内,上方气流经过的路程大于下方气流经过的路程,因此上方气流的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气流的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二者的合力是向上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其施力物体为液体(或气体)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排

说明:①G排是指被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V排=V液;

②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

③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密度、形状、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气体)对物体上、下两表面的压力之差,即浮力。

表达式为:F浮=F向上-F向下

(4)物体的沉浮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

①当F浮>G时,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最终结果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F浮=G

②当F浮=G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可停留在任何深度处

③当F浮<G时,物体下沉,最终的结果是物体静止在液体底部,此时F浮+F支持=G

说明:①漂浮和悬浮的共同点为:物体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F浮=G;

②不同点为漂浮的物体静止在液面上,即V排<V物,而悬浮的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的任意深度位置,即V排=V物;漂浮物体ρ物<ρ液,悬浮物体ρ物=ρ液

(5)浮力的计算方法:

①称重法:F浮=G物-F;

②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③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④悬浮或漂浮的条件:F浮=G物

一、什么是运动

1、运动的世界

(1)运动是物体(物质)存在的形式,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2)运动就意味着变化,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光运动、电磁运动、声运动、热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其中生命运动是最神奇、最复杂的运动。

2、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2)机械运动的分类:

A:直线运动:物体从一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B:曲线运动:物体从一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说明:判断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要看它所经过的路径

3、运动的转化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能够相互转化,这是运动的普遍规律。如酒精灯燃烧加热了气球中的空气,使空气膨胀,这时,大气的浮力使热气球上升,在这个实验中,运动的转化过程是:酒精燃烧的化学运动→气球内空气的热运动→气球上升的机械运动。

二、动还是静

参照物

(1)在研究运动时,我们总是首先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与这个标准之间的位置有没有改变,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三、快还是慢

1、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它是反映物体快慢的物理量

(2)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常有两个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路程长;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花的时间少。

(4)公式:v=s/t

(5)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A: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经常发生变化,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B:公式:v=s/t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反映了物体在任何时刻运动的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那段路程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6)速度公式的变形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说明:①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的快慢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②惯性是性质,因而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

三、惯性现象的分析方法

明确两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原来的运动情况;分析其中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突然运动的情况,作出说明;根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来判断其中一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情况,并说明另一个物体或者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力的的作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块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一定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

3、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

一个是受力物体

4、力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同时出现,同时改变,大水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5、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成对出现的力,它们的性质相同,即如果其中一个力是弹力,则另一个力也一定是弹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三、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点、力的大水、力的方向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水;线段的端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四、力的测量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到的拉力越大,伸展越长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必须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是多少,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

4、使用时,要将测力计的挂钩来回拉几下,看指针是否被外壳卡住

5、测力时要注意:力的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平行;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对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测力计的刻度垂直;测重力时,视线与指吉尔吉斯须在同一水平线上

五、重力

1、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

2、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该物体,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利用重力的方向可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等

4、重力不能说成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5、重力与质量:G=mg

6、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均匀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全在受力物体上,不

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出

7、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该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重力的1/6

六、二力平衡

1、当某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摩擦力

1、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这种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类

A:静摩擦力: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相对运动还未发生时,产生的摩擦力

B:动摩擦力:在相对运动中产生的摩擦力

a:滑动摩擦力;b: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实验证明,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将摩擦力减小到原来的

1/20—1/30

4、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故实验中木板要水平,要通过测力计拉着木块

做匀速直线运动

5、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6、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不一不定期阻碍物体的运动

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正压力、使接触面变得粗糙

8、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使接触面变得光滑、将滑动改为滚动、使两个相互接触的面分开(如:加润滑油等)简单机械:

一、杠杆

1、杠杆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它包的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五个要素

二、杠杆的形状。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它可以是弯的甚至可以是圆的或方的,或不规则的力臂。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对于直臂杠杆来说,也只有当力的作用线与杠杆垂直时,力臂落在杠杆上,与杠杆重合,否则力臂不与杠杆重合。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就为零,这个力就不能产生使杠杆转动的效果。在作力臂时,先要作出力的作用线,再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力臂。千万不要把力的作用点到垂足的距离当力臂,也不要认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一定就是力臂

三、杠杆的分类:、

①省力杠杆,即动力臂长,阻力臂短的杠杆,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即动力臂短、阻力臂长的杠杆,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跟阻力臂等长的杠杆,应用于天平和定滑轮

四、杠杆平衡的条件:

F1L1=F2L2。当F1L1≠F2L2时,杠杆平衡被破坏,杠杆就会转动,并且沿着力和力臂乘积较大的方向转动五、最大动力臂和最小动力的作法:

由公式F1L1=F2L2可知,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要求作最小动力,必先求作最大动力臂。①寻找最大动力臂的方法:动力作用点确定了的时候,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动力作用点没有规定时应看杠杆上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力臂。②作最小动力的方法:找到最大动力臂后过支点作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六、滑轮与滑轮组

1、定滑轮:轴固定不动,轮绕轴心转动,实质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得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轮绕轴转动,且随物体一起移动,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当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时,绳子末端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末端的拉力F与物重G和绳子段数n的关系式为:F=G/n。

4、有关滑轮组就注意的问题:①同一条绳子上各段的拉力相等;②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只有忽略了动滑轮重时,绳子末端拉力才为物重的几分之一;③承担动滑轮和重物总重的绳子段数由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来确定,如果绳子的起始端固定在定滑轮上,绳子段为偶数,当绳子的起始段固定在动滑轮上时,绳子段数为奇数,故有“奇动偶定”的说法。

机械效率

一、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做的功,或者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对功的原理的理解

(1)功的原理包含两层意思:

①对于理想的机械,人们所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即W1=W2;

②对于非理想机械,人们所做的功要大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多做的那一部分功就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即W1=W2+W3。

(2)功的原理是所有机械都遵守的共同规律。因为不省功,所以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既省距离又省力的机械不存在。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所需要做的功

(2)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时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在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中,实验做的功

(4)机械效率:机械对能量的利用率,实质是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η=W有用/W总×100%

四、从从简单机械中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斜面:W有用=Gh;W总=Fl;W额外=W总-W有用;W额外=fl;

(2)滑轮组:W有用=Gh;W总=Fs=Fnh;W额外=W总-W有用

当忽略摩擦力时:W额外=G轮h(G轮为动滑轮重力)

(3)如果用滑轮或滑轮组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

W有用=fs;(f为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一、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定义式:P=W/t;

(2)比较功率大小的方法:

①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②在做的功相同时,比较做功时间,用时越少,功率越大。

③在做功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相同时,用公式计算出功率的值比较功率的大小。

二、功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因为P=W/t;W=F·S;所以P=W/t=FS/t=F·v;即P=F·v是功率的又一表达式,它把运动物体的功率和速度联系起来了。

一、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势能:A: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处于较高的位置而具有的能

B: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

4、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即机械能= 动能+势能

5、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物体从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从低处往高处运动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运动物体使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时,运动物体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形变物体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物体恢复原状时,运动物体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二、机械能守恒

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了多少,反之亦然。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功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说该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形:

①“不劳无功”,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通过了一段距离

②“劳而无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用了力没有成效,这个力就没有做功。

四、功的计算

1、公式:W=FS

2、单位: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J(1J=1N·m)

3、怎样计算功:①确定是哪一个力做的功②判定物体在该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③统一单位④运用公式计算

五、功与能的关系

1、能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因此,能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自然界中有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光能、核能等等。凡是具有能量的物体都能对外做功,物体对外做功时,能量减小,例如用储气罐给打火机充气时,气罐里的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增加,例如摩擦生热,做功的过程实际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由于功的单位是焦,所以能量的单位也是焦(J)。

说明: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做功,也可以不做功。一切物体都有能量。若具有能量的两个物体对外做功,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表明该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反之不一定表示该物体原来的能量,即功是反映能量增加(或减小)多少的物理量。

六、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豆芽形式,个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过程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应用极为广泛,因为自然界中万事万物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

3、每一种运动形式都可以用相应的能量来度量,而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4、在能量守恒定律中“转化”和“转移”是有区别的,“转化”是指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外的一种形式的能量;而“转移”则是一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物体的某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串、并联电路

一、电压

1、常见的电压值: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一节铅蓄电池电压为2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2、电压的测量:

A:测量时必须正确的选择电压表的量程

B:必须把电压表并接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C: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在跟电源正极相连的那端,“—”接线柱接在跟电源负极相连的那端

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电流规律电压规律

串联I=I1=I2=…U=U1+U2+…

并联I=I1+I2+…U=U1=U2=…

三、电阻

⑴、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导体本身的材料②导体的长度③导体的横截面积④导体的的温度

⑵、超导现象和超导体:导体的电阻具有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就会减小。某些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就是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称为超导体。

⑶、滑动变阻器

①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②首先,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其次,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的接法在任何情况下只能“一上一下”地接入两接线柱使用

一、电路

1、电路的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传输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2、电路的状态:

常见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三种。

(1)通路:也叫闭合电路,闭合开关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

(2)断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处断开时,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或用电器)两端连接起来

3、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电流:

1、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或由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正极。

3、大小:用电流表测量或I=Q/t

4、电流的测量——电流表

(1)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3)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

三、、基本电路: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如图甲、图乙)

分析:以上面两图为例,如何分析电路的状态?

2、试分析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

式?(电流法、拆除法、开关法、

短路法)

一、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用电器并列连接

电流特点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电流有分支

开关作用控制所有用电器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此支路用电器电流规律I=I1=I2I=I1+I2

电压规律U=U1+U2U=U1=U2

电阻规律R=R1+R21/R=1/R1+1/R2

比例关系U1∶U2=R1∶R2U1∶U2=R2∶R1

二、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异同点

电流表电压表

使

用规则相同点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

被测值不能超过量程

不同点

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跟被测用电器并联

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量程范围内,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测电源电压

读数

量程0~0~3A 0~3V 0~15V 分度值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归纳 一、长度测量 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米是长度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4、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5、刻度尺的使用: (1)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6、读数——有效数字读法 (1)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2)读出长度末端前的刻线读数; (3)多余部分自己估读;(4)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速度、路程和时间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宏观运动),简称运动。(微观运动在热学部分复习) 2、参照物的定义: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5、匀速直线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的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v=s/t 7、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 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 (2)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8、速度值的物理意义: 例:7.2米/秒: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2米。 变速运动 定义: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平均速度,它等于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9、平均速度 10、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比值。(3)多段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4)过桥及往返问题。 三、质量和密度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 mg 2、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质量测量:

北京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

北京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考点一质量和密度 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4.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大象2___,中学生60____,一只苹果100____,一个一元硬币5____ 密度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体积V的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8.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 m/V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V=m/ρ 9.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状态、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考点二力 力的概念 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一般要求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学必备知识点 1.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2.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1、调节平衡螺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kg/m3 ,通常用字母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一般不变,不同种物质一般不同,会查密度表。 4.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进

行测量。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1L=1dm3 1ml=1cm3 1g/cm3=1000kg/m3。 5.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密度的应用:(1)利用公式ρ=m/V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m =ρV求质量。(3)利用公式V =m/ρ求体积。 6.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国际主单位是m。 7.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m/s。 9.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器。弹簧测力器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在弹性范围内) 10.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要会画力的示意图。 1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12.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N/kg。 13.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且方向相同,则合力为F= F1 + F2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若两力方向相反,则合力为F=∣F1 - F2∣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知识分享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 1 S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 中物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运动与力 一、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3、力作用的方式:接触或不接触。 (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表示方法: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矢量) (五)、三种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作用点使重心(物体几何中心) 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涉及的公式:v=s/t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运动的原因。(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量守恒,前后联系)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永远存在。(四)、二力平衡 等大、反向、共线 注意: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的区别 (五)、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这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求合力的过程叫做二力合成 (五)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换算:1m/s=3.6km/h 。 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弹簧测力计: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7、力的表示法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

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率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 做功率 ③公式:P=W/t; P=FV ④国际单位单位:瓦特(W)、 其它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KW) 1W=1J/s1kW=103W1MW=103KW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 升重物W有=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提升重物时,不可避免要对动滑轮做功和克服绳与轮摩擦做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全)

力学 一、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推、拉、提、举、压、吸引、排斥都是力作用的一种体现;科学归纳法 让我们想一下,是不是都有两个物体呢? 二、力的概念: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F还表示什么) 2.其中施加作用力的叫施力物体;受到作用力的物理叫受力物体;P101 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机械运动的定义是什么,单个物体是否能确定在运动) 4.力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早些年亚里士多的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后来牛顿给推翻了。 5.思考问题: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单个物体不存在力;单个物体是否会有力的产生? B.不接触的物体也是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重力,磁铁的磁力; C.彼此接触的物体,如果没有推、拉、提、举、压、吸引、排斥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接触无力 D.注意:除了不接出的力以外,其余的力都是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作用发生的; 经典例题,电灯吊在天花板上,施力物体是谁?天花板,灯绳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一个巴掌拍不响、用力压桌子等会感到力彼此相互作用;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同时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4.根据这个原理,受力物体是否而是施力物体; 重点: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指明该物体是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的,必须指明对哪一个力而言。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种状态,其一是速度发生改变,其二是方向发生改变;踢足球,打篮球,骑自行车,刹车,跑步等 2.可以改变物理的形状,简称形变;捏橡皮泥,拉皮筋,掐皮肤等; 3.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可以反推是否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骑车越来越慢。足球越滚越慢等,汽车加速; 五、力的三要素: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力气大的能提起更重的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弹簧用力下压与上拉效果明显不同;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推木块,推上部容易翻到,推下 部可以做滑动; 总结: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 问题:如果要使两个力完全相同,则需要什么条件? 4.力的示意图:指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 标记出力的作用点。 a)明确研究对象; b)找准并画出力的作用点;在题干中,我们要把多个力的作用点 给并点 c)从力的作用点起,画一条长度适当的线,并标记好箭头 d)在箭头旁边注明力的符号,数值大小和单位;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6.牛顿苹果掉脑袋上的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光的散射、运动三大定律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运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消毒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凸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 ),属虚焦点。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2.凹面镜(凹镜):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行光射到光滑表面上,反射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人教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人教初中物理第七章力 知识点大全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知识点1:力 1.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和表示符号: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托起一个鸡蛋大约是1N。 (2)力的表示符号:F。 4.补充: (1)一个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即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力:推力、拉力、阻力、摩擦力等),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非接触力:磁力、重力)。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1.意义: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例子: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子: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 2.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4:弹力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越大。(弹力大小的定性) 4.补充: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知识点5:弹簧测力计 1.概念: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即在一定 的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与弹簧的形变量成 正比) 3.种类:盒型弹簧测力计、圆筒型弹簧测力 计。 4.补充: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 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 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1 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