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6剪枝的学问(周明月备)

26剪枝的学问(周明月备)

26剪枝的学问(周明月备)
26剪枝的学问(周明月备)

沭阳县南湖小学集体备课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见过剪枝吗?知道什么是“剪枝”吗?

2.冬天,农民伯伯还在果园里忙碌,他们正忙着给果树剪枝了,你有什么疑问吗?

3.劳动中也有不少学问,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

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挥舞盼望疯长

红润仿佛脸蛋不禁

远近闻名充满信心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

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

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教学过程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2.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

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3.给“远近闻名”换个词?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被称为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读

好词语。

5.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应该读出对王大伯的敬佩的语气。

6.指导读好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纠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产生疑问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生)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师: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生)那么大,那么甜。

2.读到这里,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师在课题上板书一个问号)

3.师: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会那么大,那么甜,因为他掌握了——(生)剪枝的学问。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过渡: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感悟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请大家带着“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第三自

教学过程

然段,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引导学生默读后交流: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剪枝的学问。)

A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他对种桃的经验非常丰富。)B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同时理解“疯长”这个词的含义。

C指导朗读,读出王大伯的自信。(师或学生作读后讲评。)

(2)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自信、经验非常丰富?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挥舞、一根根)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王大伯剪枝的动作是那么熟练,他能一下子区分出有用枝与无用枝?)

B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王大伯说的这句话,感悟剪枝的学问。引导学生再一次感情朗读王大伯所说的话。

3.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看了王大伯剪枝,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但是王大伯又是有名的种桃能手,肯定不会吹嘘的。)

4.你的想法跟小作者一样,那就是:板书:将信将疑。

5.现在的小作者是将信将疑,其实一开始小作者看到王大伯在“咔嚓咔嚓”的剪枝,他怎么样?

6.快速浏览二、三自然,找到描写小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

7.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中人物的对话。(课件出示)读出小作者的着急以及王大伯的自信。分角色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三、多向互动,深入感悟

1.过渡:王大伯的话到底可不可信呢?小作者盼呀,盼呀,终于盼来了春天。这一天,小作者再一次来到了王大伯家,我们一起跟着他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好吗?呀,瞧,(出示课件,配乐)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学生:看到了满眼的桃花,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上采蜜,还有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玩耍。)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花团锦簇、花满枝头、美不胜收、春意盎然……)

教学过程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这么美的情景的呢?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指名读,并对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4.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抓住“红云片片”“满树”体会桃花很多很美,抓住“欢天喜地”、“奔跑、嬉戏”等体会“欢”。)

5.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桃园美景。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看到这么美的情景,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想说些什么?(我也真想现在就去桃园看看,桃园真美呀;桃花开得这么美,桃子肯定很好吃,我真想马上能品尝到又大又甜的桃子呀。)看来同学们的心情和小作者一样,都急切盼望着能吃到又大又甜的桃子。(板书:急切盼望)

7.你现在对王大伯说的那段话又有什么看法?再次出示:“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相机板书:减少→增加)

过渡:桃子长得好不好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课件出示)一放暑假,桃子宝宝就长大了、成熟了。引读:你看,它们一个个――生:光鲜红润,师:仿佛――生:胖娃娃的脸蛋。师:我――生:又惊又喜(师:板书)还可以从哪个字中体会到我的又惊又喜?(啊)

8.师:此时,小作者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惊的是王大伯的话真的有道理;喜的是看到这么大这么甜的桃子,作者特别高兴。)

9.让我们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段话。(第三次出示)“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五、总结巩固

1.根据板书内容,总结:今天我们学了课文,也跟着小作者三进王大伯家的桃园,一进桃园,小作者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二进桃园,小作者急切盼望,三进桃园,小作者又惊又喜。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2.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齐读)

《剪枝的学问》之二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二南京市天妃宫小学李湘红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 纳,弓I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 悟。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幵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 指名读,师相机点拨。 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5.汇报交流。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 ] 三、精读分析。 交流感悟 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 2.自读1、 2 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 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 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那么大, 那么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海底世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齐读课题。【ppt课件1】 【图片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e017868531.html,/i?word=%C6%E6%C3%EE%B5%C4%BA%A3%B5%D7%CA%C0%BD%E7&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 =2&lm=-1&ie=gbk&fm=hao123#pn=13 2、请打开书,翻到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 是啊,孩子们,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想不想去看看这样的海底世界? 【ppt课件2】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底世界视频】:(截取其中三分钟) https://www.doczj.com/doc/e017868531.html,/v/b/57817692-2166385801.html 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底世界?用一句话概括。【ppt课件3:齐读】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海底是怎样奇异的一个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慢慢品味。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我们现在是三年级学生了,读课文时不但要读准确,读熟练,还要学着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用笔做勾画,这才叫会读书。也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今天老师就要看看,咱班小朋友,谁最会读书。 1、【ppt课件4】: 小声读课文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 想,把你感受的景色奇异的句子用波 浪线勾画出来,如果有不懂的问题, 就在它的后面打个问号,把你想问的 话写在旁边。 指名读,自读课文标注。 2、全班交流 说你的读书收获,你从哪里感受到海底的神奇和奇异? 相机出示:【自学课文C:思考1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22.海底世界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底、窃、私”,会用“窃窃私语”造句。 3.精读第二自然段,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练 习写一段话。 一、激趣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词语朋友(大海),一起读一读。在你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 2、师:是啊!一望无际的大海美丽极了。听了你们的夸奖,大海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了。(出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指名读,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海底世界》。 课题之中的“底”字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你能给“底”字组个词吗?(学生组词)看到这个“底”字,你会想到哪些字?(相机板书:低、抵)用换偏旁的方法更容易记住这个字。要写好这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分析字形,范写)打开课本,把这个字在书中描红一遍,在练字本上临写两个。(学生写字时,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还记得老师提出的预习要求吗?(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学生字新词。3.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读。这些要求做到了吗?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了!(1)出示词语: 海底危险肌肉伸缩甲藻硅藻攻击 波涛汹涌窃窃私语长途旅行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齐读 3、看来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这里有一个词语:①(出示词语:窃窃私语)一起读。 ②你知道什么是“窃窃私语”吗?这个词在文中的哪句话当中,划出来,读一读。 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窃窃私语”了吗?(指名说,小声地偷偷地说话)你怎么知道是小声地说话?(因为“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只能用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哦,你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 ④理解了这个词,你能用“窃窃私语”来说句话吗?(有点难度是吧)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你能根据提示把它们补充完整吗?(出示句子:A、老师正在上

26----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学习运用规律识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人物动作、对话、心理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在不违背果树自然生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实现增产的学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明白减枝给人的启示。 2、教学难点: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找规律。 三、教学流程: 1、自主质疑激趣。 (1)板书“学问”。(学生书空)“学”字这么多点,一定意味着学习需要付出汗水,这是学习该有的态度;俗话又说,一学二问,这是学习应有的方法;指导读词。 (2)板书“剪枝”。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语句:“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学生自由读读并说说图意。 (3)完成板书并质疑。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连剪枝也不例外。围绕这句话和课题想想,如果你是作者,正站在王大伯身边,你最想问些什么? 【设计意图:开篇点题,引入正题。先由“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句中的“学问”,引出“剪枝究竟有什么学问?”,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过渡:这也是作者想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一探究竟。齐读课题《减枝的学问》。 2、词语归类认读。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检查初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2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地介绍。理解第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对象分析]: 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探索的欲望。文中的“海底世界”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与实践的空间。他们在这个世界里合作、展示、交流,趣味盎然。 [教学准备]: 翻阅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在家里组织“小小海洋交流会”或直接去参观海洋馆亲身感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自读全文,找出中心句。齐读。(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潜水员还在准备,我们先自己看一看第二自然段,小声自读,看看体会到什么。 生读完后回答,体会到什么说什么。 1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所体会到的海浪。 生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海浪。 生回答。

出示这句话,生齐读。 师:看大屏幕上要求做换词练习。“依然”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做近义词练习。 2海浪那么大,海底怎么没动静呢?指名回答。(在书上第二自然 段当中找) 所回答这句话和大屏幕上这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要求,请学生用因果关联词将两句话连起来。齐读。 3潜水员已经发出信息,他已逐渐潜入深海,让我们来看实况转播。 师出示潜水员潜水画面,生观看。 请在书上找出描写潜水员所看到的这一场景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指名读。齐读。 三师:海底这么宁静的地方,真的是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吗?让我 们看看潜水员用水中听音器都听到了什么。出示画面。 1真是有趣,书上第三自然段描写的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声音。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可带领全组读、选择搭档读、配合动作读、挑战读等)读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生互相评价。齐读。 3这样写的确是生动具体有趣。可是海底一定不止这些声音,想 象一下还有什么声音,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看。 出示填空题: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 生发挥想象寻找声音及象声词,指名回答。

剪枝的学问(苏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以“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4、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每自然段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 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自然段?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注意听,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略阳县高台小学邹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重点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话。 3、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教具准备】海底视频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你们想不想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呢?那好,我们一起去游览那神奇的海底世界!(播放海底世界的片断)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是不是还想看呀!(是)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意犹未尽!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位书中的文字,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也会让你留连忘返的。 1、首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自然段,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小声地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并且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并用波浪线把它勾画出来,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来,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谁先发言?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奇异在哪儿?“波涛澎湃”可以换个什么词?(波涛汹涌、波浪滔天)瞧,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 (2)、师:是呀,海底是个多么奇妙的世界呀!那这样的世界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生说:也不是。)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3)、你怎么知道的?(生说:因为海底要发出…‥)你是怎么听到的?(用水中听音器) 生: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板书:窃窃私语)老师现在想看看什么样才算是窃窃私语,你们能表演一下吗?(同桌在一起窃窃私语) 师:刚才老师俯下身子,努力地想听清你们在说些什么,可是我并没有听清。你们刚才这样子就是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们呀就和你们一样,也经常这样窃窃私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都发出了哪些声音?(播放课件)(4)、比较句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设计者:市中区光明路小学郝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啰、郁”,能在具体语境中区辨多音字读音:“禁、熟、好”;重点指导“舞、靠、番”的书写;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运用“串关键词法”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的学问,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4.寻找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发现生活中的学问,组织开展“争做生活有心人”班会,并根据班会内容,把自己发现的学问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品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难点: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书写、辨析以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自主读书,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一) 2.查阅有关剪枝的资料。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预习单,了解学情。 2.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学问”,让学生齐读并说说平时你都从哪儿或请教谁获得过“学问”?(预设:有声──老师、家长,无声──书本) 2.了解“学问”(三种解释)你能选出正确的解释吗? (1)学识。(2)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3)道理。 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学识) 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剪枝的学问。(道理) 过渡:这篇课文就是想借助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3.板书课题:剪枝的学问。齐读课题。 4.课前咱们搜集了关于剪枝的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小结:大家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他人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搜集那么多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剪枝的学问。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出示)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市明德门小学:缪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二)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复习本课生字和一个多音字(“海参”的“参”),积累词语。 (3)通过播放海底世界有关的资源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培养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 力。 (4)能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有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够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容分析: 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阅读浅近的文章,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视频影象能够引起他 们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DVD机、电视、液晶投影、大屏幕、教学光盘、生字词语卡片、练

习体题一套。 学生准备:水彩笔、白纸、人手一练习题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1、DVD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和教学。 2、运用光盘资源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容。 学法:1、运用DVD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2、学生通过读、议、演等形式,理解、感悟和表现课文。 五、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知,由于本课应用小学语文多媒体资源库(DVD教学版)进行教学,因此设计以下教学策略: 六、光盘资源的应用及其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的谈话导入,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第二自然段里什么让你感到奇异?”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2、拓展资源,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上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对“波涛汹涌、依然、窃窃私语”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产生疑问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 (生)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师: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 (生)那么大,那么甜。 2.读到这里,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在课题上板书一个问号) 3、师: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会那么大,那么甜,因为他掌握了——(生)剪枝的学问。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 5、过渡: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感悟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请大家带着“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引导学生默读后交流: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剪枝的学问。) A、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他对种桃的经验非常丰富。……) B、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同时理解“疯长”这个词的含义。 C、指导朗读,读出王大伯的自信。(师或学生作读后讲评。) (2)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自信、经验非常丰富?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A、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挥舞、一根根)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王大伯剪枝的动作是那么熟练,他能一下子区分出有用枝与无用枝?) B、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王大伯说的这句话,感悟剪枝的学问。引导学生再一次感情朗读王大伯所说的话。 3、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看了王大伯剪枝,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但是王大伯又是有名的种桃能手,肯定不会吹嘘的。) 4、你的想法跟小作者一样,那就是:板书:将信将疑。 5、现在的小作者是将信将疑,其实一开始小作者看到王大伯在“咔嚓咔嚓”的剪枝,他怎么样?快速浏览二、三自然,找到描写小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海底矿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时,不能就课文讲课文,更不能把课文作为说教的例子,而是要充分利用,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链接探究。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情景式、启发式、探究式、直观式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初步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补充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体会总分总结构: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海底世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那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屏幕上方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屏幕下方出示第六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语文剪枝的学问教案及原文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 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 们结桃子?!”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 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 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 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 样剪枝?剪去什么枝? 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 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沭阳县南湖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周明月时间2014 年6 月3日课题26剪枝的学问课时 2 教学内容: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减少 将信将疑 急切盼望 又惊又喜增加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见过剪枝吗?知道什么是“剪枝”吗? 2.冬天,农民伯伯还在果园里忙碌,他们正忙着给果树剪枝了,你有什么疑问吗? 3.劳动中也有不少学问,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挥舞盼望疯长 红润仿佛脸蛋不禁 远近闻名充满信心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 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剪枝及剪枝的学问不甚了解。课文又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去琢磨,去感悟,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深入进去,反复朗读体会,把自己的体会交流出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4.明白剪枝的学问,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剪枝的学问,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问难。 1.板:剪枝。(指读)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呀?(生自由说) 师介绍: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它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交接时进行。 2.其实,剪枝还有好多学问呢?板:的学问。指读,齐读课题。 3.引导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

《23.海底世界》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会写“宁官”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迅速危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会写“宁官”等1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1.复习上节课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师: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异在哪儿,物产又有多丰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海底游览一翻。 2.导入。 师:现在我们已经一起登上了“远航”号航船。船在蓝天下开始航行了。我们站在甲板上,海风吹起了我们的头发,远处的海面上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海鸟在飞翔,真美呀!嘿,别忙着看美景了。快穿上潜水衣吧,海底那个未知的世界在等着我们呢!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的海洋中去阅读,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然后一起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收获吧!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在海底世界发现了什么呢?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指名读。做适当的评价。 表演,模仿动物的声音。师:把我们的教室当做海底世界,谁愿意做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分角色表演。(教室里非常安静,几个同学轻声的模仿声音)师:听,他们模仿的多好呀,就像真的海底世界一样。我想同学们一定也能从读中让别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声音。 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过渡:想认识海底世界的动物吗? 2.精读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动物的特点。如:梭子鱼行动的快,乌贼和章鱼的慢,等等。 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师:这么多的小动物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吧!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介绍给大家。既然喜欢就要介绍好,让大家一起来喜欢它! 指名介绍。注意介绍出动物的活动特点。在学生介绍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表演读。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多好呀!我想你们读起来一定也很棒。今天我们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读。就是:朱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读到你特别喜欢的小动物的时候就大声的读出你读它的喜爱,还可以做动物。齐读。 3.精读第四自然段。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指导朗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80】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能找出中心句或训练概括能力。)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五)检查自学。(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e韵母中“ue”中的“u”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ü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

“私”si和“异”yi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兔()煤 () 和()免()谋 () 异()峡()饥 () 导()狭()肌()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81】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 《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呢?《剪枝的学问》阅读习题你们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剪枝的学问》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剪枝的学问》原文阅读每次我去乡下看望姑姑,都要到园艺师王大伯的桃园里去玩。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这天,我走进桃园,看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的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枝条剪掉呢? 王大伯拿起一根被剪掉的枝条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光吸收营养,不结果实,我们把它叫做徒长枝。这些徒长枝长得可快啦。不剪掉它,到了夏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还会影响通风,使结果枝见不到阳光。王大伯指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对我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呢!只有把徒长枝剪掉,才能保证桃子结得多,长得大。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呀! 是呀,经过修剪,枝条是大大地减少了,但来年桃子的产量却增加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哩! 《剪枝的学问》阅读习题 1.选择合适的义项,把序号填在句末的括号里。 光:A.光线 B.一点不剩

C.露着 D.只,单 (1)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光吸收营养,不结果实。[ ] (2)徒长枝会影响通风,使结果枝见不到阳光。[ ] (3)不一会儿,那条虫子就把大青叶吃光了。[ ] (4)萌萌光着脚坐在山后的草地上。[ ] 2.读句子,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 (1)( )把徒长枝剪掉,( )能保证桃子结得多,长得大。 (2)经过修剪,枝条( )大大地减少了,( )来年桃子的产量却增加了。 3.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填在括号里。 ( )( ) 4.认真阅读短文第四、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什么样的枝叫徒长枝?它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经过修剪,枝条是大大地减少了,但来年的产量却增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枝的学问》阅读答案 1.(1)D;(2)A;(3)B;(4)C 2.(1)只有才 (2)虽然但是 3.减少增加 4.(1)只长枝不结果实;挡光,夺养分。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为什么吗? 4、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齐读第5自然段。 3、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 (4)“我”听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 (5)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2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差”和“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和丰富物产的世界。 3.在学文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能介绍一种事物,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在学文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能介绍一种事物,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图片:美妙的海底世界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那奇异的世界吧! 2.相关资料: 海洋中的生物随不同深度水层的光线、温度、压力而垂直分布。 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区,阳光可直达海底,高水温促使该海区海洋生物

繁茂。此水域植物以藻类和菌类为多,也生长一些海草。动物中以各种鱼虾蟹贝为主。200至1000米的水层称为海洋中层,海水在这里逐渐变成蔚蓝色或暗蓝色,光线、水温、压力都发生变化。微弱的亮光使生活在这一水层的鱼,眼睛特别大或向外突起,或自备发光器,如灯笼鱼、星光鱼之类。1000至4000米深处称半深海层,这里一片黑暗,没有风浪冲击,水温终年维持在摄氏度左右。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动物与海洋中层相比,大为减少仅有约150种。该层生活的鱼类,为适应黑暗环境,眼已渐退化变小,甚至成盲鱼。大多数鱼类靠发光捕食猎物。藻类植物在这里已经绝迹。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畅所欲言)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让学生读一读,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练一练。 3.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4.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宁:注意宀的首笔点和第二笔点写法不同、横钩的横要长,丁字的横稍短。 汪:氵的两点要小、一提要长,王字三横要匀称、中横稍短、下横要长、有力。 攻:工字扁小、整体上拉,右边是攵不要写成夂、整体要舒展。 迅:首笔横稍短、上拉、转折时顿笔,弯钩呈弧形,里边横短竖稍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