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菏泽市资源城市调研报告

菏泽市资源城市调研报告

菏泽市资源城市调研报告
菏泽市资源城市调研报告

关于菏泽市资源型城市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菏泽由菏山和雷泽简称而来。菏泽市地处中原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东经114°48’—116°24’,北纬34°39’—35°52’之间,与豫、皖、苏三省接壤。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201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00多万人,城镇人口约180.23万人。

菏泽市位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交界处,城市人口50万,现建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菏泽古称曹州,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均降雨量650余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菏泽是闻名遐迩的“武术之乡”。菏泽牡丹名扬天下。菏泽武术历史悠久,自古名人辈出,如孙膑、宋江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武术事业有了较好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以国家、集体、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组织几及社团23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12处。菏泽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菏泽书画源源流长,名士名画不胜枚举。清乾隆年间画家赵树屏见大旱连年,饿殍载道,毅然画《饥民图》,配以诗,并携画进京为民请命,于是轰动一时。观存碑碣中至今仍有不

少名家笔迹:清代邓树屏编写的《书法心得歌》影响甚大。近代较知名的书画家有田伯平、李眉川等,现代的有晁楣、何方华、张得蒂、鲁风等。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天下之中”(史记货殖列传)。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春秋时期的“一门三贤”冉耕、冉雍、冉求、“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左伯桃羊角哀合葬墓、红枪会思墓碑等100多处名胜古迹。是我国著名的牡丹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被称为“三乡一城”。

土地资源据2007年度调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8290771亩。其中:农用地14547578亩(耕地12469584亩,园地305020亩,林地865852亩,牧草地2202亩,其他农用地90492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17%;建设用地2869055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90132亩,交通用地170733.6亩,水利设施用地20818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46%;未利用地874137.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7%。全市人均耕地1.41亩。

矿产资源菏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产(铁、砂金)、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

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页岩、白云岩、方解石)、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四类十六种。其中局部探明储量的矿种六种,为煤、石油、天然气、地热、地下水、矿泉水。已探明境内石油储量为5265万吨,控制储量9000万吨,天然气可开发储量3000亿立方米,占全省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在总量的12.49%。煤炭地质储量55.71亿吨,是华东地区发现储量最多、煤质最好的煤田。

水资源菏泽淡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9.37亿立方米,黄河入境水量为25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7亿立方米,地下水18.63亿立方米,引黄客水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量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74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可利用量381立方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动植物资源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鸟类200余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20余种,对人类有益的食虫益鸟100余种,经济鸟类20余种;从居留状况分,留鸟有30余种,夏侯鸟50余种,冬候鸟20余种,其余为旅鸟;兽类19种,分属于食虫目、翼手目、食肉目、兔形目、啮齿目等5个目,两栖类有9种,爬行类10种,主要有黄鼬、野兔、刺猬、猫头鹰、麻雀、啄木鸟、蛇、蝉、蝙蝠、螳螂、蟋蟀、蜘蛛、蚯蚓、青蛙等等。

主要水生动物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鲫、长春鳊、似鳊、团头鲂、三角鲂、鲶鱼、黄鳝、乌鳢、泥鳅、花鳅、大鳞泥鳅、刺鳅、黄鱼桑、光泽黄鱼桑、红鳍鮊、翘嘴红鮊、细鳞斜颌鲴、

花鱼骨、麦穗鱼、棒花鱼、餐条、油餐条、中华鰟鲏、高体鰟鲏、大鳍刺鰟鲏、兴凯刺鰟鲏、栉虾虎、克氏虾虎、鳜鱼、马口鱼、赤眼鳟、鱤鱼、圆尾斗鱼,其中,经济价值比较大的鱼类有: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鳙鱼、鳊鱼、团头鲂、泥鳅、黄鳝、乌鳢、鲶鱼、黄鱼桑、青虾、中华鳖、蛙、螺、蚌。药材动物有30科,32种。主要动物性药材有蜂蜜、蜂蜡、土元、蝉蜕、鳖甲、刺猬皮、猪胆汁、牛黄、鸡内金、蟾蜍、蝎子等。

植物资源境内林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蔷薇科为主,其次为鼠李棵、葡萄棵、柿科、石榴科、胡桃科芸香科等共16属,25种,252个品种。全市现有树木51科,106属,228种,其中被子植物46科,92属,205种;裸子植物5科,14属,23种。乔木主要有杨、柳、榆、槐、泡桐、臭椿、苦楝、白腊、桑、柏等,灌木主要有杞柳、紫穗槐、怪柳等。域内桐木品种优良,种植面积大,为桐木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主要水生植物有:莲藕、芦苇、蒲子、芡实、菱角、芦苇、蒲子、芡实、菱角等。

药材植物有81科,265种。较为有名的有丹皮、白芍、半夏、地黄、红花、枸杞、木瓜、山药、草决明、麦冬、香附、槐米等。著名的中草药曹丹、郓半夏,均是以本市地名而得名的。

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1、矿产资源概况

至今全市已发现矿种(亚矿种)16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150种的10.6%,矿产地259处,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种,

占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产81种的7.4%。在查明的6种矿产中,能源矿产4种,水气矿产2种。仅有简测资料的矿产10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8种。

查明储量的矿区(床)249处,其中石油、天然气5处、煤炭8处、地热8处、水气矿产1处、石灰岩18处、砖瓦粘土209处

主要矿产资源储量:

石油:查明石油地质储量5265万吨。

煤炭:查明煤田2处,资源储量共计55.61亿吨。其中巨野煤田6个井田保有资源储量52.65亿吨,居全省第三位,是山东省迄今已查明的最大一个大型整装煤田。单县煤田2个井田保有资源储量2.96亿吨。巨野大李集地区,资源储量1.54亿吨。

铁矿:单县龙王庙铁矿,保有资源储量1.1亿吨。

地热:可采量>5882立方米/日(允许)。

2、矿产资源特点

(1)、查明矿产种类少,以能源矿产为主。

煤查明资源储量大,占全省保有资源储量248.86亿吨的22.59%,石油地质储量占全省保有地质储量46.54亿吨的0.58%,地热资源丰富,已查明地热井9眼,可采量>5882立方米/日。

(2)、煤炭单个矿床规模大,其他矿产规模小,种类单一

巨野煤田查明大型井田6处,单县煤田查明大型井田2处。受成矿地质条件制约,我市矿产种类单一,矿产地较少,其中金

属矿产地少,资源潜力不大;非金属矿产均为小型规模。

(3)、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优势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煤炭资源分布在巨野、郓城、单县、成武等县境内;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东明县境内;地热主要分布于鄄城县、菏泽市区和曹县,优势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建筑石料用灰岩主要分布在巨野县东部核桃园地区。

3、主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1)、煤

巨野煤田分布面积582.9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76%,查明-1200米以浅煤炭总资源储量52.6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6.25亿吨,占49.9%,资源量26.39亿吨,占50.1%。单县煤田查明-1200米以浅煤炭资源储量2.96亿吨。

除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外,还有5个潜力较大的含煤预测区,预测-1800米以浅:郓城县西北部地区,资源储量3亿吨;郓城县-巨野县地区,资源储量2亿吨;定陶县-成武县地区,资源储量2亿吨;单县-成武-曹县地区,资源储量4亿吨;定陶-曹县地区,资源储量30亿吨。

(2)、地热

聊考断裂带两侧是重要的成矿区(带),分布于牡丹区、鄄城县、曹县、定陶县等地。目前分析,地热资源总体趋势是自东向西成矿条件越来越好。预测地热潜在资源量巨大,可能形成几个地热田,将是继石油、天然气、煤之后的第四大能源。

(3)、铁矿

泰山岩群山草峪组隐伏于曹县东南部青崮集和单县南部龙王庙地区,主要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局部富集成沉积变质型铁矿,预测资源潜力达3.5亿吨,埋深约550米左右。

4、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1)、基础性地质调查

A、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了1:20万煤田预测,1:50万基岩编图,1:10万、1:20万水文地质调查等一系列基础地质工作,获得了大量系统翔实的物探、化探、地质、煤田地质等资料,为全市地质勘查,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2004年,完成了辖区内1:20万农业地质调查,为农业多样性的作物种植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并对土壤改良、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B、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完成了1:20万济宁市、金乡县等4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覆盖菏泽市境域面积1180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97%。完成1:10万菏泽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控制了全市境域(12228平方千米)。

C、航空磁测:完成了1:20万~1:100万航空磁力测量,覆盖全市。

D、区域重力测量:完成了华北平原1:20~1:100万区域重

力测量,覆盖全市。

E、遥感地质调查:完成了1:50万山东省遥感构造解译图,

控制全市境域。

(2)、矿产资源勘查

A、探矿权设置现状

截止今,共设置探矿权57个,勘查登记面积5835.07平方千米。其中煤炭49个,面积5532.71平方千米;地热7个,面积235.59平方千米;铁矿1个,面积66.77平方千米。

B、主要矿产勘查程度

石油、天然气:中原油田勘探区,控制含油气面积53.9平方千米,中型油田1处,小型3处均达到勘探程度。

煤炭:巨野煤田6个井田、单县煤田2个井田均为勘探程度,勘探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浅,部分勘探深度达到-1200米。

地热:已查明地热井9眼,均为普查程度。

其它矿产:铁矿点2处,岩盐矿点1处,均为普查程度。石灰岩及砖瓦用粘土等均为预查程度。

C、采矿权设置现状

截至今,全市共设置采矿权230个,按矿种分,地热2个、矿泉水1个、砖瓦用粘土209个(2007年整合后151个)、石灰岩18个。按地区分牡丹区18个、曹县35个、单县37个、成武县17个、巨野县35个、郓城县22个、鄄城县21个、定陶县19个、东明县26个。

D、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

主要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地热、制灰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矿泉水等。

煤:在巨野煤田内已建成彭庄煤矿、龙固煤矿,正在建设郓城煤矿、万福煤矿、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形成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开采区总面积为763平方千米。在单县煤田拟建张集煤矿和陈蛮庄煤矿,面积105平方千米。

地热:已有南华产业集团地热井和天威娱乐服务公司地热井开发利用。

制灰用灰岩:巨野县核桃园地区是菏泽市唯一的丘陵区,已形成石灰岩矿集中开采区,开采区总面积约为9平方千米。

砖瓦用粘土:在东明、鄄城、郓城三县沿黄河流域,多利用黄河淤泥(粘土)建设砖瓦用粘土厂,其中在东明县菜园、鄄城县凤凰—东店一带形成了砖瓦用粘土矿集中开采区,总面积为371平方千米。

单县和曹县南部,赋存黄河故道滩涂和废旧大堤,粘土资源较丰富,砖瓦窑厂比较集中,共有大小砖瓦窑厂60余个,占全市粘土矿山的28 %以上,形成砖瓦用粘土矿集中开采区,总面积为961平方千米。

5、主要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质矿产勘查有效投入不足,找矿工作难度增大。我市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找矿工作难度较大。矿产勘查有效投入不足,商业性

矿产勘查机制尚未健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滞后,诸多地质勘查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新发现矿产地不多。石油、天然气勘查难度增大,可供选择的后备基地不多;煤矿勘查工作进展缓慢,勘查难度增大。地热资源的评价、勘查缺乏统一规划;非金属矿产(白云岩、方解石等)勘查程度较低。

(2)、矿山规模偏小,布局散乱,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我市矿山企业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普遍存在开采规模小、布局散乱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尤其是乡镇或村办小型砖瓦用粘土矿山,多数无序开采、粗放经营,毁坏了大量耕地,影响和制约矿业经济的发展。

(3)、矿种单一,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失衡我市虽有较丰富的能源矿产和少量建材用非金属矿产等资源,但金属矿产和多数非金属矿产短缺。矿产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导致供需关系失衡。

(4)、矿产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我市现有制灰用灰岩矿山20个,开采灰岩对地质地貌景观破坏较为严重。现有砖瓦用粘土矿山235个,不仅破坏了耕地,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全市矿山占用土地25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793公顷。近年来大量超采地下水,加快了单县城区及东部浅层地下水和菏泽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并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

二、林业资源基本情况

1、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林业发展现状

A、林业资源培育成效显著。截止今,全市以杨树、泡桐、果品、花卉等为主的林业资源基地面积已达到540万亩。其中,杨树用材林350万亩、经济林47万亩、花卉5.8万亩、农林间作350万亩。同时,围绕林业资源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性走出了一条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结合的新路子,不但较好解决了林业生态安全和农业粮食安全问题,而且为林业产业大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

B、林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绿色通道和大型防护林带25条,环城生态林工程10万亩,农林间作工程350万亩,农田林网建设工程1092万亩,基本形成了以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大型骨干林带为主体框架的林业生态体系。

C、林业产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围绕“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发展大局,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按照“培植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打造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之间互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木工业。现已培植了曹普工艺、鲁艺条编等大型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曹县庄寨为中心的桐木家具加工集群、以曹县普连集为中心的木质工艺品加工集群和以郓城黄安为中心的杨木板材加工集群,建成了以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为代表的大型林产品交易市场10处,各类林产品市场200多处,基本形成了市场繁荣泽产业,产业发展兴市场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截止今,全市林木加工企业3900余家,各类加工点4万多个,

规模以上企业273个,市级龙头企业29个,省级龙头企业9个,上缴税收过千万的4家,木制品年加工量1500万立方米,产值180亿元。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林业旅游、林业会展经济开始良好起步。

D、林业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大型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全市共有苗木生产基地300个,总面积7.8万亩;二是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体系得到完善,有效控制了美国白蛾等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三是林业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林政工作得到加强;四是林业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F、国有林业场圃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全市26处国有场圃抢抓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机遇,积极拓宽生产领域,大搞多种经营,场圃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截至今,全市国有场圃林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同时在示范带动群众推广林业新品种新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明三春集林场改建的黄河森林公园工程已经启动,为我市发展平原森林生态旅游业探索出了新路子。

(2)存在的主要问题

A、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严重受挫。受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影响,植树造林的比较经济效益下降,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受挫,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的难度加大。

B、林业生态系统抗病虫害能力依然脆弱。植树造林树种单一,清一色的“杨家将”导致林业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脆

弱,极易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C、原材料资源相对不足。目前全市林木总蓄积量2810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不足200万立方米,且80%以上为杨木。而全市木材年消耗800万立方米,缺口达600万立方米。

D、林业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杨木以单板和胶合板为主,桐木以拼板和贴牌生产的家具为主,产业链条短,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

E、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解决,集体林改进展还不够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合理流转。

F、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储备不足;林业科技人才专业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体制和政策障碍尚多,影响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利用。

三、特产资源

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具有菏泽特色的产业经济。特产品主要包括青猾皮、小尾寒羊、鲁西斗鸡、鲁锦、菏泽面塑、曹州镜面柿等。

青猾皮:青猾皮,是世界上独有的品种,它以体型小、行动灵活、抗病力强、易饲养、其肉鲜美而著名,青猾皮是羊羔生下后1——3天内宰剥加工制成的毛皮,称猾子皮。因其色青故叫青猾皮,以其毛呈卷曲状,柔软轻薄,有较好的保暖性,制作裘

服为上等原料。

小尾寒羊:小尾寒羊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 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银子"。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因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小尾寒羊,其数量目前已达200万只以上。

鲁西斗鸡:鲁西斗鸡,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鲁锦:系菏泽地区民间的棉织花布(粗布),因织工精细、绚丽多彩极似织锦而于1985年被山东省所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它采用传统的纺织工具和天然颜料与娴熟的技艺所组成图样花色品种繁多逾越千种,而布局设计、纹路构

图严密,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名扬中外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适销世界许多国家。

菏泽面塑:菏泽古称曹州,曹州面人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应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曹州镜面柿:因菏泽古称曹州,曹州耿庄所产柿饼风味最好而得名,曹州耿饼相传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早在明代就驰名全国,被列为进献朝廷的贡品,曹州耿饼橙黄透明,肉质细软,霜厚无核,入口成浆,味醇甘甜,营养丰富,且耐存放,久不变质,历来为柿饼中上品,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赏,耿饼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治痢、止血、降血压等功能,柿霜可治疗喉痛、口疮等病症。目前菏泽已归划大面积种植柿树,以增加人民需求和出口创汇。

四、新能源情况

菏泽市全年太阳能辐射总量在5000兆焦每平方米左右,所有土地面积日照时数均在2579小时以上;我市又是全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热资源量折合标煤超过100亿吨;同时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采集成本较低。目前,我市太阳

能热水器普及率不高,光伏发电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潜力巨大。

五、旅游资源

菏泽市是“中国牡丹之乡”,牡丹栽培面积达十万多亩,已形成九大色系,千余个品种,是全国最大的花卉植物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出口基地。牡丹、武术、戏曲、书画,形成了菏泽特色的“四乡文化”。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新建成的环城公园、赵王河公园、中国林展馆及鄄城孙膑旅游城、定陶仿山旅游区、巨野金山旅游区、单县百狮坊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旅游资源特征及规划:菏泽牡丹花大、型美、色艳、娇丽绝伦;有九大色系、上千品种,家族兴旺;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57%以上,“甲天下”声名远扬。菏泽自有牡丹,就有以牡丹为主的园林,明清两代,城中名园层出,留下记载的有万花村、三爱园、桑篱园、凝香园、半半园、巢云园、猗园、官花园、张军门花园、周家花园、赵氏花园、大春家花园等。牡丹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为主体的牡丹景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以及众多牡丹种植基地。国花牡丹已经成为菏泽的主要品牌,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成为山东代表性的节事活动之一。

菏泽牡丹历史悠久,天赋笃厚,牡丹文化是菏泽市的特色文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菏泽人爱牡丹、赏牡丹、绘牡丹、画

牡丹、敬牡丹、尊牡丹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会时尚和文化现象,已深深植根于菏泽人心中。

六、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实力较弱,发展速度缓慢

长期以来,菏泽一直是个农业大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向外输出了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与国家和资源精深加工业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长期处于不对称的状态,经济积累能力较低。因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将2010年菏泽市人均GDP值与山东省其他资源城市平均水平、山东省平均水平相比较(图1 ),可以看出菏泽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处于落后地位,同时也远远山东省平均水平。

2010年山东资源城市人均GDP值

另外,将菏泽市近年来的GDP总量变化与山东省、其他资源城市平均的GDP总量变化进行比较(图2),可以看出菏泽市的发展速度低于其他资源城市、山东省的发展速度,虽然2010年菏泽市发展速度与山东省、他资源城市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菏泽市的产业发展水

平,可以推测目前的发展速度极不稳定。因此,菏泽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幅度仍然比较小。

图2 近年来山东省、其他资源城市、菏泽GDP增长率比较

2、产业结构粗放单一,替代产业发展缓慢

菏泽市的主导产业包括食品、医药、林副产品的开采与初加工,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粗放单一,而且产品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具体而言,菏泽市产业呈现出如下特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作用弱;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2)工业以食品、医药、为主,其次是绿色产品加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3)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产业为主,缺少服务功能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高、成长空间大的服务业。

这种粗放式的传统产业结构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刚性,不利于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菏泽市仍处于探索转型的发展期,还未找到

有效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又能有效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的接续替代产业。同时,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的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多以“嵌入式”为主,与区域的融合能力较弱,与外界联系单一,缺乏培育县域替代产业竞争优势的外部条件,使得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断被固化,替代产业普遍进展缓慢。

3、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菏泽市虽然制造业多,规模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企业不是很多。就企业规模而言,多数企业都是依托当地资源开发的小企业,缺少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与技术能力开发新产品。同时由于菏泽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欠缺,难以形成有效吸引外来资金的气氛,因而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显得很薄弱。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4、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国有企业负担沉重

计划经济时期,菏泽虽然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里也承载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所有弊端。一些企业多年来一直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缺乏市场化运作。一方面,企业经营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弱,同时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应付工资、等数额较大,历史欠债过多;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现象严重,致使企业包袱沉重,步履艰难。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国企改革成为其发展的必然抉择。近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了一些

成效,经济实力有所提升,但是仍然面临着企业改革不彻底,调整与改革“活不了、死不起”的问题。在新的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下,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致使区域经济乏力,极大地阻碍了菏泽市的可持续发展。

5、社会保障能力不足

近年来,虽然新建的许多企业,解决力部分劳动力,但是由于基础比较薄弱难免出现,失业现象的发生。而有些失业又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极大困难,等一些不乐观的现象,导致社会保障能力不是很

6、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随着菏泽市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在各个方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环境,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同时,粗放式资源开采对自然景观会造成很大破坏,对大气、水质、生物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

七、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振兴菏泽战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议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相对应,尽快成立菏泽市资源城市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政府机能的联络、协调、规划职能,研究制定资源城市发展战略、政策对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国家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政策,机遇难得,时间紧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思政课社会调研报告选萃 上海轨道交通的调研报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近年上海在建轨道交通的研究报告 一、调查概况 上海是个国际化都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很多,但为了更加的完善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市民出行更加的方便,现已有7、10、11、12、13号线轨道交通在建或者即将投入建设。了解这些正在进行中的轨道的线路以及周边环境,分析它们建成之后给周边区域所带去的影响和意义,可以深化我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可以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轨道交通的健全所带去的城市区域性经济增长点,便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些线路全线建成之后,市民出行将会更加的便捷便也会带动周边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这些线路都是从市中心到周边地区,这将大大推动周边的经济建设发展。除此以外建成之后,轨道与轨道之间的换乘将变得更加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客流量的增长,缓解上海大多数地区的交通出行压力。 二、调研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研目标: 1、了解上海已建及在建轨道交通情况; 2、认识在建轨道交通给居民带来的潜在便利; 3、探索在建轨道交通完成后带来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成因; (二)调研基本对象: 1、各个主要地铁站的路人、乘客; 2、网络调查受访者; (三)调研地点: 1、各个主要地铁站周边; 2、校内网进行网络调查; (四) 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 居民问卷,内容涵盖对轨道交通的满意度、轨道交通的便利程度、新轨道交通的建 。 车,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等一系列问题。有些乘客提出可以更换一些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等的地名,例如:中林站,儿童医学中心站等。 (三)人民广场站: l 1,2,8号线的换乘站。上海客流量最大的地铁车站。 l 1,8号线南北平行走向,1号线先建成,原在人民公园下,8号线在它东侧的西藏中路下, 2号线东西向,南京西路南侧,列车在1,8号线下通过。1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8号线为地下二层,b2为站台,b1为站厅。2号线为地下三层b3为站台,b2为站厅,而b1就可作为商场——华盛街。1,8号线通过站厅直接换乘。而1,8号线与2号线是l型换乘,要通过三角大厅和一段通道上下一层实现换乘。

关于提升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的调研报 告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局针对近年来县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研究确定了以“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为调研课题,并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活动,按照问计于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认真查找我县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认真思索和探讨应对的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加大了投资,加强了领导和监管文秘杂烩网力度。一是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西南片区控制性详规,为规范城市建设开好了头;二是精心打造新区,拉大了县城框架;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和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净化了城市环境;四是湿地公园、人民广场、沿江路景观大道等休闲场所相继建成,教育、医疗、商场、菜市场和服务行业布点合理,县城道路形成网络,城市功能不断提高;五是城市建筑异军突起,建筑风格文秘杂烩网各异,高层、多层、低层文秘杂烩网错落有致,使我县县城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更人性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规划编制落后,详规覆盖率不到位。其一,我县虽然在XX年重新修订编制了进贤县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并报上级有关文秘杂烩网部门审批,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获批,给我县县城规划建设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各项详规的制定没有一个可靠统一的依据。总体规划是母规,详规是子规,子规必须依据母规而制定。没有总体规划为依据详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详规与详规之间难以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城市公用建筑、基础设施布局困难,特别是道路、管网的高程、走向不得相互一致,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片区与片区之间难以接口,甚至无法接口,还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既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协调又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二,目前我县仅编制完成工业园区4平方公里、西南片区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县城绝大部分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详规覆盖率极低,在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区域实施建设,很容易导致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不明确,城市建设用地随意性较大,建筑布局混乱,道路、绿化、休闲场所、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布局的不合理,甚至基础设施、公用建筑用地被挤占,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2、违规违章严重,城中村建设混乱。由于利益驱动、审批程序复杂、把关不严、执法不力等原因,造成乱搭乱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甚至不批强建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

城市道路交通调研报告

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让道路畅通,城市美丽起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特地对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进行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与原因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十分堵塞,基本每条道路塞满了汽车,象蜗牛一样慢慢地爬着,有时甚至是一动不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规划设计先天不足 道路建设规划不够合理,超前意识不强,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统筹和科学论证,造成城区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循环不够流畅。停车场规划建设未得到重视,停车场建设不够,满足不了日益增加车辆的需要,特别是人口密集场所,缺少充足的公共停车泊位,加剧了占道停车和乱停乱放的现象。 人为因素加剧交通堵塞 市民遵守交通秩序意识还不够强,由而产生的人为因素更加剧交通堵塞。比如: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翻越隔离护栏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出租车急刹急停,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行驶、随意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屡禁不止。商家占用车道营业,地下停车场为改为商场,单位和个人的车辆在公共道路上乱停乱放。 管理落后跟不上形势要求 交通管理虽有很大进步,但比起日益增加的众多车辆和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交通管理手段仍然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执法不严,管控难以到位。受办案指标考核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对交通违法行为往往重罚款、轻教育,重机动车辆查处、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交通运管部门对外地车辆和非法营运的车辆还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让道路畅通,城市美丽起来,事关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的城市形象,是构建平安、和谐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道路管理,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的动态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交通规划,改善交通环境 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形成城区道路环状循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交通顺畅。要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将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切实改变城区车辆停放混乱的状况;针对主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现状,公安、建设等部门要按照主干道每500米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的要求,逐步规划建设一些小型停车点。对已建成的停车场,要发挥其功能,尽早解决地下停车场挪作他用的问题。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通行能力 要充分认识公共交通这项公益性事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要增加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统一规范管理,提高公交通行能力,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作用。 重视交通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政府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列入普法重要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履行好自身职责,配合公安交巡警部门共同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交通宣传教育力度,

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以安全与舒适为环境设计的基本目标,从多角度、多层次指引新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城市环境设计产生指导、明确发展方向。本文从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入手,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及走向。 【关键词】人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趋势;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周渝,四川传媒学院。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该书提出的人与城市完美融合,打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环境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书中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并追求城市环境与人生存环境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楼林立、现代智能成为城市环境的新标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努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实践工作从未停止。1929年,美国人clera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城市环境设计概念,并成为当时历史时期构成城市的主要“细胞”[2]。后经过英国、瑞典以及苏联等国家的发展,这一环境设计理念演变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念。在200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城市环境设计历经了“都市主义→非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3]。反观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由“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而来,完成新中国初期城市环境的组织构成,生存空间舒适性追求也由点缀形式的绿化向大面积的绿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观赏性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的设计离不开人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城市环境设计形式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追求。但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相对落后,仅仅满足于公路的拓宽、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虽然也为人们出行、生活服务带来便捷,但却始终无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未得到全面统一。《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城市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以及打造安全、舒适城市环境的可行性。该书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解读,为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指导。 二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解读了城市环境设计的几个特点。 一是复杂性。城市环境设计内涵丰富,涵盖面较广。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被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区域以及地域文化决定了其不同的特点。如书中对水之城、山之城、平原之城、文化之都、城郭都市、宗教都市等城市结构的阐述。 二是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表现出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综合性的特点。城市环境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规划特点。如书中阐述的那样,城市环境设计当中包括观看、感受、巡游与认知,分别从景观、环境感知、移动点控制以及认知出发,将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综合性因素进行拆解,分析过程更加确切。 三是渐进性。城市环境设计在执行阶段,要求协调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解决多种矛盾与相关问题。但从复杂性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设计的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人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创造者,从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到环境建设,每个活动因素的协调程度、密切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环境建设周期。 四是安全性与舒适性。人与城市,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营造与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书中强调安全二字,是针对生存空间的安全而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安全,无非是预防犯罪与城市灾害。预防犯罪指的是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个易于防范的空间环境,将社区安全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可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社会调研报告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 (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 从全国来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对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从横向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发布的职位大致有四类,分别是工程技术类、安全保障类、商务拓展类和运营管理类,而运用管理类的人才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有经验的人士担任。 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的职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管,而是要对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输、组织、管理、调度等十分熟悉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相关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所需的员工数为50到80人,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

从成都市来看: 依据2008年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及《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于2011年3月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复。2011年版线网规划由原04年版的7条线路增加到23条线路。线网总里程由原线网规划274.15公里增加到938公里。具体为:地铁线路10条,全长371公里;市域快线9条,全长475公里;市域铁路2条,全长92公里。线网形成后,中心城区(绕城内)线网密度由原0.34 km/km2增加到0.74km/km2,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1.5km/km2,每日客运量由原680万人次增加到1800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现有人才需求结构配置,2015年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总人数需求将超过5万余人,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学历需求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需人才学历要求主要是高中32%,专科45%,本科及以上23%。 (三)岗位需求情况 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工作在轨道交通的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部门及工种中较为成熟且比较稳定的工作, 相应的业务标准、作业规范和规章制度伴随着铁路的发展历程而来, 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制度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全面的特点。因此, 由这些工作对应的岗位群也相对固定, 岗位分工边界明确, 岗位工作内容具体明晰。根据现行

关于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近期,市政协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这一主题,组织调研组深入各街道、经济开发区专题调研,邀请有关部门和委员座谈讨论,走访征求部分市级老领导、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讨论审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深入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工作中,突出规划引领、管控,规划城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着力推进“北工、南文、中商、东新、西农”功能布局,形成胶河生态景观带“一带”、康成大街城市发展主轴和夷安大道城市发展次轴“两轴”、东部现代服务中心和中部传统商业中心“两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切实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五大主题公园和18处街头游园;“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城改造175万平方米,提升街路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40公顷;东部新城一批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使用,XX一中新校、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绿化美

化、供热管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城市管理办法措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品质。我市城市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必须直面正视、着力解决。 (一)城市协同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涉及部门多、层级多、范围大,由于缺少高层次的权威机构牵头抓总,缺少到边到底的责任分工和标准体系,缺少市级层面对各责任单位的长效、刚性考评机制,导致检查督察失之于宽,责任落实失之于软,集中整治后经常出现问题反弹。有的部门单位对城市管理,缺乏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的意识,不敢抓不敢管,甚至推诿责任、应付一时。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有的管理部门随着执法权移交,失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城市规划建设还有较大欠账。一是城市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城市道路交通调研报告_0

城市道路交通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让道路畅通,城市美丽起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特地对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进行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与原因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十分堵塞,基本每条道路塞满了汽车,象蜗牛一样慢慢地爬着,有时甚至是一动不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规划设计先天不足道路建设规划不够合理,超前意识不强,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统筹和科学论证,造成城区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循环不够流畅。停车场规划建设未得到重视,停车场建设不够,满足不了日益增加车辆的需要,特别是人口密集

场所,缺少充足的公共停车泊位,加剧了占道停车和乱停乱放的现象。(二)人为因素加剧交通堵塞市民遵守交通秩序意识还不够强,由而产生的人为因素更加剧交通堵塞。比如: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翻越隔离护栏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出租车急刹急停,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行驶、随意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屡禁不止。商家占用车道营业,地下停车场为改为商场,单位和个人的车辆在公共道路上乱停乱放。(三)管理落后跟不上形势要求交通管理虽有很大进步,但比起日益增加的众多车辆和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交通管理手段仍然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执法不严,管控难以到位。受办案指标考核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对交通违法行为往往重罚款、轻教育,重机动车辆查处、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交通运管部门对外地车辆和非法营运的车辆还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解决城市道路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市政协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这一主题,组织调研组深入各街道、经济开发区专题调研,邀请有关部门和委员座谈讨论,走访征求部分市级老领导、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讨论审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深入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工作中,突出规划引领、管控,规划城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着力推进“北工、南文、中商、东新、西农”功能布局,形成胶河生态景观带“一带”、康成大街城市发展主轴和夷安大道城市发展次轴“两轴”、东部现代服务中心和中部传统商业中心“两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切实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五大主题公园和18处街头游园;“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城改造175万平方米,提升街路113.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40公顷;东部新城一批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使用,XX一中新校、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绿化美化、供热管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城市管理办法措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品质。我市城市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必须直面正视、着力解决。 (一)城市协同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涉及部门多、层级多、范围大,由于缺少高层次的权威机构牵头抓总,缺少到边到底的责任分工和标准体系,缺少市级层面对各责任单位的长效、刚性考评机制,导致检查督察失之于宽,责任落实失之于软,集中整治后经常出现问题反弹。有的部门单位对城市管理,缺乏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的意识,不敢抓不敢管,甚至推诿责任、应付一时。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有的管理部门随着执法权移交,失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城市规划建设还有较大欠账。一是城市规划品质不高。由于规划理念不够前瞻、执行存在随意性,旧城开发中大多片区规模偏小,现代建筑、老旧房屋交叉布局,难以形成整体连片效应。一些建筑、片区规划时,没有兼顾其他服务要素配置,对人流密集带来的影响考虑不够周全,如凤凰大街东首朝阳中学、妇幼保健院相对而建,由于人流大、车辆多经常导致交通不畅。二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不全。城市总规修编基本完成,但缺少农贸市场、停车场、露天烧烤、户外广告、夜景照明、地下管廊、二手车市场等专业规划,从根本上制约城市管理的提升。城区沿街经营性网点1万余家,接近诸城的5倍,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三是部分服务设施供给成为短板。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2万辆,但市区仅有公共停车场17处、停车泊位4600个,道路临时停车位和路沿石以上停车位2600个,停车场所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民生市场、公厕、路灯、公共自行车等设施也存在较大缺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社会调研报告

精心整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 (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 从全国来看: 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 从成都市来看:

依据2008年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及《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于2011年3月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复。2011年版线网规划由原04年版的7条线路增加到23条线路。线网总里程由原线网规划274.15公里增加到938公里。具体为:地铁线路10条,全长371公里;市域快线9条,全长475公里;市域铁路2条,全长92公里。线网形成后,中心城区(绕城内)线网密度由原0.34 222680 32% , 晰。20-30人, 可以预测近期内新增一条线路至少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人数( 见下表) 。

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 行车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岗位专业训练才 , 行车的相关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售检票人员、安全运行监督员、乘务人员、通号、车辆、AFC等系统维修、维护人员、行车调度、值班站长、车站站长。

2)城市客运管理:车辆调度、咨询服务、安检、售检票人员、车站管理。(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情况 1.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一)从业基本素养 (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结构与要求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二、措施及建议 三、结语 摘要: 城市交通对引发环境问题而言,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区性酸雨、本地烟雾污染,都与城市交通不无关系。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约79%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列出的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我国。 关键词: 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治理 内容: 一、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引发环境问题原因: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小汽车的飞速增长,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加快,带来了许多城市发展问题: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当地和区域大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日趋加重。 1、空气污染表现: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也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的突出。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物导致这些污染物在道路附近的浓度偏高,危害行人的健康,也造成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超标时间持续升高。

具体表现,呈现出煤烟型与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排放的SO2、氮氧化物、碳氢等会形成酸雨、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污染物构成复杂,排出的CO、SO2、NOX 影响人体呼吸系统,诱发各种疾病,排出100多种致癌物质,诱发癌变和基因突变。对动植物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森林、水产资源等都带来严重危害。汽车空调释放的氟利昂是破坏空气平流层臭氧的潜在危险 2、噪声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辆噪声、汽车排气噪声、接近市中心的铁路客货运站、高架路及桥的噪声、地铁启动以及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声。原因,临街居住人口多,临街住宅距离道路近,而且有些道路两侧均为高层建筑,极易形成声廊效应,使交通噪声叠加后又增大。危害,干扰到人们的睡眠,长期下去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会干扰语言交流,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损伤听觉,引发头疼耳病甚至耳聋。 3、扬尘现象:交通扬尘的排放主要与路面尘负荷、车流量、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重量有关。交通扬尘主要是指车辆在公路和街道上的行为所引起的扬尘污染。主要来源:降尘、货车遗洒、货车空车扬洒、车辆带泥、路面破损、轮胎磨损、生物残骸、建筑施工、市政和道路施工、道路附近的裸露土壤以及未铺装道路。路面尘负荷是指单位面积路面上所能收集到的颗粒状物质的量。 4、交通能源:在交通能源消耗方面,小汽车平均每运送一名乘客的耗油量相当于公共汽车的4.5倍。而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而电车则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大概是5%。 面对这样的矛盾,中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应对策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公众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而居民作为出行的主体,他们的节能和环保意识,他们的选择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是否能够绿色出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公众参与,提高公众自主选择环保的行为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措施及建议 现阶段我国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带有严重的先天不足。而要解决交通问题,它包含了城市的交通格局和城市规划等方面一系列的质的变化。 1、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来,只有大力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使之成为大城市交通的骨干,才能根本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机动车污染问题。 2、采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利用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低能耗,低噪音,高速度的绿色交通工具。当前中国大城市的机动车污染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新车技术水平普遍偏低,居世界银行提供资料,中国目前上路的汽车排放为美国或日本汽车排放的10-50倍,一辆国产轿车所排尾气中的CO含量相当于同类美国车的30-50倍。

轨道交通的调查报告

轨道交通的调查报告 篇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XX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

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

城市轨道交通调研报告

调研论文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及分类 (1) 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意义 (2) 3.1提升城市运输能力 (2)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城市的经济效益 (2) 3.3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环保效应 (2) 3.4 客运量极大,能极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3)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3) 4.1线路能力 (3) 4.2列车能力 (4) 4.3换乘站点的设置 (4) 4.4列车线路规划 (4) 5.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措施 (4) 5.1优化作业流程,维持候车秩序,提高乘客素质 (4) 5.2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 (5) 5.3提高列车折返效率 (5) 5.4优化站点 (5) 6.结论 (6) 参考文献: (6)

关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调研报告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交通堵塞问题日渐严重,如何在高密度人口的环境下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对城市的运转,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不仅仅具有运输人的重要作用,更是对城市的建设以及相关建设资源的运输和流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的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呈现饱和的状态,拥堵的道路状况成为当前城市的重要问题, 如果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会有着较大的限制和阻碍。该调研报告分析了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优化站点等措施,目的在于提升读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认识。为此我国城市交通从地上转入地下,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和加速城市的交通运转,需要提升城市轨道的交通运输能力,分析影响因素并作出合理举措,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及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磁悬浮系统等多种类型。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地铁系统是客运量最大的城市轨道运输系统,也是最重要的轨道运输系统,其修建场所为大中型城市的地下,基本不占用地上面积。地铁运输系统主要车型分为ABC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车辆宽度、长度、轴重、线路半径和坡度等参数都不相同。

道路交通调研报告范文

道路交通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中小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灾难,亲人哀伤的呼唤,始终留不住弱小的生命。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由于我们学校处在交通事故多发段,在校学生居住地比较分散,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居住地较远。因此,交通安全教育是我们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我们中学生应该要、必须要进行的教育。为此,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作了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过程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学生和我们周围的人们(如老师、家长等)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准备充分,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1、小组成立及宣传发动

20**年**月上旬,我们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由八(2)班董梦琦担任组长,刘波文为副组长。八(2)班同学为组员。指导老师是班主任甘仁伟老师。学员中分为调查访问小组、查阅收集资料小组、总结材料小组、撰写论文小组、宣传制作成果小组等。利用班会课,在上了一堂动员课,董梦琦组长还向我们介绍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及要求等。 2、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 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后,接下来由我们大家通过讨论来一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为我们下面的活动做好积极的准备。 3、收集资料 为了了解与交通安全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到学校图书室查阅了近期刊登在**等报刊关于交通安全的有关政策与事故报道文章。部分同学在网上查找了《中华人民 __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详细内容。 我们还到了交通安全指导站,收集了关于关于如何进行交通安全__的资料。如《安全防范知识手册》、《文明交通承诺书》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研报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